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崔允漷有效教学有感
崔允漷讲座心得体会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崔允漷教授的讲座,深感收获颇丰。
崔允漷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长期致力于教育研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在此次讲座中,崔教授以《新时代教师的专业成长》为题,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新时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让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一、新时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1. 敬业精神崔教授指出,敬业精神是新时代教师的基本素质。
教师应热爱教育事业,对教育工作充满热情,把教育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
只有具备敬业精神的教师,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全身心投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 知识素养新时代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包括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心理学知识等。
此外,教师还应具备广泛的文化素养,关注社会热点,了解国家政策,以拓宽自己的视野,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育资源。
3. 教育教学能力崔教授强调,新时代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
这包括课堂管理能力、课程设计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
教师应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 沟通能力沟通能力是教师必备的一项重要素质。
教师应与学生、家长、同事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协调家校关系,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 创新能力新时代教师应具备创新精神,敢于尝试新方法、新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教育发展趋势,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新时代教师的专业成长1. 自我反思崔教授认为,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定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持续学习新时代教师应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培训、阅读专业书籍、交流学习等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3. 跨学科交流崔教授提倡教师应加强跨学科交流,拓宽知识面,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通过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交流,教师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崔允漷《有效教学》读后感
崔允漷《有效教学》读后感崔允漷《有效教学》读后感如何基于教学目标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崔允漷《有效教学》读后感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刘达由于本人正在参与市教委教研室组织的市区教研合作项目的研究,因此最近的研究多在课堂教学评价的领域。
前不久专门阅读了华东师大课程研究所的崔允漷教授的专著《有效教学》,我对于其中教学评价的内容作了重点学习,本文对其中的内容作了专门的摘引梳理,并就此表达若干个人的观点。
一、什么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价值判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有效教学》崔允漷。
教学评价的上位概念是教育评价。
世界范围内,新型的教育评价文化正在形成。
这种评价文化有以下一些重要的前提假设教育评价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指导思想是为了创造适合于儿童的教育,必须适合高质量的学习并用以促进这种学习,教育评价鼓励学生思考而不仅仅是记住或复述事实;教育评价不是一种精确至上的科学,因为评价所涉及的领域和结构是多维度、复杂的。
学生、学习结果、评价之间的互动是十分复杂的;教育评价依赖于清晰的标准。
应鼓励学生监控并反思自己的工作和表现,因此对标准的理解不应只是教师的事,也应当是学生的事。
提供反馈是教育评价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强调的是掌握和进步,而不只是和其他学生的比较;教育评价应引出学生的最佳表现。
这需要具体的、学生经验范围内的任务,这些任务应当清楚地呈现、与学生当前所关注的内容相关;在教育评价中决定分数的不是正确答案的数量,而是任务完成的整体质量。
不是聚合多种复杂的数据形成单一的分数,而要借助于对成就的多维度描述。
教师对自己学生的评价是教育评价的核心部分,教师的课堂评价比大规模测验更重要。
这种评价应能支持学生的学习并为之提供支架,应能评价多种情境中的表现;要保证评价的教育性,元评价非常必要,教师的评价素养应该是教师专业素养中的重要内容。
《有效教学》读书笔记_读后感_模板
《有效教学》读书笔记_读后感_模板《有效教学》读书笔记前几天读了崔允漷教授的《有效教学》,受益颇多。
近来继续阅读,总有许多感悟。
写下来作为自勉。
崔教授的指导思想是让学习者“像专家一样思考”。
本书的单元组织、各章内容、正反信息、练习设计、参考文献、网站的选择等都体现了如下思考:如何把问题还原到原点来思考如何将教学问题置于课程、教育、社会大背景中综合地思考?如何促使学习者将中小学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学习、评价进行一体化的思考?如何促使学习者形成教育领域的大观念,而不至于去记去背书中提供的那些条条框框的东西?我主要细细读了第六章、第七章。
