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1 第3单元 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含详解)

合集下载

第3单元 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含详解)

第3单元 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含详解)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3.1《改革迫在眉睫》课时作业及答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3.1《改革迫在眉睫》课时作业及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训练一、选择题1.(2013·开封高二检测)东晋时,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政权是()A.代国B.魏国C.北魏D.前秦2.北魏在拓跋珪统治时期,曾稳步推行“离散诸部,分土定居”的政策,该政策()A.加深了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B.加重了广大人民的赋税负担C.促进了鲜卑等北方各族的封建化D.遭到了汉族地主的强烈反对3.(2013·温州高二检测)崔浩这位汉族儒生受到重用反映的问题是()A.他是汉奸,卖国投敌B.北魏喜欢利用汉人打汉人C.鲜卑族不断学习汉族文化D.鲜卑族与汉族融为一体4.(2013·衡阳高二检测)北魏统一后,逐渐采用先进的经济形式,该经济形式的实质是()A.奴隶制经济形式B.半封建半奴隶制经济C.封建制经济形式D.半畜牧半农业5.南朝谢灵运写道:“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

”反映了()A.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B.鲜卑贵族残酷的经济掠夺C.柔然侵扰北魏D.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6.(2013·福州高二检测)北魏完成统一后,面临着尖锐复杂的矛盾,这些矛盾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统治者的残暴B.鲜卑族的落后C.战争的不断发生D.汉族的不断反抗7.(2013·潍坊高二检测)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①实行宗主督护制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②赋税征收严重不均,农民负担重③民族矛盾日渐突出④冯太后崇尚“汉法”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8.冯太后积极推动和支持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学习汉族先进文化B.改变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C.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D.摆脱社会危机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河东薛辩、薛永宗、斐骏等各拥强兵,雄踞一方。

河北“韩、马两姓各二千余家,恃强凭险,最为狡害,劫掠道路,侵暴乡闾。

2019-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共32张PPT)-文档资料

2019-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共32张PPT)-文档资料
经济上: ①北方农业区仍是中国经济中心(北 方经济的破坏和恢复交替出现);南方经济得到开发。 ②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文化上:科技发展,佛教兴盛、道教兴起,儒 佛道三教并立(三教会同或“胡汉文化交融”)。
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
、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 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
思考2:北魏统一北方有什么历史 意义?
思考3 孝文帝改革前面临哪些社会矛盾? 这些社会矛盾是怎样产生的? 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 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 比屋。” ——谢灵运
北拓魏跋孝文贵帝族改盘革剥前,导北致魏阶社会级存矛在盾着激什么化尖并锐引矛盾发?起 义
北魏初期,无力消灭遍及大河南北 的地主豪强,只得在地方上实行宗主督 护制。由豪强地主出任宗主,督护农民 纳税服役,但他们趁机隐瞒人口,逃避 赋税、徭役。同时,地方官吏与地主勾 结,“纵富督贫,避强侵弱”,导致广 大农民负担沉重。
北魏政权
宗主
农民
北魏 政权
宗主
—隐瞒人口 —国家赋役减少 —任意压榨人民—阶级矛盾激化
农民
宗主督护制的弊端
“人”型 政权机构
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县郡

县令(最高 县丞(行政、 县尉(军事、
长官)
刑狱)
治安)

三老(教化)
啬夫(听讼、 赋税)
游徼(贼盗)
亭 (亭长)
里 (里典)
阅读材料:
材料一:P34,学思之窗 材料二:P34,第一自然段
回答: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有什么 后果?
教材版本:人教版,选修1 年级:高二年级文科 课题:第一课 改革迫在眉睫

【高中历史】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第三单元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第三单元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 Word版含解析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1.鲜卑孝文帝改革与下列哪种历史现象互为因果关系()A.长期分裂B.民族融合C.民族战争D.阶级斗争解析:北魏统一北方后,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孝文帝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

孝文帝改革又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

A、C、D不符合题意。

答案:B2.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民族融合的过程实质上是()A.封建化过程B.农业化过程C.工业化过程D.汉化过程解析: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北魏政权加速民族融合就是要接受汉族先进的生产方式,改变游牧民族落后的经济状况,由此得知是加速其封建化的过程。

