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学设计
高中乐团教学设计
高中乐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通过乐团合奏,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2.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尊重和欣赏他人。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乐团演出,让学生敢于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才华。
二、教学内容
1. 乐理基础:学习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如音符、节奏、调式等。
2. 乐器演奏:学习乐团中各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如吉他、贝斯、键盘、鼓等。
3. 合奏练习:通过经典曲目练习,培养学生的合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4. 演出实践:组织乐团演出,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自信心。
三、教学方法
1. 讲解示范: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乐理知识和乐器演奏技巧。
2.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练习,互相学习、互相指导,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4. 演出评价:组织演出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合奏能力:评价学生在合奏中的表现,包括音准、节奏感、表现力等方面。
4. 演出效果:评价学生在演出中的表现,包括舞台表现力、自信程度等方面。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优秀6篇)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优秀6篇)高中语文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掌握课文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理解作者在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情怀。
3、学习本文在对比映衬中突出景物特点的手法。
学习重点:目标1、3。
学习难点:理解作者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旷达情怀并在此基础上体会大自然给予个体生命的深刻感悟。
学习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板书:始得西山宴游记二、检查预习指定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正音,纠正断句。
三、教师范读四、学生两两组合互读。
五、明确本节课目标:疏通文意。
六、解题师问:本文的标题如何断句?又如何解释呢?学生小组讨论。
明确:始得/西山/宴游/记始得:开始发现宴:《说文解字》“宴”,安也。
宴游,即安闲的游览。
记:文体名。
七、知识积累,文意疏通。
实词:僇人、恒惴栗、施施而行、慢慢而游、无远不到、披草而坐、意有所极、觉而起、怪特。
始指异之、缘染溪、斫榛莽、箕踞而遨、若垤若穴、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莫得其涯、引觞满酌、心凝形释、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故为之文以志教师补充:穷:趣:虚词:而、之句式:以为凡是州山水有异态者(定后)故为之文以志(之)(省略)是岁,元和四年也。
(判断)学习方法:教师让学生圈画出词句,然后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八、质疑答疑九、齐读课文十、作业:熟读课文,体会情感。
第二课时一、明确本节课目标:理解情感,学习手法。
二、讨论探究:1、本文的标题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那么,有“始得”就有“未得”,有“宴(安)”就有“不安”,你能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说明吗?学习方法: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明确:未得(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得(始指异之、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然后知吾向之未始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篇二一、教学目标1、学习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
2、感知作品言外的情感理趣。
3、了解诗人儒道兼济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1、欣赏文中的‘水月’意象。
高中摩擦力教学设计(精选5篇)
高中摩擦力教学设计(精选5篇)高中摩擦力教学设计1一、设计思想本节课打破以往的教学结构,将摩擦力作为一个整体来逐步研究,而不是分别研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和大小,使得学生更全面的从本质上掌握摩擦力的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有三大特点:1、采用“学习即研究”的理念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来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并围绕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来解决问题。
让学习的过程转变为研究的过程,从而实现物理学习的本质。
2、采用体验式的学习方法,通过就地取材的物品来进行小实验,看似简单易操作,但却能带给学生最真实的体验,让学生有最直接的感受。
3、采用知识教育和科学方法教育融于一体,通过实践找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与类比、猜想与假设、实验与归纳、控制变量法、描点作图法等探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归纳出摩擦力的特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已具有一定初中知识背景下,进一步来理解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摩擦力方向的判断以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二、学情分析和教材解读的深入(一)学情分析1.学生初中已经学习了力的概念并可应用二力平衡进行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2.在初中阶段对摩擦力有定性了解,但不够深入高中阶段加以细化;3.在初中学习电阻时用到过控制变量法归纳出摩擦力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P57-P61,本节内容是在初中摩擦力知识基础上的延伸。
是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高中物理中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重点和难点。