深刻理解了“怎样教的有效”的一些教学途径。
第二单元在第四、五章主要介绍了教学准备以及主要的教学行为。
那么第六、七章则主要讲解了辅助教学行为和课堂管理行为。
那么,什么是辅助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是为主要的教学行为服务的,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处理学生心理或教学情景中的问题行为,而主要教学行为直接关注的是教学目标或者教学内容。
在表现形式上也有所区别。
主要教学行为往往是直接的、外显的,经过专门设计的;()而辅助教学行为通常表现为间接地、或显或隐的,有些是可预先设计,而多数是生成性的。
从某种程度上说,辅助教学更能体现一个教室的专业素养。
如何进行辅助教学呢?(一)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二)课堂强化技术的应用(三)教师期望效应的实现(四)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什么又是课堂管理行为呢?课堂管理不是把学生的行为控制起来,而是教师用来创造有益于学习的课堂环境所作出的决策和所采取的行动。
教师不是仅仅会“教”就行的。
教师能够对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那些影响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问题行为能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并且能够未雨绸缪,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
基于对此的认识,崔教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此作了讲解。
(一)课堂问题行为及其成因(二)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三)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
读《有效教学》心得体会五篇
读《有效教学》心得体会五篇读《有效教学》心得体会1对于现代教育来说“有效教学”一词,应该是很熟悉了,我却迟迟未深入学习。
最近有幸读崔允漷教授《有效教学》一书,颇有感触,一直以来,我对有效教学的理解非常浅薄:有效教学就是最大限度的在教师教学领域里,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快收效的结果来使得教育成果最大化,达到又快又好的本质。
其实,我的理解有些偏颇,不仅失之科学,而且过于片面。
现就阅读崔允漷《有效教学》一书写点读后感想。
一、书中基本框架这本书的指导思想是让学习者“像专家一样思考”。
本书的单元组织、各章内容、正反信息、练习设计、参考文献的选择等都体现了如下思考:如何把问题还原到原点来思考?如何将教学问题置于课程、教育、社会大背景中综合地思考?如何促使学习者将中小学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学习、评价进行一体化的思考?如何促使学习者形成教育领域的大观念,而不至于去记去背书中提供的那些条条框框的东西?本书的组织架构按学习单元的方式来呈现:什么是教学?怎样教得有效?怎样教得更好、更有意思。
这几个方面循序渐进地诠释了何谓有效教学、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并引入了大量的教学实例、教师教学反思和教学随笔,让人读起来轻松、易懂、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读书收获(一)明确有效教学的课堂框架正确的教育理念是规范的教学行为的指路明灯。
在阅读第一章的开头,*就提出问题:什么是教学?我在线教育已经十多年啦,可还不曾静下心来认真的思考什么是教学,怎样教得有效,怎样教得更好、更有意思。
想起来还真的有点不可思议。
总是认为教学就是把已知的东西教给未知的学生。
所谓“有效”,主要是通过教师在这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崔允漷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通用22篇)
崔允漷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崔允漷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通用22篇)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
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崔允漷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崔允漷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篇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一经颁布,就成为了老师们学习与研读的重点。
学校也及时购买并给每位老师下发了新课标。
我仔细阅读了新课标,新课标无论是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还是学业质量、课程实施,都阐述得更为清晰、具体了,也更加具有指导性。
读后我的感受有以下几点:一、培养目标更加清晰新课标提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从“双基”“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目标维度更加清晰,育人方向更加明确。
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运用是其他三个方面的基础,语言运用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必要的语文知识、能说(明得体)会写(文从字顺);思维能力则是语言学习的核心,思维能力,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
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新课标还提到“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培养语言直觉,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只有思维敏捷、灵活、深刻,听和读才可以被内化;说和写,才能被外化。
