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三章第一节地球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同步测试卷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鱼鳞坑是为了减少水土流失,在山坡上发掘的交织摆列、近似鱼鳞状的半圆形或许月牙形土坑,它能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读图达成以下问题。

( 1)图中适合植树的地址为()A.①B.②C.③D.④( 2)鱼鳞坑有益于物质的()A. 风化B. 侵害C. 搬运D. 堆积2.对于内力和外力作用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外力作用不停削低地面,不会使地面变高B.内力作用能使某部分地面降低,形成盆地C.地球上高大山系主假如内力作用形成的D.一般来说,任何地表自然形态的形成都与内外力作用相关3.以下图为“某流域地质结构与地貌表示图”。

读图回答题。

对于图所示地域地质、地貌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①地为背斜成岭B. ②③处地质结构为向斜C. ②地有可能找到石油D. ②处比③处岩石坚硬4.某地发现一个岩石标本,如右图所示,岩石内清楚可见古生物轮廓,经判定其为三叶虫化石,三叶虫属无脊椎动物种类。

达成以下各题。

( 1)该岩石为()A. 侵入岩B. 喷出岩C. 变质岩D. 堆积岩( 2)该岩石形成于()A. 远古代B. 元古代C. 古生代D. 重生代5.以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表示图,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种类,箭头① 一⑦ 表示地质作用,此中⑦ 表示地壳上涨作用,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 1)图示岩石中,花岗岩属于()A.甲B.乙C.丙D.丁( 2)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组合正确的选项是()A. ②一一外力作用B. ③一一固结成岩作用C. ④一一变质作用D. ⑤一一重熔重生作用( 3)对于岩石特点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甲类岩石拥有显然的气孔结构B. 乙类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C. 丙类岩石拥有层理结构D. 丁类岩石的典型代表是大理岩6.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两个板块碰撞而形成的,这两个板块是()A. 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B. 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C.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D. 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7.以下岩石中可能含有化石的是()A. 花岗岩、石灰岩B. 大理石、石灰岩C. 石灰岩、页岩D. 页岩、大理岩8.板块张裂地域,常形成( )A. 褶皱山地B. 裂谷C. 山脉D. 丘陵9.读图,回答下题.( 1)图所示景观中,在我国塔里木盆地散布最典型的是()A.①B.②C.③D.④( 2)形成图中②图所示千沟万壑地貌景观,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A. 流水溶蚀B. 流水侵害C. 风力聚积D. 流水聚积10.澳大利亚大陆属于()A. 亚欧板块B. 印度洋板块C. 非洲板块D. 太平洋板块11.读图,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聚积的地表形态,回答下题.( 1)图示地域的流行风向是()A. 东北B. 西北C. 东南D. 西南( 2)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宽泛散布的地域是()A. 西北地域B. 东南地域C. 东北地域D. 西南地域12.读以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甲处风力侵害作用最激烈B. 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C. 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D. 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13.以下图表示某河段在自然状态下河岸的变迁情况。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1第3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1第3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1.(2)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 为“U”型谷B. 水流湍急C. 为“V”型谷D. 水深壁陡【答案】A【解析】(1)读图可知该河谷是“V”型谷“V”型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水流湍急故选A【答案】C【解析】(2)流水溯源侵蚀主要在河流的源头和发育初期会使河流不断加深和延长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并非河流源头该河段外力作用以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并形成“V”型谷故选C2.(1)俄罗斯科拉半岛上的钻孔最深处到达了上图中的()2.(2)科拉半岛上超深钻井钻探过程中探测到地层中的物质可信的是()A. 甲层底部B. 乙层底部C. 甲层上部D. 乙层上部【答案】C【解析】(1)根据材料该探头的钻孔最深处到达俄罗斯的科拉半岛上深度达12262米该深度依然属于大陆地壳的厚度应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地壳中据此结合图示选C【答案】B【解析】(2)结合上题科拉半岛上超深钻井钻探过程中探测到地层中的物质位于地壳中矿物是地壳中的基本单元故有可能看到大量的石英矿物高温的岩浆位于地幔中大量液态或熔融状态的铁和镍物质或大量铁、镁含量很高的硅酸盐矿物存在于地核中据此选B3.(1)该实验可以直接用来说明()3.(2)夜晚沙石的温度最有可能是()A. 温室效应B.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 降雨的原因D. 风的形成【答案】【答案】【解析】4.(1)地球上生物出现后()4.(2)图中裸子植物发展时期()A. O₂的含量上升B. CO₂的含量不断上升C. O₂和CO₂含量保持稳定D. O₂和CO₂含量变化呈正相关【答案】A【解析】(1)图中地球上蓝藻、真核生物出现后氧气的含量上升 A正确由图可分析出二氧化碳的含量先上升后波动下降 B错误由图可知氧气大约距今5亿年后基本稳定二氧化碳的含量不稳定 C错误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没有相关性 D错误故选A【答案】A【解析】(2)中生代被称为“裸子植物时代” 有的裸子植物高达几十米故裸子植物在中生代最为繁盛中生代主要的动物是爬行动物该时代恐龙繁荣 A正确联合大陆轮廓出现是在古生代形成是中生代早期 B错误前寒武纪是重要的铁矿成矿期 C错误青藏高原形成是在新生代 D错误故选A5.(1)记录员根据图中测量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5.(2)该探究地理实验说明的现象是()A. 砂石的昼夜温差为10℃B. 晚上砂石比水体的温度高C. 水体的昼夜温差为9℃D. 水体的昼夜温差值比砂石的小【答案】D【解析】【答案】C【解析】6.(1)图示两个大陆()6.(2)卫星监测到撒哈拉沙漠沙尘不断向亚马孙平原输送原因是()A. 处于同一板块B. 相距将会越来越远C. 边缘有深海沟D. 均有山脉贯通南北【答案】B【解析】(1)结合图示信息根据所学知识知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间为生长边界致使两个大陆相距将会越来越远故选B【解析】(2)结合撒哈拉沙漠和亚马孙平原的纬度位置位置受低纬信风影响撒哈拉沙漠沙尘不断向亚马孙平原输送故选B7.(1)该骑乘路线中甲乙、乙丙、丙丁、丁戊四路段中地形相对较平缓的是()7.(2)自行车骑行地区的地形类型主要是()A. 甲乙B. 乙丙C. 丙丁D. 丁戊【答案】D【解析】由题中材料可知每30 秒自动接收定位一次图中小黑点密集说明骑行速度慢应是上坡路段稀疏说明可能是下坡路段密度居中的才是平缓路段结合题中图甲乙段黑点密集 A错乙丙处黑点稀疏 B错丙丁处太密集 C错丁戊处密度居中说明坡度平缓D对【答案】B【解析】从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海拔一般低于500米地形类型主要是丘陵8.(1)关于甲、乙两地质年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8. (2)下列化石可能出现于古生代地层的是()①三叶虫化石②恐龙化石③龟类化石④被子植物化石A. 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B. 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C. 甲是古生代乙是元古宙D. 甲是是新生代乙是古生代【答案】B【解析】(1)读表可知甲地质年代的典型动物为恐龙应属于中生代乙地质年代位于甲地质年代之前其早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晚期有两栖动物应为古生代故选B【答案】B【解析】(2)恐龙化石应位于中生代②错被子植物化石应位于新生代④错古生代早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晚期一些两栖动物为了适应干燥的气候慢慢演化为爬行动物所以在古生代地层中可能出现三叶虫化石和龟类化石①③正确故选B9.(1)图2的地形剖面图是根据等高线图中的()剖面线画出的9.(2)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图中a地是()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C【解析】根据图2可知该地形有两个山顶其中左侧的海拔高度在500--600米之间排除B选项右侧的海拔高度在600米以上两个山顶之间为洼地其海拔高度在200--300米之间洼地左侧坡度缓等高线稀疏右侧坡度陡等高线稠密排除A、D选项【解析】读图可知图中a位于两个山顶之间所以其地貌是鞍部10.(1)经过重新测算的经纬度信息可以使物流、个人导航、农业和测绘更加有效率以下地理信息技术精确度将得到大幅提升的是()10.(2)下列情况与澳大利亚所处板块相关性最小的是()10.(3)根据科学家们的测算以下情况可能发生的是()①4000万年后维多利亚大沙漠的干旱可能将得到缓解②澳大利亚大陆可能在数亿年后并入亚洲和美洲③澳大利亚北移可能与西风有关④400万年后新几内亚岛可能将与大陆相连A. 遥感B. 全球定位系统C. 地理信息系统D. 数字地球【答案】B【解析】(1)根据“经过重新测算的经纬度信息”是地理位置信息因此可使全球定位系统更为准确故B正确遥感主要是利用航天器对地理事物进行监测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处数字地球是数字化的地区其余选项可排除故选B【答案】D【解析】(2)澳大利亚所处板块为印度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喜马拉雅山、与非洲板块拉伸扩张形成红海、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导致新西兰南、北岛上火山多发太平洋岛弧链是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与澳大利亚所处的印度洋板块的相关性最小故选D【答案】C【解析】(3)澳大利亚大陆每年向北移动7厘米经过计算可得4000万年后维多利亚大沙漠位于赤道附近降水将会增多①对根据板块移动的方向澳大利亚是有可能和亚洲、美洲相连的②对④400万年后新几内亚岛可能将与大陆相连④对故选C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1.(1)指出与北岸相比南岸海岸线变化的主要特点11.(2)说明杭州湾(钱塘江口)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答案】(1)南岸海岸线一直向海推移且推移速度慢【解析】(1)与北岸相比南岸海岸线一直向海推移且推移速度慢【答案】(2)钱塘江含沙量小输沙量少杭州湾呈喇叭口状入海口宽阔潮汐作用强海水侵蚀能力强河口处泥沙堆积少【解析】(2)钱塘江位于南方地区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土流失较少含沙量小输沙量少杭州湾呈喇叭口状入海口宽阔海水受到海岸的束缚到河口处变窄潮水加大潮汐作用强海水侵蚀能力强河口处泥沙堆积少12.(1)若此图a表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模式甲表示岩浆③表示外力作用则图b岩石景观出现在图a的________(甲、乙、丙、丁)中结合图示a 说明图b岩石景观形成过程12.(2)若此图a表示城市风环流则图c气象资料采自于图a中的_____(甲、乙、丙、丁)中结合图示a 说明图c大气现象形成的过程(任选气温、降水之一作答)12.(3)若此图a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则人类对图中环节影响最大的是______(①②③④)结合图示a 说明图d景观对水循环的影响及意义【答案】(1)丙形成过程甲处岩浆受地球内部高压影响沿地壳薄弱处上升侵入地壳上部形成岩浆岩(花岗岩)岩浆岩裸露受风力、流水、冰川等外动力影响在河流上游平坦地区沉积、固结成岩【解析】(1)若此图a表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模式甲表示岩浆③表示外力作用则图b岩石景观出现在图a的丙中图b岩石景观形成过程甲处岩浆受地球内部高压影响沿地壳薄弱处上升侵入地壳上部形成岩浆岩(花岗岩)岩浆岩裸露受风力、流水、冰川等外动力影响在河流上游平坦地区沉积、固结成岩【答案】(2)甲城市地区集中了大量工业企业、高密度交通、大密度人口地表热力性状改造彻底有大量废热向空中释放形成城市热岛或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城市地区空气膨胀上升形成城市风城市空中的粉尘随热岛环流上升成为雨滴的凝结核且气流上升冷凝故形成城市雨岛【解析】(2)若此图a表示城市风环流则图c气象资料采自于图a中的甲图c大气现象形成的过程城市地区集中了大量工业企业、高密度交通、大密度人口地表热力性状改造彻底有大量废热向空中释放形成城市热岛或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城市地区空气膨胀上升形成城市风城市空中的粉尘随热岛环流上升成为雨滴的凝结核且气流上升冷凝故形成城市雨岛【答案】(3)①影响改造了水循环地表(地下)径流的流速和方向(时空分布状态)意义净化了水质塑造了一个公民四季可赏景、休闲健身、教育科研的综合人工湿地【解析】(3)若此图a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则人类对图中环节影响最大的是①图d景观对水循环的影响及意义影响改造了水循环地表(地下)径流的流速和方向(时空分布状态)意义净化了水质塑造了一个公民四季可赏景、休闲健身、教育科研的综合人工湿地13.(1)写出图A中四处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下列对应正确的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13.(2)图B中的地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的是________(填字母)13.(3)图A中四处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与图B中相关内容对应正确的是(________)【答案】(1)海浪侵蚀, 海浪侵蚀, 流水侵蚀, 流水侵蚀【解析】(1)海岸地貌为海浪侵蚀地貌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济州岛玄武岩海岸主要是海浪侵蚀作用形成澳大利亚石灰岩海岸也是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甘肃景泰黄河砂砾岩石林和张家界砂岩峰林都是喀斯特地貌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答案】(2)a、b、e、f【解析】(2)根据所学可知图B中甲为岩浆乙为侵入岩丙为喷出岩丁为沉积岩戊为变质岩 a为上升冷却凝固作用 b为地壳抬升 c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作用 d为固结成岩作用 e为变质作用为重熔再生作用在这些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a、b、e、f 其它属于外力作用【答案】B【解析】(3)图①中地质地貌景观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玄武岩属于喷出岩即图A中的丙之后受外力侵蚀作用形成该景观所以①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甲→a→丙→c A错误②石灰岩海岸景观、黄河砂砾岩石林景观、石英砂岩峰林景观都属于沉积岩之后随着地壳抬升接受外力侵蚀而形成所以其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d→丁→b→c B正确CD错误故本题选B14.(1)若该图示意热力环流则甲、乙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 气压较高的是________ 最可能出现晴朗天气的是________14.(2)若该图示意城市热岛效应则图中甲为________(城市/乡村)为改善城市大气质量①处适宜布局________14.(3)若该图示意海陆间水循环则图中甲处为________ 人类对图中环节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填序号)14.(4)若该图示意南太平洋海域洋流分布则世界著名的四大渔场之一的秘鲁渔场位于图示________(填序号)位置该渔场成因与上升流有关洋流性质为________ 该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答案】(1)乙, 甲, 甲【解析】(1)若此图示意热力环流甲处气流下沉气压较高最可能出现晴朗天气乙处气流上升气温较高【答案】(2)乡村, 绿化带【解析】(2)若此图表示城市热岛效应城市为热岛中心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则乙为城市甲为乡村为改善城市大气质量①处适宜布局绿化带【答案】(3)陆地, ①【解析】(3)若此图示意海陆间水循环②为蒸发④为降水则图中甲处为陆地乙处为海洋人类对图中环节影响最大的是①【答案】(4)②, 寒流, 降温减湿【解析】(4)若该图示意南太平洋海域洋流分布则世界著名的四大渔场之一的秘鲁渔场位于② 秘鲁渔场的成因与上升流有关洋流性质为寒流该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降温减湿。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1第3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1第3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北京时间2018年2月17日7时39分在墨西哥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于北纬16.60度西经97.75度回答下题墨西哥发生地震的原因是()A. 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B.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C.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D. 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答案】A【解析】墨西哥发生地震的原因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造成的故选A2.(1)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2.(2)鱼类动物物种繁盛(所占比重最大)的地质年代是()2.(3)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进化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A. 爬行类B. 鸟类C. 两栖类D. 哺乳类【答案】C【解析】(1)由题中图可以看出生物出现的顺序依次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鸟类所以上述选项中出现最早的是两栖类 C正确故选C【答案】A【解析】(2)根据上图可知古生代鱼类的横向宽度最大所以此时鱼类动物物种繁盛所以A正确故选A【答案】B【解析】(3)图中显示新生代时在各类动物中哺乳类动物物种丰富且增长迅速因此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哺乳动物时代故选B3.(1)冰楔作用属于外力作用中的()3.(2)下列地区中图示现象表现最显著的是()A. 风化作用B. 流水搬运作用C. 冰川侵蚀作用D. 流水侵蚀作用【答案】A【解析】(1)在温度、水及生物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冰楔作用属于水对岩石的物理破坏作用属于风化作用故选A【答案】C【解析】(2)该现象是由冻融交替出现而形成的四个选项中冻融交替现象最显著的是青藏高原故选C4.(1)裸子植物时代是图中的()4.