大家在初中已接触过摩擦力的学习,高中应从更深的一个层面来认识摩擦力,静摩擦力的问题很复杂,具体表现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有时似乎又是“若有若无,方向不定”。
本节课,我力求使学生们可以正确认识静摩擦力。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静摩擦力;可以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可以列举说明静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明白最大静摩擦力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高中语文课文教学设计教案5篇
高中语文课文教学设计教案5篇高中语文课文教学设计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掌握诗歌写人、抒情所采纳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
2.难点:诗歌的主题。
作品简介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
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
自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
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瑶为妃。
后为李隆基看中。
李欲将杨占为己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
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
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
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声焰震天下”,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杨銛官鸿胪卿,杨镕官侍御史,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
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
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
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
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
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
(李肇《国史补》)问题设计1.应该怎样看待始终的主人公形象?提示:抛开政治因素,仅仅把此诗当作一首爱情诗来看。
汉皇不是一个荒淫误国的昏君,而是一个痴心的男子;杨女也不是祸国殃民的红颜,而是对爱情忠贞的痴心女。
2.应该怎样理解《长恨歌》的主题?此诗的前半部分中,对李、杨荒淫无度、废弃国事诚然有所讽刺和不满,但这不是主旨。
高中教案高中教案教案(优秀10篇)
高中教案高中教案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下是爱岗敬业的小编惊云为大伙儿找到的10篇高中教案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高中教学教案篇一教学指导思想:新的教学理念下课堂教学已经是一个多维度多中心的整体。
教师学生都是参与课堂的主体,而教学设计与实验则是课堂的载体,它将调度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并在参与中尽量获取知识与能力上的探讨,共鸣与思维能力的升华与内化。
教学应该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的呈现,注重学生把数学问题取之生活,用之生活。
本案将从现实中提取生活素材,引导学生在生活去发现问题,提炼猜想归纳,分析解决,得出事物或者问题发展规律;在此过程中学生得到的是自身发现能力的挖掘,建构模型的开发,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以及综合创新与创造力的潜能训练,这将有利于学生的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是不等式这一章的核心,对于不等式的证明及利用均值不等式求较值等应用问题都起到工具性作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后面不等式的证明及前面函数的一些较值值域进一步研究,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现实问题进行数学实验猜想,构造数学模型,得到均值不等式;并通过在学习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定义基础上,理解均值不等式的几何解释;与此同时在推理论证的基础上学会应用。
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基于对教材,教学大纲和学生学情的分析相应制定的。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更为关注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意识的培养。
因此,结合本节课内容与实验,设计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对于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理解以及定理的掌握;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设置提出问题,揭示课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设计,模型转化,类比猜想实现定理的发现,体验知识与规律的形成过程;通过模型对比,多个角度,多种方法求解,拓宽学生的思路,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综合创新与创造能力。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优秀7篇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优秀7篇高中英语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生词的含义:anecdote, annual, witness, accommodation, shore, yell, pack, flee, drag, depth, lip, tongue, abandon, relationship, help out2.帮助学生掌握文中一些描述事物和情景的生动手法,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文章的精髓。
3.帮助学生通过两个故事,对生活在大洋的虎鲸能有更多的了解,同时对虎鲸给予我们人类忠实的帮助产生由衷的感激,从而加强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生词的含义:anecdote, annual, witness, accommodation, shore, yell, pack, flee, drag, depth, lip, tongue, abandon, relationship, help out2.帮助学生掌握文中一些描述事物和情景的生动手法,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文章的精髓。
