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处见真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细微处见真章
——“论述类文本讲评”公开课反思
高三的时光可谓分秒如金,转眼间便到了广州一模考试。这次考试是对我们第一轮复习效果的一个检验,可谓“试金石”。在考试中,学生或多或少会暴露一些问题,这就为我们的第二轮复习提供很好的方向。要搞好第二轮复习,首先当然应该从对这次考试的详细深入的分析和讲解开始。适逢学校举行校内公开课,高三语文备课组给了我一次锻炼的机会,我于是就堂而皇之地“粉墨登场”了。经过对班级考试情况的分析,我选择了评讲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一直是语文测试的一个热点,也是高中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本身语文阅读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读者心中,“哈姆雷特”有一千种形象;一篇作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人更有不同的理解。研究表明,阅读理解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和思维过程,它既有认知的参加,也有情感的参加,更伴随着紧张的思维活动。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显得尤为重要。怎样能让学生拿到尽量高的分数呢?结合本次考试学生在选择题和简答题中的表现,我认为学生之所以失分,很大的原因便是在细微处显得粗疏,阅读显得肤浅,思考不够深入。学生要想拿到高分,须于细微处见真章。
于是,我决定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入手,帮助学生建立更为严谨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良好的思维品质,应包括思维的自觉性、思维的条理性、思维的严密性、思维的整体性、思维的创造性等方面。结合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本身,良好的思维品质主要体现在选择题中选项与原文相应语句的比对中,以及简答题对文本关键语句梳理时显示出的严谨细密的思维过程。
本次考试的论述文节选自大哲学家叔本华的《论哲学与智力》,主要论述的是与文学(家)相较,哲学(家)所具有的特点及其原因。此类文章观点比较明确,比喻论证较为丰富,然而因为是译文,而且是节选的一部分,所以读起来显得并不那么流畅,部分语句理解起来显得有些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我们有一颗细密的心,善于在众多的说法与语句中准确找寻到作者的观点。这对于学生正确回答题目是大有裨益的。
如第12题D项,可以将选项文字划分为两个部分①“哲学思想体系之间的相互争斗已经持续了两千多年”,②“这场争斗应该会有最终的赢家”。两部分,其与原文中对应的语句有“②但哲学著作天生就是猛兽;那种破坏和毁灭一切的欲望使它们甚至成为首要是吞噬自己同类的蝎子、蜘蛛、昆虫幼体一类。②它们来到这一世上,就像从杰森的龙牙种子冒出来的全副披挂的武士,在此之前同样是经历了一番自相残杀。①这场争斗已经持续了两千多年,②这场争斗会有最终的赢家,天下从此可以归于太平吗?”经过仔细比对,可以发现文章中原句与②对应的句子类比论证的手法,证明哲学思想体系之间的相互争斗是存在的,并且程度相当激烈;而①对应的语句则采用的是反问句的形式“这场争斗会有最终的赢家,天下从此可以归于太平吗?”很明显是为否定之意,故选项中说“这场争斗应该会有最终的赢家”为谬误之说,故排除之。此选项并不难排除,但有些学生在考场上有时候会失之粗疏,并没有认真分析原文中的这一特定句式,导致结果的错误,白白失分。
再如第14题,题干为“文章画线的句子中,“鲜花”与“精华”各指的是什么?(4分)”,根据第一轮复习时我们确立的答题步骤,可以对题目作以下分解:1、分解题目要点:①“鲜花”指的是什么?②“精华”指的是什么?(比喻论证,弄清这两个喻体的本体)“4分”(答案要分两条。)2、确定筛选标准:划线句“我们可把文学家比作带给人们鲜花的人,而哲学家带给人们的则是从鲜花里提取的精华。”第二段中涉及“文学家带给人们的**”“哲学家带给人们的**”的语句。3、确定答案句式:“鲜花”指的是……(修饰语)的……(名词性词语);“精华”指的是从……(鲜花的本体)中(提取)概括出的……(修饰语)的……(名词性词语)4、勾划相关文句:(原文第二段前半部分)文学家把生活、人的性格和人的处境之画面展现给我们的想象力;他们把这些图像活动起来,然后让读者尽量发挥自己的思想能力,以思考、琢磨这些画面。所以,文学家可以同时满足思想能力参差不一的人,不管他们是傻瓜还是智者。但哲学家却不以此方式展现生活,而是对生活抽丝剥茧,概括出成熟、完善的思想。在这一工作完成以后,哲学家现在就要求他的读者以哲学家本人同样的方式、以同等的程度思考事情。因此缘故,哲学家只有很小
