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教案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教案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教案一、引言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和技能。
在各行各业中,人们需要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洞察力。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与分析方法,本教案将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应用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的重要性;2. 掌握数据收集的方法和工具;3. 学习常见数据分析方法,如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4.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读数据的能力;5.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数据的搜集与整理a) 学生通过调研、观察等方式,主动收集数据;b) 学生学习使用Excel等工具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存储。
2. 数据的描述统计分析a) 学生学习计算数据集的平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指标;b) 学生学习计算数据的离散程度,如标准差和方差;c) 学生学习使用直方图、饼图、折线图等方式展示数据。
3. 数据的推理与判断a) 学生学习使用概率和统计的知识进行数据的推理和预测;b) 学生学习使用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的判断和预测。
四、教学活动1. 数据收集与整理活动a)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如学生的午餐偏好;b) 学生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观察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c) 学生使用Excel等工具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 统计指标计算活动a) 学生使用所收集的数据,计算平均值、中位数、众数等统计指标;b) 学生分析并比较不同指标的意义和用途;c) 学生使用图表展示数据分布情况。
3. 数据推理与判断活动a) 学生使用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概率和统计的推理和预测;b) 学生使用简单回归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判断和预测;c) 学生讨论结果的可靠性和局限性。
五、知识点讲解与实践结合在以上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适时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讲解与学生的实践操作相结合。
通过实践,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统计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思维。
数据统计与分析教案

数据统计与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学会使用图表来展示数据,包括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
掌握简单的统计量计算,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能够运用数据分析来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思维。
学会从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对数据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分析。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分析过程和结论。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认识到数据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对数学和统计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数据收集与整理:学习如何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
学习如何整理数据,包括分类、排序和筛选。
2. 数据描述:学习使用图表来描述数据,包括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
学习使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数据的特征,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使用图表来展示数据,包括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
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 教学难点:对数据的合理解释和分析。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数据统计与分析。
使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数据统计与分析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评价学生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口头报告来进行。
评价学生的图表绘制能力,通过作业和测试来进行。
评价学生对数据分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作业和测试来进行。
六、教学准备准备相关的数据集,用于教学示例和练习。
准备图表绘制工具,如电子表格软件或绘图软件。
准备教学材料,包括PPT、案例研究和问题练习。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实际问题,引起学生对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数据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2. 新课内容:使用PPT展示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统计学课教案统计方法与数据分析

统计学课教案统计方法与数据分析主题:统计学课教案——统计方法与数据分析引言: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学科,是现代科学研究和决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了解统计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对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方法和数据分析的应用。
一、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及应用范围(500字)1.1 统计学的定义和作用1.2 统计学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3 统计学在社会调查中的应用1.4 统计学在商业决策中的应用1.5 统计学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二、统计方法的基本原理(500字)2.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1.1 问卷设计与调查2.1.2 抽样方法与样本选择2.1.3 数据收集的常用工具2.2 数据的描述与表示2.2.1 描述性统计分析2.2.2 图表的应用与解读2.3 数据的推断与决策2.3.1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2.3.2 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2.3.3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2.4 统计方法的局限性与应用注意事项三、数据分析的实际案例(600字)3.1 市场调研数据分析3.1.1 市场需求分析与产品定位3.1.2 市场份额与竞争力分析3.1.3 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与调整3.2 医学研究数据分析3.2.1 药物临床试验数据分析3.2.2 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分析3.2.3 医学数据库的利用与分析3.3 社会调查数据分析3.3.1 民意调查与社会问题研究3.3.2 教育研究与评估数据分析3.3.3 社会发展指标与预测分析四、统计学在跨学科研究中的应用(400字)4.1 统计学与经济学的结合4.2 统计学与社会学的交叉研究4.3 统计学与心理学的应用4.4 统计学在环境科学中的作用4.5 统计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总结:本教案通过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的介绍,系统讲解了统计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数据分析的过程与方法,并强调了统计学在跨学科研究中的重要性。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认识到统计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教案提高数据分析和统计能力

数学教案提高数据分析和统计能力数学教案:提高数据分析和统计能力引言:数据分析和统计能力是当今社会最为重要的技能之一。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日常生活中,我们都需要运用数据分析和统计的知识来帮助我们做出决策。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和统计能力,教育界制定了一系列的数学教案。
本文将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和统计能力,并提供一份相关的数学教案。
正文: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数学教学,学生应该掌握以下内容:1. 理解和运用基本的数据分析和统计术语,例如平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
2. 能够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运用合适的图表来展示数据。
3. 能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二、教学内容1. 数据收集与整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地收集和整理数据。
可以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来收集数据,然后教导学生如何将数据进行整理。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案例和数据,让学生进行数据整理的实践操作。
2. 数据展示与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使用图表对数据进行展示和分析。
例如,可以教导学生使用折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等来展示数据,同时解读图表中的信息。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计算数据的平均值、中位数、众数和标准差等统计指标,并掌握其运用方法和含义。
3. 样本与总体教导学生学会区分样本与总体,并掌握样本调查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样本调查的重要性和如何正确地进行样本调查。
4. 数据的解读与结论教导学生如何通过数据的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
例如,通过对一组数据的分析,学生需要能够提出一些相关问题或假设,并使用统计方法对其进行验证和解答,最终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和统计能力:1.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和收集数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 实际案例分析: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数据统计分析大班数学教案

