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二救亡图存的探索

合集下载

民族危机与救亡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民族危机与救亡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民族危机与救亡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在历史的长河中,民族危机常常如汹涌的波涛,冲击着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而在危机面前,救亡图存则成为了时代的最强音。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些例题和知识点的梳理,深入探讨这一重要的历史主题。

一、民族危机的表现形式民族危机可以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政治上,领土被侵占、主权被践踏是常见的危机表现。

例如,近代中国在列强的侵略下,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让土地,丧失了大量的主权。

像《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这些都是民族政治危机的沉痛例证。

经济上,外国商品的倾销、资源的掠夺以及本国经济体系的崩溃,也是民族危机的显著特征。

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取在华的经济特权,大量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致使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

文化方面,民族文化受到冲击,传统价值观受到挑战。

比如,西方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一些人开始对本民族的文化产生怀疑和否定。

例题:以下哪项不是近代中国民族危机在经济方面的表现?()A 外国商品大量倾销B 民族工业蓬勃发展C 资源被掠夺D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答案:B解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在外国列强的挤压和封建势力的束缚下,发展艰难,并非蓬勃发展,A、C、D 选项均是民族危机在经济方面的表现。

二、救亡图存的努力面对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为救亡图存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1、洋务运动19 世纪 60 年代至 90 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试图实现富国强兵。

他们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等。

例题: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A 推翻清朝统治B 发展资本主义C 抵御外来侵略,实现富国强兵D 传播西方文化答案:C解析: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一场自救运动,其主要目的是抵御外来侵略,实现富国强兵,A 选项推翻清朝统治不符合洋务派的立场,B 选项发展资本主义不是其主要目的,D 选项传播西方文化是其客观影响之一,并非主要目的。

主题二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讲课文档

主题二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讲课文档
程度大大加深,客观上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第九页,共29页。
轻巧识记 谐音记忆法,是指把某一历史知识的几个关键知识点用谐音或
组成有趣味的几个字帮助记忆。《马关条约》内容可利用谐音法记作“两
口(子)分工”。“两”指赔款给日本白银2亿两;“口”指开放沙市、重庆、 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分”即分割,指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
性字眼,将繁杂的记忆内容压缩为最简单的词或词组,并加以记忆的方法。戊
戌变法的内容可以用排比法记作:改机构,撤冗官,用新人;开学堂,译书籍,传思 想;办报刊,放言论;办私企;练新军。
第十二页,共29页。
知识点四 义和团运动
兴起背景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 外国传教士活动猖獗
兴起地点 :山东、直隶 口号: ⑮ 扶清灭洋
通过某举人的日记,考查《辛丑条约》的内容及签订国
第三页,共29页。
本主题是河北中考历年重点考查的内容。从近年河北中考试题来看:题型上,选择题、非选择题均有出现。内容上,各考点均有考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八 国联军侵华战争为高频考点
1.将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重大事件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内在联系进行综合考查 2.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联系起来考查其异同 3.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签订之间的因果联系的考查 4.2019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5周年,相关内容需重点关注
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我们现在的改革开放,不仅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
技术,同时,我们还坚持生命力旺盛的社会主义制度,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 的发展。所以,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可以使我们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第二十页,共29页。

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探索

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探索

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探索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史,而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即是讲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这一单元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每年中考必考的内容之一。

因此在复习时既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如领导阶层、代表人物、主张(口号、纲领)、结局等,又要加强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维新派、革命派、先进知识分子,各派主张与实践活动的差异,从而把握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历史特征与作用,进而以史为鉴,从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得到启示和感悟。

我校是乡镇学校,学生见识少,学习自觉性和学习基础差,对历史学科又不重视的特点,我在复习时重在对学生形成历史知识体系,主要分以下几步系统复习这一主题:一、中国近代化的含义:中国近代化,也称现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

包含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化。

经济工业化是核心,政治近代化是保证,思想近代化是前提。

二、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一是民族、国家独立;二是实现工业化,使中国走上繁荣富强之路三、中国近代化的时间范围: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