3帮助学生通过两个故事,对生活在大洋的虎鲸能有更多的了解,同时对虎鲸给予我们人类忠实的帮助产生由衷的感激,从而加强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Step1 Lead –in amp;Warming-up(5mins)问题导入——教师呈现问题和图片T: Have you seen plants andanimals that live under the sea? Where did you see them? What’s this? Yes,they’re killer whales.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m? I’ll show you a shortvideo.意图说明:在读前这个环节,通过几个问题,激发学生原有的对海洋生物的知识储备,再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认识一些常见海底动物的英文名称。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范例5篇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范例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范例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掌握三角函数模型应用基本步骤:(1)根据图象建立解析式;(2)根据解析式作出图象;(3)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与三角函数有关的简单函数模型。
教学重难点利用收集到的数据作出散点图,并根据散点图进行函数拟合,从而得到函数模型。
教学过程一、练习讲解:《习案》作业十三的第3、4题3、一根为Lcm的线,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一个小球,组成一个单摆,小球摆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s(单位:cm)与时间t(单位:s)的函数关系是(1)求小球摆动的周期和频率;(2)已知g=24500px/s2,要使小球摆动的周期恰好是1秒,线的长度l应当是多少?(1)选用一个函数来近似描述这个港口的水深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并给出整点时的水深的近似数值(精确到0.001)。
(2)一条货船的吃水深度(船底与水面的距离)为4米,安全条例规定至少要有1.5米的安全间隙(船底与洋底的距离),该船何时能进入港口?在港口能呆多久?(3)若某船的吃水深度为4米,安全间隙为1.5米,该船在2:00开始卸货,吃水深度以每小时0.3米的速度减少,那么该船在什么时间必须停止卸货,将船驶向较深的水域?本题的解答中,给出货船的进、出港时间,一方面要注意利用周期性以及问题的条件,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考虑实际意义。
关于课本第64页的“思考”问题,实际上,在货船的安全水深正好与港口水深相等时停止卸货将船驶向较深的水域是不行的,因为这样不能保证船有足够的时间发动螺旋桨。
练习:教材P65面3题三、小结:1、三角函数模型应用基本步骤:(1)根据图象建立解析式;(2)根据解析式作出图象;(3)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与三角函数有关的简单函数模型。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精选6篇)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精选6篇)一、区域地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2. 教学内容:地理区域的划分与特征。
各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地理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3. 教学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地理区域的特征。
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地理区域的理解。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城市地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城市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培养学生分析城市发展的能力和解决城市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意识。
2. 教学内容:城市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城市空间结构和发展模式。
城市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
3. 教学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城市的特点和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组织学生进行城市调研,收集和分析城市发展的数据。
三、人口地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口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培养学生分析人口问题的能力和解决人口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人口普查和人口管理意识。
2. 教学内容:人口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
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
3. 教学方法:通过地图和统计数据展示人口分布和迁移情况。
引导学生分析人口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
组织学生进行人口普查和人口管理模拟实验。
四、自然地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自然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培养学生运用自然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然环境保护意识。
自然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地球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3. 教学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地理的特点和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组织学生进行自然环境调研,收集和分析自然环境的数据。
五、经济地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活动教案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活动教案作为一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获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活动教案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活动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了解《荀子》及相干知识。
2. 掌控并积存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3. 掌控本文显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别文言句式。
