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戏偶的介绍
方寸江湖 掌上乾坤------论霹雳布袋戏的美学内涵
方寸江湖掌上乾坤——————论霹雳布袋戏的美学内涵一、布袋戏简介及缘起布袋戏又称作布袋木偶戏、手操傀儡戏、手袋傀儡戏、掌中戏、小笼、指花戏,表演所用之木偶主要是以木头做成头和手脚,而四肢与躯干则是以布缝制,套在人的手上表演,其名亦由此得之。
台湾的偶戏当中,布袋戏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表演类型。
台湾布袋戏传自福建漳州、泉州与广东潮州。
早期布袋戏依后场音乐又分南管、北管及潮调布袋戏三种。
而后也应用京戏、歌仔戏、日本、西洋音乐。
台湾布袋戏最蓬勃的地区是云林,而布袋戏界最庞大的流派则是“五洲园”系统。
五洲园的开山艺师黄海岱先生堪称为台湾布袋戏的“通天教主”,五洲的弟子遍布全省,其嫡传及再传弟子估计占台湾布袋戏剧团一半以上,是布袋戏界势力最大的派系。
霹雳系列是现今布袋戏中最为风行的一种。
其名乃因每出剧名皆有“霹雳”二字得称。
创立霹雳国际多媒体股份有限公司的黄强华和黄文择兄弟出身布袋戏世家,祖藉福建泉州的黄家由曾祖黄马开始便在家乡拜师学艺,后来把技艺传授儿子黄海岱,成为现今台湾布袋戏界举足轻重的一代宗师,人称”紅岱师”。
黄海岱膝下有八子,真正继承其衣钵的只有黄俊卿和黄俊雄。
黄俊雄的《云州大儒侠史艳文》率先于1970年在电视播放,当时黄强华及黄文择已参与制作,1991年《霹雳布袋戏》面世并以录影带发行,几年间还正式成立制作公司及”霹雳会”,1995年霹雳卫星电视台正式开台,1997年集资开拍电影《圣石传说》,其间与城邦等出版社推出相关周边刊物,2000年《圣石传说》完成,先后在日本、上海等地上映,2005年剧集《九皇座》获“戏剧类导演奖”,2006年《争王记》在美国播出。
迄今为止,从最初的《霹雳金光》到2011年底的《霹雳兵燹之问鼎天下》霹雳布袋戏已经播出52部,两千余集,在台湾本土,中国大陆乃至海外地区都拥有数量众多的戏迷。
布袋戏欣赏重点首推囗白与操偶,剧团主演,一人需说出剧中所有角色声音。
梨园谚语:“布袋戏上棚重讲古”、“一声荫九才,无声不免来”说明了念白的重要性。
布袋戏名词解释
布袋戏名词解释
布袋戏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木偶戏,也称为布偶戏。
它利用木偶、布料和绳子制作而成,演员通过操纵木偶来表演故事。
1. 布袋:布袋指的是用布料制作的木偶的外套,通常是用红、蓝、绿等鲜艳的颜色来装饰。
布袋有一个开口,演员可以通过这个开口将手伸进木偶内部,操纵木偶的动作。
2. 木偶:木偶是布袋戏的主要角色,通常由木材制作而成。
它
们的形象栩栩如生,包括头部、身体和四肢。
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外貌和服装。
演员通过操纵木偶的头、手、腿等部位来表演故事。
3. 绳子:绳子是用来操纵木偶的重要工具。
演员通过绳子将木
偶的动作传达到观众面前。
绳子可以连接到木偶的头部、手部、腿部等部位,演员通过拉动绳子来实现木偶的动作。
4. 剧本:剧本是布袋戏表演的脚本和台词。
布袋戏的剧本通常
是根据传统故事、历史事件或神话传说来创作的。
剧本中包括对话和情节,演员根据剧本进行表演。
5. 音乐:音乐在布袋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和氛围来增强戏剧效果。
布袋戏的音乐通常由传统乐器如笛子、二胡、锣鼓等演奏,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感官体验。
6. 表演技巧:布袋戏的表演技巧包括操纵木偶的技巧、声音的
表演技巧和动作的表演技巧等。
演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操控木偶的能力,并通过声音和动作来塑造角色的形象和情感。
布袋戏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内涵。
它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也是传递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方式。
“三昧堂”戏偶台湾文创业的奇葩
“三昧堂”戏偶台湾文创业的奇葩布袋戏发源于福建泉州,清朝中叶传人台湾,是台湾最有代表性的戏种之一。
因表演时以手控制布偶,将偶戏之身及造型之美尽现于掌中,又称为“掌中戏”。
虽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但因融入鲜明的台湾文化元素,如客家花布与原住民服饰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如今,雕刻精美、逼真传神的戏偶形象频繁出现在漫画、小说、电脑游戏里,并被COSPLJAY 真人饰演,成为诸多影视剧和艺术创作的素材。
台湾“三昧堂”用“创意”为布袋戏这种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由“收偶神人”到自创偶团三昧堂的创立有点机缘巧合的意味。
造型与偶衣设计师刘国安(小安),原是台塑南亚厂员工。
造型师陈志远(小K),原本是台湾某发廊的设计师。
两个人都喜欢观看木偶戏和收藏木偶,曾被台湾人称为电视木偶的“收偶神人”,其收藏吸引《中国时报》等媒体记者前去采访。
后来,他们发现许多收藏者收藏木偶,往往流于对“电视本尊相似度”(木偶收藏品与电视上演的布袋戏偶是否相似)的追逐,失去了收藏的本意,便从2006年开始,毅然卖掉所有电视版本的木偶,投资上百万合力创作台湾的自创布袋戏偶。
期间,他们受到李明、余美娟等业内人士的指点,通过互联网等方式结识了来自不同行业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严仁鸿、陈有丰、陈永升、涂建轩、王文志等人,成立了“三昧堂创意木偶工作坊”。
一个自发的民间木偶戏团队由此诞生,亮相木偶舞台。
6年来,三昧堂创作了50多尊精致戏偶。
三昧堂坚持的理念,就是成员们一起努力共同创作,每个成员都要参与木偶的创作过程,每个人都要接受外界与内心的挑战。
因此,每尊戏偶都是这7个团队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他们彼此深厚情谊的见证。
目前,三昧堂已有属于自己的雕刻师、制衣师、造型师、兵器师、口白师、操偶师,由成员自己撰写木偶戏剧本与营销企划工作等。
自创的才是经典的三昧堂的戏偶,特色在于没有仿造电视木偶角色造型。
从整体设计到制作,包括偶头雕刻、服装设计、头饰造型、饰品配件与兵器道具等以及角色设定、命名等皆是团队自己来创作,且分工明确。
