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证(肝肾亏损证)——辩证施护
浅谈肛瘘患者的辨证施护

2 术 后 护理
3 1 指导患者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 , 经常更换 内裤 , . 并 保持
肛 周 清 洁 , 防 肛 周再 度感 染 。 预 3 2 保 持情 绪 稳 定 , . 心情 舒 畅 。 33 忌辛辣烟酒刺激之品。 .
34 发 现 肛 周 不 适 早 期 治疗 。 .
 ̄O N 学 研 究 I ,
21 0 o年 9月 第 8卷
第2 1期
C IE EA D F R IN ME IA E E R H H N S N O E G D C LR S A C
护 理 厨 勉 ≯ 曩_
l ‘ll 誊0l l _l_ ll _鹭 0 蓦 霉 l ≯手 l l | l j 曩 l _ 曩 l 0l lI I蓐 誊 垂 寥 毒 嚣 | I l 。l l 。 。 | l _ l
25 伤 口疼痛难忍 时 , . 可针 刺承 山、 长强 、 内庭 、 环跳等 穴位 , 或
口服 无 胡 止 痛 片 。
损, 湿热 内生 , 蕴而化热 , 湿热下注肛门 , 阻滞肛 络, 为气血运行不 畅所致 。临床上多见肛门红肿 , 热疼痛 , 灼 瘘管外 口闭合 、 便秘或 排便不 爽, 小便短赤 , 舌质红 , 苔薄 白, 脉弦数 。治 则是 以清热利
一
76 —
浅 谈 肛 瘘 患 者 的 辨 证 施 护
朱 员群
修 水县 中瘘 ; 辨证 ; 护理
肛 瘘多 为肛 门 内外 生 管 、 血 淋 漓 不 止 , 见 于 肛 周 胀 肿 的 脓 多 后 遗症 。多 数 患 者 与 饮 酒 、 食 辛 辣 、 志 不 畅 有关 , 至 脾 胃受 过 神 而
3 讨 论
活方式 、 合理 的饮食 、 戒酒 、 强锻炼等 , 加 能有效促 进脂肪肝 的 良 性转化 , 能增强患者 自身健康维护能力。 并
痿证患者中医辨证施护的体会

2 1 肺 胃津 伤 证 .
临 床 表 现 为 双 足 突 然 痿 软 ,甚 至腰 脊 手 足
[ 】 盛美 华 .溃疡 性 结 肠 炎 的心 理 评 估 及 护 理 干 预 [].天 津 护 理 , 2 J
2 0 ,4 2 : 2—9 . 0 6 1 ( )9 3
痿软不用 , 口渴心烦 , 小便短赤 , 舌红苔黄 , 脉细数。 多急性发病 , 病情迅速发展 , 甚至呼吸肌麻痹 , 危及生命 。 1本证病情变化急 () 骤, 需仔细观察 , 以辨明虚实 , 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观察
20 , (2 : 0 . 0 9 4 1 ) 15
力有无 减退 、 肉是否 出现萎缩及程度如何 ; 肌 皮肤感觉 、 浅反射
有 无 减 弱或 消失 等 , 而 判 断 病 情 轻 重 和转 归 趋 向 。 临 床表 现 从 如
下 肢痿 软 明显 加 重 者 , 延 至 腹部 、 上 胸部 肌 肉 , 至 出现 呼 吸 困 甚 难 、 吸肌 麻 痹 等 情 况 , 明 病情 危 急 , 进 行抢 救 。 ( ) 呼 说 应 2 应安 排
间 , 约 了医 疗 费用 。 节
参 考 文 献
2 根 据病 机 及 临 床 表 现 辨 证 施护
[ ] C i . al g rsi ea yf eeee tn i l rt ec l i 1 u D J E r a ge s et rp rsv r xe s euc ai o t y v h o v e v is [ 】 Wol at etrl2 0 , 5 3 ) 4 1 4 1 . J . r JG sr neo, 0 9 1 ( 3 : 2 8— 2 9 d o
热 , 液伤 津 , 骨失 养 致 成 痿 证 , 灼 筋 当属 肝 肾亏 虚 , 骨 失 养 。 综 筋 上 , 病 常 见 肺 胃津 伤 、 热 浸 淫 、 胃亏 虚 、 肾亏 损 等证 。 本 湿 脾 肝
素问痿论痿证的治疗原则