二、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照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环绕中心论点公道论证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存”“坚持”“专一”的道理。
【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坚持不懈”是同学们早已熟悉的两个成语,这两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呢?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劝学》一文,领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劝学”的。
1.介绍《荀子》学生看课本注①,教师补充。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
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官祭酒,后为楚兰陵令。
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
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评吸取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壮,语言纯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
《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2.题解《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
《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应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二、课文诵读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纠正自己预习时的读音毛病及断句不当之处。
2.学生自由朗诵课文3.检查学生字音掌控情形给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并注明通假字(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吾尝跂而望矣( )(3)坚持不懈,金石可镂( )(4)其曲中规( )(5)虽有槁暴( )( )(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君子生非异也( )明确:(1)kuǐ(2)qì(3)lòu(4)zhòng(5)yòu通“又”;pù(6)zhì通“智”(7)xìng通“性”4.指名2~3名学生朗诵课文(分节读)教师作朗诵提示:为了突出强调,有时需重读,有时还需读后稍作停顿。
高中语文的教学设计模板(通用6篇)
高中语文的教学设计高中语文的教学设计模板(通用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语文的教学设计模板(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语文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认识“讨论”这种口头交际活动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意义及作用。
2、借助情境理解“讨论”这一语文活动中应培养的主要的语文能力。
3、通过讨论演练体会“讨论”中的角色任务,练习有效地讨论。
4、在讨论活动中,提升对生活的认识,促进德能共长。
教学重点1、认识“讨论”的意义在于交流、分享信息,达成共识,建构新意,提高认识。
2、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善于倾听,敏捷应对”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3、能否把握“讨论” 的基本要求,善于倾听,在交流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表达自己地观点,提高合作意识,是“讨论”学习的评价标准。
教学思路“讨论”的理性认识——“讨论”的策略把握——“讨论”的能力训练主要教学方法以实践为主,以动态的语文活动为主,在讨论中学会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理性的、智慧得、策略的讨论,让学生通过一堂课的学习,提高对这一语言活动的理性认识和操作能力。
教材“讨论”专题短文剪辑央视关于“读书讨论”的录像片设计讨论话题:1)关于校园评比班花、班草的校园话题;2)关于语文教材大换血的社会话题。
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课时环节教师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学生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设计意图共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以名家语录导入课题:友以成德也,人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德不能成矣。
——《论语》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流使人清醒。
——富兰克林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
——萧伯纳谈谈自己对“讨论”的认识1、引发对课题的兴趣。
2、回顾对“讨论”这一交流方式的已有认知。
高中英语优秀教学设计5篇
高中英语优秀教学设计5篇教学设计一:阅读理解策略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预测、略读、寻读等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
2.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主旨大意,并能识别文章中的细节信息。
3. 学生能够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并进行批判性思考。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讨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略读:指导学生快速浏览文章,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和内容。
3. 寻读: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寻找文章中的关键信息,提高寻找信息的速度和准确性。
4. 精读:组织学生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细节信息,并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5. 讨论:组织学生就文章内容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将阅读策略应用于其他类型的文本,以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教学设计二:写作技巧训练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
2. 学生能够运用论据和论点进行有效的论证。
3. 学生能够进行自我修改和同伴互评,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分析优秀议论文,引导学生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
