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2
心理学第2讲
心理学:第二讲
8. 学习动机
8.1 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
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 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 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
(1)学习需要: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
满足的心理状态。
(2)学习诱因(期待):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到目标的
按需要的起源分类
生物需要与社会需要
按需要所指向的对象分类 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
心理学:第二讲
2. 马斯洛( Abraham H. Maslow ):需要层次理论
2.1 基本内容
自我实现 需要 审美的需要
求知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成 长 需 要
基 本 需 要
心理学:第二讲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心理学:第二讲
8. 学习动机
8.2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学习动机的激发
(1)设置合理目标 (2)有效利用反馈与评价 (3)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 (4)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 (5)科学利用竞争与合作 (6)向学生表达明确可行的期待 (7)增强自我效能感 (8)进行归因训练
惩罚
心理学:第二讲
6. 行为主义原理
6.2 操作性条件反射
强化 VS
惩罚
操作
正强化
呈现正面刺激(奖励) 撤消负面刺激(变相奖励)
呈现负面刺激 撤消正面刺激
目的
增加目标行为 增加目标行为
减少目标行为 减少目标行为
负强化
正惩罚 负惩罚
呈现正面刺激
撤消正面刺激
正强化
2021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心理学作业2形考任务答案
2021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心理学作业2形考任务答案心理学作业2(第4~第6 章)一、名词解释(每题2 分,共28 分)1. 记忆答: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2.陈述性记忆答:主要是指对事件、情景和知识的记忆。
3.程序性记忆答:主要是指对技能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
4.组块答: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代码的编码过程。
5.精细加工答:就是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应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和理化。
6.系列位置效应答:研究者发现,当要求人们去记忆一串项目时(如单词序列),项目的顺序对回忆的效果有很大影响。
人们对序列之初和序列结尾的项目记忆效果最好,对序列中间部分的回忆效果最差。
这一现象被称为系列位置效应。
7.思维与想象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或间接的反映。
它借助语言、表象、概念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想象就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8.定势答: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如果先前曾采取某种方法解决某类问题并多次获得成功,以后再次遇到同类问题时还会重复采用同样的方法,这就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定势。
9.功能固着答:是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只看到事物的某种典型功能,而看不到该事物其他方面作用的现象。
10.创造性思维答: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
11.词频与语境答:词频是指某个单词在书面语言中的使用次数。
语境:任何一种语言交际活动都是具体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的,或者说,都离不开什么人说、对谁说、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场合说等,这些语言使用的环境,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语境。
12.图式答:图式是知识的心理组织形式。
它说明了一组信息在头脑中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以预期的排列方式。
也有人把图式看做是有组织的知识单元。
13.语言产生答:也叫语言表达,是指人们通过语言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来或写出来的过程。
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实质》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内在 动机所驱动的,这些动机包括追求幸 福、满足感和成就感等。
人本主义理论
详细描述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内在动机所驱动的,这些动机包括追求幸福、满足感和成 就感等。该理论主张心理学应该关注这些内在动机的实现和满足,以促进人类的发展和成 长。
总结词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是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自我实现所获得的 。
详细描述
观察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可以帮助研究者直接观察到个体的外部行为表 现,从而推断其内在心理状态。观察法可以应用于各种情境,包括自然环境、实验室实
验和临床治疗等。
实验法
总结词
实验法是一种控制性较强的研究方法,通过实验操作来检验自变量对因变量的 影响。
详细描述
实验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可以帮助研究者控制其他无关变量的 影响,从而更准确地揭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实验法可以通过实验室 实验、现场实验和生物实验等多种形式进行。
04
决策与创造力
决策与创造力也是管理心 理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 它涉及到如何提高组织的 决策水平和创新能力。例 如,群体决策、创新管理 以及问题解决等都是重要 的决策与创造力研究主题。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心理治疗是临床心理学中的 核心内容,它涉及到各种心 理治疗方法的应用。例如, 认知行为疗法、人本主义疗 法和心理分析等都是常见的 心理治疗方法。
