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蓼莪》PPT解析
大学语文高职版课件-第四课蓼莪
04
艺术手法探讨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
《蓼莪》背景
时代背景
《蓼莪》选自《诗经·小雅·谷风之什》,是一首悼念父母的诗。此 诗表达了子女追慕双亲抚养之德的情思。全诗六章,每章八句, 内容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以“蓼蓼者莪”起兴,以丛丛 蒿草相依而生发出父母亲辛苦养育子女之情;后半部分用“缾之 罄矣”、“维罍之耻”起兴,为不能终养父母而遗憾,连用九个 “我”字,体念至深,无限哀痛,有血有泪。
02
01
03问题一《蓼莪》一诗中表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问题二
诗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主题?
问题三
你如何理解诗中的“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这句话?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一
在阅读《蓼莪》时,我深刻感受到了诗人对 父母的思念和感恩之情,让我更加珍惜与父 母的相处时光。
心得体会二
诗中的艺术手法如比喻、象征等,使得诗人的情感 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让我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有所 提高。
大学语文高职版课件-第四课 蓼莪
目
CONTENCT
录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归纳与拓展 • 艺术手法探讨 • 跨文化对比与联系 •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诗经》简介
《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 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 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 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 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精读精讲系列 《诗经》蓼莪
蓼莪【原文】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
昊天罔极!南山烈烈,飘风发发。
民莫不穀,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
民莫不穀,我独不卒!【注释】(1)蓼蓼〔lù lù〕者莪〔é〕:蓼蓼,形容植物高大。
莪,即莪蒿,又称萝蒿、廪蒿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像针,生水边。
(2)劬〔qú〕劳:劳累,劳苦。
(3)蔚:冷蒿,又名白蒿、刚蒿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可入药。
(4)瓶:古代陶制器皿,可汲水,也可盛酒食。
(5)罍〔léi〕:古代青铜或陶制容器,可用以盛酒或水。
(6)鲜〔xiǎn〕民:无父母穷独之民。
(7)怙〔hù〕:依仗,凭借。
(8)衔恤:含哀,心怀忧伤。
(9)鞠:养育,抚养。
(10)拊〔fǔ〕我畜〔xù〕我:拊,通“抚”,抚养。
畜,养育。
(10)复:反复往来看望。
(11)腹:厚爱,一说怀抱。
(12)罔极:没有穷尽,一说没有准则。
(13)烈烈:高峻貌。
一说同“颲颲”,山风大貌。
(14)发发:风吹疾速声。
一说同“拨拨”,风声。
(15)谷:吉庆,善美。
(16)律律:高峻貌。
(17)弗弗:风吹迅疾貌。
(18)卒:指终养父母。
【译文】莪蒿生长长又高,不是莪蒿是青蒿。
哀痛我的父和母,生儿养女太辛劳。
莪蒿生长高又肥,不是莪蒿却是蔚。
可怜我的父和母,生儿养女身憔悴。
小小瓶儿空荡荡,酒坛由此愧难当。
孤苦伶仃活世上,不如早日去死亡。
没有父亲依靠谁?没有母亲谁依傍?出门心里含悲伤,进门不见爹和娘。
父啊辛勤生下我,母啊养我劳苦多。
抚摸我来爱护我,成长我来教育我,照顾我来挂念我,出出进进抱着我。
如今要报二老恩,老天无端降灾祸!南山险峻难登上,暴风迅猛透骨凉。
4《-蓼莪》(《诗经》)幻灯片课件
首诗通过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思想感情的深刻变化,并从她同 氓的相互对比映衬中鞭挞了丑恶,捍卫了人格的尊严,展现了她的 真诚勇敢善良坚强。
《氓》这首诗同大多数的《诗经》中的四言诗一样,句式以四言 为主,多采用回环跌宕的结构。在《氓》中,全为四言,注重重章 叠句。
