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标准管理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版本(6篇)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版本一、为了加强对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监督管理,严把食品上市质量关,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加强对食品进货、入库、保管、上柜销售等环节的全程管理,严格审验经销食品的质量及相关身份证明,确保所经销的食品质量安全、可靠。
三、对采购的食品按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履行检查义务,检查食品质量和标签,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销售进口食品的,同时查验进口食品的合法证明,做好记录、保管和备查工作,批发经营部和连锁超市要运用信息化手段并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四、对经进货审验发现食品明显存在质量问题或标识不规范、标注不真实等情况的,应拒绝进货,并及时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有关行政职能部门反映。
五、对供货方不能或拒绝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及有其他可疑问题的,及时与食品上标注的生产厂家进行联系查对,经查对情况不实的,拒绝进货,并及时将情况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反映。
六、经营者应加强对上柜食品的日常管理。
食品在上柜前,由负责上货人员进行感观检查,凡发现已过保质期、霉变或包装破损的食品应立即撤柜,不得对外销售;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及时发出警示,妥善处理,保质期届满一律撤柜,不得对外销售。
七、有条件的经营者自备技术设备对进货食品实行进货检验,对不具备条件的,对进货食品质量有疑义的应当送检。
八、经营者要配备专职进货验收人员或其他质量管理人员,日常加强对内部员工的食品质量检验技能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业务培训,要积极参加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牵头组织培训学习和考试。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版本(二)(适合个体工商户)根据《食品安全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现就我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如下制度:一、进货查验制度1、对采购的食品按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履行检查义务,检查食品感官质量和标签;查验是否为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禁止销售的食品;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
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食品安全管理标准解读

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食品安全管理标准解读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与安全,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食品安全管理标准。
本文将就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食品安全管理标准进行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相关标准,以保证食品的安全可靠性。
一、食品安全管理标准的概况食品安全管理标准是指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依据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以及国家安全利益等因素,规定并实施的对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管理要求。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安全性,减少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保障食品的质量与安全。
二、食品安全管理标准的内容食品安全管理标准的内容广泛且复杂,涵盖了从食品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要素的解读:1. 食品生产环节食品生产环节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应根据相关标准设立食品生产车间,制定合理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规范,做好原料的选择和加工处理等工作。
此外,食品生产者还应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加强对食品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管理。
2. 食品加工环节食品加工环节对于食品安全同样至关重要。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应遵循相关的食品安全管理标准,采用合理的加工技术和方法,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
同时,还需要进行严格的原料检测和产品质量监控,确保食品加工过程中不受到污染和变质。
3. 食品运输环节食品运输环节是将食品从生产地运送至销售地的重要过程。
在食品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运输方式和包装措施,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卫生质量。
此外,还需加强对食品运输车辆及仓储设施的卫生管理,避免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和损坏。
4. 食品销售环节食品销售环节是食品安全管理的最后一道关口。
在食品销售过程中,商家应依法取得相关的证照和资质,并建立健全的销售管理制度。
对于易变质的食品,如肉类、乳制品等,商家应加强冷链管理,确保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
三、食品安全管理标准的意义食品安全管理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确保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办法》的解读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办法》的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公布日期】2023.11.29•【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办法》解读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了《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自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
现对《办法》有关内容予以解读。
一、《办法》修订背景现行《办法》于2010年颁布实施,对规范食品安全标准管理、保障食品安全、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推动产业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2015年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及2019年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调整了食品安全标准管理规定。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最严谨的标准”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体现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展深入调研,听取各方的意见建议,在经多方沟通协调、研讨论证,多次征求有关部门、地方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有关机构和行业意见的基础上,对《办法》进行了修订完善。
二、《办法》修订原则按照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围绕贯彻落实“最严谨的标准”要求,重点突出几个方面:(一)坚持安全第一。
把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放在首位,坚守安全底线,在保障健康安全的前提下,维护公平贸易、促进产业发展。
(二)严格依法管理。
按照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规定,统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管理,注重相互衔接。
(三)突出标准科学性。
加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风险评估委员会协同,强化风险监测、评估与标准衔接,强调风险评估结果是制定标准的科学依据。
(四)强化风险管控。
从标准立项、起草、审查、公布、跟踪评价等全过程严格管理。
优化标准工作流程,严格标准审查机制,强化质量管控。
明晰各方职责,防范社会风险。
三、《办法》主要框架《办法》包括七章,共四十五条。