数据统计分析大班数学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大班学生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的数学教学方案。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数据统计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技巧;3. 能够使用图表和图像展示数据;4. 能够分析和解读数据。
三、教学内容及活动安排1. 引入活动:通过一段有趣的小故事或实例引起学生对数据统计分析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2. 知识讲解:结合具体示例,讲解数据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常见的统计指标,如平均数、中位数等。
3. 数据收集与整理: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收集一些与他们生活相关的数据,并学习如何整理和录入数据。
4. 图表和图像展示:教导学生使用条形图、折线图等方式展示数据,并对图表进行简单的解读和分析。
5. 分析与解释:引导学生对所展示的图表进行分析和解释,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重点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 图表和图像的展示;3. 数据的分析与解读。
五、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数据统计分析;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思考能力;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图表和图像,增加学生对数据的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发表意见等;2. 作业表现:评估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和正确率;3. 实际操作:评估学生在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中的技巧和准确度;4. 思维能力:评估学生对数据分析和解读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七、教学延伸1. 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收集和整理各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读;2. 进一步学习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和应用: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高级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和应用,如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3. 培养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利用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和思维,开展各种实际问题的探究和解决。
统计与数据分析基础教学教案

统计与数据分析基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统计与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及应用领域。
2. 掌握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的基本方法。
3. 学会使用常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4.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统计与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统计学、数据、变量、分布等。
2. 描述性统计:频数、频率、图表、中心趋势、离散程度等。
3. 推断性统计:概率、假设检验、置信区间、回归分析等。
4. 常用统计软件介绍:Excel、SPSS、R等。
5. 数据分析实例讲解:涉及经济学、生物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基本概念、方法和软件操作。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数据,让学生掌握统计与数据分析方法。
3. 上机操作:学生动手实践,熟悉统计软件的使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统计与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
2. 第二课时:描述性统计方法。
3. 第三课时:推断性统计方法。
4. 第四课时:常用统计软件介绍。
5. 第五课时:数据分析实例讲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2. 上机练习:评估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技能。
3. 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报告:评价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及数据分析思维。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统计与数据分析基础》2. 辅助材料:统计图表、实际数据集、软件操作指南3. 网络资源:在线统计学习平台、统计软件、相关学术文章4. 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统计软件安装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如疫情数据分析,引发学生对统计与数据分析的兴趣。
2. 讲解与演示:使用投影仪展示教材内容,边讲解边演示统计分析方法与软件操作。
3. 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进行课堂讨论,增强学生对统计概念的理解。
4. 练习与反馈:安排上机练习,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软件,及时给予反馈与指导。
统计学教案统计数据的描述与分析

统计学教案统计数据的描述与分析主题:统计学教案——统计数据的描述与分析引言: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学科。
在现代社会中,统计学在各个领域都起着重要作用,帮助我们了解和解释各种现象。
本教案将介绍统计学中数据的描述和分析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一、数据的描述在统计学中,我们经常需要描述数据的特征,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描述统计量:1. 平均数:平均数是数据的总和除以观测次数的结果。
它是最直观也是最常用的描述统计量。
2. 中位数:中位数是将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3. 众数: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4. 极差:极差是数据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异。
5. 方差:方差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是各个观测值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值。
6. 标准差: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用于度量数据分布的广度。
二、数据的分析数据分析是统计学的核心内容,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和推断。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1. 频率分析:频率分析是按照某个变量的取值进行分类,然后统计每个分类的频数。
2. 相关分析:相关分析用于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和相关性。
常用的相关分析方法有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
3.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用于研究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和方向。
4. 置信区间:置信区间是用来估计未知参数真值区间的统计量。
通过计算得出的置信区间可以帮助我们对未知参数进行推断。
小结:统计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方法来描述和分析数据。
数据的描述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数据的特征,数据的分析则能够帮助我们得出结论和推断。
通过学习统计学,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参考文献:1. 劳伦斯·S.沃尔斯(2013),《统计学导论》。
2. 陈忠进,王洪敏(2017),《应用统计学》。
注:本教案属于纯粹的学术内容,与任何政治、色情等不相关。
统计学课教案学习如何进行数据分析