心理评估与诊断是临床心理 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 如何根据个体的心理特点和 行为表现来评估和诊断心理 障碍。例如,人格测验、智 力测验和心理健康量表等都 是常用的评估工具。
预防与干预是临床心理学中 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它涉及 到如何通过各种手段来预防 和治疗心理障碍。例如,心 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是常 用的预防和干预手段。
2心理学第二章复习重点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本章重点: 1、意识的概念 2、意识的不同状态(层次) 3、生物节律4、睡眠与梦 5、催眠现象第一节意识的性质一、什么是意识:1、概念: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2、意识活动的内容包括:(1)对外部事物的觉知(2)对内部刺激的觉知(3)对自身的觉知二、意识的状态: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人能十分清楚地控制自己的意识去从事某项活动。
(集中注意、有意识:精力集中)2、自动化的意识状态:人的行为已经自动化,不需要意识的参与。
(意识成分少,变成自动化:自动化)3、白日梦状态:低水平的意识努力状态,介于主动意识状态与睡眠中做梦二者之间。
(有一定意识,与未来活动有关:迷迷糊糊)4、睡眠状态:意识并未完全停止,做梦时有意识活动。
(2009.4).当个体处于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并能意识到在写字,但每个字怎么写则又不很清楚时的意识状态是()A自动化的意识状态B.白日梦状态C.可控制的意识状态D.有意识状态(2008.7) .属于意识的特殊表现形式的是()A.自动化的意识状态B.吸毒后的精神恍惚C.可控制的意识状态D.白日梦状态(2008.4) ,人的睡眠是一种()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B,自动化意识状态C.白日梦状态D.意识并未完全停止的状态第二节注意一、什么是注意:1、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2、注意的特点:(1)注意的指向性:选择某对象而忽视其他对象(2)注意的集中性:对注意对象的精神贯注与兴奋性提高,并持续一段时间。
3、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指向性的体现(2)维持功能:集中性的体现(3)调节功能:体现在活动的转换过程中。
二、注意与意识的关系:1、区别: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
2、联系:二者密不可分。
心理学2
* 1879年德国生理学家冯特(w.wundt,1832~1920)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对感觉、知觉、注意、联想和情感开展系统的实验研究,创办了报道心理实验成果的《哲学研究》杂志,出版了第一部科学心理学专著《生理心理学纲要》(1873~1874)。
* 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学派及代表人物:1、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S.Freud)于19世纪末创立的2、行为主义学派-----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Watson)于20世纪初创立3、人本主义心理学学派----20世纪60年代兴起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ogers)4、认知心理学学派----20世纪60年代兴起代表人物:皮亚杰(J.Piaget)
二、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有两条:神经过程的扩散和集中,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1、神经过程的扩散和集中:当大脑皮层某部位产生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并不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扩散开来,这叫扩散。而扩散到一定程度又会向原发点回拢过来,这叫集中。2、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1)大脑皮层上由一种神经过程引起或加强与之相反的另一种神经过程,叫做相互诱导。2)由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周围或同一部位的抑制过程称为负诱导相反,由抑制过程引 起或加强周围或同一部位的兴奋过程叫做正诱导3)诱导过程如果同时发生,称为同时性诱导(发生在不同部位上),如果相继发生,称为继时性诱导(发生在同一部位上)。
心理学 第2章 心里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
三、认知过程——记忆 1、记忆的概念
• 过去的 经验在 人脑中 的反映。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十五课时
第二章 心理过程
2、记忆的分类
按 内 容 分
形象记忆(已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听觉、触觉等) 逻辑记忆(以概念、判断、推理等位主要内容的记忆)
1
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主要内容的记忆)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四课时
第三章
人格
第3节 人格心理特征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五课时
第三章
人格
• • •
能 力 气 质 性 格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五课时
第三章
人格
1、能力
(一) 能力概述
(二) 能力的分类
(三) 能力的个别差异
(四) 能力的形成和培养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五课时
第三章
人格
感觉适应 刺激物持 续作用于 感觉器官 使感受性 发生变化 的现象。 感觉对比 同一器官 接受不同 侧记而使 感受性发 生变化的 现象。 相互作用 一种感觉 在其他感 觉的影响 下所发生 感受性变 化的现象。 发展补偿 人的感受 性能在个 体的实践 活动中获 得提高和 发展。 联觉 一种感觉 兼有另一 种感觉的 现象。 感觉后像 外界刺激 消失后感 觉在短时 间内不马 上消失的 现象。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二课时
第三章
人格
第2节 人格倾向性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三课时
第三章
人格
1、需要
(1) 概念:对生理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 人脑中的反映。 (它是活动的原始动力,是个体活动积极性 的源泉。) (2)分类:
生理性需要:保持和维持有机体生命和种族延续所必须的要求。
心理学(2)
1.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心理学,既是一门年轻的科学,又是一门古老的科学。