第一章总则,规定《办法》的调整范围、标准制定原则、各方职责等。
第二章至第五章规定国家标准制定程序和具体规定。
食品安全三标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三标管理制度一、目的与适用范围1. 目的:确保食品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的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健康,提升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企业。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更新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2. 设立食品安全管理专员,负责日常食品安全的监督和检查。
三、食品安全标准1. 原料标准:所有原料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不得使用过期、变质或受污染的原料。
2. 加工标准:生产加工过程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不受污染。
3. 储存标准:食品储存应符合温度、湿度等环境要求,防止食品变质。
四、食品安全操作规程1. 个人卫生:从业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明,工作时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帽子和必要时的手套。
2. 设备卫生: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保持设备卫生。
3. 操作规范: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避免交叉污染。
五、食品安全检查与监控1. 日常检查:每日对生产环境、设备卫生、原料质量进行检查。
2. 定期检查:定期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和评估。
3. 监控记录:建立食品安全监控记录,记录检查结果和任何不符合项的整改情况。
六、食品安全事故处理1. 应急预案: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事故报告、调查、处理流程。
2. 事故报告: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立即按照预案进行报告和处理。
3. 事故调查: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七、培训与教育1. 定期培训: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的培训。
2. 教育宣传:通过宣传材料、会议等方式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
八、文件与记录管理1. 文件管理:建立和维护食品安全相关的文件和记录。
2. 记录保存:确保所有食品安全相关的记录按照规定期限保存。
九、持续改进1. 定期评审:定期评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性。
2. 改进措施:根据评审结果,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引言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一个健全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能够帮助企业进行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的规范管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将探讨如何建立一个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以帮助企业提升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并满足相关法规要求。
1.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概述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是指食品生产和经营企业为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设立的一套规范、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
该制度通过明确责任、制定操作规程、建立监测体系等手段,从源头控制食品质量和安全风险,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2. 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是保障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基础,对企业进行规范和监督。
该体系包括了食品安全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多个方面,涵盖了从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储存到销售等各个环节。
企业需要根据国家标准体系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管理措施,并定期进行自查和评估。
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企业具有多重好处。
首先,可以规范企业的操作流程和行为准则,确保食品生产和加工的规范化。
其次,可以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管理水平,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能够提升企业的信誉度和竞争力,为企业和消费者赢得信任。
4.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步骤4.1 确立食品安全政策和目标企业需要明确食品安全政策和目标,并进行发布和宣传。
该政策和目标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规要求,并与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使命相一致。
确立食品安全政策和目标是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起点。
4.2 制定食品安全管理规定和程序企业需要制定一系列食品安全管理规定和程序,以确保食品安全管理的有效实施。
这些规定和程序应当覆盖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储存等各个环节和流程,包括从原料采购、生产工艺、设备维护,到产品检测、贮存方式等方面。
企业需要建立食品安全监测和管理体系,包括食品原料和成品的检测、抽样、分析等环节。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食品安全是关乎人民健康的重要问题,而国家标准则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为了规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管理,保障食品安全,特制定本办法。
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
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应当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相关政策,充分考虑国内外科学研究成果和实际情况,确保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2. 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广泛征求相关行业的意见,听取专家学者的建议,形成科学的标准内容。
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修订应当及时跟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食品安全形势的变化,保持标准的时效性和适用性。
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发布和实施。
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发布应当由国家相关部门进行,确保标准的权威性和统一性。
2. 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监管措施,确保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得到有效实施。
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监督和检查。
1. 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2. 对于违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行为,应当依法进行处罚,并及时公布,以起到警示作用。
四、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宣传和培训。
1. 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加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标准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2. 针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应当加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标准遵从意识和操作技能。
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完善和发展。
