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诗: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原文翻译及赏析

合集下载

古诗《芙蓉楼送辛渐》译文及赏析

古诗《芙蓉楼送辛渐》译文及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唐代〕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后,独自面对着楚山离愁无限!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注释:芙蓉楼: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

”一说此处指黔阳(今湖南黔城)芙蓉楼。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

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平明即平旦,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黎明之时。

用地支表示这个时段则为寅时,即每天清晨的3~5时,即是我们古时讲的五更。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楚地的山。

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玉壶:玉做的壶。

比喻人品性高洁。

赏析:此诗为一首送别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

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

“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

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赏析《芙蓉楼送辛渐》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丞。

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

这首诗为在江边离别时所写。

此诗为一首送别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

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

“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

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是指作者与友人分手之际,对友人的嘱托。

洛阳,指的是今河南省洛阳市,唐朝时是政治、经济、文化的著名城市,那里有作者的亲朋好友。

相问,如同说“问你”,冰心是形容人的心地清明,如同冰块儿;玉壶,玉石制成的壶。

六朝时期,诗人鲍照曾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诗),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此处的玉壶也是用来比喻纯正的品格。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你到达洛阳以后,那里的亲友如果问起你我的情况,你就这样告诉他们王昌龄的一颗心,仍然像一块纯洁清明的冰盛在玉壶中。

作者托辛渐给洛阳友人,带去这样一句话,是有背景的。

当时作者因不拘小节,遭到一般平庸人物的议论,几次受到贬谪。

这里,显然是作者在对那些污蔑之词作出回击,也是对最了解自己的友人们做出的告慰。

表现了不肯妥协的精神。

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

芙蓉楼送辛渐古诗原文及翻译

芙蓉楼送辛渐古诗原文及翻译

芙蓉楼送辛渐古诗原文及翻译
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芙蓉楼送辛渐古诗原文及翻译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芙蓉楼送辛渐》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芙蓉楼送辛渐》其一表达了作者送别好友时依依不舍的感情,诗的后两句也表现出了对于家乡亲友们深深的思念之情;其二描写的是诗人为友人践行的情景,作者寓情于景,表达出对于友人的不舍与分别的惆怅之情。

芙蓉楼送辛渐的写作背景
1、《芙蓉楼送辛渐》的写作背景是: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南京市)丞,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

2、这诗原题共两首,第二首说到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2023年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3年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3年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2023年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翻译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往丹阳城南望去,只见秋海阴雨茫茫;向丹阳城北望去,只见楚天层云深深。

高楼送客,与友人依依惜别,心情悲愁,喝酒也不能尽兴。

四周一片寂静,对着寒冷江天,只有高悬的明月照我心。

注释⑴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诗人的一位朋友。

⑵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

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⑶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楚山:楚地的山。

这里的楚也指镇江市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孤:独自,孤单一人。

⑷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⑸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有“心若怀冰”句,比喻心地纯洁。

鲍照《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也是以“玉壶冰”比喻清白的操守。

唐人有时也以此比喻为官廉洁,如姚崇《冰壶诫》序云“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

⑹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

⑺高楼:指芙蓉楼。

赏析这组诗大约作于天宝元年(742)王昌龄出为江宁(今南京市)丞时。

王昌龄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开元二十七年(739)远谪岭南;次年北归,自岁末起任江宁丞,仍属谪宦。

《芙蓉楼送辛渐-丹阳城南秋海阴》王昌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丹阳城南秋海阴》王昌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丹阳城南秋海阴》王昌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芙蓉楼送辛渐-丹阳城南秋海阴》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作于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

第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第二首写第一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的情景。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作品原文:芙蓉楼送辛渐二首⑴其二丹阳城南秋海阴⑹,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⑺,寂寂寒江明月心。

词句注释:⑴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⑹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

⑺高楼:指芙蓉楼。

白话译文:往丹阳城南望去,只见秋海阴雨茫茫;向丹阳城北望去,只见楚天层云深深。

高楼送客,与友人依依惜别,心情悲愁,喝酒也不能尽兴。

四周一片寂静,对着寒冷江天,只有高悬的明月照我心。

创作背景:这组诗大约作于天宝元年(742)王昌龄出为江宁(今南京市)丞时。

王昌龄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开元二十七年(739)远谪岭南;次年北归,自岁末起任江宁丞,仍属谪宦。

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

这两首诗当为此时所作。

作品鉴赏:这两首诗所记送别的时间和情景是“倒叙”。

第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送别友人的情景;第二首写第一天晚上在芙蓉楼为友人饯行之事。

第一首写平明送客,临别托意。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江宁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

