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美术下册 6 会动的画教案2 浙美版

合集下载

小学美术浙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第6课《会动的“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美术浙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第6课《会动的“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美术浙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第6课《会动的“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小学美术浙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第6课《会动的“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多种不同形式的会动的“画”,增强对传统美术的了解和兴趣。

2、技能目标:使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简单的会动的“画”。

3、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加深对艺术的理解,提高审美能力。

2学情分析本课学习主体为小学六年级孩子,这个年龄段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对美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表达趋向。

这些都有利于将这一年龄段孩子的思维导入到现实生活之中,与身边的事物紧密的相联系,让学习者感受到美就在我们身边、美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美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和表现。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多种形式的动画教学难点:学习多种形式的简单动画制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1、今天我们学习《会动的“画”》,也就是使一幅图像活起来的过程。

首先请同学们告诉老师,为什么我这几幅画会使你产生动的感觉?。

2、播放GIF图片:请学生思考并讨论。

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1、师:好,请几位同学来告诉我,为什么这些画会有动的感觉?生:它是电脑制作的;因为它是由好几幅画一起的……师:(小结)它是通过连续播放一系列画面,给你产生了一种动的感觉的。

请同学们来体验一下。

教师播放《鹬蚌相争》片段动作,并使学生感觉效果。

2、师:所以动作与动作之间一定要是连贯的。

那么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原因会使你能感受到动态效果的吗?我们来体验一下(教师播放一系列动态图片)。

会动的画教案

会动的画教案

会动的画教案教案标题:会动的画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基本的动态绘画概念和技巧。

2. 学生能够使用不同的绘画媒介和工具创作出具有动态感的艺术作品。

3. 学生能够基于对动态绘画的理解,进行创造性思考和表达。

教材和资源:1. 演示用的画板或幻灯片投影。

2. 不同类型的绘画媒介和工具,如铅笔、彩色铅笔、水彩、油画等。

3. 美术教师或艺术家的作品范例,展示适合学生学习的动态绘画作品。

4. 学生画纸、颜料、画笔等绘画用具。

教学步骤:引入:1. 通过展示一些动态绘画的范例,引起学生对动态绘画的兴趣与好奇,并鼓励他们观察和思考作品中的动态元素。

2. 启发学生提出他们对动态绘画的定义和期望。

探究:1. 介绍动态绘画的基本原理,如线条、形状、色彩和构图对创造动态感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进行绘画活动,例如使用铅笔或彩色铅笔练习描绘简单的动态线条和形状。

3. 带领学生观察和分析艺术家或美术教师的动态绘画作品,讨论作品中动态元素的表现方式和效果。

实践:1. 给予学生不同种类的绘画媒介和工具,让他们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进行动态绘画创作。

2. 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进行多次尝试和实验,以发现和运用不同的技巧和效果。

3. 提供个别指导和帮助,以满足学生在技术和表达上的需求。

展示和评价:1. 学生完成绘画作品后,鼓励他们将作品展示给同学和教师,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作品中表达的动态元素。

2. 利用评价标准,如创意、表现力、技术运用等,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

3. 通过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讨论和分享不同作品中的动态元素和创作经验。

延伸活动:1. 鼓励学生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动态场景,寻找灵感并进行创作。

2. 组织学生举办一个动态绘画展览,展示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动态绘画技巧和作品。

3. 邀请专业艺术家或美术教师进行讲座或工作坊,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动态绘画技巧和知识。

评估与反思:1.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作品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动态绘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年级美术下册6会动的画教案2浙美版

六年级美术下册6会动的画教案2浙美版

一、教课目标1.认识各样形式的“会动的画”,掌握视觉暂留原理。

2.发现能使画“动”起来的不同原理,选择适合的方式制作简单的动画。

3.提升着手制作能力,加深对艺术的理解。

二、教材剖析1.教材编写思路。

《会动的“画” 》属于“设计·运用”学习领域的课程。

“会动的画”是一种最简单的动画,这个简单的动画也是我们当前动漫创作或许电影制作的一个最基本的基础。

它将视觉暂留的科学原理和人物或许动物的造型设计在同一载体或许是连续的画面里面,经过玩的形式来显现,让学生感觉会动的“画”并能自己创作会动的“画”,在“玩中学” “学中玩”,感觉成功的快乐,进而提升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设计能力。

