八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语文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邹忌讽齐王纳谏》。
这是一篇出自《战国策》的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国王纳谏不容易的故事。
文章的开头,齐王纳谏了。
这里的"纳谏"是指接受臣子的忠告和劝告。
但是,在当时的君王中,能真正纳谏的并不多。
正因为如此,面对邹忌越过仆从的秘密进入齐王宫,直接上书的举动,齐王似乎有些吃惊。
接下来的对话中,齐王表现出了一种悠然自得、漫不经心的态度。
邹忌并没有因为面对王者就退缩,反而用理性和犀利的言辞批评了齐王的行为。
他指出了齐王所遭受的困境是自己造成的,并且用“愚昧”和“无能”来形容齐王的作为。
这样的指责对于一个君王来说,无疑是非常难以接受的。
接下来的段落中,邹忌进一步批评齐王采纳外来的阿诸(音曲)和无知之言。
邹忌认为这些人恰恰是因为不了解齐国的实际情况,才大言不惭地提出了错误的建议。
他进一步表示,一个国家的君王应当侧重于听取内部的真知灼见,而不是追求表面的虚名。
这段话中,邹忌运用了很多有力的修辞手法,比如排比句、反问句等等,以突出自己的观点。
最后,邹忌明确告诉齐王,他的威严和统治力量是建立在百姓的依靠和支持之上的。
他指出,如果齐王继续相信那些外来的虚伪之词,而忽略自己的人民,那么他就会损害自己的威望和统治力量。
文章以邹忌一番直言不讳的劝谏结束,但是齐王仍旧没有表态。
这种开放的结局给了读者很大的空间去想象齐王会作何选择。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齐王以及其他君王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从邹忌的讽刺中反思自己的行为。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战国时期政治乱象的严重,以及言辞之间的较量和权力之争。
同时,也可以感受到邹忌忠诚于国家、勇敢直言的精神。
其中的教训和启示对于我们今天仍然有很重要的意义。
以上就是我对《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讲解,请大家提出问题或者发表意见。
感谢大家的聆听!宣讲者:同学们,让我们继续深入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个故事。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邹忌这一角色反映了齐国时期的政治现状。
2023年《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8篇)
2023年《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8篇)《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1一、说教材《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的故事。
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明白邹忌劝说艺术,及齐王纳谏而使得国势强盛的意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这篇__文字易懂,语句流畅,人物生动,故事性强,便于课堂上反复诵读;__中还出现了许多典型的文言句式和语法现象,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因此,它在本册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是重点讲读课文。
二、说学情:初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基础但大多厌烦文言文繁索的学习。
因此在制定本课教学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依据他们的认知特点和语文素质,本节课将赏读作为重点,把赏析作为难点,目的是在教学中以读带赏,以赏促读,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说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和本课重点,结合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了解《战国策》有关知识,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⑵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讲究说话艺术,能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并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
教学重点:1、理解文意,整理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掌握重点语句的翻译。
2、理解和把握人物形象。
(因为这篇__要让学生在疏通__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分析人物形象,将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内化成自身的东西。
既欣赏和领略了我国语言文学之美,又能在做人做事上给学生以启迪。
)教学难点: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四、说教法:1、赏读法。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反复诵读,从而更深的领悟__内容和体会讽谏艺术。
2、点拨法。
点拨梳理文本线索和__考点,从而使学生更有效的学懂这篇文言文。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新版)语文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
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文字易懂,语句流畅,人物生动,故事性强,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教育意义。
文章结构严谨,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宜于在为人处事、交际修养等方面启迪学生心智,是对学生进行文学素养、道德情操熏陶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3.理解本文结构的精妙和语言的内在深意。
4.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辅导课堂讨论。
2.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
3.以问题研究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2.认识语言艺术在创建和谐人际关系及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设想(一)设计理念教学过程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建立以探究、理解、亲身实践、分享与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培养和发展创造性,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本文的教学思路基本上可分为:谈话导入——资料助读——阅读感知——理解文意——问题探究——品味结构——课文总结——自编自演。
(二)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2. 以小喻大的设喻方法。
难点: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三)教学方法1.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体味情感。
2.讨论点拨法,从不同角度多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时数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看过《封神榜》的同学肯定知道,在殷商时代,有一位大臣因进谏国君而被纣王挖心致死——比干。
历史上因直谏而遭不幸的,不胜枚举:屈原放逐,伍子胥被夫差赐死,司马迁遭宫刑蒙辱。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说课稿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是一篇古代政治散文。
这篇文章以邹忌与徐公比美这件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文章通过邹忌的进谏和齐王的纳谏,展现了古代君臣之间的关系以及治国理政的智慧,对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培养思维能力和提升语文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于古代文化背景和文章的深刻内涵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阅读,培养他们的文言文语感和理解能力。
同时,学生对于生动有趣的故事往往更感兴趣,因此可以通过故事性的讲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章内容。
学习本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翻译、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体会邹忌的讽谏艺术和齐王的纳谏胸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自省意识和宽阔胸怀。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式,准确翻译课文。