B、C两项说法错误;D项不是经济发展的角度。

答案:A3.北魏在孝文帝改革之前,地方基层组织实行的是()A.郡县制B.县制C.宗主督护制D.三长制解析:郡县制属于中原地区实行的地方制度,故A、B两项错误;北魏前期地方基层组织的一种形式是宗主督护制,宗主在政治上都是一些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宗主控制下的包荫户多数没有户籍,故C 项正确;孝文帝改革后以三长制取代宗主督护制,故D项错误。

答案:C4.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的因素有()①宗主督护制②赋税负担沉重③民族关系的合理调整④先进文明与落后文明的碰撞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①②激化了阶级矛盾,④是民族、阶级矛盾的根源。

孝文帝改革前夕,由于北魏统治者政策失当,导致民族矛盾激化,所以③错误。

答案:C5.孝文帝改革的有利条件有()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民族融合加强②冯太后掌握实权,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文化③孝文帝对汉族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文化落后的深刻认识④鲜卑贵族实行民族平等政策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解析:本题考查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归纳概括能力。

孝文帝改革前,鲜卑贵族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因此④错误,①②③都正确,故选D。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第三单元 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 (共19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第三单元 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 (共19张PPT)


行宗主督
的 行
北魏政府任命地方豪 护制 强为宗主宗来主管理当地
事务,可以继承和内
政 部转让,

材料2:北魏前期征税,分为“三等 九品”。九品是根据资产多少而规定 的赋税高低的品级,三等是按不同等 第将税送到不同地区。可是实际在征 税时,并不按这个九品征收。一方面,
这 田是地由和于 人混世 口家,乱大在的族一赋已定税经程制隐度瞒上度了 造大 成量 了的 贫
【课程标准】: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 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 作用。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一、改革的背景
1、改革的前提: 2、改革的必要性: 3、改革的可能性:
一、改革的背景
1、改革的前提: 北魏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439年),结 束了北方多年来分裂混乱的局面,社 会相对安定,民族融合加强。
一、改革的背景
1、改革的前提:
北魏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结束 北方分裂局面,社会相对安定。
2、改革的必要性:
矛盾日益激化,威胁北魏统治
(1)阶级矛盾尖锐 (2)民族矛盾激化
人民起义不断
一、改革的背景
1、改革的前提: 北魏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结束 北方分裂局面,社会相对安定。
2、改革的必要性: 矛盾日益激化,威胁北魏统治
鲜卑拓跋部的南迁: 嘎仙洞遗址
汉魏以来, 鲜卑拓拔部逐渐 南迁,过着游牧 生活。
公元315年鲜 卑拓拔部建立代 国,后为前秦苻 坚所灭。北魏建 立后,鲜卑人受汉 族影响,学习农 耕,逐步定居下来
前秦苻坚 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东晋谢安
383年淝水之战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 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结果 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前秦瓦解,北方陷入分 裂混战。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一课ppt优秀课件:《改革迫在眉睫》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一课ppt优秀课件:《改革迫在眉睫》
材料二:魏初规定:“天下民户分为九等纳租赋”,自文成帝始,又兴十五项 “杂调”(杂税),后以战争的临时征发,一户竟收租五十石, 为正常年租赋 的二倍半!
材料三: “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 谓之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于公赋矣。”
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改革的必要性(北魏统治面临危机)
措施:参见教材第33页
意义:拓跋部由畜牧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 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国家机构日益完备。推 动了北魏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北魏逐渐扩展到黄河流域。
材料一:河东薛辩、薛永宗、斐骏等各拥强兵,雄据一方。河北“韩、马两姓 各二千余家,恃强凭险,最为狡害,劫掠道路,侵暴乡闾。”
政治制度的落后(表现、影响)
的 背
必要性:面临 严重的统治危机
民族矛盾激化(原因) 阶级矛盾尖锐(原因、表现)
景 改革的推动力:冯太后临朝听政并培养孝文
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题练〗
1.北魏统一北方后,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其中社会矛
D 盾不包括(

