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音震动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弦音实验报告

弦音实验报告

弦音实验报告摘要弦音实验是一项旨在研究和探索弦乐器音色特点与声音产生原理的实验。

本实验使用了弦乐器模型和音色分析仪器,通过改变弦乐器的参数和观察音频数据,探索了弦音的特性、频率响应以及共振现象等。

实验结果表明,弦乐器音色受到弦材质、弦长和张力等参数的影响,并且能够通过调整这些参数来改变音色。

1. 引言弦乐器是一类使用弦振动产生声音的乐器,如小提琴、大提琴、吉他等。

弦乐器独特的音色是由弦振动的共振效应和谐波频谱组成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弦音的特性,本实验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用于模拟弦乐器的基本结构并分析弦音的频谱特性。

2. 实验装置本实验使用了一台弦乐器模型和一台音色分析仪器。

弦乐器模型由弦、弓、琴身和琴桥等组成,能够精确模拟真实乐器的弦振动过程。

音色分析仪器可以实时采集和分析弦音的频谱数据。

3. 实验步骤3.1 设置实验参数实验前,需要确定弦乐器模型的参数,包括弦材质、弦长和张力等。

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以模拟不同弦乐器的情况。

3.2 采集数据将弦乐器模型调至合适的状态后,使用音色分析仪器对弦音进行采集和分析。

通过观察频谱图和波形图等数据,可以了解弦音的频率分布和声波特性。

3.3 改变参数在保持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逐步改变弦材质、弦长和张力等参数,并记录每次改变后的音频数据。

通过对比不同参数下的频谱图和波形图,可以了解不同参数对弦音的影响。

4. 实验结果与讨论4.1 弦材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弦材质是影响弦音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材质的弦产生的音色特点不同。

例如,使用尼龙弦的吉他音色更柔和,而使用钢弦的吉他音色更明亮。

这是因为不同材质的弦具有不同的振动特性和频谱分布。

4.2 弦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还显示,弦长对弦音的频率分布有直接影响。

当弦长较短时,弦音的频率较高;当弦长较长时,弦音的频率较低。

这是因为弦长的变化导致了弦的共振情况的改变。

4.3 张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弦音的音量和张力存在一定的关系。

弦振动的研究实验报告

弦振动的研究实验报告

弦振动的研究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弦的振动特性,并分析弦振动时的动力学特点。

实验装置和材料:1. 弦:选用一根细长的弹性绳或细细的金属丝作为实验弦。

2. 振动源:使用一个固定在实验台上的振动源,可以通过电机或手动方式产生振动。

3. 能量传输装置:使用一个振动传输装置,将振动传输到实验弦上,如夹子、固定块等。

4. 振动探测器:使用一个合适的装置或传感器,用于测量弦的振动状态,如光电传感器、激光干涉仪等。

5. 数据采集设备:使用一个数据采集器,将振动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

实验步骤:1. 将实验弦固定在实验台上,并将振动源固定在一端,确保弦能够自由振动。

2. 施加适量的拉力到弦上,以保证弦的紧绷度。

3. 使用振动源产生一定频率和振幅的振动,并将振动传输到实验弦上。

4. 启动数据采集设备记录弦的振动数据,包括振动频率、振幅和相位等。

5. 根据需要,可以改变振动源的频率和振幅,记录不同条件下的振动数据。

6.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绘制振动频率与振幅的关系图,并分析振动的谐波特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表明,弦的振动频率与振幅呈正相关关系,即振动频率随着振幅的增加而增加。

2. 弦振动呈现出谐波特性,即振动状态可分解为基频振动和多个谐波振动的叠加。

3. 弦的振动模式与弦长度、拉力和材料特性有关,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参数来调节振动频率和振幅。

结论:通过实验研究弦的振动特性,我们发现弦振动具有谐波特性,振动频率与振幅呈正相关关系。

弦的振动模式受到弦长度、拉力和材料特性的影响。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理解弦乐器的音色产生原理和振动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物理《弦振动》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弦振动》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弦振动》实验报告大学物理《弦振动》实验报告(报告内容:目的、仪器装置、简单原理、数据记录及结果分析等)一.实验目的1.观察弦上形成的驻波2.学习用双踪示波器观察弦振动的波形3.验证弦振动的共振频率与弦长、张力、线密度及波腹数的关系二.实验仪器XY弦音计、双踪示波器、水平尺三实验原理当弦上某一小段受到外力拨动时便向横向移动,这时弦上的张力将使这小段恢复到平衡位置,但是弦上每一小段由于都具有惯性,所以到达平衡位置时并不立即停止运动,而是继续向相反方向运动,然后由于弦的张力和惯性使这一小段又向原来的方向移动,这样循环下去,此小段便作横向振动,这振动又以一定的速度沿整条弦传播而形成横波。

理论和实验证明,波在弦上传播的速度可由下式表示:=ρ1------------------------------------------------------- ①另外一方面,波的传播速度v和波长λ及频率γ之间的关系是:v=λγ-------------------------------------------------------- ②将②代入①中得γ=λ1-------------------------------------------------------③ ρ1又有L=n*λ/2 或λ=2*L/n代入③得γn=2L------------------------------------------------------ ④ ρ1四实验内容和步骤1.研究γ和n的关系①选择5根弦中的一根并将其有黄铜定位柱的一端置于张力杠杆的槽内,另一端固定在张力杠杆水平调节旋钮的螺钉上。