的读者群。5、分析答案素材:【梳理】①文学家把生活、人的性格和人的处境之画面展现给我们的想象力;
②他们把这些图像活动起来,然后让读者尽量发挥自己的思想能力,以思考、琢磨这些画面。③所以,文学家可以同时满足思想能力参差不一的人,不管他们是傻瓜还是智者。④但哲学家却不以此方式展现生活,而是对生活抽丝剥茧,概括出成熟、完善的思想。⑤在这一工作完成以后,哲学家现在就要求他的读者以哲学家本人同样的方式、以同等的程度思考事情。⑥因此缘故,哲学家只有很小的读者群。其中,①④分别是说文学家、哲学家本质上分别是做什么的;②⑤分别是说文学家、哲学家要求其读者怎样做;③⑥则分别得出结论:两者的阅读群有大有小。根据题意,“鲜花”与“精华”各指的是什么?应集中在①④处寻找答案。【分析】对应“文学家比作带给人们鲜花的人”和“文学家把生活、人的性格和人的处境之画面展现给我们的想象力”,“鲜花”喻指的是“画面”,其修饰语应为“生活、人的性格和人的处境”;对应“哲学家带给人们的则是从鲜花里提取的精华”和“但哲学家却不以此方式展现生活,而是对生活抽丝剥茧,概括出成熟、完善的思想”,“精华”喻指的是“思想”,其修饰语应为“成熟、完善的”。6、分条整理答案:“鲜花”指的是生活、人的性格和人的处境之画面;“精华”指的是从以上三者(生活、人的性格和人的处境)中概括出的成熟、完善的思想。
而在答卷上我几乎找不到完全准确的答案,问题主要出在两个地方,其一,对“鲜花”的本体缺乏定性认识,没有确定其为名词词性,故答案中出现多个动词词组;其二,对“精华”的理解不精确,大部分同学找到了原文中的“成熟、完善的思想”,却忽视了题干中句子的句型特点,应该是有特定的定语成分“从鲜花里提取的”,从而造成了失分。究其原因,亦为思维不够严谨细腻。
经过此次公开课,我认为自己又经历了一次自我提升。课后对于本次课堂教学的的思考让我感悟良多:
一、于细微处见真章,不仅仅指的是学生的阅读与做题,亦对我的教学提出了精细的要求。首先,教师对于文本的理解与把握,是上好一节评讲课的前提。不仅仅是文本的观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还包括题目所涉及的每一个点,都要彻底弄清,才能自如驾驭,“以己昭昭,使人昭昭”;其次,课堂教学的每一处细节都应做良好的设计和严格的推敲,使得每一个环节都能顺利达到甚至“超额完成”教学之目标;另外,还要兼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让他们都能有所得,不觉无聊乏味。
二、必须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主,并在课堂教学中给与他们发挥的空间。如在课前,把制定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定位自己,找准学习的方向。这样,就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参与了目标的制定和作业的布置,从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已的学习目标,可以在自学阶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
三、要适当增加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升课堂效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学生通过提出疑问、自行释疑,会深入理解文本,丰富了知识和答题技巧。
四、须灵活制定教学计划,适时转变教学思路。课堂教学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老师学生不可能完全按照既定程序按部就班地机械实施课堂教学行为,其间总会有一些“意外”发生。而这些所谓的“意外”正是课堂的“闪光点”。教师要善于把握这样一个契机,把教师教的思路转向学生学的思路,由文章学的思路转向阅读学的思路。教师应注意重视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独特体验。只有遵循学生学的思路和阅读学的思路,才能真正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如果说高三学子经历艰辛的高考复习是一个“领悟”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也经历了对教学更为深刻的“领悟”过程。其间由于自己的经验和方法都还不完善,还需更为深入地思考教法、转变角色、转变行为,丰富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在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和阅读能力,引领学生快速成长的过程中,实现自己在专业上的更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