1. 国家相关部门应当不断完善和发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时吸纳国内外科学研究成果,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完善和发展应当与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相适应,促进食品安全水平的不断提高。
结语。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共同维护食品安全,共同促进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与管理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与管理随着人们对健康和食品安全的重视度越来越高,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要焦点。
不少食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让人们更加警醒并要求有关方面加强监管。
食品标准被视为食品安全的保障,食品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一、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首先需要建立分类完整、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是政府制定、行业制定、企业制定三位一体的标准体系,包括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三级标准。
其中法律法规属于政府制定的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都属于非强制标准,分别由行业协会和企业组织制定。
1.政府制定标准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政府制定的标准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
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主要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四个层次构成。
在完善标准的同时,政府应当引导和协调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制定,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使标准体系更加完善。
2.行业组织制定标准行业组织、协会等行业机构制定的标准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因为这些协会和组织具备业内专业背景,能够更好地为行业服务。
合理的行业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行业特点、技术水平以及全球标准等多方面因素。
3.企业制定标准企业制定的标准对于企业自身的产品和服务有直接的影响,是市场竞争的重要工具之一。
企业应紧密关联标准,加强标准的研发、执行及监督,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内、国际标准,并积极参与标准制定。
二、食品安全标准管理监督和检测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检测手段和技术体系,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的检测水平;另一方面要依法加强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1.建立完善的检验检测体系准确、有效的检验检测体系是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关键环节。
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的检查和检验,需要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作支撑,同时也需要根据食品安全标准设计出全面、有效的检查和检验方法。
2.加强监管力度加强监管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基本方式。
食品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食品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分析食品安全标准化管理是指以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为基础,通过制定、实施和执行一系列的标准和规程,以确保食品生产、流通、储存和消费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食品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民众食品安全。
食品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民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通过建立食品安全标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可以明确各类食品的质量要求、加工流程、检验监测标准等,保障食品的质量安全,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2. 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食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安全标准化管理有助于规范食品生产和经营行为,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信心。
标准化管理还能够推动食品产业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效益和竞争力。
3. 保护食品企业合法权益。
食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遵守各类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食品安全标准化管理能够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水平,减少不符合标准要求的风险和纠纷,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声誉。
4. 建立国际贸易壁垒。
国际间的食品贸易需要符合国际通行的标准和规范,食品安全标准化管理有助于提升国内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增加国外市场竞争力,减少贸易壁垒。
合理运用国际食品标准,也有利于我国食品企业进军国际市场,促进我国食品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5. 强化监督执法效能。
食品安全标准化管理有助于明确监督执法的依据和标准,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环节的监管和执法力度,提高监督执法机构的工作效能和水平。
通过标准化管理,可以更加有效地发现问题、预防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标准化管理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推动食品产业发展、保护企业权益、促进国际贸易和加强监督执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还应加强监测与预警、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形成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局面。
食品安全工作的标准体系与管理

食品安全工作的标准体系与管理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确保食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供应链环节都符合安全标准是保障民众健康的重要任务。
为了实现食品安全,各国纷纷建立了标准体系与管理措施,通过监管、评估和认证等手段确保食品安全的可持续性。
本文将详细探讨食品安全工作的标准体系与管理,旨在提供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视角。
一、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概述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是指为确保食品安全而建立的各类标准、规范以及评估指南的整合体系。
这一体系不仅包括国际水准的食品安全标准,还包括各国自身制定的标准、法规等。
1.1 国际食品安全标准国际食品安全标准是指由世界卫生组织(WHO)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等国际组织共同制定的食品安全标准。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CODEX食品法典”,它涵盖了食品安全的方方面面,包括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储存等环节。
1.2 国内食品安全标准各国都制定了一套适合本国情况的食品安全标准。
以中国为例,国家标准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标准,涵盖了食品生产、销售、加工等环节。
这些标准的制定参考了国际标准,并结合了中国的国情和文化特点。
二、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与要素食品安全管理是指通过规范和控制食品生产与经营活动,以确保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管理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并包括多个要素。
