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史纲要》第四讲救亡图存早期探索解析共57页文档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纲要》习题与详细答案(含目录)

《中国近代史纲要》习题与详细答案(含目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试题库目录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2)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2)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3)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3)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3)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5)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6)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8)1、革命派在与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8)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10)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11)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2)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2)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4)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15)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5)1、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15)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18)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19)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20)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20)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21)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21)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么? (22)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23)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人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23)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26)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27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29)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9)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32)3、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35)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36)1、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 (36)2、怎样认识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37)3、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38)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9)1、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39)2、在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关系是怎样的?试举例说明。

《近现代史纲要》第四讲救亡图存早期探索解析

《近现代史纲要》第四讲救亡图存早期探索解析

洋务业绩3:办新学堂,派留学生
办新式学堂
京师同文会馆旧址
➢ 翻译学堂
➢ 工艺学堂
➢ 军事学堂
派遣留学生
➢ 赴美幼童
➢ 旅欧留学
清政府官派留学生
2、历史作用
提出“自强”、“求富”主张,发展了军工、 民企 促进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兴办近代教育,办新式学堂、派遣官派留学生 育洋务人才,译西学书籍,开国人眼光
B、帝国主义掠夺中国的铁路筑路权 和矿山开采权
铁路筑路权争夺资料:1900年以前,为获得在华筑
路权,帝国主义曾进行激烈争夺。截至清政府崩溃之 时,中国已建成的九千六百多公里铁路,由帝国主义 国家直接或间接控制的近九千公里,占铁路总长的 93.1%。列强将自己国内剩余资本,强迫清政府接受 铁路贷款,不仅取得高额利息,而且作为伸展势力范 围的手段,它们控制了铁路沿线的电讯、森林、矿山 等,甚至派驻军队,干预地方行政。 矿山开采权争夺资料:出于在华设厂和本国工业原料 和动力的需求,矿山也成为帝国主义争夺的主要目标。 继开平煤矿于1900年沦入英国之手后,全国十几省的 重要矿权,纷纷为英、法、比、美、俄诸国攫取。帝 国主义者不仅大量霸占铁路沿线的矿山开采权,而且 深入到内地和边远省区。
主要内容

太平天国运动
中 山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洪 秀 全
李鸿章
一、太平天国运动
起义背景分析 农民战争历程 施政纲领概要 失败原因探究 历史意义点评
男女分营的太平天国
1、太平天国起义爆发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农村社会的现状
➢ 鸦片输入引起银贵钱贱、“小民重困” 问题 ➢ 清政府靠搜刮百姓来解决战费和赔款问题 ➢ 地主、官僚、贵族兼并土地,地租高问题 ➢ 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自然灾害频繁的问题

近代史讨论之为什么早期的探索都无法找到中国正确出路

近代史讨论之为什么早期的探索都无法找到中国正确出路

THANKS
谢 谢 聆 听
பைடு நூலகம்
客观原因: 1.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用各种 手段干涉破坏革命。 2.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军阀、地主、买办势力及旧官僚、立宪派勾结起 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主观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的弱点和错误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2.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革命军队和革命政权。
近代史讨论之
为什么早期的探索无法找到国家的正 确出路?
首先我们来回顾中国早期有哪些探索?
[1] 太平天国 [2] 洋务运动 [3] 戊戌维新 [4] 辛亥革命
对国家出路的第一次探索是农民群众的斗争—— 太金田起义和平天国农民战争。这是中国的民族 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各个阶级都面临着如 何发展的问题。尤其是农民阶级,在鸦片战争失 败后的巨额赔款使农民的负担更加增强。有言 “昔日买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 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这正是当时农民的真 实写照。据统计,1842年至1850年间,全国各族 人民的反清起义在百次以上,但重点是在于反清。
又一次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不过与太平天国运动还是有着 很大的差别。洋务运动的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兴起的。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 机,这次的洋务运动时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主张引进、仿 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 洋务。洋务运动的内容很庞杂,涉及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 而以“自强”为名,兴办军事工业并围绕军事工业开办其他企业, 建立新式武器装备的陆海军,是其主要内容。从60年代开始开办 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等近代军事工业,这是 中国早期的资本主义的起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赵朋·2009年修订版目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 (1)目录 (1)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2)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2)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3)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3)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3)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4)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4)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5)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5)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6)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6)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6)1、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6)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7)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7)中编综述天翻地覆三十年 (7)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对中国革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 (7)2、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 (8)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8)第四章开天辟地大事变 (9)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9)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9)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9)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0)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10)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10)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11)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1)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11)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1)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之行的路线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12)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 (12)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12)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12)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12)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13 下篇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 (13)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13)2、从新中国成立取得了那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14)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5)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5)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5)3、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和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15)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6)1、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 (16)2、怎样认识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16)3、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16)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8)1、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18)2、试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救亡图存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救亡图存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救亡图存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救亡图存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救亡图存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救亡图存的历史。