中国木偶戏,民间传统艺术
中国木偶戏,民间传统艺术木偶戏古称"傀儡戏"、"傀儡子",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戏曲形式。
中国的木偶戏兴起于汉代,明代木偶戏已流行全国各地,经济发达的南方各省区木偶戏更为繁荣,故有"南方好傀儡"之说。
清代以后木偶戏进入全盛时期,不仅流行范围广,而且演出的声腔也日益增多,出现了漳州布袋木偶戏、泉州提线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邵阳布袋木偶戏、高州木偶戏、潮州铁枝木偶戏、川北大木偶戏、辽西木偶戏、石阡木偶戏、阳提线木偶戏等分支。
演出形式有提线、布袋、铁枝、杖头、药发五种。
木偶人表演各种舞蹈身段及武打技艺的水准,完全取决于艺人的操作技巧,这是提线木偶表演艺术水平高低的关键。
杖头木偶高于提线木偶,一般偶高一米,装有三条操作线,两条牵动双手,一条支配头部与身躯表演。
布袋木偶造型最小,仅有七寸左右,靠艺人两手托举表演,操作技艺特别,不同于提线和杖头木偶。
泉州提线木偶形象结构完整,制作精美,尤其是木偶头的雕刻独具匠心,轮廓清晰,线条洗练,继承了唐宋雕刻和绘画风格,乃驰名中外的民间工艺珍品。
泉州提线木偶线条繁多,操弄复杂,技巧表演难度最高;还是唯一仍有自己剧种音乐“傀儡调”的戏种,至今仍完整地保存将近三百支曲牌旋律曲调及南鼓、钲锣等古乐器。
高州木偶戏俗称“鬼仔戏”,其风格颇具粤西地方特色,其独特古朴的唱腔,精湛的表演使许多观众流连忘返。
相传,高州木偶最早在明朝万历年间由福建闽南人大量迁移广东而传入,多分布在讲粤语的地方活动,是茂名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最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
布袋戏又称作布袋木偶戏、掌中戏、手袋傀儡戏,是一种起源于17世纪中国福建泉州或漳州.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广东潮州与台湾等地流传的一种用布偶来表演的地方戏剧。
布偶的头是用木头雕刻成中空的人头,除出偶头、戏偶手掌与人偶足部外,布袋戏偶身之躯干与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装﹔演出时,将手套入戏偶的服装中进行操偶表演。
霹雳布袋戏简介1
9
操偶图片
20出场诗 出场诗通常由“四句”五言或七言古诗 出场诗通常由“四句” 所组成的闽语“念白” 所组成的闽语“念白”。 例子:剑君十二恨, 例子:剑君十二恨,南风不竞
2012-1-7
5
幽梦影
清 张潮 一恨书囊易蛀,二恨夏夜有蚊, 一恨书囊易蛀,二恨夏夜有蚊,三恨月 台易漏,四恨菊叶多焦,五恨松多大蚁, 台易漏,四恨菊叶多焦,五恨松多大蚁, 六恨竹多落叶,七恨桂荷易谢, 六恨竹多落叶,七恨桂荷易谢,八恨薜 萝藏虺,九恨架花生刺, 萝藏虺,九恨架花生刺,十恨河豚多 石天外曰: 予另有二恨: 毒……石天外曰:‘予另有二恨:一曰 石天外曰 才人无行,二曰佳人薄命’ 才人无行,二曰佳人薄命’。
2012-1-7 8
神道:如财神,三仙, 神道:如财神,三仙,另外还有其 专门主角类别的东海龙王, 专门主角类别的东海龙王,闻太师等神 明道士等。 明道士等。 精怪:如牛头马面。 精怪:如牛头马面。 杂角:指的是跑龙套的角色。 杂角:指的是跑龙套的角色。如老 和尚,小沙弥。 和尚,小沙弥。
2012-1-7
霹雳经历剧集列表 霹雳经历剧集列表
竞争1985~19901991~19951996~2000霹雳金光 ~ 竞争 ~ ~ 霹雳金光 霹雳眼 霹雳至尊 霹雳孔雀令 霹雳剑魂 霹雳异数 霹雳劫 霹雳天阙霹雳紫脉线 霹雳烽云 霹雳天命 霹雳狂刀 霹雳王朝 霹雳幽灵箭第一部霹雳外传之叶小钗传奇 霹雳幽灵箭第二部 霹雳英雄榜 霹雳烽火录 霹雳风暴 霹雳狂刀之创世狂人 霹雳雷霆 霹雳英雄榜之江湖血路 霹雳英雄榜之风起云涌一 霹雳英雄榜之风起云涌二2001~20052006~2010 霹雳英雄榜之风起云涌二 ~ ~ 2011至今霹雳英雄榜之争王记 至今霹雳英雄榜之争王记 霹雳图腾 霹雳异数之龙图霸业 霹雳封灵岛 霹雳兵燹 霹雳刀锋 霹雳异数之万里征途 霹雳九皇座 霹雳劫之阇城血印 霹雳劫之末世录 霹雳皇朝之龙城圣影 霹雳剑踪 霹雳兵燹之刀戟戡魔录 霹雳兵燹之刀戟戡魔录2霹雳奇象 霹雳兵燹之刀戟戡魔录 霹雳奇象 霹雳谜城 霹雳皇龙纪 霹雳皇朝之铡龑史 霹雳开疆纪 霹雳神州 霹雳神州之苍玄泣 霹雳神州之天罪 霹雳天启 霹雳震寰宇之刀龙传说 霹雳震寰宇之龙战八荒 霹雳震寰宇之兵甲龙痕 霹雳经武纪之枭皇论战 霹雳兵燹之圣魔战印
闽南布袋戏(转载)
口
白
• 口白——传统的偶师操闽南语来做演出的口白师 傅可谓布袋戏的灵魂人物。在布袋戏的演出中, 后场的口白师傅包办了戏中所有人物的对白与念 白,也常是布袋戏戏剧中唯一的挂牌主演者。类 似职业说书人的口白主演者必须具备有仿男女老 幼不同人物的音质、不同讲话风格甚至不同的地 方口音的技巧。深受欢迎的口白师傅者还必须要 有深厚的文学造诣和音乐素养,且必须能做到各 种不同性格的角色五音分明,加上情绪表达的八 声七情,及其余基本角色口白等等。一般而言, 一位口白师傅最起码要替20几种不同情绪余角色 口白配音的本事。
杖头木偶
木偶童话剧、儿童剧
各国木偶
各国儿童木偶
国内外木偶
绘本儿童木偶的制作
绘本剧木偶
木偶用于儿童教育戏剧
儿童木偶剧
木偶是儿童成长的乐园
•谢谢大家
音
乐
• 音乐——配乐方面,布袋戏没有自己独特 的戏曲音乐,传统布袋戏的伴奏用北管及 南管两种音乐风格,唱时用京白,口白用 本地话。根据乐器的不同可以分为文场和 武场,武场指只有节奏的打击乐器,如锣、 小锣、小鼓、通鼓、钞、钹、拍板等,文 场指拉弦、弹拨、吹管乐器的演奏,包括 了二胡、唢呐、拍板、月琴及笛子等乐器。
木偶大师杨胜、郑福来
木偶演员(偶师)
• 布袋戏的灵活之处即在于以手指来控制木 偶,主要靠的是食指和拇指,食指放于木 偶头中,拇指和其他三个手指则是放入木 偶的手中。因此操纵师第一个必须练好的 是“劈指”、“抖手”、“腕功”以及 “臂功”等基本功。木偶戏最大的特点就 是,一人操纵两个木偶,做完全不同人物 性格的表演,技艺高超的操偶师两手均可 做出木偶的跑、跳、抛接、武打等武戏表 演。
泉州著名木偶大师黄奕缺
• 黄奕缺大师一九二八年生 于南安,为国家一级演员, 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家学会 名誉会长,世界木偶联合 会会员,福建省木偶艺术 学会常务会长,泉州木偶 剧团艺术指导、名誉团长。 曾荣获福建省“百花文艺 奖”一等奖、文化部“第 十届文华奖”之“文华表 演奖”和“文华舞美奖”、 首届中国老年文艺调演 “金奖”等奖项.