本课教课不单要使学生认识各样形式的会动的画,并且要侧重学生学会自己着手设计制作简单的会动的“画” 。

在教课中,充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侧重培育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以及创新实践的能力。

2.要点、难点。

要点:利用视觉暂留的原理设计连环动作的画面,制作成会动的“画”。

难点:探访连环动作之间的规律。

三、教课课时1课时四、教课方案课前准备(学生)铅笔、勾线笔、水彩笔或彩色铅笔、 16 开白纸若干张(较挺而薄的纸张)、卡纸、剪刀、双面胶。

(教师)制作课件;制作教具:手翻书、抽拉式会动的“画” 、转轮式会动的“画” ;16 开白纸若干张(较挺而薄的纸张)、订书机。

教课过程1、赏识手翻书视频,讲话引入。

(1)教师:看这段视频,能否是很激动,今日我们就来学做这样的“会动的画”。

(2)教师:请同学们打开第 6 课会动的画,带着屏幕上的问题自学一分钟。

“板书:会动的画”2、检查自学状况,依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从以下内容有选择性的答疑。

3、深入研究,持续认识会动的“画”如何形成。

(1)赏识课件《鹬蚌相危》,理解连续翻动产生会动的感觉。

教师:“连续翻动,画面中的鹬在动,为何会产生动的感觉呢?”同桌间互相议论,研究画面是如何动起来的。

小结:整个过程由 5 张画构成,每张画面有所不同,连起来播放就会产生动的感觉,这就是视觉暂留原理。

六年级美术下册《会动的画》优秀教学案例

六年级美术下册《会动的画》优秀教学案例
3.小组合作:案例强调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分工协作中体验团队合作的力量。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中共同成长。
4.关注个体差异:在本案例中,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这种人性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教学伊始,教师通过展示经典动画作品,如《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等,引导学生感受动画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创设富有创意的课堂氛围,如布置教室环境,使用生动有趣的教具,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3.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生活气息的动画主题,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动画创作中。
3.教师进行示范,展示如何制作简单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画制作的技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确定小组的动画主题,进行角色和场景的设计。
“现在,请各个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想制作一个什么样的动画?确定主题后,开始设计角色和场景。”
2.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动画的制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帮助。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动画,鼓励创新和个性化表现。
“今天的作业是,请大家利用所学知识,自己制作一个有趣的动画,可以是个性化的角色,也可以是富有创意的故事情节。”
2.提醒学生注意作业的提交时间和要求,鼓励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继续探索和发现动画的乐趣。
(四)总结归纳
1.学生完成动画制作后,组织作品展示,让每个小组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下面,请各个小组展示你们的动画作品,并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创作过程和心得。”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6会动的“画”》说课稿4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6会动的“画”》说课稿4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6 会动的“画”》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6 会动的“画”》这一课是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动态作品。

教材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介绍了动画的制作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动画作品也有较高的兴趣。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绘画和制作技巧,对于新的绘画和制作方法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然而,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动画的流畅性、创意的发挥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动画的基本原理,掌握动画的制作方法,能够独立创作出动态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动画的基本原理、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动画的流畅性、创意的发挥。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分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动画软件、画纸、画笔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动画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讲解:教师讲解动画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让学生了解动画的制作过程。

3.示范:教师利用动画软件现场演示动画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动画的制作方法。

4.实践:学生分组合作,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制作属于自己的动态作品。

5.展示:学生将作品展示给大家,共同欣赏、交流、学习。

6.总结: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动画制作的重点和难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动画的基本原理、制作方法以及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6课会动的“画”丨浙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6课会动的“画”丨浙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6课会动的“画”丨浙美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会动的画”的创作原理,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出富有创意和动感的艺术作品。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动手能力,并学会运用美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内容主要围绕“会动的画”这一主题展开,学生将学习并实践如何通过巧妙的设计和材料的运用,使画作具有动态效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并掌握制作“会动的画”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难点:如何巧妙地运用各种材料,创造出具有创意和动感的艺术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示范视频、PPT、教学图片、制作“会动的画”所需的材料(如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

- 学具:学生自备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会动的画”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这些画是如何动起来的。

2. 新授:讲解“会动的画”的制作原理和创作方法,通过示范视频和PPT,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3.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开始制作自己的“会动的画”,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总结性的评价和建议。