(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②B. ③C. ④D. ⑤【答案】D【解析】(1)进入中生代(距今2.5亿年前至0.65亿年前)生物界的面貌更换了另一番景象植物界里裸子植物繁盛故D正确 ABC错误故选D【答案】A【解析】(2)③为前寒武纪古生代末期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灭绝 A叙述错误符合题意④为古生代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 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⑤是中生代中生代末期恐龙灭绝 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⑥是新生代新生代时期哺乳动物大量繁殖 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5.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A. 岩浆喷发岩层断裂风化、侵蚀搬运、沉积B. 岩浆喷发岩层断裂搬运、沉积风化、侵蚀C. 岩层断裂岩浆喷发风化、侵蚀搬运、沉积D. 岩层断裂岩浆喷发搬运、沉积风化、侵蚀【答案】C【解析】该矿物形成于上地幔然后经过地质作用而到达河滩泥沙中那么应该是岩层断裂岩浆喷发而出露地表然后经外力的风化、侵蚀作用再经过搬运在河滩泥沙中沉积故选C6.(1)阿贡火山活动频繁是由于巴厘岛位于()6.(2)当地政府确定机场临时开放时间的判断依据最可能是()A.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B.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C. 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D. 亚欧、太平洋、印度洋三大板块交界处【答案】A【解析】(1)阿贡火山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在板块的碰撞挤压区故选A【答案】C【解析】(2)风向会影响火山灰的扩散方向因此当地政府确定机场临时开放时间的判断依据应该为方向的变化故选C7.(1)与图中七级以上地震分布相关性最强的是()7.(2)地震发生时震区的人们往往会感到“先颠后晃” 原因是()①纵波传播速度快先到达②横波到达左右摇晃③横波传播速度快先到达④纵波到达左右摇晃A. 板块的生长边界B. 海陆的连接地带C. 地形破碎的岛屿D. 板块的消亡边界【答案】D【解析】(1)结合图示可知图中七级以上地震分布与地中海—喜马拉雅、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分布一致主要是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带故D正确故选D【答案】A【解析】(2)地震发生时震区的人们往往会感到“先颠后晃” 主要是纵波传播速度快先到达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使人们感到上下颠簸几秒钟后横波传到人们感到左右摇晃①②正确故A正确故选A8.(1)该处“粘土塔”景观中的巨石最可能来自()8.(2)塑造“粘土塔”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流水搬运、沉积形成的堆积物B. 冰川搬运、沉积形成的堆积物C. 风力搬运、沉积形成的堆积物D. 当地岩石风化形成的堆积物【答案】B【解析】(1)由材料可知“粘土塔”地貌为冰河时期之后演变的地貌由此推断粘土塔顶部岩石为冰河时期冰川搬运、沉积的产物且岩石棱角分明进一步判断为冰川作用故B正确 A、C、D错误故选B【答案】A【解析】(2)该地区为意大利北部降水较多外力应为流水作用冰川堆积物受流水侵蚀而形成“粘土塔” A正确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与“粘土塔”直立、顶部有一块棱角分明的巨石景观不符 B错误重力崩塌作用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与“粘土塔”直立、顶部有一块棱角分明的巨石景观不符 C 错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沙丘和黄土地貌 D错误故选A9.(1)“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9.(2)“桃花源”环境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的是()A. 山间峡谷B. 山前平原C. 山间盆地D. 平缓高原【答案】C【解析】(1)从材料中“…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初极狭才通人由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可以得出该处周围高内部地势平坦开阔应为山间盆地故选C【答案】A【解析】(2)“桃花源”环境出现在人类社会早期与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处于山间盆地气候相对温暖河流流经水源充足与外界交流较少不受外部环境干扰故选A10.下列自然灾害中与蝗灾关联性最密切的是()A. 旱灾B. 鼠害C. 赤潮D. 冻害【答案】A【解析】蝗灾一般与旱灾相伴而生与鼠灾、赤潮、冻害相关性不大 A正确BCD错误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1.(1)说明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及该地质年代繁盛的植物类型11.(2)描述两栖动物从出现到现在的生物多样性变化过程11.(3)根据示意图说明海洋比陆地发展得更早的证据【答案】(1)中生代裸子植物【解析】(1)材料信息表明动物演化进程图中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图中显示爬行类动物宽度最宽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中生代繁盛的植被类型是裸子植物【答案】(2)晚古生代出现并在晚古生代末期达到鼎盛中生代开始衰落几乎灭绝一直到新生代又开始繁盛【解析】(2)从图中可以看出两栖动物出现于古生代后期在古生代末期进入繁荣期此后生物多样性减少一直到新生代才恢复但是新生代的生物多样性少于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早期【答案】(3)生物进化顺序从鱼类到两栖类再到爬行类说明生物最先出现在海洋海洋比陆地发展得更早【解析】(3)结合图示可知鱼类出现于古生代早期而鱼类生活在海洋中这说明海洋比陆地发展更早12.(1)从地壳抬升速率差异的角度分别说明宽谷和峡谷的成因12.(2)说明宽谷段游荡型河道形成的自然条件12.(3)地质工作者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发现了以粉质黏土为主的湖相沉积层推测这些湖相沉积层的形成原因【答案】(1)地壳抬升速率快河流以向下侵蚀为主形成峡谷地壳抬升速率慢河流以侧蚀为主形成宽谷【解析】(1)谷地的形成是内(地壳抬升)外(流水侵蚀)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岩性一致的情况下因地壳抬升速度的快慢产生侵蚀方向的差异抬升速度快位置较高处以下蚀为主形成峡谷抬升速度慢位置较低处转以侧蚀为主形成宽谷【答案】(2)宽谷段河谷较宽河道摆动空间大(受地形限制小)河流进入宽谷段后流速减慢易发生堆积河床内有大量泥沙堆积泥沙易遭冲刷侵蚀河流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大河道易发生“游荡”【解析】(2)该题有两个关键词“宽谷”和“游荡型河道” 即通过比较宽峡谷差异说出宽谷对游荡型河道形成的影响游荡型河道的形成与河道内的物质组成(沙土为主较软易被侵蚀发生变形)和动力条件的变化(枯水期携带泥沙少发生侵蚀洪水期携带大量的泥沙发生堆积)密切相关宽谷段地形宽阔利于河道游荡和泥沙淤积【答案】(3)晚更新世末次冰期冰川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上游河流携带的泥沙因流速减慢在湖区堆积形成沉积层【解析】(3)湖相沉积层说明该河段曾经为湖泊结合文字材料“发生冰川堵塞河道的事件”可知该湖泊为堰塞湖湖泊(类似水库)使上游河流搬运的泥沙沉积于此形成沉积层13.(1)说明图示区域的地形分布特征13.(2)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简述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经济的突出优势13.(3)伴随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指出该区域农业的发展方向【答案】(1)西部、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北部为平原【解析】(1)图示地区是长江中游地区结合河流和所学的地理知识可以判断西部、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北部为平原【答案】(2)矿产资源、能源资源丰富劳动力、土地价格低【解析】(2)长江中游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能源丰富劳动力廉价、土地价格低有利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发展【答案】(3)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大城市需求量大的蔬菜、肉蛋奶、花卉等农副产品生产发展立体农业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农田增加科技投入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解析】(3)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改变了农业市场根据市场的需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大城市需求量大的蔬菜、肉蛋奶、花卉等农副产品生产丘陵山区重点发展立体农业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农田增加科技投入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14.(1)分析三叠纪早期盘古大陆气候干燥的原因14.(2)辛梅利亚大陆北漂促进了超强降水事件的形成请对此作出合理解释14.(3)说明火山喷发加剧超强降水事件的原因14.(4)推测超强降水事件的地质证据类型【答案】(1)陆块聚合形成盘古大陆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陆地主要聚集在中低纬度太阳辐射强烈蒸发旺盛西岸沿海有强大的寒流经过降温减湿作用明显【解析】(1)三叠纪早期盘古大陆气候干燥的原因可以从海陆位置的角度回答包括宏观(海陆整体分布的纬度范围)和微观(不同区域距海远近)等角度【答案】(2)辛梅利亚大陆北漂导致特提斯洋朝向古太平洋的开口变大古太平洋向西的暖流为特提斯洋增温增湿夏季风为陆地带来丰沛的水汽形成超强降水【解析】(2)由图可知辛梅利亚大陆与盘古大陆北部碰撞汇合后特提斯洋向东开口扩大古太平洋的洋流可以更多地流入特提斯洋增温增湿由于当时盛行超强季风在夏季风吹拂下海上的水汽进入盘古大陆形成超强降水【答案】(3)火山喷发释放出大量温室气体气候变暖加速陆地高山冰雪融化液态水循环变得活跃气候变暖大气对流增强对流雨增加火山喷发带来大量火山灰水汽凝结核充足【解析】(3)火山频发带来了强对流、加速了水循环也提供了凝结核这些都会加剧强降水事件的发生【答案】(4)沉积岩性质化石类型琥珀等特殊矿藏【解析】(4)主要从沉积物、沉积岩的性质的角度分析如岩性、化石、珍贵矿藏等。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1第3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1第3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8小题每题3分共计24分)1.(1)图中甲地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1.(2)影响图中溶洞、地下河发育的外力作用是()A. 黄土高原B. 云贵高原C. 内蒙古高原D. 准噶尔盆地【答案】B【解析】(1)图示反映喀斯特地貌广布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广西、贵州等地区图中甲地反映的地形崎岖不平地下有溶洞分布该地貌在我国云贵高原发育典型故选B【答案】A【解析】(2)溶洞、地下河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分布在石灰岩广布地区长期受流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故选A2.(1)甲图能反映出的地球圈层有()2.(2)乙图中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最可能发源于()2.(3)乙图中岩浆源地以上部分属于()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D【解析】(1)甲图中有岩石、植被、水和大气因此可反映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和大气圈四个圈层故选D【答案】B【解析】(2)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故选B【答案】D【解析】(3)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故选D3.(1)读该槽谷不同位置的剖面图推断与该槽谷形成的外力作用类似的地貌是()3.(2)对于该地的特征说法正确的是()①该槽谷地势由高到低依次是①②③④②该槽谷地势由高到低依次是②③①④③该段槽谷由东南—西北走向变为东—西走向④该段槽谷由西北—东南走向变为南—北走向A. 埃及狮身人面像B. 北美五大湖C. 长江三峡D. 塔克拉玛干的沙丘【答案】B【解析】(1)该槽谷又称U型谷是由冰川过量下蚀和展宽形成的典型冰川谷两侧一般有平坦的谷肩横剖面近似U型北美五大湖是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埃及狮身人面像的严重破坏是受到风力侵蚀作用的影响长江三峡为V型谷以流水下蚀作用为主塔克拉玛干的沙丘以风力堆积作用为主故选B【答案】B【解析】(2)根据该槽谷的谷底的高度数值可知①的谷底海拔高度大约是4800米②的谷底海拔高度大约是4700米③的谷底海拔高度大约是4600米④的谷底海拔高度大约是4400米所以该槽谷地势由高到低依次是①②③④ 则①正确②错误排除C、D选项①的槽谷为西南—东北方向②的槽谷为西南—东北方向③的槽谷为南—北方向④的槽谷为南—北方向所以该槽谷由东南—西北走向变为东—西走向③正确④错误排除A选项故选B4.(1)海螺沟冰川消融末端区所处高度的典型自然带类型是()4.(2)海螺沟S4样地在冰川退缩后40年左右时与其对应的植被最有可能是()A. 高山草甸带B. 亚寒带针叶林带C. 积雪冰川带D.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答案】B【解析】(1)根据题干的海拔和气温信息结合东坡末端的树种为云冷杉顶级群落所以此地应该为亚寒带针叶林带故选B【答案】B【解析】(2)根据S0至S1植被的演化冰川退缩18年后川滇柳成为优势树种冬瓜杨开始退化沙棘幼树开始出现故S4在冰川退缩40年后出现的是沙棘小树故选B5.(1)与冬季相比夏季()5.(3)长江口外海域含沙量冬夏季差异形成的原因是()5.(3)若仅考虑光照强度与夏季相比长江口外海域冬季()A.长江口泥沙堆积多口外水域含沙量高B.长江口泥沙堆积多口外水域含沙量低C.长江口泥沙堆积少口外水域含沙量高D.长江口泥沙堆积少口外水域含沙量低【答案】B【解析】(1)读图分析可知该地位于长江口夏季该地降水较多河流的流量较大挟沙能力较强河流的含沙量较大泥沙的沉积量较大长江口泥沙堆积多而且根据图中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可知口外水域含沙量低故选B【答案】C【解析】(2)读图分析可知长江口外海域的含沙量在冬季要显著高于夏季冬季长江的水量较小泥沙沉积位置比较靠近海岸但由于冬季我国盛行西北风海水由西北流向东南海水流动带动泥沙流动因此长江口的泥沙也会不断向外海扩散故选C【答案】D【解析】(3)冬季长江口外海域的含沙量大因此水体透明度较低浮游植物数量少故选D6.(1)造成这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6.(2)图中该地的这次降水过程是()A. 冷锋B. 地形雨C. 准静止锋D. 暖锋【答案】【解析】【答案】【解析】7.(1)甲、乙示意风带其盛行风向分别为()7.(2)图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错误的是()7.(3)图示季节()A. 东南风、西北风B. 东南风、西南风C. 东北风、西南风D. 东北风、西北风【答案】C【解析】(1)甲纬度位于0°N—30°N之间其盛行风为东北信风带乙风带位于30°N—60°N之间为盛行西风带(西南风) C正确故选C【答案】C【解析】(2)图中乙为中纬度大气环流圈高空大气应由高纬流向低纬③的流向错误 C 正确 ABD错误故选C【答案】B【解析】(3)从图的气压带的位置可知此时气压带风带北移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切断在印度半岛形成低压 A错误此时亚洲东部海陆热力差异显著东亚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盛行东南风 B正确北印度洋海区受西南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错误非洲南部此时正值干季 D错误故选B8.(10)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8.11.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A. 变陡了B. 变缓了C. 无变化D. 无法判断【答案】A【解析】10 图示纵坐标单位为米横坐标的单位为千米两者比例尺差距较大所以绘制火山剖面图坡度比实际坡度要大.故选 A.【答案】C【解析】(11)从地质作用的规律来看岩浆喷发之前岩层首先要受到内力作用的冲击而发生断裂形成火山通道然后岩浆才会沿火山通道喷出地面形成火山地貌因此排除A选项和B选项出露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之下首先被风化和侵蚀然后被外力搬运到低处堆积 C选项符合这个过程故选C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9.(1)图1中反映的内力作用表现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9.(2)图1中A处的地貌可能是图2中的(甲或乙)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为________ 9.(3)P处的地质构造为________ 判断理由是________9.(4)B处森林大量被破坏会直接影响图中水循环的________环节(填数字序号)请简述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10.(1)据天气形势图大火发生时该地受________控制降水少且气温________ 仅考虑风向预测火灾向________方向蔓延10.(2)科学研究表明亿万年来该区域南部海域面积缩小究其原因是________ 北部西海岸附近水温比同纬度大陆东岸要高其主要成因受________影响10.(3)葡萄牙盛产优质葡萄其主要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4)我国东北地区近些年发展缓慢借鉴鲁尔区整治的经验对东北地区的发展提出整治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副热带高气压带, 高, 东【解析】(1)从天气形势图上看森林火灾发生地被高压脊(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受其控制区域降水少、气温高由图可知火灾发生地吹偏西风火灾向东方向蔓延【答案】(2)位于板块消亡边界, (北大西洋)暖流【解析】(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区域南部海域为地中海其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面积不断缩小北部西海岸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水温较高【答案】(3)光照、热量充足, 昼夜温差大【解析】(3)葡萄牙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光照、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优质葡萄的生长【答案】(4)适当压缩传统工业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服务业或第三产业等【解析】(4)鲁尔区的综合治理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多元化、环境保护、发展交通等方面借鉴鲁尔区工业整治的经验东北地区的发展整治措施主要是适当压缩传统工业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服务业或第三产业等11.(1)概述2002-2017年黄河尾闾河道冲淤量时间变化特征11.(2)分析调水调沙初期对黄河尾闾河道的有利影响材料三∶随着河口海域的淤积河道延伸河道淤积会有溯源特性河道纵比降也会发生变化下图是利津-清7、清7-汊3河段河床纵比降变化11.(3)概述2000年以来利津-清7、清7-汊3河床纵比降变化的差异并推测差异产生的原因【答案】(1)总体侵蚀大于淤积随时间推移冲淤量趋于平衡后期淤积略大于侵蚀【解析】(1)读材料二图可知黄河尾闾河道平均冲淤量多数时间为负值总体侵蚀大于淤积随时间推移冲淤量接近零趋于平衡后期冲淤量变为正值淤积略大于侵蚀【答案】(2)冲刷河床使河道加深泄洪能力增强【解析】(2)调水调沙的目的是利用人造洪峰冲刷河床使河道加深增强泄洪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3.1《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随堂练习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3.1《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随堂练习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地理教学中经常用一些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1~3题。