理解邹忌的讽谏艺术和齐王的纳谏行为,体会文章的主旨。
2、教学难点学习类比推理的方法,并能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引导学生从文中汲取智慧,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韵律之美,增强语感。
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一、说教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古代历史、散文名著《战国策》中的名篇, 文字浅显, 故事具体, 人物形象突出, 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教育意义, 语言艺术上有极高的成就。
邹忌作为齐国的谋臣、策士, 他的说话艺术在这里淋漓尽致地得以发挥,他进谏齐威王, 齐王欣然采纳他的意见, 齐国出现了大治。
不动一兵一卒, 不费一枪一炮, 就能使燕、赵、韩、魏皆朝于齐。
二、学情分析:年级学生对文言文的基本学习方法有一定的掌握, 第一节可是已对本课的字词句及文章内容进行了梳理, 同时在前几个单元的学习中已经对人物形象方法刻画有了一些把握。
但是八年级学生学习压力大, 他们未深入接触社会, 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通过这课学习邹忌的说话艺术, 来培养他们在为人处事、交际修养等方面的能力。
为此根据这学情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三、教学目标:1.把握分析人物形象, 体会人物品质。
2.学习理解邹忌的讽谏艺术。
3.引导学生学会委婉劝说别人的能力,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邹忌的讽谏艺术, 体会人物优秀品质。
2、教学难点:a、培养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能力。
b、培养学生懂得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懂得虚心接受别人意见。
五、教学方法:现实生活中我们用各类语言形式与人交流、沟通、表达自己的心声时, 要想自己的话让别人愿意听, 听起来顺耳、舒服, 其实并不容易。
对文言文的教学, 我们有时太过于纠缠字、词、句等文言语法、句法方面的内容, 而疏于文本本身所传达的思想、文学等艺术魅力。
感此, 以学生实际因才施教, 来进一步开发学生的语言潜能。
这节课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教学法来完成教学任务:1.多媒体教学法2、创设情景的教学法3、自主合作探究法六、说教学过程:A.导入新课: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 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 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 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 今天我们就将去领会齐国谏臣邹忌的讽谏艺术。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语文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第二十课,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设想,说教学程序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编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细柳营》、《孙权劝学》、《祖逖北伐》等古文名篇。
这些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精僻而富有特色,故事情节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与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的故事。
邹忌以自己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及齐王纳谏而使得国势强盛的意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要从一个中心出发,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围绕一个范畴,学生的语文素养,”结合本单元持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2)掌据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方言实词的意义的能力。
(2)学习分析人物性格,引导学生学会从小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并加以借鉴。
(3)学习叙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的艺术手法,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除敝的历史意义和今天借鉴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特殊名式现象。
把握文字详略处理,讽喻说理的特点。
(2)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二、说教法依据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本节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一)、朗读法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并学习课文的语言艺术。
(二)、讨论点拨法从不同角度巧设疑问,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解决疑问,把握课文内涵。
热门-《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3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3篇《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十九课,属第五单元(先秦史传散文单元)的一篇课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设想,说教学程序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本单元编写了《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秋水》等古典散文的名篇。
这些语言生动形象,精僻而富有特色,故事情节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与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自已比美这件日常小事设喻,使齐王广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及齐王纳谏而使得国势强盛的意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要从一个中心出发,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围绕一个范畴,学生的语文素养,”结合本单元持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①掌据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②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能力目标①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方言实词的意义的能力。
②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分析力和较高的语言素养。
方法目标学习叙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的艺术手法,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除敝的历史意义和今天借鉴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特殊名式现象。
把握文字详略处理,讽喻说理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二、说教法依据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本节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一)、朗读法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并学习课文的语言艺术。
初中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初中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学习基础较好,学习态度认真,只是学习方法比较机械,语言表达能力欠佳。
学生个人能够提出一定问题,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很强。
对语言文字有一定语感,教材上的文字表述能够弄懂,但是“以自己获得的感受改善自己的生活体验”这一能力并不强。
课堂上需要教师根据明确的教学目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来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细细品味语言,提高与文本的对话能力,感悟能力。