②设置两个弦码间的距离为60.00cm,置驱动线圈距离一个弦码大约5.00cm的位置上,将接受线圈放在两弦码中间。

将弦音计信号发生器和驱动线圈及示波器相连接,将接受线圈和示波器相连接。

③将1kg砝码悬挂于张力杠杆第一个槽内,调节张力杠杆水平调节旋钮是张力杠杆水平(张力杠杆水平是根据悬挂物的质量精确确定,弦的张力的必要条件,如果在张力杠杆的第一个槽内挂质量为m的砝码,则弦的张力T=mg,这里g是重力加速度;若砝码挂在第二个槽,则T=2mg;若砝码挂在第三个槽,则T=3mg…….)④置示波器各个开关及旋钮于适当位置,由信号发生器的信号出发示波器,在示波器上同时显示接收器接受的'信号及驱动信号两个波形,缓慢的增加驱动频率,边听弦音计的声音边观察示波器上探测信号幅度的增大,当接近共振时信号波形振幅突然增大,达到共振时示波器现实的波形是清晰稳定的振幅最大的正弦波,这时应看到弦的震动并听到弦振动引发的声音最大,若看不到弦的振动或者听不到声音,可以稍增大驱动的振幅(调节“输出调节”按钮)或改变接受线圈的位置再试,若波形失真,可稍减少驱动信号的振幅,测定记录n=1时的共振频率,继续增大驱动信号频率,测定并记录n=2,3,4,5时的共振频率,做γn图线,导出γ和n的关系。

弦音震动实验报告

弦音震动实验报告

弦音震动实验报告弦音就是指由弦振动产生的声音,是作为乐器中使用最多的声音之一。

在乐器中,弦音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改变声音的品质和强度,进而改变乐曲的感受,使得乐曲更加生动、动听。

本文就基于弦音震动原理进行了弦音震动实验,以便更好地理解弦音震动机理,以及由此发出的响声。

弦的震动原理主要是基于弹性力学,其机理利用弹性特性来改变在弦中的声音波传播方式,具体原理是穿过弦所产生的振动波与弦的特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弦的震动原理基本分为两个方面:(1)谐振原理。

当弦受到某种固定频率的外部力时,它会出现谐振,即系统会有更大的反应,这就是谐振原理。

谐振也分为持续谐振和暂时谐振。

即是当弦受到外部外力时会出现特定的频率振动,而那些高频度振动则将产生更强烈的响声。

(2)弹力学原理。

弹力学原理认为,当弦受到外部振动力时,弦变形会产生一个力,它的力的大小与弦的变形量成正比,即当振动力越大时,变形量也越大,弹力也就越大,振动也就越强烈,从而产生更加强烈的响声。

1.准备设备:进行本实验需要用到吊索,为了保证棒材对弦的振动,还需要准备一定规格的棒材,棒材由轻质的材料制成,如木材、塑料、金属等;2.将棒材放在弦上,可以用不同种类的材料放在弦上;3.将吊索固定在棒上,用弦去固定棒的上部;4.用力拉动吊索,使棒材发生振动;5.一旦振动开始,就可以听到来自弦的响声;6.使用多种材料测试,观察同一弦使用不同材料棒时,弦发出的声音是否有区别。

实验中,采用了不同材料的棒材,在拉动棒材时可以听到弦发出的响声,其发出的响声的强度及频率也有明显的差异。

实验中,用木材测试的结果表明,由于木材较轻,在受外力拉动时,受振动的力就会更大,从而发出更加强烈而持久的响声。

而用金属棒测试结果显示:由于金属棒较重,在受外力时,振动的力量要轻微得多,因此得出的响声会更加轻柔而收敛,且响声虽然弱,但更加清脆。

四、实验总结本次实验证明,弦音震动技术是利用弹性特性改变声音的传播方式而产生的,它可以改变同一弦上的响声的强度和音色。

弦音震动实验报告

弦音震动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普通物理实验(2)实验名称:弦音震动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学号:实验地点:座位号:实验时间:一、实验目的:1、了解固定均匀弦振动的传播规律,加深对振动与波和干涉的概念。

2、了解固定均匀弦振动的传播形成驻波的波形,加深对干涉的特殊形式(驻波)的认识。

3、了解决定固定弦共有频率的因素,测量均匀弦线上恒博的传播速度及均匀弦线的线密度。

4、了解声音和频率的关系。

二、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吉它上有四支钢质弦线,中间两支是用来测定弦线力,旁边两支用来测定弦线线密度。

实验时,弦线3与音频信号源接通。

这样,通有正弦交变电流的弦线在磁场中就受到周期性的安培力的激励。

根据需要,可以调节频率选择开关和频率微调旋钮,从显示器上读出频率。

移动劈尖的位置,可以改变弦线长度,并可适当移动磁钢的位置,使弦振动调整到最佳状态。

根据实验要求:挂有砝码的弦线可用来间接测定弦线线密度或横波在弦线上的传播速度;利用安装在力调节旋钮上的弦线,可间接测定弦线的力。

如图1所示,实验时,将弦线3(钢丝)绕过弦线导轮5与砝码盘10连接,并通过接线柱4接通正弦信号源。

在磁场中,通有电流的金属弦线会受到磁场力(称为安培力)的作用,若弦线上接通正弦交变电流时,则它在磁场中所受的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均为垂直的安培力,也随之发生正弦变化,移动劈尖改变弦长,当弦长是半波长的整倍数时,弦线上便会形成驻波。

移动磁钢的位置,将弦线振动调整到最佳状态,使弦线形成明显的驻波。

此时我们认为磁钢所在处对应的弦为振源,振动向两边传播,在劈尖与吉它骑码两处反射后又沿各自相反的方向传播,最终形成稳定的驻波。

考察与力调节旋钮相连时的弦线3时,可调节力调节旋钮改变力,使驻波的长度产生变化。

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当弦线上最终形成稳定的驻波时,我们可以认为波动是从骑码端发出的,沿弦线朝劈尖端方向传播,称为入射波,再由劈尖端反射沿弦线朝骑码端传播,称为反射波。

弦振动研究实验报告

弦振动研究实验报告

弦振动研究实验报告弦振动研究实验报告引言弦振动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于理解声音、乐器演奏、结构工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探究弦振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实验目的1. 研究弦振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2.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验证弦振动的频率与弦长、张力和质量的关系。

3. 探究不同条件下弦振动的共振现象。

实验装置与方法本实验使用的装置包括弦线、定滑轮、振动发生器、频率计和质量块等。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 将弦线固定在两个支架上,并通过定滑轮使弦线保持水平。