图1图2图3 1.图l显示的是沿海山地迎风坡成云致雨的过程,这种降水类型称为() A.锋面雨B.对流雨C.台风雨D.地形雨2.图2显示的是某一自然地理现象的循环过程,该过程为() A.海陆间循环B.海上内循环C.夏季风环流D.冬季风环流3.图3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另一部分代表海洋,图中等值线表示() A.南半球7月等温线B.南半球1月等温线C.北半球7月等温线D.北半球1月等温线解析:第1题,根据定义山地迎风坡成云致雨叫做地形雨。

第2题,关键要区分水循环和季风环流,海陆间循环中,水汽的输送应在高空由海洋到陆地,应该是逆时针方向的,所以该图为季风环流;近地面的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应为夏季。

第3题,根据等温线越往北,数值越高,可判读该图是南半球,还可看出:同纬度地区,海洋的温度比陆地高,应为冬季(注意南半球的冬季是北半球的夏季)。

答案:1.D 2.C 3.A下图是某河流一观测站测得的不同年份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

读图,完成4~6题。

4.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 A.降水B.湖泊水C.地下水D.冰川积雪融水5.该河流若在我国,可能位于() 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C.华北地区D.东南地区6.①流量曲线明显有别于②流量曲线,下列有关测得年份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早于②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B.①早于②流域内大面积植树造林C.①晚于②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D.①晚于②流域内开荒种田面积扩大解析:第4题,结合降雨量与相对流量变化的关系判断最主要补给类型为降水。

第5题,结合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推断为东南地区的河流。

第6题,结合选项,如果①流量曲线测得的时间早于②曲线,有可能是流域内大面积开荒种田,加剧了水土流失,使流量变化加剧;如果②早于①,有可能是上游修建水库或大面积植树造林,使流量得到调节。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同步练习题1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同步练习题1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根据地球生命的发展演化历史,鱼类出现和恐龙繁盛所对应的时代分别是()①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②两栖类动物时代③海生脊椎动物时代④灵长类动物时代⑤爬行动物时代⑥哺乳动物时代⑦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A.①④B.②⑤C.③⑤D.⑦⑥2.下列叙述中,反映古生代自然环境重要特征的是( )A.蕨类植物明显衰退B.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盛行C.大量无脊柱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D.人类发展的重要时期3. 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是( )A.中生代和新生代B.古生代寒武纪和中生代末期C.古生代和新生代第三纪D.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4. 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地质年代是( )A.古生代早期B.中生代C.古生代晚期D.新生代5.2001年3月在甘肃永靖县境内的一处山坡上发现了恐龙脚印,恐龙脚印一直通向附近被沉积岩岩石覆盖的地方。

据此回答根据恐龙脚印推测当时的地理环境可能是( )A.干旱环境B.地势低洼的河湖岸边C.热带海域D.森林密布6.将下列各地质时期按出现的时间由早到晚排序,正确的()A.太古代、古生代、元古代、中生代B.古生代、元古代、中生代、新生代C.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D.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元古代观察发现甲乙两地中1、2、3、4岩层含有化石且有对应关系,读地质剖面略图回答7-8题。

7.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 )A. 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根据图中化石,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B.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C.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D.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9.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景观为地质历史上距今_______年至_______年的_______代,动物界正是_______动物的时代,植物界为_______植物的时代。

(2)图中大型动物是曾经称霸地球的_______,但后来在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了,与此同时灭绝的动物还有海洋中一半以上的_______动物种类。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 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 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单元测试单元测试第三章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一、单选题1.鱼鳞坑是为了减少水土流失,在山坡上挖掘的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形或者月牙形土坑,它能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D. ④C. ③ A. ①B. ②2 ))鱼鳞坑有利于物质的(( D.B. A.C. 沉积风化搬运侵蚀 2. )关于内力和外力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外力作用不断削低地面,不会使地面变高B. 内力作用能使某部分地面降低,形成盆地C. 地球上高大山系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D. 一般来说,任何地表自然形态的形成都与内外力作用有关”3.“。

读图回答题。

下图为某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关于图所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D. ②③ C. B. A.①②③②处岩石坚地为背斜成岭处地质构造为向斜处比地有可能找到石油硬页 1 第1 / 8.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单元测试4.某地发现一个岩石标本,如右图所示,岩石内清晰可见古生物轮廓,经鉴定其为三叶虫化石,三叶虫属无脊椎动物种类。

完成下列各题。

1 )()该岩石为( D.B. C. A. 沉积岩变质岩侵入岩喷出岩2 )()该岩石形成于( D. A.B. C. 新生代元古代古生代太古代⑦①⑦5.表示地质作用,其中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一表示地壳上升作用,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图示岩石中,花岗岩属于(( D. B. A.C. 丁乙甲丙2 ))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组合正确的是((⑤ C. ②B. ③④ D. A. 一一重熔再生作用一一外力作用一一变质作用一一固结成岩作用3 )()关于岩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B. A. 乙类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甲类岩石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D. C. 丁类岩石的典型代表是大理岩丙类岩石具有层理构造6.)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两个板块碰撞而形成的,这两个板块是(A.B. 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D. C. 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7.( ) 下列岩石中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D.C. A. B. 页岩、大理岩石灰岩、页岩大理石、石灰岩花岗岩、石灰岩( 8.) 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 A. B.C. D. 丘陵山脉裂谷褶皱山地页 2 第2 / 8.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单元测试9. 读图,回答下题.1 ))图所示景观中,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分布最典型的是((④③D. B. ②C. ①A.2②)图所示千沟万壑地貌景观,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形成图中C. D. A.B. 流水堆积风力堆积流水溶蚀流水侵蚀10. )澳大利亚大陆属于(A. D.B.C. 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11.读图,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回答下题.1 )()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B.C. D. A. 西南东南东北西北 2 )()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B. A.C.D.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东南地区12. )读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 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甲处风力侵蚀作用最强烈C. D. 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页 3 第3 / 8.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单元测试13.下图表示某河段在自然状态下河岸的变迁状况。

人教版地理选修一第三章第1节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同步练习(I)卷(练习)

人教版地理选修一第三章第1节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同步练习(I)卷(练习)

人教版地理选修一第三章第1节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同步练习(I)卷(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4分)1. (2分) 2005年8月2—17日,中国科学考察队对东非大裂谷进行了为期5天的科学考察,此次中国科学考察队从埃塞俄比亚南部进入东非大裂谷,由北向南考察了东非大裂谷。

本次科考旨在揭开“地球上最大疤痕”的秘密。

据此回答问题。

从形成原因上看,东非大裂谷的形成与科罗拉多大峡谷不同,其主要原因是()A . 张裂作用B . 挤压作用C . 流水侵蚀作用D . 冰川侵蚀作用【考点】2. (2分)板块构造学说中,意见还不一致的问题是()A . 板块构造是指地壳还是岩石圈B . 板块构造运动的方向C . 板块运动能否引起火山、地震D . 板块持久大幅度运动的动力【考点】3. (2分)下图是某国南方某河流的一河段,分析回答问题。

该河若流出山口,常常形成的地貌是()A . 山麓冲积扇B . 冲积平原C . 沙洲D . 三角洲【考点】4. (2分)在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A . 裂谷或海洋B . 海沟和海岭C . 岛弧链和海岸山脉D . 褶皱山脉和高原【考点】5. (2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海岭两侧的岩石年龄呈不对称分布B . 海岭位于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交界处且最不稳定C . 海沟是大洋地壳消亡处D . 离海岭越远,岩石年龄越年轻【考点】6. (2分)读人民币版面图案图,回答问题。