2.1 风险评估与监测食品安全管理的第一步是风险评估与监测。
通过对食品生产环节、食品供应链和食品中的污染物等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2.2 食品生产和经营规范食品生产和经营规范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基础。
这包括农产品的规范种植和养殖,食品加工企业的合规操作,以及零售商的规范销售等。
在制定食品生产和经营规范时,需要参考食品安全标准,确保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2.3 供应链管理与追溯体系食品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建立供应链管理与追溯体系。
通过对食品供应链进行全面管理,追溯食品的来源和流向,可以在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快速采取措施,有效控制风险并降低危害。
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制度

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管理,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是指在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对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食品接触材料及容器等涉及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检验方法、标识规定、包装、运输、储存等方面的技术规范。
第三条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制度遵循科学、严谨、公开、公平、透明的原则,确保食品安全标准符合我国国情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第四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修订、发布和监督管理工作。
二、标准制定和修订第五条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应当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为基础,充分考虑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存等环节的安全性。
第六条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应当依据科学数据和证据,充分听取有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消费者代表等方面的意见。
第七条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参照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和其他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结合我国国情和人民群众饮食习惯,确保食品安全标准科学合理。
第八条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和修订过程中,应当组织专家进行充分论证,确保标准的技术性和可操作性。
第九条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和修订后,应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期限不得少于30日。
第十条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发布后,应当及时更新相关法规、政策和宣传资料,确保食品安全标准得到有效实施。
三、标准实施和监督第十一条国家和地方卫生健康部门应当加强对食品安全标准的宣传、培训和指导,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监管人员和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
第十二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执行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确保生产、销售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第十三条卫生健康部门应当加强对食品安全标准的监督实施,对违反食品安全标准的行为进行查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卫生健康部门应当定期对食品安全标准进行复审,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科技发展、人民群众需求等因素,及时修订或制定新的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安全管理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

食品安全管理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保障民众的食品安全,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食品安全管理标准化管理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介绍食品安全管理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
一、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由于食品生产和加工环节繁多,涉及的环节众多,食品安全管理的复杂性不容小觑。
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标准化管理体系,有助于规范食品生产和经营,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二、食品安全管理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定义食品安全管理标准化管理体系是指依据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根据食品安全管理活动的需求,建立并实施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标准化文件、规范和流程,以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中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三、标准制定的重要性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标准化管理体系,首先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标准。
标准是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石,是制定规范和流程的依据。
制定标准需要调研市场需求、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科学依据等,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四、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原则食品安全管理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连续改进性。
科学性要求标准和流程符合科学理论和技术要求;实用性要求标准和流程切实可行,对食品生产企业具有操作性;可操作性要求标准和流程的实施和执行方便快捷;连续改进性要求标准和流程能够不断改进和完善。
五、食品安全管理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框架食品安全管理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框架包括政策和目标确定、组织结构建立、标准文件编制、流程流程交流、员工培训、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等各个环节。
只有框架清晰明确,才能确保食品安全管理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能够顺利进行。
六、食品安全管理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实施和执行食品安全管理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实施和执行需要全员参与,从上到下形成食品安全文化。
企业需要制定操作规范、流程文件,确保标准的全面贯彻执行。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
一、引言
食品安全一直备受人们关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是确保食品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本文将介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的背景、重要性、实施机制等内容。
二、背景
食品安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日益增加。
为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各国纷纷制定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以规范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确保食品安全。