文本解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不过440来字,却生动地叙写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文章的总体构思是“事不过三”,“三”形成了全文振动的频率,文中小事大事的出现与发展,基本上表现出一种层进式的反复。
可以说,这篇文章用笔高超,剪裁讲究,繁简虚实,各显其妙。
第一部分214字,写了邹忌为期“三”天的活动。
这是全文用笔最为繁复之处。
文章尺水兴波,妙趣横生,虽然说不上泼墨如水,却也是尽力渲染,共写了两次窥镜,三次问答,一次反思,还有两次关于徐公的“穿插”。
这一部分繁中有简,主写三问三答。
且不说三人答问语气语调的微妙变化且不说“与座谈”显示出场合的正规与发问的慎重,且不说“孰视”时的认真态度,仅两次“窥镜”就有丰富的意味,生动地表现出人物自得与自愧的神情意态与心理变化。
这一部分实中有虚。
一句“城北徐公者,齐国之美丽者也”,是在文中关节之处插入的一次虚笔,即使是“明日徐公来”,文中也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徐公是如何更加的“形貌昳丽”;作者仍然虚写。
用“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来烘托徐公的美丽,这是非常精妙的“一笔两写”的笔法。
如果我们细细品味,还可以发现这一段不仅仅是繁中有简、实中有虚,还有一处虚到极致的“空白”——在邹忌反思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之后,他是怎样再“思”给齐王进谏的——却连一个字的描述也没有,这真是很妙的剪裁,能够让我们神思飞扬。
第二部分103字,写的是邹忌讽谏齐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3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篇 1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十九课,属第五单元(先秦史传散文单元)的一篇课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设想,说教学程序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本单元编写了《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秋水》等古典散文的名篇。
这些语言生动形象,精僻而富有特色,故事情节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与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自已比美这件日常小事设喻,使齐王广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及齐王纳谏而使得国势强盛的意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要从一个中心出发,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围绕一个范畴,学生的语文素养,”结合本单元持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①掌据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②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能力目标①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方言实词的意义的能力。
②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分析力和较高的语言素养。
方法目标学习叙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的艺术手法,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除敝的历史意义和今天借鉴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特殊名式现象。
把握文字详略处理,讽喻说理的特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及形成式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及形成式教案第一章:说课稿概述1.1 说课稿的定义和意义1.2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的目标和内容1.3 教学对象和教学方法1.4 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第二章:课文分析和解读2.1 课文背景和作者简介2.2 课文内容和主题分析2.3 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词汇和句子2.4 课文中的文化知识和历史背景第三章: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3.1 知识与技能目标3.2 过程与方法目标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4 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第四章: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4.1 导入和激发兴趣4.2 课文阅读和理解4.3 分析和讨论课文中的要点和难点4.4 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4.5 总结和归纳第五章:教学评价和反馈5.1 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5.2 学生表现和教学效果的评估5.3 学生反馈和教学反思5.4 教学改进和后续教学的调整第六章:教学策略与方法6.1 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作者生平及课文大意6.2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思维能力6.3 案例分析法: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6.4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第七章:课堂活动设计7.1 课前准备: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7.2 课堂互动: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7.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第八章:教学资源与手段8.1 教材:选择合适的教材,辅助教学8.2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8.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第九章:教学评价与反馈9.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9.2 终结性评价:课后布置作文或测试,评估学习效果9.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提高表达能力9.4 教师自评:反思教学过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第十章:教学反思与改进10.1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10.2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10.3 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10.4 关注学生需求,调整教学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说课稿概述补充和说明:在确定教学对象时,需充分考虑学生的汉语水平、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教案实用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教案实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熟读并背诵《邹忌讽齐王纳谏》。
1.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邹忌讽齐王的寓意。
1.3学会邹忌的劝谏艺术,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PPT、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倾听、勇于表达的品质。
3.2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邹忌讽齐王的寓意。
1.2学会邹忌的劝谏艺术。
2.教学难点2.1课文中的难点字词。
2.2理解邹忌讽齐王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背景和作者。
1.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标注出生字词,查找工具书解决。
3.合作探讨3.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邹忌讽齐王的寓意。
4.课堂讲解4.1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难点字词进行讲解。
4.2教师分析邹忌讽齐王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理解。