所以,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还是要紧紧围绕语言文字运用的中心,让学生字正腔圆地读,工工整整地写,有理有据地说,简洁通畅地写,在品味汉语言文字中,发展思维,获得美的熏陶和文化的认同。
2022年版课标对每个学段的具体要求,将语文实践活动由以前的2001年课标、2011年课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大学习领域,变为四个内容板块加以表述,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
有效教育读后感
有效教育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有效教育读后感(一)崔允漷《有效教学》一书是上次在华东师大培训时拿到手的,一致放在案头,疏于阅读。
在此次跟岗学习的要求上,就是要我们学员读2本书,写两篇读书笔记,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读这本书。
原因有二,一是对华东师大课程研究所的团队比较敬佩。
在上海培训期间,钟启全、夏志芳、吴刚平等教授的讲座讲的非常到位,给我思想的冲击很大。
二是因为,有效教学是我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感到遇到了瓶颈,在如何继续提高教学效率上需要花时间去思考。
在跟岗学习期间,每天在完成规定的作业外,我都抽出时间来看看这本专着,但因为涉及的内容多,到目前为止,对这本书我还只是大概看了个概要。
本书的基本思路是按学习单元的方式来呈现:它包括“什么是教学”——“怎样教得有效”——“怎样教得更好、更有意思”。
这几个方面循序渐进地诠释了何谓有效教学、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并引入了大量的教学实例、教师教学反思和教学随笔,让人读起来真实自然。
但崔教师的着作是站子站在整个中小学教学的高度来描述的,所以,对于这些问题,我还是需要从自己的政治课教学上再认真体会。
在什么是“有效”问题上,所谓“有效”,主要是通过教师在这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回想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我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在哪?是教学的进度还是学生的学习效益。
也许我们都明白是后者,但是在课堂上我们有多少这样类似的话语“因为时间关系,所以我要讲快了”“快考试了,某些内容我就不讲了”,其实,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很多都是为了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来做的,我们的备课也是基于如何完成教学目标来准备的,而很少会考虑到,我这节课应该让学生掌握什么,我如何才能让他掌握的更好。
《有效教学》读后感(精选6篇)
《有效教学》读后感(精选6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效教学》读后感(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效教学》读后感1读崔允漷教授的《有效教学》一书,最大的感受是该书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为我们一线教师打开了如何教学的另一扇窗。
本书主要从“什么是教学”入手,为广大教师从一个较为理论角度来理解、分析教学活动、基本问题等,为更好的实践奠定基础;以“怎样教得有效”为重点,从教学设计为主线,如何进行逆向设计更是很好的结合实践、案例,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结合,深入浅出的把内容呈现出来。
“怎样教得更好”,则是从教科研的态度、方法及相关论文的标准等角度娓娓道来,把教师关心的问题一一解决,为一线教师能力的提升,指出了很好的方向。
当然,同时,对某一方面也存在了疑惑。
如第四章里提到的“课的准备”和“教学设计”似乎是画上了等号。
或许是崔教师没有考虑到,或者并不是本书关注的问题。
但我认为,理清“备课”和“教学设计”两者内涵,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因为这会影响教师相关活动的思维方式。
目前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中,“教学设计”是体育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比较时尚的用语或话题。
然而,许多教师对其概念、内涵的理解却存在了偏差。
如“现代体育教学设计取代传统备课”,或“传统教案走向现代体育教学设计”等观点。
不难看出,他们将传统备课与教学设计等同,只是存在时间维度的先后不同而已。
因此,我认为该书要是能将两者概念内涵解释一下或许更好。
同时我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查阅相关资料,大致整理了两者的区别。
1、概念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在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运用系统方法对各个教学环节(教学目标、条件、方法、评价等)进行具体的设计与计划。
2)备课:备课是指教师在讲课前准备讲课内容,也就是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预先计划和准备的过程。
2、性质1)教学设计:方法论性质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有效教学》读后感(精选5篇)
《有效教学》读后感(精选5篇)《有效教学》读后感(精选5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效教学》读后感(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效教学》读后感1通过《有效教学》第一单元的学习,让我对“什么是教学”有了系统的认识。
教学的本质是教师引起的、维持与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学活动的逻辑必要条件指的是构成“教学之所以为教学”而非其他活动的,并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的若干基本元素。