《关雎》是《风》之始也,是《诗经》第一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 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 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 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 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 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 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 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 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 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 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氓》采用赋比兴和倒叙,插叙的艺术手法,通过女主人公追 忆他与一青年男子氓 的恋爱,婚姻,家庭生活来展开情节。
在这首诗中,先后描写了女主人公的三个生活片段。首先是美 好纯真恋爱。其次是女主人公诉说婚后的不平等不美满的家庭生活。 最后是女主人公不理会兄长及族人的讥笑,抱着“亦已焉哉”的决 绝态度离开负心汉回到家里。
算在内。 4、《诗经》的分类
以音乐曲调的不同,《诗经》分为 “风”、“雅”、“颂”三大类。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蓼莪
古诗文系列:蓼莪
注释:
民:人。 ⑻怙(hù):依靠。 ⑼衔恤:含忧。 ⑽鞠:养。 ⑾拊:通“抚”。畜:通“慉”,喜爱。 ⑿顾:顾念。复:返回,指不忍离去。 ⒀腹:指怀抱。 ⒁昊(hào)天:广大的天。罔:无。极: 准则。 ⒂烈烈:通“颲颲”,山风大的样子。 ⒃飘风:同“飙风”。发发:读如“拨
古诗文系列:蓼莪
此诗六章,似是悼念父母的祭歌,分 三层意思:首两章是第一层,写父母生养 “我”辛苦劳累。
古诗文系列:蓼莪
鉴赏:
头两句以比引出,诗人见蒿与蔚,却错当 莪,于是心有所动,遂以为比。莪香美可 食用,并且环根丛生,故又名抱娘蒿,喻 人成材且孝顺;而蒿与蔚,皆散生,蒿粗 恶不可食用,蔚既不能食用又结子,故称 牡蒿,蒿、蔚喻不成材且不能尽孝。诗人 有感于此,借以自责不成材又不能终养尽 孝。后两句承此思言及父母养大自己不易, 费心劳力,吃尽苦头。
古诗文系列:蓼莪
鉴赏:
四个入声字重叠:烈烈、发发、律律、弗 弗,加重了哀思,读来如呜咽一般。后两 句是无可奈何的怨嗟。
赋比兴交替使用是此诗写作一大特色。 三种表现方法灵活运用,前后呼应,抒情 起伏跌宕,回旋往复,传达孤子哀伤情思, 可谓珠落玉盘,运转自如,艺术感染力强 烈。《晋书·孝友传》载王裒因痛父无罪 处死,隐居教授,“及读《诗》至‘哀哀 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门 人受业者并废《蓼莪》之篇”;又《齐
古诗文系列:蓼莪
鉴赏:
如果借现代京剧唱词“声声泪,字字血” 来形容,那是最恰切不过了。这章最后两 句,诗人因不得奉养父母,报大恩于万一, 痛极而归咎于天,责其变化无常,夺去父 母生命,致使“我”欲报不能!后两章第 三层正承此而来,抒写遭遇不幸。头两句 诗人以眼见的南山艰危难越,耳闻的飙风 呼啸扑来起兴,创造了困厄危艰、肃杀悲 凉的气氛,象征自己遭遇父母双亡的巨痛 与凄凉,也是诗人悲怆伤痛心情的外化。
第十一课蓼莪
民莫不榖,我独不卒!
• 卒:终,指为父母养老送终
• 翻译:人们没有不能奉养父母,只有我不 能终养父母
小结:
• 这首诗歌完美地结合了赋、比、兴的表现 手法,试分别找出例子。 • 赋:直接描述
• 例子:以为看到莪蒿,定睛一看,竟是一 些青蒿与牡蒿。 • 例子: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fǔ)我 畜(xù)我,长我育我……
• 《小雅》中一部分诗歌与《国风》类似, 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 • 《大雅》多为 西周王室贵族的作品,主要 歌颂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 、 宣王等之功绩, 有些诗篇也反映了厉王 、 幽王的暴虐昏乱 及其统治危机。
课文介绍: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hāo)。哀哀父母,生我劬(qú)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cuì )。 瓶之罄(qì ng)矣,维罍(léi)之耻。鲜(xiǎn)民之生, 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hù)?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 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jū)我。拊(fǔ)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hào)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bō)。民莫不榖(gǔ),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榖,我独不卒!
• 2)烈烈:
• 山高峻,渲染悲凉的气氛,烘托出作者的 悲伤情感
• 3)弗弗:
• 大风急促扬尘貌,渲染悲凉的气氛,烘托 出作者的悲伤情感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 • • • • 蓼:高大的样子 莪:莪蒿,抱根丛生,俗名抱娘蒿。 匪:非、不是 伊:是 蒿:青蒿,一种散生的草本植物
• 翻译:看那莪蒿长得很高大,但它不是莪 蒿而是青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qú)劳。
• 哀哀:悲伤悔恨的叹词 • 劬:劳苦 • 劬劳:辛勤劳苦
微课程《诗经.小雅.蓼莪》课件
南山高峻难登越,暴风凄冷声发发。 别人都能养父母,我独为何遭此劫?
