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说课稿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五下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五下关于浮力的一个重要实验。

通过这一节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浮力的概念,以及浮力与物体下沉的关系。

教材通过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水中下沉的关系,从而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浮力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浮力与物体下沉的关系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浮力与物体下沉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浮力的概念。

2.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浮力与物体下沉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浮力与物体下沉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解法、提问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思考,深入理解浮力与物体下沉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水、测量工具。

2.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船舶的浮力原理,引出浮力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实验器材和实验目的,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浮力的大小,并讨论浮力与物体下沉的关系。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浮力与物体下沉的关系。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浮力与物体下沉的关系。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有关浮力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浮力与物体下沉的关系。

五年科学下册《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

五年科学下册《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

五年科学下册《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本课承接前一课的探究,让学生探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本课内容从思维的发展上看,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严谨和完整。

从科学探究的发展上看,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从科学概念上看,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排开水的体积与浮力大小的关系,用浮力与重力大小的比较,揭示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

根据以上理念,本课教学内容在层次上相应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当学生在上一课测量了上浮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时,很自然的会产生一个疑问: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教科书第15页提供了一个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形:从井中提水时,在水中的水桶总是比离开水面的水桶要轻,这是什么原因?教科书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当然学生也没有直接经验,因此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

根据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这样的实验验证,学生通过思考能够完成。

并让学生养成用示意图的方法展示自己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教科书中设计了下沉物体在:“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的测量项目,这项测量活动,意在探究下沉物体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是否会有大小?如果浮力有大小,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测力计和烧杯的读数,这样既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浮力=重力-弹簧秤拉力”的结论,又给下一个实验做铺垫。

这样在完成这个实验后可以自然引入到下一个实验:大小不同的同一种石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是一样的吗?并设计一个实验:分析测量的排开的水量和浮力的大小对比,得出大小不同的物体完全浸入水中,它们在水中的浮力大小也与排开水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第三部分: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

教科书提出让学生用示意图画出石块和泡沫塑料块在水中的受力情况,这种情况在小学科学的学习中是第一次出现,对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

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案(含教学反思)

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案(含教学反思)

说明钩码受到了水的浮力?
3、手的感觉是不太准的,我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呢?
小组讨论设计验证方法,特别要求把自己的方法用图示画出来。
交流学生的设计计划,并按照计划验证,汇报结果。
研究的问题:
实验方法:
所需器材:
实验结果:
二、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1、测量钩码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重量),记录在表格中。
板书设计: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浮力小于重力 下沉
浮力大于重力 上浮
既然上浮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那么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在上课的 时候先复习了泡沫在水中的受力情况后就直接提出了这个问题,并观察他们的反应。 出乎我的预料的是,绝大多数孩子都认为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于是我就问他 们: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生活中有什么例子让你们感觉到或认识到下沉的物体的确
教学难点
受到的浮力大小。
主要教法
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1、提问: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那么,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
力作用吗?
2、联系生活情形,并进行推测。如果学生找不到生活中的例子,教师可以出示一个系有
细线的钩码,让每组学生把钩码浸人水中,体验一下钩码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你有什么感受
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三、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
1、概括: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人水中
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参照教科书第 12 页的示意图,试着用物体在水中的受力示意图来解释沉浮的原因,并配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3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3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3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下沉,反之则上浮。

(二)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了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教学重难点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教具教学准多媒体课件。

备学具说明每组一个弹簧秤、一个钩烧杯刻度不够精细可根码、100毫升的烧杯,三块据刻度等分自制刻度标大小不同的石块、细线、记或选用精确刻度杯录表教学流程学生体验活动,感受下沉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理解排开水的体积与浮力大小用浮力与重力大小的比较,揭示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活动过程基础设计(一)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个性设计1.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物体之所以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受到了水的浮力,那么,如果物体下沉了,它是否也会受到水的浮力呢?2.生交流:猜测、说明理由。

时候桶变的重了,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在生活中我们提取井水的时候会感受到在水桶离开水的3.现在请同学们来设计一个“下沉的钩码是否受到水的浮力”实验方案。

(在下列方案中任选一种方案,侧向与画示意图,为后面活动做铺垫)方案1:用文字说明来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你们的想法。