2. 在弦线上固定一个质量块,调整张力。

3. 将振动发生器连接到弦线上,并调节频率。

4. 使用频率计测量弦线的频率。

5. 重复步骤2-4,改变质量块的质量、张力和弦长等条件。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频率与弦长的关系:在保持张力和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我们改变了弦长。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弦长的增加,频率呈现出递减的趋势。

这与理论预测相符,即频率与弦长成反比关系。

2. 频率与张力的关系:在保持弦长和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我们改变了张力。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张力的增加,频率也随之增加。

这符合理论预测,即频率与张力成正比关系。

3. 频率与质量的关系:在保持弦长和张力不变的情况下,我们改变了质量。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质量的增加,频率呈现出递减的趋势。

这与理论预测相符,即频率与质量成反比关系。

4. 共振现象:我们在实验中发现了共振现象。

当振动发生器的频率与弦的固有频率相等时,弦会出现共振现象,振幅显著增大。

这说明共振频率与弦的固有频率相匹配。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弦振动的频率与弦长成反比关系,与张力和质量成正比关系。

2. 弦振动会出现共振现象,当振动发生器的频率与弦的固有频率相等时,振幅显著增大。

这些结论对于理解弦振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关系来设计和调整乐器的音调,以及优化结构工程中的弦悬挂系统。

弦音实验报告

弦音实验报告

弦音实验报告引言人类自古以来就追求着美妙的音乐,对声音的探索与创造从未停止。

弦乐器在音乐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古琴、吉他等。

本报告将介绍一次有关弦音的实验,旨在探索弦乐器的声音特性以及对音色的影响。

实验方法在本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一把古琴作为研究对象。

使用标准的乐谱、琴弦和拨片,进行一系列实验以观察和记录相关数据。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音调、音量、共振效应、和声效果等。

实验结果与讨论1. 音调 - 弦的长度对音调的影响通过对琴弦的操作,我们逐渐改变琴弦的长度。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琴弦长度的缩短,音调逐渐升高。

这与我们的预期一致,符合弦乐器的基本原理。

通过对不同琴弦的操作,我们可以创造出多种音调变化,从而展现出音乐的多样性。

2. 音量 - 弦的振动幅度对音量的影响实验中,我们通过改变拨打琴弦的力度,观察研究了弦的振动幅度对音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振动幅度越大,音量越大。

这与弦乐器的工作原理有关,振动幅度越大,琴弦所产生的声波能量也就越大,因而音量也越大。

3. 共振效应 - 弦与乐器共振的特点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当琴弦与乐器共振时,声音将会变得更加浑厚和丰满。

共振效应使得琴弦在特定频率下振动幅度增加,从而增强音色的饱满度。

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乐器都具备共鸣腔的原因之一。

4. 和声效果 - 多弦共鸣带来的丰富音色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尝试了多弦同时演奏的情况。

结果显示,多个弦同时共振时,声音变得更加复杂、丰富。

这是因为多个琴弦的共振互相作用,带来了和声效果,进一步丰富了音乐的层次感。

结论通过以上一系列弦音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 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度成正比关系;2. 弦的振动幅度决定了音乐的音量大小;3. 共振效应使得音色变得更加浑厚和丰满;4. 多弦共鸣能够带来丰富的和声效果。

这些结论对于音乐演奏、乐器制作和音乐理论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探索基于这次实验的初步结果,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研究更多不同类型的弦乐器,比较其声音特性的异同;2. 探索不同弦材料对弦音的影响,如钢琴弦、尼龙弦等;3. 研究其他因素对音色的影响,如乐器的共鸣腔形状、材料等。

弦振动的研究实验报告

弦振动的研究实验报告

弦振动的研究实验报告弦振动的研究实验报告引言弦振动作为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其在音乐、工程、物理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项关于弦振动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数据和分析,探究弦振动的特性和规律。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调节弦的张力和长度,观察弦振动的频率和波形变化,进一步了解弦振动的特性,并验证弦振动的相关理论。

实验器材1. 弦:选择一根柔软且均匀的弦,如钢琴弦或者尼龙弦。

2. 弦激振器:用于激励弦振动的装置,可以是手摇的或者电动的。

3. 张力调节器:用于调节弦的张力,可以通过改变固定点的位置或者增加负重来实现。

4. 长度调节器:用于调节弦的长度,可以通过改变固定点的位置或者使用滑动支架来实现。

5. 频率计:用于测量弦振动的频率。

实验步骤1. 设置实验装置:将弦固定在两个支架上,并通过张力调节器调整弦的张力。

保持弦的长度初值为L0。

2. 激励弦振动:使用弦激振器在弦上施加横向力,使其振动。

可以调整激振器的频率和振幅。

3. 测量频率:使用频率计测量弦振动的频率。

记录下频率值f0。

4. 调整弦长度:通过滑动支架或者改变固定点的位置,改变弦的长度为L1,并再次测量频率f1。

5. 调整张力:通过增加负重或者改变固定点的位置,改变弦的张力,并测量频率f2。

6. 重复步骤4和5,记录不同长度和张力下的频率值。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弦的长度对振动频率的影响:当弦的长度增加时,振动频率减小。

这符合弦振动的基本原理,即弦的长度与振动频率呈反比关系。

2. 弦的张力对振动频率的影响:当张力增大时,振动频率也增大。

这是因为张力的增加会使弦的振动速度加快,从而导致频率的增加。

3. 弦的波形变化:通过观察弦的振动波形,我们可以发现当振动频率接近弦的固有频率时,波形呈现出共振现象,振幅增大。

这是由于共振频率与弦的固有频率相匹配,能量传递更加高效。

实验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如频率计的精度限制、弦的材料和品质不同等。

弦振动实验报告

弦振动实验报告

弦振动实验报告1. 引言本实验旨在研究弦振动现象的特性,并通过实验验证弦振动的数学模型。

通过测量不同条件下弦的振动频率和振动模式,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弦振动的规律和特点,进一步探索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2. 实验装置与方法2.1 实验装置本实验使用的实验装置如下:•弦:一条细长而均匀的弦,可调节其长度和张力。