三、重要性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对于保障人民健康、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严格执行标准管理办法,可以有效防范食品安全风险,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提升食品行业的整体水平。
四、实施机制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的实施需要建立完善的机制。
包括立法、监管、执法等方面的措施,确保标准得到有效执行,从而实现食品安全的目标。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推动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总结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国应该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办法,共同努力为人民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食品。
以上是关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制度一、总则1. 为保障食品安全,防止食品污染和预防食物中毒,制定本管理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企业和个体经营者。
3. 企业应建立食品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食品安全责任。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食品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监督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2. 食品安全管理小组应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领导,包括质量控制、生产、采购、销售等部门负责人。
3. 明确食品安全管理小组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培训、食品安全事故处理等。
三、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1. 定期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2.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确保有效实施。
3. 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机制,对关键控制点进行监控,确保食品安全。
四、食品安全培训1. 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培训。
2. 定期组织食品安全知识考核,确保员工掌握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识。
3. 对新员工进行岗前食品安全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五、食品生产与加工管理1. 严格遵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按照规定进行食品生产和加工。
2. 保持生产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
3. 实施批次管理制度,确保食品可追溯性。
六、食品储存与运输管理1. 食品储存应符合国家标准,防止食品变质和污染。
2. 食品运输工具应保持清洁,避免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
3. 建立食品储存和运输的温度控制制度,确保食品在适宜的温度下储存和运输。
七、食品销售管理1. 销售的食品必须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不得销售过期、变质或被污染的食品。
2. 对销售的食品进行定期检查,确保食品标签、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准确无误。
3. 建立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时响应和处理。
八、食品安全事故处理1. 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和报告程序。
食品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

食品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食品安全生产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标准化管理成为了确保食品安全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回答写作,分十个小节,总结食品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
1.保障消费者权益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通过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能够规范食品生产环节,提高食品安全质量,降低消费者的健康风险。
2.统一生产标准过去,各个食品企业存在着生产标准不一致的情况,这给监管部门带来了难度。
通过标准化管理,能够统一食品生产标准,提高监管效率,减少监管成本。
3.提升企业竞争力标准化管理要求企业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生产,能够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企业通过严格遵守标准化管理的要求,提升了产品品质,在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从而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4.促进行业持续发展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有利于整个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标准化管理体系规范了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提高了行业整体水平,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
5.构建和谐社会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通过标准化管理,能够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人民群众的消费信心,维护社会和谐。
6.加强监管力度标准化管理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接受监督和检查。
可以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推动食品生产全程的监控,保证食品安全。
7.优化生产流程标准化管理要求企业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生产,梳理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优化生产流程能够减少资源浪费和生产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
8.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标准化管理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通过标准的管理方法和流程,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9.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标准化管理要求企业对供应商进行合规审查,确保其符合食品安全生产要求。
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保障生产环节的质量和安全。
10.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标准化管理重视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通过标签标注、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食品安全8S标准化管理

食品安全8S标准化管理一、概述食品安全是社会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为了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推动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引入8S标准化管理成为必然选择。
二、8S标准化管理原则1. Sort(整理):仔细整理场地和设备,确保食品存放有序。
Sort(整理):仔细整理场地和设备,确保食品存放有序。
2. Set in Order(整顿):制定规范的储存方式,明确食品的摆放位置。
Set in Order(整顿):制定规范的储存方式,明确食品的摆放位置。
3. Shine(清扫):定期清洁设备和场地,确保无菌环境。
Shine(清扫):定期清洁设备和场地,确保无菌环境。
4. Standardize(标准化):建立食品安全操作流程,确保各项标准得以遵循。
Standardize(标准化):建立食品安全操作流程,确保各项标准得以遵循。
5. Sustain(持续改进):持续监督和改进工作方法,保持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Sustain(持续改进):持续监督和改进工作方法,保持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三、食品安全8S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1. 明确职责:通过8S标准化管理,明确每个人的职责,确保每个环节的食品安全责任落实到位。