布袋戏
音乐与口白
基本 信息
除了定场诗与操偶演出,与前后场最有关联尚有音乐伴奏与口 白。除了木偶或操偶表演外,后场人员的配乐、口技表演、与前场 文武剧情相配合,作出快板慢板演出,是一个布袋戏团的功力所在, 布袋戏有句行话这么说:“三分前场,七分后场”正说明了后场对 于音乐或口白对于表现布袋戏精髓的重要性。 在后场配乐方面,传统布袋戏的伴奏有北管及南管两种音乐风 格。后场根据乐器的不同可以分为文场和武场,武场指只有节奏而 无音高的打击乐器,文场指有音高变化的拉弦、弹拨、吹管乐器的 演奏。
角色演出
基本 信息
若再就角色方面来论述,布袋戏偶约略可以分为生、旦、 净末、丑、兽、杂.....等七种角色。各种操偶表演要显现 出各类角色的手势、步伐和动作。因为布袋戏可单手操偶, 因此传统布袋戏操偶师,通常可一人操纵两偶,互做对谈动 作的文场表演,更甚者,两手均可做木偶之跑,跳,抛接, 武打等武场表演。事实上,于实际操演上,布袋戏除了武场 大堆头场面,或龙套角色出现串场外,布袋戏戏剧进行中, 通常以两偶两角色之间的互相对话与肢体互动为最多。就此, 跟一般中国传统戏剧相同,若对话较多者称为文戏,武打互 动较多者称为武戏。
语言
基本 信息
操闽南或台湾地方性语言来做演出的口白师傅可谓布袋戏的灵 魂人物。于布袋戏的演出中,后场的口白师傅包办了戏中所有人物 的对白与念白,也常是布袋戏戏剧中唯一的挂牌主演者。就是因为 身系演出成功与否,类似职业说书人的口白主演者必须具备有仿男 女老幼不同人物音质、不同讲话风格甚至不同的地方口音的技巧。 就实例上,深受欢迎的口白师傅者还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学造诣和音 乐素养,且必须能做到各种不同性格的角色五音分明,加上情绪表 达的八声七情,及其余基本角色口白等等。就此来看,一位口白师 傅最起码要替28种不同情绪与角色口白配音的本事。除此,布袋戏 极为特殊的定场诗念唱或剧中进行中不多见的单口念白,也关系一 出戏的好坏。
20150329台湾木偶戏
当今风靡台湾—霹雳布袋戏
霹雳布袋戏于1980年代被开发出来,因其每部戏都以“霹 雳”二字打头而成名,如早期《霹雳金光》《霹雳紫脉 线》,至如今的《霹雳兵燹》《霹雳皇龙记》。自其上演 后就一发不可收,连续播出十多年,迄今一千多集,剧中 仅有名有姓的主要人物不下数百。剧情亦真亦幻,既环环 相扣,又可独立成章。
台湾布布袋戏源于明末清初,起于泉州。又称作布 袋木偶戏、手操傀儡戏、手袋傀儡戏、掌中戏、小笼、指花 戏,是一种起源于17世纪中国福建泉州或漳州。主要在福建 泉州、漳州、广东潮州与台湾等地流传的一种用布偶来表演 的地方戏剧。布偶的头是用木头雕刻成中空的人头,除出偶 头、戏偶手掌与人偶足部外,布袋戏偶身之躯干与四肢都是 用布料做出的服装;演出时,将手套入戏偶的服装中进行操 偶表演。而正因为早期此类型演出的戏偶,偶身极像“用布 料所做的袋子”,因此有了布袋戏之通称。
霹雳布袋戏的成功,可以说 是完美地结合了传统与现 代,传统戏剧样式与现代 故事的结合(新武侠小说 本身是现代的),传统文 化由电脑特效表现、传统 器乐和西方乐器(现代音 乐也是霹雳配乐的重头戏) 的组合,再加上现代商业 模式的运作,这一份现代 传统文化大餐使人欲罢不 能。
布袋戏的角色
• 台湾布袋戏的角色分为生、旦、净、末、 丑。在故事内容上,台湾布袋戏多取材于 我国古老的,尤其是汉、唐、宋、元、明、 清等朝代的汗青故事和民间传说,著名的 剧目有《西游记》、《廖添丁传奇》等。
传统木偶戏的造型
台 湾 现 代 木 偶 戏 造 型
台 湾 现 代 木 偶 戏
造 型
• 除戏偶外,布袋戏表演尚需各类道具、刀兵及动物偶。一 般道具有桌椅、案牍、扇子、葫芦、杯、壶、盘及拂尘等。 刀兵有大刀、排带刀、剑、金钱枪、月牙刀(沙僧用)、 锤、青龙偃月刀(关羽用)、判官笔、雌雄剑等。动物偶 则视剧情而定,以龙、马、老虎等最为常见。 布袋戏表演艺术除欣赏戏曲与音乐之美,传统工艺亦 为欣赏重点之一,举凡戏棚、戏偶雕镂、脸谱彩绘与服饰, 均为艺术之表示。布袋戏头盔制作融合剪、糊、塑作等多 项风俗手工艺。至于布袋戏服饰,则具刺绣之美,根基上 是融合汉、唐、宋、元、明历朝服饰之风格,虽不需因剧 情所属时代之分歧而作分歧选择,但一般有男女、文武及 贵贱之分。
闽南布袋木偶戏
晋江布袋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又称南派布袋戏,是福建省晋江市一带的汉族传统戏剧。
指泉州地区掌中木偶戏,以泉腔演唱,有别于唱北调的漳州北派布袋戏。
最为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南派布袋戏流行于闽南地区,其源头可追溯到晋代《拾遗记》及五代《化书》、南宋《巳末元日》中的史料记载。
明中时至清末,是南派布袋戏兴起与发展时期,汉族民间传说和《台湾通志》称,布袋戏兴起于明嘉靖间,创始人为后来被誉为“戏状元”的梁炳麟。
清中叶,晋江等地的布袋戏演出兴盛,并传至台湾,同时出现了李克茶等著名艺人。
清末民初,泉属各县一些著名的布袋戏班社纷纷兴起,如清同治、光绪年间的闽南“五虎班”。
民国时期,安溪、惠安等地的布袋戏班几乎遍及全县。
但至建国前夕,由于经济衰退,泉属诸县的布袋戏班社处境维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派布袋戏获得了新生。
20世纪50年代,晋江等县组织挖掘记录了200多个布袋戏剧目和音乐曲牌。
新时期以来,南派布袋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主要承载体为晋江市掌中木偶戏剧团。
建团50多年来,多次进京演出。
参加戏剧赛事和国际木偶节,并获得省级、国家级的奖誉。
剧目《白龙公主》、《五里长虹》获得文化部嘉奖和第九届文华奖。
以晋江布袋木偶戏为代表的南派布袋戏,对表演艺术有严谨的规范要求,每个行当的基本功都非常精细,如生角基本动作24步,旦角基本指法40步,同是一把扇,生角玉骨扇11步,丑角鼓扇21步。
一个缝衣程式,就有外手裁衣裳,髻上拔针、针插襟前、抽线、咬线、线尾搓尖、对针穿线、打结、口齿弹线、发上滑线、缝衣抽线等11个动作;表演修书盖章,从取印开始,再看印,去印脏、盖印油、呼印、下印,最后叠手压印,细致入微,一丝不苟。
南派布袋戏演员,人人都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全面掌握各种行当表演程式的基本功。
晋江布袋木偶戏的剧目非常丰富,有生旦戏、武打戏、宫廷戏、审案戏、连本戏和折子戏等等,大量是一代一代承袭下来的传统剧目,其中有些剧目如《玉真行》等剧是从梨园戏移植过来的。
国家级“非遗”漳州布袋木偶的传承与创新
第32卷第1期2019年2月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Nanj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nceEdition)Vol.32No.1Feb.2019收稿日期:2018-09-28作者简介:林㊀伟(1966 )ꎬ男ꎬ福建龙岩人ꎬ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教授ꎻ研究方向:工业(产品)设计ꎮ基金项目:福建科技计划项目 福建省数字创意产业衍生品设计研究 (项目编号:2018R0058)ꎮ国家级 非遗 漳州布袋木偶的传承与创新林㊀伟ꎬ卓麦丹(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ꎬ福建厦门361024)摘㊀要:漳州布袋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ꎬ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ꎮ受现代化进程影响ꎬ许多传统民族艺术已悄然做出改变以适应群众喜好ꎬ漳州布袋木偶也面临着在现代科技条件下如何发展的问题ꎮ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ꎬ从社会㊁经济㊁文化等多维度ꎬ探讨漳州布袋戏发展的优势㊁劣势㊁机遇以及威胁ꎬ进而提出其创新设计策略ꎬ旨在促进漳州布袋戏产业发展ꎬ促进这项优秀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ꎮ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ꎻ漳州ꎻ布袋戏ꎻ创新与传承中图分类号:G127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2646(2019)01-0070-06㊀㊀布袋木偶戏又名 掌中戏 