教学行为的起点在学生,学生的意向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行为效果的优劣,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展示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而适当的教学形成会配合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为有效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行为都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若是缺少了最后反馈的环节,那么教学是否有效就无从判断。
可见这四个元素如影随形,共同支撑起有效教学行为的主体框架。
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拉特克到赫尔巴特,揭示了关于教学的经验、思想到理论的演变进程。
近年来新领域的研究开拓了教学理论的研究视野,书中的对脑的科学解释以及颜色的作用的介绍让我很受启发。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功能。
首先它是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发生的前提。
在课堂上直接影响课堂气氛,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其次对学生的人格发展、以及学校风气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所以我们要注重培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有效教学》读后感2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后,从这本书中我获益非浅,不仅知道了有效教学的含义,也同时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教师来讲在新课程教学当中它有着很多实际的意义。
阅读《有效教学》一书后,我受到了很大启发,我觉得老师若想把认真准备的课付诸实施,把教学原则成功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还必须达到上好课的一些基本要求。
书中有关促成有效教学的几种关键行为之后,我深有感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有效教学读书心得1最近一直在看崔允漷主编的《有效教学》,很有感触,让我对怎样进行有效教学有了深入的思考。
所谓“有效”,只要是通过教师在这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生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在一些教师眼里存在着一些误区:1、“灌”得越多越有效不少教师认为:只要多给学生“灌”一点,“喂”烂一点,就可以帮助其减轻学习负担,就可提高其学习效果。
这样即使学生没有学好,也自感问心无愧。
这种教学,由于把学生当成了存储知识的容器,尽管教师煞费苦心,但往往向学生:“灌”得越多,他们就越不愿意动脑筋,效果常常适得其反。
2、“秀”得越多越有效在当前教学改革中,一些教师只重形似不重神似,常常搞一些非驴非马的“伪创新”比如,为追求师生互动,用“满堂问”来代替“满堂灌”。
为追求课堂气氛,用“牧牛式”教学取代“填鸭式”教学。
这种作秀式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把学生当成了演戏的道具和观众,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3、“磨”的越多越有效加班加点,是当前不少中小学教师提高教学成绩的“法宝”。
实践证明:苦教苦学苦考确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考分。
但考试分数并不能等全于教学质量。
因为教学质量不仅包括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等“硬性指标”更包括能使学生受益终身的自学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健全的人格等“软性指标”。
教师为社会培养的不是“考生”而应是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那种靠“磨”出来的学生,即使一时能获得较高的考分,但往往学习无后劲,日后也很难有作为。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强化教学必须追求有效的意识一个教师绝不能凭感觉、凭经验、凭苦干去搞教学,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机械性记忆、浅层次理解和简单运用上。
崔允漷《有效教学》读后感_读后感_范文先生网_模板
崔允漷《有效教学》读后感_读后感_范文先生网_模板如何基于教学目标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崔允漷《有效教学》读后感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刘达由于本人正在参与市教委教研室组织的市区教研合作项目的研究,因此最近的研究多在课堂教学评价的领域。
前不久专门阅读了华东师大课程研究所的崔允漷教授的专著《有效教学》,我对于其中教学评价的内容作了重点学习,本文对其中的内容作了专门的摘引梳理,并就此表达若干个人的观点。
一、什么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价值判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有效教学》崔允漷)。
教学评价的上位概念是教育评价。
世界范围内,新型的教育评价文化正在形成。
这种评价文化有以下一些重要的前提假设:l 教育评价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指导思想是为了“创造适合于儿童的教育”,必须适合高质量的学习并用以促进这种学习,教育评价鼓励学生思考而不仅仅是记住或复述事实;l 教育评价不是一种精确至上的科学,因为评价所涉及的领域和结构是多维度、复杂的。
学生、学习结果、评价之间的互动是十分复杂的;l 教育评价依赖于清晰的标准。
应鼓励学生监控并反思自己的工作和表现,因此对标准的理解不应只是教师的事,也应当是学生的事。
提供反馈是教育评价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强调的是掌握和进步,而不只是和其他学生的比较;l 教育评价应引出学生的最佳表现。
这需要具体的、学生经验范围内的任务,这些任务应当清楚地呈现、与学生当前所关注的内容相关;l 在教育评价中决定分数的不是正确答案的数量,而是任务完成的整体质量。
不是聚合多种复杂的数据形成单一的分数,而要借助于对成就的多维度描述。
教师对自己学生的评价是教育评价的核心部分,教师的课堂评价比大规模测验更重要。
这种评l 价应能支持学生的学习并为之提供支架,应能评价多种情境中的表现;l 要保证评价的教育性,元评价非常必要,教师的评价素养应该是教师专业素养中的重要内容。