•弦轴:用于固定弦的一个端点,以保持弦的水平状态。

•调频器:用于调整弦的张力以改变振动频率。

•高斯计数器:用于测量弦的长度。

2.2 实验方法本实验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将弦固定在弦轴上,并调整张力和长度,确保弦处于水平状态。

2.使用高斯计数器测量弦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3.调节调频器,改变弦的张力,使其产生不同的振动频率。

4.测量不同频率下弦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5.使用摄像设备记录弦的振动模式,并观察振动波形的变化。

6.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验证弦振动的数学模型。

3. 实验结果与分析3.1 弦长度与振动频率的关系在调节弦的张力时,记录了不同频率下弦的长度,如下表所示:弦的长度 (cm) 振动频率 (Hz)50 5040 6030 7020 8010 905 100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弦的长度与振动频率的关系曲线。

根据弦的线密度和张力可以推算出弦的波速,并进一步验证弦振动的规律。

3.2 弦的振动模式使用摄像设备记录了不同频率下弦的振动模式,并观察了振动波形的变化。

通过分析观察到的振动模式,可以发现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加,弦的振动模式也会发生变化。

当振动频率为谐振频率时,弦会呈现出最大的振幅,形成共振现象。

4.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弦的振动频率与其长度成反比关系。

•当弦的振动频率等于谐振频率时,弦呈现出最大振幅的共振现象。

•弦的振动模式随着振动频率的变化而变化。

这些结论进一步验证了弦振动的数学模型,并对弦振动现象的特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5.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弦振动现象的特性,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弦振动的数学模型。

弦振动实验 报告

弦振动实验 报告

引言:弦振动实验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实验,它通过研究弦线在不同条件下的振动特性,可以探究弦线的本质特性以及振动的规律性。

本报告将对弦振动实验进行详细叙述和分析,以帮助读者了解实验原理、测量方法、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概述:弦振动实验是通过将一根弦线固定在两端,在一定条件下使其产生稳定的振动,通过测量振动的特性参数来研究弦的性质和振动规律。

弦振动实验一般包括调节和固定弦线的条件、测量振动频率和振幅、分析振动模式等内容。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仪器和工具,如振动发生器、频率计、示波器、刻度尺等。

正文内容:I.实验准备1.调节并固定弦线1.1确定振动实验的弦线材质和粗细1.2选择适当的弦线长度并将其固定在实验装置上1.3通过调节装置使弦线绷紧并保持稳定状态2.调节振动发生器和频率计2.1设置振动发生器的振动频率范围和振幅2.2使用频率计检测振动发生器的输出频率2.3调节振动发生器的频率至与实验要求一致II.测量振动频率和振幅1.使用示波器观察振动现象1.1连接示波器,并将其设置为适当的观测模式1.2调节示波器的水平和垂直观测范围1.3观察弦线振动的波形和振幅2.使用频率计测量振动频率2.1将频率计的传感器与弦线连接2.2校准频率计2.3测量弦振动的频率,并记录测量结果3.使用刻度尺测量振幅3.1在弦线上选择适当的标记点3.2使用刻度尺测量弦线在不同振动位置的振幅3.3记录测量结果,并计算平均振幅III.分析振动模式1.通过调节振动频率观察模式1.1从低频到高频逐渐调节振动频率1.2观察弦线在不同频率下的振动模式变化1.3记录关键观察点和频率,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2.使用傅里叶变换分析频谱2.1通过示波器将振动信号转化为电信号2.2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信号的频谱图2.3分析频谱图,确定各频率分量的强度以及频率分布规律3.计算波速和线密度3.1根据弦线的材料和长度计算线密度3.2根据测量的振动频率和弦线长度计算波速3.3对计算结果进行误差分析,评估实验的可靠性IV.实验数据处理1.统计并整理实验数据1.1将测量的振动频率、振幅和振动模式数据整理为数据表格1.2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2.绘制振动频率和振幅的图像2.1使用图表软件绘制振动频率和振幅的图像2.2分析图像并寻找数据之间的关联性2.3进行趋势线拟合和数据拟合,得到振动规律的数学表达式3.进行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3.1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偏差,评估数据的可靠性3.2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究振动频率和振幅之间的关系3.3使用统计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推断性分析和结论确认V.总结通过弦振动实验,我们了解到弦线的振动特性与弦线的材料、长度、线密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弦振动实验报告

弦振动实验报告

弦振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研究弦的振动规律,了解弦的振动特性,加深对波动理论的理解。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

1. 弦,使用直径均匀、材质均匀的弦;2. 震动器,产生弦的振动;3. 杆状支架,固定弦;4. 张力器,调整弦的张力;5. 示波器,观察弦的振动波形。

三、实验原理。

当弦被扰动后,会产生横波。

横波是指波动的介质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动。

弦的振动可以用波的传播来描述,其波速与张力、线密度和振动的频率有关。

四、实验步骤。

1. 将弦固定在杆状支架上,并调整张力,使得弦保持水平并且张力均匀;2. 使用震动器产生弦的振动,调整频率和振幅,观察弦的振动情况;3. 将示波器连接到弦上,观察并记录弦的振动波形;4. 改变振动频率和振幅,重复步骤3,记录不同振动条件下的波形。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

通过实验记录和观察,我们发现了一些规律性的现象。

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加,弦的振动波形发生了变化,波的振幅和波长也随之改变。

当频率达到一定值时,弦产生了共振现象,振幅达到最大值。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不同频率下的波形特点,比如频率较低时,波形较为平缓,频率较高时,波形则变得更为复杂。

六、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弦的振动特性,了解了振动频率对弦振动波形的影响,加深了对波动理论的理解。