板书设计- 会动的“画”- 重点:制作原理、创作方法- 难点:材料运用、创意设计- 示例:展示一些“会动的画”的实例作业设计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制作一幅具有动态效果的“会动的画”。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制作“会动的画”的技巧,还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和创造。

同时,教师也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作品。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掌握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6会动的“画”》说课稿3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6会动的“画”》说课稿3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6 会动的“画”》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6 会动的“画”》这一课是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动画制作方法,创作出富有创意的动画作品。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动画制作的基本原理、动画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动画制作的步骤和技巧等。

教材通过详细的步骤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轻松掌握动画制作的方法。

此外,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资源,供学生进行创作实践。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绘画、设计等基本美术技能,对美术创作有一定的基础。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部分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动画作品,对动画制作有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而,学生在动画制作方面还没有系统的学习和实践经验,对于动画制作的方法和技巧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动画制作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创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运用所学的动画制作方法,创作出富有创意的动画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美术创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动画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创作出富有创意的动画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动画制作方法,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和创新意义的动画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分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动画制作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动画作品和教学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利用动画制作软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创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动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6 会动的“画”》教学设计4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6 会动的“画”》教学设计4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6 会动的“画”》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主题是“会动的‘画’”。

教材通过介绍动画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技巧,让学生初步了解动画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适合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动画电影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乐于尝试新事物。

但同时,他们也存在一定的耐心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动画制作的基本原理,掌握简单的动画制作技巧。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动画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2.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动画制作的过程和技巧。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4.小组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包括动画制作的基本原理、技巧和案例分析等内容。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动画制作的素材,如图片、音乐等。

3.电脑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使用电脑进行动画制作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经典的动画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动画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动画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如帧的概念、动画的流畅性等。

同时,分析一些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动画制作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动画制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动画制作的基本技巧,如动画的创建、编辑等。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6 会动的“画”》教学设计3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6 会动的“画”》教学设计3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6 会动的“画”》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6 会动的“画”》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动画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通过学习动画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先介绍动画的基本概念,然后介绍动画的制作方法,最后提供了一个动画制作的实例。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动画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事物,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动画的制作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动画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动画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

2.动画的创新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动画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动画制作的素材和软件。

2.准备动画制作的实例。

3.准备投影仪和电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然后,简要介绍本课的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动画制作的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动画的制作方法和效果。

同时,教师讲解动画的基本原理,如帧、动画序列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动画制作的实例进行模仿。

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置一个动画制作的任务,让学生分组完成。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继续巡回指导,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教师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制作属于自己的动画。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主题和素材,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建议和帮助。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动画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6课 会动的故事丨浙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6课  会动的故事丨浙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6课会动的故事丨浙美版教学内容本课为六年级下册美术第6课,主题为“会动的故事”。

课程内容围绕动画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展开,旨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动画制作的流程,包括故事构思、角色设计、场景布局、动画制作等环节。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创作出具有连贯性和生动性的动画作品,提升其美术创作能力和创意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画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掌握动画制作的流程。

2. 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美术创作能力,提高其艺术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

教学难点1. 动画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技巧的理解和掌握。

2. 故事构思和角色设计的创意发挥。

3. 动画制作的流程和细节处理。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动画制作的相关资料和案例,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如铅笔、彩色笔、水粉等)、纸张、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动画作品,引起学生对动画制作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动画制作的原理和技巧。

2. 知识讲解:向学生介绍动画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包括故事构思、角色设计、场景布局、动画制作等环节,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动画制作的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4. 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动画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5.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并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动画制作能力。

板书设计1.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6课会动的故事丨浙美版2. 教学内容:动画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技巧3. 教学目标:掌握动画制作的流程,培养创意思维和美术创作能力4. 教学难点:动画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技巧的理解和掌握5. 教学过程:导入、知识讲解、实践操作、作品展示、总结反思作业设计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意,独立完成一部简单的动画作品,包括故事构思、角色设计、场景布局、动画制作等环节。

会动的“画” (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

会动的“画” (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

会动的“画” (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的基本原理,通过创作一幅会动的“画”,即简单的手翻书,来体验动画制作的乐趣。

学生将学习如何将连续的画面绘制在一系列页面上,并通过快速翻动来产生动画效果。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动画制作的原理,掌握连续画面创作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动画艺术的兴趣,提高美术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难点1. 动画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2. 连续画面的创意构思与绘制。