提示:1.可以选用桌上的材料来设计;2.要有说服力,比如用数据。

方案2: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来设计一个实验。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小学五年级科学精品课件)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小学五年级科学精品课件)
最后通过示范画出石头和泡沫在水中的受力情况,让学生学会画示意图,并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目的
1.利用测力计,让学生感知下沉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明确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会受到浮力的作用。
2.引导学生发现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姓名
微课名称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知识点来源
□学科:科学 □年级:五年级 □教材版本:教育科学出版社
□所属章节:《沉与浮》
录制工具和方法
Camtasia Studio软件、摄像机
设计思路
本课通过三个实验引导学生探索浮力与物体沉浮之间的关系:1.通过第一个实验,让学生明白下沉物体也会受到浮力。2.通过第二、三个实验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引导学生发现: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与前一节课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概念。
2.计算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它们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联系。
一个钩码
二个钩码
三个钩码
在空气中的重力
在水中的重力
浮力大小
排开的水量
3.数据分析、小结:下沉物体也受到了浮力,并且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多,受到的浮力大;排开的水量少,受到的浮力小。
四、画出石头和泡沫受到的重力和浮力,并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
小部分浸入水中
大部分浸入水中
全部浸入水中
在空气中的重力
在水中的重力
浮力大小
排开的水量
2.数据分析、小结: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

五年级科学下册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1教案 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1教案 教科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实验验证的严重意义。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严重性。

【教学重点】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教学准备】每组一个弹簧秤、一个钩码、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准刻度杯、三块大小例外的石块或砖块、细线、记录表(教材15面和16面)。

【教学过程】一、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1.提问: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那么,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2.联系生活情形,并进行推测。

如果学生找不到生活中的例子,教师可以出示一个系有细线的钩码,让每组学生把钩码浸人水中,体验一下钩码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你有什么感受说明钩码受到了水的浮力?3.手的感觉是不太准的,我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呢?小组讨论设计验证方法,特别要求把自己的方法用图示画出来。

交流学生的设计计划,并按照计划验证,汇报结果。

研究的问题:实验方法:所需器材:实验结果:二、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1.测量钩码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重量),记录在表格中。

2.测量钩码分别浸人水中例外位置时对弹簧秤的拉力,记录在表格中。

3.计算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与钩码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联系。

(发现:一个下沉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一、导入师: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有一些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

那么,这一节课,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探讨: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课件)师:首先,我们先来做一个演示实验。

观察老师手里现在有三样物品:塑料泡沫快、小石块、钩码。

老师现在依次把它们放入水中,我们来看一看能观察到什么现象?首先,老师先放塑料泡沫块,完全浸入水中,在中间部分放手,观察到了什么?生:浮上来师:物体在水中像这样受到向上的力,叫做什么力?生:浮力师:浮力,很好,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到的知识。

大家再来观察小石块,相同的位置松手,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生:沉下去师:下沉。

钩码,怎么样?生:下沉师:下沉。

三样材料,塑料泡沫块上浮,小石块和钩码下沉。

那谁来说一说,下沉的小石块和钩码有没有受到浮力?×××生:(我认为它们受到浮力的作用了)师:你的依据是什么?生:(把手放在水里,感觉手变轻了。

)师:还有谁有不同的见解?×××生:(我认为任何物体在水中都会有浮力,我们游泳的时候身体会漂在水面上,因为身体受到了浮力的作用。

)师:也就是说,你们猜测: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课件)师:好,那么,这节课我们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课件)二、活动一师:请大家拿出A袋中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通过这个实验来验证刚才同学们的猜测。

(课件)(开始提示音)活动结束(结束提示音)师:请大家把手中的实验器材放下,坐好。

刚才老师到下面看了一下,发现每组同学的实验都很棒。

但由于时间的原因,老师就随便找三组同学进行展示。

嗯,第一组最外面的同学拿着你们组的实验材料,到台前来。

首先,你先来介绍你们组用到的实验材料是什么?下面,你一把边做实验一边说步骤。

生1:(我们组用到的实验材料是小石块。

我们用手捏住小石块感受了一下它的重量,再把它放入水中感受了一下它的重量,我们组认为水中的浮力把小石块向上托起,所以,感觉到小石块变轻了。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说课稿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说课稿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说课稿一、使用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的第6课时《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二、实验器材每组一个弹簧秤、一个量杯、钩码、三块大小不同的石块、细线和记录表。