素问痿论痿证的治疗原则
摘要:
一、痿证的治疗原则
二、痿证的治疗方法
三、痿证的预防与调养
正文:
痿证,作为一种常见的中医疾病范畴,其主要症状为肢体痿软、无力,甚至瘫痪。
在《素问·痿论》中,有关痿证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有着详细的论述。
一、痿证的治疗原则
1.治痿独取阳明:足阳明胃经是五脏六腑之海,阴经、阳经总会于宗筋,而"阳明为之长"。
因此,治疗痿证除了某些有湿热者必须清利湿热之外,一般多采用滋补精血津液,调养后天,使化源充足,宗筋得以濡润,肢体得以滋养,则痿证自愈。
2.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根据痿证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补益五脏,同时注重调整经络气血,使之平衡。
二、痿证的治疗方法
1.滋补精血:通过食用具有滋补精血作用的食物或药物,如阿胶、熟地黄、当归等,以滋养身体,恢复痿证患者的体力。
2.清热利湿:对于湿热所致的痿证,需采用清热利湿的方法,如选用黄芩、黄连、薏苡仁等药物。
3.通络活血:运用通络活血的中药,如丹参、红花、川芎等,以促进气血
运行,改善痿证症状。
4.针灸疗法:根据痿证的病程和病情,选取适当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
三、痿证的预防与调养
1.预防:注意生活起居,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加强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
2.调养:饮食上注重营养搭配,多吃新鲜蔬果、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总之,痿证的治疗需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积极配合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康复至关重要。
中医内科指导:痿证的辩证论治

痿症的辩证论治⾸先分清虚实。
凡属起病急,发展较快,属于肺热伤津,或湿热浸*者,多属实证。
病史较长,起病与发展缓慢,以脾胃肝肾亏虚为多者,均属虚证,也可出现虚中夹实的证候。
在治疗中⼀般都重视调理脾胃功能,总的治法不外补中祛湿,养阴清热。
(1)肺胃津伤:
证候:双⾜突然痿软,甚⾄腰脊⼿⾜痿软不⽤。
⼝渴⼼烦,⼩便短⾚,⾆红苔黄,脉细数。
治法:清热⽣津,润肺益胃。
⽅药:清燥救肺肠。
(2)肝肢亏损:
证候:双⾜渐痿疲,遗精早泄,腰脊酸软,头⽬眩晕,⾆红⽆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滋补肝肾。
⽅药:虚潜丸。
(3)湿热浸*:
证候:双⾜痿软,或微肿发热,恶热喜凉,⾯黄⾝重,胸脘满闷⼩便短⾚热痛,⾆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渗湿,通利筋脉。
⽅药:⼆妙丸。
(4)脾胃亏虚
证候:肢体痿软⽆⼒,逐渐加重,⾷少便溏,神疲⽓短,腹胀⾯浮,⾯⾊⽆华,⾆苔薄⽩,脉细。
治法:补中益⽓,健运升清。
⽅药:参苓⽩术散。
值得一看:因肝肾阴虚造成的阳痿,症状分析与辩证诊治

