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复习——审题与立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作文复习

——审题与立意

一、什么是审题,什么是立意。

审题,就是审查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审题时要注意题目对文体、内容、感情色彩等的具体要求,确保不在这些方面出错。另外,审题的关键还在于把握题意,也就是分析题目的含义和意图。

立意,是在审题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思考、精心选择、最终确立文章主题的过程。

审题与立意密不可分,共回组成了作文构思的起始环节。认真审题,恰当立意才能确保写作符合要求,不跑题,不偏题,也才能有效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二、分析考场作文在审题立意中存在的问题:

1.审题不准,出现偏题。

主要表现有:①误为邻题。比如,要求以“珍惜”为题目的命题作文,考生却大写某某字画价值连城,非常贵重,这说明写作者误把写作主题确定在“珍贵”的表面范围之内。写“珍惜”,就必须写出人对它珍视。②片面理解材料。比如,材料作文导语中的关键语是“成长需要压力”,考生却只写“成长记录”或“成长中的烦恼”,将写作主题变成了“成长”。也就是说,作者在写作中只顾及了其中的部分词语,忽视了整体。③偏离主题。比如,本来是要写“父母与孩子要加强沟通”这个主题,结果没有根据主题细谈其中的重要性、必要性,而是转到谈父母教育孩子多么不易,付出了太多的精力和财力,这样就出现了偏题现象。

2.立意不深,老生常谈。

主要表现有:①立意浅薄,如“味道”一题,很多同学匆匆填上“咖啡”“中药”“红烧肉”“黄瓜”,且只是就其滋味写滋味。②爱写老故事,比如公交车让座、妈妈送伞、老师带病工作……在这些老掉牙的故事中,那些相同的人物、相同的情节不知被多少人、多少次地重复过,毫无新意。③爱摆老观点,比如批评父母不理解“我”,发泄课业负担重的痛苦等,如果再用上相同的事例,文章总让人觉得似曾相识。

优秀的作文一定要有深刻的意蕴,给人以深刻的思想启迪。考生写“你是我最感激的人”,感激你十月辛苦生养了我,感激你天天给我烹饪佳肴,感激你夏日给我纳凉、冬天给我取暖。在人人都能写的情况下,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无疑是拉开作文档次的关键。下面就按照不同的题型来说说怎样审题立意。

一、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从全国范围来看,命题作文属于热门考查题型。2019年157个命题单位中,命题作文有66个,占到三分之一以上的比重。安徽对于命题作文的考查,近9年考查了3次,分别是2017年的“这就是我的承诺”、2014年的“说说我自己”和2011年的“在我们这个年龄”,其中2017年和2011年的作文题以“导语+题目”的形式,2014年的作文题只提供题目,没有任何导语。那么命题作文应如何审题立意呢?

一、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1.紧抓中心词,突出题眼。

中心词是回答写作对象“怎么样”的词,也就是所谓的题眼,它代表文章的中心思想,表明写作的目的——告诉读者那人是怎样的人,那事是怎么样的事,那景是怎么样的景。如2017年“这就是我的承诺”,这道题目的中心词就是“承诺”;2014年的“说说我自己”的中心词是“自己”而非“说”别人;2011年的“在我们这个年龄”中心词是“我们这个年龄”,即初中生所在的年龄段。

2.紧抓限制词,明确范围。

命题作文的题目字数一般是四五个字左右,呈现为一个复杂的短语或主谓宾结构都存在的完整短语。命题作文题目中一般都会有限制词,在写作前首先要紧抓限制词:如2017年“这就是我的承诺”,是主谓宾成分的完整短语(短句),其中“我的”规定了写作对象是自己,“承诺”规定了所写事件必须要与应承允诺相关。

如:“一次特别的拜访”,“一次”限制了选材范围,一次,而不是多次。“特别”限制了写作的范围,要写出这次拜访的不同之处。而从“拜访”一词又可看出,对象应该是某位德高望重的人物。

3.紧抓提示语,不可偏离。

提示语即写在题目前面或后面提示考生的话,一般具有引出题目、阐释主题、提示写作范围和人称、提示选材范围或角度、提示写作重心等方面的功能。

如2017年“这就是我的承诺”的导语:“不闯红灯,是对规则的承诺;走近经典,是对阅读的承诺;追求卓越,是对人生的承诺;关爱他人,是对社会的承诺……承诺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素养。在初中生活里,你有过哪些与承诺有关的经历和感触呢?”这段导语(或提示语),提示了考生可以叙写初中生活中与承诺有关的经历与感触。考生可以顺着这一思路,做一些发散性思考,如“孝敬父母长辈,是对为人子女的承诺;尊敬师长,是对文明礼貌的承诺:战胜怯懦,是对勇敢的承诺”这样想得越多,越有利于选择“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思路,有利于选择有创意的、个性化的材料。

二、命题作文审题中的几点注意

第一种,看似很浅显的题目。

如“我长大了”这个文题,是一个宽泛的中考作文题,谁也不会在取材上发生困难,看样子真是浅得不能再浅了,但实际上,这个题的关键在于对“长大”的理解。如果在审题之中认为“长大”的含义只是生理、身体的变化或是学会了某种生活技能、能够料理自己、胆子变大了,或者能对付别人的欺负等等,那这种理解就很肤浅,写出来的文章在立意上也就上不了档次。如果说能够寓理于事,从不同的角度写出正处于花季年龄的初中生成长中的追求、向往、烦恼和困惑,以及对人生的初步认识,写出人生中的各种各样的责任感已经在心中出现,那么,这样的思考就是准确地把握了文题的含义。

第二种,看似很熟悉的题目。

如“美在课余”这个文题,是一个宽题。可供取材的内容也是不少的。其实这个题目有一个“迷惑点”,这个“迷惑点”在那个“美”字上。稍不注意,就会由于觉得这个文题似曾相识而忽视对“美”字的品读。由于没有抓住这个“美”字,就会写出“丰富多彩的课余”、“好玩的课余”、“有趣的课余”、“热闹的课余”等等内容,而就是没有突出这个“美”字。

第三种,看似很形象的题目。

如“风景这边独好”这个文题,也是一个宽题,题目似乎很“形象”,但远不是从字面上理解的那么简单。它既可以写实,如写一个地方的风景,写一个地方的景物特点,写一个地方的景物的变化,但更重要的是应该写这个地方的发展,写这个地方的特色,写这个地方表现出的时代的进步。再换一个角度思考,它不仅可以写“地方”,还可以写人,还可以写事等等。

第四种,看似很直观的题目。

如“礼物”这个题目,好像一看就知道是什么。但在具体的写作中,它可能是实指——某种物,更多的也许是喻指——像“礼物”一样的美好事物。用“喻指”来写文章,其思路更广,其情感更丰富。

三、例题解析

例1:题目:我也是一束阳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