《有效教学》读后感
《有效教学》读后感•相关推荐《有效教学》读后感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效教学》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效教学》读后感1“简单地说,对话是师生基于互相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倾听而进行的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过程,这是对‘对话’的一个基本定位。
”——第五讲《教学关系之为什么要提倡和强调对话》在新课程背景下,对话、特别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成为教学活动开展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
对照余文森教授对于“对话”的界定,许多时候我们课堂上的对话并不是一种真正的对话,而是一种“伪对话”,甚至可以称之为“训话”或者“诱导谈话”或者“审问”,因此也很难称之为“对话”而期待它带来语文教学的良好效果。
之所以说很多课堂上的对话不是真正的教学意义上的对话,而是一种“训话”,首先是因为一些课堂对话的开展并不是基于平等的对话,而正如余文森教授强调的:“对话作为一种教育精神,它强调师生人格的平等”;“对话作为一种认识方式,它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互相沟通、互相影响、互相补充”;“对学生而言,对话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对话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教学中的对话与其说是一种教学方法,不如说是一种教学原则。
而在实际教学中,对话的开展却常常违背对话的最基本的原则——平等,不平等的表现之一是对话双方关于对话的话题所掌握的信息严重不对等。
学生也许用某种方式预习过课文,但其阅历和所掌握的资料的欠缺使他们能够掌握的信息非常有限;而与之相反,我们教师可以运用简单的方式轻易地获得比学生多几倍的资料。
因此,当我们和学生共同开始一次课堂对话时,彼此之间的信息资源的不平等显而易见。
读《有效教学》心得感悟3篇
读《有效教学》心得感悟3篇读《有效教学》心得感悟一:对于现代教育来说有效教学一词,应该是很熟悉了,我却迟迟未深入学习。
最近有幸读崔允漷教授《有效教学》一书,颇有感触,一直以来,我对有效教学的理解非常浅薄:有效教学就是最大限度的在教师教学领域里,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快收效的结果来使得教育成果最大化,达到又快又好的本质。
其实,我的理解有些偏颇,不仅失之科学,而且过于片面。
现就阅读崔允漷《有效教学》一书写点读后感想。
一、书中基本框架这本书的指导思想是让学习者像专家一样思考。
本书的单元组织、各章内容、正反信息、练习设计、参考文献/网站的选择等都体现了如下思考:如何把问题还原到原点来思考?如何将教学问题置于课程、教育、社会大背景中综合地思考?如何促使学习者将中小学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学习、评价进行一体化的思考?如何促使学习者形成教育领域的大观念(big idea),而不至于去记去背书中提供的那些条条框框的东西?本书的组织架构按学习单元的方式来呈现:什么是教学怎样教得有效怎样教得更好、更有意思。
这几个方面循序渐进地诠释了何谓有效教学、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并引入了大量的教学实例、教师教学反思和教学随笔,让人读起来轻松、易懂、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读书收获(一)明确有效教学的课堂框架正确的教育理念是规范的教学行为的指路明灯。
在阅读第一章的开头,文章就提出问题:什么是教学?我在线教育已经十多年啦,可还不曾静下心来认真的思考什么是教学,怎样教得有效,怎样教得更好、更有意思。
想起来还真的有点不可思议。
总是认为教学就是把已知的东西教给未知的学生。
所谓有效,主要是通过教师在这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2024年读崔允漷教授主编的《有效教学》第6章有感
读崔允渤教授主编的《有效教学》第6章有感崔允潮教授主编的《有效教学》第6章第4节谈到了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
课堂气氛反映师生交往的心理背景,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
积极、和谐、良好的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生的情感焦虑,促进师生和生生间的有效互动,形成良好的课堂生态。
反之,则破坏正常的课堂生态,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下面,我将结合阅读所得以及自身的实践案例,从教师的角度谈谈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构建健康的课堂生态。
一、采取民主的方式组织课堂“民主型”属于教师领导力的其中一种类型,其特征包括:1.与集体共同制定计划和做出决定;2.在不损害集体的情况下,很乐意给个别学生以帮助、指导、援助;3.尽可能鼓励集体的活动;4.给予客观的表扬与批评。
我认为这同样适合作为一种课堂组织方式进行探讨。
采用民主的方式组织课堂,学生会更加乐于学习,并且对教师产生较高的信赖度,而且学习质量较高。
此外,学生还能学会自觉学习、相互鼓励并承担某些责任。
比如,我在开展课堂活动前,会首先与学生协商活动的方式,如俩俩配对、小组合作等,让学生采取喜欢的方式参与活动。
在巡视的过程中,我会加强个别指导,并鼓励学生利用自身的优势帮助有需要的同学。
我从不吝啬表扬之词,且给出有针对性的评语,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优势,加强自我效能。
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在活动中互相帮助,承担责任,在需要帮助时会主动咨询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并对彼此产生高度的信赖,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非常融洽,为构建健康的课堂生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设计多样化的活动激活课堂多样化的活动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
