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和比亚迪专利之争

合集下载

Build your dream

Build your dream

Build your dream马云说:“在商界一共有三种人:生意人,商人,企业家。

企业家赚钱只是一种结果而绝不是目的”。

按照这个定义,王传福可以说是一个当之无愧的企业家。

而他的比亚迪也正在为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生产企业而奋斗。

“一种新产品的开发,实际上60%来自公开的文献,30%来自现成样品,另外5%来自原材料等因素,自身的研究实际上只有5%左右。

我们大量使用非专利的技术,把专利技术剔除掉,非专利技术的组合就是我们的创新。

专利需要尊重,但可以回避。

”因为不避讳在模仿中创新,比亚迪成为了“正在潜行的大鳄”。

“狂人”王传福也逐渐走进大众的视线。

从白手起家到世界电池大王,继而进军汽车行业,成为汽车业内的黑马,并引来世界股神巴菲特的入股,从而于2009年荣登“胡润百富榜”和“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榜首,成为中国内地新首富,王传福是怎样再进10余年的时间里完成这一财富传奇的?他吸引巴菲特改变其一贯坚持的投资理念的秘笈是什么?中国梦,中国奇迹1995年,王传福毅然辞去“铁饭碗”,怀揣借来的250万元,带着20名员工,在一个租来的旧车间里创办了比亚迪。

1997年,比亚迪抢占了镍镉电池全球40%的市场份额。

2002年,比亚迪在香港成功上市,融资16.37忆港元。

员工从初创的20人增至2万余人。

三年成为镍镉电池市场的老大,八年成为全球“电池大王”,成为富士康最大劲敌。

他果断看出10亿骑自行车的老百姓都是潜在市场。

一切技术都是纸老虎王传福或许和美国著名影星伊丽莎白. 泰勒艰信同样的生活法则:“成功是一种了不起的除臭剂,它可以去除你过去所有的气味。

”比亚迪的飞速发展令人震惊。

一夜醒来,突然发现,比亚迪从一只猫变成了老虎。

正是因为在模仿中创新,比亚迪成为了正在潜行的大鳄。

王传福不仅对技术没有恐惧,对于专利也没有任何畏惧,他在千谎百计规避者别人的专利。

可以说,比亚迪无论在电池,电子产品代工还是汽车制造领域,走的都是一条“逆向开发”的道路。

比亚迪经营危机案例

比亚迪经营危机案例

比亚迪经营危机一.与富士康官司的经验和教训。

对于一个主要靠模仿甚至窃取他人情报信息的新兴企业,必须要有法律风险意识,并维持一定的专业法律队伍(如富士康就有一支数百人律师的法务团队),以备不时之需。

在全球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浓烈的现状下,一旦法律认定比亚迪有罪,其惩罚可能是致命的。

为此,比亚迪应加强自己在公关方面的工作,以避免灾难性惩罚,即是可能造成资金链断裂的富士康所要求的51亿港币索赔及其它控诉索赔。

为此,比亚迪至少要做如下3方面的工作:1.尽量将审判地移回大陆,因为大陆的审判会考虑综合影响,而政府是不会让比亚迪这样的民营企业倒掉的;2.加强对政府和公众的公关,特别是比亚迪在税收、就业方面对国家的贡献;3.认错,以博得社会各界的同情。

目前,只要法院作出适当性惩罚都是可以接受的。

而且政府、富士康和比亚迪的共同下游客户、以及当地社区都不希望比亚迪倒掉。

二,业务扩张和转型的时机与风险。

比亚迪手机业务为汽车业务输血,从目前裁员的重点和力度来看,未来比亚迪可能会放弃手机业务。

但问题是手机业务是比亚迪的摇钱树,今因知识产权侵权案(富比案)影响利润,而汽车业务尚在襁褓中。

此势极可能造成比亚迪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和财务风险。

而近年来比亚迪投资速度太快。

象倾巢而出的快速进入汽车行业是否正确尚待商榷,因为既是象通用汽车这样的百年企业,也不断老去,这难道不是行业发展的阶段性警告吗?而且,凭比亚迪的仅10余年的非汽车行业代工技术根本无法独立开展整车业务,但却要勉强而为之。

而且目前全球经济形势恶化。

在这样的宏观经济形势下,企业应精兵简政,而不是搞胖身运动。

此时已有的金牛业务才是企业把握的重点。

所以我认为,比亚迪应该在所有业务上收缩(但需保留朝阳产业的研发和快速爬坡量产能力),并尽快将投资转化为产出,以实现资金回笼。

值得关注的是手机业务的走势和富士康的运作。

如果富士康在手机业务上实施低于成本价而抢接订单,那么比亚迪可能会因釜底抽薪而倒下一大片,因为在成本上比亚迪没有优势。

[管理]比亚迪模式分析

[管理]比亚迪模式分析

《创业家》杂志:成本囚徒是比亚迪杀了丰田比亚迪的低成本创新展现出独特的竞争力,丰田汽车未来的战略核心——Prius双模汽车——可能因比亚迪的出现而瓦解文|《创业家》特约顾问过去几年,比亚迪公司是全球热议最多的中国企业。