A.阶级矛盾
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民族矛盾
D.鲜卑族内部矛盾
…… 献文帝:拓拔弘
孝文帝:拓拔宏(元宏)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 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 史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70页
前提: 1、北魏的崛起
⑴族源: 起源于东北鲜卑族拓跋部; 魏晋之际游牧于山西、内蒙; 338年建立代国,后为前秦吞并。
⑵崛起: ①背景:前秦瓦解,北方再次陷入分裂和战乱 ②北魏建立:386年拓拔珪(平城)
北魏的崛起历程北魏的发展背景表现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时间意义政治制度的落后表现影响民族矛盾激化原因阶级矛盾尖锐原因表现依据人物和措施经政人才文意义小结北魏统一北方后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其中社会矛盾不包括北魏统一北方民族融合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民族矛盾尖锐使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最终推动其进行汉化改革的是

人教版历史选修1课件:第3单元-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人教版历史选修1课件:第3单元-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教材整理 2
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1.社会矛盾激化 各种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宗主督护制激化了社会矛盾。 2.民族矛盾激化 没有处理好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矛盾激化。 3.社会危机严重 由于阶级矛盾和 民族矛盾的激化,各地人民起义不断。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 P34“学思之窗”: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深度点拨]
冯太后对北魏政权的改革起到的作用
(1)冯太后与孝文帝一起掀起了北魏的改革。 (2)她的支持是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 (3)改革前她所采取的措施为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知识网络
史论要旨 1.黄河流域的统一使北方有了较为 安定的社会环境、生产发展、民族 融合加强, 北魏开始了封建化进程。 2.冯太后和孝文帝在少数民族封建 化进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答案】 (1)制度:宗主督护制。 (2)危害:剥削农民,隐报户籍,逃避赋税,造成国家税收的减少,也造成 地方割据势力严重。 (3)关系:它的推行激化了社会矛盾,改革迫在眉睫,导致孝文帝进行改革。
下一页
【史料应用】 (1)史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对北魏的统治有何影响?
【提示】 问题:民族矛盾尖锐。影响:严重威胁着北魏统治的巩固。
(2)史料二所述影响说明了什么?针对史料一反映的问题,他采取了什么措 施? 【提示】 说明:北魏孝文帝深受汉族文化影响,对汉族的儒家、道家非
常了解,造就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措施: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思考一下,你认为太武帝的言论反映了北魏统治者的什么问题?
【提示】
反映了北魏统治者不能较好地处理民族关系 ,对其他各族人民

历史:3.1《改革迫在眉睫》(人教版选修1)

历史:3.1《改革迫在眉睫》(人教版选修1)

