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边 公开课大赛(省)优【一等奖教案】
三角形四年级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教案标题:三角形四年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能够辨认三角形。
2. 能够根据三角形的特征,分类和命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3. 能够使用角度和边长的概念描述三角形。
4. 能够解决简单的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黑板、粉笔、三角形模型、三角形图片、纸张、尺子。
2. 学具准备:小组活动练习册、练习纸、铅笔、橡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10分钟)教师出示多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询问学生是否能辨认出其中的三角形,并请其解释判断的依据。
通过学生的回答,导入本节课的主题——三角形。
2. 概念讲解与分类:(20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并总结三角形的定义:三条线段相交于三个不同的顶点,形成的图形就是三角形。
b. 教师利用黑板和三角形模型,向学生展示常见的三角形类型,如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然后讲解它们的特征。
c. 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和提示,分组讨论并总结其他未提到的三角形类型,然后向全班介绍他们的发现。
3. 角度和边长的概念:(20分钟)a.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三角形各边之间的关系,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发现三角形的两个重要特征——角度和边长。
b. 教师示范如何使用角度和边长的概念描述和比较三角形。
c.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探究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的角度和边长的特点,并记录到小组活动练习册中。
4. 解决问题:(30分钟)a. 教师提供一些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并解答问题,如:如果某个三角形两个边长分别是4厘米和5厘米,那么第三边的边长可能是多少?b.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并相互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c. 部分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和思路。
5. 小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a.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b. 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c. 布置下节课预习任务。
四、教学反馈:教师对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表现的积极性,合作性和学习进步进行评价,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5篇)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应急预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5篇)角形边的关系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操作活动和计算观察,让学生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 三角形的边【区一等奖】
《三角形的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及其分类,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能运用该结论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探究,丰富的课堂活动,从直观、形象的角度去认识三角形,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重要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分类,以及三边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相关问题。
三、学科核心素养:本课通过实际情景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模型、动态演示、分类推理求解等方式手段,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四、学情分析:1.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线段、角的相关知识,对三角形已有初步的认识,头脑中三角形已经有了几何图形,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很多关于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感性经验,但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
2.本课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安排了视频引入、几何画板动画、丰富的课堂活动等进行设计,通过合理的猜想、积极的验证,让学生掌握新知,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为后续的几何图形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一、引入新课1、学生提出问题:我腿长米,我一步就能跨3米!你相信吗2、播放“洋葱数学”视频《认识三角形》1、通过身边同学的疑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
2、播放洋葱视频让学生体会三角形的神秘和多彩,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课“三角形的定义和元素”二、讲授新课1.三角形的定义:由的条线段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角形的表示:如图的三角形,记作“_________”,读作“三角形ABC”。
3.三角形的元素:三个顶点: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内角:__________________三条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BC叫做∠A的_______,∠A叫做BC的_______.众人天地——会做才算懂!1、通过希沃白板强大的互动功能展示三角形的定义、表示以及元素,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清晰高效。
三角形的边 省赛一等奖
学习过程
第二次备课记录
1.复习检测:时间:(2-3分钟)
回忆你所学过或知道的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并写出来。
2.学生自主学习:时间(5分钟)
自学课本2-3页,完成下列问题
(1)三角形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____________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如图,线段____、______、______是三角形的边;点A、B、C是三角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图中三角形记作__________。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差第三边.
探究2
1.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厘米和5厘米的木棒。
(1)用长度为3厘米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2)用长度为1厘米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3)要能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能用的木棒的长度范围是多少?
4.点拨讲解:时间(5分钟)
用长为18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3. 合作探究:时间(15分钟)
探究1
1、填不等号(>或<)
①AB+ACBC;AB-ACBC.
②AB+BCAC; AB-BCAC.
③BC+ACAB;BC-ACAB.
2.用一句话概括为:
3.以下数据是三组三条线段的长度(单位:厘米)能首尾顺次连接成三角形吗? 6、7、8 4、5、9 3、6、10
4.对以上三级组数据的思考,你能发现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1)如果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那么各边长是多少?
(2)能围成有一边长是4的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5.课堂训练:时间(5分钟)
三角形的边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第1题图
第3题图
2.在上题如图所表示中,三角形个数共有( C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如图,以AD为边三角形是___△__A__B_D__,__△__A_D__E_,__△__A_D__C_,以∠C
第6页
12.(2015·中A山改编)一个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3和7,则它周长为
() A.17 B.15 C.13 D.13或17 13.(2014·淮安)若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3,x,则x值可认为 ______________.(填一个整数)
14.△AB2或C三3或边4长分别为a,b,c,则|a-b-c|-|b-a-c|=
第9页
17.某木材市场上木棒规格与价格以下表:
规格
1m 2m 3m 4m 5m 6m
价格(元/根) 10 15 20 25 30 35
小明爷爷要做一个三角形木架养鱼用,现有两根长度为3 m和5 m木 棒,还需要到某木材市场上购置一根. (1)有几个规格木棒可供小明爷爷选择? (2)在能做成三角架情况下,选择哪一个规格木棒最省钱? 解:(1)设第三根木棒长x,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5-3<x<5+3, 即2<x<8.故规格为3 m,4 m,5 m,6 m四种木棒可供小明爷爷选择 (2)当第三根木棒长为3 m时,最省钱
第11页
第4页
8.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4 cm和2 cm.假如这个三角形第三边是 偶数,则它第三边长为____cm. 4 9.已知等腰三角形中,一边长为9 cm,另一边长为4 cm. 小伟:“这个三角形周长为17 cm.” 小宇:“你说不对,这个三角形周长应该为22 cm.” 同学们,你认为谁说对呢?说说你理由!