3. 手翻书制作中的细节处理。

教具学具准备1. 绘画纸张、铅笔、彩色笔等绘画材料。

2. 剪刀、胶水等手工制作工具。

3. 透明胶带或订书机(用于装订手翻书)。

4. 手翻书制作示例或视频教程。

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简单的动画示例,引发学生对动画制作的兴趣,导入本课主题。

2. 理论学习(15分钟):讲解动画的基本原理,包括帧的概念、连续画面的重要性等。

3. 创意构思(2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连续画面的构思,鼓励创新和个性表达。

4. 动手制作(40分钟):学生根据构思绘制连续画面,并独立或合作制作手翻书。

5. 作品分享(2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手翻书作品,进行互相学习和评价。

6. 总结反馈(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反馈。

板书设计1. 会动的“画”2. 核心内容:动画原理、连续画面创作、手翻书制作3. 关键词:动画、创意、手翻书、连续画面作业设计1. 制作一本至少10页的手翻书,主题自选。

2. 写一篇关于动画制作过程的反思日记。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动画制作的基本原理,还通过实践锻炼了动手能力。

在创意构思和作品制作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同时,通过作品分享和总结反馈环节,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欣赏和评价他人作品,提高了审美能力。

浙美版美术六下第6课《会动的画》2PPT课件

浙美版美术六下第6课《会动的画》2PPT课件
选择适合的方式让画面自然动起来 (除了介绍的三种方法以外,还有没有 其他的方法可以让画动起来),要求动 作自然,效果连贯。
22
评价要素:
形象是否连贯? 动作是否自然? 制作是否精良? 操作是否方便?
23
拓展:
会动的“画”还有哪些?
24
拍照所形成的连续画面:
25
26
27
28
微电影: 《快乐周末》
第6课 会动的“画”
1
2
会动的“画” 3
会动的“画”
4
带着问题看动画:
这些画面为什么会产生动的感觉? 它是通过 连续播放一系列画面,给视觉
造成连续变化的图画。
5
6
7
视觉暂留原理:
人类具有“ 视觉暂留”的特性,就是说 人的眼睛看到一幅画或一个物体后,在 1/24 秒内不会消失。利用这一原理,在一 幅画还没有消失前播放出下一幅画,就会 给人造成一种动作连续的视觉效果。
8
这一张张画面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它们有什么联系?有怎样的规律?
9
10
11
看一看,有什么不一样?
12
图片内容动作跳跃幅太大,就会缺 乏连贯性,不自然。
13
手翻书的形式
14
想一想:
除了老师展示手翻书式的方法,你还有 办法让纸上的画动起来吗?
15
抽拉式
16
转轮式
17
制作步骤:
18
设计的方法:
1.想好第一张的动作和最后一张 的动作。
2.中间的过渡动作分解要均匀。
19
20
问题:
怎样能使每幅画面连接一致?
解决方法:
通过拷贝的方式:“摹”、“印”需 要相同的部位(或利用光线透视的方 法 ),并留出需表现不同的部位的位置。

六年级美术下册《会动的画》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美术下册《会动的画》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个性鲜明,表现欲强,他们渴望通过美术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方面已有一定经验,能够较好地进行沟通与协作。然而,在动画制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技巧掌握不熟练、创新意识不足等问题。
针对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1.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2)教师对学生的动画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动画制作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幅会动的画,引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展示一幅手翻书动画,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幅画是如何动起来的。
2.学生分享自己对动画的初步认识,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动画的制作原理。
教师提示:培养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同时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合作精神。
4.家长参与评价,鼓励学生与家长分享自己的动画作品,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教师提示: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学生的成长,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5.收集生活中的动画素材,如动画电影、卡通形象等,进行分类整理,以便在下一节课中分享和交流。
2.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增强自信心。
3.加强技巧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动画制作能力。
4.强化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动画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技巧,能独立创作出富有创意的动画作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将美术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四)课堂练习
1.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小组讨论的结果,开始进行动画创作。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6课 会动的“画”丨浙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6课 会动的“画”丨浙美版

《会动的“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会动的“画”》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课程。