2、孝文帝即位及精通汉文化:
拓跋宏(后改姓元) (467-499),北魏孝文帝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和改 革家。献文帝在位时被立为太子,后献文帝又禅位于他,改年号为“延兴”。时 年仅5岁,由冯太后执政。冯太后于490年9月病逝,亲政。在位29年,于南征途 中病逝,终年33岁。 魏孝文帝四岁即位,掌权的是其祖母冯太后。冯太后出身于汉族,她对孝文帝寄 予很大希望,对他实施系统的汉文化教育,亲自督促他自幼学习儒家经典,恪守 儒家的纲常礼仪,同时指导他阅读诸子百家的著作和历史典籍。冯太后对孝文帝 管教很严,她要求孝文帝身旁的内侍十天内要汇报一次孝文帝的表现,不汇报则 加以责罚。正是在冯太后的精心培养下,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汉 族文化传统、习俗及其深邃丰富的内涵,十分敬佩和仰慕。“《五经》之义,览 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老》《庄》,尤精 释义。才藻富瞻,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 成也,不改一字。”(《魏书· 高祖记》)这种孜孜不倦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精 神,造就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对汉文化和汉族发展史的了解及与本民族现 状的比较,孝文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坚定了他改变鲜卑旧俗、 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这对他后来推行社会改革影响是深刻的。
(1).措施:
①颁行班禄制:让官员按官职大小领取俸禄, 严惩贪官污吏; ②推行三长制、均田制、租调制等,进一步推 进北魏的封建化; ③对孝文帝实施系统的汉化教育。
(2)作用:
冯太后临朝听政,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 族先进文化,并督促孝文帝自幼学习儒家经典, 使孝文帝对汉族文化十分敬佩和仰慕,对后来 的改革有着深刻的影响。
(2)太武帝拓跋焘的统治政策: ①重用汉族儒生,完备国家机构: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一课改革迫在眉睫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一课改革迫在眉睫
问题六:孝文帝为什么能在之后的改革中学习汉 族先进文化?
前提——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问题一: 北魏是怎样崛起的?北魏的崛起 有何影响?
1 、北魏的崛起
背景: 前秦瓦解
过程: 386年拓拔珪建北魏,后迁都平城 影响: 为北方统一提供条件
问题二:北魏在何时统一黄河流域?有何影响?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经济发展较快。
“鲜卑”作为 一个部落集团 的名称,约始 见于东汉。鲜 卑一名,有学 者认为鲜卑即 “犀毗”,亦 称“师比“, 指胡人的带钩 而言。 “鲜卑” 意为瑞祥或神, 合之为瑞兽或 神兽。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孝 文
前提——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帝 改
有利条件——统治阶级汉化改革的奠基
材料 北魏统治者为掠夺土地、人口、牲畜和财富, 热衷于发动战争。他们强迫其他各族人民充当步兵, 在打仗时冲锋在前,稍有迟缓,就会被后面督阵的鲜 卑族骑兵践踏致死。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写信给 守城主将。信中大意是说:我今所遣战士,尽非鲜卑 人。你杀了他们等于替我清除内部隐患,对我们有利 无害。
请思考:太武帝的言论反映了统治者 的什么政策?
1 、冯太后临朝听政,掌握实权 ,培养孝文帝 2 、孝文帝精通汉族文化
文明皇后(冯太后)
冯太后:谥文明皇后。(442-490年),长乐信都(今河 北冀县)人。452年,北魏第六任皇帝拓跋濬即位,将冯 氏封为贵人。456年,立为皇后。465年,拓跋濬去世, 拓跋弘继任。冯氏被尊为皇太后。476年,孝文帝即位, 封冯氏为太皇太后。477年至490年,北魏一系列改革 的实际主持者。她聪明果决﹐猜忌而长於权术﹐以重管 ﹑重罚驾御群臣﹐为其所用。
A. 鲜卑族自身的落后性 B. 统治者的腐朽 C. 战乱频繁 D. 汉族的反抗

高中历史复习 选修一 第三单元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高中历史复习  选修一 第三单元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王家范《中国史通论》
2、民族矛盾激化: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小结:
1.阶级矛盾尖锐:
2.民族矛盾激化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激化,导致北魏社会 矛盾尖锐,人民起义 不断。改革迫在眉睫
改革必然性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 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 律。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70页
一、北魏崛起与统一北方(改革基础)
探究1: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北魏崛起的过程 是什么?
◆ 起源:东北鲜卑拓跋部 ◆ 建国:东晋,代国 ◆ 重建: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
改国号魏,史称“北魏” ◆ 迁都称帝:398迁都平成,399年称帝 ◆ 统一黄河流域:439年,结束北方割据
探究2:结合教材思考:北魏统.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民族矛盾
D.鲜卑族内部矛盾
C 2.崔浩这位汉族儒生受到重用反映的问题是( )
A.他是汉奸,卖国投敌
B.北魏喜欢利用汉人打汉人
C.鲜卑不断学习汉族文化
D.鲜卑与汉族融为一体
D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条件是(

①北魏统一北方 ②民族融合 ③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
④民族矛盾尖锐

有浓厚的汉文化,为他
推行全面和彻底汉化奠
定了基础。
公元467——699年在位
·
——
马诗精不师《
上赋释该授五
2
口铭义涉,经、
授颂,。探》雅
,,才善其之好
及任藻谈精义读
《 其兴富《奥,书
魏 成而赡左,览,
书 也作,》史之手
孝 ,,好《传便不
文 不有为老百讲释
帝 本
改大文》家,卷 一文章,,学,
纪 》

