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想国》读书报告

唐荣福 2011013570

我对《理想国》这部书的兴趣源于“哲学王”。哲学家要成为政治家,要成为哲学王,这样才能够将大智慧用于大地方,造福人群,推动社会的发展。这部书吸引我,不仅因为柏拉图对话式的有趣的叙述文体,更因为它涉及了柏拉图哲学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其政治哲学及认识论。若需用几个词语来提炼理想国的重要内容,一定会是正义、人民、国家、善这样几个词汇。按照柏拉图的理解,哲学家是最具正义、善、智慧等几项美德的人,所以哲学家最适合成为一个城邦的统治者,即哲学王。

理想国的第一卷第二卷都集中讨论了有关于正义的问题。第一卷中通过玻勒马霍斯“欠债还债就是正义”的观点引出关于正义的主题,经过苏格拉底质疑后,观点又明确为“正义是给每个人适如其份的报答”,苏格拉底通过关于技术、朋友等方面的探讨又推翻了这一观点。之后,通过与色叙拉马霍斯关于“正义是强者的利益”以及“不正义的人和正义的人哪个更快乐”的讨论,阐明正义并非就是强者的利益以及不正义者并不比正义的人生活的快乐,总结出,正义是什么并没有搞清楚。第二卷中,苏格拉底将视野放大,认为要弄明白人的正义是什么不妨先弄明白城邦的正义是什么,从而转入到关于教育的讨论。值得一提的是,柏拉图在这里反对史诗,禁止诗人宣称痛苦是由神造成的,认为神是至善至美的,我认为这是由于神代表了最高正义,以此阐明了其对于正义的看法。柏拉图在《理想国》开卷便提出西方政体理论的一个最基本观点:凡是符合全体人民利益的政体都是正义的,否则便是非正义的。柏拉图认为,正义有时指个人的美德,有时指国家的美德。由于国家大于个人,因此,“正义与非正义的性质,首先体现于国家,然后表现在个人身上。”他认为,正义存在于社会有机体各个部分间的和谐关系中,因此,每个公民必须在其所属的地位上尽自己的义务,做与其本性最相适合的情形。由此引申出个人正义——“一个人应当做他的能力使他的能力所处的生活地位中的工作。构成这一正义思想之基础的观念所依据的乃是这样一种假定:即一个个人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自我,不能为所欲为。相反,他是某种普遍性秩序的依附性成员,他必须使他的个人愿望和倾向服从于整个集体的有机统一性。”同时柏拉图把城邦的特征归结为组成该城邦的个体的特征,所以,柏拉图似乎相信,正义作为人类个体的一种美德或毋宁说作为其美德中的一种关键要素,乃是独立于并先于作为城邦秩序的正义的。

第三卷最主要是关于教育问题。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教育占据着极其显著的地位,以致于一些论者认为教育乃是《理想国》的主要论题。卢梭就认为,《理想国》这本书几乎根本就不是一部政治著作,而是迄至当时最伟大的讨论教育问题的专著。显然,这种看法绝

非偶然,而是从这部著作的教育思想中得出的一个必然结论。如果美德是知识,那么美德就是能够传授的,而且传授美德的教育体制也是一个善国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根据拍拉图的观点,只要拥有一个良好的教育体制,那几乎一切都有可能得到改善,而如果忽视了教育,那么国家所做的任何其他事情也就都无足轻重了。在这以章中,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阐明讲故事问题、诗歌曲调问题表达了其要净化城邦,使人们有一种节制的美德的愿望。他要求城邦守卫者既要有好的身体又要有好的心灵,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私利。第四卷承接第三卷,阿德曼托斯质疑这样的城邦守卫者没有任何幸福,而苏格拉底追求的却是一个幸福的国家而非少数人的幸福,教育和培养在城邦建造中起着重要作用。他的城邦必须是善的、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也必然是正义的,而他对正义的理解是“每个人在国家内做自己份内的事”,也说明了不正义就是心灵的不健康状态。

第五卷中,柏拉图提出一个让人惊讶的观点,他认为理想国内女人、儿童归男人公有,也就是“共产共妻”的制度,他认为这样没有私有观念,社会公平和谐,但却让人很难理解,这不是社会的一种倒退吗?之后在格劳孔问如何实现这样一个国家的时候,苏格拉底终于提出早在心中的观念,即哲学家要成为这个国家的国王,因为哲学家最爱智慧,也最具有智慧、勇敢、节制等美德。第六卷中苏格拉底讨论了哲学家所具有的思想品质,把哲学家当做城邦的救星,表达了对哲学及做王的信心。之后他讨论善,提出了著名的日喻学说,表明善才是真理和知识的源泉。他将理性认识分为四层,最顶层的是他一直讲授的哲学,至此他的理想国算是在精神层面上基本完成了。

第七卷中他做了一个洞穴实验,为了突出善的理念,引出对统治者的教育问题。他很重视算术、几何等学问,让我想起了柏拉图学园不学几何者不得入内的规定。之后他列出一套如何对统治者教育的方法,这样一来,他的理想国、哲学王也就完全缔造完成了。

第八、第九卷,他探讨了关于其他几种政治制度的问题,指出其他几种政制的缺陷,进而说清楚哲学王才是最幸福的。这里,他将人心灵分为三个境界:爱智、爱胜、爱利,对应了哲学家,爱胜者和爱利者,一目了然的,哲学家的境界最高,也最快乐。最后一卷,柏拉图又提出对史诗的批判,并要求将模仿者驱出城邦,可见他净化城邦的坚定信心,最后他以一个故事作为结尾,再次表达了美德、善、正义在他心目中的重要性。

通读《理想国》,我很赞成他关于人性、关于城邦建设的很多观念。不过,理想国是不容易实现的,柏拉图的想法存在着一些不可实现的空谈,例如他所认为的共产共妻,甚至是让哲学家成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我认为都不可能做到。其实与中国哲学相比较来说,中国哲学自孔子到近代,也都很关心政治问题,希望哲学的相关理论能够运用到治国上。不过人尽皆知,孔子伟大,孟子仁义,却

都穷其一生也不能尽兴的将思想用到治国上,何况他们还都万万没有想过要称王。那么我们也就只能感叹柏拉图思想之伟大,惋惜其应用之无力了。但纵使这样也遮蔽不了《理想国》的光彩,它在西方哲学史中的地位,其中含有的人性、义理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无论到了何时何地,都是值得称赞的。

柏拉图针对雅典的衰落、城邦的纷争和动荡混乱的现实,他写作《理想国》的目的就是企图建立一个实现正义原则、善的理念、等级有序的和谐社会。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苦心孤诣地炮制了他心中理想国度的蓝图,提出一系列具体实施的步骤,并呕心沥血地为此制定了理论基础,但当别人问他这种理想国在人间能否实现时,柏拉图自己也感到惶惑,承认这种理想国只存在于天上。但是,《理想国》中涉及了诸多问题,其提出的一些假设和结论因日后的经验和发现而未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但他用哲学的术语提出和讨论人生基本问题的方法以及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各种可能进路的方法,却可以说是持久有效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