说它古老,是指人类探索自己的心理现象,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欧洲,心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时代;说它年轻,是指心理学最初包含在哲学中,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直到19世纪70年代末,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才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第一部论述心理学的著作《论灵魂》2.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⑴理论意义: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辩证法提供了科学依据;②心理学的研究对邻近的社会科学都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⑵实践意义:①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的完成教育工作;②有助于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③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的心理异常和调试工作3.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理解教育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⑴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①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②遗传素质奠定了个体差异的最初基础;③生理成熟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⑵环境和教育因素①环境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②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环境,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积极影响过程。
教育为个体心理的发展提出全面而具体的要求,教育可以加速或延缓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合理的要求和良好的教育条件能够加快心理发展的过程。
4.人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基本规律:个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意义:由具体到抽象有简单到复杂;不同阶段不同特点;在同一个方面上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是不平衡的;例如偏科;遗传因素和主观能动性体现出的5.记忆的品质及如何培养?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培养:①树立记忆的信心;②明确记忆的目的、任务和要求;③加深对记忆材料的理解;④使记忆材料成为活动的对象;⑤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6.遗忘产生的原因①衰退理论;②干扰理论;③线索依赖性遗忘理论;④动机性遗忘理论7.自我效能感的含义及影响因素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能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影响因素:①直接性因素(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②替代性经验③言语劝说;④其他个体因素(个体的心理状态、性格等)8.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在学习动机培养中的作用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为①生理需求: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②安全需求: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及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③爱的需求:情感、归属、友情、爱情、性亲密④尊重需求: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⑤自我实现:道德、创造力、自觉性、问题解决能力、公正度、接受现实能力作用:①引发功能,即动机能引发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对行为起着始动作用②指向功能,即动机能使个体的行为指向,朝着预定的方向前进③维持和调节功能,即动机能使个体的行为维持一定的时间,并对个体行为的强度、方向和时间予以调节9.影响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生理因素,家庭环境,社会因素,学校教育,自我教育在性格形成的作用10.举例说明性格的结构特征⑴性格的态度特征①对待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特征;②对待工作、学习和劳动的态度特征;③对待自己的态度特征⑵性格的理智态度①感知方面的性格特征;②记忆方面的性格特征;③思维方面的性格特征;④想象方面的性格特征⑶性格的情绪特征①情绪强度方面的性格特征;②情绪稳定性方面的;③情绪持久性方面的特征;④主导心境方面的性格特征⑷性格的意志特征①行为目的方面的性格特征;②行为自控水平方面的;③在紧急或困难情况下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④在长期工作或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11.情绪情感分类⑴原始情绪①快乐;②愤怒;③悲哀;④恐惧⑵情绪状态①激情;②心境;③应激⑶情绪种类①道德感;②理智感;③美感12.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知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每个人在生活、学习过程中,都不断地掌握着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
心理学第二章
3、观察水平
• 观察(observation)是一种为感知特定对象而组 织的有目的、有计划、必要时需要采用一定方法 的高水平的感知觉过程。它是一种主动积极的、 往往与随意注意及思维相联系的紧张的感知觉过 程,是更为自觉的感知觉过程。
• 观察是思维的良好方法与前提,培养和提高学生 的观察能力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 外部感觉中以视觉、听觉最为重要,人类绝大部 分的信息都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接受的。
• 内部感觉反映有机体本身各部分运动或内部器官 发生的变化,包括平衡觉、运动觉、机体觉。
2020/5/27
• 一般而言,大多数的器官都只对一种刺激(适宜 刺激)敏感而产生兴奋,它们与刺激的关系基本 上是固定的。例如,眼睛和光、耳朵和声波、鼻 子和气味,不适宜刺激一般不会引起兴奋 。
此外,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还有方位错觉、 颜色错觉、似动错觉等。
2020/5/27
2020/5/27
三个人谁最高? 其实一样高!