值得一看:因肝肾阴虚造成的阳痿,症状分析与辩证诊治阳痿是中医称谓,肝肾阴虚是造成阳痿的14种症型之一,肝肾阴虚是指肝与肾的阴液亏虚,阴不制阳,虚热内扰所致的证候,今天讲一下阳痿之“肝肾阴虚”的辩证诊治;症状:虽然能够勃起,但是勃起的时间不能持续,而且勃起后的硬度达不到行房的要求。
平时总感觉到自己头晕目眩,时常健忘,耳鸣、心神不安、失眠多梦、口燥咽干、腰膝酸软、肋部隐隐疼痛、五心燥热(如手心脚心与胸口烦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病机分析:中医认为肝藏血,肾藏精,正常情况下肝肾阴液是相互滋生,若肝阴充足,则会下藏于肾,同理若肾阴旺盛,则上滋肝木,因而中医有肝肾同源之说。
如果肝阴虚不能下及肾阴,则使肾阴不足,肾阴虚不能上滋肝木以至肝阴也虚,因而肝肾两脏的阴液盈亏的变化会表现为盛则同盛,衰则同衰的病理特点,肝肾阴虚则不能滋养宗筋则会阳痿。
而肾阴亏虚则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所以会头晕目眩,时常健忘,耳鸣。
虚热内扰,因而心神不安,失眠多梦。
而津不上润,则口燥咽干。
筋脉失养,致使肋部隐隐疼痛。
阴虚于体内过久易生内热,因而会五心烦热,内热于上则两颧发红,内迫营阴则夜间盗汗。
舌头发红,舌苔较少,脉细数,都是阴虚内热的征兆;治法:补益肝肾;方药: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茱萸、牛膝、菟丝子、鹿胶、龟板;方解:上药方中,熟地黄滋肝补肾,养心补精,枸杞子与山茱萸补益肝肾、明目敛汗,龟板与鹿胶滋阴补阳,菟丝子与牛膝两者强筋骨、补肝肾,山药滋肾健脾,整个药方起到滋肝补肾、育阴潜阳的功效;医案举例:某男,33岁,已婚;已婚5年多还是没有生孩子,阳事完全无法勃起,经常的头晕眼花,时常眼睛发胀发痛,耳鸣且时常有耳背的状况。
记忆力也有明显的衰退,失眠多梦,眼睛发红,血丝分布,口中发苦,腰酸背痛,酸软无力,潮热盗汗,口干咽燥,舌质发红,脉弦数;病机分析:肾阴亏虚,相火偏旺;初诊药方:熟地黄40克,龟板胶(烊化)15克,山茱萸5克,枸杞子12克,泽泻、山药、丹皮各9克,茯苓10克,炙甘草6克,共5剂;效果:患者眼睛发红,失眠多梦以及头晕眼花脑发胀以及阳痿的症状都有极大缓解;复诊药方:在以上的药方基础上加大量十倍,拣蜜制成丸子,每次服用9克,每天两次,用温水送服。
“痿证”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中医学“痿证”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一、“治痿者独取阳明”的理解根据《黄帝内经》论述,从阳明治痿的理由有三:一是“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
二是阳明“主宗筋”,而宗筋主束筋骨利关节,人体的骨节筋脉需要得到阳明胃气血之润养才能正常发挥功能。
阳明气血充盛,诸筋得以养,则关节滑利,运动自如。
三是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将来自阳明之气血渗灌溪谷,与其他阴阳经总会于宗筋,而合于阳明,阳明为诸经之主导。
一旦“阳明虚”,气血不足,筋脉骨节失养,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因而可知,阳明虚,宗筋失养也是致痿的重要病机之一,故提出“治痿者独取阳明”的治疗法则。
虽然在《黄帝内经》中“取阳明”是指针刺治疗的方法,但在临床中亦是方药论治痿证的重要原则。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独取阳明”是治疗痿证的重要原则,但在临床中并不是唯一治法,其中“独”字强调了从阳明论治痿证的重要性,但不可做“唯一”理解。
《黄帝内经》中明确指出在治疗痿证时还要根据虚实、逆顺,以及相关脏腑经脉进行辨证论治,提出“各补其荣而通其的治疗原则。
二、痿证的治疗原则痿证的治疗原则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是“治痿独取阳明”,临床可采用滋补精血津液之品,调养后天,使化源充沛,宗筋得以润,肢体得以滋养,则痿证可愈。
二是辨证论治,即分证治疗,补虚泻实,调和经脉,正如明·张介宾所说:“上文云独取阳明,此复云各补其荥,而通其腧,盖治痿者,当取阳明,又必察其所受之经而兼治之也,如筋痿者,取阳明阴之荥腧,脉痿者,取阳明少阴之荥腧,肉痿骨痿,其治皆然。
”三是“因时制宜”,在治疗上还要遵循“各以其时受月”的原则进行针刺治疗。
这一根据脏腑主时采取的治疗,即“因时制宜”,亦是治疗痿证的重要原则之一三、临床运用后世医家在治疗痿证的过程中,对“取阳明”的治法不断进行充实和发挥,未局限于补阳明,而是综合采用了补、泻、清、和、温、消等多种治法。
如金·李果用清暑益气汤治疗暑伤胃气之痿;明·李中梓用大承气汤泻阳明之实治疗痿废证;清·张璐认为“痿证脏腑病因虽日不一,大都起于阳明湿热,内蕴不清”,故主张采用“清热渗湿”之法治疗痿证。
痿证的辩证施护