它以低成本创新策略在多个领域实现了突破,尽管其自身实力仍微小,但其汽车充电电池业务备受美国汽车界关注,它的成本足够商业化了。

丰田汽车未来的战略核心——Prius双模汽车——可能因比亚迪的出现而瓦解。

如果通用汽车、福特汽车或任何欧洲汽车制造商与比亚迪合作,这会成为拯救美国汽车业的希望吗?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传统制造型企业正意欲借助国内庞大的市场实现公司价值的飞跃。

它们会效仿比亚迪模式,在低成本创新方面展现独特的竞争力。

而越来越多的商业案例也表明,欧美厂商表现出强烈的愿望,与中国低成本创新型公司展开合作,从而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找到新思路,就像苹果公司所做的那 样。

我由此断定:因为越来越多的“比亚迪”出现,对于像丰田汽车一样的日本制造商而言,未来难料。

成本囚徒50多年来,汽车制造业有一条通向成功道路的必然法则——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

它强调生产效率与成本,彻底杜绝浪费的思想。

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将汽车业形容为“工业中的工业”。

这样,精益生产方式在各类制造业中传播开来,而它的发明者——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则被奉为制造业的楷模。

尽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但“丰田生产方式”却不容置疑。

然而世事难料,在宣布了全球汽车业最大规模的产品召回之后,丰田汽车与“日本制造”一道,开始受到质疑。

短期看,危机还没有蔓延到精益生产方式,人们还只是认为“丰田危机”是供应商和丰田公司之间的问题,这是个别现象。

毋庸置疑,关于汽车工业的新商业模式,丰田“精益生产方式”给不出任何答案。

甚至,它对于生产效率与成本的过度关注,几乎成为汽车制造商价值创新的绊脚石。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规定:商业秘密, 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 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 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 案例:可口可乐的配方保护 • 著名的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就成功的运用了技术 秘密(know-how)来保护自己的产品。尽管对于 “可口可乐”饮料,全世界几乎是家喻户晓, 而可口可乐的产品配方历经数十年,对外界仍 是一个谜,可口可乐公司对外许可生产过程中 ,对其配方采用半成品保护,即不提供生产技 术和配方,只提供浓缩的原浆让被许可方配成 可口可乐成品。
思考:该案中带走的客户名单算不算商业秘密, 为什么?
审判结果
• 这些资料不为公众所知,具有秘密性;可为A 旅行社带来商业利润,具有价值性。属《中华 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商业秘密 范畴,应视为A旅行社的经营信息类商业秘密 。B旅行社辩称是公开获得这些外国旅行社资 料的说法,不符合事实。 •
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
(1)不为公众所知悉 (2)具有经济价值 (3)信息已被采取保密措施
公众知悉的主体范围
所谓“公众”,一般指社会上不特定的多数 人,但“秘密性”相对的公众则是指与权利人 有竞争关系的主体。严格来说,商业秘密的秘 密性应为“相对秘密性”, 即有关信息为权 利人以外的一定范围内的人所知悉,也属于“ 不为公众所知悉”,不丧失秘密性。 这主要指两种情况:(1)为企业内部有关职 工所知不一定破坏秘密性。如果某商业秘密在 企业内中为有关职工“因业务需要所知”,而 按企业的规章制度或劳动合同,职工对接触的 商业秘密负有明示或默示的保密义务的话该信 息不丧失秘密性。(2)为业务关系人所知不 一定破坏秘密性。商业秘密因业务所需,被
第二节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构成及方式
• • • •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构成 (一)主体是否被认定为经营者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的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 利性服务(以下所称商品包括服务)的法人、 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 • 对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并不只限于反不正当竞 争法,民法、合同法以及刑法的相关规定都可 以规范“经营者”主体以外的侵犯商业秘密的 行为。

比亚迪的反常规路线

比亚迪的反常规路线

从电池制造到汽车制造,在短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比亚迪打破了许多产业发展的金科玉律。

从这个意义上说,比亚迪是一个模仿者,但更是一个学习型的超越者。

比亚迪的反常规路线■ 文/张 锐“我下半生就干汽车了!”——王传福公司10%的股份,交易总金额约为港币18亿元,成为巴菲特在华尔街金融风暴爆发之后在海外进行的首笔重大投资。

受此影响,比亚迪股份的股价从每股8港元左右疯涨至最高时的每股80多港元。

而拥有比亚迪27.83%股份的王传福的身价骤增至396亿元,不仅成功登上“2009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榜首,而且问鼎“2009胡润百富榜”第一的宝座。

得到各方力挺的比亚迪电动汽车正欲进入高速化轨道。

2009年夏,比亚迪以6000万元人民币向独立第三方佛山威尚收购湖南美的三湘客车的全部股权,并在其后将投入至少20亿元建设新能源电动大巴生产基地,预计该基地可实现年产40万辆的能力。