同时,我们也通过实验数据和观察,验证了波动理论中的一些规律性原理。

七、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不仅让我们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波动理论的理解,也锻炼了我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波动理论,为更深层次的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参考文献。

1. 《大学物理实验》。

2. 《波动理论基础》。

以上为本次实验的报告内容。

(文档结束)。

弦振动试验实验报告

弦振动试验实验报告

弦振动试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在弦线上形成的驻波2.用弦驻波法测量张紧弦线上驻波的波长3.研究弦线上张力与弦线上驻波波长之间的关系;4.研究均匀弦线横波的传播速度与张力、弦线密度之间的关系二、数据处理1.在张力一定的条件下(加9个砝码),求波的传播速度 l=80cm T=1.89Nn f(HZ) λ=2l/n ν=f λ 速度均值v(cm/s)1 29 160 46404643.5562 58 80 46403 87 53.33333 46404 116 40 46405 144 32 46086 176 26.66667 4693.333保持弦长l =80cm 不变,改变频率f ,速度的均值为46.43556m/sf=160Hz T=1.89Nn l λ=2l/n ν=f λ 速度均值v (cm/s )1 14 28 44804545.7782 28 28 44803 42 28 44804 57 28.5 4560 5 72 28.8 46086 87.5 29.16667 4666.667保持频率f =160Hz 不变,改变弦线长度l ,速度的均值为45.45778m/s2.求横波的波长与弦线中的张力的关系f=160Hz M1=100gn l λ=2l/n波长均值λ ̄3 34.5 23 22.933334 46 235 57 22.8f=160Hz M1=120gn l λ=2l/n波长均值λ ̄24.261113 36.5 24.333334 48.5 24.255 60.5 24.2f=160Hz M1=140gn l λ=2l/n波长均值λ ̄3 38.5 25.666625.5222274 51 25.55 63.5 25.4f=160Hz M1=160gn l λ=2l/n波长均值λ ̄27.327783 41 27.333334 54.5 27.255 68.5 27.4f=160Hz M1=180gn l λ=2l/n波长均值λ ̄3 42 28 28.216674 56.5 28.255 71 28.4f=160Hz M1=200gn l λ=2l/n波长均值λ ̄3 43.5 29 28.983334 57.5 28.755 73 29.2λlgλT lgT22.93333 1.360467 1.09 0.03742628.21667 1.384911 1.29 0.1105925.52222 1.406918 1.49 0.17318627.32778 1.436604 1.69 0.22788728.21667 1.450506 1.89 0.27646228.98333 1.462148 2.09 0.3201461.48Y=0.00358X+1.345431.461.441.42λgl1.401.381.360.000.050.100.150.200.250.300.35lgT由以上可知,波长的对数和张力的对数成线性关,且相关的线性方程是:Y=0.0035X+1034543.。

弦振动研究实验报告

弦振动研究实验报告

弦振动研究实验报告导言弦振动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于理解声学、乐器制作和波动理论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测量,研究弦振动的基本特性和数学模型,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实验装置与方法1. 实验装置本次实验使用了一根悬挂在两个固定点之间的细弦,以及一个固定好的频率发生器和一个震动传感器。

2. 实验步骤1) 将频率发生器连接至弦的一端,并设置合适的频率。

2) 将震动传感器固定在弦的中间位置上方,用于测量振动的频率。

3) 激发弦产生振动,并通过震动传感器采集数据。

4) 重复上述步骤,改变频率和弦长等参数,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采集的数据,我们得到了许多不同频率下弦的振动模式和波形。

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几方面的结论。

1. 弦振动的频率与弦长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保持弦张力、线密度等参数不变,只改变弦长。

通过测量不同弦长下的频率,我们得到了频率与弦长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频率与弦长成反比例关系,即弦长越长,频率越低。

2. 弦振动的频率与张力的关系在保持弦长不变的条件下,我们改变了弦的张力。

通过测量不同张力下的频率,我们得到了频率与张力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频率与张力成正比例关系,即张力越大,频率越高。

3. 弦振动的波形特征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不同频率下的弦振动波形特征。

对于较低频率下的振动,弦呈现出单一的低音波形。

而对于较高频率下的振动,则呈现出分段性较明显的高音波形。

这一发现与波动理论中的谐波理论相一致,即弦振动可看作是一系列谐波波形的叠加。

实际应用与意义弦振动的研究在许多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1. 声学研究弦振动是声学研究的基础,通过研究弦振动的频率、波形和音色特征,可以进一步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机理。

同时,对于乐器制作、声音合成等方面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2. 结构力学弦振动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弦结构的稳定性和荷载传递机制。

对于建筑设计、桥梁工程和航空航天等领域都有重要意义。

弦音震动实验报告

弦音震动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普通物理实验(2)实验名称:弦音震动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学号:实验地点:座位号:实验时间:一、实验目的:1、了解固定均匀弦振动的传播规律,加深对振动与波和干涉的概念。

2、了解固定均匀弦振动的传播形成驻波的波形,加深对干涉的特殊形式(驻波)的认识。

3、了解决定固定弦共有频率的因素,测量均匀弦线上恒博的传播速度及均匀弦线的线密度。

4、了解声音和频率的关系。

二、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吉它上有四支钢质弦线,中间两支是用来测定弦线力,旁边两支用来测定弦线线密度。

实验时,弦线3与音频信号源接通。

这样,通有正弦交变电流的弦线在磁场中就受到周期性的安培力的激励。

根据需要,可以调节频率选择开关和频率微调旋钮,从显示器上读出频率。

移动劈尖的位置,可以改变弦线长度,并可适当移动磁钢的位置,使弦振动调整到最佳状态。

根据实验要求:挂有砝码的弦线可用来间接测定弦线线密度或横波在弦线上的传播速度;利用安装在力调节旋钮上的弦线,可间接测定弦线的力。

如图1所示,实验时,将弦线3(钢丝)绕过弦线导轮5与砝码盘10连接,并通过接线柱4接通正弦信号源。

在磁场中,通有电流的金属弦线会受到磁场力(称为安培力)的作用,若弦线上接通正弦交变电流时,则它在磁场中所受的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均为垂直的安培力,也随之发生正弦变化,移动劈尖改变弦长,当弦长是半波长的整倍数时,弦线上便会形成驻波。

