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抽搐的护理与观察优秀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限局性阵挛型
限局性阵挛从一个肢体或一侧面部,扩 大到身体同侧的其他部位,常不伴意识 障碍,通常无定位意义。多见于代谢异 常、缺血缺氧性脑病、蛛网膜下腔出血, 预后一般较好。
(5)全身性肌阵挛型
表现肢体反复屈曲性阵挛,有时躯干 也有同样痉挛,常提示有弥漫性脑损 伤,预后不良。
• 新生儿抽搐表现全身性抽搐者不多, 往往仅一侧肢体跳动、强直、下颌抖 动,频繁闪眼,两眼凝视,屏气发作。
典型,少部分可出现抽搐,颅高压出 现晚,缺乏脑膜刺激征,故怀疑败血 症患儿应常规行脑脊液检查除外脑膜 炎可能。
代谢异常:低血糖、低钙血症、低镁血症、 高钠或低钠血症、维生素B6缺乏、先天 性遗传代谢病等。
其他原因:撤药综合征、核黄疸、中枢神 经系统畸形、色素失禁症等均可在新生 儿期出现抽搐。
四、发病机制
2、新生儿颅内出血
(1)产伤性颅内出血
①早产 胎龄32周以下的早产儿,由 于脑室管膜(脑室内壁衬以室管膜上 皮)生发基质尚未退化,该组织是未 成熟的毛细血管网,血管壁仅一层内 皮细胞,缺少胶原和弹力纤维支撑, 故动脉血压升高引起血管破裂导致室 管膜下出血,并扩散至脑室及脑室周 围白质。
• ②缺氧缺血窒息导致的低氧血症及高碳 酸血症引起脑血管扩张破裂出血。
新生儿抽搐的护理与观察
一、新生儿抽搐的定义

大脑皮质功能的暂时紊乱引起脑
细胞异常放电。表现为全身或局部骨
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的肌肉强直、
阵挛性抽搐,并引起关节运动,多为
全身、对称性。常伴有意识障碍。
• 抽搐是新生儿期常见的急症之一, 是中枢神经系统或全身性多种疾病 的一个症状,是提示脑损伤可能恶 化的指标。
三、感 染
• (1)慢性宫内感染 • TORCH感染(风疹 巨细胞病毒 弓形虫)
通过胎盘可引起脑部感染。 • 如:先天性巨细胞包涵体病 脑钙化,
脑坏死,脑发育不全。 •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小头畸形 脑膜脑
炎 脑萎缩。 • 先天性弓形虫病 脑膜脑炎 脑钙化灶。 • 临床表现:生后可出现抽搐,同时伴有
(2)强直型
局限性强直发作:维持肢体、躯干或 颈部的一种不对称的姿势僵硬,如某 一肢体的伸直/屈曲,伴头、眼转动。
全身性强直发作:四肢强直性伸展, 似去大脑强直;上肢屈曲,下肢伸展, 似去皮层状态。伴有呼吸暂停,眼球 上翻。
(3)多灶性阵挛型
多个局部性阵挛迅速地不固定地从肢体 某一部位转Fra Baidu bibliotek动到另一部位或肢体, 有时可影响呼吸而出现青紫,常伴有 意识障碍。
• ③损伤 产伤 可引起蛛网膜下出血、脑 挫伤和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出血也可 由于低氧引起,占足月儿颅内出血的第 1位。生后48h内出现局灶阵挛型或微 小型惊厥,在发作间期患儿一般状况良 好。
(2)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发生于早产儿,常伴有窒息,两者不易 区分,和产伤无关。出血开始于侧脑室 壁尾状核上方神经元发生区,出血可进 入脑室或脑实质。大量出血发生于生后 1~3天。临床症状突然恶化,发生强直 型或多灶阵挛性惊厥和颅内压增高,严 重者死亡。足月儿脑室内出血来自脉络 膜丛。
• 反复抽搐可影响新生儿脑的发育, 产生后遗症。
二、病 因
• 1、围产期窒息
• 继发于围生期窒息的缺氧缺血性脑病占抽 搐病因的60%~75%,脑病主要原因(90%)为 胎盘气体交换障碍,包括胎盘早剥、胎盘 功能不全、过熟、脐带脱垂、难产和生后 复苏不充分。约10%是生后呼吸功能不全和 严重心脏右向左分流。其临床特点是意识 障碍、张力减低和抽搐。抽搐多在生后 12~24小时左右出现,开始为微小型发作, 以后可出现强直性或多灶性阵挛性抽搐。 此时常有颅压增高,窒息更为严重的后果 是颅内出血。
六、辅助检查
• 头颅CT、B超、核磁共振了解颅内病变 类型、部位、程度,对颅内出血、脑 水肿、脑积水、脑萎缩极为重要。
• 脑电图:对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对 病因诊断意义不大。常见局限性放电, 以枕部和中央区。惊厥患儿脑电图可 正常。
• 血气分析:血钙、钠、镁、血糖等。
七、诊断
(1)通过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协 助诊断。 (2)鉴别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是否 抽搐有时很难,任何奇异的一过性 现象或细微的抽动反复性、周期性 出现,尤其伴有眼球上翻或活动异 常,又有抽搐的原因时应考虑是抽 搐发作。 (3)抽搐类型判断:微小发作、阵 挛发作、强直性发作、肌阵挛发作
八、鉴别诊断
(1)新生儿惊跳:为幅度较大、频率较高、 有节奏的肢体抖动或阵挛样动作,将肢体 被动屈曲或变换体位可以消除,不伴眼球 运动或口颊运动。常见于正常新生儿由睡 眠转为清醒时受到外界刺激时或饥饿时。 而惊厥为无节奏抽动,幅度大小不一,不 受刺激或屈曲肢体影响,按压抽动的肢体 试图制止发作,仍感到肌肉收缩,常伴有 异常眼、口颊运动。
宫内生长迟缓,白内障,皮疹, 肝脾
肿大等表现。
• (2)化脓性脑膜炎 • 感染途径: • 产前感染 极罕见 如李斯特菌感染。 • 产时感染 胎膜早破 产程延长 常见细
菌为大 肠埃希菌 B族乙型链球菌。 • 产后感染 病原菌经呼吸道 脐部 破
损皮肤 消化道进入血循环到达脑膜。 • 临床表现:新生儿脑膜炎临床表现不
• 缺氧,缺血,低血糖等使得能量减少, 细胞钠泵功能失调,
• 钙镁离子拟制钠离子在神经元细胞膜 上的转运,血清钠离子减少,促使细 胞膜产生非极化过程
• 维生素B6缺乏,使拟制性神经介质氨 酪酸减少,过多兴奋由神经传出。
五、临床表现
(1)微小型 眼球短暂而固定的凝视、斜视、眼球震 颤及转动、眨眼、瞳孔散大。 面肌抽搐、咀嚼、吸吮、吞咽动作。 异常肢体运动:下肢踏板样或踏车样动 作、上肢游泳样或划船样动作。 各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血压、 呼吸、心率突然改变、呼吸暂停伴全身 松软。 不出现肢体抽动或强直,若不仔细观察, 不易与新生儿的正常活动区别。
• 抽搐是由一群神经元不规则放电引起的, 神经细胞因各种原因影响,破坏膜表面 的高度极化,造成电流不稳定而发生异 常放电。
• 新生儿由于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故皮 层的局限性电活动不易向邻近组织传导 故常表现为惊厥发作不规律,局灶性惊 厥。脑皮层下组织相对成熟,故对缺氧 缺血敏感,故皮层下发作如口颊部抽动, 眼球运动是新生儿抽搐最常见的发作类 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