南山高险难登上,暴风凄冷声弗弗。 别人都能养父母,我独无法来终养。
韩婴《韩诗传》卷九
孔子行,闻哭声甚悲。孔子曰:“驱驱前有贤 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道傍。 孔子辟车与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 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 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闲吾事君,失 之二也。与友厚而少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 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 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 矣。”立槁而死。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 识矣。”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
《晋书》卷八十八
王裒,字伟元,城阳营陵人也。祖修,有名魏世。父 仪,高亮雅直,为文帝司马。东关之役,帝问于众曰: “近日之事,谁任其咎?”仪对曰:“责在元帅。” 帝怒曰:“司马欲委罪于孤邪!”遂引出斩之。
裒少立操尚,行己以礼,身长八尺四寸,容貌绝异, 音声清亮,辞气雅正,博学多能,痛父非命,未尝西 向而坐,示不臣朝廷也。于是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 不就。庐于墓侧,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号,涕 泪著树,树为之枯。母性畏雷,母没,每雷,辄到墓 曰:裒在此。及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受业者并废《蓼莪》之篇。
课程:中国古代文学 专业:汉语言文学
xx学院 中文系 xxx
一、孝的含义
《说文解字》:“孝,善事父母者。从 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易经》:“先祖者,类之本也,无先 祖,恶出?”
《论语·为政》子曰:“今之孝者,是 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 何以别乎?”
《诗经小雅》《蓼莪》赏析
《诗经小雅》《蓼莪》赏析蓼莪【题解】本篇选自·小雅。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奉为儒家经典之后,始称诗经。
收录了周初至春秋中期诗歌三百零五篇,按乐调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是风土乐调,有国风;雅是带有王畿地区色彩的雅乐,有大雅、小雅;颂是王侯举行祭祀或大典时的专用乐歌,有周颂、鲁颂、商颂。
诗篇形式以四言为主,多用赋比兴手法。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六义”。
汉代传诗者有鲁、齐、韩、毛四家,后仅盛行毛诗。
有东汉郑玄毛诗笺、唐孔颖达毛诗正义等。
小雅共七十四篇,大抵产生于西周后期和东周初期,为社会上层人士所作。
内容多反映上层宴饮会猎、政治劝讽和对外征伐,也有部分作品的内容和风格与国风的民谣相似。
蓼蓼者莪(1),匪莪伊蒿(2);哀哀父母,生我劬劳(3)。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4);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5),维罍之耻(6)。
鲜民之生(7),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8)?无母何恃?出则衔恤(9),入则靡至(10)。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11)。
拊我畜我(12),长我育我,顾我复我(13),出入腹我(14)。
欲报之德。
昊天罔极(15)!南山烈烈(16),飘风发发(17)。
民莫不穀(18),我独何害?南山律律(19),飘风弗弗(20)。
民莫不穀,我独不卒(21)!【注释】(1)蓼蓼(lù—):长又大的样子。
莪(é):一种蒿草,即莪蒿。
(2)伊:是。
朱熹诗集传:“言昔谓之莪,而今非莪也,特蒿而已。
以比父母生我以为美材,可赖以终其身,而今乃不得其养以死。
”(3)哀哀:悲伤不已的样子。
劬(qú)劳:与下章“劳瘁”皆劳累之意。
(4)蔚(wèi):一种蒿草,即牡蒿。
(5)瓶:汲水器具。
(6)罍(léi):古代一种小口大肚的器皿,用以盛水或酒。
朱熹诗集传:“言瓶资于罍,而罍资瓶,犹父母与子相依为命也。
故瓶罄矣,乃罍之耻,犹父母不得其所,乃子之责。
《诗经·蓼莪》PPT
顧我複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照看 庇護 抱 無常、無道
課文解讀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榖,我獨何害。
高聳的樣子 猛烈的樣子 善 災害、禍殃