统计学课教案学习如何进行数据分析【教案】数据分析在统计学课的学习与应用一、引言数据分析是统计学中一项重要的技能,它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数据背后的信息。
本教案旨在通过统计学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 数据源的选择在数据分析中,我们首先需要确定数据的来源。
可以选择公开数据集、问卷调查、实验数据等多种数据源来进行分析。
2. 数据的收集学生需要了解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抽样方法、问卷设计和实验设计等。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自收集一些简单的数据。
3. 数据的整理学生需要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存储。
他们将学习如何清理数据、去除异常值,并将数据整理成适合分析的形式。
三、数据的探索性分析1. 描述性统计分析学生将学习如何计算常见的统计指标,如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以及如何绘制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等图表。
2. 数据的可视化通过绘制图表,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数据的分布和关系。
他们将学习如何使用柱状图、折线图、散点图等可视化工具来展示数据的特征和趋势。
四、数据的推断性分析1. 参数估计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样本数据来估计总体参数,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他们将学习如何计算置信区间,并理解置信区间的意义和应用。
2. 假设检验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假设检验,判断样本数据与某个假设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他们将了解显著性水平和p值的概念,并学习如何进行单样本、独立样本和配对样本的假设检验。
五、数据的关联性分析1. 相关性分析学生将学习如何计算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并理解相关系数的含义和解释。
他们将学习如何使用散点图和相关矩阵来可视化和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
2. 回归分析学生将学习如何建立回归模型,预测一个变量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
他们将学习如何使用最小二乘法来估计回归系数,并了解模型的显著性检验和拟合优度指标。
六、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学生将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来综合运用所学的数据分析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教案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安排是七上第四章的一点补充,即在学习了数据的分析的基础上带学生到网络教室利用网络和EXCEL平台对生活和社会中的一些热点问题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信息教材分析: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社会生活中较为普遍的一个知识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北师大版新教材每学期都要涉及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不仅仅要让学生回顾和掌握所学的相关知识,还要通过动手实做了解信息技术在数据处理中的作用。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重庆外国语学校是全国首批创办的八所外国语学校之一,重庆市教委直属重点中学,全国享受20%保送名额的13所外国语学校之一,学校设备先进一流,实现了校园网络化,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素质普遍较高,由于我校是国家级课题“Z+Z智能教育平台运用与国家数学课程改革的实验研究”实验学校,学生有在网络教室上数学课的实际体验。
学习目标:认知目标:经历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数据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能力目标:经历观察、比较、估计、推理、交流等过程,发展获得一些研究问题与合作交流的方法与经验。
让学生实际操作,了解信息技术在数据处理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景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自动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重点: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一些信息难点:比较、估计、推理等方法的应用教具:采用多媒体教学(Powerpoint和Excel展示)并让学生在网络教室动手实做。
教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既有老师的讲解,又有学生探索、师生共做,学生小组合作及动手实做。
教学过程:我们今天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充满信息、瞬息变化的世界,而表达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数据。
如果大家看看报纸、电视,就会发现无论是新闻、经济论坛、天气预报、广告或者是体育比赛,很多地方都十分频繁地使用着数据。
请大家从自己的身边选取一两个有意义的数据,并想一想从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学生会从自己的身边举出许多的数据,老师关键是引导学生准确合理地获得信息)为了要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人们往往需要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整理数据。
它的一般过程是: 感受生活中的数据→经历数据处理的过程→从数据中获取信息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具体的例子,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去年发生的伊拉克战争的实况。
(展示图片)一、战争2003年3月20日,美英联军绕开联合国,直接向伊拉克发动了代号为“斩首行动”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美英飞机全天侯对伊拉克各目标进行轰炸,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和建筑物被毁,其中包括老人、妇女和儿童。
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和民兵也进行了还击,甚至采用自杀性袭击,造成美英联军的部分伤亡。
战争是残酷的,轰炸以后的伊拉克到处是断壁残垣。
伊拉克的平民也遭受了极大的痛苦。
综合到目前为止,有下列一些相关数据:①美军死亡125人,英军死亡37人。
②伊拉克平民死亡625人(其中许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受伤4000多人,军人无相关统计。