移动磁钢的位置,将弦线振动调整到最佳状态,使弦线形成明显的驻波。

此时我们认为磁钢所在处对应的弦为振源,振动向两边传播,在劈尖与吉它骑码两处反射后又沿各自相反的方向传播,最终形成稳定的驻波。

考察与力调节旋钮相连时的弦线3时,可调节力调节旋钮改变力,使驻波的长度产生变化。

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当弦线上最终形成稳定的驻波时,我们可以认为波动是从骑码端发出的,沿弦线朝劈尖端方向传播,称为入射波,再由劈尖端反射沿弦线朝骑码端传播,称为反射波。

弦振动研究实验报告

弦振动研究实验报告

弦振动研究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研究弦的振动特性,分析弦的共振频率和振动模式,并确定弦的线密度。

实验装置:
弦、固定夹、串联铅垂测力计、固定器、震动源。

实验步骤:
1. 将弦固定在两个固定夹上,保持弦处于水平状态。

2. 使用串联铅垂测力计将弦与固定器连接,并调整垂直距离,使测力计可以测量到弦受力情况。

3. 在弦的中央位置敲击一下,产生振动。

4. 通过测量弦的共振频率和振幅来确定弦的共振特性。

5. 以不同的固定夹距离和弦长度进行多组实验,记录振动模式和测力计示数。

实验结果:
1. 测量了弦的共振频率和振幅,绘制了共振曲线。

2. 观察到了不同的振动模式,如基频、一次谐波、二次谐波等。

3. 记录了不同固定夹距离和弦长度下的测力计示数,进而计算得到弦的线密度。

实验讨论与分析:
1. 通过对弦的振动特性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弦的振动频率是与其长度和线密度有关的。

当固定夹距离一定时,弦长度越短,共振频率越高;线密度越大,共振频率越低。

2. 在实验中观察到了不同的振动模式,这与弦的基频和谐波有关。

基频是最低的振动模式,其他谐波是基频的整数倍。

3. 实验中测量了弦受力情况,通过示数可以计算弦的线密度,从而进一步研究弦的物理特性。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得出了弦的振动特性与其长度和线密度有关的结论,并成功测量了弦的线密度。

这些结果对于理解和应用弦的振动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弦振动的研究 实验报告

弦振动的研究 实验报告

弦振动的研究实验报告弦振动的研究实验报告引言:弦振动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声学、乐器制作、声波传播等多个方面。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弦振动的实验研究,探索弦振动的特性和规律,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实验目的:1. 研究弦振动的基本特性,如频率、振幅等。

2. 探究弦振动与弦长、张力、质量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3. 分析弦振动的波动性质,如波速、波长等。

实验装置:1. 弦:选用具有一定弹性的细绳或金属丝作为实验弦。

2. 弦轴:用于固定实验弦并调整张力的装置。

3. 振动源:通过手指或其他装置在弦上施加激励。

4. 测量仪器:包括频率计、示波器等,用于测量和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调整弦轴的高度和张力,确保弦的平稳和稳定。

2. 施加激励:用手指或其他装置在弦上施加激励,使其振动起来。

3. 测量频率:使用频率计测量弦振动的频率,并记录数据。

4. 改变弦长:调整弦轴的位置,改变弦的长度,并重复步骤2和步骤3,记录数据。

5. 改变张力:调整弦轴的张力,改变弦的张力,并重复步骤2和步骤3,记录数据。

6. 改变质量:在弦上加挂一定质量的物体,改变弦的质量,并重复步骤2和步骤3,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和记录,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关于弦振动的数据。

首先,我们观察到弦振动的频率与弦长成反比关系,即弦长越短,频率越高。

这与弦振动的基本特性相符。

其次,我们发现弦振动的频率与张力成正比关系,即张力越大,频率越高。

这也符合弦振动的基本规律。

最后,我们注意到弦振动的频率与质量无直接关系,即质量的增加并不会显著影响弦振动的频率。

讨论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弦振动的频率与弦长成反比关系,即频率和弦长满足频率公式 f = v / λ,其中 v 为波速,λ 为波长。

由于波速是一定的,所以当弦长减小时,波长必然增加,从而导致频率的增加。

2. 弦振动的频率与张力成正比关系,即频率和张力满足频率公式f = (1 / 2π) * √(T / μ),其中 T 为张力,μ 为线密度。

弦音实验报告

弦音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探究弦的振动特性,了解弦的频率、振幅与弦的长度、张力、线密度之间的关系,并验证弦振动的基本原理。

实验器材:1. 弦乐器(如小提琴、吉他等)2. 钢尺3. 秒表4. 弦长测量工具5. 弦张力测量工具6. 线密度测量工具实验原理:弦的振动是弦上各点在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振动的结果。

弦的振动频率与弦的长度、张力、线密度有关,其关系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f = \frac{1}{2L} \sqrt{\frac{T}{\mu}} \]其中,\( f \) 为振动频率,\( L \) 为弦长,\( T \) 为弦的张力,\( \mu \) 为弦的线密度。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确保弦乐器调音准确。

2. 使用钢尺测量弦的长度,并记录数据。

3. 使用弦张力测量工具测量弦的张力,并记录数据。

4. 使用线密度测量工具测量弦的线密度,并记录数据。

5. 在弦上选择不同的位置,用手指轻轻拨动弦,使其振动。

6. 使用秒表测量弦的振动周期,并记录数据。

7. 根据振动周期计算振动频率。

8. 改变弦的长度、张力或线密度,重复步骤5-7,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1. 弦长为 \( L_1 \) 时,振动周期为 \( T_1 \),频率为 \( f_1 \)。