《会动的“画”》是一种最简单的动画,这个简单的动画也是我们目前动漫创作或者电影制作的一个最基本的基础。

它运用视觉暂留的科学原理,将人物或者动物的造型设计在一个载体或者连续的画面里面。

通过学生做一做,画一画,玩一玩,创作会动的“画”,感受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设计能力。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以及创新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历了五年的学习,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这个年龄段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也相对有所提高。

教学中通过学生探究性学习,进一步提高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学生造型能力和设计能力。

三、教学目标:1、掌握并运用视觉暂留原理,设计连环动作的画面,2、探寻并掌握两个动作之间微妙变化的规律。

3、提高创新思维,加深对艺术的理解。

四、教学重点:掌握并运用视觉暂留原理,设计连环动作的画面,制作成会动的“画”。

五、教学难点:掌握两个动作之间微妙变化的规律。

六、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教师演示打蛋过程师:今天老师请到了一个“嘉宾”(出示鸡蛋),请同学们将目光集中到这个鸡蛋上,这个蛋经历了什么变化?生:蛋碎了。

师:是的,蛋壳碎了,然后……生:蛋黄蛋白同时掉进了碗里。

师小结:刚刚蛋经历了2个动作,蛋壳碎了,蛋掉入了盘里。

2、首次创作⑴猜想师:老师将这两个动作画成了画,分别是开始的动作和结束的动作。

教师出示这两个动作的图画,并贴入首尾两格中。

师:今天的主角就是这个蛋,我们把这个蛋想象一个人物形象,它有很多的兴趣爱好,你猜猜会有什么?生:跑步、逛街、跳舞、打篮球、打乒乓……⑵表演师:请你们同桌讨论一下关于这个兴趣爱好的会有哪些动作。

师:请同学上台表演这个动作,大家仔细观察。

师:好,这个动作开始的动作是什么样的?结束动作又是什么样的。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6会动的“画”》说课稿2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6会动的“画”》说课稿2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6 会动的“画”》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6 会动的“画”》这一课是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动画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技巧,让学生创作出会动的画作。

教材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介绍了动画制作的方法,同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案例,供学生参考和借鉴。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绘画的基本技巧,并对美术创作有一定的兴趣和热情。

然而,学生可能对动画制作较为陌生,对动画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的了解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动画制作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践操作来提高学生的动画制作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动画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动画制作的基本技巧,并能够创作出会动的画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学生能够学会运用动画制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动画创作的乐趣,培养对美术创作的热爱和兴趣,提高审美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动画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创作出会动的画作。

2.教学难点:学生对动画制作技巧的掌握,如何创作出具有创意和趣味性的动画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和分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了解动画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同时,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分组合作完成动画创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动画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动画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示范操作,展示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动画。

3.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教师讲解和示范的内容,分组合作进行动画创作。

教师在过程中进行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展示与评价: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动画作品,互相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

小学美术浙美版六年级下册《6会动的“画”》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浙美版六年级下册《6会动的“画”》教学设计

6 会动的“画” 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各种形式的“会动的画”,掌握视觉暂留原理。

2、发现能使画“动”起来的不同原理,选择合适的方式制作简单的动画。

3、提高动手制作的能力,加深对艺术的理解。

2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五年的美术学习,大多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其抽象思维、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也相对有所提高。

教学过程中应对他们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深化,侧重对美术文化的学习和渗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感受美术所带来的乐趣。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利用视觉暂留原理设计连环动作的画面,制作成会动的“画”。

【教学难点】:探寻连环动作之间的规律。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动“画”揭题:1、实物欣赏:缺角的圆(1)出示8个缺角的圆1)边出示,边展示·教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教师:现在看到了什么?·教师:接着看到了什么?看仔细出示6个旋转的缺角的圆。

2)教师: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滚动的,缺角的圆2、课件欣赏:缺角的圆1)教师:你们知道吗?你看到的其实是一部有名的动画《寻找失落的一角》。

2)课件播放一幅幅会动的画。

3)教师:你现在看到了什么?觉得怎么样?学生:画面动了起来。

3、揭示课题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设计《会动的“画”》。

板书:会动的“画”活动2【讲授】二、动“画”研究1、抽拉式教师:我们看到的每一张画会动吗?学生:不会教师:老师把它装进去,一拉,画面之间的细微区别,让画面有了连贯性,才会让画动起来。