2009年年底,比亚迪同广东省韶关市正式签署协议,在韶关建造中国最大的试验场和汽车零配件生产基地。

据了解,比亚迪整个韶关汽车试验场和汽车底盘零配件生产基地项目总投入达15亿元,建设计划3年内完成。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技术为矛、专利为盾,GE、微软、丰田、索尼等世界级的企业在中国做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许多中国企业也相信:技术天堑几乎无法逾越,比亚迪用破坏式创新的方式击粹了这一戒律。

自从成立的那一天起,比亚迪就以一个模仿者的姿态出现在大众面前,如电池模仿三洋,手机零配件模仿富士康,汽车模仿丰田、通用等。

为此,三洋、索尼、富士康以及美国的一些企业不断把比亚迪告上法庭,企图用专利大棒砸晕王传福,但都无功而返。

2003年,比亚迪在东京让索尼败诉,索尼不服,再次向东京地方法院递交起诉状,指控比亚迪侵犯其两项锂电池专利,还是以失败收场。

对于这些似乎意料之中的结果,王传福总是笑而作答:“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的确,比亚迪是一个模仿者,但更是一个学习型的超越者。

管理学案例分析富士康科学管理

管理学案例分析富士康科学管理

管理学案例分析富士康科学管理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4)二、富士康科学管理概述 (5)2.1 富士康简介 (6)2.2 科学管理理念的发展历程 (7)2.3 富士康科学管理的核心原则 (9)三、富士康科学管理实践 (10)3.1 供应链管理 (11)3.1.1 供应商选择与评估 (12)3.1.2 库存管理与优化 (14)3.1.3 物流与配送管理 (15)3.2 生产制造管理 (16)3.2.1 工艺流程优化 (17)3.2.2 质量控制体系 (18)3.2.3 人力资源配置与培训 (19)3.3 研发与创新管理 (20)3.3.1 研发体系构建 (21)3.3.2 创新文化与激励机制 (23)3.3.3 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 (24)四、富士康科学管理的效果与影响 (25)4.1 经济效益提升 (26)4.2 产品质量与客户满意度提高 (27)4.3 企业竞争力增强 (28)五、结论与展望 (29)5.1 研究结论总结 (30)5.2 对其他企业的启示与借鉴 (31)5.3 研究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32)一、内容概括本论文以富士康科学管理为案例,深入探讨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

富士康作为全球电子制造业的领军企业,其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成功经验对于其他企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文章首先介绍了富士康的基本情况,包括其发展历程、市场地位以及面临的挑战。

从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和研发创新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富士康科学管理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策略。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富士康注重员工的选拔和培训,通过完善的激励机制和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在生产管理方面,富士康采用精益生产方式,通过消除浪费、提高生产效率来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在质量控制方面,富士康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手段,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比亚迪案例

比亚迪案例

如果想为比亚迪(002594,股吧)找出一家合乎其命运曲线的参照公司,天津斯特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无疑是上上之选。

这家诞生于2007年的全球最大磷酸铁锂原料工厂一度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最为倚重的合作伙伴,其月采购量一度超过200吨。

斯特兰CEO段镇忠甚至比王传福更早意识到这种黑色粉末—动力电池最佳新型正极材料所带来的滚滚财源。

段与王传福一样采取了封闭式系统—为了防止泄密,他如孩子捉迷藏一般依照关键工序将工厂拆分为三部分,三个精心布局的秘密工厂分别安置在方圆1.5公里的范围内,如同等边三角形。

段拒绝了所有人的参观,甚至包括它的最大客户比亚迪,顶峰时期,比亚迪为斯特兰贡献了超过80%的营业额。

段王二人的相似之处还在于失落感—他们共同寄望的电动汽车行业燎原之火趋于暗淡。

2009年,段将工厂设计产能设定为每年2000吨,次年将其扩张至4000吨,他甚至做好了将于当年上市的打算。

但时至今日,这一切均未实现。

年实产仅一千吨,实销则为一半。

“这个行业跟发展预期差距太大了,没有过山车式的增长,比较现实的是保持20%的年增长率。

最大的问题是市场没起来。

”段不无遗憾地对《环球企业家》说。

“从目前来看,现有材料体系不可能支持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很高的纯电动车,其商业化目前只是幻想。