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榖,我獨不卒。
高聳的樣子 終
四、譯文
• 那高大的植物是莪蒿吧,不是莪蒿,是青蒿。 可憐的父母親啊!為了生養我受盡勞苦。 • 那高大的植物是莪蒿吧,不是莪蒿,是牡蒿。 可憐的父母親啊!為了生養我積勞成疾。 • 小瓶的酒倒光了,是大酒缸的恥辱。 孤苦伶仃的人活著,還不如早些死去的好。
八、賞析
• 1、文中前兩段寫“蓼”、“蒿”、“蔚”的作用 是什麼,用的是什麼手法? 《蓼莪》是一篇悼念父母恩德,抒發失去父 母的孤苦和未能終養父母的遺憾的詩作,沉痛悲 愴,淒惻動人,清人方玉潤稱為“千古孝思絕 作”。 詩的開頭以叢叢莪蒿搖曳興起心中苦澀的悲 悼之情,或正是悼念之情景,用的是興的手法。
《詩經》六藝
• ③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和 史詩,內容多是歌頌祖先的 功業的。《頌》詩又分為 《周頌》31篇,《魯頌》4 篇 ,《商頌》5篇 ,共40 篇 。全部是貴族文人的作 品。 從思想性和藝術價值上看, 三頌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 五國風。
詩經六藝
• ④“賦”按朱熹《詩集 傳》中的說法,“賦者, 敷也,敷陳其事而直言 之者也”。就是說,賦 是直鋪陳敘述。是最基 本的表現手法。 • 如“死生契闊,與子成 說。執子之手,與子偕 老”,即是直接表達自 己的感情。
末兩章又是景象描繪南山高大正示父母末兩章又是景象描繪的恩德飄風的吹拂又寫孝子的悲苦情與景交融虛與實相襯以背景寫悲情充分表達了詩人在父母去世後無法報答父母恩情的終天長恨至真至性卻又給人無限想像的空間
大学语文诗经蓼莪译文赏析 ppt课件
闻雷泣墓—西晋·营陵·王裒
ppt课件
21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 ❖ 民莫不谷,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 ❖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 后两章继续抒写遭遇不幸。 头两句诗人以眼见的南山 艰危难越,耳闻的飙风呼 啸扑来起兴,创造了困厄
危艰、肃杀悲凉的气氛,
象征自己遭遇父母双亡的
巨痛与凄凉,也是诗人悲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谷,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 《 蓼莪 》是一首兒子悼念父母的詩, 作者在詩中表達自己未能奉養雙親的悔恨。 本詩選自小雅。本篇名曰蓼莪,蓋撮 取首句二字為題,與全篇詩義無關。 此詩朱熹詩集傳謂:“人民勞苦,孝 子不得終養爾”而作。
❖•句式以四言为主 ❖•重章叠句的运用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语言质朴优美,音节和谐明快,形象鲜明,
寓意深刻,富于艺术感染力。
ppt课件
14
蓼莪
ppt课件
15
❖
诗·小雅·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缾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 天下。
❖
(《汉书·食货志》)
ppt课件
8
❖ 何休曰:“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 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 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 国,国以闻于天子。故王者不出牖户,尽知天 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 (《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解诂》)
蓼莪的课件
目录
• 蓼莪简介 • 蓼莪的内容解析 • 蓼莪的影响与评价 • 蓼莪的解读方法 • 蓼莪的实践应用 • 蓼莪的未来展望
01
蓼莪简介
蓼莪的来源
蓼莪是《诗经》中的一篇诗歌 ,属于《大雅》《小雅》中的 一篇。
蓼莪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 期,是周公旦摄政时期作品。
蓼莪的创作背景是周公旦摄政 时期,为了表达对先王的敬仰 和感激,创作了这首诗歌。
06
蓼莪的未来展望
蓼莪研究的未来方向
深入研究蓼莪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蓼莪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挖掘其文化内涵,为现代文化的 发展提供借鉴。
拓展蓼莪的研究领域
将蓼莪的研究拓展到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以更全面地了 解蓼莪的价值和意义。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国际学术交流,推动蓼莪研究的国际化发展,提高其在世界文 学史上的地位。
蓼莪的艺术特色