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

”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芙蓉楼送辛渐》诗词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诗词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诗词赏析《芙蓉楼送辛渐》诗词赏析《芙蓉楼送辛渐》诗词赏析1【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译文及注释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后,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注释芙蓉楼: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

”一说此处指黔阳(今湖南黔城)芙蓉楼。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

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楚地的山。

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芙蓉楼送辛渐】译文二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芙蓉楼送辛渐】创作背景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丞。

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

这首诗为在江边离别时所写。

人物介绍王昌龄(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芙蓉楼送辛渐》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芙蓉楼送辛渐》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芙蓉楼送辛渐体裁:诗题文: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作者:名字:王昌龄年代:唐代描述: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翻译:原文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译文: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后孤独地面对楚山、离愁无限。

原文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742年),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江苏南京)丞。

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今江苏镇江),然后在此分手。

此诗原题共两首,第二首说到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赏析二:思想内容早晨作者在江边送别辛渐的情景。

赏析三:艺术特色诗中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了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

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了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冰清玉洁的形象。

赏析四:语言赏析“寒雨连江夜入吴”,寒意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

“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但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

王昌龄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

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孤”字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古诗赏析及翻译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古诗赏析及翻译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古诗赏析及翻译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古诗赏析及翻译《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古诗赏析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片冰心在玉壶上一句是:洛阳亲友如相问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是黔阳(今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镇)的名楼,那还有王昌龄的石像和介绍。

“送”是送别的意思。

“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

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1、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这首诗是作者在江宁做官时写的。

3、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4、连江:满江。

5、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6、平明:天亮的时候。

7、客:指辛渐。

8、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9、孤:独自,孤单一人。

10、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11、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12、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比喻人清廉正直。

【诗文解释】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邈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

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译文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在大地上,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

清晨,当我送别友人之时,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样晶莹纯洁。

【赏析】本诗写于唐开元二十九年之后,诗中提的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王昌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王昌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王昌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作于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

第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第二首写第一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的情景。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作品原文:芙蓉楼送辛渐二首⑴其一寒雨连江夜入吴⑵,平明送客楚山孤⑶。

洛阳亲友如相问⑷,一片冰心在玉壶⑸。

词句注释:⑴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⑵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

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⑶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楚山:楚地的山。

这里的楚也指镇江市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孤:独自,孤单一人。

⑷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⑸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有“心若怀冰”句,比喻心地纯洁。

鲍照《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也是以“玉壶冰”比喻清白的操守。

唐人有时也以此比喻为官廉洁,如姚崇《冰壶诫》序云“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

白话译文: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创作背景:这组诗大约作于天宝元年(742)王昌龄出为江宁(今南京市)丞时。

王昌龄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开元二十七年(739)远谪岭南;次年北归,自岁末起任江宁丞,仍属谪宦。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王昌龄(690?—756?或谓698—757),字少伯,行大,郡望琅琊,一作太原,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授校书郎。

二十二年登博学宏词科,迁汜水(今河南巩义市东北)尉。

后以事贬岭南,北归后改江宁(今江苏南京)丞,世称“王江宁”。

天宝中,再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世又称“王龙标”。

安史乱起,避乱江淮,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

两《唐书》有传。

王昌龄为开元、天宝间著名诗人,有“诗家天(一作夫)子王江宁”之称。

尤擅七绝,时与李白并称。

清人宋荦说:“三唐七绝,并堪不朽。

太白、龙标,绝伦逸群。

”(《漫堂说诗》)现存诗一百八十多首,有《王昌龄集》传世,还有《诗格》等著作。

【原文】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1]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 。

【注释】[1]吴:古国名,据有淮、泗以南至浙江太湖以东地区,此处泛指润州一带。

楚:与“吴”为互文,因润州春秋时属吴,战国时属楚。

[2]“一片”句:意谓自己心地清明纯洁,表里如一。

鲍照《代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译文】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后,独自面对着楚山离愁无限!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解读】芙蓉楼,有二说:一说在龙标(今湖南黔阳),一说在润州(今江苏镇江)。

原诗二首,此为其一,据其二中“丹阳(即润州治所)城”可知,此处芙蓉楼当为润州芙蓉楼。

《元和郡县图志•江南道•润州》:“其城吴初筑也,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

”辛渐,作者友人,余无考。

此诗当作于开元末年,作者出任江宁(今南京市)丞后。

王昌龄在盛唐诗史上以七言绝句著称,唯李白可与争衡。

叶燮说:“七言绝句古今推李白、王昌龄。

”(《原诗•外篇下》)但王昌龄并不与李白相同。

就送别诗言,李白长于写景,景中融情,如《送孟浩然之广陵》;王昌龄送辛渐诗,则以抒情为主,景乃情之渲染、补充。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王昌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王昌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王昌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诗的意思是: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