该地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A . 冰蚀作用B . 流水侵蚀作用C . 风力侵蚀作用D . 海浪侵蚀作用【考点】7. (2分)形成太湖平原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 固结成岩B . 风化C . 搬运D . 沉积【考点】8. (2分)有关岛弧链和海岸山脉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 . 两个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形成的B . 两个大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C . 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相互碰撞,大陆板块受挤上拱而隆起形成的D . 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大洋板块受挤上拱而隆起形成的【考点】9. (2分)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回答问题。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1第3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1第3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1)①坡是()1.(2)该沙波中以侵蚀作用为主的部位是()1.(3)该沙波的移动方向是()A. 迎水坡流速慢B. 迎水坡流速快C. 背水坡流速快D. 背水坡流速慢【答案】A【解析】(1)读材料“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可知迎水坡表现为流水沉积背水坡表现为流水侵蚀由此判断①坡为迎水坡受上坡的影响流速较慢故A正确故选A【答案】D【解析】(2)由材料分析可知迎水坡表现为流水沉积背水坡表现为流水侵蚀②④为背水坡水流流速受下坡影响流速较快主要以侵蚀为主故选D【答案】C【解析】(3)沙波的产生是河床泥沙颗粒不均匀与水流不稳定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河床上呈波状起伏堆积而成的微地貌水流上坡时泥沙受重力影响部分堆积下坡时流速加快泥沙不断被侵蚀而后被搬运到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上沉积下来从而使沙波缓慢向上游移动故选C2.(1)图中B海域表层洋流的性质和流向是()2.(2)甲区域范围内共有板块()2.(3)与图中虚线圈内的板块边界类型相同的地方是()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暖流、向南流B. 暖流、向北流C. 寒流、向南流D. 寒流、向北流【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3.(1)“生物圈”内作物生长所需水分完全可以自给推测其原因是()3.(2)该实验项目()A. 利用海水淡化水B. 利用内壁的冷凝水C. 叶片直接吸收水汽D. 就近利用海水【答案】【解析】【答案】【解析】4.(1)主要受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4.(2)关于图中地貌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和乙B. 乙和丙C. 丙和丁D. 乙和丁【答案】D【解析】【答案】D【解析】5.(1)图中山峰的海拔可能是()5.(2)图示地区()A. 499mB. 2635mC. 3299mD. 1122m【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图中山峰位于西侧闭合等高线内部其外围闭合等高线如果为1000米则闭合等值线处为盆地不会为山峰所以闭合等值线为3000米根据图中等值线递变规律判断山峰海拔应在3000米以上 C对 ABD错【答案】B【解析】A、该地为盆地而不是低山丘陵不符合题意B、河流发源于山谷中图中200米等高线开口向东北是图示地区地势最低处是河流的出口所在所以图示如果有大河发育干流大致流向东北方向故正确C、该地为盆地可以建成水库但根据比例尺可知该盆地面积巨大建造水库严重脱离实际不符合题意D、A处等高线向数值小的方向凸出为山脊山脊是河流的分水岭不可能形成河流不符合题意6.(1)导致鸟取沙丘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可能是()6.(2)当地政府“下了很大的力气”最有可能是指()A. 冬季风D. 盛行西风【答案】【解析】【答案】【解析】7.(1)科考发现与青藏高原变暖变湿同步出现的现象是()7.(2)对青藏高原的综合考察能够预警全球()A. 冰川更加发育B. 咸水湖逐渐萎缩C. 藏北高原变绿D. 森林分布上限下移【答案】C【解析】(1)青藏高原变暖气温升高会使冰川融化面积减小 A选项错误青藏高原上的咸水湖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咸水湖的补给量大大增加咸水湖面积增大 B选项错误青藏高原变暖变湿有利于植被生长会使藏北高原变绿 C选项正确青藏高原变暖变湿森林分布的上限会上移 D选项错误故选D【答案】B【解析】(2)全球气候变暖会使青藏高原咸水湖面积增大、藏北高原变绿等现象出现所以对青藏高原的综合考察能够对全球气候变化起到预警作用 B选项正确洋流仅对所流经地区附近的气候有影响对青藏高没有影响 A选项错误青藏高原远离工业密集区和人口密集区大气质量一直较好没有太大变化 C选项错误对青藏高原的考察是对高原上植被、水文等的考察其变化主要受气候因素的影响与地震活动无关 D选项错误故选B8.(1)图中M点的湖底粗颗粒沉积物形成的地质作用及季节分别是()8.(2)图中湖泊M点附近的水深较浅,其主要成因可能是()A. 风力作用,春季B. 流水作用,夏季C. 海浪作用,秋季D. 冰川作用,冬季【答案】A【解析】【答案】C【解析】9.(1)关于甲、乙两地质年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9. (2)下列化石可能出现于古生代地层的是()①三叶虫化石②恐龙化石③龟类化石④被子植物化石A. 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B. 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C. 甲是古生代乙是元古宙D. 甲是是新生代乙是古生代【答案】B【解析】(1)读表可知甲地质年代的典型动物为恐龙应属于中生代乙地质年代位于甲地质年代之前其早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晚期有两栖动物应为古生代故选B【答案】B【解析】(2)恐龙化石应位于中生代②错被子植物化石应位于新生代④错古生代早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晚期一些两栖动物为了适应干燥的气候慢慢演化为爬行动物所以在古生代地层中可能出现三叶虫化石和龟类化石①③正确故选B10.(1)关于图中M、N、P、Q四线数值的判断正确的是()10.(2)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不可能是()A. P、Q一定相等B. M、N一定相等C. P、M一定相等D. Q、N一定相等【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图中P、Q均为山峰外围的第一条等高线因此二者一定是相等的故A正确则P、Q以下的等高线因涉及闭合等高线的可能性其数值则不能确定是否相等故B、C、D错误【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图中该区域最高峰为3652m 等高距为100m 根据等高线分布规律和特点由此可推断P海拔为3600m 全图等高距为100m 且甲位于P与山峰之间甲比山峰海拔低则可判断甲地海拔范围为3600m\lt 甲\lt 3652m Q海拔为3600m N海拔为3500m 乙右侧等高线距离山峰更远海拔应为3400m或3500m 则乙地海拔范围为3400m\lt 乙1\lt 3500m或3500m\lt 乙2\lt 3600m 对甲乙两地海拔范围进行交叉相减最终得到两地高差应大于100m小于252m或大于0m小于152m 根据选项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不可能是A.A选项符合题意 BCD错误11.(1)山体滑坡之前河流①②段()11.(2)若堰塞体上游河流流量稳定在堰塞体自然崩溃之前①处水位变化为()11.(3)山体滑坡发生后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滑坡处的相应等高线()。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1第3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1第3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图中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1.(2)雅丹地貌与沙丘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分别是()A. 吐鲁番盆地、雅丹地貌B. 天山山脉、沙丘地貌C. 吐鲁番盆地、天山山脉D. 雅丹地貌、沙丘地貌【答案】C【解析】(1)吐鲁番盆地和天山山脉是地壳运动形成的属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故选C【答案】D【解析】(2)新疆气候干旱风力是形成地貌的主要动力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形成的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形成的故选D2.(1)伦敦地区夏季降水量与冬季存在差异的原因是()2.(2)水闸的主要功能是()2.(3)泰晤士河水闸关闭时会促使水闸以上至伦敦河段()A. 地处背风坡B. 西风偏弱C. 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D. 寒流流经【答案】B【解析】A、伦敦地区终年受西风控制坡向对降水的影响不大不符合题意B、夏季西风弱带来水汽少降水少故正确C、伦敦纬度高不可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不符合题意D、伦敦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不是寒流不符合题意【答案】D【解析】大坝拦水发电通常位于河流上游而泰晤士河水闸位于河口地区落差很小水能资源不丰富 A错英国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丰沛地表水资源较丰富但是储存淡水的大坝和水库通常建在水质较好的上游或源头地区 B错水闸并不奇特旅游价值较低 C错河口地区通常水患较为严重水闸可以阻挡海水入侵使伦敦免遭海水倒灌 D正确【答案】A【解析】泰晤士河水闸关闭时海洋潮汐不能越过水闸海洋中的泥沙不会被带至水闸以3.图中①〜④四地中最适合观看落日的地点是()A. ①地B. ②地C. ③地D. ④地【答案】C【解析】太阳总是东升西落观看日落则西侧不能有山体阻挡根据指向标可知图中①〜④四地中只有③地位于山地的西侧其西侧没有山体阻挡可以观看日落其余各点西侧都有山体阻挡不能看日落故C正确 ABD错误4.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自西北向东南分布有三个黄土带分别是甲(沙黄土带)、乙(典型黄土带)、丙(黏黄土带)三个黄土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风力侵蚀B. 风力沉积C. 流水侵蚀D. 流水沉积【答案】B【解析】三个黄土带均位于我国黄土高原黄土高原表层覆盖有厚厚的黄土土层其主要成因是历史时期风力搬运西北内陆的黄土至此随着风力的减弱黄土不断堆积从而形成5.(1)正确表示经过PQ的地形剖面图和经过S点的等高线图的是()5.(2)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B.C.D.【答案】A【解析】(1)根据山脊是河流的分水岭山谷是河流的积水域可知P到Q依次经过山坡、山脊(S)、山坡、山谷(T)、山坡、山脊、山坡据此可以判断剖面图中S位于山脊处山脊处的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谷处等高线凸向高处据此判断等高线中S位于高处选项中符合条件的图是A图故选A【答案】C【解析】(2)A.读图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可知 S点在T点的东北方向不符合题意B.读图可知 S处的径流向两边分流说明S为山脊所以P与T之间有山脊S阻挡不能通视不符合题意C.T处为径流汇集的山谷易发生山洪不宜宿营故符合题意D.读图可知 S处的径流向两边分流说明S为山脊山脊为河流的分水岭不可能有洪水不符合题意故选C6.(1)原始鱼类出现在()6.(2)古生代末期灭绝的代表性生物是()A. 元古代地层B. 古生代中期地层C. 古生代后期地层D. 中生代中期地层【答案】B【解析】(1)由图示可知原始鱼类出现在古生代中期地层元古代只有古老的菌类古生代后期两栖类出现中生代中期是爬行动物出现故选B【答案】D【解析】(2)恐龙、爬行类、被子植物出现在古生代后期到中生代所以古生代末期灭绝的代表性生物是三叶虫故选D7.(1)图示地区的最大高差可能为()7.(2)某日当甲地看到太阳从图中山峰落下时此时甲地的太阳高度角约为()7.(3)该地区湖陆风最弱的季节是()B. 500米C. 600米D. 700米【答案】C【解析】图中的等高距是100米根据等高线数值的递变规律可知图中最高点在图中的东北角其海拔高度是2300--2400米之间最低点在49^\circ N河流附近其海拔高度在1700--1800米之间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在500--700米之间选项中符合条件的数是600米【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图中山顶的海拔高度是2115米甲点的海拔高度是2000米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15米图中比例尺是1: 10000 可以得出甲点与山顶的水平距离是200米则115/200= 0.575 根据数学三角函数值可知 \tan 30^\circ = 0.577 所以当甲地看到太阳从图中山峰落下时此时甲地的太阳高度角约为30^\circ【答案】D【解析】图示为我国西北地区冬季气温最低湖和陆地气温均最低湖泊封冻陆地龟裂近地面气压均高则湖、陆地的气压差最小所以湖陆风最弱8.(1)图中M点的湖底粗颗粒沉积物形成的地质作用及季节分别是()8.(2)图中湖泊M点附近的水深较浅,其主要成因可能是()A. 风力作用,春季B. 流水作用,夏季C. 海浪作用,秋季D. 冰川作用,冬季【答案】A【解析】【答案】C【解析】9.(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该地最可能是下列哪一国家海岸地区的典型景观9.(2)图中海岸典型景观形成原因是A. 挪威B. 新西兰C. 日本D. 西班牙【答案】A【解析】【答案】C【解析】10.(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10.(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10.(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 T0B. T1C. T2D. T3【解析】(1)根据“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可知平坦面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说明河流位于T0附近流水的堆积作用使其面积仍在扩大而其他平坦面现在没有河流经过扩大的可能性很小故选A【答案】D【解析】(2)根据题干可知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为T3>T0>T2>T1 根据流水沉积作用分选性的特点可知由于T3处砾径最大所以该时期断面河流流速最大故D符合题意故选D【答案】D【解析】(3)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T3>T0>T2>T1 据图可知平坦面的顺序自高处向河谷依次为T3、T2、T1、T0 说明T2和T1阶段该河段地壳抬升流速降低沉积颗粒物粒径减小因此可推断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故D符合题意故选D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1.(1)描述该岛屿的地形特征11.(2)判断该岛的温带雨林分布在东部还是西部并说明温带雨林的存在条件11.(3)如果温带雨林被破坏和热带雨林一样难以恢复请比较其自然原因的异同【答案】该岛地势起伏较大中部高四周低以山地地形为主沿海分布有狭窄平原海岸线曲折有冰川地貌分布(或山地间有冰川湖分布)【解析】从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特点来看该岛地势起伏较大中部高四周低等高线数值较大因此以山地地形为主沿海分布有狭窄平原沿海地区海岸线较破碎因此海岸线曲折从图例看出该地有冰川地貌分布(或山地间有冰川湖分布)【答案】西部位于南温带(或中纬度)四面环海气温温和冬季最冷月气温大于 0^\circ C 盛行西风山地地形迎风坡增加大气降水和土壤湿度山地广布宜林地面积广大【解析】温带雨林气候的分布应该是在降水较多的区域该岛屿的西部地区受西风气流抬升影响降水较多因此推测是在西部温带雨林存在的条件可以从气温、降水、地形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位于南温带(或中纬度)四面环海气温温和冬季最冷月气温大于 0^\circ C 盛行西风山地地形迎风坡增加大气降水和土壤湿度山地广布宜林地面积广大【答案】相同之处植物所需养分大多储藏在植物体内降水量大淋洗作用强土壤较贫瘠不同之处温带雨林气温较低比热带雨林生长速度较慢微生物分解速度较慢【解析】温带雨林被破坏和热带雨林一样难以恢复说明二者在土壤和植被方面存在着相同之处植物所需养分大多储藏在植物体内降水量大淋洗作用强土壤较贫瘠二者的不同之处主要是二者温度不同导致生物循环有差别温带雨林气温较低比热带雨林生长速度较慢微生物分解速度较慢12.(1)分析龙街乡附近金沙江沿岸易发生滑坡的自然条件12.(2)说明龙街组粉砂层深厚的原因12.(3)说明T4至T1期间河流下切速度较快的原因12.(4)简述晚更新世以来该河段河谷阶地地貌的形成过程【答案】(1)山高谷深谷坡陡峭地势起伏大地壳运动活跃岩体比较破碎流域年降水量较大且集中于夏季发生山体滑坡处于板块交界地壳运动活跃岩体比较破碎亚热带季风气候流域年降水量较大且集中于夏季地形、降水、地质条件的共同作用造成滑坡【答案】(2)因滑坡形成堰塞湖导致流速减慢金沙江上游和龙川江带来大量的泥沙加上形成年份漫长因此形成深厚的粉砂层【解析】(2)下游河道因滑坡形成堰塞湖导致流速减慢金沙江上游和龙川江带来大量的泥沙在河床中沉积长期的沉积因此形成深厚的粉砂层【答案】(3)形成堰塞湖后由于坝体的存在和沉积物堆积增加了该河段的落差(比降)坝体溃决后因沉积的粉砂层硬度低河流快速下切【解析】(3)首先是山体滑坡导致形成堰塞湖由于坝体的存在使湖内的沉积物堆积形成较厚的砂质沉积物增加了该河段的落差坝体溃决后因沉积的粉砂层硬度低容易被侵蚀河流快速下切【答案】(4)因地势起伏大河流下切能力强形成型谷后因滑坡堵江而成堰塞湖经历了长期的沉积作用堰塞湖发生溃堤后河流先后历经了4次下切最终形成目前阶地地貌【解析】(4)河流上游因地势起伏大河流下切能力强最初形成V型谷由于山高谷深谷坡陡峭地势起伏大发生滑坡堵江而成堰塞湖上游带来的泥水在湖中沉积经历了长期的沉积作用形成较厚的砂质沉积物后来堰塞湖发生溃堤后河流先后历经4次下切最终形成目前阶地地貌13.(1)根据河流水系分布推测萨尔瓦多的地形地势特征13.(2)描述萨尔瓦多境内火山的形成过程13.(3)分析萨尔瓦多的南部河流水文特征【答案】(1)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该国地势中部高东北部和西南部低根据河流发源地的连线可以判断山脉西北—东南走向【解析】(1)萨尔瓦多的地形地势特征是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该国地势中部高东北部和西南部低根据河流发源地的连线可以判断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答案】(2)该国位于中美洲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地壳活跃岩浆沿地壳薄弱处喷出地表冷却形成火山【解析】(2)萨尔瓦多境内火山的形成过程是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地壳活跃岩浆沿地壳薄弱处喷出地表冷却形成火山【答案】(3)南部位于热带地区北半球冬半年中部山地阻挡东北信风从海洋带来的水汽因而该地形成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少夏半年受赤道低气压的影响降水多河流流量较大季节变化大无结冰期山地面积大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水能丰富山地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解析】(3)萨尔瓦多的南部河流水文特征是南部位于热带地区北半球冬半年中部山地阻挡东北信风从海洋带来的水汽因而该地形成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少夏半年受赤道低气压的影响降水多河流流量较大季节变化大无结冰期山地面积大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水能丰富山地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14.(1)A图表示的是在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________地貌14.(2)B图表示的是在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________地貌其迎风坡是________(缓坡或陡坡)此类地貌类型可能在我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________14.(3)C图中②处是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________地貌这种地形在________地区常见【答案】(1)流水沉积, 三角洲(平原)【解析】(1)从图中可看出该地貌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河口三角洲【解析】(2)从图中可看出该地貌是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流动沙丘【答案】(3)流水沉积, 冲积扇, 山谷出口【解析】(3)C图中的②处于河流的出山口故为冲积扇。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三章第一节地球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同步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三章第一节地球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同步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三章第一节地球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同步测试卷一、选择题1. 关于地球上生物演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古代时,海水中已有藻类、海绵等低等的多细胞生物出现B.古生代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盛行时代,又是裸子植物繁盛时代C.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到后期鱼类有一支演化为两栖类D.新生代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大发展,并且出现了灵长类2. 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 )A.氮气和氧气B.水汽和固体杂质 C.二氧化碳和氮D.氢和氦3. 有关地球的早期演变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形成之初有一定量的气体,主要是氢和氦,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发出的B.