”推导出这个幻灭性结论并不难。

段镇忠说,以材料克比容量这一关键性指标为例,磷酸铁锂电池最佳值为170毫安时/克,目前实验室能达到的上限为150毫安时,这一数字大规模工业生产尚难以企及。

据斯特兰的统计,比亚迪采购量在两年内骤降,今年2月,月采购量已从峰值的200吨降至4.5吨。

对于常识性推断和数据,有着浓重工程师风格的王传福似乎看不到。

自1995年以来,王传福率领比亚迪横跨电池、传统汽车到新能源产业的跳跃式发展,始终保持对技术细节的痴迷。

在王的办公室里,书架高度几近天花板,多为技术类书籍,不少已被翻烂—奇怪之处正在这里,从2009年开始,这位工程师宽广的视野里,布满盲点。

商业秘密保护课件

商业秘密保护课件

教案【课题】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教学目的】了解有关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规则【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教学重点】商业秘密的特征【教学难点】侵犯商业秘密的表现形式【参考文献】1、孔祥俊著:《商业秘密保护法原理》,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2、知识产权法律实务指南编写组,《知识产权法律实务指南(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卷)》,人民法院出版社;3、倪振峰著,《反不正当竞争的规则与策略》,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4、方维亮著,《反不正当竞争法新释与例解》,法律出版社,1998年7月;5、林清达著,《论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法律出版社,2000年4月;6、王亮著,《如何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罪》,载于1999年11月3日《检察日报》;7、张玉瑞著,《商业秘密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10月;8、郑成思著,《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4月;9、吴汉东著,《知识产权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10、崔建远著,《合同法(修订本)》,法律出版社,2000年5月;11、王轶著,《合同法新论•分则》,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12、周旺生著,《立法学》,法律出版社,1998年2月;13、孔祥俊著,《合同法疑难案件评析与法理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10月;14、周道鸾、张军著,《刑法罪名精释》,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12月。

导课: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上午好!感谢您们给我这次试讲机会,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在讲述内容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法院代表专家鉴定团原告富士康代表被告比亚迪代表介绍案例:富士康诉比亚迪窃取商业秘密案这是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的富士康集团旗下公司(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和鸿富锦精密工业有限公司)诉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涉嫌窃取商业秘密案件听证会的现场图片。

案件由来是这样的,富士康旗下公司认为自己公司负责手机外观设计的员工,在跳槽到比亚迪公司后违反保密义务,窃取了该公司的系统文件供比亚迪公司使用。

比亚迪案例分析——管理学作业

比亚迪案例分析——管理学作业

王传福&兄弟情
在王传福15岁时,父母亲都已去世。哥哥王 传方在18岁就扛起了家庭的重担。无论生活 多艰难,他始终要求弟弟要发奋读书。哥哥 说:“再苦再累,卖房也要读书,只要读书 才是唯一的出路。” 王传方一直承担弟弟的 学费和生活费,直到研究生毕业。今天已经 名动天下的王传福和哥嫂家住门对门,在生 活上互相照应。
《王传福传:比亚迪神话》
内容简介:他,让三洋、索尼等国际大公司 感到恐惧;他,一个近似狂妄的“技术狂 人” ;他,在漫漫熊市吸引“股神”入股 比亚迪;他,仅一年时间成为中国新一代首 富……他就是王传福,曾经一文不名的农家 子弟,2002年,他在短短7年时间里,将镍 镉电池产销量做到全球第一、镍氢电池排名 第二、锂电池排名第三,37岁便成为饮誉 全球的“
王传福,不在争议中成长,就在争议中隐去.
BYD汽车业务
BYD车系介绍
比亚迪福莱尔 创新
是关键
比亚迪F3
比亚迪F3DM
BYD 车系
福莱尔是闭环控制,多点顺序喷射加进 口三元催化器的电喷发动机,尾气排放 符合国家最新尾气排放标准 F3配置齐全 符合“科技创新生活” 理念 比亚迪F3R极致的安全性能将是其最大 的卖点,有“安全状元”之称
从无到有是 创新,排列 组合也是 创新
激情
第 38 页
效果检查
依托电池业,横向联合,发展 新能源汽车
个人:双模式 出租车:E6(纯电动车)
汽车 战略
高端创新战略
大巴:E-bus
自己设计自己造
垂直整合战略
新能源汽车比亚迪走在世界前面, 让别人知道比亚迪不只是卖便宜车, 而且是高科技‘高环保责任的企业
搭载云服务,实 现了汽车与互联 网、通讯网的全 面对接

富士康前知识产权负责人:专利不是为技术而生,而是为市场而生

富士康前知识产权负责人:专利不是为技术而生,而是为市场而生

富士康前知识产权负责人:专利不是为技术而生,而是为市场而生富士康前知识产权负责人:专利不是为技术而生,而是为市场而生富士康前知识产权负责人、深圳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公司总经理谢志为一、富士康是代工巨头更是专利巨人在富士康16年的经历积累了很多实战经验,富士康的专利挖掘、布局、申请到后续诉讼、许可,都是我在负责。

很多人认为富士康就是代工,其实富士康不仅是代工。

如果是简单地组装,利润会很低,但实际上苹果手机的零组件很多是富士康做的。

现在许多品牌厂商都不知道怎么做手机,他可以设计外观,提出创意,但怎么做成产品,再变成商品,还要融入用户体验,并且是在短期内大批量生产,涉及到非常多的制造技术,许多制造细节和设备,包括苹果公司都不知道。

富士康的大量专利正是从这些独立的制造中诞生,富士康的许多车间都是无人操作,比如iPad的三维打磨,机械手臂如何解决?车间如何防止粉尘爆炸?排除职业风险的许多技术设计都有专利。