2. 提高效率:减少操作时间,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3. 强化安全意识:通过标准化管理,培养员工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警觉性,主动参与食品安全工作。
4. 建立信任:标准化管理能够提升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树立良好的食品安全形象,增强消费者的信任度。
四、食品安全8S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步骤1. 制定计划:明确标准化管理的具体目标和方式。
2. 资源准备:为实施标准化管理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技术支持。
3. 培训教育: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意识培训和实施标准化管理的具体操作培训。
4. 试点实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试点实施,总结经验和问题。
5. 完善提升:根据试点结果,对标准化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提升。
6. 监督检查:建立监督检查机制,确保标准化管理的执行和效果。
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安全控制与管理标准

GMP概述
我国GMP现状: 1988年至今 ,我国卫生部共颁布22个GMP ,其中1 个通用GMP和21个专用GMP ,并作为强制性标准予 以发布。 (1)“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 14881— 2013) ”
(2) 21个专用GMP
— 4—
SSOP概述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 是食品企业为了满足 食品安全的要求 ,在卫生环境和加工过程等方面所 需实施的具体卫生保持程序; 是食品企业明确在食 品生产中如何做到清洗 、消毒 、卫生保持的指导性 文件。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对食物链中任何组织的要求》 。 规定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 , 以便食物链中的组 织证实其有能力控制食品安全危害 ,确保其提供给人 类消费的食品是安全的。 适用于食品链中所有方面和任何规模的 、希望通过实
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以稳定提供安全产品的所有组织。 本标准所有要求都是通用的。
— 16 —
ISO 22000与 ISO 9000族标准
关系
相同: 结构一致。 不同: ISO 22000关注食物安全和食物安全系统的建 立 , 是一种风险管理工具。
— 17 —
— 12 —
ISO 9000族标准
2000版ISO 9000族标准包括4个核心标准 、7个 支持性标准和文件以及3个手册。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将4个核心标准等 同采用为中国的国家标准。 分别为:
— 13 —
ISO 9000族标准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 业绩改进指南》 《质量和(或)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 14 —
ISO 22000族 标准
适用于整个食品供应链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框架。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ISO 2000:2005应用指南》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提供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和认证机构 的要求》
食品安全标准化经营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标准化经营管理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旨在确保食品经营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危害。
2. 适用于所有从事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及餐饮服务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二、组织管理1. 成立食品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2. 定期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和操作规范的培训。
三、食品采购与验收1. 严格执行食品采购索证索票制度,确保食品来源可追溯。
2. 对采购的食品进行严格验收,确保食品符合安全标准。
四、食品储存与保管1. 食品储存应分类、分架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2. 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过期或变质食品。
五、食品加工与制作1. 加工场所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2. 食品加工人员应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帽、口罩和手套。
六、食品销售与服务1. 销售食品应明码标价,提供食品成分和营养信息。
2. 对直接入口的食品,应使用清洁的包装材料。
七、食品安全事故处理1. 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一旦发现问题食品,立即停止销售并召回。
2. 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食品安全事故,并配合调查处理。
八、监督检查1. 定期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自查。
2. 接受并配合政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九、记录与档案管理1. 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档案,记录食品采购、验收、储存、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详细信息。
2. 保存相关记录和档案,以备查验。
十、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食品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完善上述内容,确保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办法最新

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办法最新一、总则为确保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旨在加强食品安全标准管理,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二、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与修订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组织制定和修订食品安全标准。
2. 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障人体健康,防止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2)符合我国国情,参照国际标准;(3)公开、透明,广泛征求各方意见;(4)科学合理,便于操作和监督。
3. 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和修订程序:(1)成立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组;(2)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3)公开征求意见;(4)审查和批准;(5)发布和实施。
三、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1. 食品安全标准应包括以下内容:(1)食品的原料、辅料、添加剂、生产过程和产品标准;(2)食品中污染物的限量;(3)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限量;(4)食品中农药、兽药残留限量;(5)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安全要求;(6)其他涉及食品安全的内容。
2. 食品安全标准应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结合我国食品产业发展和国际贸易需求,适时进行修订。
四、食品安全标准的实施与监督1.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标准,确保生产经营的食品符合标准要求。
2.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3.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安全标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 对违反食品安全标准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五、食品安全标准的宣传与培训1.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标准的宣传普及,提高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