1 三角形的边 一等奖创新教案
1 三角形的边一等奖创新教案11.1.1 三角形的边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三边的关系2.内容解析《三角形的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第十一章《三角形》第一节课,是初等数学的基础知识,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为以后认识和学习几何知识奠定基础,是学生体会数学价值观,增强审美意识的重要题材,所以学会《三角形的边》是至关重要的.三角形是一种常见的几何图形,其中三边关系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数学理念,是对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一种概括提升,同时又是后继学习的基础.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1.能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并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2.能从不同角度对三角形进行分类;3.通过拼三角形的实践活动,从中理解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认识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能识别不同形状的三角形.(2)再将三角形分类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分类的原则及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3)理解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通过拼三角形的实践活动,掌握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能够根据三角形有关概念识别三角形并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达成目标(2)的标志:通过三角形分类的实践活动,在参与操作、探索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分类的原则及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达成目标(3)的标志:掌握判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归纳、概括、反思、展示与交流和语言表达的方法与要领.三、学生学情分析三角形是认识其他图形的基础,八年级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学过有关三角形的一些知识,也了解三角形的许多性质,在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中也学习了线段、平行线、相交线等有关知识,为本节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所以,在学习时,应注意让学生多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多与已经学过的知识相联系.由于在小学的学习中,图形的认识多以观察、测量为主,所以在学习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的性质的时候,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所得到的每一个结论都要有依据,也为以后正式学习证明打下基础.本节的重点是对三角形有关线段的了解,难点是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和运用.在以往的学习中,“等量”是学习中最常见的关系,学生对等量关系的认识和运用较为熟练,这也就使学生在面对不等关系时有了一定的迷茫。
初中数学 三角形的边教学设计 省赛一等奖
1、多媒体辅助教学
2、讲授法、合作探究法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什么是三角形的边、顶点、内角?
如何用符号语言表示一个三角形?
怎样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二,新课讲解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同一直线上
(3)首尾顺次相接
用一条长18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1)如果腰是底边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
(2)能围成一边的长是4cm的等腰三角形吗?
为什么?
三.归纳提升,巩固练习
四,总结:1教师引导
2学生活动:学生谈收获,感受
3设计意图: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五.板书:三角形的定义
《三角形的边》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三角形的边
课 时
1课时
学段学科
初二数学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作 者
洪成刚
学 校
万隆第一中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定义,认识三角形的 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能从不同角度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目标:会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 成一个三角形。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在具体图形中不重复地识别所有三角形,并用符 号语言表示。
2、教学难点: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
三、学情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注重化归意识的点拨与渗透,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步体会理解这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河北教育出版社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三角形的边-省赛一等奖
地震中的“活命三角区”——三角形的稳定性一、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得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
二、教学重点: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难点:准确使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于生产、生活之中。
四、课前准备:小木条8个,小钉若干。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十年前,也就是2008年的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八级大地震。
仅两分钟的时间,昔日一片平静祥和的汶川城就化成了一片废墟。
灾区的情况牵动了亿万中国民众的心,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并自发组织祈福仪式,大家只有一个心声:加油,汶川!加油,中国!研究人员发现地震时受损最轻的是三角形结构的木质房屋,所以十年后的今天,震后的汶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建成了很多三角形屋脊的房子,既美观又结实。
而“活命三角区”也成了大多数人在地震中所信奉的求生信条。
三角形到底有什么样的性质,让人们对他如此青睐(二)探究新知:1. 将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如图1)2. 将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如图2)3. 在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如图3)结论:三角形木架形状不会改变,四边形木架形状会改变,这就是说,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只要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固定了,那么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完全确定。
在数学上把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稳定性不是“拉的动,拉不动”的问题,其实质应是三角形边长确定,其形状和大小就确定了。
(三)实际应用:那请大家也跟随老师的镜头再次来感受一下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吧。
周末,我的山地车带着我逛遍了整个洛阳城。
迎着朝霞的凌波桥在三角形吊索的支撑下更牢固;新移植的树木在三角支架的保护下茁壮成长;路边的凳子斜钉一根木条后能更稳固地为游人提供休憩的场所;王府井商场的玻璃天幕,让蓝天白云融入进来;薰衣草庄园的三角形屋顶既结实又美观;起重机的特殊构造为洛阳地铁的建设立下汗马功劳……而这一张又一张的照片,都是用我的相机在三角支架的支撑下拍摄的。
三角形的边 公开课大赛(省)优教案 教学设计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1.1.1 三角形的边1.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顶点、边、角,会数三角形的个数.(重点) 2.能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重点) 3.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难点)一、情境导入 出示金字塔、战机、大桥等图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三角形,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三角形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观察. 问:你能不能给三角形下一个完整的定义?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三角形的概念图中的锐角三角形有(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解析:(1)以A 为顶点的锐角三角形有△ABC 、△ADC 共2个;(2)以E 为顶点的锐角三角形有△EDC 共1个.所以图中锐角三角形的个数有2+1=3(个).故选B.方法总结:数三角形的个数,可以按照数线段条数的方法,如果一条线段上有n 个点,那么就有n (n -1)2条线段,也可以与线段外的一点组成n (n -1)2个三角形.探究点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类型一】判定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2cm,3cm,5cmB.5cm,6cm,10cmC.1cm,1cm,3cmD.3cm,4cm,9cm解析:选项A中2+3=5,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选项B中5+6>10,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正确;选项C中1+1<3,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选项D中3+4<9,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方法总结:判定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只要判定两条较短的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即可.