1840年,西方帝国主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从此,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开始瓦解,中国各阶层的有识之士开始走上了救亡图存的奋斗道路。

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但是均以失败告终。

回顾过去,伟大的中国人民在祖国危难之时所做出的一次又一次的艰难探索给祖国兴旺带来了新的契机。

“知识分子是专门从事创造和传播价值的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

知识分子是文化的生产者和创造者也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者。

知识分子承担人类薪火传递、知识承继的社会责任。

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中国近代以来开始形成新知识分子群体。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现象是伴随中国社会的内忧外患产生的。

知识分子作为思想启蒙的承载者对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变迁、经济发展、文化重建和社会转型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巨大推动作用。

一、戊戌维新运动(1)戊戌变法的背景甲午战争的失败,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

而站在救亡图存和变法维新前列的,正是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知识分子。

他们把西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但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在当时的特定历史环境下,资产阶级改良思想迅速传播开来,逐渐形成为变法维新的思潮,并发张为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

(2)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以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

严复为主要嗲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采取以下主张进行宣传维新主张。

1、向皇帝上书。

2、著书立说。

3、介绍国外变法的经验和教训。

4、办学会。

5、设学堂。

6、办报纸。

维新派以各种方式宣传变法主张,制造维新舆论,培养变法骨干,组织革新力量,而其重点放在争取光绪皇帝及其周围帝官员的支持上,希望通过他们自上而下的实行变法主张。

当时,封建守旧派和反对改变的封建制度的洋务派,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对维新思想发动攻击。

于是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由于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微弱,民族资产阶级社会基础还相当狭隘,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维新派的势力更是十分弱小。他们既没有严密的组织,也不掌握实权和军队,更没有去发动群众,而是把实行改革的全部希望寄托于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事实上,维新派中的很多人自身还保留着封建士大夫的痕迹,在他们身上存在诸多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突出地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他们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尽管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存,但是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其次,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虽然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够帮助自己变法维新。再次,他们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正因为没有人民群众作后盾,当守旧派操刀反击时,维新派没有丝毫抵抗的能力。正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决定了维新运动的失败。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 起义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尤其是党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时,他们毫不犹豫地汇入英、法军队展开英勇的斗争,给了外国侵略势力应有天国以宗教来发动和组织群众。宗教教义不是科学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二,太平天国未能正确对待儒学。开始时,他们把儒家经书笼统斥之为“妖书”,后来他们对儒学的态度有所变化,他们把《四书》、《五经》删改后加以利用,但是,删去的是与太平天国宗教不相容的内容,却把儒学中的纲常伦理原则保留了下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近代史课后答案~安娜与七七倾力奉献~比较精简的版本,资料来源以老师PPT为主,书本、百度文库为辅,亲们答题时还要自己编一些哦~打印时把这段话删了正好六张纸。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1)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

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3)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

(4)革命性质、任务发生变化。

反对本国封建势力→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传统的农民战争→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发动侵略战争时,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反之,则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两者相互交织,贯穿始终, 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演变起决定作用。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3)基本特征:①帝国主义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经济,成为阻碍中国进步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②中国的封建势力黑暗衰败,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③中国封建经济开始解体,但仍然是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产生、发展,但是力量薄弱;⑤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⑥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完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及备考题库

(完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及备考题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及备考题库第一部分课后习题解析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答: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

因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答:(1)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贯穿作用。