2.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标准培训,确保从业人员掌握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
3.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食品安全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活动,共同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食品安全标准严格化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标准严格化管理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旨在确保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防止食品污染和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
2. 所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制度,严格执行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食品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监督实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2. 食品安全管理小组应包括质量控制、生产、采购、销售等部门的负责人。
三、食品安全标准1. 严格遵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包括但不限于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标准等。
2. 定期对食品安全标准进行审查和更新,确保与最新的法律法规保持一致。
四、原材料控制1. 对所有原材料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核,确保其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2. 建立原材料进货检验制度,对每批原材料进行检验,不合格原材料不得入库。
五、生产过程控制1. 生产车间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2. 生产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明,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六、产品检验与追溯1. 对出厂产品实施严格检验,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2. 建立产品追溯体系,确保产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追踪。
七、储存与运输1. 食品储存应符合相应的温度、湿度等条件,防止食品变质。
2. 运输工具应保持清洁,避免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
八、员工培训1. 定期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和操作规范的培训。
2. 培训记录应存档备查。
九、应急管理1. 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包括事故报告、应急响应、事故调查和后续改进措施。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十、监督检查1. 食品安全管理小组应定期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立即采取整改措施,并跟踪整改效果。
十一、记录与文档管理1. 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档案,包括所有相关记录和文档。
2. 确保所有记录和文档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十二、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食品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定标准研制计划 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任何公民、法人、行业协会或 者其他组织均可提出制定或者修订食品安全国家 标准立项建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 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国家食 品药品监督管理以及国务院商务、工业和信息化 等部门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划及其实施计划, 并公开征求意见。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审查通 过的立项建议纳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或者修 订规划、年度计划。
●确定起草单位及草案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选择具备相应技术能力的 单位起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提倡由研究机 构、教育机构、学术团体、行业协会等单位共同 起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标准起草单位的确 定应当采用招标或者指定等形式,择优落实。一 旦按照标准研制项目确定标准起草单位后,标准 研制者应该组成研制小组或者写作组按照标准执 行定计划完成标准的起草工作。标准制定过程中, 既要充分考虑食用农产品风险评估结果及相关的 国际标准,也要充分考虑国情,注重标准的可操 作性。
含双酚A的塑料奶瓶
• 含双酚A的塑料奶瓶 等婴幼儿食品容器 或将被全面禁售 • 婴儿塑料奶瓶的隐 患又让家长们开始 揪心了。欧盟认为 含双酚A奶瓶会诱发 性早熟,从3月1日 起,将禁止含生产 化学物质双酚A(BPA) 的婴儿奶瓶。 • 市场调查发现,塑 料奶瓶仍多以PC材 质为主,而PC奶瓶 多含双酚A
食品安全标准的管理
卫生部于2010年9月20日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 ,2010年 12月1日起施行。
●食品安全标准制修订程序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卫生部负责制定。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 准,应当依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并充分考虑食用农产 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参照相关的国际标准和国际食 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广泛听取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 的意见,并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 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是有严格程序的,一般分为以下几个 步骤:制定标准研制计划、确定起草单位、起草标准草案、 征求意见、委员会审查、卫生部批准分布。
(一)食品、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 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 的限量规定; (二)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三)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 求; (四)对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要 求; (五)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 (六)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 (七)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八)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食品安全标准管理
陈永壮
2012—3—9
食品安全标准是食品生产经营者从事 食品生产经营的依据,是保证食品安全 的基础与根本,也是食品安全监管的主 要依据之一。
◎近期食品安全事故与食品安全标准的关联
上海染色馒头事件
4月11日,央视曝光了 上海浦东区部分华 联超市和联华超市 销售染色馒头。 全国范围内掀起打击 染色糕点的行动。 我省温州也报道查 到染色馒头。 上海染色馒头案处理 结果公布4人分别 被记过撤职
链接:
双酚A:简称双酚基丙烷(BPA),是聚碳酸酯PC的重要原料, 许多日常消费品如食品包装容器、婴儿奶瓶等儿童用品都 可能含有双酚A。双酚A在加热时能析出到食物和饮料当 中,它可能扰乱人体代谢过程,对婴儿发育、免疫力有影 响,甚至致癌。此外,双酚A有雌性荷尔蒙效果,可能会 导致婴儿出现女性化变化。 卫生部也发出《禁止双酚A用于婴幼儿食品容器公告事宜》 的通知,通知指出,考虑到婴幼儿属于敏感人群,为保护 其健康,决定禁止双酚A用于婴幼儿食品容器。并拟于 2011年6月1日起,禁止生产、进口含双酚A的婴幼儿食品 容器,于9月1日起,全面禁止销售该类婴幼儿食品容器。
●标准的批准与发布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委员会审查通过的标准, 一般情况下,涉及国际贸易的标准还应履 行向世界贸易组织通报的义务,最终由卫 生部批准、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提供国 家标准编号后,由卫生部编号并公布。