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

“平明送客楚山孤”,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

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这两句诗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则是诗人对友人的叮咛和嘱托。

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一片冰心在玉壶”,是诗人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的体现,也是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的表达。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二》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这首诗的意思是:往丹阳城南望去,只见秋海阴雨茫茫;向丹阳城北望去,只见楚天层云深深。

高楼送客,与友人依依惜别,心情悲愁,喝酒也不能尽兴。

四周一片寂静,对着寒冷江天,只有高悬的明月照我心。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送别的地点和环境。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诗人站在丹阳城南,看到的是秋海阴雨茫茫;站在丹阳城北,看到的是楚天层云深深。

这两句诗以景起兴,烘托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

后两句“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则是诗人在高楼为辛渐饯别时的情景。

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心情悲愁,喝酒也不能尽兴。

四周一片寂静,对着寒冷江天,只有高悬的明月照我心。

芙蓉楼送辛渐原文-翻译及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原文-翻译及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原文|翻译及赏析创作背此当作于天宝元年(742年),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江苏南京)丞。

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今江苏镇江),然后在此分手。

此诗原题共两首,第二首说到头天晚上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整体寒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今南京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

),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

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

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

中晚和婉约派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孤的开阔意境。

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

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

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

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

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演讲稿、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范本、主题班会、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experienc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templates, theme class meeting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原文、注解、译文及赏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原文、注解、译文及赏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原文、注解、译文及赏析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

著有《王江宁集》六卷。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原文、注解、译文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解1、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译文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拓展: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词鉴赏“寒雨连江夜人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

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

“连”字和“人”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不也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吗?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

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行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在辽阔的扛面上,进人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

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

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扛畔空望着流水逝去。

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全文及注释

《芙蓉楼送辛渐》全文及注释

《芙蓉楼送辛渐》全文及注释
11 《芙蓉楼送辛渐》全文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11 注释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

“平明送客楚山孤”: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平明:天亮的时候。

楚山:楚地的山。

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亲友如相问”: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

“一片冰心在玉壶”: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及注释

《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及注释

《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及注释《芙蓉楼送辛渐》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742年),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丞。

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及注释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注释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

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

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楚地的山。

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赏析“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今南京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

),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

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

”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

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

王昌龄写芙蓉楼送辛渐的背景是什么全诗赏析

王昌龄写芙蓉楼送辛渐的背景是什么全诗赏析

王昌龄写芙蓉楼送辛渐的背景是什么全诗赏析《芙蓉楼送辛渐》的写作背景: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丞,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

原文如下: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写作背景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丞。

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

这首诗为在江边离别时所写。

《芙蓉楼送辛渐》全文赏析此诗为一首送别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

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

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是指作者与友人分手之际,对友人的嘱托。

洛阳,指的是今河南省洛阳市,唐朝时是政治、经济、文化的著名城市,那里有作者的亲朋好友。

相问,如同说“问你”,冰心是形容人的心地清明,如同冰块儿;玉壶,玉石制成的壶。

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

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芙蓉楼送辛渐》作者简介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而立之年,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抒情诗: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原文翻译及赏析芙蓉楼送辛渐
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注释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登临能够俯瞰长江,遥望江北。

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

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楚地的山。

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能够通称。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742年),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丞。

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王昌龄可能
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

此诗原题共两首,第二首说到头
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这个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
别的情景。

赏析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今南京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

),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

夜雨增添了
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但弥漫在满江烟
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

”连”字和”入”字写出
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不过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
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个幅水天相连、浩
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体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

中晚唐
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
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仅仅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
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清晨,天
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

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
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不过生。

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
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
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

不过王昌龄没有
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
山之上。

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
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

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不过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
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
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
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

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
里澄澈的品格。

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
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

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
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
的自誉。

所以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
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
的深情。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本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而深厚有余、优
柔舒缓、“尽谢炉锤之迹”(胡应麟《诗薮》)又是王诗的独特风格。

本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但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
之情,更体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

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
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
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
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新唐书》王昌龄本传称”其诗绪密而思清”。

他的绝句大都有
这个特点,此首也不例外,特别是”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二句,细致精密,给人以冰清玉洁之感。

“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所谓”自明高志”。

其中”冰心”二字
见于《宋书》卷九十二:”冰心与贪流争激,霜情与晚节弥茂”。


是刘宋时代”清平无私”、”为上民所爱咏”的良吏陆徽的话,王昌
龄取用”冰心”二字,当表示自己与”厉志廉洁,历任恪勤,奉公尽诚,克己无倦”的陆徽志同。

”玉壶‘‘二字见于鲍照《代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是高洁的象征。

此外,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的”周苛慷慨,心若怀冰”、姚崇《冰壶诫序》的”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

故内怀冰清,外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