此
图
给
人
一
种
错
觉
,
让
现
实
与
拼
图
的
画
面
融
合
在
一
2020/象上看,既有主 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上,往往与过去经 验、习惯、定势、情绪等心理或生理因素有关; 客观上,则是由于客观环境有了某种变化而引起 的。
似动
2020/5/27
2020/5/27
2020/5/27
• 运动知觉中有一种特殊的专门化运动知觉,是体 育活动中的一种精细的主体运动知觉,它能对器 械、场地、运动媒质(如空气、水)及时间、空 间特性等客体作出高敏锐度和精细分化的识别与 认知,并具有专项的特点,这是在长期的专项训 练和运动实践中发展与形成起来的。如“球感” (球类)、“水感”(游泳、跳水等水上运动)、 “冰感”(冰上运动)、“雪感”(雪上运动)、 “器械感”(体操)、“时间感”(短跑、中 跑)、“距离感”(跳高、跳远)等。
《心理学》第二章 心理的生理基础
《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058专转本资料]2009年11月02日星期一下午 03:13第一节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指由神经元构成的一个异常复杂的机能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要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实现。
一、神经元(一)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种类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机能单位。
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神经系统由大量神经元组成。
神经细胞的大小、形状和它们的具体功能均有不同,但在构造上基本由三部分所组成:细胞体、轴突和树突,细胞体为神经系统提供能量。
树突较短,负责接受来自其他神经元的刺激,将神经冲动传向细胞体。
轴突比树突长,也称神经纤维。
轴突的作用是将神经冲动由细胞体传至远处,传给另一个神经元或肌肉与腺体。
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机能。
通常,通过树突及细胞体接受传来的信息,细胞体对信息进行整合,然后通过轴突将信息传给另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
神经元按其功能特性,可分为感觉(传人)神经元、运动(传出)神经元、联络神经元三种。
感觉神经元收集和传导身体内、外的刺激,到达脊髓和大脑;运动柙经元将脊髓和大脑发出的信息传到肌肉和内分泌腺,支配效应器官的活动。
联络神经元又称中间神经元,介于前两者之问,起联络作用,是把信息从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传向另一部分的神经元。
不同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即两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
信息通过突触从一个神经元传至另一个神经元。
突触是控制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它决定着信息传递的方向、范围和作用。
(二)神经冲动的产生及其传导过程神经细胞膜内膜外保持的电位差,叫做极化状态。
神经细胞有个特点,即所谓不应期。
不应期是指神经细胞发生一次冲动之后,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对任何刺激不做反应了。
膜的通透性在复原之前,它是不能再接受刺激的。
因此,神经细胞冲动是脉冲式的,即使刺激是连续的,它所引起的神经冲动也是间断的。
(三)刺激过程和反应过程客观事物或是以物理的性质影响人们的感受器,或是以化学的性质影响人们的感受器,感受器受影响后发生变化,引起传人神经的变化,再引起中枢(脑)的变化,这就是刺激过程。
普通心理学2
.
5
一、情绪与自主神经系统
▪ 情绪过程不同于其他的心理过程,其主要 表现为,在情绪活动过程中,总伴随着一 系列的生理变化,也就是说,当某种情绪 产生时,将引起自主神经系统的反应。
.
6
二、情绪与分泌系统
▪ 人体有两种腺体: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 不同的情绪状态引起内外腺体的变化,从 而影响激素分泌量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可 以作为判定某种情绪状态的客观指标。
这说明,任何情绪都伴随着一系列的生理 变化,即生理唤醒状态,而且这种状态会 增强情绪的体验。
.
10
.
4
四、情绪与大脑皮层
▪ 人类的大量情绪是在大脑皮层的控制和调节 下产生的,对情绪的调节不发生在大脑皮层 的某一个区域,而是不同区域协同作用的结 果。不同的情绪有不同的活动模式。
大脑两半球对情绪的控制和调节存在一定的 差异。
正、负情绪的脑电活动的研究说明,正情绪 引起左半球更多的脑电活动,而负情绪引起 右半球更多的脑电活动。(y)
网状结构靠近下丘脑部分,既是情绪表现 下行系统中的中转站,又是上行警觉激活 系统的中转站。
.