三、实验创新要点以直观、形象、科学等特性,对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灵活掌握所学知识,启迪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以及实验教学重难点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四、实验设计思路㈠学生自主探索,在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概括的学习活动中,得出“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这一科学结论。

㈡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人人参与,积极动脑动手,给每个学生都提供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学有所得。

五、实验教学目标㈠知识与技能1、下沉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下沉物体进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㈡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了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六、实验教学内容㈠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㈡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浮力=重力—弹簧秤的拉力㈢用浮力和重力关系解释沉浮现象。

浮力>重力上浮浮力<重力下沉七、实验教学过程㈠初步感受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1、谈话: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那么,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情形。

如果学生找不到生活中的例子,教师可以出示一个系有细线的钩码,让每组学生把钩码浸入水中,体验一下钩码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你有什么感受说明钩码受到了水的浮力?(板书课题: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2、学生交流自己的猜测。

3、过渡:手的感觉是不太准的,我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呢?小组讨论设计验证方法,特别要求把自己的方法用图示画出来。

第6课《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

第6课《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6课《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修订教材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的第6课,通过前5课的学习,学生从重力和浮力的角度学习了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初步掌握了测量水中物体排开的水量的方法,建立了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的认识。

那么,下沉的物体在水中是否也会受到水的浮力呢?本课引导学生继续探索浮力与物体沉浮之间的关系。

本课教学内容在层次上相应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当学生在上一课测量了上浮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时,很自然的会产生一个疑问: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教科书第15页提供了一个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形:从井中提水时,在水中的水桶总是比离开水面的水桶要轻,这是什么原因?教科书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当然学生也没有直接经验,因此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

根据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这样的实验验证,学生通过思考能够完成。

并让学生养成用示意图的方法展示自己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教科书中设计了下沉物体在:“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的测量项目,这项测量活动,意在探究下沉物体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是否会有大小?如果浮力有大小,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测力计和烧杯的读数,这样既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浮力=重力-弹簧秤拉力”的结论,又给下一个实验做铺垫。

这样在完成这个实验后可以自然引入到下一个实验:大小不同的同一种石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是一样的吗?并设计一个实验:分析测量的排开的水量和浮力的大小对比,得出大小不同的物体完全浸入水中,它们在水中的浮力大小也与排开水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第三部分: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

教科书提出让学生用示意图画出石块和泡沫塑料块在水中的受力情况,这种情况在小学科学的学习中是第一次出现,对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

小学科学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案)

小学科学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案)

小学科学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案)教案:小学科学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一、教学目标:1. 知道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2. 理解浮力的概念和原理。

3. 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够做出合理解释。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浮力的概念。

2. 掌握浮力的产生原理。

三、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和解释浮力的产生原理。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一个大容器、水、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例如:石头、小木块、泡沫等)。

2. 实施前的概念导入:用图片或小视频展示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的现象。

3. 准备复习和拓展材料。

五、教学步骤:Step 1:复习与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的概念,并通过图片或小视频的展示,观察演示物体在水中的浮力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逐步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Step 2:实验观察(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大容器,装满水。

2. 学生选择不同形状的物体放入容器中,观察其沉与浮的现象。

3.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同,可能有些物体会浮起来,有些物体会沉下去。

4. 让学生记录下实验结果,并观察到的现象,为之后的探究提供参考。

Step 3:概念解析(10分钟)1. 带领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根据实验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大小不同。

2. 解释浮力的概念: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被物体排挤去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3.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理解浮力的原理和产生方式。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Step 4:讨论与互动(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浮力的产生原理,分享个人见解和观点。

2. 小组展示:选择几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对浮力原理的理解。

3.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浮力的产生原理。

Step 5: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小组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观察其他不同材质或形状的物体,讨论这些物体会受到多大的浮力。

下沉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下沉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科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六课石道乡九年制学校主讲人:薛荣《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一、教材分析:今天这一节课,我选的教学内容是教科版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章第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沉和浮的现象之后,指导学生学习有关水的浮力的知识;从能力培养来看,属于“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的系列。

