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望天门山》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合集下载

三年级望天门山古诗三首

三年级望天门山古诗三首

三年级望天门山古诗三首
1. 《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通过描绘天门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首句“天门中断楚江开”写出了江水奔腾,冲破天门山的壮观景象;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则描绘了江水在天门山脚下回旋激荡的情景。

后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则将天门山的雄奇和江水的壮阔相结合,营造出一种高远、豁达的意境。

2.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是诗人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作,表达了他重获自由的欢快之情。

诗中运用了夸张和奇想的手法,描绘了江水奔流、舟行如飞的景象,以及两岸猿声不断、轻舟飞逝的场景,展示了诗人豁达、豪放的性格。

3.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在晴天和雨天时的不同景色,展示了西湖的美丽和变幻无常。

前两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写出了西湖在晴天时的水光潋滟和在雨天时的山色空蒙,表现出西湖的美丽多姿。

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则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望天门山》古诗全文

《望天门山》古诗全文

《望天门山》古诗全文《望天门山》古诗全文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近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诗歌体裁。

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望天门山》古诗全文,欢迎大家分享。

望天门山唐代: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注释⑴天门山:在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

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⑵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了两山。

楚江:即是长江。

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断开。

⑶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一作“直北”。

回:回漩,回转。

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⑷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⑸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赏析这一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

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

随着作者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

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这一首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

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它所构成的意境优美、壮阔,人们读了诗恍若置身其中。

作者将读者的视野沿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宽广的天地里,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扩大。

小学三年级诗词《望天门山》阅读

小学三年级诗词《望天门山》阅读

小学三年级诗词《望天门山》阅读望天门山唐代: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注释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

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断开。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一作“直北”。

回:回漩,回转。

指这个段江水因为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鉴赏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

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

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表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

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

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因为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

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防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小学三年级语文《望天门山》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语文《望天门山》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语文《望天门山》知识点原文望天门山1天门中断楚江开2,碧水东流至此回3。

两岸青山相对出4,孤帆一片日边来5。

注释天门山:位于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南长江两岸,东为东梁山,西为西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

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当涂在战国时期属楚国,故流经此地的长江称楚江。

开:劈开,断开。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一作“直北”,一作“至北”。

回:回漩,回转。

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译文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创作背景据安旗编著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和郁贤皓编著的《李白选集》,《望天门山》当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春夏之交,二十五岁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途中初次经过天门山所作。

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练习题一、读古诗,理解字词的意思。

《望天门山》望:开:对:孤:楚江:二、说一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三、填空。

《望天门山》是代诗人所作。

这首诗主要赞美了。

参考答案一、1.望:远看。

开:通。

对:对峙。

小学语文-小学古诗注释及译文《望天门山》

小学语文-小学古诗注释及译文《望天门山》

小学语文-小学古诗注释及译文《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

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⑴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⑴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

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断开。

⑴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一作直北。

回:回漩,回转。

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⑴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⑴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译文: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奔流到这里回旋徘徊。

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

《望天门山》古诗全文

《望天门山》古诗全文

《望天门山》古诗全文《望天门山》古诗全文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近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诗歌体裁。

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望天门山》古诗全文,欢迎大家分享。

望天门山唐代: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注释⑴天门山:在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

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⑵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了两山。

楚江:即是长江。

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断开。

⑶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一作“直北”。

回:回漩,回转。

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⑷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⑸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赏析这一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

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

随着作者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

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这一首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

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它所构成的意境优美、壮阔,人们读了诗恍若置身其中。

作者将读者的视野沿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宽广的天地里,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扩大。

小学三年级《望天门山》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望天门山》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望天门山》原文、知识点及教案(*)望天门山唐代: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注释:⑴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

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⑵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

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断开。

⑶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一作“直北”。

回:回漩,回转。

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⑷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⑸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创作背景:据安旗编著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和郁贤皓编著的《李白选集》,《望天门山》是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教学要求:1、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年级古诗《望天门山》

三年级古诗《望天门山》

三年级古诗《望天门山》《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

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望(wànɡ)天(tiān)门(mén)山(shān)——朝代:唐(tánɡ)代(dài)作者:李(lǐ)白(bái)天(tiān)门(mén)中(zhōnɡ)断(duàn)楚(chǔ)江(jiānɡ)开(kāi),.碧(bì)水(shuǐ)东(dōnɡ)流(liú)至(zhì)此(cǐ)回(huí)。