2. 弦长为 \( L_2 \) 时,振动周期为 \( T_2 \),频率为 \( f_2 \)。

3. 弦长为 \( L_3 \) 时,振动周期为 \( T_3 \),频率为 \( f_3 \)。

4. 弦长为 \( L_4 \) 时,振动周期为 \( T_4 \),频率为 \( f_4 \)。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弦长与频率的关系图,分析弦长对振动频率的影响。

结论:1. 通过实验验证了弦的振动频率与弦长成反比关系,即弦长越长,振动频率越低;弦长越短,振动频率越高。

2. 通过实验验证了弦的振动频率与弦的张力成正比关系,即弦的张力越大,振动频率越高;弦的张力越小,振动频率越低。

弦振动实验-报告

弦振动实验-报告

弦振动实验-报告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弦振动的基本特性,通过观测弦的振动模式和对其频率、振幅等参数进行测量,深入了解弦振动的基本物理原理。

一、实验过程:1. 实验用材料及仪器:弦绳、振动发生器、电子天平、尺子、千分尺、TFD-Y力传感器、计算机。

2. 实验步骤:(1)将弦绳固定在扣板的两端,调整弦绳的长度为1m,通过电子天平测量弦绳的质量m,并计算线密度μ=m/L。

(2)振动发生器产生一定幅度的正弦波信号,将信号输出到弦绳处,使弦绳产生振动。

(3)通过千分尺测量弦绳的直径d,通过尺子测量弦绳的长度L。

(4)在弦绳的中央、四分之一处、四分之三处等位置安装TFD-Y力传感器,记录不同位置处的拉力大小,从而了解弦绳不同部位的张力分布情况。

(5)改变振动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记录弦绳在不同频率和幅度下的振动模式和振幅大小。

二、实验结果:1. 弦绳线密度μ=5.5x10^-4kg/m2. 弦绳直径d=0.46mm,长度L=1m。

3. 不同位置处的弦绳拉力大小:在弦绳中央处读数为3.318N,四分之一处读数为1.958N,四分之三处读数为1.995N。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发现,弦绳中央处的张力是最大的,而弦绳两端处的张力较小。

4.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频率与振幅之间的关系曲线,并测量不同振幅下的共振频率。

实验结果表明,频率与振幅呈正相关关系,同时发现在共振频率处,振幅达到了最大值。

三、实验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弦绳中央处的张力是最大的,而弦绳两端处的张力较小。

这是由于弦振动时,位于弦振动中心的点振幅较大,拉紧弦绳的张力也就较大,而位于两端的点振幅较小,拉紧弦绳的张力也随之减小。

在实验中我们还发现,频率与振幅呈正相关关系,在共振频率处,振幅达到了最大值。

这是因为共振现象是由强迫振动与自由振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当外界产生周期性的力驱动振动物体,运动物体存在一定的阻尼,外界驱动力阻止了该振动物体受到阻尼作用受到的减弱,使得振幅变大,所以我们在共振频率处观察到了弦振动的最大幅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普通物理实验(2)实验名称:弦音震动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学号:实验地点:座位号:实验时间:一、实验目的:1、了解固定均匀弦振动的传播规律,加深对振动与波和干涉的概念。

2、了解固定均匀弦振动的传播形成驻波的波形,加深对干涉的特殊形式(驻波)的认识。

3、了解决定固定弦共有频率的因素,测量均匀弦线上恒博的传播速度及均匀弦线的线密度。

4、了解声音和频率的关系。

二、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吉它上有四支钢质弦线,中间两支是用来测定弦线力,旁边两支用来测定弦线线密度。

实验时,弦线3与音频信号源接通。

这样,通有正弦交变电流的弦线在磁场中就受到周期性的安培力的激励。

根据需要,可以调节频率选择开关和频率微调旋钮,从显示器上读出频率。

移动劈尖的位置,可以改变弦线长度,并可适当移动磁钢的位置,使弦振动调整到最佳状态。

根据实验要求:挂有砝码的弦线可用来间接测定弦线线密度或横波在弦线上的传播速度;利用安装在力调节旋钮上的弦线,可间接测定弦线的力。

如图1所示,实验时,将弦线3(钢丝)绕过弦线导轮5与砝码盘10连接,并通过接线柱4接通正弦信号源。

在磁场中,通有电流的金属弦线会受到磁场力(称为安培力)的作用,若弦线上接通正弦交变电流时,则它在磁场中所受的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均为垂直的安培力,也随之发生正弦变化,移动劈尖改变弦长,当弦长是半波长的整倍数时,弦线上便会形成驻波。

移动磁钢的位置,将弦线振动调整到最佳状态,使弦线形成明显的驻波。

此时我们认为磁钢所在处对应的弦为振源,振动向两边传播,在劈尖与吉它骑码两处反射后又沿各自相反的方向传播,最终形成稳定的驻波。

考察与力调节旋钮相连时的弦线3时,可调节力调节旋钮改变力,使驻波的长度产生变化。

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当弦线上最终形成稳定的驻波时,我们可以认为波动是从骑码端发出的,沿弦线朝劈尖端方向传播,称为入射波,再由劈尖端反射沿弦线朝骑码端传播,称为反射波。

入射波与反射波在同一条弦线上沿相反方向传播时将相互干涉,移动劈尖到适合位置.弦线上就会形成驻波。

这时,弦线上的波被分成几段形成波节和波腹。

如图2所示。

AoooXB2Tt=0t=T4t=2XX图 2 波形示意图设图中的两列波是沿X轴相向方向传播的振幅相等、频率相同、振动方向一致的简谐波。

向右传播的用细实线表示,向左传播的用细虚线表示,当传至弦线上相应点时,位相差为恒定时,它们就合成驻波用粗实线表示。

由图2可见,两个波腹或波节间的距离都是等于半个波长,这可从波动方程推导出来。

下面用简谐波表达式对驻波进行定量描述。

设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波为入射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波为反射波,取它们振动相位始终相同的点作坐标原点“O”,且在X=0处,振动质点向上达最大位移时开始计时,则它们的波动方程分别为:式中A为简谐波的振幅,f为频率, 为波长,X为弦线上质点的坐标位置。