二、学生情况分析: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

从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上看,五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并通过前几年的学习,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五年级的学生大多十岁左右,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

在学习活动中他们能积极地思索,能努力地探索问题的结果。

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能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实践活动中能充分锻炼和培养自己综合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根据《科学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2.过程方法:通过本课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主要是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探索大科学奥妙的兴趣,进一步树立学好科学的信心。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以及问题探索的意识,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设定,我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自主探索,实验操作,让学生知道: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以及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规律。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一些浮力现象也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浮力原理和计算浮力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浮力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规律。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推理归纳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浮力的概念及计算。

2.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3.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水、容器。

2.课件:浮力的概念、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物体沉浮规律的动画演示。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浮力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如用浮力计展示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力。

然后提问:“你们认为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引导学生思考。

2.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浮力的概念,并用课件展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如物体体积、液体密度等。

同时,通过动画演示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规律。

3.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浮力,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浮力与物体体积、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物体沉浮规律。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这一节内容选自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本节课主要研究浮力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浮力的产生原因以及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的关系。

教材以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浮力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的关系的理解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探究。

此外,学生对于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归纳能力还需加强。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以及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浮力的产生原因,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的关系。

2.教学难点: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的关系的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浮力的产生原因和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的关系。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物体在空气和水中浮沉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浮力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

3.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4.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的关系。

5.知识拓展:介绍阿基米德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6.应用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估算物体的密度。

教科版《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案优质版1

教科版《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案优质版1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案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反之则上浮。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了浮力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设计实验和探究实验理解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排水量)的关系。

2、难点:画示意图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三、教学准备:每组:实验盘、弹簧秤、自制刻度瓶、实心小瓶、三块大小不同的石块(系细线)、一支彩笔、画示意图的纸一张。

(设计意图:材料设计力求做到三点:显著性、可操作性和简约性)师:物体沉入水中2种情况的简图6张、抹布、备用器材。

生每人完成课前体验在空气中和水中上提同一重物,感受不同重力的活动。

四、教学过程:(一)、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1、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物体之所以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受到了水的浮力,那么,如果物体下沉了,它是否也会受到水的浮力呢?2、生交流:猜测、说明理由。

3、生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希望学生在争辩和事实面前形成正确的认识)(1)、你们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们的想法吗?提示:1、可以选用桌上的材料来设计;2、要有说服力,比如用数据。

(2)、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来设计一个实验。

要求:以图为主,如果需要,可以用文字来说明。

(3)、生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师巡视引导。

(4)、利用实物展台交流设计方案。

师生交流,评选较合理的设计方案。

4、各小组按照优化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

5、形成认识,引导得出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计算方法。

(二)、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教案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过程与方法: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 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教学准备:每组一个弹簧秤、一个钩码、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三块大小不同的石块或砖块、细线、记录表。

教学过程: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演示:将砝码放入水中,问: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你能举例说说吗?如果学生找不到生活中的例子,教师可以出示一个系有细线的钩码,让每组学生分别在空气中拎一拎钩码,再把钩码浸人水中,体验一下钩码的重力。

从而体验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你有什么感受说明钩码受到了水的浮力?学生体验,交流。

(学生会感觉到水中的钩码拎起来比较轻,为什么重力会小下去?)引导:手的感觉是不太准的,我们能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吗?小组讨论设计验证方法,交流。

统一实验方案: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在水中与空气中的重力,判断下沉的物体是否在水中也受到浮力。

分发材料,小组实验:测量钩码分别浸人水中不同位置时对弹簧秤的拉力(即重力)。

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记录表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在空气中的重力在水中的重力浮力大小排开的水量为什么同一个物体在水中与空气中称的的重力会变化?(在水中受到了浮力的作用)出示浮力计算公式:浮力=空气中的重力-水中的重力计算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与钩码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联系,有什么发现?(发现:下沉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江苏省科学技术出版社小学五年级《科学》第一章第6节《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沉和浮的现象之后,指导学生学习有关水的浮力的知识;从能力培养来看,属于“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的系列。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从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上看,他们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并通过前几年的学习,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五年级的学生大多十岁左右,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

其有注意和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有所增强,在学习活动中他们能积极地思索,能努力地探索问题的结果。