蓼莪采用了独特的意象和象征手法,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营造出一种 独特的艺术氛围。
蓼莪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运用古典诗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 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蓼莪的意象分析
蓼莪中的意象包括蓼莪草、蒿、蔚等植物,以及黄鸟、蝴蝶 等动物。这些意象都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如蓼莪草象征着 生命的脆弱和短暂,黄鸟则象征着生命的欢快和自由。
运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和视角来研究《蓼莪》,拓展其解读的广度和深度。
详细描述
可以选择一些与《蓼莪》相关的学科领域,如文学理论、历史学、哲学、人类学等,借鉴其理论和方法来研究《 蓼莪》。通过跨学科的视角和方法,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蓼莪》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意义,探究其深层的哲学思考 和人文精神。
05
蓼莪的实践应用
发展历程。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蓼莪共21页文档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END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诗经蓼莪译文注释欣赏读解
诗经 小雅 谷风之什
作品简介
《毛诗序》说此诗“刺幽王也,民人劳苦,孝子 不得终养尔”,只有最后一句是中的之言,至于 “刺幽王,民人劳苦”云云,正如欧阳修所说 “非诗人本意”(《诗本义》),诗人所抒发的 只是不能终养父母的痛极之情。 题解:诗人苦于服役,抒发不能终养父母的沉痛 心情。
Company Logo
赏析
赋比兴交替使用是本诗写作一大特色,丰坊《诗说》云: “是诗前三章皆先比而后赋也;四章赋也;五、六章皆兴 也。”后两章也应该说是“先兴后赋”。三种表现方法灵 活运用,前后呼应,抒情起伏跌宕,回旋往复,传达孤子 哀伤情思,可谓珠落玉盘,运转自如,艺术感染力强烈。 《晋书· 孝友传》载王裒因痛父无罪处死,隐居教授,“及 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 门人受业者并废《蓼莪》之篇”;又《齐书· 高逸传》载顾 欢在天台山授徒,因“早孤,每读《诗》至‘哀哀父母’, 辄执书恸泣,学者由是废《蓼莪》”,类似记载尚有,不 必枚举。子女赡养父母,孝敬父母,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 美德之一,实际也应该是人类社会的道德义务,而本诗则 是以充沛情感表现这一美德最早的文学作品,对后世影响 极大,不仅在诗文赋中常有引用,甚至在朝廷下的诏书中 也屡屡言及。《诗经》这部典籍对我们民族心理、民族精 神形成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Company Logo
解读
这是《诗经· 小雅》中一首著名的子女感念父母养育之恩, 歌颂父母之爱的诗篇,表达了对父母刻骨铭心的深情,开 了中国古典诗歌歌颂亲情的先河。 全诗共六章,可分为三 个层次。一、二两章为第一层次,诗人以复叠的形式,开 头两句自责不孝,深深表达了对父母的愧疚之情,后两句 从心灵深处发出呼叫,感念父母生养他的辛劳。三、四两 章为第二层次,先用酒瓶、酒坛的比喻,进一步表达内心 的愧疚,接着用痛彻心肺的哀号表达父母去世后,诗人无 恃无靠、生不如死的极度悲伤,最后歌颂父母养育自己成 长的天大恩情。五、六两章为第三层次,诗人仍用复叠的 形式,以南山上的旋风起兴,哀叹独有自己遭受父母身死 的大难,不能像别人那样高高兴兴过日子,再次强烈表达 失去父母后的悲痛心情。 全诗感情炽热,把失去父母的悲 痛和对父母的怀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复叠和比兴的修 辞手法,使音节谐美,意蕴含蓄,增添了诗歌的表现力。 本诗的语言也颇具特色,“劬劳”、“怙恃”、“衔恤” 等已成为后世刻划描摹亲情的专用词语。
1、《蓼莪》为例,分析《诗经》的赋、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
1、《蓼莪》为例,分析《诗经》的赋、比、兴艺术手
法的运用。
诗六章,似是悼念父母的祭歌,分三层意思:首两章是第一层,写父母生养“我”辛苦劳累。
中间两章是第二层,写儿子失去双亲的痛苦和父母对儿子的深爱。
后两章第三层承第四章最后两句,诗人因不得奉养父母,报大恩于万一,痛极而归咎于天,责其变化无常,夺去父母生命,致使“我”欲报不能而来,抒写遭遇不幸。
赋比兴交替使用是此诗写作一大特色,丰坊《诗说》云:“是诗前三章皆先比而后赋也;四章赋也;五、六章皆兴也。
”后两章也应该说是“先兴后赋”。
三种表现方法灵活运用,前后呼应,抒情起伏跌宕,回旋往复,传达孤子哀伤情思,可谓珠落玉盘,运转自如,艺术感染力强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