3
三、情绪与边缘系统
▪ 研究发现,一些情绪受边缘系统的调节和 控制。边缘系统是位于大脑半球到间脑并 延伸到中脑的一个较大的、非均一的最原 始的神经结构,包括丘脑、下丘脑、海马 和杏仁核。
最近的研究指出,杏仁核是恐惧反应的中 枢。
第二节 情绪与脑
一、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二、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 三、情绪与唤醒模式
.
1
一、情绪与下丘
▪ 下丘位于第三脑室,视交叉后部,脑垂体 上首
下丘脑与情绪、动机有密切关系。
.
2
二、情绪与网状结构
《心理学》第2章 注意
心理学
35
而这起事故完全是驾驶员的注意分配不当所致。
2019/2/26
心理学
2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注意的转移
它是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把注意从一个
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另一种活
动上。注意的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散。前者是
根据任务的需要,把注意转向新的对象,使一
种活动合理地为另一种活动所代替,是积极主 动的。后者则是使注意离开需要注意的对象, 是消极被动的。
2019/2/26
心理学
14
有意后注意
(1)什么是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
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2)有意后注意形成的条件
对活动浓厚的兴趣
活动的自动化
2019/2/26
心理学
15
注意的种类区别
类型
无意注意 (不随意注 意) 有意注意 (随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目的性 意志努力
阿密国际机场时,前轮指示灯突然不亮,三名机组人员同
时专注于察看是灯泡出了问题还是前轮没能锁定着陆时的 位置,而忽视了控制飞机的自动驾驶仪。这时,高度测量
表也失灵了。于是,飞机不自主地下滑很长时间,直至快
坠毁(只剩 8 秒钟)时, 副驾驶员才注意到高度测量表的 问题,然而已经太迟了。结果飞机坠毁,99 人 丧生。
2019/2/26
心理学
12
2.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明确的活动目的和任务。
2.合理地组织活动。
3.稳定的间接兴趣。
4.坚强的意志力。
2019/2/26
心理学
13
3. 有意注意规律的有效利用
1. 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和培养
心理学2
1.安德森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2.美国梅耶将知识分为三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3.安德森认为陈述性知识是以命题和命题网络来表征的。
命题是知识或信息的最小单元。
4.安德森认为程序性知识是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来表征的。
5.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者包括三个阶段:①陈述性阶段。
②联合阶段。
③自动化阶段。
6.工作记忆的特点是:①保持时间短。
对新信息的保留大约是10至20秒。
②容量有限。
在有限的时间里只能记住大约5-9个独立的信息单位。
③信息处于激活状态。
工作记忆中的信息正在被个体意识着、思考着、使用着。
7.复述和组织两种主要的认知加工策略。
8.复述是指在工作记忆中重现信息。
复述有两种类型即维持性复述和精制性复述。
9.对要记住的新信息附加额外的信息的过程。
具体包括8点:①对新信息进行联想;②产生关于新信息视觉表象;③对新信息的字面意思做进一步扩展和延伸;④把新信息同别的事物进行比较;⑤举出一个关于信息的实例;⑥补充新信息的某些细节;⑦找出与新信息有关的上位、下位概念;⑧对新信息作合平逻辑的推理;归纳法和纲要法是组织策略的两种形式10.长时记忆与工作相比,具有三个特点:①保持时间长。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可达1分钟以上,乃至终生。
②容量巨大。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容量不再是5-9个组块,而是无限大,可以贮存无数的信息。
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的各种陈述性知识,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的各种程序性知识均贮存在长时记忆中。
③未激活状态。
长时记忆中贮存的大量信息通常是一种未被激活的状态。
11.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除时间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学习材料的性质。
②学习材料的数量。
③学习程度。
12.怎样有效的组织复习的条件和方法:①及时复习②分散复习③阅读和偿试回忆相结合④部分与整体相结合⑤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13.概念是构成知识的基本单位。
14.影响概念学习的因素:①概念的定义性特征②原型③讲授概念的方式④概念间的联系15.概念间的联系方式如何?答:概念间的联系方式或层级关系的不同,概念学习也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几种不同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第一章一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幼儿教育心理学是要就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的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幼儿教育心理学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幼儿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该过程包含幼儿、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有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或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三幼儿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1 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幼儿2 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 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幼儿的行为4 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二章一什么是心理发展?举例说明个体心理发展的特征。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 2 定向性和顺序性。