③美英联军已向伊发射18000余枚精确制导炸弹和近1000枚“战斧”式巡航导弹(每枚约120万美元)④布什总统向国会要求拨款747亿美元用于对伊战争并获得批准,英国也紧急追加拨款19亿英镑。
⑤伊拉克是世界第二大产油国,随着战争时间的延长,全世界股市下挫,油价上扬,经济学家预测:伊拉克战争造成中东地区经济损失约4000亿美元,伊拉克经济战后将倒退20年并将导致全球经济萎靡。
⑥几只伊拉克的鸟儿为躲避战火飞到我国南昌,专家分析,这次战争会导致相当长一段时间该地区气候异常。
⑦全世界每天都有数百万群众举行反战游行示威活动。
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就以上数据进行讨论,你能从其中获得哪些信息?(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最后进行总结发言,可以从中得到很多相关信息,如现代化的战争需要付出巨大的物力和人力,平民往往是最大的受害者,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要求和平的声音远远大于战争的炮火声等等),但最有意义的信息是: 我们需要和平!(全班齐读并展示和平图片)二、体育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经常发生没有硝烟的战争──体育同学们最喜欢的体育运动是什么?(回答有很多种,其中足球所占比例应较高)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关于足球的例子:有甲、乙、丙三个足球队进行单循环比赛(即两两比赛一场),一共比赛了三场,比赛情况如下:胜负平进球数失球数甲队22乙队1144丙队24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教案6请你根据上表中的数据,你能从其中获得哪些信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一般情况下,同学们都是从数据的表面得到一些相关结论,如甲队第一、乙队第二、丙队第三,没有平局,甲队赢两场、乙队赢一场、丙队全输等信息。
其实,我们还可以从更深层次进行分析:(1)给出的数据是否有错误(在生活中我们要对数据加以辨别,避免错误的数据给我们带来错误的信息);(2)更进一步,我们是否可以从这些数据中得到三场比赛的具体比分?(提醒:大家可要学会仔细观察!)(换一个数据)有甲、乙、丙三个足球队进行单循环比赛(即两两比赛一场),一共比赛了三场,比赛情况如下:胜负平进球数失球数甲队262乙队1144丙队226请你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写出三场比赛的具体比分。
(具体的计算留到课后完成),来做一道比较简单的问答题:练习:阅读下列数据:①北约1999年对南联盟78天轰炸期间共使用了3万多枚贫铀弹.②中国总人口数为12.9533亿.③我们班献血的人数有38人.④据联合国2001年发表的报告,今后5年内全球预计有1550万人死于艾滋病.⑤由于受“9?11”事件的影响,美国航空公司裁员约50000人.其中哪些是精确的数据?( 本题比较简单,让学生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即可。
选③)三、人口与发展西部大开发,中国才能大发展,早在几年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就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近几年,西部地区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国家统计局的网站(),下载2002年西部地区的人口数和国内生产总值。
然后打开Excel表,自己设计出相应的统计表,再用Excel表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2002年西部地区相关数据西部十二省区人口数(万人)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万元)重庆30901971.10.63789644四川83294875.120.585318766云南2231.880.520494403广西448924370.542882602内蒙古23761732.480.729158249新疆19251598.280.830275325宁夏562329.70.586654804青海518341.030.658359073甘肃256211610.453161593首先从各个省市的人口数据进行分析,如谁的人口最多?谁的人口最少?哪些又比较接近?等等。
类似地分析国内生产总值。
下面我们通过Excel表将上面的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更形象地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问,四川省的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都是最多的,是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是最多?若否,又是谁?(学生先估算,在Excel表上当场计算并排序)能否简要说明理由等等。
练习:N地政府为了振兴本地经济发展,打算在N地开办一家尼龙制品厂,阅读下表并完成下列问题。
尼龙制品厂区位成本比较表(单位:美元/百磅)选定地点成本构成成本合计电费燃料费原料费成品运费税收ABCDEF..MN..Z6.006.004.003.006.007.00..6.008.00..5.003.503.503.003.002.502.50..3.002.00..3.002.002.002.002.001.501.50.&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教案 nbsp; .2.002.00..2.009.007.006.007.005.005.00..8.008.00..9.0010.008.008.008.007.009.00..6.006.00..8.005.005.006.006.003.004.00..3.004.00..6.0035.0031.0029.0029.0025.0029.00..28.0030.00..33.00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影响N地生产尼龙制品的诸多因素中,N地与其它地区比较因_______过高而无竞争力,看来这个地区不适于发展需要较多_______的企业,但N地的_______成本与其它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比其它地区成本最低的那个还要低______%,故N地适合发展_________的企业。
(答案:劳动费、劳动力、电费、20、能源指向型)小结: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让同学们自己进行小结,从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自己学习到了哪些东西?掌握了哪些方法?对数学的认识是否又获得了一些新的发展?等等作业:略教学过程预期本课采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应用拓展"的教学过程,知识与能力要求符合学生实际并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学程设计使学生不仅获得了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让学生实际操作,了解信息技术在数据处理中的作用,完善了认知结构,拓展知识应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体现应用与创新意识。
设计的几个实例都是社会中的热点问题,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在学法上有一定收获。
让大多数学生能正确掌握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老师及时进行课堂信息反馈,评价中肯且有激励作用,并能给学生创设二次评价的机会,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