久而久之,富士康积累了数十万件专利,是中国专利最多的公司,在全美的全球排名是第八名。

而赛恩倍吉的成立,其使命就是打造一个创新创业的平台,将富士康数以万计的专利“活化”,打造富士康在通过产业渠道活力之外的盈利点,将专利本身“变现”。

2013与2014年度,富士康曾连续向谷歌出售专利。

为什么谷歌要买?他必须买,不买承受不起处罚的代价。

这次交易也是富士康专利布局的一次胜利。

二、专和利,最终要落到利上专利应该分开来看,专和利,最终要落到利上。

专利不是为技术而生,而是为市场而生。

知识产权运营分为了前、中、后三阶段:专利发明人有个想法表达出来,通行的做法是代理机构帮助你填写相关材料,包括专利特点、技术背景之类,形成专利文件,这是前端;然后代理机构开始撰写专利文书、答辩直到取得专利证书和维护专利,是中端;而从专利证书到实际的“利”,是后端。

专利运营必须由后端来指导前端,其中极重要的一环是专利撰写。

必须由具有将专利变成钱的实战经验的人来写,否则专利撰写不可避免地“太烂”。

富士康阻击比亚迪上市融资

富士康阻击比亚迪上市融资

富士康阻击比亚迪上市融资? 2007年11月13日07:46 每日经济新闻BY 祝裕郝匀嘉每日经济新闻手机代工产业燃起了知识产权“战火”。

在可能是全球发展最快的手机代工企业比亚迪公司准备在中国香港分拆上市进入倒计时之际,全球最大的手机代工企业富士康已在香港和深圳两地以侵犯商业秘密为由起诉之,并在香港开出了51亿港元的天价索赔。

鉴于此案的重要性,其关键部分相关证据的司法鉴定听证会日前在北京举行,15人组成的专家组对当事人双方进行了质询。

负责此鉴定听证的北京某鉴定中心主任赵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鉴定结果应该在12月中旬出来。

对于外界“富士康此举是为了阻止比亚迪手机部分上市融资”的猜疑,富士康发言人表示“问题并非这样简单”。

比亚迪法务部负责人则表示,“别人的目的,你是不好推测的”。

【事件】比亚迪代工火箭式发展富士康诉其侵犯商业秘密比亚迪是全球第二大手机二次电池生产商,2003年进入手机代工领域,只用了三年时间,其手机代工业务便如火箭般飞速上升。

根据比亚迪发布的年报,2006其手机制造营收超过了50亿元,而2007年上半年在其86.2亿元的营业额中,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获得了51%的业绩增长,达到了31.68亿元的规模,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不可思议的169%。

比亚迪手机业务的爆发性增长,显然对全球手机代工“老大”富士康形成了威胁。

更让富士康不能忍受的是,富士康发现,比亚迪手机能够在如此快的时间内火箭般窜升,重要原因是比亚迪挖走了富士康的大批员工。

富士康宣传部门负责人刘坤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在比亚迪的成长过程中,约有400人次的富士康员工通过各种手段被“挖到”比亚迪,富士康随后就此向法院提起诉讼。

现在,其中的两名前富士康高级员工——柳相军和司少青已被司法部门拘捕,在押候审。

刘坤说:“法院出示的在比亚迪员工电脑中发现的证据中,有100多份是有富士康集团标志的文件,更富戏剧性的是,其中一些来往的书信讨论的就是如何到富士康去挖人。

离职的工程师非客观看待BYD(二):离开BYD一个月后的总结

离职的工程师非客观看待BYD(二):离开BYD一个月后的总结

离职的工程师非客观看待BYD(二):离开BYD一个月后的总结8月22日离开BYD一个月不知不觉,已经离开BYD已经一个整月了,在南京呆了也一个月了,日子尚在适应之中。

虽然有了一份新的工作,但是感觉自己还是喜欢电控方面,所以如果朋友们有这样合适的岗位不妨推荐一下。

一个月的时间冷静思考以后,上次那种义愤的感觉淡去,得以客观评价BYD的方方面面。

有一句话说的好,抱怨不能解决问题。

还在BYD的时候,和周围的同事一直抱怨着,然后我觉得无聊了,就走了出来。

当然,为了防止有关方面以泄漏机密论处,就说的主观一些吧,尽量不谈及数字。

也希望看这篇文章的朋友们能够客观的评价,不要盲目偏信我的话或者媒体或者官方的话,从自己的技术角度去判读。

一、制度BYD是一个比较新的企业,所以其制度相比较还是比较简单和高效的,也比较自由一点,比富士康肯定是轻松很多,但是想依靠加班来提高薪资是不太可能。

BYD虽然是事业部制,但是人事管理上还是比较类似直线管理结构,也就是从上至下直接管理,缺乏横向的沟通和监测,员工也很难向上直接反映。

由于王总的个人魅力,其直接关注的产品往往会很高效的开发,但是其他的部门就惨淡很多。

不光是汽车提出过世界第一的口号,电池、充电器、液晶屏、IC等等等等都有这样的口号,但是结果如何?这样也带来了一些事业部的管理特色(这也是国内企业的特色)——领导意识管理。

具体就不用说了。

其他的写绩效表,写工作日志这些跟别的公司都差不多,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二、文化企业文化很重要,不过BYD的可能王总的精力不够了,只提出了一句家文化的口号。