ꎬ是漳州的传统表演艺术之一ꎬ是漳州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ꎬ其演出形式是演员用一只手操纵木偶ꎮ戏中人物动作由演员用食指操纵木偶的头ꎬ大拇指和其他三个手指操纵木偶的左右手来完成[1]ꎮ漳州木偶戏以细腻㊁生动的动作ꎬ作为中国木偶戏的佼佼者ꎬ于2006年成为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ꎬ2012年与晋江木偶戏㊁泉州木偶戏一起ꎬ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实践名册[2]ꎮ然而随着时代进步㊁多种新媒体的出现ꎬ人们的娱乐方式已有不同ꎮ布袋木偶戏和许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ꎬ面临着生存和传承发展的危机ꎮ如何运用创意思维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现代生活的结合点ꎬ使传统文化㊁现代创意和日常生活完美结合ꎬ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ꎮ一㊁漳州布袋戏概况布袋木偶戏艺术由木偶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构成ꎮ早期布袋戏由一个木偶㊁ 一字台 与简易的服装道具组成ꎬ一个布袋即可容纳ꎬ艺人可挑着担子游走于大街小巷ꎬ 布袋戏 名称由此得来ꎮ随后在诸如春节㊁元宵节㊁中秋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与一些民俗活动中ꎬ漳州布袋戏的身影逐渐多了起来ꎬ成为约定俗成的娱乐项目ꎮ漳州布袋戏在行当分类上参考中国戏曲ꎬ题材多来自民间故事传说ꎬ布袋戏行当可分为 生花脸 旦 神道 精怪 与 杂角 六大类(如图1)ꎬ没有末角和丑角ꎬ却多了飞禽走兽ꎮ图1㊀六大行当07二㊁漳州布袋木偶戏发展的 SWOT 分析SWOT即strength(优势)ꎬweakness(弱势)ꎬopportunity(机会)与threat(威胁)四个单词的缩写ꎮSWOT分析法ꎬ可以多角度地对研究对象进行剖析ꎬ方便找出可创新的元素ꎮ通过对漳州布袋戏进行SWOT分析ꎬ将布袋戏发展内部与外部要素进行梳理ꎬ探讨漳州布袋戏产业化创新的可能性ꎮ1.优势(1)漳州布袋戏操作原理简单ꎬ形式上有新创造的可能性ꎮ与提线木偶不同ꎬ布袋木偶单手即可操控ꎬ手掌作身ꎬ食指托头ꎬ拇指与其余三指控制偶臂(如图2)ꎮ这样一种具有三个活动节点的简易结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是很容易模拟的ꎬ在传统文化的创新中可以提供新思路ꎮ图2㊀操纵手势(2)漳州布袋戏具有开发潜力ꎮ漳州布袋戏被收录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ꎬ在产业发展上有相应的政策支持ꎮ2015年5月16日ꎬ文化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开发的若干意见»ꎬ从政策上鼓励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创意产业[3]ꎮ(3)漳州布袋戏与漳州民俗密切相关ꎮ木偶造型上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ꎬ说白念唱运用闽南方言ꎬ音乐上采用芗剧ꎬ取材于经典名著或民间故事传说ꎬ具有独特的地方韵味ꎬ对漳州历史文化㊁人文风俗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4]ꎮ同时ꎬ布袋戏反映漳州民俗传统ꎬ对旅游者具有较强吸引力ꎬ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是漳州布袋戏发展的方向之一ꎮ(4)漳州布袋戏老年群众基础庞大ꎮ漳州布袋戏与祭祀文化相关ꎬ早期漳州布袋戏常见于春节㊁元宵节㊁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与民俗活动中ꎬ因此布袋戏是几代漳州人的回忆ꎮ漳州是著名的台胞祖居地ꎬ布袋戏作为留存的民俗样貌ꎬ与当下怀旧消费心理结合ꎬ可以在打造两岸一家亲的寻根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ꎮ2.劣势(1)漳州布袋戏的运作方式不利于木偶艺术的保护和传承[5]ꎮ调查过程中发现ꎬ漳州布袋戏表现形式局限于大型舞台或庙会中ꎬ观看渠道有限ꎬ人们难以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到这项民族技艺ꎮ(2)漳州布袋戏艺术生态空间的局限ꎮ现代科技条件下ꎬ各种传媒手段可以制造非常震撼的视听效果ꎮ传统布袋木偶戏由于表现手法单一ꎬ剧目新颖性不足且缺少相应的创作氛围ꎬ青少年对布袋戏兴趣减弱ꎬ观众大量流失ꎬ演出数量大大减少ꎬ其传承面临较大问题ꎮ(3)缺乏后备人才ꎮ布袋戏人偶制作与表演都需要很高的专业性ꎬ这两项技艺复杂精妙ꎬ大有学问ꎬ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潜心学习ꎮ由于市场收益微薄ꎬ剧团的生存较大程度上依赖政府扶持ꎬ年青一代难以坚持ꎮ后备人才的缺失使得这项技艺传承面临更大的困境ꎮ3.机遇(1)重视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ꎮ随着国家与各级部门对文化 软实力 的重视ꎬ先后颁布了各项指导政策ꎬ为地域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与丰富资源ꎬ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ꎬ作为漳州传统地域文化之一的布袋戏ꎬ获得了肥沃的文化土壤与养分ꎮ(2)漳州是国家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ꎬ蕴含浓厚的地方文化积淀ꎬ这也是布袋戏产业的重要依托ꎮ布袋戏偶头造型粗犷㊁粉彩大胆ꎬ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绘画风格ꎬ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特点ꎮ(3)漳州是海峡西岸城市ꎬ与台湾隔海相望ꎮ两岸文化同根同脉ꎬ霹雳布袋戏是在传统布袋戏的基础上创作的ꎮ港澳台㊁新加坡㊁马来西亚等地区是闽南华侨聚集地ꎬ近年来ꎬ 寻根 热潮的掀起有利于布袋戏在文化交流中走出福建ꎬ走向世界ꎮ4.威胁(1)漳州布袋戏原真性与文化意蕴流失的威胁ꎮ传统布袋木偶制作工艺复杂㊁工序繁多ꎬ有些木偶工艺商为了追求木偶的商品化ꎬ降低木偶造型差异性ꎬ这不利于传统木偶原真性与个性的保留ꎮ(2)戏曲内部竞争的威胁ꎮ台湾霹雳布袋戏尝试与影视媒体跨界融合ꎬ其造型现代ꎬ场面精彩ꎬ坐拥一批忠实粉丝ꎮ如今实力雄厚的霹雳布17袋戏拓展大陆市场ꎬ给传统布袋戏带来很大的竞争压力[6]ꎮ(3)流行文化冲击的威胁ꎮ随着时代的发展ꎬ多种外来文化涌现ꎬ娱乐活动的可选择性让人眼花缭乱ꎮ含蓄保守的传统戏曲在追求激情感的娱乐市场中显得力不从心ꎮ如何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水平而又不失布袋戏原真性ꎬ成为漳州布袋戏创新中的一大挑战ꎮ三、漳州布袋木偶戏的创新设计研究1.借科技之力ꎬ创新传统布袋木偶戏的表现随着现代电子与数字技术的不断突破ꎬ传统文化借助高科技手段表达也变得越来越常见ꎮ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漳州布袋戏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ꎬ需要深入挖掘其文化价值ꎬ进行 非遗+科技 设计理念创新ꎮ(1)机器手表演: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已经从工业领域拓展到医疗㊁教育㊁娱乐等领域ꎬ如拥有53根手指的 钢琴家 特奥ꎬ其快速性与精确性是人类手指难以达到的(图3)ꎮ较之其他木偶ꎬ布袋木偶用单手操纵ꎬ操作原理更为简单㊁有迹可循ꎬ指节摆动㊁摇动㊁弯折的方式皆可通过机器模型计算㊁设定与模拟ꎮ以机器手代替人手ꎬ做出连贯且准确的操偶手势ꎬ下肢还可做出动作ꎬ甚至在飞行器和干冰效果的辅助下ꎬ做到真正的 腾云驾雾 ꎬ弥补传统布袋木偶腿部无法行动的缺陷(如图4)ꎮ机器手可以突破传统布袋戏只有两人操作的空间限制ꎬ更有利于恢弘场面的塑造(如图5)ꎮ(2)开发布袋木偶玩具:漳州布袋戏局限于表演舞台ꎬ尚未在生活场景中普及开来ꎮ玩具也是文化的一种产物ꎬ以玩具形式走入千家万户ꎬ更图3㊀钢琴机器人特奥图4㊀机器手飞行器与干冰模拟舞台效果图5㊀机器人木偶群演的舞台效果容易获得影响力与认同感ꎮ一直以来ꎬ手偶都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出现在儿童课堂中ꎬ人们发现儿童对形象卡通㊁操作简单的手偶有很大的兴趣ꎬ用手偶进行场景演绎的课本段落往往令他们印象深刻(如图6)ꎮ手偶动画«歪歪兔和她的朋友们»更是在儿童中风靡一时(如图7)ꎮ这种文化与娱乐互相融合的方式可以为漳州布袋戏所用ꎮ设计形象简洁的布袋木偶玩具ꎬ鼓励家长与儿童在角色扮演中互动学习ꎬ在动手实践中学习历史或理解课文ꎬ让布袋戏寓褒贬教化功能ꎬ引导儿童正确价值观的建立ꎮ还可以让儿童尝试换装ꎬ换装过程提升新鲜感ꎬ加强动手能力与对图形的认知能力ꎮ让儿童群体从小接触布袋戏ꎬ在生活中感受此项传统文化的特殊魅力ꎮ(3)进军影视媒体领域:在海峡两岸布袋戏渐趋没落之时ꎬ一个颇具创新意识的戏班却异军突起ꎬ这就是台湾 霹雳布袋戏 ꎮ台湾木偶艺术27图6㊀现代手偶图7㊀手偶动画家以虚拟角色 素还真 为男主ꎬ创造了 霹雳布袋戏 ꎬ其剧情以魔幻㊁武打情节为主ꎬ造型现代㊁效果逼真ꎬ故事情节跌宕ꎬ吸引了大批观众(如图8)ꎮ漳州布袋木偶可以借鉴霹雳布袋戏的成功经验ꎬ改变布袋戏的传统表现形式ꎬ以影视方式展现ꎮ这样ꎬ布袋戏可以从传统舞台形式转变为影视剧形式ꎮ以转变表现形式为出发点ꎬ漳州布袋戏可以拓展其发展领域ꎬ主演或参与影视媒体制作ꎬ甚至打破 次元壁 ꎬ进行木偶动画创作ꎬ以民族化的方式呈现地域性题材ꎮ图8㊀霹雳布袋戏2. 