【类型二】判断三角形边的取值范围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4,7,x,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 )A.3<x<11 B.4<x<7C.-3<x<11 D.x>3解析:∵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4,7,x,∴7-4<x<7+4,即3<x<11.故选A.方法总结:判断三角形边的取值范围要同时运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有时还要结合不等式的知识进行解决.【类型三】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9,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解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的性质可得出第三边长的两种情况,再根据两边和大于第三边来判断能否构成三角形,从而求解.解:根据题意可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可能是4,4,9或4,9,9,∵4+4<9,故4,4,9不能构成三角形,应舍去;4+9>9,故4,9,9能构成三角形,∴它的周长是4+9+9=22.方法总结:在求三角形的边长时,要注意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所求出的边长能否组成三角形.【类型四】三角形三边关系与绝对值的综合若a,b,c是△ABC的三边长,化简|a-b-c|+|b-c-a|+|c+a-b|.解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来判定绝对值里的式子的正负,然后去绝对值符号进行计算即可.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a-b-c<0,b-c-a<0,c+a-b>0.∴|a-b-c|+|b-c-a|+|c+a-b|=b+c-a+c+a-b+c+a-b=3c+a-b.方法总结:绝对值的化简首先要判断绝对值符号里面的式子的正负,然后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将绝对值的符号去掉,最后进行化简.此类问题就是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绝对值符号里面式子的正负,然后进行化简.三、板书设计三角形的边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本节课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抓住“任意的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围绕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有的能围成,有的不能围成,由学生自己找出原因,为什么能?为什么不能?初步感知三条边之间的关系,重点研究“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验证、再操作,最终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这样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第2课时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理解并掌握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重点)2.能灵活运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解决有关问题.(难点)一、情境导入问题:1.我们学习过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角之间都有什么数量关系?2.用你的30°角的直角三角尺,把斜边和30°角所对的直角边量一量,你有什么发现?今天,我们先来看一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看它的边角具有什么性质.二、合作探究探究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类型一】利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线段长如图,在Rt△ABC中,∠ACB=90°,∠B=30°,CD是斜边AB上的高,AD=3cm,则AB的长度是( )A.3cm B.6cm C.9cm D.12cm解析:在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ADC=90°,∴∠ACD=∠B=30°.在Rt△ACD中,AC=2AD=6cm,在Rt△ABC中,AB=2AC=12cm.∴AB的长度是12cm.故选D.方法总结:运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线段长时,要分清线段所在的直角三角形.【类型二】 与角平分线或垂直平分线性质的综合运用如图,∠AOP =∠BOP =15°,PC ∥OA 交OB 于C ,PD ⊥OA 于D ,若PC =3,则PD等于( )A .3B .2C .1.5D .1解析:如图,过点P 作PE ⊥OB 于E ,∵PC ∥OA ,∴∠AOP =∠CPO ,∴∠PCE =∠BOP +∠CPO =∠BOP +∠AOP =∠AOB =30°.又∵PC =3,∴PE =12PC =12×3=1.5.∵∠AOP =∠BOP ,PD ⊥OA ,∴PD =PE =1.5.故选C.方法总结: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与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综合运用时,关键是寻找或作辅助线构造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类型三】 利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探究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如图,在△ABC 中,∠C =90°,AD 是∠BAC 的平分线,过点D 作DE ⊥AB .DE 恰好是∠ADB 的平分线.CD 与DB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解析:由条件先证△AED ≌△BED ,得出∠BAD =∠CAD =∠B ,求得∠B =30°,即可得到CD =12DB .解:CD =12DB .理由如下:∵DE ⊥AB ,∴∠AED =∠BED =90°.∵DE 是∠ADB 的平分线,∴∠ADE =∠BDE .又∵DE =DE ,∴△AED ≌△BED (ASA),∴AD =BD ,∠DAE =∠B .∵∠BAD =∠CAD =12∠BAC ,∴∠BAD =∠CAD =∠B .∵∠BAD +∠CAD +∠B =90°,∴∠B =∠BAD =∠CAD=30°.在Rt △ACD 中,∵∠CAD =30°,∴CD =12AD =12BD ,即CD =12DB .方法总结: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表示线段倍分关系的一个重要的依据,如果问题中出现探究线段倍分关系的结论时,要联想此性质.【类型四】 利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某市在“旧城改造”中计划在市内一块如图所示的三角形空地上种植某种草皮以美化环境,已知AC =50m ,AB =40m ,∠BAC =150°,这种草皮每平方米的售价是a 元,求购买这种草皮至少需要多少元?解析:作BD ⊥CA 交CA 的延长线于点D .在Rt △ABD 中,利用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求BD ,即△ABC 的高.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面积求解.解:如图所示,作BD ⊥CA 于D 点.∵∠BAC =150°,∴∠DAB =30°.∵AB =40m ,∴BD =12AB =20m ,∴S △ABC =12×50×20=500(m 2).已知这种草皮每平方米a 元,所以一共需要500a 元.方法总结:解此题的关键在于作出CA 边上的高,根据相关的性质推出高BD 的长度,正确的计算出△ABC 的面积.三、板书设计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是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节课借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等活动探究并归纳出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不足之处是部分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和作业中进行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
“边边边”公开课大赛(省)优【一等奖教案】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 “边边边”1.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会应用“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会应用“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重点重点) )2.经历探索“边边边”判定全等三角形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过程.((重点重点) )3.在复杂的图形中进行三角形全等条件的分析和探索..在复杂的图形中进行三角形全等条件的分析和探索.((难点难点) ) )一、情境导入问题提出:问题提出: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损坏后,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损坏后,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损坏后,只剩下如图①所示的残片,只剩下如图①所示的残片,只剩下如图①所示的残片,你对图中的残片作哪你对图中的残片作哪些测量,就可以割取符合规格的三角形玻璃,与同伴交流.些测量,就可以割取符合规格的三角形玻璃,与同伴交流.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回答教师的问题.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回答教师的问题.方法如下:可以将图①的玻璃碎片放在一块纸板上,然后用直尺和铅笔或水笔画出一块完整的三角形.如图②,剪下模板就可去割玻璃了.完整的三角形.如图②,剪下模板就可去割玻璃了.如果△ABC ≌△A ′B ′C ′,那么它们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反之,如果△ABC 与△A ′B ′C ′满足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即AB =A ′B ′,BC =B ′C ′,CA =C ′A ′,∠A =∠A ′,∠B =∠B ′,∠C =∠C ′这六个条件,就能保证△ABC ≌△A ′B ′C ′.从刚才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只要两个三角形三条对应边相等,就可以保证这两块三角形全等.这种说法对吗?等.这种说法对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边边边”探究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边边边”【类型一】 利用“SSS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如图,AB =DE ,AC =DF ,点E 、C 在直线BF 上,且BE =CF .求证:△ABC ≌△DEF .解析:已知△ABC 与△DEF 有两边对应相等,通过BE =CF 可得BC =EF ,即可判定△ABC ≌△DEF .