痿证(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病)1、痿证:因邪热至伤津或气阴不足而致经脉失养,以肢体软弱无力、筋脉弛缓甚至肌肉萎缩或瘫痪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病证。
临床上以双足痿软、不能随意运动者较多见,故有"痿躄"之称.现代医学的运动神经元病、多发性神经炎、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等均属于此范畴。
2、临床表现2.1肺胃津伤证双足突然痿软,甚至腰脊手足痿软不用,口渴心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细数。
2.2 湿热浸淫证双足痿软,或微肿发热,恶热喜凉,面红身重,胸脘满闷,小便短赤热痛,舌苔黄腻,脉脉濡数。
2.3肝肾亏虚证双足渐痿疲肢体拘急,遗精早泄,腰脊酸软,头目眩晕,舌红无苔,脉细数。
2.4脾胃亏虚证肢体痿软无力,逐渐加重,食少便溏,神疲气短,腹胀面浮,面色无华,舌苔薄白,脉细。
3、临证护理3.1多急性发病,病情迅速发展,甚至呼吸肌麻痹,危及生命,应注意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急救准备。
3.2卧床休息至病情稳定,做好安全防护,防止跌伤。
3.3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保持肢体功能位,防止压疮和垂足。
发热腿肿者,可抬高患肢,用冷热湿敷法效果较好。
3.4肢体拘急可每日按摩2-3次并配合电刺激,或采用捏脊疗法本症患者可配合艾灸疗法,每日按摩痿废肢体2-3次,配合舒经活络熏洗双足以疏通经络,神经电刺激治疗肌肉萎缩肢体。
4、饮食护理指导病人合理饮食,中医辨证属“痞证”范畴,故饮食宜清淡、营养丰富,忌过咸,肥甘厚味、辛辣、动风之品,讲清戒烟酒的重要性。
5、用药护理5.1中药汤剂宜温服。
5.2.纳饮呛咳给与鼻饲用药,5.3向病人介绍中西药物的服法与注意事项。
静脉输液的速度是根据药物性能和病情需要调节的,不可自己随意调速,以免影响疗效。
6、并发症的护理6.1一侧或双侧下肢感觉障碍,或感觉消失,渐致下肢痿废不用。
6.2将患肢置于功能位,防止足下垂、爪形手等后遗症。
指导病人积极锻炼患肢,及时协助并督促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痿病的辨证论治

痿病的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1、辨虚实凡起病急,发展较快,肢体力弱,或拘急麻木,肌肉萎缩尚不明显,属实证;而起病缓慢,渐进加重,病程长,肢体弛缓,肌肉萎缩明显者,多属虚证。
2、辨脏腑发生于热病过程中,或热病之后,伴咽干咳嗽者,病变在肺;若面色萎黄不华,食少便溏者,病变在脾胃;起病缓慢,腰脊酸软,遗精耳鸣,月经不调,病变在肝肾。
二、治疗原则1、独取阳明即指治痿病应重视调理脾胃,因脾胃为后天之本,肺之津液来源于脾胃,肝肾的精血来源于脾胃的生化,只有脾胃健运,津液精血之源生化,才能充养肢体筋脉,有助于痿病的康复。
所谓调理不尽属于补益,脾胃虚弱者固当健脾益胃,而脾胃为湿热所困者,又当清胃火去湿热,皆属治阳明调理之法。
所谓“独取”,乃重视之意,不应理解为“唯独”之法。
2、泻南补北南方属火,北方属水,即指治痿病应重视滋阴清热,因肝肾精血不足,不独不能濡养筋脉,且阴虚则火旺,火旺则阴更亏,故滋阴可充养精血以润养筋骨,且滋阴有助降火;外感热毒,当清热解毒,火清热去则不再灼阴耗精,有存阴保津之效。
若属虚火当滋阴以降火。
若湿热当清热化湿而不伤阴。
3、治兼夹怔在调理脾胃、滋阴清热的基础上,对痿病的兼夹证要予以兼顾治疗,视其所夹湿热、痰湿、瘀血、积滞等,分别治以清湿热、化痰浊、祛瘀血、消积滞或清郁热等,辨证论治,才能收效。
4、慎用风药因治风之剂,皆发散风邪,开通腠理之药,若误用之,阴血愈燥酿成坏病。
至于因七情六欲太过而成痿者,必以调理气机为法,盖气化改善,百脉皆通,其病可愈。
即吴师机所谓“气血流通即是补”之理。
三、分证论治肺热津伤症状:病起发热之时,或热退后突然肢体软弱无力,皮肤枯燥,心烦口渴,咽干咳呛少痰,小便短少,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细数。
治法:清热润肺,濡养筋脉。
方药:清燥救肺汤。
方中以人参、麦冬、生甘草甘润生津,益气养阴;生石膏、霜桑叶、苦杏仁、火麻仁宣肺清热,润燥降逆;蜜炙枇杷叶、阿胶、炒胡麻仁润肺滋阴清燥。
中医痿证医案