2. 写作指导:讲解议论文的写作步骤,包括确定论点、寻找论据、组织文章结构等。
3. 实践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作。
4. 同伴互评:引导学生进行同伴互评,互相提出修改建议,提高写作水平。
5. 自我修改:指导学生根据同伴互评和自我反思进行修改,完善文章。
6. 展示与分享: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写作心得和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写作技巧和实践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写作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如语法、拼写、标点等,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
教学设计三:口语交际能力提升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恰当的口语表达技巧进行日常交流。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优秀5篇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优秀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篇一: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篇一一、导入:在秋高气爽的秋天,人古登高望远,饮酒作赋。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今天,我们学习的也是一首关于“登高”的诗,就是杜甫的《登高》。
板书课题二、教学目标1、了解登高文化及杜甫生平和本诗的写作背景,背诵全诗。
2、从意象入手,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等手法的运用。
(重点)3、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和忧思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难点)三、了解登高文化1、登高之由来登高就是登临高处,主要指登山、登楼、登台、登塔等。
登高本是我国古代文化中一种别具特色的民俗现象,推其源头,一是来自古代宗教祭祀活动,也就是“望祭山川”,另一个是“重九登高”的节日习俗,所以重阳节也叫“登高节”。
登高在历代诗人的笔下却是一个不老的话题。
(登高在历代诗人的笔下都是一个不老的话题,东汉时期曹操的《观沧海》、初唐时期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还有崔颢的《黄鹤楼》等等)2、登高诗作的特点登高诗不是简单的登高写景、吟咏唱和,往往托物言志、观物反思,借助大自然和自身的物我关系对社会和人生作广泛而深沉思考的,其主旋律主要表现家国之恨、身世之痛、沧桑之感。
四、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唐代诗人。
字子美。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创作从不同的侧面真实而集中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面貌,因而被誉为“诗史”。
高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
高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高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内容分析】1.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5.教材中例子(P4)二、讲解新课: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一)集合的有关概念:由一些数、一些点、一些图形、一些整式、一些物体、一些人组成的.我们说,每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或者说,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定义: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1、集合的概念(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简称集)(2)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2、常用数集及记法(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__或N+(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__或N+ Q、Z、R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__3、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1)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5、⑴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⑵“∈”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三、练习题:1、教材P5练习1、22、下列各组对象能确定一个集合吗?(1)所有很大的实数 (不确定)(2)好心的人 (不确定)(3)1,2,2,3,4,5.(有重复)3、设a,b是非零实数,那么可能取的值组成集合的元素是 -2,0,24、由实数x,-x,|x|, 所组成的集合,最多含( A )(A)2个元素 (B)3个元素 (C)4个元素 (D)5个元素5、设集合G中的元素是所有形如a+b (a∈Z, b∈Z)的数,求证:(1) 当x∈N时, x∈G;(2) 若x∈G,y∈G,则x+y∈G,而不一定属于集合G证明(1):在a+b (a∈Z, b∈Z)中,令a=x∈N,b=0, 则x= x+0__ = a+b ∈G,即x∈G证明(2):∵x∈G,y∈G,∴x= a+b (a∈Z, b∈Z),y= c+d (c∈Z, d∈Z)∴x+y=( a+b )+( c+d )=(a+c)+(b+d)∵a∈Z, b∈Z,c∈Z, d∈Z∴(a+c) ∈Z, (b+d) ∈Z∴x+y =(a+c)+(b+d) ∈G,又∵ =且不一定都是整数,∴ = 不一定属于集合G【小结】1.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元素、属于、不属于)2.集合元素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3.常用数集的定义及记法高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篇2】学习目标明确排列与组合的联系与区别,能判断一个问题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能运用所学的排列组合知识,正确地解决的实际问题.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复习:1.(课本P28A13)填空:(1)有三张参观卷,要在5人中确定3人去参观,不同方法的种数是 ;(2)要从5件不同的礼物中选出3件分送3为同学,不同方法的种数是 ;(3)5名工人要在3天中各自选择1天休息,不同方法的`种数是 ;(4)集合A有个元素,集合B有个元素,从两个集合中各取1个元素,不同方法的种数是 ;二、新课导学探究新知(复习教材P14~P25,找出疑惑之处)问题1:判断下列问题哪个是排列问题,哪个是组合问题:(1)从4个风景点中选出2个安排游览,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2)从4个风景点中选出2个,并确定这2个风景点的游览顺序,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应用示例例1.从10个不同的文艺节目中选6个编成一个节目单,如果某女演员的独唱节目一定不能排在第二个节目的位置上,则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例2.7位同学站成一排,分别求出符合下列要求的不同排法的种数.(1) 甲站在中间;(2)甲、乙必须相邻;(3)甲在乙的左边(但不一定相邻);(4)甲、乙必须相邻,且丙不能站在排头和排尾;(5)甲、乙、丙相邻;(6)甲、乙不相邻;(7)甲、乙、丙两两不相邻。