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例:幼儿动作发展抬头—翻身—坐—爬—智力—行走。
感知—运动—言语—抽象思维发展。
3 不平衡性例:神经系统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先慢后快。
1—3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4差异性二简述幼儿在智力、情绪、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智力——感知力和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1幼儿感知觉和观察力的发展。
幼儿感知觉发展的特点有:(1)感知的分化日益细致。
(2)感知过程概括化合系统化(3)感知过程的主动性不断增加。
脑是幼儿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脑的基本活动是反射活动。
在幼儿的认知活动中,感知觉占重要地位。
幼儿观察发展的特点有:(1)幼儿观察的目的性逐渐增强(2)幼儿观察的概括性逐渐增强(3)观察的方法逐渐形成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2 幼儿注意力发展的特点:(1)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2)有意注意初步发展(3)注意范围小 3 幼儿记忆力发展的特点:(1)幼儿的记忆似无意记忆为主,且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2)幼儿的机械记忆占主要地位,且意义记忆开始发展(3)幼儿的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效果优于抽象记忆。
4幼儿想象力发展的特点:(1)幼儿的想象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5—6亦稳定在某一主题上)(2)幼儿的想象以无意想为主(3—4岁零乱、5—6岁随环境、情绪发展)(3)幼儿的想象以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性想象开始发展(5—6岁创造性成分逐渐增加)2 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1)情绪、情感体验具有情境性、外显性和易变性(2)情绪控制能力差(3)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4岁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
4—5岁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三简述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个性:幼儿已对自己形成一定的看法,如聪明或笨、好看或难看。
经常受到成人表扬会产生自信和满意感。
经常受到成人批评会产生自卑和孤独感。
个人的兴趣能力差异已有表现。
社会性:幼儿不甘寂寞,爱与同伴游戏。
游戏已进入社会性程度更高的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独生子女和智力高的儿童常有假想的伙伴。
对性别认识日益稳定,4、5岁后游戏内容男女分化明显。
四谈谈你对早期教育的理解一个人的教育基本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来共同完成的。
而且如果你要是能有机会接触一些现在已获得成功的人士后,你就会发现他们基本上都有一个非常优越的家庭教育环境,所以,我的主张是父母更多的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尤其是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因为家长是和孩子朝夕相处的人,身教大于言传。
五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1 单维思维 2思维的不可逆性 3 自我中心1 多维思维2 思维的可逆性3 去自我中心 3具体逻辑推理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70世纪60年代初创立了“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适应和建构是认知发展的两机能,同化、顺应个体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顺应。
六论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七什么是自我意识?简述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历程。
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周围事物的关系。
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
(1认识成分 2 情感成分 3 意志成分)(1)生理自我(儿童一岁未按自己的姓名、年龄、、、、看待自己做出评价)——生理自我3岁左右基本成熟。
(2)社会自我(3岁以后进入社会自我阶段,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原则性、批判性迅速发展)——少年期基本成熟。
(3)心理自我(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八简述幼儿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认知差异:1 场独立于场依存 2 沉思型与冲动型3 辐合型与发散性教育意义:1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表现为儿童的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儿童的学习方式。
九简述儿童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性格差异:1 性格的特征差异:(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理智特征(理智型)(3)性格的情绪特征(情绪型)(4)性格的意志特征(意志性) 2 性格的类型差异——外倾型和内倾型独立型和顺从型。
教育意义:性格影响儿童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做为动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速度与质量。
十什么是特殊儿童?特殊儿童有哪些种类?如何进行教育?广义:的特殊儿童是指一切偏离常态的儿童,既包括智力超长和才能训的儿童,也包括有各种身心障碍的儿童。
狭义:仅指盲、聋、弱智、语言障碍和肢体残疾等身心有缺陷的残疾儿童。
种类:1智力超长儿童 2弱智儿童 3学习困难儿童 4 聋、哑、盲儿童教育:1 对婴幼儿的早期干预 2 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的共同干预。