地球的原始大气是早期火山活动排出的气体C.水圈的形成为地球生命的出现提供了必要条件D.叶绿体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放出大量氧气4. 新生的地球( )A.先增温,后冷却 B.先冷却,后增温C.较重的岩石物质固结成地壳 D.较轻的岩石物质熔融被吸进地球内部5. 原始生命出现的标志是( )A.蛋白质与核酸的出现 B.细胞膜的出现C.核苷酸的出现 D.多肽的出现6. 现在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氮气,来源于( )A.植物光合作用 B.动物呼吸作用C.非生物(例如火山)等途径 D.岩石分解7. 不同的岩石反映出不同的地质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玄武岩反映该地曾有火山活动 B.沉积岩能反映古地理环境C.化石只能存在于沉积岩中D.沉积岩中岩层的一般顺序是从上往下,年龄从老到新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现在南极大陆由于气温低,地层中不可能形成煤层B.南极大陆地层中可能有煤层,因为南极在地质历史时期可能气候较温暖,形成了煤层,并保存到了现在C.含有煤层的大陆是从别的地方移动到了现在的位置D.煤层是地球形成早期温度较低时形成的9. 有关地球早期大气圈和水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圈出现的时间要早于水圈出现的时间B.水圈出现的时间比大气圈早C.水圈与大气圈在同一时间形成,一起不断演变D.大气圈中的氢和氧结合形成了液态水10. 下图中①②③④⑤依次代表地球发展史的五个代。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1第3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1第3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1)图中甲区域的地形类型成因说法正确的是()1.(2)图中乙区域3月平均气温低于9月平均气温下列原因正确的是()A. 海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而形成B. 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冷却凝固而形成C. 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D. 板块挤压抬升而形成【答案】A【解析】【答案】B【解析】2.(1)关于甲、乙两地质年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 (2)下列化石可能出现于古生代地层的是()①三叶虫化石②恐龙化石③龟类化石④被子植物化石A. 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B. 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C. 甲是古生代乙是元古宙D. 甲是是新生代乙是古生代【答案】B【解析】(1)读表可知甲地质年代的典型动物为恐龙应属于中生代乙地质年代位于甲地质年代之前其早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晚期有两栖动物应为古生代故选B【答案】B【解析】(2)恐龙化石应位于中生代②错被子植物化石应位于新生代④错古生代早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晚期一些两栖动物为了适应干燥的气候慢慢演化为爬行动物所以在古生代地层中可能出现三叶虫化石和龟类化石①③正确故选B3.(1)如果老红砂有化石最有可能是()3.(2)据图推测下列地理事物形成时间从早到晚的是()3.(3)据图推测海蚀崖形成以后气候明显()A. 三叶虫化石B. 恐龙化石C. 古老两栖类动物化石D. 哺乳动物化石【答案】D【解析】(1)根据材料老红砂是第四纪晚期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第四纪属于新生代故最有可能出现的化石是哺乳动物化石故选D【答案】A【解析】(2)根据图示可以看出首先形成的是基岩其次是老红砂然后是属于沉积岩的冲积层冲积层被海浪侵蚀渐渐形成了海蚀崖故选A【答案】C【解析】(3)海蚀崖高于高潮时海平面即海面下降所以全球气候变冷故选C4.据哥伦比亚《时代报》报道当地时间2019年12月24日哥伦比亚中部地区梅塔省的一个乡村发生两次分别为6.2级和5.7级的地震多个城市有明显震感下图为梅塔省的地理位置图造成此次地震的原因很有可能是由于()A. 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B.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C. 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D. 美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答案】C【解析】5.(1)最有可能观察到图1中景观的地点是图2中的()5.(2)在图1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B. 乙地C. 丙地D. 丁地【答案】A【解析】(1)甲地海拔约为1000米位于天山西部的伊犁河谷地带为草原景观受来自大西洋的湿润气流影响山腰多地形雨降水较多形成云杉林景观云杉林往上形成高山草甸、高山积雪景观 A正确乙地位于天山山脉北面的准噶尔盆地中附近是荒漠景观 B错丙地海拔为3000—5000米处于终年积雪区与图1不符 C错丁地位于天山山脉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这里地形封闭湿润气流难以进入气候干旱天山山脉南坡没有云杉林分布 D错故选A【答案】C【解析】(2)根据上题分析图1景观的观察地点在甲地甲地所在的伊犁河谷受湿润气流的影响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山腰地带降水较多形成云杉林景观故选C6.(1)图中①-④地质年代依次是()6.(2)出现在③地质年代的生物是()①三叶虫②恐龙③蕨类植物④鸟类⑤原始鱼类A. 古生代、中生代、前寒武纪、新生代B. 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C. 古生代、前寒武纪、中生代、新生代D. 中生代、新生代、前寒武纪、古生代【答案】B【解析】(1)根据地质年代的划分图中①-④地质年代依次为前寒武纪时期、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B符合题意故选B【答案】B【解析】(2)图中③代表中生代三叶虫、蕨类植物和原始鱼类出现在古生代恐龙、鸟类等动物出现在中生代 B符合题意故选B7.(1)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7.(2)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A. 原核生物B. 爬行动物C. 真核细胞生物D. 无脊椎动物【答案】D【解析】(1)动物界从原始鞭毛虫到多细胞动物从原始多细胞动物到出现脊索动物进而演化出高等脊索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的鱼类又演化到两栖类再到爬行类从中分化出哺乳类和鸟类哺乳类中的一支进一步发展为高等智慧生物这就是人故选D【答案】C【解析】(2)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古生代末期即③8.(1)①地形区为()8.(2)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 四川盆地B. 青藏高原C. 黄土高原D. 东南丘陵【答案】B【解析】(1)图甲中①地形区地形起伏较小结合图中纬度可知青藏高原地形区高原面上地形起伏小有“远看成山近看成川”之说 B正确故选B【答案】C【解析】(2)读取图中信息可知在起伏度小于1的地区人口比例累计约为85% C正确故选C9.地质历史上两次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是()A. 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B. 太古代末期和元古代末期C. 古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D. 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答案】D【解析】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是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原因环境变迁、灾变事件10.(1)宗关轻轨车站旁小树林中有很多裸子植物银杏树和它同纲的所有其他植物皆已灭绝所以银杏又有“活化石”的美称银杏树兴盛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10.(2)晚古生代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下列哪类植物是重要的成煤植物?()10.(3)根据上面绘制的“地质年代表示意图” 可判断下列生物演化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 元古代末期B. 古生代末期C. 中生代D. 新生代初期【答案】C【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银杏是裸子植物裸子植物兴盛于中生代故选C【答案】A【解析】(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故选A【答案】B【解析】(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是无脊椎动物然后进化为古代的鱼类并逐渐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古两栖类又进化为爬行类某些爬行类又进化为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故选B11.(1)形成图中湖滨沙丘的主要地质作用是()11.(2)下列有关湖泊东部沙丘形态特征的推测合理的是()11.(3)若在该地区大力开发滑沙入湖旅游项目则该旅游活动对沙丘影响最明显的季节及具体影响是()A. 流水堆积作用B. 流水搬运作用C. 风力堆积作用D. 风力侵蚀作用【答案】C【解析】(1)图中显示沙丘多分布于湖泊的东岸这是由于偏西风吹拂在东侧湖岸泥沙堆积形成沙丘该区域气候较干旱流水作用小风力侵蚀形成的是风蚀蘑菇等侵蚀地貌故选C【答案】A【解析】(2)湖泊东部沙丘主要是受偏西风影响形成西侧为迎风坡坡度较缓东侧为背风坡坡度较陡故选A【答案】D【解析】(3)该地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不可能开展滑沙入湖活动 AC错误夏季滑沙入湖必定会将一部分沙子带入湖中使沙丘高度减小 B错误 D正确故选D12.(1)图示两个大陆()12.(2)卫星监测到撒哈拉沙漠沙尘不断向亚马孙平原输送原因是()A. 处于同一板块B. 相距将会越来越远C. 边缘有深海沟D. 均有山脉贯通南北【答案】B【解析】(1)结合图示信息根据所学知识知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间为生长边界致使两个大陆相距将会越来越远故选B【答案】B【解析】(2)结合撒哈拉沙漠和亚马孙平原的纬度位置位置受低纬信风影响撒哈拉沙漠沙尘不断向亚马孙平原输送故选B13.(1)古书描述区域所处地貌最可能为()13.(2)与我国东北地区相比该地区水稻种植的优势条件是()13.(3)目前该地区水稻生产规模较大其继续维持大面积水稻生产的主要原因是()A. 山麓冲积扇B. 河口三角洲C. 冲积平原D. 河漫滩地【答案】A【解析】(1)此地为古书描述的西域地区(今新疆北部)且该地多泉水因此最可能为山麓冲积扇 A选项正确故选A【答案】D【解析】(2)青格达湖位于新疆北部与东北地区纬度相差不大但由于其深居内陆大陆性强夏季热量更丰富水稻更易成熟东北地区位于东部季风区降水较丰富东北土壤为黑土肥力高青格达湖所在地区降水少光照足夏季气温高 D选项正确故选D【答案】B【解析】(3)西北地区自然条件独特水稻生产品质高其市场价格高因此水稻生产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和较高的利润是维持其大规模生产的根本因素 B选项正确故选B14.(1)“生物圈”内作物生长所需水分完全可以自给推测其原因是()14.(2)该实验项目()A. 利用海水淡化水B. 利用内壁的冷凝水C. 叶片直接吸收水汽D. 就近利用海水【答案】【解析】【答案】【解析】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15.(1)说明地苏地下河流域内天窗的分布特征15.(2)“岩石裂隙→溶洞→天窗”是天窗的形成机制之一阐释其形成的具体过程15.(3)分析当地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15.(4)为该地开发利用地下河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分布不均地下河(干支流)上游少中下游多均沿地下河分布【解析】从图中可看出天窗的分布不均地下河(干支流)上游少中下游密集均沿地下河分布【答案】地下水沿着裂隙溶蚀岩石形成溶洞(地下河)继续溶蚀溶洞不断扩大顶部塌陷形成天窗【解析】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们是流动水下渗的主要通道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显著在溶洞中岩溶作用越强烈溶洞越大顶部場陷形成天窗【答案】地表崎岖(起伏不平)土壤易侵蚀可耕地少裂隙发育地表水渗漏严重(多季节性地表河)灌溉水源缺乏【解析】喀斯特地貌对农业影响主要从对水源的储存和土壤的影响进行分析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土壤易被侵蚀土层薄土壤贫瘠耕地面积少由于地下裂隙多地表水渗漏严重灌溉水源侵蚀【答案】利用天窗抽引水灌溉利用地下河落差发电利用天窗、地下河等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解析】地下河中合理利用可从'引“、“扩“、“提“、“拦蓄“、开发“等方面进行分析引“用地下河及若溶泉出露位置高供水点位置较低的特点修渠引水“提” 在一些天窗、若溶潭、落水洞或开凿竖井用动力提取地下水“扩“ 在地势平坦出露于地表的泉水与深部管道有联系或泉水补给资源很充沛时可在盛头对泉水出口扩大或加深以增大出水量“拦蓄“在地下河或岩溶泉的出口处选择适当位置利用有利地形条件拦蓄地下水采用拦蓄地下水方法同时也积蓄了地表水在河谷中拦坝通过引水渠引至具有一定水得坡度的地方利用水动力发电“开发“地下河中有众多的溶洞、上面还有天可发展旅游业16.(1)岩层由早到晚顺序正确的是()16.(2)丙地岩石可能为()A. 丁﹣甲﹣丙﹣乙B. 甲﹣乙﹣丙﹣丁C. 丙﹣甲﹣乙﹣丁D. 甲﹣丁﹣丙﹣乙【答案】A【解析】根据岩层和岩脉的关系可以作出如下判断首先形成沉积岩层后发生了岩浆的侵入丁岩层受到炙热岩浆的高温影响发生变质作用形成丙然后又有外力的沉积作用形成乙因此岩层有早到晚的顺序为丁﹣甲﹣丙﹣乙【答案】C【解析】丙岩层为沉积岩由于岩浆侵入受高温影响岩石发生变质从而形成变质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 C项正确花岗岩和玄武岩属于岩浆岩 AB错误页岩属于沉积岩 D错误17.(1)如图1中六幅景观的主导作用分别是 A海浪沉积、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17.(2)六幅景观图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常见于我国的西北地区 F景观所在地区常吹________风17.(3)如图2中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地点是________ 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________【答案】海浪侵蚀, 流水堆积, 流水侵蚀, 风力侵蚀, 风力堆积【解析】【答案】E, F, 西北【解析】【答案】②, A【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1第3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1第3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1983~1998年黄河三角洲整体处于()1.(2)与1983~2003年相比2003~2015年黄河年输沙量变化显著的主要原因是()1.(3)“人造洪峰”期间黄河河口处的沉积物()A. 侵蚀后退B. 动态平衡C. 堆积前进D. 反复进退【答案】C【解析】(1)根据材料“黄河年均入海泥沙需达到2.6亿吨才能保持黄河三角洲侵蚀和堆积的动态平衡” 读图 1983~1998年期间虽然黄河年输沙量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但其输沙量大多年份都在2.6亿吨以上加之年径流量减少河流的堆积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可推测黄河三角洲整体处于堆积前进状态故选C【答案】A【解析】(2)读图 2003~2015年间黄河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在经过退耕还林与调水调沙工程以后流域内的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得到较好的控制部分泥沙被拦截使得黄河年输沙量减少故选A【答案】B【解析】(3)为提高黄河行洪和输沙能力自2002年起黄河水利委员会实施了“黄河调水调沙计划” 利用小浪底进行调水调沙该计划通过“人造洪峰”的形式使大量的径流和泥沙在短时间输送入海因此“人造洪峰”期间黄河河口处的沉积物颗粒变粗沉积量增大故选B2.(1)该地地震活动频繁的原因是()2.(2)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为()2.(3)11月27日太阳直射点()A. 地表岩石破碎B. 板块张裂拉伸C. 大型工程建设D. 板块碰撞挤压【答案】D【解析】(1)该地位于地中海的克里特岛海域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处多地震 D正确 ABC错误故选D【答案】D【解析】(2)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已知地震发生时的东二区区时当地震发生时东二区为27日9时23分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故北京时间为27日15时23分 D正确 ABC错误故选D【答案】D【解析】(3)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11月27日的日期介于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故11月2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D正确 ABC错误故选D3.(1)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正确搭配各图示景观的大致分布地区a.长江三峡________b.楼兰古城________c.天山一号冰川________d.西北“魔鬼城”________e.鱼米之乡________f.“黄土高坡”________3.(2)请用地质作用解释下列地貌景观的成因A________ B________C________ D________E________ F________3.(3)进一步给旅游参观者解说D图中①、②、③的具体名称①是________ ②是________ ③是________ 以上六种地貌形成的能量都来自________【答案】(1)a—A, b—C, c—D, d—F, e—B, f—E【解析】详见解析【答案】(2)流水侵蚀, 流水堆积, 风力堆积, 冰川堆积, 流水侵蚀, 风力侵蚀【解析】【答案】(3)冰斗, 角锋, “U”型谷, 太阳辐射(或地球外部)【解析】4.2016年11月新西兰南岛发生8级地震板块构造学说认为该岛处于()A. 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生长界B. 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界C. 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生长界D. 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界【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新西兰处于两大板块相互碰撞地带属于消亡边界故AC错澳大利亚所在的板块为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的东侧为太平洋板块因此新西兰南岛处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故B对 C错故选B5.对比下面左、右两图右图中的数字序号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A. ②真核细胞生物出现B. ③恐龙灭绝C. ④无脊椎动物大量出现在地球表层D. ⑤鱼类和两栖类动物出现【答案】A【解析】①为太古代②为元古代③为古生代④为中生代⑤为新生代恐龙是在中生代末期灭绝的无脊椎动物大量出现是在古生代早期鱼类和两栖类动物出现在古生代中后期元古代真核细胞生物出现 A正确故选A6.图中主体部分表示的地表景观最可能是()A. 新月形沙丘B. 山地梯田C. 三角洲平原D. 滨海沙滩【答案】B【解析】读该地区等高线数值可知等高距为2m 有人工水渠穿插其中答案为B7.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惨莫惩?(《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下列反映“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地貌图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A【解析】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容易侵蚀成谷地符合“高岸为谷” 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风化侵蚀反而成为山地符合“深谷为陵” 故A符合题意8.(1)①、②、③所代表的大洋分别是()8.(2)图中地形以高原为主且由东南向西北倾斜的大陆是()A.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B. 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C.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D.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答案】【解析】【答案】【解析】9.(1)山体滑坡之前河流①②段()9.(2)若堰塞体上游河流流量稳定在堰塞体自然崩溃之前①处水位变化为()9.(3)山体滑坡发生后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滑坡处的相应等高线()A. ①处流向②处西南流向东北B. ①处流向②处西北流向东南C. ②处流向①处西南流向东北D. ②处流向①处东北流向西南【答案】B【解析】由于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根据指向标可知结合指向标故B正确【答案】A【解析】①处位于堰塞体上游在堰塞体自然崩溃之前上游来水稳定的前提下图示河流位于高山峡谷中相同来水量后期因上部较宽而水位上升较慢在河流流量稳定的前提下【答案】B【解析】山体滑坡发生后滑坡处(即山体中发生滑坡的位置)地势较两侧低 B正确10.下列地球生物进化过程的一般序列正确的是()A. 先有两栖类动物后有鱼类B. 先有被子植物后有孢子植物C. 先有爬行动物后有哺乳动物D. 先有裸子植物后有海生藻类【答案】C【解析】根据生物进化史鱼类出现于两栖类之前 A错孢子植物在被子植物之前 B错爬行动物在哺乳动物之前 C对海生藻类比裸子植物出现早 D错故选C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1.(1)推测斯里兰卡岛的形成过程11.(2)说明斯里兰卡岛形成两个雨季的原因11.