高中教学设计15篇
高中教学设计15篇高中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够说出文章的逻辑线索与情感线索,并能分析出文章中“借物感怀”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过文章的学习,能分析出作者是如何安排故事线,并且如何将情感线渗入故事线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能够发挥联想,“以小见大”,借物喻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够说出文章的逻辑线索与情感线索,并能分析出文章中“借物感怀”的部分。
【教学难点】分析出作者是如何安排故事线,并且如何将情感线渗入故事线中。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对比阅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多媒体呈现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请同学们自行阅读并试着说出内容,老师结合背景引出“借景抒情,借物感怀”的概念,并解释“感怀”意为“感慨自身,怀念故人”。
则中国文人常常采取一种含蓄的手法,借景借物感怀。
2.知人论世:巴金(二)整体感知设置问题,请同学带着问题通读全文,并回答全文是按照什么样的线索进行写作的?(引题——————包弟进家———————七年相处———————送别包弟—————————怀念包弟)前几部分叙述为主,最后一部分抒情为主。
(三)深入研读1.设置问题,请同学带着问题详细阅读相关章节,并回答1在叙述的部分中,作者怀念的人是如何出现在文章中的?能体现出如何的情感?(两次特别提起,多半是“我们”,都属平实的细节叙述,说明作者无论是与包弟,还是与爱人,都是朝夕相处,关系和睦)2在抒情的部分里,作者是如何感怀?(近:自我忏悔;远:借景怀人)2.范读:“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一段引导学生找出写景的词“衰草”“篱笆”“无缝的砖墙”“葡萄架给虫蛀了扫掉,连葡萄藤都给挖走”“少掉了好几株花,多了几棵不开花的树”等等,对比“我想念过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绿草如茵的时节,她常常弯着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杂草,在午饭前后她有时逗着包弟玩”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有爱人在的景色,才是生动的,令人快乐的`)(四)拓展延伸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对比阅读《小狗包弟》和《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作者在情感抒发上有何异同?(苏词更加含蓄,可解读为感慨自身,也可解读为怀念故人,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巴文情感浓烈,有深刻的忏悔,也有深沉的怀念。
高中教资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模板5篇
高中教资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模板5篇高中语文优秀教案篇一一、预习目标读懂文章,了解文章大意,解决生僻词语。
二、预习内容(1)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2)孩子长到十八岁,为人父的杨子在文章中既有自己情感的流露,又对孩子寄予了殷切的希望。
那作者流露了怎样的心情,又寄予了孩子什么希望呢?(3)对于“两代人的矛盾”,杨子提出了那些观点?你的看法是什么?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正确认识对亲情、两代人的矛盾、读书、青春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并能结合自我体验,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2、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通过活动体验,学会用对话的方式与父母、师长及同辈人进行心灵沟通。
3、懂得珍惜青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理解两代人的矛盾。
2、总结概括能力的培养、体会父母对儿女的理解。
二、学习过程探究一1、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亲有哪些人生难忘的体验?2、回忆交流父母在养育自己的过程中的一些感人的片段。
探究二作者在文中提及的两代人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探究三看了文章以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你对文章当中的那些句子感兴趣?杨子说:“十八岁使我想起初长彩羽,引吭试啼的小公鸡,使我想起翅膀甫健、开始翱翔于天空的幼鹰,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孩子的雄心和梦。
”根据你对“青春”的理解,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段话。
优秀教案高中语文高中语文优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在景物描写中用两相对应的方法表现景物特点。
2、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景物描写中两相对应的方法和比喻的手法。
教学难点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座山间小屋,去欣赏李乐薇笔下“陋室”的意境二、作者简介李乐薇,江苏人,现代作家。
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一直在台湾从事文化教育工作。
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而富于感情。
三、解题文章题目一语双关:既指“我”家居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朦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壹
85
吕文明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
高中
壹
86
卢忠杰
力的分解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
高中
壹
87
曹洋
自由落体运动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
高中
壹
88
吴大勇
牛顿第一定律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
高中
壹
89
吳少峰
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
澳門濠江中學
高中
壹
90
卿昭才
超重与失重
重庆七中
高中
贰
91
徐廷山梁红
动能动能定理
贰
129
苏传明
力的分解
大庆二十三中
高中
贰
130
辛君杰
自由落体运动
大庆二十三中