留神存意 ꎬ进行布袋木偶衍生品的设计研究布袋木偶中根植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ꎬ如何将其传统文化元素提取出来ꎬ运用现代设计手法转化为设计要素ꎬ打造一系列具有市场价值的 非遗文创 ꎬ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ꎮ近年来ꎬ种类繁多㊁形态各异的传统文化衍生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ꎬ创造了不错的经济效益ꎮ以 北京礼物 为例ꎬ是一组以京剧文化为设计要素的萌萌的京剧玩偶ꎬ通过对传统戏曲人物形象的提取ꎬ运用艺术处理手段将面部特征简化并调整头身比例ꎬ从而得到其 Q版 造型(如图9)ꎮ近年来 Q版 文化在艺术设计领域的运用已极为广泛ꎬ这种看起来软乎乎的形象包含诙谐㊁幽默的成分ꎬ容易唤起消费者的亲近感ꎮ 北京礼物 玩偶旅游纪念品的推出ꎬ使得国内外旅游者透过玩偶初步了解中国文化ꎬ达到文化传播的作用ꎮ当然ꎬ在看似繁荣的表象下ꎬ一哄而上的各种 卖萌 也在透支着传统文化的内涵ꎬ需要做适度把握ꎮ图9㊀ 北京礼物 京剧玩偶玩偶旅游纪念品具有纪念与文化传播作用ꎬ使人透过小小的玩偶就能对该地方特色产业产生联想ꎬ但并不是所有的戏曲元素都可以套用此模式ꎮ漳州布袋木偶原型造型风格粗犷有余㊁细腻不足ꎬ即使 旦 角的造型观赏性也不佳ꎬ并不适合作为旅游纪念品馈赠亲友ꎮ要吸引年轻群体对漳州布袋戏的兴趣ꎬ就要从该群体的审美情趣着手ꎮ漳州布袋戏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角色进行概括设计ꎬ创造布袋木偶系列化 Q版 新形象ꎬ设计出既有地域文化特点ꎬ又有时代气息的旅游纪念品ꎮ 雷万春冰箱贴 与手机保护壳设计ꎬ是衍生品设计的一次实践ꎮ作者以经典布袋戏«雷万春打虎»中雷万春作为原型ꎬ抓取木偶头五形三骨特征ꎬ保留传统文化原真性与文化意蕴ꎬ进行玩偶造型再设计ꎮ作品中雷万春形象保留了其刚正不阿的人物性格特征ꎬ而现代设计手法上的重新解读又使该形象增添一份亲近感ꎬ容易引起年轻群体的共鸣(如图10)ꎮ37图10㊀雷万春形象冰箱贴与手机壳设计案例3.跨界融合ꎬ加速融入现代生活ꎬ提高认知度自从2016年游戏«口袋妖怪»将AR(增强现实)技术带到公众面前之后ꎬAR技术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泛ꎮ例如底特律美术馆引入AR技术ꎬ布展时ꎬ我们可以用设备透视木乃伊的骨骼结构ꎬ还原几千年前的古巴比伦浮雕ꎬ还可以透过一片瓷砖看到古巴比伦伊什塔尔门ꎬ其中的科技感和互动感能够增强参观者对文物的印象ꎮ这种实体与虚体叠加的体验运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中是很合理的ꎮ我们可以借助AR技术ꎬ将布袋木偶进行数字化内容转化ꎬ叠加于现实场景ꎬ让体验者参与虚拟偶头造型过程ꎬ开展从雕刻到粉彩偶头造型艺术的体验游戏ꎻ或用自己的手指去感受布袋木偶的翻转变化ꎬ轻轻一划实现木偶变换表情或服饰ꎻ甚至建立布袋戏历史资料数据库ꎬ仅仅透过一个木偶ꎬ就能看到与之相关的整个故事剧情ꎬ大大增强互动趣味性ꎮ也可以与3D食品打印机跨界融合ꎬ如今打印3D食品也像打印文件一样简单ꎬ如ChefJetPro可以打印出蝴蝶㊁丝带及其他精美的立体图形ꎬ甚至婚礼定制蛋糕上的小人也能轻松搞定(如图11)ꎮ现有的3D食品打印机支持巧克力㊁面团㊁肉浆等半固体食物的打印ꎬ漳州有芋仔粿㊁润饼这类原料简单的特色小吃ꎬ适合作为打印材料ꎮ也可让旅客进行创意DIYꎬ打印出简单的偶人形象ꎬ让布袋戏与饮食文化结合ꎬ让游客更有兴趣品尝特色小吃ꎬ为漳州的旅游㊁饮食业提供参考ꎮ图11㊀3D食品打印机打印的食物四、结㊀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一直备受重视ꎬ但随着科技的发展ꎬ新材料㊁新工艺不断涌现ꎬ许多传统技艺已经基本退出生活领域ꎬ濒临消失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应当从根源性问题入手ꎬ要寻找到其在现代科技条件下的生存之路ꎮ用科技引领生活ꎬ助力产业发展ꎮ因此ꎬ要借科技之力ꎬ做万匠更新ꎬ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自身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与文化相关的创意产业ꎬ打造地方特色产业链与文化品牌ꎮ参考文献[1]㊀梁广程.漳州布袋木偶戏的前世今生 浅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袋木偶戏和木偶头雕刻[J].音乐时空ꎬ2016(7):6-10.[2]㊀谭雪刚.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J].世界遗产ꎬ2015(8):108-109.[3]㊀何佳ꎬ王朝阳ꎬ周丽敏.南京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品牌的构建[J].包装工程ꎬ2018(6):46-51.[4]㊀刘彬.漳州特色旅游纪念品开发研究[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ꎬ2016(3):59-62.[5]㊀黄超群.略论漳州木偶艺术的价值[J].文艺生活47文海艺苑ꎬ2016(10):149.[6]㊀由海月.闽南戏曲的产业发展及其意义研究 以布袋戏的观演空间的开拓为例[J].南方论刊ꎬ2014(4):91-94.(责任编辑㊁校对:陈东林)ZhangzhouGlovePuppetry:InheritanceandInnovationofNational 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LINWeiꎬZHUOMaidan(XiamenAcademyofArts&DesignꎬFuzhouUniversityꎬXiamenꎬFujianꎬ361024)Abstract:Zhangzhouglovepuppetryisanational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withfairlyhighartisticandsocialvalues.Influ ̄encedbymodernizationprocessꎬmanytraditionalethnicartshavebeenunnoticeablychangingtoadapttopeople sinterests.Zhangzhouglovepuppetryissimilarlyfacedupwiththedevelopmentproblemundernewtechnologicalconditions.SWOTanalysisandCaseAnalysisareappliedinthispaperꎬincombinationwithsocialꎬeconomicꎬculturalandotherdimensions.ItgoesontodiscusstheadvantagesꎬdisadvantagesꎬopportunitiesandthreatstothedevelopmentofZhangzhouglovepuppetry.Innovativede ̄signstrategiesareputforwardinordertopromoteZhangzhouglovepuppetindustryandtheprotectionandinheritanceofthisex ̄cellentculturalheritage.Keywords: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ꎻglovepuppetryꎻinnovationandinheritance57。