教师:这个形式我们称为:抽拉式。

板书:抽拉式2、手翻式教师:同学们,画的本身不会动,是因为我们人有一种特异功能,称为视觉暂留原理:就是人的眼睛看到一幅画后,不会一下子消失,然后看到下一幅,就会有连续的视觉效果。

教师:动画片也用了这个原理。

来看看迪斯尼的一个动画片段。

学生:欣赏迪斯尼动画教师:我们看到的这个又是什么形式?学生:手翻式板书:手翻式3、转轮式教师:除了抽拉式、手翻式,老师还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形式。

六年级美术下册6会动的画教案

六年级美术下册6会动的画教案
据说,中国的皮影艺术从13世纪元代起,相继传入了亚欧各国。18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名人,对中国的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与高度的评价。
在中国,不少地方戏曲剧种也都是从皮影戏中派生出来的,而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道具及表演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如今,中国皮影被世界各国的博物馆争相收藏,由此可见,皮影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会动的“画”
课题
6.会动的“画”
第1课时


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了解各种形式的“会动的画”,掌握视觉暂留原理。
2.发现能使画“动”起来的不同原理,选择合适的方式制作简单的动画。
3.提高动手制作能力,加深对艺术的理解。
教学
难点
能过对同学的作品作出评价;能主动的参与,并创作出有一定质量的作品。
教学
准备
走马灯视频、皮影视频、各种图片、短片。




一、导入。
播放走马灯的视频从而导入新课,点名主题<会动的画>
以走马灯激发学生的上课热情.
二、新授。
(1)简介皮影与皮影戏
播放皮影动画的视频,待学生欣赏完后,提问有谁知道皮影诞生在哪个国家,什么时间?(皮影戏最早诞生在2000年前的西汉。)皮影戏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
2、根据需要为画面着色。
3、将身体各部位剪下,用线固定。
4、将主杆和耍杆用线固定好。
下面同学们可以根据老师的提示和这节课讲的内容分组自行设计一幅会动的皮影画,然后我们来评价一下,看看哪一组做的最美观、最有创意。开始吧!
四、 课堂小节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6 会动的“画”》教学设计2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6 会动的“画”》教学设计2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6 会动的“画”》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6 会动的“画”》这一课是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创作出会动的“画”。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步骤,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动画制作技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动手能力,对动画作品有一定的认知和喜爱。

但大部分学生可能对动画制作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逐步了解和掌握动画制作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动画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

2.如何在动画制作过程中发挥创意,创作出独特的会动的“画”。

五. 教学方法1.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例,讲解动画制作的过程和技巧。

2.实践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动画制作的过程。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动画制作的规律和方法。

4.交流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动画制作的经验和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

2.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

3.动画制作软件(如PPT、Flash等)。

4.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彩笔、水粉、纸张等)。

5.网络资源:动画作品、教学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动画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动画是如何制作的。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动画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动画制作的流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践,运用动画制作软件,尝试制作简单的动画。

教师在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学生在交流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创作素材和灵感,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制作出更具特色的会动的“画”。

六年级美术下册6会动的画教案浙美版

六年级美术下册6会动的画教案浙美版
2、根据需要为画面着色。
3、将身体各部位剪下,用线固定。
4、将主杆和耍杆用线固定好。
下面同学们可以根据老师的提示和这节课讲的内容分组自行设计一幅会动的皮影画,然后我们来评价一下,看看哪一组做的最美观、最有创意。开始吧!
四、课堂小节
将各组同学的画拿上来,并有学生自己介绍和点评,老师加以鼓励.最后总结,这节课我们回顾了中国传统的走马灯、皮影戏、手影等动画形式,知道了走马灯的制作原理,皮影的艺术特点和皮影戏对现代影视艺术的深远影响,有兴趣的同学有时间可以深入学习.
看了这么多形式的会动的画,有的同学看到这里就坐不住了,也
想自己亲手做一副会动的画,今天在课堂知道了他们的制作原理,希望同学们可以在课余时间尝试着去制作,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皮影的制作步骤:
1、在卡纸上设计一个皮影形象的分解图案。(强调图案的设计是关键)
课题
6.会动的“画”
第1课时