四、中国近代化的过程:1、抢分必会(本目主要是梳理基础知识,夯实基础,也是本主题复习的重点,当时的社会环境分析得出)(1)外国资本主义的阻挠、破坏;(2)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3、从上述事件可得出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有何特点?与西方的近代化有何不同?特点:由器物层面到制度再到文化心理,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与西方的不同:西方近代化是从思想变革——政治革新——经济变革五、中国近现代化的感悟:①、中国人民具有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具有忧患意识,进取精神,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段探索的结果是失败,说明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0讲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0讲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2.文件纲领 (1)前期——《天朝田亩制度》 ①主张:“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②意义: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2)后期——《资政新篇》:提出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 当向何处去的问题。 (3)结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两个文件都未能实施。 3.历史影响: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随着 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情境体验 4.义和团运动发生时,时人的记载大不相同。信奉义和团的刘以 桐写道:(团民)“均自备口粮,毫无滋扰。”晚清大臣刚毅记载:“拳民出死力 为国宣难,入京以来,秋毫无犯。”主剿义和团的劳乃宣写道:“其党焚杀劫 掠,无所不至。”教民樊国果记载:(义和团)“劫掠焚杀,逾土匪。”如何理解 上述史料的解释?
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 运动
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3)资产阶级:戊戌维新运动
知识排查 教材深化
一、开眼看世界
代表人物 林则徐 魏源
徐继畬
著作 《四洲志》 《海国图志》
《瀛寰志略》
内容
西洋各国消 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 息情报和国 全书”,提出了“师夷之 际知识 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 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 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 等
拓展提升 天京变乱的必然性 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不可避免地具有落后性、 分散性、自私性等特点;在资本主义成为发展潮流的时代,太平天国缺乏先 进的革命纲领和科学理论的指导,内乱是必然的。 情境体验 1.李大钊曾指出: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立民 国而建立天国。材料中李大钊认为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参观复兴之路展览馆有感

参观复兴之路展览馆有感

参观复兴之路展览馆有感“复兴之路”,顾名思义,就是从衰落到再次兴盛的过程中所探索走过的道路。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参观复兴之路展览馆有感,欢迎参考!参观复兴之路展览馆有感篇一1840年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屈辱的一页。

一百多年间,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沼,而不屈的中国人民,则一直在黑暗中苦苦寻找复兴之路,经过一百多年的追寻与探索,既有失败的痛苦,也有胜利的喜悦,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10月13日,再现了中国人民寻求国家复兴的展览《复兴之路》,在军事博物馆开幕。

展览分五个部分,分别为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今天我们怀着兴奋激动的心情,前往军事博物馆,参观了由中宣部等单位主办的《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

这次展览用丰富的图片、影像、实物等资料,非常直观地展示了中国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沧桑变化,从鸦片战争到改革开放的今天,展览真实地记录了我们祖国从落后屈辱到跻身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轨迹。

在参观的整个过程中,我感到自己的血脉在扩张,我的心在激烈地跳动,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力量充遍了我的全身。

当我走进《复兴之路》的展厅时,立刻被展厅墙上的文字——“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吸引住了。

华夏五千年,中国享有多么悠久灿烂的历史!长城、兵马俑、紫禁城,这些世界所称颂的伟大奇迹;丝绸之路、四大发明、郑和下西洋,这些推动和促进了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壮举……为什么一个号称“居于世界中央”的大国会沦为半殖民地的国家?为什么她会在那些所谓的欧洲“蛮夷”的坚船利炮下不堪一击?是没落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封闭自大的骄狂心态,是陈旧落后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看着墙上一张张帝国主义列强残杀中国人的照片,我的心无法平静。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深为自己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感到骄傲,但我认为我们更应该直面这段近代的屈辱史和血泪史,决不能忘记过去!只有我们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我们党,才能领导人民建设和发展中国!这是真理,是被中国人民的血泪见证过的真理,是被中国革命历史实践检验过的真理!在《复兴之路》这次主题展览中,同时也展出了中国革命历史中一些有识之士采取的救亡运动和不同的革命道路,包括:洋务运动、康有为、谭嗣同等的变法维新、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陶行知等教育救国,这些道路被历史证明了它们对于改变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命运是行不通的。

中国近代史专题的三条线索

中国近代史专题的三条线索

1861—1895
主持洋务运动
1895-1898
主持戊戌变法
1894兴中会 辛亥革命
1901-1911
参与清末新政 1840-1912 长期存在
立宪派
顽固派
地主阶级 倭仁、慈禧 维护清朝统治
根本目的
内容或过程
性质
影响
洋务运动
挽救清朝 次保中国
挽救中国 次保大清
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 封建地主 局、京师同文馆,派遣 阶级自救 留学生
新文化 运动
思想救国
《新青年》、民主、科 资产阶级 学、文学革命、马克思 思想解放 主义传播
打击封建旧思想, 为传播马克思主 义和五四爆发奠 定基础
近代中国各阶级探索救亡的阶段
历 程 器 物 背景 第一次工业革 命—商品输出 两次鸦片战争 事 件 洋 务 运 动 戊 戌 辛 亥 核心内容 影响 民族资本主义 长生(代表企 业、双重性)