5.实践活动5.1学生模拟邹忌讽齐王的场景,进行角色扮演。
5.2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运用邹忌的劝谏艺术,提出自己的观点。
6.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四、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邹忌讽齐王纳谏》。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邹忌劝谏艺术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较为活跃,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为深入。
3.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运用邹忌的劝谏艺术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
初中语文语文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20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说课一等奖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学常识。
(2)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掌握文中重点实词的意义和虚词及特殊句式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
(2)理解并学习运用设喻说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古代谋士讽谏的技巧古代君主虚心纳谏的大度胸怀。
【教学重点】(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理解并学习运用设喻说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学习运用设喻说理的方法。
【教学方法】1.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前准备】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由故事背景导入课文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
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作为“士”的这一阶层人物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活跃起来。
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
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
所以他们争相延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
今天我们来学习《战国策》中的名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参照注释⑴明确:邹忌是齐国人名。
讽:是讽谏的意思,即用暗示、比喻之类方法委婉地规劝。
纳是接受、采纳。
谏是臣子向国君提建议。
全题合起来就是邹忌委婉地规劝齐王采纳臣民的意见。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藉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
劝说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修订法律,监督官吏,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
后与田忌不和,迫使奔楚。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八年级语文下册 19《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语文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一、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编排在语文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的课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
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根据《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1)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2)利用课文注释,小组内自行疏通文意,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
(3)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能力目标(1)能准确地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力求读出人物语气和故事特定情境;(2)帮助学生体味邹忌讽谏齐王的语言艺术;(3)培养爱思考的习惯,学会从小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见微知著。
3、情感目标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肯听臣民意见,认真纳谏的大度胸怀。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多形式朗读进而理清思路。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细心体会邹忌委婉劝说的方式,明确邹忌劝说艺术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预习的思考题二、说教法和学法1、说教法:我班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朗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朗读法:“三分诗七分读”,教学中讲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意味,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我的说课将从以下七个方面来展开: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学目标三个目标中,情感目标是动力的保障;知识目标是基础;技能目标使学生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五、教学方法本篇课文课时安排为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二课时。
在第一课中,教师带领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师生交流把握了文章基本内容,理解了本文讽喻说理类比推理的特点。
在本课时中,教师将引导学生赏析邹忌的讽谏艺术,而后训练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整合,迁移运用到生活当中。
具体教学方法: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6—8名学生为一个学习小组,教师给出任务—学生组内进行讨论、准备——各组采取相应形式进行成果展示——学生根据评分标准互相进行点评,教师起适时点拨、引导和深化的作用。
六、教学过程我把本课的教学过程分解为五个环节。
环节一:提出问题,激发动机导语: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可是因为逆耳,常使忠言得不到落实,尤其古代的大臣生活在君主身边,所谓“伴君如伴虎”,出口不慎很可能招致杀身之祸,比干因为劝谏暴君商纣王而被挖心,屈原因为劝谏昏君楚怀王而遭流放,最终投江自尽,魏征曾被明君李世民称为自己的一面镜子,但有时也是冒着杀头的危险直言进谏的,可是邹忌却能让高高在上的君王虚心纳谏,从谏如流。
靠的是什么呢?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在于:由故事引入新课,能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开启学生思维,学生注意力迅速地指向本课核心,达到设问、设疑的目的,也为下一环节提出探索的问题。
环节二:合作交流,探究归纳本环节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用自己的话说说邹忌为什么能成功地说服齐王的?2、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问题顺利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小组展开讨论,代表发言,全班分享。
下列几点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总结出的。
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说目的。
语文版八下《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6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2、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
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课时安排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