(3)分析斯里兰卡高地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的原因【答案】(1)斯里兰卡岛原与印度半岛相连在长期的地质作用下发生了相对远离的运动随着海平面上升板块下沉斯里兰卡岛与印度大陆之间形成了海峡【解析】(1)斯里兰卡岛的形成过程为斯里兰卡岛原与印度半岛相连在长期的地质作用下发生了相对远离的运动随着海平面上升板块下沉斯里兰卡岛与印度大陆之间形成了海峡【答案】(2)5月至8月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地区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形成雨季11月至次年2月盛行东北季风东北季风经过海面的增温增湿作用后在东北地区的山地迎风坡形成大量降水【解析】(2)斯里兰卡岛形成两个雨季的原因是5月至8月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地区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形成雨季 11月至次年2月盛行东北季风东北季风经过海面的增温增湿作用后在东北地区的山地迎风坡形成大量降水【答案】(3)斯里兰卡高地位于中南部山区降水丰富热量充足适合动植物生存海拔高地势起伏较大气候垂直差异大生物多样性丰富等【解析】(3)斯里兰卡高地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的原因包括斯里兰卡高地位于中南部山区降水丰富热量充足适合动植物生存海拔高地势起伏较大气候垂直差异大生物多样性丰富等12.(1)指出图中4个鹅卵石沉积区形成的先后顺序12.(2)推测剖面T₄以上没有鹅卵石沉积的原因12.(3)说明在此剖面附近筑坝开发水能资源应避开的不利地质条件【答案】(1)T₄—T₃—T₂—T₁【解析】(1)河流上游两侧山坡的岩石风化破碎形成大小不一的石块石块随流水进入河流石块在流水搬运途中相互摩擦并受流水长期的磨蚀棱角逐渐消失形成鹅卵石当流水的搬运能力下降时鹅卵石便沉积下来由于板块运动河谷隆起抬升流水的不断侵蚀和搬运会有河谷发育随着流水下切河谷不断展宽从而形成不同时期的鹅卵石所以位置较高的鹅卵石先形成位置较低的鹅卵石后形成图中T₄处鹅卵石位置最高T₁处的鹅卵石位置最低故图中四处鹅卵石形成的先后顺序为T₄—T₃—T₂—T₁【答案】(2)在图中的河谷形成之前该地区为非沉积区没有鹅卵石沉积在图中的河谷形成之前该地区的沉积物中没有鹅卵石该山谷的河流以侧蚀、下蚀为主随着河流侧蚀上部的河谷展宽原有的鹅卵石沉积区被侵蚀而不复存在【解析】(2)河流T₄以上剖面没有鹅卵石分布可能的原因可从没有鹅卵石这种物质而无法堆积或堆积后被侵蚀破坏的角度分析具体地原因如下在图中的河谷形成之前该地区为非沉积区没有鹅卵石沉积在图中的河谷形成之前该地区的沉积物中没有鹅卵石该山谷的河流以侧蚀、下蚀为主随着河流侧蚀上部的河谷展宽原有的鹅卵石沉积区被侵蚀而不复存在【答案】(3)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等【解析】(3)由图示信息可得该河谷有断层分布断层附近由于地壳活动激烈岩石破碎如果在此建设水库大坝易诱发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等13.(1)据示意图内容写出植物演化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13.(2)小行星撞击地球为何导致绿色植物枯死?13.(3)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推测当时的环境特点13.(4)除小行星撞击地球外你认为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还有哪些?【答案】(1)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解析】(1)依据“ 生物的进化、灭绝与环境变迁关系示意图”中生物进化栏目中最右侧一栏就可以写出植物的演化规律植物演化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为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答案】(2)小行星撞击地球并发生爆炸大量富含铱的尘埃颗粒弥漫天空阻挡阳光射向地面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无法进行【解析】(2)绿色植物的枯死是由于缺少太阳辐射造成的具体地是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并发生爆炸形成的尘埃颗粒漂浮于大气层中阻挡太阳辐射射向地面地面的气温降低植物光合作用无法进行从而导致了绿色植物枯死【答案】(3)气候温暖湿润森林密布【解析】(3)由所学知识知煤炭的形成是远古植物遗骸埋在地层下经过地壳隔绝空气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作用产生的碳化化石矿物据此即可推测出当时的环境特点应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即气候温暖湿润森林密布【答案】(4)火山爆发说该假说认为因为火山的爆发二氧化碳大量喷出造成地球急剧的温室效应使得动植物死亡而且火山喷发使得盐素大量释出臭氧层破裂有害的紫外线照射地球表面造成生物灭亡还有气候变化说等【解析】(4)造成地球地质历史时期物种灭绝的原因很多如气候的变化、火山爆发、大陆的漂移等结合每种变化各自所能够引起的地球环境要素的变化进行相应的分析即可作答其中火山爆发说认为因为火山的爆发二氧化碳大量喷出造成地球急剧的温室效应使得动植物死亡而且火山喷发使得盐素大量释出臭氧层破裂有害的紫外线照射地球表面造成生物灭亡还有气候变化说等14.(1)①岩层与②岩层较老的是________14.(2)甲地的地貌类型为________ 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14.(3)乙地的地质构造为________ 判断理由是________ 该地________(填“适合”或“不适合”)修建水库14.(4)图中a、b两地 ________是储存天然气的良好构造该地的岩石类型是________【答案】①【解析】【答案】向斜山,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容易被侵蚀形成山岭【解析】【答案】断层, 岩层发生断裂且沿着断裂面位移, 不适合【解析】【答案】a, 沉积岩【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1第3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1第3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1983~1998年黄河三角洲整体处于()1.(2)与1983~2003年相比2003~2015年黄河年输沙量变化显著的主要原因是()1.(3)“人造洪峰”期间黄河河口处的沉积物()A. 侵蚀后退B. 动态平衡C. 堆积前进D. 反复进退【答案】C【解析】(1)根据材料“黄河年均入海泥沙需达到2.6亿吨才能保持黄河三角洲侵蚀和堆积的动态平衡” 读图 1983~1998年期间虽然黄河年输沙量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但其输沙量大多年份都在2.6亿吨以上加之年径流量减少河流的堆积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可推测黄河三角洲整体处于堆积前进状态故选C【答案】A【解析】(2)读图 2003~2015年间黄河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在经过退耕还林与调水调沙工程以后流域内的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得到较好的控制部分泥沙被拦截使得黄河年输沙量减少故选A【答案】B【解析】(3)为提高黄河行洪和输沙能力自2002年起黄河水利委员会实施了“黄河调水调沙计划” 利用小浪底进行调水调沙该计划通过“人造洪峰”的形式使大量的径流和泥沙在短时间输送入海因此“人造洪峰”期间黄河河口处的沉积物颗粒变粗沉积量增大故选B2.(1)该地地震活动频繁的原因是()2.(2)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为()2.(3)11月27日太阳直射点()A. 地表岩石破碎B. 板块张裂拉伸C. 大型工程建设D. 板块碰撞挤压【答案】D【解析】(1)该地位于地中海的克里特岛海域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处多地震 D正确 ABC错误故选D【答案】D【解析】(2)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已知地震发生时的东二区区时当地震发生时东二区为27日9时23分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故北京时间为27日15时23分 D正确 ABC错误故选D【答案】D【解析】(3)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11月27日的日期介于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故11月2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D正确 ABC错误故选D3.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演化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A. 哺乳动物时代B. 爬行动物时代C. 海生藻类时代D. 裸子植物时代【答案】A【解析】图中显示新生代时在各类动物中哺乳类动物物种丰富且增长迅速因此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哺乳动物时代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4.(1)图示区域最大高差可能是()4.(2)该地产业布局最合理的是()A. 80, mB. 100, mC. 120, mD. 140, m【答案】A【解析】河流发源于山谷部位据图可知等高距为20米则河流所在位置海拔最低在60-80米之间根据等高线数值的递变可知该区域海拔最高值位于东南方向的闭合等高线内海拔范围为140-160米之间所以该区域海拔范围在60-100米之间 A正确 BCD均错误【答案】B【解析】据图可知该地海拔较低都在200米以下的平原区适宜发展特色种植业不宜开展山坡养殖 B正确 C错误不具备滨海旅游资源 A错误落差小水能资源不丰富 D错误5.(1)①、②、③所代表的大洋分别是()5.(2)图中地形以高原为主且由东南向西北倾斜的大陆是()A.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B. 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C.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D.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答案】【解析】【答案】【解析】6.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A. 沿经线方向发育B. 沿火山地震带发育C. 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D. 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答案】C【解析】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西部属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处而两板块边界呈南北狭长分布形成南北狭长的安第斯山脉故选C7.如图中表示风力侵蚀作用的是()A.B.C.D.【答案】C【解析】A表示河口三角洲为流水沉积形成 B表示沙丘属于风力的沉积地貌 C表示风蚀蘑菇为风力侵蚀形成 D为峡谷为流水侵蚀地貌8.下列地球生物进化过程的一般序列正确的是()A. 先有两栖类动物后有鱼类B. 先有被子植物后有孢子植物C. 先有爬行动物后有哺乳动物D. 先有裸子植物后有海生藻类【答案】C【解析】根据生物进化史鱼类出现于两栖类之前 A错孢子植物在被子植物之前 B错爬行动物在哺乳动物之前 C对海生藻类比裸子植物出现早 D错故选C9.(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最有可能是学生甲所绘制的是________图9.(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最高海拔的一个”属于学生乙绘制的图是_______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9.(3)学生丙说道“我这次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多摄氏度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艰苦”你认为哪两幅图是学生丙绘制的?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主要是由什么地质作用形成的?【答案】(1)B【解析】详见解析【答案】(2)C, 冰川侵蚀作用【解析】【答案】(3)A和E A是风蚀蘑菇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E是沙丘主要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解析】10.(1)山体滑坡之前河流①②段()10.(2)若堰塞体上游河流流量稳定在堰塞体自然崩溃之前①处水位变化为()10.(3)山体滑坡发生后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滑坡处的相应等高线()A. ①处流向②处西南流向东北B. ①处流向②处西北流向东南C. ②处流向①处西南流向东北D. ②处流向①处东北流向西南【答案】B【解析】由于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根据指向标可知结合指向标故B正确【答案】A【解析】①处位于堰塞体上游在堰塞体自然崩溃之前上游来水稳定的前提下图示河流位于高山峡谷中相同来水量后期因上部较宽而水位上升较慢在河流流量稳定的前提下【答案】B【解析】山体滑坡发生后滑坡处(即山体中发生滑坡的位置)地势较两侧低 B正确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1.(1)材料一中甲的地质年代是________ 乙的地质年代是________11.(2)甲年代是________动物时代乙年代森林茂密形成的重要矿产是________矿11.(3)推测大冰期和间冰期期间地球上的物种数量各有什么变化及变化的原因11.(4)在距今1万年到19世纪末的历史时期我国经历了四次寒冷期和四次温暖期请简述我国历史时期气候寒暖变化依据的获得途径有哪些?【答案】(1)中生代, 古生代【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地质年代的典型动物为恐龙恐龙所在的地质年代应为中生代乙地质年代位于中生代以前其早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晚期出现两栖动物应为古生代【答案】(2)爬行, 煤【解析】(2)由所学知识知中生代时爬行动物(恐龙类、色龙类、翼龙类等)空前繁盛故有爬行动物时代之称或称恐龙时代乙时代属于古生代其末期裸子植物开始出现森林茂密形成的重要矿产是煤矿【答案】(3)大冰期时物种锐减原因大冰期时气温下降气候寒冷许多生物因不适应寒冷的气候而灭绝间冰期时物种迅速增加原因间冰期时气温上升气候温暖生物演化、进化和繁衍的速度加快【解析】(3)大冰期是指地球上气候寒冷极地冰盖增厚、广布中、低纬度地区有时也有强烈冰川作用的地质时期大冰期中气候较寒冷的时期称冰期较温暖的时期称间冰期所以在大冰期时气温下降气候寒冷许多生物因不适应寒冷的气候而灭绝在间冰期时期气温上升气候温暖生物演化、进化和繁衍的速度加快【答案】(4)史料记载(或文献记载)考古发掘【解析】(4)在我国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可以通过史料记载考古发掘化石地层研究等方面获得气候变化依据12.(1)指出图中4个鹅卵石沉积区形成的先后顺序12.(2)推测剖面T₄以上没有鹅卵石沉积的原因12.(3)说明在此剖面附近筑坝开发水能资源应避开的不利地质条件【答案】(1)T₄—T₃—T₂—T₁【解析】(1)河流上游两侧山坡的岩石风化破碎形成大小不一的石块石块随流水进入河流石块在流水搬运途中相互摩擦并受流水长期的磨蚀棱角逐渐消失形成鹅卵石当流水的搬运能力下降时鹅卵石便沉积下来由于板块运动河谷隆起抬升流水的不断侵蚀和搬运会有河谷发育随着流水下切河谷不断展宽从而形成不同时期的鹅卵石所以位置较高的鹅卵石先形成位置较低的鹅卵石后形成图中T₄处鹅卵石位置最高T₁处的鹅卵石位置最低故图中四处鹅卵石形成的先后顺序为T₄—T₃—T₂—T₁【答案】(2)在图中的河谷形成之前该地区为非沉积区没有鹅卵石沉积在图中的河谷形成之前该地区的沉积物中没有鹅卵石该山谷的河流以侧蚀、下蚀为主随着河流侧蚀上部的河谷展宽原有的鹅卵石沉积区被侵蚀而不复存在【解析】(2)河流T₄以上剖面没有鹅卵石分布可能的原因可从没有鹅卵石这种物质而无法堆积或堆积后被侵蚀破坏的角度分析具体地原因如下在图中的河谷形成之前该地区为非沉积区没有鹅卵石沉积在图中的河谷形成之前该地区的沉积物中没有鹅卵石该山谷的河流以侧蚀、下蚀为主随着河流侧蚀上部的河谷展宽原有的鹅卵石沉积区被侵蚀而不复存在【答案】(3)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等【解析】(3)由图示信息可得该河谷有断层分布断层附近由于地壳活动激烈岩石破碎如果在此建设水库大坝易诱发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等13.(1)推测倒立锥地貌的形成过程13.(2)说明倒立锥表层堆积物的分布特点13.(3)指出倒立锥地貌与洪积扇地貌的不同之处【答案】(1)在有一定(较大)坡度的岩质山体由于昼夜温差大坡面岩石风化(崩裂)破碎碎裂的岩块(碎石)在重力作用下坠落堆积形成倒立锥地貌【解析】(1)倒立锥的形成与风化作用有关在有一定坡度的岩质山体由于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烈风吹日晒雨淋坡面岩石风化破碎容易掉落碎裂的岩块在一定的重力作用下撒落、堆积形成锥底颗粒物平均粒径大锥顶颗粒物平均粒径小的倒立锥地貌【答案】(2)由碎石长期不断坠落堆积形成倒立的锥状锥底平均粒径大(颗粒大)锥顶平均粒径小(颗粒小)【解析】(2)岩石在风化时碎屑颗粒大小混杂当坠落时大的岩块较重受重力作用影响沿山坡向下崩落时产生很大的动能(速度)能克服各种障碍而滚得更远所以大的岩块可以滚动到倒石锥的边缘部位才停下来而一些较小的碎屑由于质量轻、动能小多堆积在倒石锥的顶部因此倒立锥表层堆积物的分布特点是锥底颗粒物平均粒径大锥顶平均粒径小【答案】(3)洪积扇是流水沉积地貌倒立锥是撒落堆积地貌洪积扇呈扇状倒立锥呈锥状倒石锥相较于洪积扇顶部物质细底部物质粗【解析】(3)洪积扇是流水沉积形成的地貌倒立锥是重力能撒落形成的堆积地貌洪积扇呈扇状倒立锥呈锥状洪积扇地貌与倒立锥不同流水先带动的是粒径小的所以洪积扇地貌从扇根到扇缘粒径逐渐变小倒立锥在重力作用下大的岩块先掉落所以越往下粒径逐渐变大14.(1)推测斯里兰卡岛的形成过程14.(2)说明斯里兰卡岛形成两个雨季的原因14.(3)分析斯里兰卡高地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的原因【答案】(1)斯里兰卡岛原与印度半岛相连在长期的地质作用下发生了相对远离的运动随着海平面上升板块下沉斯里兰卡岛与印度大陆之间形成了海峡【解析】(1)斯里兰卡岛的形成过程为斯里兰卡岛原与印度半岛相连在长期的地质作用下发生了相对远离的运动随着海平面上升板块下沉斯里兰卡岛与印度大陆之间形成了海峡【答案】(2)5月至8月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地区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形成雨季11月至次年2月盛行东北季风东北季风经过海面的增温增湿作用后在东北地区的山地迎风坡形成大量降水【解析】(2)斯里兰卡岛形成两个雨季的原因是5月至8月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地区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形成雨季 11月至次年2月盛行东北季风东北季风经过海面的增温增湿作用后在东北地区的山地迎风坡形成大量降水【答案】(3)斯里兰卡高地位于中南部山区降水丰富热量充足适合动植物生存海拔高地势起伏较大气候垂直差异大生物多样性丰富等【解析】(3)斯里兰卡高地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的原因包括斯里兰卡高地位于中南部山区降水丰富热量充足适合动植物生存海拔高地势起伏较大气候垂直差异大生物多样性丰富等。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1第3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1第3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表为某地理兴趣小组在该地野外考察中依次记录的5个观测点信息(岩层代号P-Q-S由老到新)据此完成19-21各题图中与该小组考察的路线基本一致的是()A. L1线B. L2线C. L3线D. L4线【答案】D【解析】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大小判断海拔高度的大小据各条线路经过等高线的高度进行判断图中只有L2线和L4线的高度超过了600米根据各点海拔的数值变化规律可知 L4线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故D项正确2.(1)图示不同类型灌丛面积累积比重与山地海拔的关系是()2.(2)荆条酸枣争夺生存空间竞争压力最小的海拔高度是()A. 大致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大B. 大致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C. 先增大后减小D. 先减小后增大【答案】A【解析】(1)【答案】A【解析】(2)3.(1)该地地震活动频繁的原因是()3.(2)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为()3.(3)11月27日太阳直射点()A. 地表岩石破碎B. 板块张裂拉伸C. 大型工程建设D. 板块碰撞挤压【答案】D【解析】(1)该地位于地中海的克里特岛海域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处多地震 D正确 ABC错误故选D【答案】D【解析】(2)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已知地震发生时的东二区区时当地震发生时东二区为27日9时23分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故北京时间为27日15时23分 D正确 ABC错误故选D【答案】D【解析】(3)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11月27日的日期介于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故11月2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D正确 ABC错误故选D4.(1)山体滑坡之前河流①②段()4.(2)若堰塞体上游河流流量稳定在堰塞体自然崩溃之前①处水位变化为()4.(3)山体滑坡发生后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滑坡处的相应等高线()A. ①处流向②处西南流向东北B. ①处流向②处西北流向东南C. ②处流向①处西南流向东北D. ②处流向①处东北流向西南【答案】B【解析】由于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根据指向标可知结合指向标故B正确【答案】A【解析】①处位于堰塞体上游在堰塞体自然崩溃之前上游来水稳定的前提下图示河流位于高山峡谷中相同来水量后期因上部较宽而水位上升较慢在河流流量稳定的前提下【答案】B【解析】山体滑坡发生后滑坡处(即山体中发生滑坡的位置)地势较两侧低 B正确5.(1)按照六大板块的划分 M小板块属于()5.(2)从受力情况看图中板块边界属于()A. 印度洋板块B. 非洲板块C. 太平洋板块D. 亚欧板块【答案】A【解析】(1)由题中图可以看出 M小板块是阿拉伯半岛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故选A【答案】C【解析】(2)此图是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是很典型的生长边界也出现了断裂带如东非大裂谷而红海也在扩张故选C6.