两(liǎnɡ)岸(àn)青(qīnɡ)山(shān)相(xiānɡ)对(duì)出(ch ū),孤(ɡū)帆(fān)一(yì)片(piàn)日(rì)边(biān)来(lái)。

译文: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

两岸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注释: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

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劈开,断开。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一作“直北”。

回:回漩,回转。

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两首望天门山》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两首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
晴:水——潋滟 雨:山——空蒙 比西子(娇 艳、迷人)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代诗人 李白
独坐敬亭山
唐代诗人 李白
赠汪伦
唐代诗人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古朗月行
唐代诗人 李白
早发白帝城
唐代诗人 李白
一叶孤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驰来。
(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后两句诗的意思: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耸立,一会儿出现,一 会儿又忽闪不见,一只小船从正乘风破浪 从日边驶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整首诗的意思:
高高的天门山被长江从中间劈开,成 为两山,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流到这里 突然回旋澎湃,向北流去。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耸立,一会儿出现, 一会儿又忽闪不见,一只小船从正乘风破 浪从日边驶来。 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水光潋滟晴方好,
注释: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晴:晴朗。 方好:正好
诗意:水上波光粼粼,晴天西湖的景色多么美好.
理诗句

三年级古诗两首望天门山练习题

三年级古诗两首望天门山练习题

三年级古诗两首望天门山练习题一、基础巩固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中断(zhōng zhòng)楚江(chǔ cǔ)孤帆(fān fán)2、看拼音,写词语。

tiān mén shān ()duàn kāi ()qīng shuǐ ()3、比一比,再组词。

门()开()青()们()升()清()4、解释下列词语。

(1)天门山:(2)中断:(3)楚江:5、默写《望天门山》。

,。

,。

二、阅读理解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2、“天门中断楚江开”这句诗中“中断”的意思是什么?“开”字写出了什么?3、诗中的“碧水东流至此回”中“回”字是什么意思?这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4、说说“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诗的意思。

三、拓展提升1、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山水的古诗?请写出一首。

2、想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3、假如你是诗人,看到这样的美景,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四、综合运用1、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讲给爸爸妈妈听。

2、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

五、诗歌赏析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六、知识链接1、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及其其他诗作。

2、查找关于天门山的资料,了解其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

七、挑战自我试着模仿《望天门山》,写一首描写山水的诗。

参考答案:一、基础巩固1、中断(zhōng √ zhòng)楚江(chǔ √ cǔ)孤帆(fān √ fán)2、天门山断开清水3、门(大门)开(开心)青(青草)们(我们)升(升起)清(清水)4、(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所以叫“天门”。

(2)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3)楚江:即长江。

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5、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三年级古诗两首望天门山知识点

三年级古诗两首望天门山知识点

三年级古诗两首望天门山知识点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三年级古诗中的《望天门山》,这可是一首非常精彩的古诗哟!先来说说作者李白,他可是唐朝大名鼎鼎的诗人,被称为“诗仙”呢!他的诗歌豪放飘逸,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和浪漫的情感。

《望天门山》这首诗的原文是:“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咱们一句一句来理解。

“天门中断楚江开”,这里的“天门山”可不是咱们平常说的那个门,而是两座山,就像大自然的大门一样。

长江水把这两座山从中间冲开,气势可太磅礴啦!“楚江”指的就是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下游地带属于楚国。

“碧水东流至此回”,碧绿的江水滚滚向东流,流到天门山这儿打了个转儿。

这说明水流湍急,天门山的地势险要。

“两岸青山相对出”,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着,好像在迎接我们,它们仿佛在比赛谁长得更高更挺拔。

“孤帆一片日边来”,远远地看到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慢慢驶过来。

这画面是不是特别美?接下来咱们看看这首诗的意境。

诗人通过描绘天门山的雄伟和长江水的汹涌,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整首诗给人一种开阔、雄伟的感觉,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

再来说说这首诗的修辞手法。

“天门中断楚江开”用了夸张的手法,把长江水的力量夸大,突出了天门山被冲开的壮观景象。

“两岸青山相对出”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青山当作人来写,说它们相对而出,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

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咱们还要注意生字词。

比如“断”字,要注意笔顺和写法;“碧”字上面是“王”和“白”,可别写错啦。

理解了诗意,咱们还可以试着把这首诗背下来。

背诵的时候,可以想象着诗中的画面,这样会更容易记住。

对于这首诗,咱们还可以做一些拓展学习。

比如,找一找李白其他描写山水的诗,对比着读一读,看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另外,同学们可以试着根据这首诗画一幅画,把自己心目中的天门山和长江画出来,这样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考试的时候,关于这首诗可能会出这样的题目:让你解释某个字词的意思,或者让你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小学三年级语文《望天门山》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望天门山》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望天门山》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原文】望天门山唐代: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知识点】注释⑴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