两波叠加后的合成波为驻波,其方程为:(1)由此可见,入射波与反射波合成后,弦上各点都在以同一频率作简谐振动,它们的振幅为,只与质点的位置有关,与时间无关。

由于波节处振幅为零,即可得波节的位置为:(2)而相邻两波节之间的距离为:(3)又因为波腹处的质点振幅为最大,即可得波腹的位置为:(4)这样相邻的波腹间的距离也是半个波长。

因此,在驻波实验中,只要测得相邻两波节(或相邻两波腹)间的距离,就能确定该波的波长。

在本实验中,由于弦的两端是固定的,故两端点为波节,所以,只有当均匀弦线的两个固定端之间的距离(弦长)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时,才能形成驻波,其数学表达式为:由此可得沿弦线传播的横波波长为:(5)式中为弦线上驻波的段数,即半波数。

根据波动理论,弦线横波的传播速度为:(6)式中为弦线中力,为弦线单位长度的质量,即线密度。

根据波速、上面频率及波长的普遍关系式,将(5)式代入可得:(7)再由(6)(7)式可得(8)即:由(8)式可知,当给定、、,频率只有满足该式关系才能在弦线上形成驻波。

当金属弦线在周期性的安培力激励下发生共振干涉形成驻波时,通过骑码的振动激励共鸣箱的薄板振动,薄板的振动引起吉他音箱的声振动,经过释音孔释放,我们能听到相应频率的声音,当用间歇脉冲激励时尤为明显。

常见的音阶由7个基本的音组成,用唱名表示即:do,re,mi,fa,so,la,si,用7个音以及比它们高一个或几个八度的音、低一个或几个八度的音构成各种组合就成为“曲调”。

振动的强弱(能量的大小)体现为声音的大小,不同物体的振动体现为声音音色的不同,而振动的频率则体现声音的高低。

的音在音乐里用字母c1表示。

其相应的音阶表示为:c ,d ,e ,f ,g ,a ,b ,在将c 音唱成“do ”时定为c 调。

人声及器乐中最富有表现力的频率围约为60Hz~1000Hz 。

c 调中7个基本音的频率,以“do ”音的频率为基准,其它各音的频率为其倍数,其倍数值如下表所示: 音名 C DEFGABC 频率 倍数1()2122 ()4122 ()5122 ()7122 ()9122 ()111222四、 实验容:1、频率一定,测量两种弦线的线密度和弦线上横波传播速度(弦线,为同一种规格,,为另一种规格)测弦线的线密度:波形选择开关7选择连续波位置,将信号发生器输出插孔1与弦线接通。

选取频率,力由挂在弦线一端的砝码及砝码钩产生,以100g 砝码为起点逐渐增加至180g 为止。

在各力的作用下调节弦长L ,使弦线上出现个稳定且明显的驻波段。

记录相应的f 、n 、L 的值,由公式()22Lf n T =ρ计算弦线的线密度。

弦线上横波传播速度,作拟合直线,由直线的斜率亦可求得弦线的线密度。

测弦线的线密度:将信号发生器输出插孔1与弦线接通,选取频率。

方法同。

2、力Τ一定,测量弦线的线密度ρ和弦线上横波传播速度V在力T 一定的条件下,改变频率f 分别为200Hz 、220 Hz 、240Hz 、260 Hz 、280 Hz ,移动劈尖,调节弦长L ,仍使弦线上出现n=2,n=3个稳定且明显的驻波段。

记录相应的f 、n 、L 的值,由公式⑦可间接测量出弦线上横波的传播速度V 。

3、测量弦线力选择与力调节旋钮4相连的弦线a 或者b ,与信号发生器输出插孔1连接,调节频率f=200Hz 左右,适当调节力调节旋钮,同时移动劈尖改变弦长L ,使弦线上出现明显驻波。

记录相应的f 、n 、L 的值,可间接测量出这时弦线的力: ()22Lf T ρ=。

4、聆听音阶高低在频率较低情况下形成驻波时,波形选择开关7由连续调节至断续位置,聆听其音;然后在频率较高情况下形成驻波时,波形选择开关7由连续调节至断续位置,聆听其音阶。

五、 实验数据及数据分析处理:砝码钩的质量重力加速度1.频率f一定,测弦线的线密度ρ和弦线上横波传播速度V弦线线密度的测定:0.100+m 0.120+m 0.140g+m 0.160+m 0.180+m 驻波段数n2 3 2 3 2 3 2 3 2 3 弦线长25.6 2 33.2227.1136.0231.0541.833.044.0535.6246.95线密度0.26 80 0.35870.28570.36410.25310.31420.25530.32240.24590.3185平均线密度2.986传播速度v 61.48853.15265.06457.63274.52066.88079.20070.48085.48875.120平均传播速度V57.320 61.34870.70074.84080.3042V3.2856 3.76364.99855.60106.4487作拟合直线,由直线的斜率()T V∆∆2求弦线的线密度。

2.力T 一定,测量弦线的线密度ρ和弦线上横波传播速度VT =(0.150+m)×9.8N频率 f(HZ) 200 220 240 260 280 驻波段数n23 23232323弦线长38.54 35.20 34.35 32.05 30.22横波速度77.08 77.44 82.44 83.33 84.62平均横波速度线密度==2VTρ3.测量弦线力Tf(Hz) 驻波段数n弦线长L(10-2m)弦线力T (N )200238.5022⎪⎪⎭⎫ ⎝⎛=nLf T ρ=1.3591 六、 使用注意事项:1、 在线柱4与弦线连接时、应避免与相邻弦线短路。

2、 改变挂在弦线一端的砝码后,要使砝码稳定后再测量。

3、 磁钢不能处于波节下位置。

要等波稳定后,再记录数据。

七、 思考题:1、拉紧度是否与共振频率有关?是否与共振波的波形有关?2、改变弦的线密度与共振频率是否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