(1)关于甲、乙两地质年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6.(2)乙地质年代末期()A. 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B. 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C. 甲是新生代乙是中生代D. 甲是新生代乙是古生代【答案】B【解析】(1)甲、乙两个地质年代示意图中甲时代对应的动物是恐龙植物从裸子植物向被子植物进化应为中生代乙时代对应的是两栖动物或无脊椎动物应为古生代故选B【答案】A【解析】(2)乙为古生代古生代末期蕨类植物明显衰退中生代末期恐龙灭绝古生代末期没有出现被子植物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故选A7.恐龙灭绝于()A. 元古代B. 古生代C. 中生代D. 新生代【答案】C【解析】恐龙灭绝是指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所发生的中生代末白垩纪生物大灭绝事件故选C8.(1)1983~1998年黄河三角洲整体处于()8.(2)与1983~2003年相比2003~2015年黄河年输沙量变化显著的主要原因是()8.(3)“人造洪峰”期间黄河河口处的沉积物()A. 侵蚀后退B. 动态平衡C. 堆积前进D. 反复进退【答案】C【解析】(1)根据材料“黄河年均入海泥沙需达到2.6亿吨才能保持黄河三角洲侵蚀和堆积的动态平衡” 读图 1983~1998年期间虽然黄河年输沙量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但其输沙量大多年份都在2.6亿吨以上加之年径流量减少河流的堆积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可推测黄河三角洲整体处于堆积前进状态故选C【答案】A【解析】(2)读图 2003~2015年间黄河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在经过退耕还林与调水调沙工程以后流域内的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得到较好的控制部分泥沙被拦截使得黄河年输沙量减少故选A【答案】B【解析】(3)为提高黄河行洪和输沙能力自2002年起黄河水利委员会实施了“黄河调水调沙计划” 利用小浪底进行调水调沙该计划通过“人造洪峰”的形式使大量的径流和泥沙在短时间输送入海因此“人造洪峰”期间黄河河口处的沉积物颗粒变粗沉积量增大故选B9.(1)与乙时期相比甲时期河口区()9.(2)由甲时期到乙时期拦门沙()9.(3)拦门沙产生的影响是()A. 径流量大B. 来沙量少C. 盐度高D. 水位低【答案】A【解析】(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泥沙的粗细确定流水的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甲时期内坡(图中左坡)泥沙较粗外坡(图中右坡)沉积泥沙较细说明内坡受到流水冲蚀作用为迎水坡外坡为背水坡河口地区河水流入海洋乙时期情况正好相反外坡为迎水坡内坡为背水坡河口地区水由海洋流入河流因此与乙时期相比甲时期河口区河流径流量较大河水流入海洋故选A【答案】C【解析】(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乙时期河口地区水由海洋流入河流外坡为迎水坡流水侵蚀作用较强内坡为背水坡沉积作用较强内外坡受到的流水作用存在差异促使拦门沙向内河方向(图中左侧)移动由图可知由甲时期到乙时期拦门沙高度增高从图中无法看出其体积增大故选C【答案】D【解析】(3)拦门沙位于河流与海洋交界处对海水影响不大 A错拦门沙位于水下不会阻碍鱼类洄游但因降低了水深影响航运安全 B、C错拦门沙使河道变浅河流泄沙排洪能力下降 D对故选D10.(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最有可能是学生甲所绘制的是________图10.(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最高海拔的一个”属于学生乙绘制的图是_______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10.(3)学生丙说道“我这次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多摄氏度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艰苦”你认为哪两幅图是学生丙绘制的?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主要是由什么地质作用形成的?【答案】(1)B【解析】详见解析【答案】(2)C, 冰川侵蚀作用【解析】【答案】(3)A和E A是风蚀蘑菇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E是沙丘主要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解析】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1.(1)推测斯里兰卡岛的形成过程11.(2)说明斯里兰卡岛形成两个雨季的原因11.(3)分析斯里兰卡高地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的原因【答案】(1)斯里兰卡岛原与印度半岛相连在长期的地质作用下发生了相对远离的运动随着海平面上升板块下沉斯里兰卡岛与印度大陆之间形成了海峡【解析】(1)斯里兰卡岛的形成过程为斯里兰卡岛原与印度半岛相连在长期的地质作用下发生了相对远离的运动随着海平面上升板块下沉斯里兰卡岛与印度大陆之间形成了海峡【答案】(2)5月至8月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地区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形成雨季11月至次年2月盛行东北季风东北季风经过海面的增温增湿作用后在东北地区的山地迎风坡形成大量降水【解析】(2)斯里兰卡岛形成两个雨季的原因是5月至8月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地区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形成雨季 11月至次年2月盛行东北季风东北季风经过海面的增温增湿作用后在东北地区的山地迎风坡形成大量降水【答案】(3)斯里兰卡高地位于中南部山区降水丰富热量充足适合动植物生存海拔高地势起伏较大气候垂直差异大生物多样性丰富等【解析】(3)斯里兰卡高地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的原因包括斯里兰卡高地位于中南部山区降水丰富热量充足适合动植物生存海拔高地势起伏较大气候垂直差异大生物多样性丰富等12.(1)据示意图内容写出植物演化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12.(2)小行星撞击地球为何导致绿色植物枯死?12.(3)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推测当时的环境特点12.(4)除小行星撞击地球外你认为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还有哪些?【答案】(1)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解析】(1)依据“ 生物的进化、灭绝与环境变迁关系示意图”中生物进化栏目中最右侧一栏就可以写出植物的演化规律植物演化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为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答案】(2)小行星撞击地球并发生爆炸大量富含铱的尘埃颗粒弥漫天空阻挡阳光射向地面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无法进行【解析】(2)绿色植物的枯死是由于缺少太阳辐射造成的具体地是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并发生爆炸形成的尘埃颗粒漂浮于大气层中阻挡太阳辐射射向地面地面的气温降低植物光合作用无法进行从而导致了绿色植物枯死【答案】(3)气候温暖湿润森林密布【解析】(3)由所学知识知煤炭的形成是远古植物遗骸埋在地层下经过地壳隔绝空气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作用产生的碳化化石矿物据此即可推测出当时的环境特点应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即气候温暖湿润森林密布【答案】(4)火山爆发说该假说认为因为火山的爆发二氧化碳大量喷出造成地球急剧的温室效应使得动植物死亡而且火山喷发使得盐素大量释出臭氧层破裂有害的紫外线照射地球表面造成生物灭亡还有气候变化说等【解析】(4)造成地球地质历史时期物种灭绝的原因很多如气候的变化、火山爆发、大陆的漂移等结合每种变化各自所能够引起的地球环境要素的变化进行相应的分析即可作答其中火山爆发说认为因为火山的爆发二氧化碳大量喷出造成地球急剧的温室效应使得动植物死亡而且火山喷发使得盐素大量释出臭氧层破裂有害的紫外线照射地球表面造成生物灭亡还有气候变化说等13.(1)推测倒立锥地貌的形成过程13.(2)说明倒立锥表层堆积物的分布特点13.(3)指出倒立锥地貌与洪积扇地貌的不同之处【答案】(1)在有一定(较大)坡度的岩质山体由于昼夜温差大坡面岩石风化(崩裂)破碎碎裂的岩块(碎石)在重力作用下坠落堆积形成倒立锥地貌【解析】(1)倒立锥的形成与风化作用有关在有一定坡度的岩质山体由于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烈风吹日晒雨淋坡面岩石风化破碎容易掉落碎裂的岩块在一定的重力作用下撒落、堆积形成锥底颗粒物平均粒径大锥顶颗粒物平均粒径小的倒立锥地貌【答案】(2)由碎石长期不断坠落堆积形成倒立的锥状锥底平均粒径大(颗粒大)锥顶平均粒径小(颗粒小)【解析】(2)岩石在风化时碎屑颗粒大小混杂当坠落时大的岩块较重受重力作用影响沿山坡向下崩落时产生很大的动能(速度)能克服各种障碍而滚得更远所以大的岩块可以滚动到倒石锥的边缘部位才停下来而一些较小的碎屑由于质量轻、动能小多堆积在倒石锥的顶部因此倒立锥表层堆积物的分布特点是锥底颗粒物平均粒径大锥顶平均粒径小【答案】(3)洪积扇是流水沉积地貌倒立锥是撒落堆积地貌洪积扇呈扇状倒立锥呈锥状倒石锥相较于洪积扇顶部物质细底部物质粗【解析】(3)洪积扇是流水沉积形成的地貌倒立锥是重力能撒落形成的堆积地貌洪积扇呈扇状倒立锥呈锥状洪积扇地貌与倒立锥不同流水先带动的是粒径小的所以洪积扇地貌从扇根到扇缘粒径逐渐变小倒立锥在重力作用下大的岩块先掉落所以越往下粒径逐渐变大14.(1)指出图中4个鹅卵石沉积区形成的先后顺序14.(2)推测剖面T₄以上没有鹅卵石沉积的原因14.(3)说明在此剖面附近筑坝开发水能资源应避开的不利地质条件【答案】(1)T₄—T₃—T₂—T₁【解析】(1)河流上游两侧山坡的岩石风化破碎形成大小不一的石块石块随流水进入河流石块在流水搬运途中相互摩擦并受流水长期的磨蚀棱角逐渐消失形成鹅卵石当流水的搬运能力下降时鹅卵石便沉积下来由于板块运动河谷隆起抬升流水的不断侵蚀和搬运会有河谷发育随着流水下切河谷不断展宽从而形成不同时期的鹅卵石所以位置较高的鹅卵石先形成位置较低的鹅卵石后形成图中T₄处鹅卵石位置最高T₁处的鹅卵石位置最低故图中四处鹅卵石形成的先后顺序为T₄—T₃—T₂—T₁【答案】(2)在图中的河谷形成之前该地区为非沉积区没有鹅卵石沉积在图中的河谷形成之前该地区的沉积物中没有鹅卵石该山谷的河流以侧蚀、下蚀为主随着河流侧蚀上部的河谷展宽原有的鹅卵石沉积区被侵蚀而不复存在【解析】(2)河流T₄以上剖面没有鹅卵石分布可能的原因可从没有鹅卵石这种物质而无法堆积或堆积后被侵蚀破坏的角度分析具体地原因如下在图中的河谷形成之前该地区为非沉积区没有鹅卵石沉积在图中的河谷形成之前该地区的沉积物中没有鹅卵石该山谷的河流以侧蚀、下蚀为主随着河流侧蚀上部的河谷展宽原有的鹅卵石沉积区被侵蚀而不复存在【答案】(3)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等【解析】(3)由图示信息可得该河谷有断层分布断层附近由于地壳活动激烈岩石破碎如果在此建设水库大坝易诱发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等。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1第3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1第3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与“火焚水激”法相似的外力作用是()1.(2)在甲地修路时古人采取的对策是()A. 风化作用B. 侵蚀作用C. 搬运作用D. 堆积作用【答案】A【解析】(1)“火焚水激”法是通过剧烈的温差变化使岩石的结构发生破碎从而开凿穿山隧洞这与物理风化作用的原理相似故选A【答案】C【解析】(2)由图可见甲地位于渭河水系和汉水水系的分水岭古人选择道路的时候如果前面横着一道山岭应寻找海拔比较低的一个垭口(高大山脊的鞍状坳口)穿越过去C符合题意此地是分水岭不是河谷 A不符合题意陡峻盘旋指要翻越很多陡峻的山岭修建盘山公路的方法该地是分水岭 B不符合题意险绝而栈一般指两山夹一河地区两侧完全是悬崖峭壁只好在悬崖上凿石修栈的方法 D 不符合题意故选C2.(1)尼泊尔地震频发是因为其()2.(2)形成尼泊尔复杂地形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位于大陆板块内部B. 靠近板块消亡边界C. 位于大洋板块张裂处D. 地下岩浆活动强烈形成【答案】B【解析】(1)尼泊尔地处喜马拉雅山区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处(交界处)为板块消亡边界板块消亡边界地区地壳运动活跃因此尼泊尔地震频发而岩浆活动强烈也是板块交界处常发的一种自然现象故选B【答案】C【解析】(2)尼泊尔气候高寒、冰川广布降水丰富因此外力作用以冰川作用和流水作用为主故选C3. 恐龙灭绝的时代是()C. 新生代D. 中生代【答案】D【解析】4.(1)该河谷地貌按时间演化的先后顺序是()4.(2)Ⅱ阶段该河流部分河段河面变宽的主要原因是()4.(3)Ⅰ阶段新形成在河流左岸的河漫滩()A. Ⅰ、Ⅱ、ⅢB. Ⅱ、Ⅰ、ⅢC. Ⅲ、Ⅱ、ⅠD. Ⅲ、Ⅰ、Ⅱ【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Ⅲ图中只有古河道表示滑坡之前的情况Ⅱ图中出现较大的滑坡体上游河段河面变宽古河道被废弃Ⅰ图中被拦蓄的河水下泄上游河段河面变窄可以推断时间最晚该河谷地貌按时间演化的先后顺序是Ⅲ、Ⅱ、Ⅰ ABD错误【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Ⅱ阶段上游河段蓄水增多 B正确【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新形成在河流左岸的河漫滩位于河流的凹岸在洪水期会被淹没 ABD 错误5.(1)图中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5.(2)雅丹地貌与沙丘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分别是()A. 吐鲁番盆地、雅丹地貌B. 天山山脉、沙丘地貌C. 吐鲁番盆地、天山山脉D. 雅丹地貌、沙丘地貌【答案】C【解析】(1)吐鲁番盆地和天山山脉是地壳运动形成的属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故选C【答案】D【解析】(2)新疆气候干旱风力是形成地貌的主要动力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形成的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形成的故选D6.(1)宏观地形M是()6.(2)一般认为N处喷发的岩浆来自()A. 巨大裂谷B. 低缓高原C. 岛弧—海沟D. 山脉—海沟【答案】C【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M处太平洋板块俯冲向亚欧板块板块之间挤压碰撞在大陆板块一侧形成岛弧在大洋板块一侧形成海沟【解析】(2)岩浆的发源地为软流层故选B7.(1)每次测量山峰数据都有变化其原因不包括()7.(2)关于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的表述正确的是()A. 板块运动B. 气候变化C. 流水沉积D. 测量技术【答案】C【解析】【答案】D【解析】8.(1)公路运输货运量大,但货运周转量却相对较小的主要原因是公路运输()8.(2)2000~2017年我国铁路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不断增加的原因是()A. 运输距离较短B. 短途运输成本高C. 长途运输成本低D. 运输距离较长【答案】A【解析】【答案】D【解析】9.(1)形成“海底黑烟囱”的主要地质作用有()9.(2)根据“海底黑烟囱”的形成原理可推测海底黑烟囱主要分布在()①大洋内部②大洋边缘③板块生长边界附近④板块消亡边界附近A. 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B. 变质作用和火山活动C. 岩浆活动和外力作用D. 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答案】A【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海底黑烟囱”是海水从地壳裂缝渗入地下遇到熔岩被加热溶解了周围岩层中的金银等金属后又从地下喷出地壳裂缝是地壳运动形成的熔岩存在于地幔顶部属于岩浆活动因此形成“海底黑烟囱”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故A项正确故选A【答案】A【解析】(2)由图可知海底黑烟囱分布于大洋内部而不是边缘①正确②错误根据板块运动方向可以确定“海底黑烟囱”形成于板块生长边界③正确④错误故A项正确故选A10.(1)关于甲、乙两地质年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 (2)下列化石可能出现于古生代地层的是()①三叶虫化石②恐龙化石③龟类化石④被子植物化石A. 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B. 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C. 甲是古生代乙是元古宙D. 甲是是新生代乙是古生代【答案】B【解析】(1)读表可知甲地质年代的典型动物为恐龙应属于中生代乙地质年代位于甲地质年代之前其早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晚期有两栖动物应为古生代故选B【答案】B【解析】(2)恐龙化石应位于中生代②错被子植物化石应位于新生代④错古生代早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晚期一些两栖动物为了适应干燥的气候慢慢演化为爬行动物所以在古生代地层中可能出现三叶虫化石和龟类化石①③正确故选B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1.(1)分析每年汛期长江武汉段洪水来水量大的原因11.(2)分析汛期洞庭湖与鄱阳湖对减轻长江武汉段洪水作用小的原因11.(3)解释武汉市极易出现大堤变形甚至垮塌的原因【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多暴雨各水系基本同时进入汛期地势大体为“高—低” 洪水流速较快上游来水量大、集中汉江为长江重要支流汛期来水量大武汉段北部有大量河流也为武汉段带来大量洪水【解析】(1)长江武汉段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多暴雨各水系基本同时进入汛期由材料可知武汉段位于地势低处洪水流速较快上游来水量大、集中汉江为长江重要支流汛期来水量大武汉段北部有大量河流也为武汉段带来大量洪水【答案】(2)洞庭湖面积萎缩严重支流水量大量汇入调蓄长江干流洪水能力下降鄱阳湖同期涨水湖水流入长江对长江武汉段形成顶托作用不利于武汉段泄洪【解析】(2)随着近年对洞庭湖的破坏洞庭湖的面积逐渐萎缩而支流水量大量汇入导致调蓄长江干流洪水能力下降加之鄱阳湖同期涨水湖水流入长江对长江武汉段形成顶托作用也不利于武汉段泄洪【答案】(3)大堤底部两侧是连续的透水砂层导致江水与武汉地层底下相通长江水位高于武汉平均地面高度持续时间长容易造成管涌现象引起大堤塌陷造成决堤【解析】(3)根据材料可知长江大堤的底部两侧是连续的透水砂层所以导致了江水与武汉地层底下是相通的同时武汉位于地势低处长江水位高于武汉平均地面高度持续时间长容易造成管涌现象极易造成决堤12.(1)图中甲附近山脉是太平洋板块与________板块挤压而成甲、乙两地夏季降水量较大的是________ 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12.(2)图中乙地附近海域洋流按性质属于________(填“寒流”或“暖流”)该洋流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___12.(3)丙区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 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________12.(4)近半个世纪以来丙区域工业地位显著下降试分析原因【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13.(1)描述偏脑河段河谷特征并分析其形成过程13.(2)判断石碑河段上行航线和下行航线分布的异同点并分析原因13.(3)与乐天溪河段相比分析石碑河段航行难度较大的原因【答案】(1)特征深而窄的Ⅴ型河谷形成过程流经山区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河流以向下侵蚀为主河谷加深形成Ⅴ型河谷【解析】(1)长江三峡至葛洲坝河段“受两岸高山峡谷制约” 建有大型水电站加之偏脑河段船只上行航线和下行航线靠近河道狭窄可以判断为深而窄的V型河谷 V型河谷的形成过程大致为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河流以向下侵蚀为主河谷加深形成Ⅴ型河谷【答案】(2)相同点都分布在河道东岸附近不同点上行航线分布位置更偏东原因此河段位于河道急弯处(河势急转达90°左右)东侧是凸岸流速较慢船只运行安全越靠近东侧水越浅流速越慢上行船只速度慢运行更安全【解析】(2)从示意图中看石碑河段上行航线和下行航线都分布在河道东岸而且上行航线的位置更偏东该河段位于90°左右的急弯处东岸为河流凸岸河流流速较慢可以保证行驶安全由于船只上行属于逆流行驶其行驶速度更慢抵抗水势的能力更差为了保证安全性选取水深更浅、流速更慢的位置更偏东的线路行驶【答案】(3)弯度较大船只转向困难位于弯道处视线受阻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上行航线和下行航线靠近有撞船风险影响航运安全【解析】(3)石碑河段属于急弯特别是大型船只在规定的弯道航线行驶转向困难、视线受阻、错船相撞都是运行风险14.(1)据图描述马达加斯加岛的地形地势特征14.(2)试指出马达加斯加岛的地形对气候差异的影响14.(3)你认为猴面包树主要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东侧还是西侧试说明理由【答案】(1)以山地为主地势东高西低(自东部向西部倾斜)【解析】(1)马达加斯加岛的地形地势特征是以山地为主地势东高西低(自东部向西部倾斜)【答案】(2)马达加斯加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东岸迎风坡多雨西部背风坡少雨(或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形成气候东西差异地势高差大(或山地相对高度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或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递减降水量发生变化)【解析】(2)由图示可知马达加斯加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从所处纬度来讲该地处于东南信风带南北走向的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东岸为迎风坡降水较多西部为背风坡降水较少东西气候差异大由于该地山地海拔较高不同高度水热组合不同从而形成气候的垂直差异【答案】(3)西侧原因西侧为热带草原气候分干湿两季猴面包树不宜生长在过于湿热的地区【解析】(3)由材料可知猴面包树不宜生长在过于湿热的地区耐旱力极强东侧为热带雨林气候过于湿热不宜生长西侧为热带草原气候适宜生长。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检测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检测题