●标准的追踪与评价 标准实施后,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 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农业行政、质量监督、 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商务、工业和信息化 等部门,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视频安全地方标准的执行 情况分别进行跟踪评价,并应当根据评价结果适时组织修 订食品安全标准。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的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 理、商务、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应当收集、汇总食品安全 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 门通报。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行业协会发现食品安全标 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应当立即向食品安全监督管 理部门报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也应当根据科 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适时进行复审。标准复审周期一 般不超过5年。
链接:
卫生部今年9月6日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速冻 面米制品”的征求意见稿,称该征求意见稿在 “生制品的微生物限量”中规定,在每克生制品 中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只要在1000-10000 个之间,都为合格产品;该标准还规定,每批产 品需抽检5个样品,其中只有1个样品每克生制品 中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在1000-10000个之 间,则该批产品全部合格;如有两个样品检出, 即便两个样品的含菌量均在1000-10000个之间, 该批产品也为不合格。这个标准估计最快11月份 就会正式实施,按照这个标准,思念食品出问题 的水饺应该是没问题的。
黄曲霉素通过饲料进入牛奶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主要是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的代 谢产物,之所以广受重视是因为它是人类癌症的一个重要的致 癌源,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I类致癌物。至今已 分离出的黄曲霉毒素及其衍生物有20多种,在天然食物中以黄 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危害性也最强,而此次牛奶检测超标的 黄曲霉素M1则是黄曲霉毒素B1的代谢产物。 由于谷物很容易出现黄曲霉素污染,尤其是玉米和花生,因此目 前各个国家对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B1,以及牛奶中的黄曲霉毒 素M1都有所限量,却不能要求完全不可检出。 黄曲霉毒素被动物食用后,一部分会蓄积在动物的体内,另外一 部分则会转化到乳汁和尿液中,转化率一般为3.45%11.39%[3]。因此,为了保证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M1不超过0.5 微克/千克,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规定饲料中的 黄曲霉毒素B1不得超过30微克/千克。 我国GB13078-2001《饲料卫生标准》对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限 量也有着严格要求(饲料用途不同限值10—50 微克/千克之 间),但是在实地调查中,科学家发现其超标现象相当严重。 由此想见,此次蒙牛牛奶中黄曲霉素超标就是由于饲料不合格。
食品添加剂
陈君石
中国食品毒理学学科的 创始人之一,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 品安全所研究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 评估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食品 安全标准审评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 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等多家权 威机构兼任要职。
在谈到国家乳品安全标准 被“绑架”是,陈院士说:" 某种程度上说,没有妥协, 就没有办法制定标准。很多 道理在全世界行得通,但在 中国就行不通。“ 在食品安全法颁布之前,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有多套国 家级食品标准的国家,这种 现象只有中国有。 倒退不是事实。与过去相 比,乳品新国标突出与人体 健康相关的限量规定以及标 准的强制性,其中对餐桌上 可见产品的各项指标均有提 高。以婴儿配方食品为例, 新国标增加了十多项检测内 容,有些标准比国际标准还 严格。
四种类型备案的资料要求
一、新标准 1、浙江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登记表; 2、标准文本及电子文本(审查同意后由企业 复印一式四份); 3、标准编制说明; 4、企业产品标准审定纪要、审定人员名单及 审定人员资质证明; 5、标签或说明书(作为标准附录提供) 6、中间机构服务的,有企业的委托证
二、复审 1、浙江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复审登记表(一 式二份); 2、原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证书; 3、原企业标准文本; 4、新企业标准文本一式八份、电子文本; 5、标签或说明书(作为标准附录提供)。 6、原标准中有项目需要修订的,再填写浙江 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修改登记表。
●标准征求意见与审查 标准草案制定出来以后,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 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向社会公布,公开征求 意见。完成征求意见后,标准研制者应当根据征 求的意见进行修改,形成标准送审稿,提交食品 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该委员会由卫生 部负责组织,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召开食品安全国 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对送审标准的科学性、实用 性、合理性、可行性等多方面进行审查。委员会 由来自于不同部门的医学、农业、食品、营养等 方面的专家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代表组成。行 业协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及社会团体可以参加 标准审查会议。
三、修订 1、浙江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修订登记表(一 式二份); 2、原食品企业产品标准备案证书; 3、原企业标准文本。
◎修订内容多的需要提供新文本
◎标准编号不变
四、变更 1、企业标准备案信息变更登记表(一式二 份); 2、原食品企业产品标准备案证书; 3、工商证明
食品企业标准备案的范围
1、没有国标、行标、地标的应备案 2、产品完全执行现行国标、行标的不备案 3、严于国标、行标的企业标准应备案
食品企业标准备案的种类
1、新标准:企业第一次生产的 2、复审:有效期三年 到期的 3、修订:文本内容有改变的,但与现有国 标、行标无冲突的。 配料改变而导致产品安全标准指标改变的 不得修订。 4、变更:企业地址、法人改变或企业名称变 更的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食品安全法》第三章 食品安全标准 第十九条 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除食品安全标 准外,不得制定其他的食品强制性标准。 第二十二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现行的食用农产品 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 的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予以整合,统一公布为食品 安全国家标准。 第二十四条 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可以制定食品安全 地方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制定食品 安全地方标准,应当参照执行本法有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制定的规定,并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五条 企业生产的食品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 方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国 家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 标准的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应当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在本企业内部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