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能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实践活动中能充分锻炼和培养自己综合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实验,寻找下沉物体在
水中受到浮力的证据。

通过数据分析,归纳当物体浸入水中体积大时,受到的浮力也大,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就下沉。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主要是初步的观
察能力、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探索大科学奥妙
的兴趣,进一步树立学好科学的信心。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以及问题探索的意识,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寻找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证据。

2.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能用不同方法寻找证据,分析,评价证据。

五、教学思路设计
根据“主导和主体”、“学习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思路确定如下:
1.从教的方面来说,主要采取开放式教学法,具体分为两个部分。

①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画面,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人人参与,积极动脑动手,给每个学生都提供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学有所得。

②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在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概括的学习活动中,得出“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这一科学的结论。

2.从学的方面来说,分为两个部分。

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在活动中动脑、动手,运用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去研究问题,探索新知,得出实验的结论。

六、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
包括实验器材和课件等演示性教具。

学具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每组一个弹簧秤、一个量杯、三块大小不同的石块或砖块、细线、记录表。

教具和学具的使用,以其直观、形象、科学等特性,对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灵活掌握所学知识,启迪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以及突破教学重难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六、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受下沉物体受到的的浮力
1、谈话: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泡沫放到水里,它会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泡沫受到水的浮力。

演示:现在老师这儿有一个马铃薯、一个钩码,把它们放入水中,观察一下,会看到什么现象呢?(马铃薯、钩码沉下去了)。

大家说说看,下沉的这个马铃薯和钩码它们会受到了水的浮力了吗?(板书课题: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2、学生交流自己的猜测。

3、过渡:你们都说马铃薯、钩码会受到水的浮力呢,那么如果我把马铃薯和钩码放到水里后手上的感觉和它们在空气中手上的感觉一样吗?(不一样)
学生感受一下。

交流感受。

(马铃薯在空气中重,在水中轻),那么说明马铃薯在水中受到了水的浮力。

钩码呢?也感受一下。

交流。

(能感觉得到差别,但不明显)说明也受到了水的浮力。

4、过渡:刚才我们用感受的方法验证了我们的猜想。

如果能用数据来证明,那就更有说服力了。

老师这儿有一个测力计,你会用它来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吗?
5、小组讨论。

6、生交流。

本部分的设计意图是:利用直观的多媒体画面,结合教师的解说,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如果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产生学习的良好欲望,并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为参与后面的学习活动作了一定的铺垫。

二、通过实验,寻找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证据
1、要获取更精确的数据,怎么办?(用测力计)
2、交流:演示用测力计,下发实验记录单。

3、学生实验,作好记录。

完成后交流填写汇总表
4、交流获取的数据。

观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小结: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板书)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分组实验,让学生知道,在沉入水中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水的浮力。

三、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
1、过渡:现在老师这儿有个东西,(出示)多把其中1格、3格、全部浸入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会一样吗?(边演示边说)
学生猜测
3、学生实验测量,作好记录。

4、填写数据汇总,分析数据
4、小结得出结论: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大小不一样,浸入水中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反之,则越小。

四、分析数据,建立概念联系
1、师:既然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为什么还下沉呢?
2、生交流。

预设:
重力大于浮力(浮力小于重力)
追问:从哪里看出来?能找到相应的数据吗?生找上次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浮力怎么算出来?
3、学生整理数据,交流,发现。

浮力小于重力或重力大于浮力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自己提出设想,自己设计实验,自主探索,自己叙述实验的过程,得出实验的结论。

这符合当代开放式的、学生主动去探索的教学思想。

在本部分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探究、动手动脑、合作学习的教学意图。

四、总结
1.教师总结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自主操作、自主实验,我们已经知道: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

水的浮力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我们要充分运用水的这一特性,使其为我们的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2.教师布置作业:在新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老师要为大家布置一个作业,请大家课后自己思考: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当它所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会停在水中什么位置呢?看谁最聪明,能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

本部分的设计意图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科学、用好科学的信心,使学生能更加投入地参加到平时的科学课的学习活动中去。

当然,本节课说课以及课堂中有很多问题存在,希望大家毫不保留地给我指出来。

谢谢大家。

板书: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浮力大小会发生变化,浸入水中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反之越小。

浮力小于重力,物体就下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