1.了解各种形式的“会动的画”,掌握视觉暂留原理。
2.发现能使画“动”起来的不同原理,选择合适的方式制作简单的动画。
3.提高动手制作能力,加深对艺术的理解。
教学
难点
能过对同学的作品作出评价;能主动的参与,并创作出有一定质量的作品。
教学
准备
走马灯视频、皮影视频、各种图片、短片。
下面我们来看皮影戏表演是怎么回事,(皮影演出场景),讲解:皮影戏是用灯光照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喜剧。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它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并远播海外,成为世界性的艺术。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皮影是怎样制作的及艺术特点:皮影多为牛皮和驴皮制作而成,先将皮料的脂肪刮干净、晾干,这样又坚固又透明,然后将画稿画在牛皮上,再用透明水色着色,颜色一般不调和,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材质,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背光照下投影到布幕的影子显得瑰丽而晶莹剔透,具有特殊的美感。表演者通过控制人物脖颈前的一根主杆和在两手端处的两根耍杆来使人物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人物的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再加上雕功之流畅,着色之艳丽,通体透剔和四肢灵活的工艺制作效果,着实能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示范自制皮影)。

六年级美术下册第6课《会动的画》教案浙美版

六年级美术下册第6课《会动的画》教案浙美版

画扇面扇画广为流行。

明代以后,折扇画渐执牛耳。

文人墨客精于此道者,灿若繁星。

其中不乏超绝脱俗的传世佳作,已经成为我要组成部分。

折扇时、新授、题画记、题画跋、画题等。

在画上记写年月、签署姓名别等,内容与格式变化纷繁。

第六课会动的“画”一、教学目标1.了解各种形式的“会动的画”,掌握视觉暂留原理。

2.发现能使画“动”起来的不同原理,选择合适的方式制作简单的动画。

3.提高动手制作能力,加深对艺术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

《会动的“画”》属于“设计·运用”学习领域的课程。

“会动的画”是一种最简单的动画,这个简单的动画也是我们目前动漫创作或者电影制作的一个最基本的基础。

它将视觉暂留的科学原理和人物或者动物的造型设计在同一载体或者是连续的画面里面,通过玩的形式来展现,让学生感受会动的“画”并能自己创作会动的“画”,在“玩中学”“学中玩”,感受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设计能力。

本课教学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各种形式的会动的画,而且要注重学生学会自己动手设计制作简单的会动的“画”。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着重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以及创新实践的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视觉暂留的原理设计连环动作的画面,制作成会动的“画”难点:探寻连环动作之间的规律。

三、教学课时 1课时四、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铅笔、勾线笔、水彩笔或彩色铅笔、16开白纸若干张(较挺而薄的纸张)、卡纸、剪刀、双面胶。

(教师)制作课件;制作教具:手翻书、抽拉式会动的“画”、转轮式会动的“画”;16开白纸若干张(较挺而薄的纸张)、订书机。

教学过程1.欣赏会动的“画”,谈话引入。

(1)欣赏课件:会动的“画”。

教师:“有趣吗?这是一个简单的动画(连续的动作),接下来展示复杂有趣的动画。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欣赏!”“这些画面为什么会产生动的感觉?”(2)欣赏道具:会动的“画”——手翻书。

教师:示范道具手翻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会动的“画”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各种形式的“会动的画”,掌握视觉暂留原理。

2.发现能使画“动”起来的不同原理,选择合适的方式制作简单的动画。

3.提高动手制作能力,加深对艺术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会动的“画”》属于“设计·运用”学习领域的课程。

“会动的画”是一种最简单的动画,这个简单的动画也是我们目前动漫创作或者电影制作的一个最基本的基础。

它将视觉暂留的科学原理和人物或者动物的造型设计在同一载体或者是连续的画面里面,通过玩的形式来展现,让学生感受会动的“画”并能自己创作会动的“画”,在“玩中学”“学中玩”,感受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设计能力。

本课教学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各种形式的会动的画,而且要注重学生学会自己动手设计制作简单的会动的“画”。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着重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以及创新实践的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视觉暂留的原理设计连环动作的画面,制作成会动的“画”。

难点:探寻连环动作之间的规律。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铅笔、勾线笔、水彩笔或彩色铅笔、16开白纸若干张(较挺而薄的纸张)、卡纸、剪刀、双面胶。