闽南布袋戏 交流介绍ppt课件
戏台(后期) 19世纪,布袋戏发展 出六角棚戏台,又称 作称彩楼,其在舞台 的左右前方各加一个 斜面,吸引左右两侧 的观众,此种六角形 舞台设计,虽戏台场 宽虽未大幅度增加, 却使得戏台空间及视 觉效果更加富变化。 在台湾于1930年代后, 出现了一种看板式的 彩绘戏棚。
音乐与口白
除了木偶或操偶表演外,后场人 员的配乐、口技表演、与前场文武 剧情相配合,作出快板慢板演出, 是一个布袋戏团的功力所在,布袋 戏有句行话这么说:“三分前场, 七分后场”正说明了后场对于音乐 或口白对于表现布袋戏精髓的重要 性。
至今传统布袋戏仍以武戏、历史演义为主的小说戏码为 主流,其中以时间为一小时演出的三国演义、西游记、 封神榜等章回小说改写戏码为最受欢迎。
▪ 霹雳布袋戏(1985年~~)
霹雳城( 8 ) 霹雳神兵( 8 ) 霹雳金光(16) 霹雳眼(20) 霹雳至尊(15) 霹雳孔雀 令(10) 霹雳剑魂(20) 霹雳异数(40) 霹雳劫(30) 霹雳天阙(30)霹 雳紫脉线(20) 霹雳烽云(20) 霹雳天命(14) 霹雳狂刀(60) 霹雳王 朝(30) 霹雳幽灵箭第一部(25)霹雳外传之叶小钗传奇(6) 霹雳幽灵箭第二部(20) 霹雳英雄榜(50) 霹雳烽火录(30) 霹雳风 暴(40) 霹雳狂刀之创世狂人(50) 霹雳雷霆(30) 霹雳英雄榜之江 湖血路(40) 霹雳英雄榜之风起云涌一(20) 霹雳英雄榜之风起云 涌二(30)2001~20052006~20102011至今霹雳英雄榜之争王 记(30) 霹雳图腾(20) 霹雳异数之龙图霸业(40) 霹雳封灵岛(20) 霹雳兵燹(48) 霹雳刀锋(30) 霹雳异数之万里征途(32) 霹雳九皇座(50) 霹雳劫之阇城血印(26) 霹雳劫之末世录(24) 霹雳皇朝之龙城圣影(40) 霹雳剑踪(30) 霹雳兵燹之刀戟戡魔录 (30) 霹雳兵燹之刀戟戡魔录2(40)霹雳奇象(40) 霹雳谜城(40) 霹 雳皇龙纪(50) 霹雳皇朝之铡龑史(30) 霹雳开疆纪(40) 霹雳神州 (30) 霹雳神州2之苍玄泣(46) 霹雳神州3之天罪(48) 霹雳天启 (48) 霹雳震寰宇之刀龙传说(40) 霹雳震寰宇之龙战八荒(40) 霹雳震 寰宇之兵甲龙痕(40) 霹雳经武纪之枭皇论战(40)霹雳兵燹之圣 魔战印(40) 霹雳兵燹之问鼎天下(40) 霹雳战元史之天竞
布袋戏参考资料
中空的人头,除出偶头、戏偶手掌与人偶足部外,布袋戏偶身之躯干与四肢都
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装;演出时,将手套入戏偶的服装中进行操偶表演。而正因
为早期此类型演出的戏偶偶身极像“用布料所做的袋子”,因此有了布袋戏之
通称。早期许多的迎神庙会场合里,布袋戏是最常看到的民间戏曲表演之一。
11/04/2020
2
各类主流布袋戏的主角偶
自屏幕左边起 霹雳布袋戏:清香白莲素还真 金光布袋戏:云州大儒侠史艳文 天宇布袋戏:半日红上官金翎 神魔布袋戏:道海逍遥学千秋 新世纪布袋戏:宿世凡尘纪无双
11/04/2020
3
霹雳布袋戏-简介
•霹雳布袋戏,因每出剧名皆有“霹雳”二字得名,由“十车书”黄
强华职司编剧、由“八音才子”黄文择统筹口白,以1984年《霹雳城》为
武君罗喉
千叶传奇
灵狩缎君衡
17
深海主宰龙戬
霹雳布袋戏经典组织-红冕七元
氐首赨梦
赪手奎章千玉屑 赦天琴箕 赤王鬼方赤命 赮毕钵罗
赩翼苍鸆
赯子虚澹
11/04/2020
18
霹雳布袋戏经典人物-魔神邪鬼
佛业双身
天蚩极业 爱祸女戎
太学主
11/04/2020
鬼梁天下
弃天帝
魔佛波旬
天魔茧夔禺疆
人殊越骄子
19
霹雳布袋戏经典组织—魔吞不动城
中国传统艺术
布袋戏
一口道尽千古事 十指操弄十万兵
11/04/2020
1
什么是布袋戏
• 布袋戏(闽南语读音:boo dei hi)又称布袋木偶戏、手操傀儡戏、手袋傀儡戏、
掌中戏、小笼、指花戏,是一种起源于17世纪中国福建泉州或漳州;主要在福建
布袋戏
素还真 霹雳布袋戏首席男主角,2001年-2012年连续十二年荣获霹雳人气票 选排行榜第一名,是当之无愧的霹雳一哥。与叶小钗、一页书并列 霹雳三大支柱。 名称:素还真 性别:男 称号:清香白莲 诗号:半神半圣亦半仙,全儒全道是全贤;脑中真书藏万卷,掌握 文武半边天。 温文儒雅、器宇轩昂、超凡脱俗,武学莫测高深、足智多谋、谦虚 有礼,处世圆融冷静、慈悲亲和、关怀众生,以武林和平、天下大 同为已任,“谋为天下谋、利为天下利” —— 无我、无为!为武林 风尘默默承受一切,多次以绝顶智慧化解灾厄,置之死地而后生, 为天下苍生应现各种精彩玄奇的身份!幽默风趣的随机教化,难舍 能舍、忍辱负重、不计毁谤、无怨无悔,默默付出,不遗余力、不 求回报,真乃具足大慈悲与大智慧的凡圣一体,返璞归真“素还 真”。
剑子仙迹 霹雳布袋戏虚拟人物。道门不世出的先天高人,心性无为,率真豁 达,是严肃中又带著轻松幽默,与些微讽刺的世俗矫情的言谈、笑 看江湖,外表看似不理江湖喧闹,实则为最关心中原安危的先天剑 者。 名称:剑子仙迹 外号:三教流氓 性别:男 身份:三教顶峰 诗号:何须剑道争锋?千人指,万人封,可问江湖鼎峰;三尺秋水 尘不染,天下无双 根据地:豁然之境 生死挚交:疏楼龙宿、佛剑分说(三先天) 朋友:素还真、一页书、叶小钗、蜀道行、杜一苇、圣踪、傲笑红 尘、识中玄、邪影、令狐神逸、慕少艾、谈无欲、苍、逆吾非道 (笑封君)、剑子仙姬(仙姬单恋剑子,长期顾守豁然之境)慕潇 韩(略有交情)、柳峰翠
儒门第一龙首亦是三教顶峰之一华丽是为其口号机敏好辩极为自信过著逍遥自在的隐居生活但其作为却是颠覆儒家传统的形象虽谈笑风生却是隐隐透出坚决果断的冷酷因挚友剑子仙迹而再度步入中原解救苍生
布袋戏
布袋戏
布袋戏源于明末清初,起于泉州。又称作布袋木偶戏、手操傀儡 戏、手袋傀儡戏、掌中戏、小笼、指花戏,是一种起源于17世纪中 国福建泉州或漳州。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广东潮州与台湾等地 流传的一种用布偶来表演的地方戏剧。布偶的头是用木头雕刻成中 空的人头,除出偶头、戏偶手掌与人偶足部外,布袋戏偶身之躯干 与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装;演出时,将手套入戏偶的服装中进 行操偶表演。而正因为早期此类型演出的戏偶,偶身趋普遍,尤以泉州、漳州一带为甚, 无论仔戏偶,戏曲、戏台都自成一格,艺师辈出,将原本的江湖小 艺,蜕变为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民间娱乐。直至十九世纪中期, 布袋戏仔福建一带蓬勃发展,泉、漳、潮俨然成为掌中戏重地,戏 班的组成也渐由个人转为师徒相承。此间,有不少福建艺师或自台 湾前来习艺的艺师返台,将掌中戏流传到台湾,广受民间欢迎。自 此,布袋戏更加发达,演出形式更为丰富,直至今日,成为中国最 受欢迎的偶戏。
浅谈布袋戏偶的造型艺术特色
Vol.28No .11Nov.2012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 o urnal o 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 cience Editio n )第28卷第11期(下)2012年11月自福建漳州、泉州传入台湾的布袋戏曲表演是是民间最喜闻乐见、不可或缺的文化形式,而布袋戏表演最主要的戏偶的造型是中国文化艺术中造型艺术中的典范.由于戏偶的四肢是用布缝制而成,形状酷似布袋,因此叫做布袋戏,是中国民间艺术少用的仍能发扬光大并保留下来的民间艺术之一.恢弘整体的设计思维,富有动感的造型追求,体与面组成的形体,构成了夸张而又不缺特色的完美的造型艺术表现形式.用木偶的雕刻的手法,加上绘画表现局部,塑、绘、刻的综合运用,加之戏偶身上华丽的服饰、以及服饰上富有中国特色的花纹图案,继承了古代服饰艺术中的图案的传统表现语言,同时又丰富了戏偶的神韵,成功地把造型刻加在戏偶中,给戏偶在表演以及传承上留有很大的空间,并且显得雕刻非常的生动,这一点对中国后来的雕刻和泥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布袋戏是我国民间艺术文化中的重要资源,其历史悠久.福建的布袋戏始于明清,在清末民初到达兴盛的顶峰,分为南派与北派,南派布袋戏流行于泉州地区.布袋戏所用人偶的身体为中空,头部为实心木头雕刻而成,每一系列的偶都有自己独特的造型规律,而每1位雕偶师都有自己对待作品的艺术方式,下面就来分析下布袋戏戏偶从偶头、角色、身上的服饰造型.图案纹路、以及起源和发展、时代背景来描述布袋戏偶的美术史意义,通过这些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全面的认识布袋戏偶的造型艺术特色上所具有的价值与影响.