作者指出,创设生动活泼、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
为实践这一点,我做了一些尝试。
如在教授广东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5Being Helpful一课中,我设计了绘本阅读、故事表演、自由辩论等多样化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主题、内化主题、表达主题。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有效教学读书心得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
小编整理的有效教学读书心得,供参考!有效教学读书心得1今年暑假我阅读崔允漷教授主编的《有效教学》,本书分别从“什么是教学——怎样教得有效——怎样教得更好”三方面,阐述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他所提出“有效教学”主要是把学习还给学生,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维持与促进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下面所谈内容是我学习《有效教学》思考心得。
要还学生以民主,用讨论激活课堂气氛。
崔允漷先生说,要尽可能鼓励学生集体活动,并给予客观的表扬与批评。
在课堂教学中我往往对学生要求高,总感觉学生知道的太少,于是,不自觉地急于把知识直接教给学生,而忘记了给他们时间让他们去思考讨论。
这样以来,学生少了思考的时间,被动的接受教师强塞来的知识,学生自然对强塞来的知识就有了抵制情绪。
现在想来,无论如何,教师在一节课上是至少要给学生一次讨论的时间的。
例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由于我的操之过急,把文本知识填鸭式的灌输给学生,使得他们疲于学习。
在《有效教学》的指引下,我不断成长与进步。
于是,我尝试着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
在活动中,我发现课堂气氛顿时就多了些生机。
他们讨论后,我再给以小结和板书,学生的印象也更加深刻了,而我要讲的内容也变得少而精了。
是啊,学生是充满了活力的,还他们以民主,经过他们思考后再给以引导帮助,质和量都会提高。
所以,永远不能剥夺学生民主的权力。
因此,从《有效教学》中了解了课堂气氛的重要,让我惊恐万分。
于是,在备好内容的同时,我总要考虑学生会出现的反应,如果是下午第一堂课,更应该设计好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因为这时的课学生容易犯困,我得打消他们的困意。
像这样经过多次思考,方敢确定自己备好了课,才敢走进课堂。
我希望我们每位老师都尽量去认真备课备学生,尽量让自己的每堂课学生都爱听,尽量达到积极课堂气氛的几项指标。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有效教学心得体会1读崔允漷教授主编的《有效教学》后,对于如何如何开展教学,怎样教的有效到怎样教得好,都给了本人很大的启发和指导。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等,这些都是消极的、无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主性是一种压抑,一种挫伤。
现在,很多老师都知道这样不好,所以学校又针对此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包括“高效课堂”和“翻转课堂”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改善教学环境,我们开始和老师一起学习《有效教学》一书。
《有效教学》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它不像一般理论书籍那样深不可测,而是植根于现实教育,用质朴生动的语言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了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有效教学。
通过学习《有效教学》使我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应该是学校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追求的基本目标。
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要想做到“有效教学”,首先教师要做一个真实的人,敢于露拙也敢于表现自己。
在听课中我发现老师不好意思在学生面前露拙,殊不知,这是一个误区。
在适当的时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着明显的.破绽,在孩子们哈哈一笑中,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和他们一样在许多方面有着这样那样不足的人,孩子们和老师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
其次要做一个善于反省的人,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包括我们的学生,包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其实自身都有较全面的认识,但是真正会去反思的还比较少。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首先要要求自己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然后以此影响教师效仿,从而鼓励教师不断地终身地学习。
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使我们清楚的看到,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
让教师自己承担起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具有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权。
《有效教学》读后感15篇
《有效教学》读后感15篇《有效教学》读后感1一、什么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根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价值推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供应根据的过程〔《有效教学》崔允漷〕。
教学评价的上位概念是教育评价。
世界范围内,新型的教育评价文化正在形成。