证明:∵BE =CF ,∴BE +EC =EC +CF ,即BC =EF .在△ABC 和△DEF 中,∵îïíïìBC =EF ,AB =DE ,AC =DF ,∴△ABC ≌△DEF (SSS)(SSS)..方法总结: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先根据已知条件或求证的结论确定三角形,先根据已知条件或求证的结论确定三角形,先根据已知条件或求证的结论确定三角形,然后再根然后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看缺什么条件,再去证什么条件.【类型二】“SSS ”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结合进行证明或计算 如图所示,△ABC 是一个风筝架,AB =AC ,AD 是连接点A 与BC 中点D 的支架,求证:AD ⊥BC .解析:要证AD ⊥BC ,根据垂直定义,需证∠1=∠2,∠1=∠2可由△ABD ≌△ACD 证得.证明:∵D 是BC 的中点,∴BD =CD 在△ABD 和△ACD 中,∵îïíïìAB =AC ,BD =CD ,AD =AD ,∴△ABD ≌△ACD (SSS)(SSS),,∴∠∴∠11=∠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11+∠2=+∠2=180180180°,°,∴∠∴∠11=∠2==∠2=909090°,°,∴AD ⊥BC (垂直定义垂直定义)).方法总结:将垂直关系转化为证两角相等,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两角相等是全等三角形的间接应用.【类型三】 利用“边边边”进行尺规作图已知:如图,线段a 、b 、c .求作:△ABC ,使得BC =a ,AC =b ,AB =c .(.(保留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痕迹,不写作法) )解析:首先画AB =c ,再以B 为圆心,a 为半径画弧,以A 为圆心,b 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一点C ,连接BC ,AC ,即可得到△ABC .解:如图所示,△ABC 就是所求的三角形.就是所求的三角形.方法总结:关键是掌握基本作图的方法,结合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把复杂作图拆解成基本作图,逐步操作.【类型四】 利用“SSS ”解决探究性问题如图,AD =CB ,E 、F 是AC 上两动点,且有DE =BF .(1)(1)若若E 、F 运动至图①所示的位置,且有AF =CE ,求证:△ADE ≌△CBF .(2)(2)若若E 、F 运动至图②所示的位置,仍有AF =CE ,那么△ADE ≌△CBF 还成立吗?为什么?么? (3)(3)若若E 、F 不重合,AD 和CB 平行吗?说明理由.平行吗?说明理由.解析:(1)因为AF =CE ,可推出AE =CF ,所以可利用SSS 来证明三角形全等;(2)同样利用三边来证明三角形全等;(3)因为全等,所以对应角相等,可推出AD ∥CB .解:(1)∵AF =CE ,∴AF +EF =CE +EF ,∴AE =CF .在△ADE 和△CBF 中,中,∵∵îïíïìAD =CB ,DE =BF ,AE =CF ,∴△ADE ≌△CBF .(2)(2)成立.成立.成立.∵∵AF =CE ,∴AF -EF =CE -EF ,∴AE =CF .在△ADE 和△CBF 中,∵îïíïìAD =CB ,DE =BF ,AE =CF ,∴△ADE ≌△CBF .(3)(3)平行.∵△平行.∵△ADE ≌△CBF ,∴∠A =∠C ,∴AD ∥BC .方法总结:解决本题要明确无论E 、F 如何运动,总有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个在图形中要分清.三、板书设计边边边边边边1.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边边边”或“SSS ”.2.“边边边”判定方法可用几何语言表示为:“边边边”判定方法可用几何语言表示为:在△ABC 和△A 1B 1C 1中,∵îïíïìAB =A 1B 1,BC =B 1C 1,AC =A 1C 1,∴△ABC ≌△A 1B 1C 1(SSS)(SSS)..本节课从操作探究活动入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热情,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课堂教学的情况来看,学生对“边边边”掌握较好,达到了教学的预期目的.存在的问题是少数学生在辅助线的构造上感到困难,不知道如何添加合理的辅助线,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巩固和训练.第2课时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理解并掌握含30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重点重点) )2.能灵活运用含30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解决有关问题.°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解决有关问题.°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解决有关问题.((难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问题:问题:1.我们学习过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角之间都有什么数量关系?.我们学习过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角之间都有什么数量关系?2.用你的3030°角的直角三角尺,°角的直角三角尺,把斜边和3030°角所对的直角边量一量,°角所对的直角边量一量,你有什么发现?你有什么发现? 今天,我们先来看一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看它的边角具有什么性质.今天,我们先来看一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看它的边角具有什么性质.二、合作探究探究点:含30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类型一】 利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线段长如图,如图,在在Rt Rt△△ABC 中,∠ACB =9090°,°,∠B =3030°,°,CD 是斜边AB 上的高,AD =3cm 3cm,,则AB 的长度是的长度是( ( ( )A .3cmB .6cmC .9cmD .12cm解析:在Rt △ABC 中,∵CD 是斜边AB 上的高,∴∠ADC =90°,∴∠ACD =∠B =30°.在Rt △ACD 中,AC =2AD =6cm ,在Rt △ABC 中,AB =2AC =12cm.∴AB 的长度是12cm.故选D.D.方法总结:运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线段长时,要分清线段所在的直角三角形.【类型二】 与角平分线或垂直平分线性质的综合运用如图,∠AOP =∠BOP =1515°,°,PC ∥OA 交OB 于C ,PD ⊥OA 于D ,若PC =3,则PD 等于等于( ( ( )A .3B .2C .1.5D .1解析:如图,过点P 作PE ⊥OB 于E ,∵PC ∥OA ,∴∠AOP =∠CPO ,∴∠PCE =∠BOP +∠CPO =∠BOP +∠AOP =∠AOB =30°.又∵PC =3,∴PE =12PC =12×3=1.5.∵∠AOP =∠BOP ,PD ⊥OA ,∴PD =PE =1.5.故选C.C.方法总结: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与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综合运用时,关键是寻找或作辅助线构造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类型三】 利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探究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如图,在△ABC 中,∠C =9090°,°,AD 是∠BAC 的平分线,过点D 作DE ⊥AB .DE 恰好是∠ADB 的平分线.CD 与DB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解析:由条件先证△AED ≌△BED ,得出∠BAD =∠CAD =∠B ,求得∠B =30°,即可得到CD =12DB .解:CD =12DB .理由如下:∵DE ⊥AB ,∴∠AED =∠BED =9090°°.∵DE 是∠ADB 的平分线,∴∠ADE =∠BDE .又∵DE =DE ,∴△AED ≌△BED (ASA)(ASA),∴,∴AD =BD ,∠DAE =∠B .∵∠BAD =∠CAD =12∠BAC ,∴∠BAD =∠CAD =∠B .∵∠BAD +∠CAD +∠B =9090°,°,∴∠B =∠BAD =∠CAD =3030°°.在Rt Rt△△ACD 中,∵∠CAD =3030°,∴°,∴CD =12AD =12BD ,即CD =12DB . 方法总结: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表示线段倍分关系的一个重要的依据,如果问题中出现探究线段倍分关系的结论时,要联想此性质.【类型四】 利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某市在“旧城改造”中计划在市内一块如图所示的三角形空地上种植某种草皮以美化环境,已知AC =50m 50m,,AB =40m 40m,∠,∠BAC =150150°,这种草皮每平方米的售价是°,这种草皮每平方米的售价是a 元,求购买这种草皮至少需要多少元?购买这种草皮至少需要多少元?解析:作BD ⊥CA 交CA 的延长线于点D .在Rt △ABD 中,利用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求BD ,即△ABC 的高.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面积求解.解:如图所示,作BD ⊥CA 于D 点.∵∠BAC =150150°,∴∠°,∴∠DAB =3030°°.∵AB =40m 40m,∴,∴BD =12AB =20m 20m,,∴S △ABC =12×5050××2020==500(m 2).已知这种草皮每平方米a 元,所以一共需要500a 元.元.方法总结:解此题的关键在于作出CA 边上的高,根据相关的性质推出高BD 的长度,的长度,正正确的计算出△ABC 的面积.三、板书设计含30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是30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节课借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等活动探究并归纳出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不足之处是部分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和作业中进行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业中进行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
三角形的边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三角形的边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三角形的边的概念及其属性;2. 掌握测量三角形边长的方法;3. 能够应用三角形边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a. 教案、黑板、粉笔;b. 测量工具:尺、量角器等;c. 三角形模型或幻灯片等辅助教具。
2. 学生准备:a. 尺、量角器等测量工具;b. 纸和铅笔。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新知1. 引导学生回顾并复习三角形的定义及其特性,温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2. 引入三角形的边的概念与属性,向学生提问:a. 三角形有几条边?b. 三角形的边有哪些性质?步骤二:介绍三角形的边的概念和性质1. 定义三角形的边:连接三角形两个顶点的线段。