中医痿证医案痿证是中医常见的疾病之一,表现为四肢无力、活动不便、甚至不能行走。
中医认为,痿证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脾胃虚弱、肝肾不足、气血不畅等内因和外伤、手术等原因引起的。
下面,我们以一个真实的中医痿证医案为例,来详细探讨中医对痿证的诊断与治疗。
病例:患者李某,男性,52岁,因小腿无力、行走困难而就诊。
一、病因辨析中医师初步分析,李某的痿证可能是由于多年劳累,导致脾胃虚弱所致。
李某告诉医生,他长期从事体力劳动,饮食无规律,经常吃辛辣油腻之物,且爱喝冷饮,容易上火。
因此,可以确定其病因主要是脾胃虚弱、气血不畅。
二、辨证论治中医师结合患者的病情和个体特点,确定了以下治疗方案:1. 补益脾胃:选用健脾益气的药物,如参、黄芪、党参,以增强患者脾胃功能。
2. 活络祛风:选用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药物,如桑寄生、川芎、红花,以改善患者四肢无力和活动不便的症状。
3. 肝肾养护:选用补肝肾的药物,如枸杞子、菟丝子、首乌藤,以滋养患者肝肾功能,增强体力。
4. 调理补血:选用补血活血的药物,如当归、川芎、熟地,以改善患者气血不畅造成的症状。
三、用药方法中医师将上述药物配合使用,制成汤剂给患者口服。
同时,还建议患者合理饮食,避免辛辣食物和冷饮,增加营养摄入,促进身体康复。
四、治疗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李某的痿证症状明显改善。
他的小腿不再无力,行走也变得更加轻松自如。
经过随访,患者反馈他的食欲增加,精力恢复,整体健康状况明显好转。
中医对于痿证的诊断与治疗是全面、生动且具有指导意义的。
对于痿证患者,医生们首先需要辨析病因,然后根据个体特点进行辨证和论治,采用中药调理患者的脾胃、活络祛风、养护肝肾、补血治疗等方法。
同时,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对于康复也很重要。
经过中医的综合治疗,患者的痿证症状能够有效缓解,整体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希望更多人重视中医治疗,了解并应用中医疗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痿证的病因病机、类证鉴别和辨证论治

痿证的病因病机、类证鉴别和辨证论治痿证的病因病机、类证鉴别和辨证论治Zack8痿证一、概述1.痿证的定义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
临床以下肢痿弱较为常见,亦称“痿(辟足)”。
“痿”是指肢体痿弱不用,“辟”是指下肢软弱无力,能步履之意。
2.瘿证的源流《素问·痿论》中已对痿证作为专题论述,指出本病主要病理为“肺热叶焦”,肺燥不能输精于五脏,因而五体失养,产生痿软证候。
并据其病因、证候的不同,将痿证分为皮、脉、筋、肉、骨五痿。
在治疗法则上,《痿论》提出“治痿者独取阳明”之说。
同时在《素问·生气通天论》又有:“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
”说明湿热也是痿证发病原因之一。
宋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痿叙论》明确指出“痿跫证属内脏气不足之所为”的病机特点,这是对《内经》诸痿的概括。
《儒门事亲·风痹痿厥近世差互说》把风、痹、厥证的证候与痿证作了鉴别,又对《素问》内热熏蒸,肺热成痿的病机作了进一步探讨,提出:,’痿病无寒”。
朱丹溪则更扩充子和之说,纠正“风痿混同”之弊,提出“泻南方、补北方”的治痿原则,而在具体辨证施治方面又分列湿热、湿痰、气虚、瘀血之别。
《景岳全书·痿证)指出痿证非尽为火证,认为:“元气败伤则精虚不能灌溉,血虚不能营养者,亦不少矣,若概从火论,则恐真阳衰败,及土衰水涸者有不能堪。
”补充了痿证悉从阴虚火旺之所未备。
《临证指南医案·痿》总括前论,明确指出本病为“肝、肾、肺、胃四经之病”,说明四脏气血津精不足是导成痿证的直接因素。
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局限性或全身性的肌无力,常从一组肌肉开始,逐渐累及其他。
疲劳试验,抗胆碱酯酶药物试验阳性,电刺激、肌电图可协助诊断。
二、病因病机1.痿证的常见病因(1)感受温毒温热毒邪内侵,或病后余邪未尽,低热不解,或温病高热不退,皆令余热燔灼,伤津耗气,“肺热叶焦”,不能布送津液以润泽五脏,遂致四肢筋脉失养,痿弱不用。
素问痿论痿证的治疗原则

素问痿论痿证的治疗原则
《素问·痿论》是《黄帝内经》中的一篇内容,主要是讨论男
子阳痿、泄精等病症的诊治原则。
其中提到了一些治疗原则,如下:
1. 辩证求因:对痿证的治疗,首先要明确病因,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辨证施治。
将痿证分为寒痿、热痿、虚痿、实痿等四类,针对不同类型进行治疗。
2. 重视调摄:强调调理身心,调摄筋骨,调节气血阴阳平衡。
通过调整生活作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和性欲过度,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等,以促进身体的健康。
3. 药食同源:在治疗中强调食疗的重要性。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具有补益作用的食物,如鹿茸、山药、枸杞等,以辅助治疗。
4. 针灸疗法:针灸是治疗痿证的有效方法之一。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温阳补肾、扶正固本的穴位进行治疗,如肾俞、气海、关元等。
5.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选用一些具有温肾壮阳、扶正固本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补肾益气汤、肾气丸、肾阳久痿丸等。
总的来说,治疗痿证的原则是辩证求因、调摄身心、药食同源、
针灸疗法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
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中医痿证医案

