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知识清单(名师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阅读知识清单(一)
一、散文的贯穿线索
1、散文的常用线索
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思绪线索、景物线索、行程线索……
散文的标题常常就是文章的线索。

2、线索的作用
①组织材料,贯穿全文;②结构清晰,情节集中;
③揭示主题;④使行文富于变化。

二、散文段落、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各个部分个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一)散文段落、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分析:
1、内容:深刻的寓意,表达的主题、情感……
2、结构:与前后文的联系,与标题的关系
3、表达效果:使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二)尤其要注意开篇、中间、结尾段落中语句的作用。

开篇:1、开门见山,点明中心。

2、设置悬念,引出下文。

3、欲扬(抑)先抑(扬),设置悬念。

4、埋下伏笔,铺垫照应。

5、设置疑问,引人深思。

6、比喻开头,由虚入实。

7、对比入题,强调主体。

8、类比引入,发人遐思。

9、侧面入笔,含蓄自然。

中间:1、承上启下。

2、由叙述转向议论。

3、由写景转向抒情。

4、由正面转到反面。

5、由……到……。

6、层层深入。

7、总领下文。

8、总结上文。

结尾:1、篇末点题,卒章显志。

2、问句作结,发人深思。

3、用省略号,余味绵长。

4、比较作结,突出情感。

5、想象作结,意蕴深远。

6、直抒胸臆,情感强烈。

7、呼应前文(或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8、以景结情,含蓄委婉。

9、戛然而止,留下“空白”。

10、升华主题。

三、分析、概括作品的总体结构思路。

(一)分析段落之间的结构关系,把握作者写作思路和文章的思想脉络。

1、线索:指出线索是什么,是怎样贯穿全文的。

2、写作思路(文章思想脉络):先依据内容划分层次,归纳概括,最后梳理出清
晰的思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又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3、段落之间的结构关系:
(1)总分式(先总后分、先分后总)(2)并列式(3)对照式(正反对比)(4)层进式(层层深入,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等等)四、归纳内容要点:
(一)划分段落或段内层次。

1、文章段落的划分:
(1)依据时间顺序:这类文章在行文上往往有明显的标志时间的词语,应找出有助于划分段落的标志。

(2)依据空间顺序:注意文章地点的转换,空间位置的变化。

(3)依据分列的事物:注意文章所写景物、事物的变化。

(4)依据事件的发展:注意事件发展的阶段性。

(5)根据文章线索:抓住文章的线索,理清段落层次。

(6)依据思想情感(或心理)的变化:注意文章的感情或作者的联想、想象、思考内容、心理的变化,一般的散文都有一条暗藏的情感线索,有的甚至直接以情感为线。

(7)依据文章结构特点:常见的如“总—分”“分—总”或“总—分—总”结构,有的是并列结构,还有点是层进结构。

2、段内层次的划分:
(1)根据文本的内容:根据段内的内容(或时间,或地点,或事件……)来划分段内的层次。

(2)根据文章的标点符号:有时文章的标点符号(如句话、分号)可用来作为划分层次的重要参考。

(3)根据文章的词语标志:词语标志(如“首先…其次…”、“先前…后来…”“如今…”等)也可用来作为重要参考。

(二)概括段落或层次的核心内容。

要注意领起句和中心句的区别。

中心句能够反映核心内容,领起句不一定是中心句,它可能只起领起一段文字的作用。

(三)注意筛选文中的信息。

1、确定区域:要寻找问题所指向的区域,按照段落或层次理出一条条信息。

这样的区域,有时只有一句话,有时集中于某一段,有时分散于全文,要注意题干中的语句(或词语)在原文中的位置,找准问题指向的有效信息。

2、筛选信息:尽量在文本中筛选显性的信息,将文中的重要词语或短语摘录出来,将有效的信息加以概括(整合);当文本中并无这样的显性信息时,要依据文本,深入理解寓意含蓄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进行阐发、归纳。

3、摘录整合:紧扣题干要求,提取关键语句、中心词。

有些信息较含蓄委婉,要对原句深透理解,将含蓄的比喻性的语言,用凝练、具体、明确的语句整合概括出来;将提取的关键语句、中心词进行改造、组合、变换(取干去枝,摘录整合),用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题目限定了字数,答案直接抄录原文时刚好与字数相等,这样的答案有时并不是完整的。

五、概括作品主题
文章阅读的第二步,就是要概括作品的主题。

主题指作者的思想、观点、意图在文中的表现。

1、联系背景:时代背景是大语境,是理解文章主题的重要依据。

2、抓住标题:文章的题目,片言居要,它是全文的“睛”。

3、抓中心句:抓住各段的中心句或筛选其他较为显性的信息,可直接掌握主题和情感。

4、筛选信息:注意筛选文中与问题有关的信息。

深入透彻理解文中有较深寓意的重要语句,尤其是抒情性语句、议论性语句、比喻性语句等等。

作品的主题常常寓于这样的语句之中。

散文阅读知识清单(二)
一、散文的基本特征
总体特征:1、情感浓烈,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形散神不散)。

2、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

3、选取典型的有特征的事物,以小见大,篇短韵长(哲理性)。

(一)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对人和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叙述(突出特色),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侧重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

1、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的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不同人称的交互出现,可以丰富文章的叙事手段,使行文变化曲折,有助于作者不同情感的表达。

2、叙述方式: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的进行记叙。

倒叙: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说明、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俗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注】补叙、插叙还应根据内容区别对待。