1840-1900年列强侵华手段的演变趋势及背景。
A、政治侵略:从单国发动战争到各国配合瓜分狂潮 B、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 C、1899,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治经济政策,共管中国)。 19世纪40到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方急需原料 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用两轮战争打开中国市场和进一步打 开中国市场,推行商品倾销。 19世纪末,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西方列强政治上 掀起瓜分狂潮,经济上推行资本输出为主,美国的门户开放 也在这一时期提出。
西方入侵
不平等 条约体系 对华影响C
民族危亡 四轮战争 六个条约 半殖民化 西学东渐 对华影响C
不同阶级 探索救亡 三阶段 五事件
中国社会 现代化转型C
西方入侵的影响?

品社 救亡图存的探索教案

品社  救亡图存的探索教案

救亡图存的探索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收集、整理、分析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感悟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从而激起爱党、爱国的热情,树立树立奋发有为、立志为国的民族责任感。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取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的伟大胜利。

通过学生分析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探究法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分析-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这样的教学目标打破了传统的社会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在合作探究中参与整个的教学过程,了解知识,形成能力,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课题理念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与教学之中。

教学重点:探究为什么说本课的三个主题内容是开天辟地的大事?教学难点:探究怎样做才能“奋发有为、立志为国,增强民族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导入主题:(师)课前就开始播放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视频。

上课开始,老师激情导入:是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西方列强的残酷掠夺,中国人民和许多仁人志士,英勇奋斗,但都失败了。

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播放视频中国的史册掀开了新的一页,开天辟地之事相继出现,下面让我们通过视频看一看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新篇章。

进入主题: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直观感受抽象思维分析猜想)(一)直观感受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二)抽象思维师:你们感受到了什么?你们的疑惑又是什么呢?1、在处境非常危险,生活又非常困难的条件下,他们为什么还要去救国救民?靠的是一种什么强大的力量?2、在这几个开天辟地的大事中,难道真的有神存在吗?3、他们是不也在利用百姓给他们自己打天下呢?(三)分析猜想师:是啊!这一切一切又是为什么呢?下面请你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猜想。

1、有可能真是为了解放全中国吧。

第11讲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件高三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第11讲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件高三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思想上
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兴起开辟 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文化教育上 百日维新中改革科举制,废除八股,设立新式学堂,为改革封建教育制度打开了缺 口,促进了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
社会生活上 维新派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等,对促进社会生活 和社会意识的近代化起了重要作用
政治 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促进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的成长
外交 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 的设立,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
军事 创建了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教育 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了翻译、科技、军事等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 加快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学习任务: 1、依据教材,完成资料必备知识填空部分,完成下列一组判断。 2、读背并回答: (1)太平天国运动运动的特点和双重作用。深化拓展p77 (2)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 1、《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都具有反封建性质,所以二者是继承
× 和发展的关系。
● 2、天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对势力,导致清政府权力下移,中央集
权遭到削弱。

× ● 3、清政府采用官督商办的途径来创办近代民用工业,成效显著。
1.1发生在新旧交替时代的太平天国运动
1.2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作用
2.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经济 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兴办的民用企业, 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的产生,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
A 盈利。由此可知,该局( )

高考历史: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高考历史: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高考历史: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主旨解读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学器物到学制度再到提倡思想文化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探索中国的富强之路则贯穿于整个过程之中。

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中,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则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结合中相继创立了重要思想理论成果。

线索一:开明地主阶级的救亡图存思想。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从“天朝上国”的迷梦里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线索二: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变革。

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维新派提出“维新变法”思想,并进行了戊戌变法。

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线索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与实践。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

在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得到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使无产阶级有了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