这种评价文化有以下一些重要的前提假设:教育评价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指导思想是为了“制造适合于儿童的教育”,必需适合高质量的学习并用以促进这种学习,教育评价鼓舞同学思索而不仅仅是记住或复述事实;教育评价不是一种精确至上的科学,由于评价所涉及的领域和结构是多维度、冗杂的。
同学、学习结果、评价之间的互动是非常冗杂的;教育评价依靠于清楚的标准。
应鼓舞同学监控并反思自己的工作和表现,因此对标准的理解不应只是老师的事,也应当是同学的事。
供应反馈是教育评价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强调的是把握和进步,而不只是和其他同学的比较;l教育评价应引出同学的最正确表现。
这需要详细的、同学阅历范围内的任务,这些任务应当清晰地呈现、与同学当前所关注的内容相关;在教育评价中确定分数的不是正确答案的数量,而是任务完成的整体质量。
不是聚合多种冗杂的数据形成单一的分数,而要借助于对成就的多维度描述。
老师对自己同学的评价是教育评价的核心部分,老师的课堂评价比大规模测验更重要。
这种评价应能支持同学的学习并为之供应支架,应能评价多种情境中的表现;要保证评价的教育性,评价特别必要,老师的评价素养应当是老师专业素养中的重要内容。
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专业的讨论领域,其包括课堂观看、证据收集和评价反馈等多个方面。
一般认为:听课过程是收集证据的过程,评课过程就是基于证据的推论.因此,对于课堂教学评价的熟悉,我们不能简洁地认为是一种教学后的研讨活动,而是应当设定一个讨论的主题,有一个整体的讨论过程,并对于评价的内容开展教学反刍,更好地推动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
崔允漷《有效教学》读后感
崔允漷《有效教学》读后感《有效教学》是韩国崔允漷的一本教育类书籍,通过对教学实践的观察和总结,探讨了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深刻影响了我对教学的理解和实践。
首先,崔允漷在书中强调“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一点给我很大的启示。
在过去的教育中,老师往往是传授知识的主体,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的对象。
而崔允漷则主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和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我深有感触地意识到,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
其次,崔允漷在书中详细介绍了有效教学的五个要点,即启发性的引导、情感和目标的调整、学生的主动学习、知识的建构和自我评估。
这些要点不仅丰富了我的教学思路,更是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对问题的启发性引导,我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发现,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情感和目标的调整,我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我可以让他们在实际的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知识;通过知识的建构,我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通过自我评估,我可以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这些要点对于我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意义重大。
此外,《有效教学》还介绍了一些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给了我很多启示。
例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情景设计,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要注重过程和结果的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维能力等等。
这些策略和方法都是我以前没有意识到的,通过学习《有效教学》,我对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有了更加明确和全面的认识。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崔允漷学历案读后感
崔允漷学历案读后感读完崔允漷的学历案,那真像是在教育的大森林里发现了一条新的神秘小径。
首先呢,这学历案就像是给教学画了一张超级详细的地图。
以前吧,感觉教学就像是在迷雾里摸索,老师知道个大概方向,就带着学生往前冲。
可这学历案一出来,就像是把雾都吹散了。
从学习目标开始,那目标写得清清楚楚,就像给学生和老师都立了个明确的靶子,不是那种模模糊糊的,而是具体到每个知识点要达到啥程度。
这就好比告诉射击选手,你得打中那个靶心的哪个小圈圈,而不是就说朝着那块板子打就行。
再说说学习过程。
这里面安排得那叫一个有条有理,就像精心设计的一场探险之旅。
每个环节都有它的意义,不再是那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教学。
它考虑到了学生的各种情况,就像给不同体能的探险者都安排了合适的路线。
基础差点的学生可以沿着比较平缓的路慢慢走,基础好的也能找到有挑战性的岔路去探索。
这让我感觉教学不再是“一刀切”,而是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虽然还没有达到完美的程度,但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大步迈进了。
而且啊,学历案里的评价设计也很妙。
这就像探险途中的一个个小检查站,不是到了终点才知道自己行不行。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知道自己学得咋样。
这就像玩游戏,每过一关都有个小提示告诉你哪里做得好,哪里还需要改进。
这样学生就不会稀里糊涂地学了一路,到最后才发现自己啥也没掌握。
不过呢,这学历案虽然好,但感觉就像一道精致的大餐,要做起来可不容易。
老师得花好多心思去准备,得像个超级大厨一样,把各种食材(教学内容)精心搭配,再按照严格的工序(教学流程)烹饪。
这对老师的要求可就高了去了。
但话又说回来,为了学生能吃到这顿营养丰富又美味的大餐,费点心思也是值得的。
总的来说,崔允漷的学历案给教育带来了一股新的活力,让我看到了教学可以变得更加科学、细致和人性化。