也许这么说很片面,对于职工来说,BYD还是比较好的,工程师可能需求过高了。

在坪山总部职工宿舍都已经装了空调,其他的地区我就不知道了。

这些都是小事情了。

在经济危机期间我个人感觉就是BYD可能会共富贵,但是不会共患难。

虽说BYD一直号称经济危机期间没有裁掉一个员工,但是短短两年,一个16W人的公司工号就能从40W提升到120W,员工的流动性还是可观的,当然,也包含很多普工离职了,又招进来很多普工。

比亚迪:成本领先

比亚迪:成本领先

受比亚迪的冲击,现在日本企业逐渐意识到改进生产线的重要性了,并正在抓紧研发,但为时已晚。王传福认为,至少在电池行业,比亚迪领先他们3年以上。在手机电池领域,三洋是比亚迪仅存的领先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竞争到白热化的程度。
目前比亚迪已经开始向诺基亚少量供货,如果能拿下诺基亚,比亚迪将超越电池巨头三洋。而其他的日本企业,如松下、东芝、索尼等七八个老牌企业的电池业务全部亏损,早已被比亚迪甩在身后。
施耐德电气公司努力做到准时送货。“送货如果准时,顾客就会感到满意,并且相信在下一次订货时也会有同样的体验,”考克斯说,“相反,送货不准时,在整个供应链上就产生了相应的成本。就要花时间打电话、发电子邮件、检查记录、检查码头和库存地点,等等。这些工作都不能增加价值,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最终还将导致顾客对公司失去好感。”
● 自身具备强大的研究开发实力,通过在流程和材料上的改进来大幅节约企业成本
● 往产品下游延伸,进入电动汽车制造,试图复制低成本制造模式
--------------------------------------------------------------------------------
电池是比亚迪的强项,做电动汽车是比亚迪进入汽车业的初衷。中国目前的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对能源、环保的压力已经很大,王传福嗅出了其中的商机。除了技术上的优势外,比亚迪还具有管理上的领先:王传福引以自豪的低成本制造模式。他认为比亚迪这种业已成熟的模式可以在汽车行业进行复制,靠成本领先策略完全可以在这个利润丰厚的行业有所建树。
靠研发降成本
比亚迪看似落后的手工模式,不仅使成本降低,更难能可贵的是,产品质量丝毫不逊色于日本同行。这和比亚迪在技术上的积累和对研发的重视密不可分。

专利-深圳比亚迪反诉索尼专利无效胜诉案例分析

专利-深圳比亚迪反诉索尼专利无效胜诉案例分析

下面来看看深圳比亚迪反诉索尼专利无效胜诉的经典案例解析。

[案情简介]200年12月24日,深圳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在京宣布,之前曾长达3年的日本索尼公司诉比亚迪公司专利侵权案出现戏剧性结局,作为被告的比亚迪公司反诉索尼公司专利无效的请求获得日本专利许可厅、东京知识产权高等法院的支持,比亚迪公司全面胜诉。

这是我国企业首次在境外申请外国企业专利无效案件胜诉。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充电电池市场几乎是日本厂商的天下,三洋、索尼、东芝、松下等制造商占据着全球近90%的市场。

然而中国近几年来锂离子电池产业化有了长足的进步,深圳比亚迪公司自195年成立并开始涉足电池生产以来,在短短数年里迅速崛起。

凭借巨大的成本优势,比亚迪先后拿下台湾大霸、日本Nikko、飞利浦、伟易达V-tech 等厂商的大额订单。

而近两年与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以及国内新兴的波导、TCL、康佳等手机厂商的合作更使得比亚迪一跃成为与三洋、索尼比肩的全球第二大电池供应商、在短短数年一改日本厂商独霸市场的格局。

然而,当两年前比亚迪开始超越索尼欲成为全球第二大二次电池生产商时,索尼选择了专利诉讼,以期阻止比亚迪在国际市场的壮大和发展。

2003年7月8日,日本索尼公司在事先没有进行任何谈判的情况下,一纸诉状将比亚迪告到了东京地方法院,指控比亚迪在2001年、2002年日本CEATEC展览会上展出的两款锂离子电池,侵犯了其两项日本专利权,要求禁止比亚迪两款锂离子电池在日本销售。

这两项专利权都是其1988年申请的,一项是“电池内部按平均容量设计一定空隙”的专利,一项是“电池正负极涂敷物质的厚度及其比例”的专利。

索尼认为,上述两项专利是锂离子充电电池的基本专利。

而这2项专利涉及到比亚迪公司的两项核心业务。

比亚迪公司接到起诉后,沉着冷静,积极寻找具有丰富经验的律师,在搜集了大量证据之后,于2004年3月19日向日本专利许可厅申请宣告索尼公司该2项专利无效。

日本专利许可厅在经过长时间的审理后宣告索尼公司该2项专利无效。

专利布局案例:富士康_智慧资本战略

专利布局案例:富士康_智慧资本战略

富士康智慧资本战略富士康(FOXCONN)企业集团是台湾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大陆投资兴办的专业生产精密电气连接器、精密线缆及组配、计算机机箱及准系统、计算机系统组装、无线通讯关键零组件及组装、光通讯组件、消费性电子等3C产品的高新科技企业。