【金版学案】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第3单元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金版学案】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第3单元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考点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1.北魏的崛起。

(1)北魏是源于东北的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政权。

(2)东晋时,拓跋部首领建立代国,但不久被前秦吞并。

(3)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珪重建代国,不久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398年,迁都平城。

2.统一黄河流域。

(1)时间: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2)意义。

①初步结束了西晋灭亡以来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②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与民族融合。

考点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1.阶级矛盾尖锐:主要原因是政权制度建设的欠缺。

基层统治实行宗主督护制;赋税制度混乱。

2.民族矛盾激化:主要是因为北魏统治者没有处理好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3.社会危机严重:由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人民起义不断。

考点三冯太后和孝文帝1.冯太后: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2.孝文帝:深受良好的汉族文化教育,借鉴汉族封建国家的统治经验,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

魏孝文帝魏孝文帝拓跋宏是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王朝的第六位皇帝,原名拓跋宏,后改为元宏。

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由于北魏实行子贵母死制度,拓跋宏在被立为太子时,生母即被赐死,由祖母冯太后抚养成人。

即位时仅5岁,公元490年亲政。

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

公元495年(太和十九年)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后又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借以改变鲜卑风俗、语言、服饰。

此外,鼓励鲜卑和汉族通婚;评定士族门第,加强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的联合统治;参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仪。

孝文帝的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1.下列对北魏统一北方的评述,不正确的是(C)A.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B.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C.改变了北方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方式D.为各族之间的交流融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解析:注意题干的要求是对“统一北方”的评述,因此说改变了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不正确。

2014年高二历史基础随堂巩固第三单元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人教版选修1)Word版含解析

2014年高二历史基础随堂巩固第三单元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人教版选修1)Word版含解析

[基础随堂巩固]1.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的因素有()①宗主督护制②赋税负担沉重③民族关系的合理调整④先进文明与落后文明的碰撞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①②激化了阶级矛盾,④是民族、阶级矛盾的根源。

孝文帝改革前夕,由于北魏统治者政策失当,导致民族矛盾激化,所以③错误。

答案:C2.关于北魏政权的发展史,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统一黄河流域后建立B.曾吞并其他政权C.曾多次迁都D.统一北方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解析:本题考查北魏的有关史实。

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珪重建代国,不久改魏,史称北魏。

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所以说建立北魏政权后,才统一黄河流域。

答案:A3.崔浩这位汉族儒生受到重用反映的问题是()A.他是汉奸,卖国投敌B.北魏喜欢利用汉人打汉人C.鲜卑族不断学习汉族文化D.鲜卑族与汉族融为一体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崔浩是汉人,得到鲜卑族重用,但他并未卖国,排除A、B两项。

D项融为一体的说法违背史实。

题干实际上说明的是鲜卑民族的汉化问题。

所以选C。

答案:C4.冯太后和孝文帝都主张学习汉族文化,主要原因是()A.二人均受汉族文化的长期熏陶B.学习汉族文化易于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C.汉族政权力量强于北魏政权D.汉族与鲜卑族之间矛盾尖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孝文帝统治时期,北魏社会矛盾尖锐,局势动荡不安,要巩固统治,就必须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汉族封建国家的统治经验,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

答案:B。

高中历史选修1精品课件3: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1)

高中历史选修1精品课件3: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1)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一、改革的重要前提: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
1.北魏的崛起
⑴兴起:
源于东北→魏晋之际游牧→东晋建立代国
⑵发展:Biblioteka ①386年拓跋珪建立北魏;
②398年迁都平城,巩固新生政权: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371年—409年)
2、统一黄河流域