两对主要矛盾是相互交融的,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答: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846年
1847年 1848年 1849年 1850年
桂平大旱、大疫,临桂山洪暴发,全州大旱;
柳城蝗,恭城大饥,容县风灾,临桂雨雹,玉林震,平 乐、容城旱; 贵县、宾州、修仁等地蝗灾严重,藤县地震,浔州、武 宣大旱; 灵州、永淳蝗,归顺疫、宾州、陆川、上林、象州风灾, 怀集,北流,玉林大饥; 昭平、崇善、龙州大水,三江瘟疫流行,平南灌阳饥、 全县蝗灾。
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无人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评 价
1、《天朝田亩制度》的革命性 平均分配土地是几千年来中国 农民的愿望,是中国历史上第 一次由农民领袖以法令形式公
布的土地纲领,是农民反封建
斗争的思想结晶。
2、《天朝田亩制度》的局限性
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社会发展 规律,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根 本无法实现的空想 企图把正在趋向分离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 业牢固的结合在一起,把整个社会改造成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浮雕再现了1851年,在金田村附近的丘陵地带,太平军边疆进攻清 兵的战斗场面:手持大刀、梭镖、锄头,肩扛土炮起义的汉族壮族 人民的儿女,正从山坡冲下来,革命的旌旗在迎风飘扬。太平天国 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它严重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
二、永安建制
金田
●永安
天王 洪秀全
东王 杨秀清(九千岁)
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
拜上帝教——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北伐西征 兴起
全盛
——天京事变——天国败亡
衰败
一、金田起义
1843年,创立“拜上帝教”。 1844年,洪秀全到广西传教,后回广东撰写《原道救世歌》、 《原道醒世训》。
1847年,信徒发展为2000多人。
1848年,洪秀全撰写《原道觉世训》、《太平天日》。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和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和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和综合题及答案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统治工具。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要内容梳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要内容梳理)

课程结构和逻辑框架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包括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包括第四、五、六、七章。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包括八、九、十、章。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重难点:第二编全部和第三编中的第八章即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四个阶段以及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重难点是我党成立以来所做的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事情特点:抑旧扬新、和毛泽东思想紧密结合(大纲要求考查14分,实际考查20分)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二、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接着,1843年10月,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

美国、法国等西方列强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如1844年7月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10月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

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如: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外国船舰可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外国人在华不受中国法律管束,享受领事裁判权,侵犯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协定关税,则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等等。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近代中国救亡图存

近代中国救亡图存

结束、意义(革命转危为安)
遵义会议1935年1月
内容(纠左: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意义(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
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新民主主义革命
救亡图存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作用 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但是失败也是必然。
政治民主化 救亡图存、民主革命
维新派 维新思想—通过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 (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向西方学习制度—师英)
实践:维新变法;作用:反对封建专制,主张 兴民权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人 革命派 民的觉醒。 (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三民主义)—通过革命,推翻 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发展资 本主义。(向西方学习制度—师美)
地主阶级师夷长技农民阶级天朝田亩制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均以失败而告终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救亡图存开端无产阶级上台五四运动1919年领导核心的确立中共成立1921年建立统一战线国民革命1924年1927年找到正确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1927年走向胜利抗日战争1937年1945年解放战争1945年1949年掌握革命武装的领导权南昌和秋收起义1927年革命目标的确立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1922年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1935年1936年胜利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五四运动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救亡图存导火线
民主革命
中国近代史(110年)
1840
鸦片战争
1919 五四运动
1949
新中国成立前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本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本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2092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英文名称:Compendium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学分: 2 适用专业:全校本科各专业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面向大学生开设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是高等学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学生对我国近现代国史、国情的了解,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性,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自觉性和使命感,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近现代国史、国情,熟悉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性,较好地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深刻领会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能力要求:具有学习研究历史的基本技能,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养。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虽然以讲授中国近现代史为主要内容,但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而不是历史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有交叉的内容,要把握教学角度,力求避免重复。

四、学时分配本课程学分为2学分,根据专题教学,设讲授一个学期,建议开设40学时,具体分配如下:教学内容讲课学时实践学时总学时第一讲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2 2第二讲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2 4 6第三讲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4 4第四讲辛亥革命——20世纪初的历史巨变 3 3第五讲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 4 7第六讲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2 2第七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4 4 8第八讲为新中国而奋斗 2 2第九讲新中国的伟大征程 2 4 6总计24 16 40五、教材与参考书辅学读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疑难问题解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学习参考文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ank you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近现代史纲要》第四讲救 亡图存早期探索解析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