自1988年在深圳地区投资建厂以来,经由集团总裁郭台铭先生对科技产业发展动态的前瞻性把握和果断决策,以及在富士康全体同仁的辛勤耕耘,集团规模迅速发展壮大,在中国华南、华东、华北、台湾及美洲、欧洲等地拥有30多家子公司,现有员工近5万人,产品从单一的电气连接器发展到广泛涉足计算机、通讯、消费性电子等3C产业的多个领域。

过去十二年来,集团年均营业收入保持超过50%的复合成长率,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计算机连接器和计算机准系统生产厂商,并连续四年入选美国>发布的全球信息公司100排行榜,母公司鸿海精密工业于2001年9月跃居台湾最大民营制造商。

在华南深圳地区,富士康企业集团拥有近20家子公司,在华东地区的上海、昆山、苏州和杭州,集团从1994年开始逐步推动产业布局,至今已拥有10多家子公司,是江苏省高科技重点发展项目。

在富士康企业集团内部,一向尊重知识,鼓励创新,截至2002年第一季,已在全球各地拥有专利近5000件,其中中国大陆专利近2000件,美国专利1400多件。

富士康企业集团已发展出具核心竞争能力的智慧资本战略,智慧资本可以被看作是知识转换过程的最终结果,也可以被看成是转化为公司的知识产权和智力资产的知识本身,以下将从五个方面来说明富士康智慧资本战略发展过程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

一、政府法制环境完善的知识产权立法是司法及行政执法的前提。

客观地讲,自1982年中国第一部知识产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颁布实施以来,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发展的需求,以及立法技术及立法水平的提高,中国在知识产权立法包括专利、商标及著作权等各方面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

比亚迪与富士康的暗战

比亚迪与富士康的暗战

比亚迪与富士康的暗战王传福渐渐走上了和郭台铭一样的道路,彼此间的对抗已经拉开帷幕。

2007年6月11日,台湾鸿海科技集团旗下的富士康国际控股发布公告,旗下两家子公司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以盗取商业机密为由,同时在香港将比亚迪公司告上了法庭。

就在一年前,富士康与比亚迪在深圳就已经有过泄漏商业机密的官司。

官司缘起于2005年,多名富士康高管人员转投比亚迪。

按照富士康的说法,这些高管同时把多份保密文件带走,在比亚迪制定了与富士康相似的生产流程,富士康为此提出了超过50亿港元的索偿金额。

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手机代工企业,相对于其年收入上百亿美元的庞大规模,年收入不过129亿元人民币的比亚迪算不上是一个重量级的对手。

但野村证券近日的报告提供了另一视角,报告认为富士康手机业务今年前景难料,原因在于摩托罗拉、诺基亚两大客户的订单都出现了不同问题,而新客户的贡献又难以缓解冲击,因此,野村证券对富士康今年利润的预期较市场普遍调低9%。

与此同时,比亚迪的业绩却是蒸蒸日上。

三年前,比亚迪低调进入手机代工市场,目前,业务已覆盖了手机电池、液晶屏、键盘等除手机芯片之外几乎所有的手机零部件,并获得装配手机的认证,比亚迪的手机产业布局和代工发展模式与鸿海惊人地相似,当鸿海以连接器等核心零部件逆向整合整个产业链时,比亚迪则从手机电池为起点,开始了同样的逆向整合运动。

进入2007年,比亚迪一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手机业务分拆上市。

按计划,比亚迪电子将在7月底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富士康也就是看准了这个时机状告比亚迪。

富士康的一纸诉状,王传福似乎有些不屑一顾,甚至都没有直接过问,而由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负责。