线索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即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他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线索1西学东渐——在继承中发展的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发展线索时期发展历程19世纪四五十年代“开眼看世界”(1)背景:鸦片战争前后英国的侵略;中国闭关落后;程朱理学的束缚(2)代表:林则徐、魏源(3)阶级:地主阶级抵抗派(4)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5)影响:引导中国人关注世界形势19世纪60~90年代中体西用(1)背景:清朝面临内忧外患(2)代表:奕 、曾国藩、李鸿章(3)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4)主张:自强、求富(5)作为: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6)影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9世纪60~90年代维新思潮(1)背景:洋务运动开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初步发展(2)代表:王韬、康有为、梁启超(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4)主张:倡导君主立宪(5)影响:是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初民主、科学(1)背景:袁世凯尊孔复古(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激进派(4)主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5)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1)背景: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胜利(2)代表:李大钊(3)阶级: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4)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5)影响: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深化历史理解1.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特点(1)学习目的:为了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探索

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探索

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探索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史,而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即是讲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这一单元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每年中考必考的内容之一。

因此在复习时既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如领导阶层、代表人物、主张(口号、纲领)、结局等,又要加强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维新派、革命派、先进知识分子,各派主张与实践活动的差异,从而把握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历史特征与作用,进而以史为鉴,从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得到启示和感悟。

我校是乡镇学校,学生见识少,学习自觉性和学习基础差,对历史学科又不重视的特点,我在复习时重在对学生形成历史知识体系,主要分以下几步系统复习这一主题:一、中国近代化的含义:中国近代化,也称现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

包含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化。

经济工业化是核心,政治近代化是保证,思想近代化是前提。

二、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一是民族、国家独立;二是实现工业化,使中国走上繁荣富强之路三、中国近代化的时间范围: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

四、中国近代化的过程:1、抢分必会(本目主要是梳理基础知识,夯实基础,也是本主题复习的重点,当时的社会环境分析得出)(1)外国资本主义的阻挠、破坏;(2)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3、从上述事件可得出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有何特点?与西方的近代化有何不同?特点:由器物层面到制度再到文化心理,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与西方的不同:西方近代化是从思想变革——政治革新——经济变革五、中国近现代化的感悟:①、中国人民具有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具有忧患意识,进取精神,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段探索的结果是失败,说明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1册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1册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材 料 : 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 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 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 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我 不虞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巨。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 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 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
员,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18年12月29日修订
) 任务:分析201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出
现的变化及公务员制度建立意义。 变化:改非领导职务为职级,实行职务与职级并行制与修度时订俱完进善 意义:有助于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公务员政治、文 化素质的不断提升,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了活力。
200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务员法》 标志着公务员制度 正式形成
探究(二):公务员制度建立的意义
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以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
务公务员,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
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05年)
录用担任一级主任科员以下以及其他相当职级层次的公务
推动教育、选官制度的近代化;
主题二:借鉴.探索——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南京临 时政府
北洋 政府
南京国 民政府
理论基础 孙中山文官
文官考试制 度正式建立
建立公务员制度
考试思想
主题二:借鉴.探索——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探究(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孙中山的文 官考试思想的内涵及意义
探究(二):北洋政府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 时期文官制度的内容及影响

浅谈救亡图存

浅谈救亡图存

浅谈救亡图存中国近代史 15电子商务二班1501050227 罗翠芸摘要:中国近代是社会剧烈动荡,国内外矛盾和斗争复杂尖锐的历史时期。

在这个历史时期,充满了侵略和反侵略,压迫和反压迫,变革和反变革,革命和反革命的斗争。

救亡图存是这个时期的历史主题。

“救亡”是指反抗外来的侵略势力和反对国内的腐朽势力。

;“图存”既指保卫祖国独立和民族生存,也指建设祖国,繁荣祖国,使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

关键词:救亡图存探索改革反帝反封建学习西方一、向西方学习器物。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一阶段,。

这一时期,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家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先驱者。

鉴于鸦片战争后的危局,他们意识到要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武装侵略,就要学习西方的“炮利船坚”、“工艺精良”等军事技术,从而提出了“师夷”以“制夷”的主张。

虽然当时他们对西方社会的了解还很肤浅,“师夷”的内容仅局限在“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巍源:《海国图志》)但是,“师夷”的主张揭开了中国人民睁眼看世界、追求世界先进潮流的序幕,成为中国人民征服世界、向命运挑战的开端。

林则徐第一个开始了解搜集外国情况、翻译西方书刊,编辑了《四洲志》,巍源又以《四洲志》为基础,经过修订、补充,辑成《海国图志》。

这是我国第一部在闭关锁国时代最为详备的介绍世界各国历史、地理、经济、社会文化和风情的巨著,是近代中国人认识世界、了解西方、打开世界的窗口。

由于他们的努力,从而引导中国士大夫阶层中一切立志救国救民的仁人志士踏上了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漫漫征途。