(二)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文章。

描写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采用的方式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寓情于景。

写景散文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转换为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点的变化交代得清清楚楚。

1、描写技巧:(1)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静态、动态结合(动静结合)
(3)白描、细描结合,(4)描写、抒情结合。

(5)虚实结合。

(6)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结合。

(7)点面结合。

(8)绘形绘色绘声。

2、写景角度:(1)观察角度—定点观察(远眺、近看、仰视、俯瞰),移步换景。

(2)感觉角度——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等。

(3)写景顺序——远——近、上——下、外——内;时令变化。

(4)写景手法——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5)写景内容——意象意境、情感基调。

3、景物作用:(1)交代时令、背景。

(2)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3)烘托人物心理、性格、思想、情感。

(4)为情节作铺垫(埋伏笔)。

(5)更好地表现主旨。

(三)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抒情散文是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没有贯穿全文的情节,以强烈的抒情性为其突出特点。

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

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抒情技巧: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

2、抒情作用:(1)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常常用第二人称,使作者的情感态度更为鲜明。

(2)情景交融,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四)哲理散文——选取典型性题材,富有深刻内涵,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

表现手法:象征手法,托物言志、借古喻、以小见大……
二、散文的表现手法
指作者在表达方式运用、文体知识运用、修辞手法和其他相关写作的技巧等。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表达特色:
1、语言风格(特点):词语使用、句式特点、修辞手法……
2、描写特色:描写技巧、写景角度……
3、抒情特色: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情景交融……
(三)常见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动静相衬、联想想象、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及各种修辞手法等等。

1、象征: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作用:含蓄深刻;使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2、衬托: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

用相似的陪衬为“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常常和对比共同使用)。

(作用: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
3、先抑后扬:指为肯定某人、事、物、景,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

(作用:设置悬念;感情铺垫;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使文章更精彩)
4、托物言志: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作用:含蓄,富于哲理性和暗示性)
5、借景抒情:指在文学作品中,借助客观外界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主观感情的写作方法。

(作用:情景交融)
6、虚实结合: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
7、动静相衬: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或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或以动衬静。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里、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众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

烘托,在散文中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烘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

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烘托的作用;对用来烘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10、联想想象: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就是在原
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11、白描:中国画技法名,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

文学中的白描指紧紧抓住景物环境及人物形象的突出之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写,以表现人物或景物环境的特征。

(突出景物或人物特点,简洁传神)
12、细描: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刻画。

(细致入微,具体生动)
散文阅读知识清单(三)
一、散文中所谓的重要语句是指:
1、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

2、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理解对文脉的推进与转接有关键作用的句子。

3、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

4、从表达上说:指那些比较含蓄的有深层次含意的语句。

5、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上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句子。

6、从出现的频率说: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重要的句子。

二、所谓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意思:
1、表层意义:即句子的表面意义。

2、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

3、句外意义:即言在此、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
反语义等等。

做这类题目,就是解释句子所蕴含的含义,分析其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揭示文章主题方面的作用,因此要注意对其“言外之意”的把握——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比喻义、双关义。

三、理解重要句子的方法
1、分析重要词语(关键词)的含义:设题的“重要句子”多为揭示文章主旨、体现行文思路、传达作者情感、蕴涵丰富意味的语句。

一般情况下,这些语句都有凸显其含义的一个或几个关键性词语。

抓住了关键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义之门的钥匙。

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

2、分析句子和关键词语的感情色彩:分析句子和关键词语的感情色彩,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态度——爱憎、好恶等等。

3、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手法,常常能了解作者写作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目的,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句子的比喻义、双关义等。

4、结合全文(或上下文)分析语境。

5、分析句子的结构: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第一层。

6、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常需查看它在文中的地位,如果是统领句,那么解释句意时,要从后面的语段中梳理内容层次;如果是过渡句,就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它的内涵;如果是总结句,此时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四、文学作品语言的特点
1、形象化: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写景绘形绘色绘声,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直接地感知或想象出作家所描绘的一切。

2、凝练含蓄。

3、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4、具有音乐美。

五、鉴赏语言的角度
1、风格之美:幽默诙谐、辛辣讽刺、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有地方色彩、口语化、生动形象……
2、用词之美:(1)炼字(2)化用成语等——化用古典词语,选用文言词语,富有文采,典雅优美。

(3)反复——突出某种意思,强调某种情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4)叠字——a.语言具有生动性、形象性,从而增强语言表现力,具有绘画没;b.音韵和谐,具有音乐美;c.组成整齐句式,具有形式美;d.强化意义,起强调作用。

3、句式之美(音韵之美):a.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b.长短句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格短语等)散句(句式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结合。

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4、修辞之美。

5、描写之美:如白描、细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视嗅听结合(绘形绘色绘声)、对比衬托、铺陈渲染等等。

附:常用修辞手法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炼地描写事物、讲道理。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无形)为有形。

2、拟人:赋予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情感和动作,形象生动,化无情为有情。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

4、排比: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句式整齐,富有文采,音韵和谐。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互相对比。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突出强调。

9、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突出事物特征。

10、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观点道理更鲜明、更突出。

11、引用:a.引用传说故事——增加文章的传奇性、神秘性,丰富文章内容;
b.引用诗歌——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采,结合描写的景物,可增强
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

C.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12、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或含蓄或幽默,加深寓意。

另外,还有衬托、通感等常见修辞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