章末检测(A)(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3题。

1。

水循环学说认为()A。

水循环指水的固态、液态、气态的三态变化B。

水污染可以依靠水循环完全解决C。

水循环是自然界物质运动和能量转化的重要形式D。

水循环不能使岩石圈中化学元素迁移2。

关于该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该图缺少了两个水循环的重要环节B.该循环使水资源得到不断的更新C.A环节是水汽输送,B环节是地表径流D。

人类目前只能影响该循环的个别环节3.属于陆地内循环的地理现象有()A。

长江东流B。

塔里木河夏汛C。

台风登陆 D.海水蒸发解析:水循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它是自然界物质运动和能量转化的重要形式,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陆地内循环是指陆地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答案:1、C2、A3、B4。

下列地理现象中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的是()①长江②大西洋上未登陆的飓风③东南季风④塔里木河河水蒸发A.①②B.①③C.①④D。

②④解析:外流河直接参与海陆间循环,内流河则只是参与陆地内循环,而长江属外流河,塔里木河为内流河,故排除④。

水汽输送是海陆间水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东南季风由海洋吹向内陆可完成水汽输送,而未登陆的飓风则未能把海洋水汽输送到陆地。

答案:B5。

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的渔场是()A.北海渔场B.纽芬兰渔场C.北海道渔场D。

秘鲁渔场解析:北海渔场位于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的交汇处,纽芬兰渔场位于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的交汇处,秘鲁渔场位于上升流处.答案:C6。

下面是四幅洋流模式图,能够反映南太平洋洋流分布状况的是()解析:南太平洋大洋环流是逆时针流动,由四支洋流构成。

答案:Ba、b、c代表图中等值线相应的数值,且a〉b〉c.据此完成7~8题。

7.若图中曲线表示等温线,且弯曲是由洋流经过导致的,那么()A.m、n为寒流B.q、p为寒流C.q、p为赤道洋流D.m、n属西风漂流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三章第一节地球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同步测试卷
一、选择题
1. 关于地球上生物演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古代时,海水中已有藻类、海绵等低等的多细胞生物出现
B.古生代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盛行时代,又是裸子植物繁盛时代
C.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到后期鱼类有一支演化为两栖类
D.新生代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大发展,并且出现了灵长类
2. 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 )
A.氮气和氧气B.水汽和固体杂质 C.二氧化碳和氮D.氢和氦
3. 有关地球的早期演变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球形成之初有一定量的气体,主要是氢和氦,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发出的
B.地球的原始大气是早期火山活动排出的气体
C.水圈的形成为地球生命的出现提供了必要条件
D.叶绿体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放出大量氧气
4. 新生的地球( )
A.先增温,后冷却 B.先冷却,后增温
C.较重的岩石物质固结成地壳 D.较轻的岩石物质熔融被吸进地球内部
5. 原始生命出现的标志是( )
A.蛋白质与核酸的出现 B.细胞膜的出现
C.核苷酸的出现 D.多肽的出现
6. 现在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氮气,来源于( )
A.植物光合作用 B.动物呼吸作用
C.非生物(例如火山)等途径 D.岩石分解
7. 不同的岩石反映出不同的地质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玄武岩反映该地曾有火山活动 B.沉积岩能反映古地理环境
C.化石只能存在于沉积岩中
D.沉积岩中岩层的一般顺序是从上往下,年龄从老到新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现在南极大陆由于气温低,地层中不可能形成煤层
B.南极大陆地层中可能有煤层,因为南极在地质历史时期可能气候较温暖,形成了煤层,并保存到了现在
C.含有煤层的大陆是从别的地方移动到了现在的位置
D.煤层是地球形成早期温度较低时形成的
9. 有关地球早期大气圈和水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圈出现的时间要早于水圈出现的时间
B.水圈出现的时间比大气圈早
C.水圈与大气圈在同一时间形成,一起不断演变
D.大气圈中的氢和氧结合形成了液态水
10. 下图中①②③④⑤依次代表地球发展史的五个代。

关于这五个代的叙述,正确的是(图中数字代表距今年代,单位:亿年)( )
A.从①到⑤的名称依次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B.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的是②代
C.地层中含有恐龙化石的是③代 D.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发生在④代
11. 原始大气演变为现在大气的关键是( )
A.蛋白质和核酸的出现 B.叶绿体的出现
C.原始生命的出现 D.臭氧层的出现
12. 关于化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同一时代的地层中,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
B.不同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不同的化石
C.一般而言,地层中低级化石在上,高级化石在下
D.通过化石可以确定地质年代
13. 下列地层中的岩石,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
A.大理岩 B.玄武岩 C.砂岩D.板岩
14. 如果岩层是由淤泥等组成的泥质页岩,并含有芦苇化石,说明当时的沉积环境是( )
A.炎热干旱的环境 B.温湿茂密的森林
C.热带浅海环境D.湖泊或沼泽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宙、代、纪、世四级时间单位,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划分级别的
B.在冥古宙和太古宙时还没有生命出现,但已经出现了水圈
C.在元古宙,出现了以三叶虫为代表的海洋生物
D.在晚古生代出现了茂密的森林,所以成为重要的成煤期
二、非选择题
16. 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是________界面;B是________界面,B界面地震波的传播特点_____________。

(2)写出图中数码和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

①______,①+②______,③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E______。

(3)D层物质状态是________态,判断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球内部分层前,地球先经历了一个________过程,使地球达到________状态。

从而,较________的物质上“浮”形成地壳,较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及其伴生元素下“沉”,形成地核。

17.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动物生存的地质年代早期称________纪,此时发生了________造山运动。

(2)从生物进化看,其早期________动物和________植物大发展,并出现了________类。

(3)图中表示的地质年代后期叫________纪,出现的气候特别寒冷的时期,称为________期。

18. 读“地层与化石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C岩层中最老的是________层,最年轻的是________层。

(2)地点3缺失B岩层,可能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地点1A岩层含有煤炭,当时的古地理环境为________。

若地点2B岩层含有石油,当时的地理环境为________。

19.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当时的地质年代是________代。

(2)该地质年代的典型动物是________。

(3)这个地质年代________地带地壳运动激烈,形成高大的山系。

(4)这个地质年代除了是石油生成期外,还是重要的________时期,也形成了丰富的________矿产。

20. 下图是“某地的地质剖面图”。

图中A地层含有恐龙化石,B地层含有煤,C地层含有鱼类化石,D地层含有三叶虫化石。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的地质构造:M处是______,N处是____________。

(2)在M、N两地中,钻孔能钻到煤层的是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A
4、A
5、A
6、C
7、D
8、C
9、A 10、A
11、B 12、C 13、C 14、D 15、D
二、非选择题
16、 (1)莫霍古登堡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消失
(2)地壳岩石圈软流层地幔外核内核
(3)液在这里横波完全消失,纵波波速有明显减慢
(4)增温熔融轻重铁镍
17、 (1)古近喜马拉雅 (2)哺乳被子灵长 (3)第四第四纪冰
18、 (1)A C
(2)①当时为高地,没有接受沉积,不能形成B岩层;②当时接受沉积形成了B 岩层,后来又上升为高地,B岩层被外力侵蚀掉了
(3)暖湿的陆生环境温暖的浅海环境
19、 (1)中生 (2)恐龙 (3)环太平洋 (4)成煤金属
20、 (1)背斜向斜
(2)N N处是向斜构造,地下煤层保存完好;M处为背斜,含煤层已被侵蚀
精选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