如果说,林则徐,巍源等人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最初倡导者,那么,一些洋务派官员则是“师夷”主张的积极实践者,他们举办洋务事业,把“师夷之长技”的思想变为具体的行动,主张引进技术、扩大贸易、开矿办厂、派留学生、办学堂、译西书等曾轰动一时,成为封建官僚学习西方文明的一次大胆尝试。

19世纪六十年代后从洋务运动中分化出来另一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有见识的工商业者、洋务人员或出使人员,他们大多数通过不同途径直接、间接接触过西方文明,对西方社会有所了解,对洋务运动中弊端也有深切的感受,不满意用封建官僚体制办工业,试图寻求一条不触动封建统治的正常秩序,以振兴民族工商业的新道路。

专题五 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课件)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探究实操性课件

专题五  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课件)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探究实操性课件
陈独秀、李大钊
1898年 1911年 1915年
维新变法 君主立宪、发展工商业
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
【深化拓展】
一、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的表现
思想:面对新形势,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动摇了 “礼仪至上”的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权威地位; 经济: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 外交: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 军事: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新式海军
随着第二次工 ①主要侵华方式:
签订《马》,大大
19世纪末
业革命的进行, 主要资本主义
政治上,由瓜分狂潮到“以华制华”
经济上,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 甲午中日战争
加深了中国半殖半 封程度;
—20世纪初 向帝国主义阶 段过渡
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②主要国家:除英、法、美、俄外, 德日意加入,尤其是日本曾独霸中国
际地位得到提高
【深化拓展】
一、列强侵华格局的演变
英国率先入侵 (1840——1894年)
英国通过鸦片战争率先侵略中国; 法、美、俄也追随英国的脚步加强对华侵略; 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华形式
列强瓜分狂潮 (1894——1914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甲午中日战争后,英、日、德、俄、法、美等国掀 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形成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 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以资本输出为主要侵华形式
糖蜜或者大米,这场冲突就可能被称为糖蜜战争或者大米战争”。对于上述观点,
认识正确的是( )
①滥用了自由贸易原则
②混淆了毒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
③没有揭示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本质
④意在说明英国发动战争是偶然事件

2020高考历史:模块2 话题2 救亡图存下的觉醒——向西方学习潮流下的中国【主题贯通】

2020高考历史:模块2 话题2 救亡图存下的觉醒——向西方学习潮流下的中国【主题贯通】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通常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学术思想的传入。

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

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品主题纵横——知能提升一、西学东渐——“雾里看花”1.早期西学传入中国(1)中西文化的交流:自16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传教士相继来华,一种新颖的异质文化由此导入中国传统的文化系统中,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揭开了新的一幕。

(2)早期西学的传入:西方传教士从西方带来了圣母像、地图、星盘和棱镜片等物品,翻译西方书籍,引介西方的宗教、科技和学术思想。

被誉为“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的利玛窦取汉名、习汉语、穿汉服,钻研中国书籍,遵行中国礼仪,尽力迎合中国的思想文化和风俗习惯。

他编著《乾坤体义》,与徐光启合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等著作。

(3)早期西学的影响:传教士作为中西交流的媒介,在中学西渐和西学东渐活动中,对明末清初思想、学风的变革,有较大贡献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新思潮的萌发(1)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残酷压制反清和进步的思想。

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

(2)在鸦片战争后: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

他们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了。

二、中体西用——“移花接木”1.中体西用(1)“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也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2)中体西用思想早期对于冲破顽固派阻挠,引进西方自然科学和促进军事、教育近代化起过积极作用,后期成为清朝统治者对抗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武器。

2.体用之争(1)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秩序,而顽固派则认为外来事物皆是“奇技淫巧”,败坏人心,盲目地排斥一切外来事物,这引发了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争论。