(教师)制作课件;制作教具:手翻书、抽拉式会动的“画”、转轮式会动的“画”;16开白纸若干张(较挺而薄的纸张)、订书机。

教学过程
1、欣赏手翻书视频,谈话引入。

(1)教师:看这段视频,是不是很激动,今天我们就来学做这样的“会动的画”。

(2) 教师:请同学们翻开第6课会动的画,带着屏幕上的问题自学一分钟。

“板书:会动的画”
2、检查自学情况,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从以下内容有选择性的答疑。

3、深入探究,继续了解会动的“画”如何形成。

(1)欣赏课件《鹬蚌相争》,理解连续翻动产生会动的感觉。

教师:“连续翻动,画面中的鹬在动,为什么会产生动的感觉呢?”
同桌间相互讨论,探究画面是如何动起来的。

小结:整个过程由5张画组成,每张画面有所不同,连起来播放就会产生动的感觉,这就是视觉暂留原理。

(2)了解视觉暂留原理。

人类具有视觉暂留的特性,就是说人的眼睛看到一幅画或一个物体后,在1/24秒内不会消失。

利用这一原理,在一幅画还没有消失前播放出下一幅画,就会给人造成一种动作连续的视觉效果。

教师:“这个原理很重要,我们生活中的电影都是按照这个原理来实现播放的。

"
(3)欣赏体操少年的做操步骤图。

教师指导分析:“每张图片初看基本一样,但是有微妙的变化。

每张图片之间,体操少年的身体没有变化,手部和脚部有细微的变化,稍稍抬高或稍稍降低,它们虽有不同,但是有一定的规律:既有联系又有不同,画面的大部分是有联系的,小部分是不同的。


(4)示范教具:翻看两张不连贯的步骤图,PPT展示体操少年不连贯的两张步骤图。

教师:“看,感觉有什么不一样?”(提醒:教师在演示时,可以来回反复播放,使学生感受动作的效果更强烈一些。


4、进一步深入探究会动的“画”的展示方式有哪些。

教师:“刚才视频里会动的‘画’,叫‘手翻书式’。


“书中介绍过,除了“手翻书”的方法,还有哪些方法让画动起来?小组讨论,探究会动的“画”还有哪些展示方式。

小结:“抽拉式”“转轮式”。

5、学习制作会动的“画”。

(1)展示会动的“画”的制作步骤图。

①想好第一张的动作和最后一张的动作。

②中间的过渡动作分解要均匀。

学生了解制作的步骤。

(2)欣赏会动的“画”:《鸭子下蛋》。

教师:“看一看,找一找,有什么难点?”
“怎样才能使每幅画面连接一致?”
同桌讨论、思考如何能使每幅画面连接一致。

(3)拷贝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摹’的方法,利用一张薄的纸,将相同的部分摹在纸上,再放在第二张纸上面刻一刻,起到一个过渡的作用(拷贝纸的作用),第二张纸上就会有一浅浅的印子,再根据印子描出形体,需不同的部分留出再画。


小结:通过拷贝的方式,摹印需要相同的部位(或利用光线透视的方法),并留出需表现不同的部位的位置。

6、提出作业要求。

(1)用手绘的方式设计多个动态连续的画面(动态越多,画面连续效果越自然)。

(2)选择适合的方式让画面自然地动起来(除了介绍的三种方法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让画动起来),要求动作自然,效果连贯。

7、学生进行会动的“画”的创作。

建议:动作快的学生,鼓励可将手翻书做得厚一点。

8、展示、交流。

出示评价要素:
形象是否连贯?
动作是否自然?
制作是否精良?
操作是否方便?
(1)学生根据评画要素,边玩边评一评自己或同学的会动的“画”。

(2)教师小结。

9、拓展。

(1)启发思考生活中不同形式的会动的“画”。

教师:“今天我们是用手绘的形式制作会动的‘画’,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制作呢?”
学生:思考生活中不同形式的会动的“画”。

小结:如“拍照所形成的连续画面”“微电影”……
(2)展示照片形成的连续画面。

教师:“生活中还有很多会动的‘画’,都是利用‘视觉暂留’这一原理而产生生动有趣的动画效果。


学生:欣赏、感受。

(3)展示微电影《快乐周末》。

学生欣赏、感受。

(4)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多角度思考,联系生活继续尝试不同的方式方法,制作会动的“画”。

板书:
会动的画
视觉暂留原理:1/24秒——动起来手翻书、抽拉式、旋转式
拷贝方法:摹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