中医痿证医案标题:中医治疗痿证的有效医案导语:痿证在中医中属于阳痿、早泄、不孕、不育等性功能障碍的统称。
中医治疗痿证主要通过调理人体阴阳平衡,调整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达到恢复男性性功能的目的。
本文从生动的医案入手,全面介绍中医治疗痿证的方法和效果,以期给读者带来指导意义。
案例一:患者、张先生,年龄35岁,结婚多年却一直没有怀孕。
经过仔细的中医辨证分析,诊断为肾阳不足所致的阳痿。
针对他的病情,中医医生给他开了一副中药方剂,主要包括桂附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
张先生根据医生的指导,坚持服用一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性功能得到有效恢复。
案例二:患者、李先生,年龄40岁,近年来性生活欲望低下,并伴有早泄的情况。
通过中医辨证,发现他肝火过盛,心肾不交。
中医医生为其开出了服用龙骨牡蛎丸和柴胡桂枝汤的方剂。
李先生遵医嘱坚持服药,并辅以良好的生活习惯调理,不仅性欲增强,早泄症状也得到显著改善。
案例三:患者、王先生,年龄42岁,夫妻生活多年未孕,经医院检查未发现明显的生理原因。
细致的中医辨证后,发现他肾阳虚弱,精血亏损。
中医医生为其开出了六味地黄丸和当归补血汤的方剂。
王先生按医嘱坚持服用两个月后,妻子终于怀上了宝宝,二人欣喜若狂。
总结:中医治疗痿证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调理和饮食习惯调整。
中医医生通过辨证施治,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达到平衡人体阴阳,调整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的效果。
同时,患者需要坚持治疗,适当调整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心态。
中医治疗痿证的医案不仅生动展示了中医的疗效,更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指导意义,为改善性功能障碍问题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痿病的中医护理常规课件

CONTENTS
01 概述 02 护理评估 03 护理要点 04 健康指导
痿病的中医护理常规
1
概述
邪热伤津或气阴不足使经脉失养所致。以肢体软弱无力、筋脉弛缓,甚则肌肉萎缩或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肝、脾、肾。周围性神经病变、脊髓病变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痿病的中医护理常规
2
护理评估
• 1 肌肉萎缩的程度、皮肤的感觉、肢体活动。 • 2 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 3 家族史、心理社会状况。 • 4 辨证:脾胃虚弱证、肝肾亏虚证、瘀阻脉络证、肺热伤津证、湿热浸淫证。
并配合处理。
痿病的中医护理常规
4
护理要点
• 给药护理 • 中药汤剂宜温服。 • 饮食护理 • 饮食以清淡、高营养、多纤维食物为宜,忌食辛辣、肥甘、醇酒之品 • 肺热伤津者,多食新鲜水果。 • 脾胃亏虚者,可食益气健脾之品。 • 1关心患者,使之正确对待疾病,坚强面对人生。 • 2 劝导家属重视患者,经常探视,创造温馨氛围,增强其治病信心。 • 临证(症)施护 • 1遵医嘱给予针刺。 • 2发生癃闭,或淋证,按有关病症护理常规进行。
痿病的中医护理常规
3
护理要点
• 一般护理 • 1 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 2 重症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床铺平整、干燥。 • 3 生活不能自理者,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 4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 5 观察萎软发生的部位、肌肉萎缩的程度、皮肤的感觉、肢体活动等情况。 • 6 出现呼吸变浅、微弱,甚至呼吸骤停等危象时,立即抢救,再报告医师,
痿病的中医护理常规
6
健康指导
• 1 饮食有节,调养脾胃,起居有常,不妄劳作。 • 2 舒畅情志,保持乐观情绪。 • 3 坚持服药和定期复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 4 对早期患者鼓励加强肢体功能锻炼。重症者协助其每日多做被动活动,或进行按摩,防止肌肉萎缩。
素问痿论痿证的治疗原则