2. 属性一: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即对于三角形ABC,有AB + BC > AC,AC + BC > AB,AB + AC > BC。
3. 属性二: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
即对于等边三角形ABC,有AB = BC = AC。
4. 属性三: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
即对于等腰三角形ABC,有AB = AC 或 AB = BC 或 AC = BC。
5. 属性四: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即对于直角三角形ABC,有AB² + BC² = AC²或 AB² + AC² = BC²或AC² + BC² = AB²。
步骤三:测量三角形的边长1. 提醒学生在进行测量前需要保持尺的边直接、尺心位于端点上,并使用量角器保持水平。
2. 将准备好的三角形模型或幻灯片放到黑板上,向学生展示实际三角形的例子。
3. 围绕模型或幻灯片,带领学生展示如何使用尺测量三角形的边长。
4. 分组让学生互相测量实际三角形的边长,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相互合作。
步骤四:应用三角形边的性质1. 给学生出示一些包含三角形边长的问题,让他们应用三角形边的性质解决问题。
2022年《三角形的边》教案 (省一等奖)
[教学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重点难点]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符号表示,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是重点;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是难点。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 [投影1-6]如古埃及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交通标志,等等,处处都有三角形的形象。
那么什么叫做三角形呢?二、三角形及有关概念 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注意:三条线段必须①不在一条直线上,②首尾顺次相接。
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角,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ABC 用符号表示为△ABC 。
三角形ABC 的顶点C 所对的边AB 可用c 表示,顶点B 所对的边AC 可用b 表示,顶点A 所对的边BC 可用a 表示.三、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探究:[投影7]任意画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 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为什么?有两条路线:〔1〕从B→C,〔2〕从B→A→C;不一样, AB+AC >BC ①;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同样地有 AC+BC >AB ② AB+BC >AC ③由式子①②③我们可以知道什么?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四、三角形的分类我们知道,三角形按角可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我们把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统称为斜三角形。
按角分类: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斜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那么三角形按边如何进行分类呢?请你按“有几条边相等〞将三角形分类。
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 a b c (1)CBA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不等边三角形。
1三角形的边一等奖创新教案
1三角形的边一等奖创新教案教案名称:探究三角形的边教案目标:1.理解三角形的边的概念和性质;2.掌握计算三角形边长的方法;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长:2课时(每课时45分钟)教学步骤:第一课时:Step 1:导入新知教师出示一张标有三个点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哪些部分组成了三角形的边?Step 2:引入概念教师向学生解释三角形的边的概念,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形,总结出三角形边的特点:三角形有三条边,每条边的两个端点分别连接了三个顶点。
Step 3:边的分类教师出示两个图形,一个是等边三角形,一个是等腰三角形,并向学生解释这两种三角形的边的特点: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
Step 4:边长计算教师出示一张标有三角形的图形,并提供两个已知边的长度,引导学生计算第三条边的长度。
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勾股定理或几何关系进行计算,激发学生动手尝试。
Step 5: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小明要修剪一块三角形花坛,他已经知道两条边的长度分别为5m和8m,他想要计算第三条边的长度以确定所需的花坛栅栏的长度。
请同学们计算一下。
第二课时:Step 1:复习教师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让学生思考三角形边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Step 2:拓展教师出示一个不规则三角形,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思考如何计算它的边长。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可以通过将不规则三角形分解为多个已知的简单三角形,再利用已学知识进行计算。
Step 3:边的性质总结教师向学生总结三角形边的性质:三角形有三条边,其中等边三角形的边长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
计算三角形边长时可利用勾股定理或几何关系。
Step 4:边长度单位教师向学生介绍常见的长度单位,并提醒学生在计算边长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单位。
Step 5:练习和巩固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在纸上计算三角形的边长,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三角形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初中三角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2. 能够根据给定条件判断和证明三角形的性质。
3. 掌握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 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2. 判断和证明三角形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1. 判断和证明三角形的性质的方法。
2. 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的复杂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师根据内容准备教案,确保知识点准确清晰,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带上笔记本和三角形相关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引导学生回忆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教师提问,询问学生对于三角形的理解。
2. 探究:a.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三角形的特性。
学生根据观察和思考,尝试提出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b. 教师通过示例和练习题,引导学生判断和证明三角形的性质。
c. 教师分组让学生合作解答一些复杂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 拓展:a. 教师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学习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的方法。
b.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4. 实践:教师设计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通过测量校园内的建筑物,计算其面积和周长等。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重要知识点和技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回顾和梳理。
六、课堂作业: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自主查找相关练习题进行解答。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个别学生在判断和证明三角形的性质方面存在困难,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训练。
三角形的边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边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创新教学设计:三角形的边一等奖1200字以上一、引言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几何概念之一,学生在初中阶段需要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和相关的定理。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创新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三角形的边及其相关定理,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三角形的边的概念;(2)理解三角形边长关系的定理;(3)掌握运用三角形边长关系定理解决问题。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教师通过以往的学习经验,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边长关系的问题,并提出以下问题:问题1:在三角形ABC中,已知∠B=60°,AC=5,BC=4,求AB的长度。
问题2:在三角形DEF中,已知∠E=90°,DF=3,DE=5,求EF的长度。
2.探究(20分钟)a.学生独立思考问题1和问题2,并尝试解决。
教师给予足够时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尝试。
b.学生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从中总结归纳三角形边长关系的定理。
3.概念讲解(20分钟)a.教师通过板书或投影展示的方式,介绍三角形边长关系的定理,并解释其推导过程。
