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树青枯病的化学防治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桉树青枯病的化学防治研究

桉树青枯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细菌性枯萎病,其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对桉树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制约,因此相关专家对桉树青枯病的发生规律以及控制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防治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和突破,本文就其防治技术进行了系统性的论述。

标签:桉树青枯病;化学;防治研究

引言:

桉树属于高经济效益的亚热带树种,作为三大人工林树种之一主要用于旋切板的制作和工业纤维原料,并且具有适应性强,耐干旱,抗性强,萌芽力强以及速生丰产等特点,目前主要用于种植用于民用材林、纸浆材林以及防护林。桉树青枯病是一种系统性维管束细菌病害,随着桉树大面积人工种植,青枯病的发病率也日益增加,对桉树种植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使生态系统也受到了破坏,对桉树林业的发展造成了制约。

一、青枯病的分布及危害

在国内桉树青枯病主要多发于海南、广西、广东等地,最早在广西的巨楼和柳桉幼树上发现此病害,多发病种主要有尾巨桉、巨桉、柳桉、尾叶桉等,并且其危害面积巨大,造成幼林的死株率高达百分之八十左右,给种植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二、青枯菌的致病因素

(一)侵染循环规律

在青枯病病株残体以及土壤中会有青枯病病原细菌的寄存,能在严寒期存活,并在春季开始从桉树的根颈和根部进行营养吸收和繁殖,在组织细胞之间会不断进行蔓延,对植物细胞间的养分传递进行阻碍,导致植株枯萎。在死亡的植株体内以及土壤中,病害病原细菌依然存活,再第二年春季再次开始循繁殖侵染[1]。

(二)流行规律

这类病菌为危害极大的土壤习居菌,具有致病率高的特点,以土壤為媒介,从土壤进入树木根际,不断在植物维管束组织中扩散导致整株植物枯死,再又从枯死的病株根际部位侵入土壤,再对周围的树木造成危害,最终侵梁个林分。种植过土豆、花生、土麻黄等作物的土壤极容易寄生此类病菌,不过其生长环境也受到温度,湿度,酸碱度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酸性湿度大的土壤中易存活。

(三)致病因素

植物的茎部或根部如存在伤口,此类病菌便会从此进入植物的导管系统,对植物生长造成危害,另外受伤的次生根根冠部也容易受到病菌的侵害,在植物的细胞与皮层之间的间隙中生长,对细胞间的中胶层结构造成危害,使细胞出现质壁分离的现象,同时对植物吸收和运输养分造成不利影响和阻碍,还会分泌出降解酶类物质,对导管组织成分进行分解,使植物枯死。

三、化学防治技术

(一)苗圃病害

对此类病毒进行化学防治主要,起到预防的作用,包括苗圃消毒、林地消毒等。苗圃消毒主要针对无病壮苗的培育,苗木培育大部分采用扦插苗和无性系组培苗,在培育中导致苗木发病或带病,导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如选用轻型基质或是红心土基质,极可能有病菌滋生,尤其在培育中土壤处于病菌滋生的温度和湿度,在出圃前大部分带菌量都较高,种苗根系常常东南部为病菌的侵染源。所以针对此环节需要对病原进行杀灭,确保有效控制危害的发生。可采用暴晒基质和药液侵淋的方式,用0.5%的福尔马林或0.3%的高锰酸钾进行基质透淋,力求最大化地杀灭病菌;定期在育苗过程中喷洒四环素、链霉素以及有效霉素等,使病原体的繁殖得到最大程度的控制[2]。

母株会受到病毒的侵害而枯死,但仍有一部分会存活下来,使其扦插技条里带病菌,在造林后,侵染的病菌就会随树木的生产而对其造成危害。预防措施可采用土壤消毒的方法,采用易排水的新垦地,有漂白粉、石灰和福尔马林等作成药剂。在种植前,每亩苗床的土壤和75-100KG的石灰相混合,起到消毒的作用;另外在培育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修枝处理,修枝的同时喷洒相应的杀菌剂,通常采用农用链霉素、络氨铜水剂、可杀得可湿性粉剂、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对真菌和细菌病害的传染和浸入进行有效预防[3]。

如果有病株出现,应及时将其拔除,对附近的土壤做好消毒处理,对病株附近的健康植物根部进行相应的预防处理,可采用铜铵合剂、石灰等无机化学药剂。

在造林前需要对苗木进行运输,会造成苗木根系受伤的情况,也给病菌侵入制造了有利条件和机会,所以在装运过程中需要喷洒药剂,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铜制剂对于真菌、细菌病害都能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二)林地病害

对于林地病害的预防主要采用暴晒的方式,在选择合适的林地后,对土壤进行暴晒,同时每坎土壤与150-250g的生石灰相拌,再进行回坎造林作业。如在雨水季节,病菌多发的时候,应对病株进行及时清理和拔除,用250G/M2的生石灰对周围的环境和土壤消毒,用高锰酸钾、铜氨合剂以及石灰对周围健康的植

株进行根部处理。

近年来采用化学防治的方式,对此类病症起到了有效防治的效果,但随着长期用药过程,病菌对药物也逐渐适应,同时受到药剂质量、种类、病害演变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化学防治方面的效果也不太理想,同时受到药剂的影响也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4]。

四、抗病品种选育

在对桉树品种进行研究中发现,对病毒所产生的抗病性不同品种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针对抗病品种,进行选育技术的研究,通过对抗病性强的桉树进行选育,对此病症进行有效访控制的有力手段。

(一)苗木测定

在广东、广西地区有不少优良的桉树品种,且当地的资源丰富,可根据本地区的地理结构和地理特征,对抗病强、生长速度快的品种进行培育,同时对此类病害进行有效的预防,在针对巴西六种桉树十八个品系的树种进行病害试验后发现,有4个品系的桉树对病害有较强的抗性,甚至林间接种后呈现零发病率的情况,另外不同地区的品种对抗病性的表现也有所不同。

(二)愈伤组织筛选

抗病树种可以通过培育伤组织进行有效筛选,经过增殖培育,使其满足快速繁殖的需求。在进行辩证特性鉴定时,采用愈伤组织刺伤接种的方式,与常规的截顶滴菌液和伤根浸菌液接种方式相比较,研究测试结果证明,桉树愈伤组织可用于对抗病树种的筛选,但继代培育过多是否会对抗病性造成影响还需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这对部分无性系抗病树种进行研究时发现,连续繁殖会使其抗病性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三)离休培养筛选

和常规育种相比,植物离体培育具有实验周期短、不受气候限制、可人为诱导等特点,目前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通过以愈伤组织为材料,对离体病菌细胞进行活体接种,以及添加致病病菌的方式进行研究筛选发现,在浓度为130 ml/L 的培养基中加入致病病菌,在培养后的15天为最佳选择时间,抗病愈伤无性系作为接种活体法选择对象时,采用浓度为50ml/L的培养基,培养后的10-12天为最佳选择时期,继代年龄会影响选择效果以及选择剂的加入量,同时活体接种筛选的方式与致病病菌的筛选方式相比,效率更高。

(四)无病苗木的培育

通过对抗病营养土的配置、无病采穗圃的培育、无病苗床的选择、杀菌剂定期使用等措施,加强桉树组培和插扦苗过程中的苗木病害预防工作。育苗期间加强对苗木的检测和跟踪,进行严格的检疫和把关,阻止病菌进行远距离的蔓延和传播,对于已经传染的树苗,严禁用于造林[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