素问痿论痿证的治疗原则1. 痿证的概述痿证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肢体无力、四肢不收、行走困难等症状。
根据《素问·痿论》的记载,痿证可以分为阳痿和阴痿两种类型。
阳痿是指男性由于精气不足或肾阳虚弱而导致的勃起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性生活质量。
阴痿则是指男性或女性由于精气亏损或肾阴不足而导致的性欲减退、生殖功能减退等问题。
2. 痿证的治疗原则中医学认为,治疗痿证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然而,在治疗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共同的治疗原则。
2.1 补益肾气肾主水液代谢和生殖功能,对于阳痿和阴痿来说,补益肾气是非常重要的治疗原则。
常用药物有人参、淫羊藿、杜仲等,这些药物具有温补肾阳、补益肾阴的作用。
2.2 活血化瘀痿证的发生与血液循环不畅有关,因此,活血化瘀也是治疗痿证的重要原则。
常用药物有川芎、桃仁、红花等,这些药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的供氧情况。
2.3 调理气机气机调理是中医治疗任何疾病的基本原则之一,对于痿证也不例外。
常用药物有党参、黄芪、白术等,这些药物可以调理气机,增强体内的阳气和阴精。
2.4 理顺心态心态对于治愈任何疾病都非常重要。
对于患者来说,心理上的压力和焦虑可能会加重痿证的症状。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与患者进行积极沟通,帮助其保持良好的心态。
3. 治则与举例根据痿证的不同类型和具体症状,中医学制定了相应的治则和举例。
3.1 阳痿的治则阳痿是由于肾阳虚弱导致的,因此治疗上需要补益肾阳。
常用的方剂有金匮肾气丸、五子衍宗丸等。
例如:方名:金匮肾气丸组成:熟地黄、山药、茯苓、山萸肉、牡蛎、枸杞子等。
功效:补益肾气,温补阳气。
用法用量:每次9克,每日2次。
3.2 阴痿的治则阴痿是由于肾阴不足导致的,因此治疗上需要补益肾阴。
常用的方剂有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
例如:方名:六味地黄丸组成:山药、山萸肉、枸杞子、茯苓、泽泻、牡蛎等。
功效:补益肾阴,滋养精气。
用法用量:每次9克,每日2次。
中医内科学痿证

中医内科学痿证痿证,又称为阳痿,是男性性功能障碍的一种常见病症。
在中医理论中,痿证主要属于肾阳虚损的范畴,主要表现为阳痿,早泄,遗精等症状。
中医内科学对于痿证的诊断和治疗有着独特的方法和理论,本文将从病因、病机、证候及治疗方法等方面探讨中医内科学对痿证的研究。
1. 病因痿证的病因十分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肾阳虚损: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阳虚损是痿证的主要病因。
肾阳虚损主要表现为肾气不足,使得身体阳气不足,从而导致阳痿等症状的出现。
1.2 脾胃失调:脾胃主要负责消化吸收,一旦脾胃功能失调,容易导致气血不足,从而影响到肾阳的生成和运行。
1.3 情志不遂:情志不遂是导致痿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情志不遂主要包括长期的精神压力、忧虑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会直接影响到肝脏的功能,从而导致肝郁气滞,影响到肾阳。
1.4 脑脊髓病变:脑脊髓病变也是导致痿证的常见原因。
脑脊髓病变可以导致神经传导障碍,从而影响到性功能的正常发挥。
2. 病机痿证的病机主要是肾阳虚损。
肾阳虚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肾阳虚:肾阳虚是痿证的核心病机。
肾阳虚主要表现为肾气不足,体质虚弱,阳气不充盈,从而导致阳痿等症状。
2.2 气血不足:脾胃失调、情志不遂等因素会导致气血不足,进一步加重了肾阳的虚损。
2.3 脏腑功能失调:痿证的发生也与其他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如肝郁气滞、心火亢盛等。
3. 证候根据痿证的病因和病机特点,中医将痿证分为以下几个主要证候:3.1 肾阳虚证:主要表现为阳痿、早泄、遗精等症状,舌苔淡白,脉沉细无力。
3.2 肝郁脾虚证:主要表现为阳痿、性欲减退、乏力等症状,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3.3 心火亢盛证:主要表现为阳痿、多梦、失眠等症状,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4. 治疗方法中医内科学针对痿证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调摄肾阳、健脾养血、舒肝和胃、清心泻火等措施。
4.1 补肾阳:补肾阳的关键是选择补肾阳的药物,如肉苁蓉、菟丝子等,配合适当的调摄方法,如温煦下焦、艾灸等。
骨痿的辩证施护