定理1:在三角形ABC中AB^2 = AC^2 + BC^2 - 2 * AC * BC * Cos∠Ab.教师通过示例演示运用定理1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4.拓展应用(30分钟)a.教师给出几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定理1解决。
问题1:图书馆楼顶上有一盏灯,离大楼底部水平距离4米,灯的光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灯照射到楼梯的垂直高度是多少米?问题2:一根高电压线坐落在两个山峰之间,两个山峰的高度分别为1000米和800米,两个山峰之间的水平距离为2千米。
高压线与平地之间的夹角为30°,高压线离平地多远?b.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三角形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模板
三角形教案模板引言:三角形是几何学中最基本的图形之一,也是学生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首次接触到的几何图形之一。
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和相关计算方法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思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三角形教学,本文提供了一个三角形教案模板,旨在引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内容并设计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包括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角之和小于180度等;2. 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并能够准确判断三角形的类型;3. 熟练掌握计算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方法;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2. 三角形的分类方法;3. 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教学课件、多边形模型等;2. 学生准备:教材、课本、书写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呈现一系列图形和问题,引发学生对三角形的兴趣和思考,激发学生猜想和问题提出的能力,为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
2. 知识讲解(20分钟):(1) 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讲解三角形的定义和两个重要性质,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和两角之和小于180度,并举例说明。
(2) 三角形的分类:讲解三角形的分类方法,包括按边长分类(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普通三角形)和按角度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 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介绍计算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公式和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
3. 讨论与练习(3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自主合作探讨三角形的性质、分类和计算方法,并提出问题和解决策略。
(2) 练习:布置一些与三角形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并相互交流,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拓展与延伸(20分钟):(1)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一些拓展问题,如如何证明一组边长能构成三角形、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等。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数学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数学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和直观操作活动,让学生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
2、感受动手实验是探索数学规律的途径和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观察、操作、比较、分析中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教学难点:应用三角形边的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观察法、动手操作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过程:一、设境导入,猜想质疑小明和我们一样每天都按时上学,请看小明到学校的线路图(课件示)小明上学共有几条路线?有一天小明起来晚了,你们猜猜他肯定会走哪条路去学校?为什么?今天我们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请观察路线①和路线②围成的近似一个什么图形?路线②和路线③又近似一个什么图形?走路线②,走过的路程是三角形的一条边,走旁边的路走过的路程实际上是三角形的`另外两条边的和。
根据大家的判断,走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和要比第三边大。
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有这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板书课题: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二、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实验1:我们都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封闭图形。
现在从学具中任意拿出三根小棒,摆一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①学生动手操作。
②交流,展示汇报。
(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可以摆出三角形,另一种摆不出三角形。
)实验2:看来,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有的同学用三根小棒摆成了三角形,有的同学没有摆成,这是什么原因?下面我们就对这两种情况做一个深入的探究。
①小组按要求合作,完成实验报告单(教师指导)②反馈:A、首先我们看看怎样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生展示汇报,师板书)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板书)质疑:‘任意’是什么意思?能举例说明吗?(生汇报)③B、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怎样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生展示汇报,师板书)通过对比发现不能围成情况有:a)两边的和小于第三边;b)两边的和等于第三边;检验其他记录的情况,对比发现:两边的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就不能围成三角形。
1三角形的边 一等奖创新教案
1三角形的边一等奖创新教案《9.1 三角形的边》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三角形是一种常见的几何图形,也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它既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又是几何知识体系中的基本内容,对进一步研究其他几何图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在简单了解三角形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和认识三角形,探究其三边的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说理,也为后续的几何学习做好铺垫.二.学情分析1、学生在小学已经简单认识了三角形,有一定的知识基础.2、本班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有一定的差异,但学习热情很高,尤其是对自己可以动手实验、合作探究的几何课,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3、学生归纳总结能力还不强,因此本节课将通过实验、观察、思考、探究、合作交流,加上适当的引导来进行.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角形有关的概念,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会把三角形分别按边分类.能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1)在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动手实验、观察、推理、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2)培养学生数学分类讨论的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究并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2.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灵活运用及明确三角形按边分类的原则和结论.五.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六.教学思想想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第一、让学生能更深入的认识三角形及其三边的关系,并能运用;第二、通过课上的探究学习,使得学生感知到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应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最后,通过微课视频的展示、课上的活动探究、到最后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应用于生活,从而更喜欢数学.七.课程资源1.学前准备:每人准备长度分别为2cm、3cm、4cm、5cm长的四根细木棒.2.洋葱数学微课小视频.八.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观看微课小视频《三角形的引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欣赏并从中抽象感知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起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下一步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二)探究新知1.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的探究活动一:下图是用三根细木棒组成的图形,你认为下列图形是三角形吗?木棒怎样才能拼成三角形呢?