第三章一什么是学习?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有什么区别?广义: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生活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狭义:学习不是本能的活动,而是后天的活动,是由经验和实践引起的。
区别:人类的学习除了获得个体生活经验外,还要掌握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是通过语言中介而产生的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发展智力,培养行为习惯以及道德品质,促进人格发展。
二加涅按照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哪些种类?1 语言信息的学习2 智慧技能的学习3 认知策略的学习4 态度的学习 5运动技能的学习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映之间建立连接的过程。
强化在刺激—反映之间的建立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在刺激—反应联结中,个体学到的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
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主要是桑代克的联结说,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论。
四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认知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的在头脑建筑认知结构。
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结构,而是从顿悟和理解中获得期待,不受习惯所支配。
主要有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奥苏贝尔认知同化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五试述桑代克联结说的主要内容。
桑代克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被称“现代监狱心理学之父”。
(1)桑代克的经典实验:最著名的动物学习实验是猫开笼取食实验。
桑代克用曲线图来表示学习的过程,随着尝试次数的增加,做出动作所用的时间逐渐减少,叫做学习曲线。
(二)学习联结说:通过这类实验,桑代克提出学习不是建立观念的联结,而是建立刺激——反应联结。
(三)学习规律:(1)准备率(2)练习律(3)效果律,最主要的学习规律。
七试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1)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不是被动的形成刺激——反应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2)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2)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1动机原则2结构原则3程序原则 4 强化原则(3)简评:布鲁纳推动了教育心理学的重大转变——从行为主义向认知心理学的转变,从实验室研究向课堂研究的转变,从学习研究向教学研究的转变。
八试述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是与布鲁纳同时代的美国心理学家,他也重视认知结构,但他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强调对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习进行研究。
197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桑代克心理学奖。
有意义的学习。
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习是学习语言符号所(二)意义的同化(奥苏贝尔用“同化“概念来解释意义获得和保持的机制)按照新旧观念的概括水平,提出了三种同化模式(1)下位学习“长方形的四个顶角都是直角”(2)上位学习(3)组合学习(三)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1)逐渐分化原则(2)整合协调原则(3)先行组织者策略(奥苏贝尔就如何贯彻“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的原则,提出了具体应用技术——先行组织者。
这也是奥苏贝尔提出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
(四)接受学习(与布鲁纳的学习观点相反,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学习应该是通过接受而发生的,不是通过发现)。
九试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第四章一简述各种不同幼儿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
二幼儿游戏的主要特点有哪些?(一)社会性:幼儿有强烈的动机参加游戏活动,并在游戏中得到满足发展各种能力。
游戏既适应幼儿身心发展,也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二)虚构性:游戏虽然是真实的生活反映,却不是真实的生活本身,是借助想象来进行的。
(三)自由性:游戏是幼儿自愿自主的活动,可随自己的兴趣和力量进行游戏、停止游戏、变换游戏。
(四)愉悦性:幼儿游戏的兴趣属于直接兴趣,是幼儿有意识、有目的、主动参与的,且伴有愉悦体验的活动。
三游戏对幼儿有哪些教育作用?(一)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二)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智力和语言的发展。
(1)游戏丰富并巩固了幼儿的知识?(2)游戏提高了幼儿的感知力(3)游戏发展了幼儿的思维和语言(4)游戏促进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5)游戏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6)游戏促进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7)游戏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能力。
(三)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四)促进幼儿美感和美的创造力的发展(五)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1)游戏有助于克服儿童的自我中心(2)游戏培养了幼儿的合群行为(3)游戏提高了幼儿的交往技能(4)游戏发展了幼儿遵守规则能力,锻炼了幼儿顽强的意志。
四游戏有哪些种类?一按照游戏的目的分类(一)创造性游戏——创造性游戏是儿童自己想出来的,是幼儿主动的、创造性的反应现实生活的游戏。
(1)角色游戏(2)结构游戏(3)表演游戏(二)教学游戏——教学游戏是结合一定教育目的编制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