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⑵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

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断开。

⑶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一作“直北”。

回:回漩,回转。

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⑷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⑸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创作背景:据安旗编著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和郁贤皓编著的《李白选集》,《望天门山》是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鉴赏: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

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题(有答案)【知识点】01、我会写断duàn(中断、断绝、一刀两断)楚chǔ(楚国、楚歌、楚楚动人)至zhì(至此、至今、自始至终)孤gū(孤单、孤雁、一意孤行)帆fān(帆船、孤帆、一帆风顺)饮yǐn(饮酒、畅饮、饮水思源)初chū(初晴、初升、大梦初醒)镜jìng(镜子、铜镜、眼镜)未wèi(未来、未知、素未谋面)磨mó(磨刀、磨难、不可磨灭)遥yáo(遥望、遥控、遥遥相对)银yín(白银、银两、银发)盘pán(盘子、棋盘、盘问)02、我会认亦yì(亦是、亦然、人云亦云)抹mǒ(涂抹、浓妆淡抹、搽油抹粉)宜yí(相宜、宜居、因地制宜)03、多音字抹mǒ(涂抹)mā(抹布)磨mó(磨难)mò(磨盘)04、古诗大意《望天门山》: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

碧绿的长江水向东边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

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旭日东升的远处慢慢驶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晴天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望洞庭》:秋夜,皎洁明月的清光与清澈明净的洞庭湖的水色交相辉映,融为一体。

因为没有风,湖面平静的像一面未经磨平的镜子,没有一丝波纹。

月光下,洞庭山显得更加青翠,洞庭湖显得更加清澈远远望去,如同一只晶莹剔透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05、问题归纳1.《望天门山》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是怎么望的?《望天门山》描写了:楚江、青山、碧水、白帆和红花日,作者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描写的。

2.《望天门山)的作者是在什么地方“望”天门山的?从“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知道,作者是在行进的小船上“望”天门山的。

小学三年级语文 《望天门山》

小学三年级语文      《望天门山》

之 间
江 。
代 长










断:左偏旁是用“刀”割断两束“丝”之意,右偏旁“斤” 是斧头,“断”字含有有力砍断的意思。
(二)借注释、明诗意
天 门 中 断 楚 江 开
中 断
开 :
属 楚
楚 江
:开国:
指 东 西 两
通 。
, 所 以 叫
即 长 江 。
山 楚古
之间
江 。
代 长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一)解诗题、知内容
《望天门山》是诗人赴江东途中行至安徽 省芜湖市北郊的东西梁山时所作的一首诗, 描绘的是天门山景色和诗人内心的体验。
(二)借注释、明诗意
天 门 中 断 楚 江 开
中 断
开 :
属 楚
楚 江
:开国:
指 东 西 两
通 。
, 所 以 叫
即 长 江 。
山 楚古


(二)借注释、明诗意
碧 水 东 流 至 此 回
回至碧 :此水 回:: 旋到碧 ,这绿 回里的 转。江 。水

(二)借注释、明诗意
碧 水 东 流 至 此

回至碧 :此水 回:: 旋到碧 ,这绿 回里的 转。江 。水

碧天 水门 东中 流断 至楚 此江 回开
(二)借注释、明诗意
孤两 帆岸 一青 片山 日相 边对
(一)我会背:
望天门山
( )朝.( )

)开,

)东流(
)。

望天门山 小学三年级诗词释义及赏析

望天门山  小学三年级诗词释义及赏析

望天门山小学三年级诗词释义及赏析[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字词释义:①天门山:今安徽省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

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③中断:从中间断开。

断,截断,断开。

③楚江:长江中下游部分河段在古代流经楚地,所以叫楚江。

诗词赏析: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年间诗人出蜀远游,途经天门山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现了诗人自在洒脱的精神风貌。

“望”字统领全诗,全诗也围绕着“望”字展开:天门山被浩瀚的长江从中间断开,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里回旋澎湃,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着,一只小船仿佛从太阳升起的地方驶来。

诗的首句从山与水的关系表现天门山景色的雄伟,“中断”和“开”写出了江水雄壮的气势和大自然神奇的力量,想象雄奇。

诗的次句写天门山近景,“碧水”两个字写出了长江流水的清激;“回”字极富动态美,表面上是在描写长江之水翻浪回旋,变化无穷,实际上是用水的回旋澎湃衬托山的奇险壮观。

诗的第三句写舟中望山。

“出”字把山写活了,山似乎在不停地升腾、崛起,展现了舟行山中特有的景象,体现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诗的末句写诗人行舟过天门山远望的景色。