(1)(2)(3)(4)(5)活动二:请同学们自己动手画一个三角形.根据刚才的活动,你能试着给三角形下个定义吗?总结归纳:___的三条线段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动手画图感知、讨论交流,自己总结出三角形的概念.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活动三:自主学习教材100页一起探究上面的内容,掌握以下三角形的相关概念.(1)三角形的顶点及符号表示方法;(2)三角形的内角;(3)三角形的边 .并完成下面的练习.(自主学习后小组内解决)如图所示,三角形ABE可记作,它的三个顶点是___,三条边、、,三个内角分别是、、〔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感知,并加以练习强化以上概念的记忆,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和理解的能力.2.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活动一:每组课前准备四根木条,分别长为2cm、3cm、5cm、6m,从其中任取三根相接来摆三角形,试试是否成功?做好实验记录,并分类汇总实验.活动二:交流发现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拼成三角形呢?谈谈哪些试验是失败的?找出失败的原因,并总结什么样的三条线段能拼成三角形?总结规律: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___ .教师板书: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尝试说理:请将你的总结的规律进行说理.已知:△ABC,对,,,进行说理.理由:各组讨论交流后展示成果.教师适当点拨.〔设计意图〕因为学生的程度有差异,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必然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点、方法和规律,同时也会产生新的疑惑,让他们自发地在本组内充分交流,既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表现的机会,又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当学生的归纳总结有缺陷时,教师适当的补充和提升.活动三:跟踪练习(1)判断下列各组线段中,哪些能组成三角形,哪些不能,并说明理由.①a=1.5cm,b=2cm,c=2.5cm②a=1cm,b=2cm,c=3cm③a=1cm,b=4cm,c=4cm④a=3cm,b=8cm,c=4cm操作发现:你用什么方法容易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较短的两线段之和大于最长的线段就能组成三角形.)(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最小边为2cm,两边分别为6 cm和a cm ,a的取值范围是什么?3.三角形的分类(1)自学课本101页大家谈谈下面的一段话,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的概念.(2)尝试按边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完成后小组交流并在全班展示.最终得出三角形按边分类结论.同时教师板书出三角形的分类.〔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分享,这些是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之一,也是现代人必备的重要素质.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创设一个交流争辩的平台,以增进相互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在展示中得到互补,在争辩中得到提高.通过展示,进行思维碰撞,点燃创新火花,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三)课堂练习1.请找出图中所有的三角形,并把它们写出来.2.有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2cm、2cm、4cm B.1cm、4cm、2cmC.2cm、4cm、3cm D.6cm、2cm、3cm3.已知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为4cm、9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cm.A.17 B.22 C.17或22 D.不能确定教师适时点拨,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合作.注意书写要规范〔设计意图〕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是学生能力形成的根本途径,因此,课堂练习是自主探究的检测和深化.(四)课堂小结请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和疑问.〔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学生又对本节进行了知识的梳理和深度反思,对本节所涉及的方法规律、数学思想、易错内容等又进行了一轮回顾与理解.(五)课堂检测1.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4cm和8cm,则此三角形的第三边长可能是()A.12cmB.3cmC.2cmD. 10cm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70cm,一边长是30cm,求其余两条边长.3.姚明是同学们熟悉而喜爱的篮球明星,他高大而帅气,有人说:“姚明特厉害,他一步就能迈3米”,对于这个说法,你信不信呢?(背景资料:姚明身高2.26米,体重140.6 kg,腿长约1.30米)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意在检测一下学生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达到巩固提升的作用.最后一小题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感知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六)布置作业:必做题:课本习题2、3、4.选做题:1、(选做)若△ABC的三边长都是整数,周长为11,且有一边长为4,则这个三角形可能的最大边长是___________.2、(选做)已知线段3cm,5cm,xcm,x为偶数,以3,5,x为边能组成______个三角形.(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采用逐步设置疑问,层层递进的授课模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知识学习的全过程,渗透多观察、动脑想、小组合作探究的研讨式学习方法,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和运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充足的体验和发展。
1.1 三角形的边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1 三角形的边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1.1.1 三角形的边教学设计授课班级:xxx 授课人:xxx 授课时间:xxx一、教学目标:1.认识三角形并会用几何语言表示三角形,了解三角形分类.2.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3.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有关的问题.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难点:运用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课件、三角尺、屋顶架结构图等。
学生:三角尺、铅垂纸、小刀。
四、教学过程:情境引入出示著名建筑、金字塔、战机、大桥等图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三角形,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三角形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观察.思考:(1)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现代的飞机,从宏伟的建筑物到微小的分子结构,都有什么样的形象?(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形象呢?试举例.知识精讲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线段AB,BC,CA是三角形的边. 点A,B,C是三角形的顶点. ∠A,∠B,∠C是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ABC的三边,有时也用a,b,c来表示. 顶点A所对的边BC 用a表示,顶点B所对的边AC用b表示,顶点C所对的边AB用c表示.【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回忆已有关于三角形的知识。
揭示图形语言与文字语言之间的联系。
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模型的过程,认识三角形要素。
思考:回想一下,三角形按照三个内角的大小可以分成几类?按照边的关系呢?【设计意图】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对三角形按角、边进行分类。
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来构建三角形分类的框架结构。
形成对三角形不同类别特征的理性思考和初步感知。
探究:两只蚂蚁在B点,同时发现在C点的位置上有一小块糖,于是它们各自沿着不同的路线出发去抢那唯一的一小块糖(假设它们的速度相同). 看完了这两只蚂蚁抢糖吃的全过程,你有何体会?对于任意一个△ABC,如果把其中任意两个顶点(例如B,C)看成定点,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AB+AC>BC ①同理有AC+BC>AB ②AB+BC>AC ③一般地,我们有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由不等式②③移项可得BC>AB-AC,BC>AC-AB. 这就是说,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设计意图】以情境创设来引发学生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深入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 三角形的边
1.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顶点、边、角,会数三角形的个数.(重点) 2.能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重点) 3.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难点)
一、情境导入 出示金字塔、战机、大桥等图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三角形,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三角形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观察. 问:你能不能给三角形下一个完整的定义?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三角形的概念
图中的锐角三角形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解析:(1)以A 为顶点的锐角三角形有△ABC 、△ADC 共2个;(2)以E 为顶点的锐角三角形有△EDC 共1个.所以图中锐角三角形的个数有2+1=3(个).故选B.