在王传福看来,这只是竞争企业惯用的玩法,就是“富士康想在这个节骨眼上出来捣捣乱”。

不过,比亚迪与富士康的知识产权诉讼,恐怕不仅仅是由于一方要在“战术上捣乱”,而将成为两家“战略趋同企业”的一场长期斗争。

比亚迪成功之道与启示

比亚迪成功之道与启示
关于索尼: 1950年,日本第一台磁带录音机; 1955年,日本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 1963年,世界第一台晶体管电视机;世界第一台晶体管微型录像机; 1968年,特丽珑彩色电视机; 1975年,家用录像机; 1985年,随身听;1/2英寸广播用摄录放一体机;8毫米摄录放一体机; 1988年,数码照相机; 1991年,彩用超级特丽珑彩管的系列彩电; 1994年,世界第一台高亮度、绿色发光二极管等离子平面显示器;
种学习过程,从中学习笃定、冷静,及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 王传福辞掉研究院在深圳比格电池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职务,
在常人看来是极不正常的举动,假如他今天不是如此的成功,那 么在普遍人的眼里,他就是个疯子。
那么王传福为什么敢于辞去与自己专业对口又可以轻松享受 生活的工作呢?基于梦想与个人价值的社会实现只是其中的动因 之一。更充分的理由是:他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就更多在事业单位 和国企所不能实现的价值。对于自我才能的认识,‚我是研究电 池的,我相信自己能做好,相信电池行业的潜力。‛对于宏观趋 势的把握,对于市场风云的捕捉,王传福有着清醒而准确的认知 与判断,这样的判断诚如他所言,有很多是只能意会而不可以言 传的。
2、荣誉及其个人财富
2002年11月获香港‚紫荆花杰出企业家‛奖; 2002年度‚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 2002年首次进入了《福布斯》杂志推出的‚2002年中国富豪榜‛; 2003年6月,王传福以企业家的身份,被《商业周刊》评选为25位 ‚亚洲之星‛之一。 2003年9月入选‚深圳十大杰出青年‛; 2009年9月,以350亿资产入选《胡润排行榜》首富; 2010年5月14日,‚2010新财富500富人榜‛,以343.3亿元资产排名 第四位。
其奇迹的创造绝非机遇与偶然,若论机遇与偶然,那么所有的机 遇与偶然则正是自身发展的必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ANK YOU!

WHAT IS NEXT?
China has already made great progress in legislation and policies, but we'd like to see tougher enforcement. The improvement of Administrative and Judicial Systems Media Counter-check People need to be educated to have the consciousness.

WHY IP PROTECTION IS IMPORTANT?
Take Software Industry as an example, according to a report of Business Software Association Chinese software companies suffered a loss of 8.7 billion US dollars in 2013 because of pirate. Software companies can not make money. The basic wage for a senior computer engineer in Beijing is about $15,000, and that number is $165,000 in Silicon Valley. A lot of pressure. In March 2015, A 36 year old computer engineer died in the toilet after heavy work with less than 5 hours of sleep on average. A lot of senior computer engineer went abroad, China lose both technology and labor force. Not only in CS but also in other industries such as Biology & Medical, Chemistry and Physics.

FOXCONN
Foxconn Technology Group, is a Taiwan multinational electronics contract manufacturing company headquartered in New Taipei. It is the world's largest electronics contractor manufacturer, and the third-larges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 by revenue. In year 2013, it has 1.2 million workers worldwide and generate a profit of 131.8 billion US Dollars.

Acer Inc. BlackBerry Google Microsoft Nokia

Cisco HP Motorola Sony
Apple Inc Dell Huawei Nintendo
FOXCONN
From Jan 2010 to Nov 2010, 13 workers committed suicide Known as Foxconn Jump

FOXCONN VS BYD
In May 2006, Foxconn discovered Wang Wei(王维), its senior engineer in the quality control department, sent 42 confidential documents to a BYD employee, Zhang Jian(张健).Foxconn immediately filed a civil lawsuit in Shenzhen against BYD in June In April 2007, Wang was convicted and sentenced to nine months’ imprisonment Building on the success of this conviction, Foxconn escalated its IP court battle with BYD in Hong Kong. It stated that a number of senior managers who left for BYD in 2005 had breached their confidentiality agreements with Foxconn by applying information from confidential documents in setting up a similar production line for BYD.

FOXCONN VS BYD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Two senior managers of BYD, Si Shaoqing (司少卿) and Liu Xiangjun (柳向军), were convicted in March and April 2008 with the evidence provided by Beijing JZSC. However, BYD declared that these individuals were no longer its employees when they were sentenced and that the company had not been involved in their criminal acts. The case took a U-turn in Dec 2008. BYD stated that three officials responsible for investigating the case in Beijing JZSC had been arrested for taking bribes and for destroying and faking evidence. A former BYD employee, Zhang Chaozheng (张朝正), was also detained and charged with accepting a bribe from Foxconn-related companies and stealing BYD’s trade secrets.
FOXCONN AND BYD
IP MANAGEMENT IN EMERGING MARKETS
CONTENT
Introduction of the companies Introduction of the Incident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China Why IP Protection is important? What is next?
PROTECTION OF IP IN CHINA





China covers a large area and has a huge population. Together with diversified subcultures in different regions, it was relatively difficult to identify breaches and effectively enforce IP laws. Another problem is local protectionism due to the involvement of top government officials in major businesses in China as many of the large companies are state owned. Bureaucratic red tape and rampant corruption were not counter-checked by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or the media in China. There is a shortage of middle and upper level managers during 2000s. There were strong incentives for these managers to join competitors with big salary increments. Administrative and Judicial Systems is immature in handling IPR Infringement
WHY IP PROTECTION IS IMPORTANT?
China will lose the advantage of cheap labor force,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 cost of traditional Industry Economy is intolerable. China is changing from Industrial Economy to Knowledge Economy.
BYD
BYD Co Ltd is a Chinese manufacturer of automobiles and rechargeable batteries based in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It has two major subsidiaries, BYD Automobile and BYD Electronic. BYD Electronic produces more the half of the world mobile phone batteries. BYD Auto sold a total of 506,189 passenger cars in China in 2013, making it the tenth largest selling brand and the largest selling Chinese brand. In 2010, BusinessWeek ranked BYD the 8th most innovative company in the world, ahead of Ford, Volkswagen, and BM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