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齐威王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提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战国策》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
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窥(kuī)镜期(jī)年朝(cháo)于齐间(jiàn)进(二)再读课文,读清句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课件说课稿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课件PPT说课稿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邹忌讽齐王纳谏故事的好奇心。
2.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教学内容:1. 介绍战国时期的背景。
2. 介绍邹忌和齐王的人物形象。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邹忌要讽齐王纳谏。
教学方法:1. 通过图片和地图展示战国时期的背景。
2. 通过角色扮演介绍邹忌和齐王的人物形象。
3. 使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原因。
第二章:故事梗概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述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梗概。
2. 分析故事中的重要事件和对话。
教学方法:1.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故事情节。
2. 通过分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分析故事中的重要事件和对话。
第三章:人物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邹忌和齐王的性格特点。
2.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邹忌和齐王的性格特点。
2. 探讨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动机和目的。
教学方法:1. 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和批判邹忌和齐王的性格特点。
2. 使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动机和目的。
第四章:文化背景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的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战国时期的文化特点和社会背景。
2. 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故事中的文化元素。
教学方法:1.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战国时期的文化背景。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分析故事中的文化元素。
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反思能力。
教学内容:2. 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教学方法:2. 通过个人反思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多种方式主动参与课堂。
2. 提高学生对邹忌讽齐王纳谏故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2)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说内容本文语言浅显,故事情节生动,内容并无费解之处。
教学的基本方式应是以学生自读为主,以教师点拨为辅。
点拨,主要是抓住劝谏和讽喻手法来启发学生,使他们悉心体会邹忌委婉劝说的方式,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在当代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另外,梳理文言知识。
掌握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也是教学重点之一,不宜忽略。
教学目标1、检查背诵。
品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体味本文写作技巧之妙,邹忌劝谏技巧之高。
3、质疑解疑,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联系实际,了解交往艺术。
教学重点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教学难点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教学方法1.朗读法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2.讨论法教学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多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时安排共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检查背诵;品读课文。
体味本文写作技巧之妙,邹忌劝谏技巧之高;质疑解疑,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联系实际,对照反思,掌握人际交往艺术。
教学步骤一、检查背诵个别抽查和集体齐背。
二、品读课文,鉴赏写作技巧之妙,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1.鉴赏写作技巧之妙提问:《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被人称赞有加的有两点,一为精彩的对话,一为精巧的结构。
请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学生自由发言。
成果展示:(1)精彩的对话品味邹忌的三问,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问妾:“吾孰与徐公美?”问客:“吾与徐公孰美?”第一问的背景是:“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呋丽,朝服衣冠,窥镜。
”试想一位相貌堂堂、风度翩翩的美男子,早晨起床,对着镜子一照,问他的:妻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心里应该是对自己的美貌充满信心,并且不用妻子回答便知道结果。
所以,这第一问的语气应充满自信,且沾沾自喜的。
第二问的原因是:“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
”所以对自己的美貌略有怀疑。
因此,应带有疑虑,并且急于知道结果,另外,考虑到所问的对象是小妾。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内容预览: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目标:1.了解《战国策》这部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2.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类型及特点。
4.通过分角色诵读提高对文言文理解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理解“修、窥、美、私、昳、蔽、刺”等词语的意义。
2.整理归纳“朝、孰、诚、方、善、间”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
教学方法:1、朗读法: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 感知理解课文。
2、点拨法:设置关键问题, 对学生进行点拨,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课时:2 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要点]1.复习史书的分类并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
2、指导学生分角色诵读课文第一段, 并学习该段文言特殊句式。
[教学过程]一、复习: 史书的分类(多媒体投影)编年体(年代)如: 《左传》纪传体(人物)如: 《史记》国别体(国家)如: 《战国策》记事本末体(事件)通史(多于一个朝代的历史) 如: 《史记》、《资治通鉴》断代史(一个朝代的历史)如: 《汉书》二、导入: (投影唐太宗名言)“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 可以明得失。
”这是唐太宗在魏征死时说的一句名言, 并且说: 魏征的死使他从此少了一面镜子。
那么, 唐太宗为什么这么看中魏征呢?(因为他善进忠谏)历史上敢于进谏的忠臣还是很多的, 但多数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比如商朝的比干, 就因为进谏而被剜心。
为什么同样是进谏, 却有差别这么大结局呢?明确: 1、君主不同;2、进谏方式不同。
那么,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 看看这位臣子是如何进谏的。