专题二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课件八年级历史上册

专题二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课件八年级历史上册

代化
(2)大众传媒的出现,新式交通、通信工具的出现
主题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
重要探索
开端
五四运动
中共一大
重要 会议
中共二大 八七会议 遵义会议
中共七大
基本概况 由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而引发,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转折点 1921年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 貌就焕然一新了 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 领 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1935年1月召开,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 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45年4至6月在延安召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 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二、非选择题 11.艰难探索道路,道路决定命运。近代中国各阶级面对民族危机,进行了不懈的 道路探索。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守制·歧路】 材料一 伴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不断加深,封建统治飘摇不定。 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封疆大吏开始由上至下的改良,购买西方先进的武器提 高国防能力,但是他们始终没有触及封建体制的改变,始终维护着封建阶层的利益 核心,这就为中国的近现代化造成了藩篱。
【专项训练】
一、选择题
1.柏杨先生说:“(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
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于是清
政府发起了一场学习西方的运动。请你判断这场“学习西方的运动”是 ( A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抗击八国联军
(1)八国联军侵华:
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俄、日、法、 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 领下发动了侵华战争。
(2)抗击八国联军:
义和团在廊坊一带阻击敌人,八国联军被迫撤回天津。 同时,各国联合舰队攻占大沽炮台,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战争,慈禧太后对外宣战。义和团在北京围攻西什库 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在天津老龙头火车站展开激战 ,并炮轰紫竹林租界。天津保卫战中聂士成壮烈殉国。
中国近代史 主题二 救亡图存的探索
考点一
2.过程
太平天国运动
盾日益尖锐。
1.原因: 鸦片战争使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加深;阶级矛
(1)准备: 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派“拜上帝会”,并 积极传教,发展会众两千多人。 (2)起义: 1851年1月,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 军称“太平军”。
(3)永安建制: 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影响: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
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 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深渊。
精拓展:
1.条约的比较:
《南京条约》使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瑷珲条约》 割地最多;《马关条约》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进入 帝国主义阶段,对外进行资本输出的特点;《辛丑条约》 赔款最多,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 的工具。?来自考点三戊戌变法
1.开始: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 超等联合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 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影响 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 的国闻报》。 3.高潮: 百日维新. (1)背景: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 变法救国。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2)开始: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 变法。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3)变法诏令: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 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 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 训练新式军队等。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 戌变法”。
(3)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4)建立新式海陆军
考点二
7.评价:
洋务运动
(1)性质: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2)进步性:
。 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 本主义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局限性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①根本原因:没有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 ②洋务派内部的腐败。 ③外国势力的挤压。
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 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
5.失败的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考点二
1.背景:
洋务运动
国际: 19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国内: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更加严重的危 机;新思想的萌发 2.目的:
考点四 抗击八国联军
5.结果 (1)义和团运动的结果:
1900年8月14日,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逃,途中请求 八国联军“助剿”。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2)签订《辛丑条约》
赔款:(钱) 内容: 政治:(禁) 军事:(兵) 外交:(馆) 巧计方法: 前进宾馆出新丑 钱禁兵馆出辛丑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西方国家需 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开展殖民活动,争夺商品销售市场 、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中国则成了它们掠夺的中心。 (1)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强占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 瓜分中国狂潮再到八国联军侵华,中国的民族危机全面加 深,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使外国在华投资设 厂合法化。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加强经济侵略,客观 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维新变法 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
这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洪秀全掌握朝政大权,封洪仁玕为干王, 总理朝政;李秀成为忠王,陈玉成为英 王,指挥军事。取得浦口,三河大捷, 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10)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考点一
3.性质:
太平天国运动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4.影响: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3.代表人物及阶级派别: 地主阶级洋务派 中央→奕䜣;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起止时间: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5.口号: “自强”(前期)、“求富”(后期)
考点二
洋务运动
6.主要活动(内容):
(1)创办军事工业
(2)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
考点三
4.结果:
戊戌变法
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废除变法 诏令(戊戌政变)。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 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戊 戌变法失败。
5.影响: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在社会 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考点四 抗击八国联军
1.兴起 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 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 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逐渐由反清转变为反帝 斗争组织。 2.发展: 清政府为利用义和团,以“招抚”代替“剿灭 ”,并承认其合法地位。1900年夏,义和团控制 了京津地区。 3.口号: 义和团曾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既有反对 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 性,同时反映了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 清。
2.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戊戌变法 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 想解放运动;京师大学堂是在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 同文馆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新式学堂等。 3.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戊戌变法是资产阶 级性质的改革。
前勾后连·构专项: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4)定都天京: 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 峙的政权。 (5)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实际本纲领在当时未实行。
考点一
2.过程
太平天国运动
(6)北伐、西征: 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7)天京事变 : (8)重整国策 :
(9)安庆陷落: 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陈玉成和李秀成救援 失败,安庆陷落,1862年9月,慈溪的战斗中,将领李 秀成率领太平军击毙洋枪队首领华尔,严惩洋枪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