首先,布袋戏偶的最初形态是用于殉葬的俑,早期的俑有最初用草扎成的人形,再逐渐发展到土制、陶制、木制的人形物品,这类物品从春秋时期开始出现,这些偶面貌有似雷同、轮廓也较为模糊,但在造型上已经与真人十分相似了,而具有表演功能的木偶戏则大致起源于汉代,古人称之为傀儡子,后人则多用傀儡戏这一名称.入唐后,傀儡戏兴盛一时,是因为主要体现在其表现对象与表演形式更加的生动,其制作工艺和表演技巧,已经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这种用丝线操纵的戏偶,称之为提线木偶.进入宋代之后,随着市民的生活更加丰富、阶层文化的兴起,戏偶的品种更加丰富,深受当时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喜爱,到了元代,交通的便利、发达的内外贸易、南方城市的富庶吸引了大批艺人南下,一些戏偶表演开始出现在民间而不是宫廷,在接下来的明清时代的近六百年时间里,中国的民间布袋戏进入了全盛时期,在山西、陕西、广东、福建甚至随郑成功传到台湾等地都出现了带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布袋戏流派.福建泉州、漳州的布袋戏的戏偶,躯干和四肢都是用布料做成的服装,头部和双手双脚则是由木头刻成的,其中戏偶的头部高约1寸左右.布袋戏偶的身体内部制作有“布内套”,布内套的尺寸主要依据表演者本人的手掌大小,手指的长短而定.在表演时,表演者将手套入布袋套内,作为戏偶的躯干,布袋戏偶是操偶师通过手掌和手指的张弛曲伸,赋予了戏偶以生命,才能做出很多生活动作,传统的布袋戏木偶,只有头部和手脚为木造,四肢均为中空,在这种情况下,对布袋戏偶头的造型以及表情五官的塑造,就显得十分重要.福建泉州地区的布袋戏偶头通常使用香樟木与银杏木为原材料,需经过十几道复杂而精细的造型工艺方可完成.偶头常使用香樟木与银杏木为制作布袋戏偶头的材料.选择适当大小的木头,据成略大于偶头的体积,用斧削去多余部分,再在木头的基础上画出中心线,将两边削斜,定出眉、眼、鼻、耳、口的位置,运用雕刻刀,雕出偶头初步的轮廓,再对偶头的五官和脸部肌肉进行循序渐进的精雕细刻,在浅谈布袋戏偶的造型艺术特色张孟辰(安徽工程大学,安徽芜湖241000)摘要:本文通过对传统民间艺术布袋戏偶的造型来阐述其独有的艺术特色.布袋戏偶的造型随着时代的变迁打破了传统的限制并在其基础上不断发扬,展示了崭新的气象,一代代传承下去,对新时代的开启有着重要的开拓意义.关键词:布袋戏;传统文化;戏偶;服饰中图分类号:J8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11-0057-0257--. All Rights Reserved.造型上追求动静结合的哲学理念,对动态的捕捉和表现造就了其流动飞扬的造型艺术形式,线性艺术在形体中的介入又造就了其概括夸张的造型形式,在其艺术表现手法上和表现语言上也有着与众不同的艺术感染力,充分运用了塑造、绘画、线刻相结合的手法,把人脸的神韵在戏偶身上加以体现,采用体面结合的方法进行立体与平面的互补与对比,用线刻增加其生动性,细雕完成后,再以粗、细纱布将偶头上凹凸不平的地方磨平,经过磨光处理的偶头,如发现有裂痕或间隙,可以用调匀的粘土补塞填平,等其完全阴干后,再进行磨光处理、再在偶头上裱一层棉纸或薄绸,这样可以防止偶头破裂,贴纸阴干后,逐次加盖调成稀稠适中的粉土.每盖1遍,要等它阴干后,才能盖下一遍.一般要重复十余遍.粉土盖完,必须再次修整,磨光,再以稀稠适中的粉浆涂抹偶头,做彩绘的色底.当确定偶头大致不会开裂之后,再选择有色矿物质色料,滤铅后,依戏偶造形,彩色勾绘眉毛、眼眶、嘴唇、皱纹等基本线条进行开脸,最后就是用石蜡给偶头上光,使其有光泽,并依照不同的角色类别,给偶头装上各自的须发,就有了各种栩栩如生的角色的出现.布袋戏的偶头从整体风格来看,都具有明显的个性,每一个戏偶的脸部都刻画的非常的细腻,偶头的脸部造型基本都有双眼、两鼻孔、及嘴巴、眉骨、额骨、下颚骨,通过这些和人脸差不多的造型、将每个戏偶的忠、奸、善、恶与喜怒哀乐都体现出来,所以雕偶师在塑造偶头的时候,都有自己的风格,通过重视人物的眼眶、皱纹、酒窝等细部的刻画,在追求雕刻对象形似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人物角色的刻画传神.其次,则是布袋戏偶上华丽的服饰,服饰是反映了每个时代文化的体现,从老祖宗保留下来的布袋戏的历史上戏偶的风格的变迁中可以看出.布袋戏偶的风格不仅仅是因为偶头的造型、其服饰的装饰、以及服饰上的花纹都是把反映当时的最贴近的一面展示给大众时尚、展示给后人,通过布袋戏偶的造型及风格使观众更生动、更贴切地感受和把握艺术、把握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布袋戏文化.布袋戏偶在布袋戏中最重要的表演就是造型艺术,戏偶的造型是与服装主题风格相吻合的,如台湾霹雳布袋戏中的角色就是分为儒家、道家、法家的门派角色、其中道家角色号昆仑、任云踪、紫宫太一,排开出场音乐和诗号,其服装造型上的太极、两仪以及道家拂尘等带有明显的道家风格的元素使得观众耳目一新,戏偶的造型与服装立体结构加上流行趋势密不可分.戏偶服装的造型有丰富而强烈的韵律感,它们体现了人体的均衡性、给人有一个鲜明而又自然的印象,而戏偶通过造型动作和造型风格,使得观众更贴切地感受和把握传统文化所带来的魅力.布袋戏偶的服饰也是1种在现今服装商业展示的一种视觉方式,这种视觉方式给观众更大的想象空间.如霹雳布袋戏角色断雁西风,其服饰设计上整体体现了南北朝历史时期的风格,中国的服饰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都有极长的袖子,而雕偶师在塑造该角色时,将袖子改短,一切装饰与纹路都省略,只留下简约的几何色块,给人清丽而浪漫新潮的感觉,在配饰设计上更是如此,其头上的簪子,设计来自于唐朝女子配饰.总之,布袋戏偶的服饰基本都取决于历史,忠于历史,并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吸取中国的传统文化、根据作品的整体风格、剧本人物的性格去塑造、表现角色,达到历史与现代的良好结合.布袋戏偶身上的传统服饰元素身后伴随着传统服饰表现,雕偶师们将完整的体系全盘套用在角色的服饰设计上,可以说是达到了原汁原味,当然,同时打破戏偶服饰的1些稳定性,通过戏偶将中国源远流长的服饰文化体现了生生不息的创造精神,对这些服饰元素的运用是一个不断融合、借鉴的过程.最后,布袋戏偶的造型艺术有着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并不断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艺术史中,以它特有的造型特点并充分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法则,通过主观对客官世界的感受与认识,想象与夸张等一系列艺术创造性活动,使之表现出来的形象既有生活情趣又兼备形式美感,并使布袋戏偶造型成为富有文化底蕴与主观创造的审美载体,以它特有的艺术魅力和装饰韵味,体现出汉代艺术鲜明的民族文化审美特征,使得这种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永远流传下去.———————————————————参考文献:〔1〕洪世键.南派布袋戏的主要价值与意义[J].福建艺术,2006(6).〔2〕黄鹤.台湾布袋戏的艺术构成与文化底蕴[J].艺术探索,2007(1).〔3〕吕学斌.文化创意产业前沿(现代文化的质感) [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4〕简博士.漳州地方戏曲[M].福州:海风出版社, 2005.〔5〕叶明生.福建傀儡戏史论[M].北京:中国戏曲出版社,2004.58--. All Rights Reserved.。
布袋戏万物起源
布袋戏万物起源摘要:I.布袋戏的起源与历史A.布袋戏的定义与分类B.布袋戏的起源和发展C.布袋戏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II.布袋戏的艺术形式与表演技巧A.布袋戏的表演道具和装备B.布袋戏的表演技巧和手法C.布袋戏的音乐和声效III.布袋戏的传承与保护A.布袋戏的传承人及其贡献B.布袋戏的传承现状与挑战C.布袋戏的保护措施和未来发展IV.布袋戏的意义与价值A.布袋戏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B.布袋戏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C.布袋戏的跨文化交流与传播正文:布袋戏万物起源布袋戏,又称布袋木偶戏、手操傀儡戏、手袋傀儡戏、掌中戏、小笼、指花戏等,是一种起源于我国的传统地方戏剧剧种。