高中
贰
131
胡国栋
自由落体运动
抚远一中
高中
贰
132
王徽
宇宙航行
抚远一中
高中
贰
133
贾煜
自由落体运动
同江市第一中学
高中
贰
134
段立新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黑龙江省桦南一中
高中
贰
135
马晶
多普勒效应
佳木斯市第一中学
高中
贰
136
曲丽娜
重庆市潼南第一中学校
高中
贰
92
董彦
超重与失重
重庆育才中学
高中
贰
93
林双标
电阻
福建省龙岩市漳平一中
高中
贰
94
林达彬
自由落体运动
福建省石狮石光联合中学
高中
贰
95
张绍桂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天津咸水沽一中
高中
贰
96
张红
摩擦力
扶轮中学
高中
贰
97
李欣
机械能守恒
大庆实验中学
高中
贰
98
姜丽丽
楞次定律
大庆实验中学
高中
高中
贰
190
杨成群
宇宙航行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
高中
贰
一等奖89人,二等奖101人
鹤岗市第一中学
高中
贰
171
胡长胜
几种常见的磁场
鹤岗市第一中学
高中
贰
172
李玉彦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高中
贰
173
王立军
机械能守恒定律
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高中
贰
174
都书圣
力的分解
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高中
贰
175
刘丽莎
加速度
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高中
贰
176
康金玉
电场强度
牡丹江二中
绥化市第二中学
高中
贰
157
李海霞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绥化市第七中学
高中
贰
158
张权
磁现象和磁场
绥化市第七中学
高中
贰
159
滕晓萍
万有引力定律
绥化市第九中学
高中
贰
160
赵志刚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绥化市第九中学
高中
贰
161
张玉平
抛体运动
兰西一中
高中
贰
162
杨立君
宇宙航行
兰西一中
高中
贰
163
王平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教学设计
高中
贰
150
曲莉萍
电功率
七台河市高级中学
高中
贰
151
于渌
楞次定律
七台河市高级中学
高中
贰
152
刘佳荣
摩擦力
双鸭山市田家炳中学
高中
贰
153
杨胜莲
重核的裂变
双鸭山市第一中学
高中
贰
154
韩蓄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双鸭山市第一中学
高中
贰
155
郝大为
楞次定律
绥化市第二中学
高中
贰
156
王铁军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贰
143
刘英梅
焦耳定律
七台河市希望高中
高中
贰
144
赵传博
自由落体运动
七台河市实验高级中学
高中
贰
145
刘祎
平抛物体的运动
七台河市实验高中
高中
贰
146
刘爽
弹力
七台河市第二中学
高中
贰
147
吴浩
宇宙航行
七台河市第二中学
高中
贰
148
周云鹏
光的折射
七台河市第二中学
高中
贰
149
罗旭辉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七台河市第二中学
高中
贰
177
刘玉香
动能定理
黑龙江牡丹江第三中学
高中
贰
178
仲维强
功率
东宁县第一中学
高中
贰
179
张泽彬
牛顿第一定律
牡丹江第五高级中学
高中
贰
180
刘海
游标卡尺的使用
红兴隆分局第一高级中学物理组
高中
贰
181
陈雷
静摩擦力
哈尔滨市第十三中学
高中
贰
182
林崎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哈尔滨市第一中学
高中
贰
183
魏萍萍
壹
72
黄东亮
功率
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高中
壹
73
沈俊峰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牡丹江二中
高中
壹
74
赵丹洋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东宁县第一中学
高中
壹
75
雒佳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牡丹江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高中
壹
76
卞树明
光的反射和折射
海林市高级中学
高中
壹
77
杨峰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
红兴隆分局第一高级中学物理组
高中
贰
107
白汉龙
自由落体运动
大庆四中
高中
贰
108
董海密
力的合成
大庆十三中
高中
贰
109
张永顺
弹力
大庆二十八中
高中
贰
110
赵文国
牛顿第二定律
大庆二十八中
高中
贰
111
卢洪岩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大庆十中
高中
贰
112
任志伟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大庆十中
高中
贰
113
王丽丽
牛顿第三定律
大庆十中
高中
贰
114
高中
壹
7
廖凌宏
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福建省福州三中
高中
壹
8
陈丽莉
超重和失重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华侨中学
高中
壹
9
陈镜平
交变电流的产生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一中
高中
壹
10
黄宇
电场及其描述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一中
高中
壹
11
张亚云
磁感应强度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中
高中
壹
12
周为仲皋春
楞次定律
江苏省阜宁中学
高中
壹
13
殷伟峰杨俊杰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
伊春市友好三中
高中
壹
66
杨喜林
加速度
伊春市友好三中
高中
壹
67
李子迁
平抛物体的运动
鹤岗市第一中学
高中
壹
68
陈霞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高中
壹
69
关文颖
宇宙航行
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高中
壹
70
孙薇薇
力的分解
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高中
壹
71
刘明星
力的分解
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高中
崔洪霞
楞次定律
大庆石油高中
高中
贰
115
邵晓刚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大庆石油高中
高中
贰
116
刘晓会
弹力
大庆石油高中
高中
贰
117
王桂良
变压器
大庆外国语学校
高中
贰
118
王慧慧
超重和失重
大庆一中
高中
贰
119
崔冰男
电场强度电场线
大庆一中
高中
贰
120
王海楼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大庆一中
高中
贰
121
高艳芳
向心力
贰
99
战长志
库仑定律
大庆56中学
高中
贰
100
周俊敏
弹力
大庆六十中
高中
贰
101
冯建存
电场强度
大庆六十中
高中
贰
102
吴明伟
牛顿第三定律
大庆三十九中
高中
贰
103
李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