方法总结:数三角形的个数,可以按照数线段条数的方法,如果一条线段上有n 个点,那么就有
n (n -1)
2
条线段,也可以与线段外的一点组成
n (n -1)
2
个三角形.
探究点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类型一】判定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2cm,3cm,5cm
B.5cm,6cm,10cm
C.1cm,1cm,3cm
D.3cm,4cm,9cm
解析:选项A中2+3=5,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选项B中5+6>10,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正确;选项C中1+1<3,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选项D中3+4<9,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
方法总结:判定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只要判定两条较短的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即可.
【类型二】判断三角形边的取值范围
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4,7,x,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 )
A.3<x<11 B.4<x<7
C.-3<x<11 D.x>3
解析:∵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4,7,x,∴7-4<x<7+4,即3<x<11.故选A.
方法总结:判断三角形边的取值范围要同时运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有时还要结合不等式的知识进行解决.
【类型三】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9,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解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的性质可得出第三边长的两种情况,再根据两边和大于第三边来判断能否构成三角形,从而求解.
解:根据题意可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可能是4,4,9或4,9,9,∵4+4<9,故4,4,9不能构成三角形,应舍去;4+9>9,故4,9,9能构成三角形,∴它的周长是4+9+9=22.
方法总结:在求三角形的边长时,要注意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所求出的边长能否组成三角形.
【类型四】三角形三边关系与绝对值的综合
若a,b,c是△ABC的三边长,化简|a-b-c|+|b-c-a|+|c+a-b|.
解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来判定绝对值里的式子的正负,然后去绝对值符号进行计算即可.
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a-b-c<0,b-c-a<0,c+a-b>0.∴|a-b-c|+|b-c-a|+|c+a-b|=b+c-a+c+a-b+c+a-b=3c+a-b.
方法总结:绝对值的化简首先要判断绝对值符号里面的式子的正负,然后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将绝对值的符号去掉,最后进行化简.此类问题就是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绝对值符号里面式子的正负,然后进行化简.
三、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边
1.三角形的概念: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
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本节课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抓住“任意的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围绕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有的能围成,有的不能围成,由学生自己找出原因,为什么能?为什么不能?初步感知三条边之间的关系,重点研究“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验证、再操作,最终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这样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2课时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理解并掌握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重点)
2.能灵活运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解决有关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问题:
1.我们学习过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角之间都有什么数量关系?
2.用你的30°角的直角三角尺,把斜边和30°角所对的直角边量一量,你有什么发现?
今天,我们先来看一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看它的边角具有什么性质.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类型一】利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线段长
如图,在Rt△ABC中,∠ACB=90°,∠B=30°,CD是斜边AB上的高,AD=3cm,
则AB的长度是( )
A.3cm B.6cm C.9cm D.12cm
解析:在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ADC=90°,∴∠ACD=∠B=30°.在Rt△ACD中,AC=2AD=6cm,在Rt△ABC中,AB=2AC=12cm.∴AB的长度是12cm.故选
D.
方法总结:运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线段长时,要分清线段所在的直角三角形.
【类型二】 与角平分线或垂直平分线性质的综合运用
如图,∠AOP =∠BOP =15°,PC ∥OA 交OB 于C ,PD ⊥OA 于D ,若PC =3,则PD
等于( )
A .3
B .2
C .1.5
D .1
解析:如图,过点P 作PE ⊥OB 于E ,∵PC ∥OA ,∴∠AOP =∠CPO ,∴∠PCE =∠BOP +∠CPO =∠BOP +∠AOP =∠AOB =30°.又∵PC =3,∴PE =12PC =1
2
×3=1.5.∵∠AOP =∠BOP ,
PD ⊥OA ,∴PD =PE =1.5.故选C.
方法总结: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与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综合运用时,关键是寻
找或作辅助线构造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
【类型三】 利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探究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
如图,在△ABC 中,∠C =90°,AD 是∠BAC 的平分线,过点D 作DE ⊥AB .DE 恰好
是∠ADB 的平分线.CD 与DB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解析:由条件先证△AED ≌△BED ,得出∠BAD =∠CAD =∠B ,求得∠B =30°,即可得到
CD =12
DB .
解:CD =1
2DB .理由如下:∵DE ⊥AB ,∴∠AED =∠BED =90°.∵DE 是∠ADB 的平分线,
∴∠ADE =∠BDE .又∵DE =DE ,∴△AED ≌△BED (ASA),∴AD =BD ,∠DAE =∠B .∵∠BAD =∠CAD =1
2∠BAC ,∴∠BAD =∠CAD =∠B .∵∠BAD +∠CAD +∠B =90°,∴∠B =∠BAD =∠CAD
=30°.在Rt △ACD 中,∵∠CAD =30°,∴CD =12AD =12BD ,即CD =1
2
DB .
方法总结: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表示线段倍分关系的一个重要的依据,如
果问题中出现探究线段倍分关系的结论时,要联想此性质.
【类型四】 利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某市在“旧城改造”中计划在市内一块如图所示的三角形空地上种植某种草皮以
美化环境,已知AC =50m ,AB =40m ,∠BAC =150°,这种草皮每平方米的售价是a 元,求购买这种草皮至少需要多少元?
解析:作BD ⊥CA 交CA 的延长线于点D .在Rt △ABD 中,利用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求BD ,即△ABC 的高.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面积求解.
解:如图所示,作BD ⊥CA 于D 点.∵∠BAC =150°,∴∠DAB =30°.∵AB =40m ,∴BD =12AB =20m ,∴S △ABC =12×50×20=500(m 2).已知这种草皮每平方米a 元,所以一共需要500a 元.
方法总结:解此题的关键在于作出CA 边上的高,根据相关的性质推出高BD 的长度,正确的计算出△ABC 的面积.
三、板书设计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是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本节课借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等活动探究并归纳出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不足之处是部分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和作业中进行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