布袋戏偶身用木头雕刻成中空的人头,除出偶头、戏偶手掌与人偶足部外,布袋戏偶身之躯干与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装。
演出时,将手套入戏偶的服装中进行操偶表演。
布袋戏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悠久。
据考证,它起源于17世纪的中国福建泉州或漳州,主要在福建、广东潮汕和台湾等地区流传。
布袋戏的演出形式多样,有木偶剧、皮影戏、手偶戏等,且各地布袋戏的风格和流派各具特色。
其中,以福建泉州的提线木偶戏和台湾霹雳布袋戏最具代表性。
布袋戏的表演技巧和艺术形式独具特色。
操偶表演者需掌握布袋戏偶的结构和动作规律,通过手指、手腕和手臂的巧妙操作,使戏偶栩栩如生。
此外,布袋戏的音乐和声效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既有独特的曲调,也有丰富的乐器演奏,为观众营造出浓厚的戏剧氛围。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布袋戏的保护和传承受到了重视。
政府及相关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对布袋戏的传承和发展给予支持。
同时,许多布袋戏传承人积极创新和推广布袋戏,使其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
布袋戏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泉州布袋戏纪录片解说词
(纪录片开始,画面慢慢展开,露出了历史悠久的泉州城)旁白:泉州,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这座城市里,有一种古老而神奇的艺术形式——泉州布袋戏。
(画面切换,出现一位布袋戏艺人在操纵着布袋戏偶)旁白:布袋戏,又称布袋木偶戏,是一种用布偶来表演的地方戏剧。
布袋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福建泉州,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泉州布袋戏以其精湛的技艺、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画面切换,展示布袋戏的制作过程)旁白:布袋戏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需要精湛的雕刻和缝制技艺。
布袋戏的偶头是用木头雕刻成中空的人头,里面装着机关,可以控制偶头的动作。
而布袋戏的偶身则是用布料缝制而成,里面填充着棉花等软物,使得偶身柔软而富有弹性。
布袋戏的偶身和偶头通过线条连接在一起,艺人通过操纵线条来控制偶人的动作。
(画面切换,展示布袋戏的表演场景)旁白:布袋戏的表演场景通常是一个小舞台,上面摆放着各种道具和布景。
布袋戏的艺人通过手套入偶身中进行操偶表演,他们用手指控制偶人的头部和手部动作,用脚踩动乐器伴奏,口中则念着戏文,表演出生动的故事情节。
布袋戏的表演形式独特,既有戏曲的唱腔和身段,又有傀儡戏的操作技巧,形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画面切换,展示布袋戏的文化内涵)旁白:泉州布袋戏不仅是一种表演艺术,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布袋戏的戏文多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为题材,通过艺人的表演,将传统文化传递给观众。
布袋戏中还融入了泉州地区的方言、民俗等元素,使得这种艺术形式更加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
泉州布袋戏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画面切换,展示布袋戏的现状和未来)旁白: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泉州布袋戏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传统的布袋戏市场逐渐萎缩,年轻观众对布袋戏的兴趣不高,布袋戏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许多布袋戏艺人在坚守着这门古老的艺术,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传承着布袋戏的精髓和文化。
布袋戏介绍
操偶演出
早期:戏偶为30cm左右的小戏偶,单手操作。 • 后期:戏偶50到70厘米甚至70厘米以上,因此需 要双手操作,偶头,偶身内尚加装有特殊装置, 可用绳子拉动控制眼睛睁眨、用中指扳动嘴唇控 制、用内藏机关弯曲手脚等。
戏码
• 17世纪中期开始盛行之初,演出戏码以即 兴表演为主。 • 18世纪起,开始渐渐讲究其演出戏码的布 袋戏,出现了演出时间长达一小时以上的 才子佳人及审案类型的戏码。 • 至今传统布袋戏仍以武戏、历史演义为主 的小说戏码为主流 • 1980年代之后,布袋戏发展一枝独秀的台 湾,则发展出武打,搞笑,科幻等戏码。
口白
• 操闽南或台湾地方性语言来做演出的口白师傅可 谓布袋戯的灵魂人物。于布袋戏的演出中,后场 的口白师傅包办了戏中所有人物的对白与念白, 也常是布袋戏戏剧中唯一的挂牌主演者。就是因 为身系演出成功与否,类似职业说书人的口白主 演者必须具备有仿男女老幼不同人物音质、不同 讲话风格甚至不同的地方口音的技巧。就实例上, 深受欢迎的口白师傅者还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学造 诣和音乐素养,且必须能做到各种不同性格的角 色五音分明,加上情绪表达的八声七情,及其余 基本角色口白等等。
出场诗
• 通常,布袋戏每位要角出场时都会有自己 的四念白,而这四念白即是所谓的出场诗 或定场诗;而之所以称为四念白,是因为 该出场诗通常由“四句”五言或七言古诗 所组成的闽南语“念白”。就戏剧表演方 面,出场诗实为布袋戏演出的极大特色。 事实上,拉长语音、注重语调旋律该出场 诗,不但让戏剧角色自报身分,让观众容 易了解外,其文言式的用字遣词更常常代 表了戏偶之角色、身份与性格。
• • • • • • • •
笑看嫣红染半山, 逐云万里白云间。 逍遥此身不为客, 天地三才任平凡。 枫 岫 主 人
布袋戏:指尖上的舞台剧
布袋戏:指尖上的舞台剧布袋戏的表演可分为前后场――前场由主演及助演组成,主演负责全场口白并操弄主要角色,助演协助主演操演部分戏偶,以及“捡场”与“赞声”;后场包括唱曲艺人与演奏乐器之乐师。
布袋戏演出时,台下手艺高超的操偶师们在幕后,一面用手熟练地操纵戏偶,表演各种细腻的动作,一面还要模仿各种人物声渊,先是出场涛,然后随着戏码的展开,他们开始绘声绘色地叙述剧情,配合着后场悠扬的音乐,一个个雕刻精美的戏偶在操偶师的灵活操作上显得活灵活现,逼真传神。
有时也借助道具的配合。
小小戏台,短短一出戏码却道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与善恶美丑。
戏台――布袋戏的演出戏台起到了前台观众与后台操偶师之间的隔离功能以及提供演出需要的舞台布景。
在布袋戏发展之初,戏台都较为简陋,只是用扁担和布搭起来的简易戏台;随着布袋戏的发展和条件的成熟,戏台也变得精致复杂起来。
早期的戏台就是四角棚,它的构造类似于一座土地公庙,有四根柱子,中间的大厅是木偶活动的舞台,面向观众的一面有一布屏,起到遮掩的作用,后来慢慢加入了木雕技术和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演变成六角棚戏台,又称作“彩楼”,六角形舞台的设计使得舞台的空间及视觉表现效果更富有变化,此类美观而装饰性很强的戏台,本身即是一件木雕艺术品,其造价自然昂贵,再因搬运不宜,并非所有戏班部能配备得起。
操偶师――布袋戏的灵活之处即在于以手指来控制木偶,主要靠的是食指和拇指,食指放于木偶头中,拇指和其他三个手指则是放入木偶的手中。
因此操偶师第一个必须练好的是“劈指”、“抖手”、“腕功”以及“臂功”等基本功。
一般布袋戏是单手操控的,因此传统布袋戏操偶师,通常可一人操纵两个木偶,做对淡或动作的文戏表演,技艺高超的操偶师两手均可做出木偶的跑、跳、抛接、武打等武戏表演。
面布袋戏偶中又分生、旦、净、末、丑、兽、朵等角色,角色各有不同,因此表演时操偶师要显现出不问角色的手势、步伐和动作。
最厉害的是,在布袋戏的演出中,会出现表演者兼口白,更甚者包办音乐后场的情况,而此种独挑大梁的布袋戏表演方式常见于闽南或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