多媒体投影课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三、解题并演示:问: 这是什么句式?包含几层意思?明确:兼语句,包含两层意思: 1.邹忌讽齐王;2.齐王纳谏问: “讽”是什么意思?明确: “讽”指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四、主要人物及: (多媒体投影)1.主要人物简介:①邹忌, 齐国的谋臣, 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 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编排在语文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的课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
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根据《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
(1)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2)利用课文注释,小组内自行疏通文意,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
(3)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能力目标
(1)能准确地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力求读出人物语气和故事特定情境;
(2)帮助学生体味邹忌讽谏齐王的语言艺术;
(3)培养爱思考的习惯,学会从小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见微知著。
3、情感目标
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肯听臣民意见,认真纳谏的大度胸怀。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多形式朗读进而理清思路。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细心体会邹忌委婉劝说的方式,明确邹忌劝说艺术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预习的思考题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我班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朗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朗读法:“三分诗七分读”,教学中讲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意味,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2)提问法:为达到在课堂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我设计若干个问题在教学中适时抛出,以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3)练习法: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越及时越好。
所以我在教学的最后环节中设置了课堂练习以反馈教学效果。
2、说学法:根据学生的情况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课前预习,试着去解决老师出示的思考题。
(2).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3)通过表演和抢答的游戏方式使课堂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设计合理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用“三人成虎”的故事导入新课:
故事讲完后,我接着补充:这个故事本来是讽刺魏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申这个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也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
在春秋战国时期,君王择友谋士,像庞葱、魏征等,他们主要是为君王出谋划策,但君王是否听劝,得看劝术如何以及君王是否是明主。
今天我们来学习《邹季讽齐王纳谏》(板书课题),看邹忌是如何劝说齐王,而齐王又是否听了他的建议。
(故事内容:战国时代,各国相互功伐,为了使大家都真正遵守信约,国家与国家之间通常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
《战国策、魏策》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太子到赵国去做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个人来说街市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魏王说:“我不信”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
”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
”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
县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
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还是没有召见重用他。
)
2、理解课题的意思。
老师引导学生明确讽:用委婉的语言劝告;谏:臣对君、下级对上级直言规劝,使之改正错误;邹忌对齐王是进谏,而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建议就是纳谏。
3、了解邹忌与齐王的身份。
4、了解什么是《战国策》?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感受情境范读(课件展示情境),然后全班齐读
(要求学生在听录音的时候注意范读的语气、节奏,然后再读的时候尽量读出韵味。
)
2、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快速浏览课文,然后讨论生字词的理解,小组内部能解决的自行解决,不能解决的小组长负责纪录,再上黑板板书,然后全部同学一起来讨论解决。
(三)分析课文
1、[说]: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A、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
B、邹忌讽齐王的经过是怎样的?
C、邹忌讽齐王的结果如何?
(这是课前老师提供给学生预习的思考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课文,大家讨论问题的答案。
五分钟后各小组准备以抢答的方式来回答。
获得机会的小组先是一个同学用文中的文言语句来进行回答,另外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说明。
教师做好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较难懂的字句,并借助板书输理答案。
目的:锻炼学生的思辩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
2、[读] :分角色朗读。
学生以抢答的方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老师抛出问题:妻和妾以及客在回答邹忌时的语气是否相同?接着要求学生在组内分别饰演四个角色进行对话朗读,体会个中人物的语气是否相同。
(学生通过反复的阅读后会发觉妻和妾和客的语气各是不同的。
)目的:读出人物的语气与故事的特定情境
3 、[议] :讨论人物语气不同的原因。
教师从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媒体知识进行引导,让学生各抒己见。
小组内继续讨论。
目的(课外知识的延伸)让学生明白:这是因为涉及到古代婚姻中的女子地位的问题。
妻是名媒正取的,娘家权势与丈夫相当,因此在家庭中颇有地位;而妾是买来的或别人赠与的,娘家的地位一般比较低,也就影响了在家庭中的地位。
一般来说,小妾不但畏惧丈夫,还畏惧妻子。
4、[评]:评说人物劝说的艺术和人物的性格。
引导的问题:(1)邹忌的家事与国事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来
讽喻齐王的?
(2)根据故事的内容请你说说邹忌与齐王的性格特点?
目的:让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味出邹忌劝说的艺术和了解人物的性格。
5、.[演]:再现生活,培养劝说艺术。
教师设置情境:小张和小黄是同桌,两人感情笃厚,而且成绩都是班上的佼佼者。
有一天,小黄发现小张在帮班上的一名差生做作业,小黄想当面劝阻同桌不要这样做,可是又怕说了小张不接受而影响大家的友谊。
现在请你帮小黄出出主意该怎么样才能让对方乐意接受意见,从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教师要求小组内继续讨论自行分配角色,然后表演,教师巡回指导然后请表演较好的两组上台表演。
目的:为了让学生知道委婉的劝说方式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四)小结内容
通过课件引领学生进行小结本课学习的内容
(五)练习巩固
本节课的最后环节,要求学生合上书本独立完成。
教师课件展示问题和答案帮助学生记忆。
附: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三问
起因
三答
邹忌进谏
经过三比
三赏
结果
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