“孤帆”与辽阔的长江形成对比,更加突出江水辽阔的特点,“日边”描绘出长江远景的浩瀚苍茫,给人以明朗温暖、色彩鲜明的感觉。

全诗热情赞颂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充分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性格。

知识链接:天门山在安徽省当涂县与和县之间,耸立于长江两岸,为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

东、西梁山相隔长江对峙,两山峭壁悬崖,自古为江防要地。

山间多小溪,主峰北侧有天门、梵天两眼泉水。

宋代诗人梅尧臣“东梁如卧蚕,西梁似游鱼”之句指的就是此地,。

三年级古诗望天门山知识点

三年级古诗望天门山知识点

三年级古诗望天门山知识点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三年级的古诗——《望天门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可有意思啦!先让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咱们先来看看诗的题目“望天门山”,意思就是远远地眺望天门山。

那天门山在哪里呢?天门山在如今的安徽省当涂县西南长江两岸,东为东梁山(又称博望山),西为西梁山(又称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这里的“中断”就是指江水把天门山从中间断开。

“楚江”就是长江。

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这一句写出了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想象一下,那江水汹涌澎湃,就像一把巨大的斧头把天门山劈开了一样,多有力量呀!“碧水东流至此回”,“至此回”指的是长江东流到这里打了个漩涡,然后向北流去。

这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激荡回旋。

碧绿的江水滚滚东流,到这儿却受到了天门山的阻挡,不得不改变方向,是不是很神奇?“两岸青山相对出”,“相对出”是说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着,好像在比谁更高、谁更雄伟。

随着小船的前行,两岸的青山不断地出现在眼前,就像在迎接我们一样,是不是很有趣?“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一句画面感特别强。

远远望去,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缓缓驶来。

“孤帆”突出了船的孤独和渺小,而“日边来”则给人一种广阔、遥远的感觉。

接下来,咱们说说这首诗的写作手法。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通过描绘天门山的雄伟壮丽景色,抒发了自己豪迈奔放的情感。

而且呀,诗中的动词用得特别妙,比如“断”“开”“流”“回”“出”“来”,让整个画面都活灵活现了起来。

再来说说这首诗表达的情感。

李白通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还表达了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他那种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

对于我们三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学习这首诗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要多读多背,把诗句记在心里。

三年级《望天门山》人教版

三年级《望天门山》人教版


天门中断楚江开
天 门 中 断 楚 江 开
山 水 ( )断( )开




天 门 中 断 楚 江 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碧 水 东 流 至 此 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两 岸 青 山 相 对 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孤帆
孤 帆 一 片 日 边 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孤帆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崔巍天门山,江水绕其下。 ——王安石
望天门山
• 天门山:在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 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 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 所以叫楚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题】 1.《望天门山》是代诗人所作,人称,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
的诗篇,我知道的还有《》、《》。 2.这首诗通过、、、、、六个动词,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的美景。 3.本诗第一句中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一、二句中、两个字
写出了长江冲决一切奔腾向前的水势;二、三句中、写出了水和山的 颜色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精心整理 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 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 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豪迈、奔放、自由洒脱、 无拘无束的自我形象。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 画面色彩鲜明。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它所构成的意境 优美、壮阔,人们读了诗恍若置身其中。诗人将读者的视野沿着烟波 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宽广的天地里,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 扩大。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 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
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 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 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
精心整理 总谓之天门山。”
⑵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 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
精心整理 小学三年级语文《望天门山》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原文】 望天门山 唐代: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知识点】 注释 ⑴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
作者简介:
李白(701 年—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 “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 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 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 城》等多首。
精心整理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 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鉴赏: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 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 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 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一、二句写出了天门 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足也 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⑶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 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⑷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
⑸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 自日边。
创作背景:
据安旗编着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和郁贤皓编着的《李白选集》, 《望天门山》是开元十三年(725 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 (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 的整体。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第四句承前 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 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 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 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 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 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 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 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 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 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 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青山既然对远客 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
精心整理
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 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 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 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可比较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 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 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 但作为一首七言古诗,写得淋漓尽致。从比较中就可以看出《望天门 山》作为绝句的崇尚简省含蓄的特点。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 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第 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 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 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 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所描绘 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 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 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 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第二句写天门山下的江 水,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 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