骨质疏松症(骨痿)辩证施护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节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而已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最为常见。
辩证施护分为三型:1.肝肾亏虚型:①肾阴虚损型②肾阳不足型治法:补肾填精,生髓壮骨。
施护:服用补髓丹加减,中药和饮食要热服。
忌生冷的食物,可食用猪骨豆汤,生地黄鸡。
①肾阴虚损型治法:补肾益阴,强筋壮骨。
施护:宜甘润益肾之剂,以补阴配阳。
使虚火降而阳归主阴。
服用六味地黄丸或左归丸加减。
饮食应避免膏粱厚味,忌过于苔寒,忌辛燥。
②肾阳不足型治法:温补肾阳,强筋壮骨。
施护:忌梁润,忌辛散。
宜甘温益气之品,以补阳配阴。
多食干姜、山药、桂圆以温补肾阳。
服用右归丸或金匮肾气丸加减。
2.正虚邪侵形施护:宜补益脑肾,重视食疗。
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3.先天不足型施护:应重视运动锻炼,经常参加户外运动,促进气血运行。
[预防保健]1、多食用富含钙质的食品,例如牛奶、豆制品、虾、鱼、海带、木耳、黑芝麻。
2、戒烟限酒,少食高糖、高脂、高盐类食物。
3、适量运动、充足阳光,锻炼因人而异,防治意外发生。
4、补钙时应注意:不易空腹补钙、宜夜间补钙、补钙后多喝水、高钙食品避免与菠菜同吃。
5、保持良好的姿势,立争直立、正坐,床铺要松软而承托力均匀,能延缓和减轻变形,避免卧位转动时引起疼痛。
必要时早期使用腰围。
[功能锻炼]1.每日坚持体操锻炼,如:扩胸运动、深呼吸运动、身背运动、下肢后提运动和下肢外展运动等,早晚各一次,每次约20min.2.坚持步行500—1500米,每日1—2次。
3.每日还可参加气功、太极拳、舞剑等活动。
湖北名医李今庸:痿证的辩证论治

湖北名医李今庸:痿证的辩证论治痿证是以筋脉弛纵,肢体痿弱不用为其主要临床特点,而尤以下肢痿弱为多见。
《内经》有五脏痿之名。
在病因方面,则认为五脏有热,而尤以肺热为主,热邪损伤精、气、血、津、液,致使与五脏相合的筋、骨、皮、肉、脉失去濡养,从而产生痿证。
在治疗方面,《内经》虽提出“治痿独取阳明”的原则,然临床所见,并非全然如此,当依据具体病情辨证施治。
1、肝肾亏虚症见双下肢痿弱无力,肌肉瘦削,步履艰难,腰膝酸软无力。
《素问●痿论篇》说:“肝主身之筋膜”,“肾主身之骨髓”。
肝肾精气不足,虚热内扰,进一步损伤精气血津液,而使筋膜、肌肉、骨骼失养,因而失去维系肢节、主持身体的能力,故见下肢痿弱无力,肌肉瘦削,步履艰难;肾主腰脚,肾虚失养,故见腰膝酸软无力。
此乃肝肾亏虚,虚火内扰而使然;法当滋阴降火,强筋壮骨;治宜虎潜丸:黄柏24克(酒炒)龟板120克(酒炙)陈皮60克炒知母30克白芍60克锬阳45克干姜15克熟地60克上9味,研为极细末,以酒糊为丸如绿最大收贮备用。
每用时取10克食前淡盐汤送下。
方中重用黄柏清泄相火为君;取龟板、知母滋阴降火;取虎骨、锁阳补肾精而强骨;取熟地、白芍滋阴血以养筋;用干姜,陈皮温中醒脾,师“独取阳明”之义。
合收降虚火,补肝肾,壮筋骨之效。
2、脾虚湿困,虚火内扰症见肢体痿弱不用,倦怠乏力,脘腹痞满,口渴,尿黄等。
脾司运化而主四肢,脾虚不运,四肢失养,故见肢体痿弱不用;脾气虚弱,失于充养,故见倦怠乏力;湿邪阻滞,气机不畅,故见脘腹痞满;虚热内扰,津液受灼,故见口渴,尿黄。
此乃中气虚弱,湿邪困阻,虚火内扰而使然;法当健脾渗湿,滋阴降火;治宜五痿汤:党参10克茯苓10克炒白术10克薏米30克当归15克麦门冬20克黄柏8克知母8克炙甘草8克上9味,以适量水煎药,汤成去渣取汁温服,日3服。
若见双脚不能站立,加黄连6克、丹参10克、生地10克;若见口苦,筋脉拘急,加黄芩10克、丹皮10克、怀牛膝10克;若见腰脊不举;加生地15克、怀牛膝15克、石斛15克;若见肌肤不仁,加连翘10克、生地15克;若见皮毛干枯加天门冬10克、百合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