(1)时间:439年

东晋 时建 代国
统一 黄河 流域
小结
鲜卑文明与汉 文明冲突
社会矛盾 尖锐
社会安定,经 济恢复,民族
融合;
冯太后与 孝文帝注
重汉化
改革 迫在 眉睫
改革 条件 具备
1.北魏统一北方后,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其中社会矛盾
不包括
A.阶级矛盾
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民族矛盾
D.鲜卑族内部矛盾
2.崔浩这位汉族儒生受到重用反映的问题是 A.他是汉奸,卖国投敌 B.北魏喜欢利用汉人打汉人 C.鲜卑不断学习汉族文化 D.鲜卑与汉族融为一体
政治:编户定居;仿汉制设官;重用汉人,国家机构 日益完备
经济:计口授田,劝课农桑(转向农耕生活) 文化:兴办太学,吸收汉文化 (3)意义 ①使拓拔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 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日益封建化) ②国家机构日益完备,为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础。
北魏疆域图
思考:北魏何以能在这么多的民族政权中脱颖而出, 完成一统北方的伟业呢?
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 4.社会动荡不安,各地起义不断
三、改革的推动力 ---统治者因素
1.冯太后对改革的推动作用:
➢出身汉家,以强硬手段掌握政权, 推动了北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
(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
基础达标(36分)
1.东晋时,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政权是()。

A.代国B.魏国C.北魏D.前秦
答案 A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开始采用汉族的先进文化进行统治,其措施主要有
()。

①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②推行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③重用
汉族儒生④兴办太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D
3.宗主督护制导致()。

A.国家赋税增加B.豪强地主隐瞒人口
C.农民负担减轻D.社会矛盾缓和
答案 B
4.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导致北方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鲜卑贵族推行民族歧视政策②鲜卑贵族对百姓巧取豪夺③都城偏远
④南朝政权的威胁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社会矛盾的激化,主要是由统治者的统治措施造成的,与其都城的位置和其他政权没有直接的内在联系。

答案 A
5.北魏统一北方后,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其中社会矛盾不包括()。

A.阶级矛盾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民族矛盾D.鲜卑族内部矛盾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当时北魏的社会矛盾。

北魏统一北方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同时由于豪强地主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十分尖锐。

但鲜卑族内部的矛盾当时并没有显现出来。

答案 D
6.魏孝文帝深受汉族文化影响,其中对他影响比较大的是()。

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
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
答案 B
7.使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最终推动其进行汉化改革的是
()。

A.拓跋珪B.道武帝
C.冯太后D.拓跋宏
解析北魏孝文帝是在冯太后帮助下登上皇帝宝座的,他在冯太后的影响下实行汉化措施,进行改革。

答案 C
8.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采用汉族先进文化B.学习汉族统治政策
C.发展经济D.巩固统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由于北魏面临危机,因此,孝文帝企图通过改革化解危机,巩固统治。

A、B两项是改革的内容,C项是目的之一,但主要目的是D项。

答案 D
9.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

这表明孝文帝()。

A.摒弃了鲜卑族的传统习俗
B.注重对汉文化的研习
C.改革了鲜卑族传统教育方式
D.重视推广先进的文化
解析本题提供的材料只是反映了孝文帝对汉文化的研究和学习,没有涉及教育和文化的推广,也没有涉及他对传统习俗的改革。

答案 B
能力提升(14分)
10.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魏孝文帝出行图
材料二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

史传百家,无不该涉。

善谈《左》
《老》,尤精释义。

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

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孝文帝本纪》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2分)
(2)材料二所述的人物应该是谁?反映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他的这些行为
与谁有关?(8分)
(3)材料二与材料一有何关系?与他以后的改革有何关系?(4分)
解析本题属图片和文字材料相结合的材料解析题。

第(1)问观察图片形象回答即可;第(2)问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主要理解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答案(1)画面中所有的人都是峨冠博带,宽衣大袖,反映了孝文帝汉化改革
以后北魏的服饰变化。

(2)北魏孝文帝。

反映的问题:北魏孝文帝深受汉族文化影响,对汉族的儒家、道家非常了解,造就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原因:孝文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生产方式的落后性,坚定了改变鲜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

冯太后。

(3)正是由于他对汉族文化的了解,促使他后来在改革中提倡穿汉族服装。

这对他后来推行社会改革影响是深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