就盼着这学历案能在更多的地方落地生根,让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受益啦。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有效教学》读书心得1《有效教学十讲》是余文森教授的新作。
因为小学语文学科工作室正在进行福州市基础教育课题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为了让课题组成员能拥有相应的理论知识,能更好地实施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我决定带领大家开始有关有效教学的理论学习。
《有效教学十讲》是推荐大家读的第一本专著。
初读《有效教学十讲》,对文中所提到的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成绩与问题深有同感,对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的认识感同身受,于是,有了第二遍细读的愿望。
品味之后发现,自己对有效教学的认识有了更多的理解,以下是众多感受中的一部分:过玉米地的启示什么是有效教学?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新课程赋予有效教学新的含义。
余教授讲的过玉米地的故事,形象生动地阐释了这个问题。
在过玉米地的比赛中,有的的人跑得最快,先到目的地,但两手空空,一个玉米棒都没有掰到;有的人掰了很多玉米,但走得太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有的人跑得快,也掰得多,但浑身是伤;还有的人,既跑得快,又掰得多,还没受伤,所以感觉很快乐。
在这些穿越玉米地掰玉米的人中,谁是最有收获的?第一个人跑得快却一无所获;第二个人得到的多,却很费时;第三个人跑得快,获得多,可伤了身体,代价也很重;第四个人跑得快,得到的多,还很快乐。
答案很明显,最后一个是也。
过玉米地掰玉米的结果是以是否跑得快、掰得多、不受伤且快乐几项指标综合衡量的,最后一个过玉米地的人才是最有效的。
那么教学呢?教学是否也要考虑学习的速度、获得的结果和学习的过程各项指标呢?很明显,无所获的学习,无论多么快乐,是不能称为有效的,因为获得知识是学习的第一要务;花费大量时间获得的知识是低效的,因为它往往以牺牲学生大量的休息时间为代价,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获取知识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被看做是一种沉重负担的学习不但无趣,还随时会终止的,现在的很多孩子一旦考上大学,便再也没有学习的热望,为完成学业而欢呼雀跃的人不是少数的,因为,他们认为学习的痛苦是难以言喻的,解脱的办法就是不再痛苦地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崔允漷《有效教学》有感
扈加丽
讨厌说教性的教材,初读崔允漷《有效教学》是有抵触情绪的,这本书是师范类学生的教科书,但是一旦开始阅读,就立刻被它吸引!甚至开始思考,为什么我当初上学的时候没有一本这样的教材,如果有这样的材料的话,这十几年的教学中会少走很多弯路,会让自己更早的成熟起来!即使是现在读到,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也可以更好的体会书中所提到的教学方法、手段,可以使自己的教学思想得到升华,更好的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
本书的指导思想是让学习者“像专家一样思考”。
共分三个单元:第一单元讲“什么是教学”,第一章“教学与教学理论”,第二章“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三章“教学的基本问题”;第二单元讲的是“怎样教得有效”,第四章“教学准备”,第五章“主要教学行为”,第六章“辅助教学行为”,第七章“课堂管理行为”,第八章“教学评价”;第三单元讲的是“怎样教得更好”,第九章“教师、教学和研究”,第十章“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路径”。
每个单元都体现了如下思考:如何把问题还原到原点思考?如何将教学问题置于课程、教育、社会大背景中综合地思考?如何促使学习者将中小学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学习、评价进行一体化的思考?如何促使学习者形成教育领域的大观念,而不至于去去背书中提供的那些条条框框的东西?
一方面,在读书过程中有细节的指导意义。
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广泛的应用于各个学科的各个方面,但是,大部分老师对多媒体课件的选择和使用,缺乏科学性。
或者应用已有课件加以改变更新,或者自己搜索材料加以组织,缺少科学理论的指导.而《有效教学》给了我们明确的指导建议。
1、综合考虑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学习特点和媒体的教学功能以及媒体
使用的成本效益等因素,可以按照不同因素间的组合作出最佳选择。
2、呈示视觉材料时,视觉材料的逼真程度已中等程度为佳,并不是越真
越好;在视觉材料位置的摆放上应依据材料的重要程度,一次排在左
上,左下,右上,右下位置。
3、听觉材料要保证背景干净,声音、语音清晰;如果想让学生注意某一
部分材料,就要有意识的改变它的音量或者语调。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时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是师生间的最常用的互动过程。
老师们在应用这一常见手段的时候,却很少注意到提问的内容与回答间隔时间的科学性的问题。
教师的提问难度应针对不同年龄段而变化,同时关注到问题的清晰度,发问次数。
根据研究报告,应该把候答时间增加至少3-4秒,而难度高的问题应增加到15秒。
同时教师的叫答范围越广,教学效果越好。
另一方面,在读书过程中也有理论性的收获。
在书中,明确了什么是有效教学。
我每天都在进行所谓的“教学”,可是还真的没有静下心来思考什么是教学,怎样使教学更有效,想起来真的是不可思议。
平时做的事情是怎样使学生考的最好,使3率指标最好。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
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
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许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四是关注结果。
教学行为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落脚点在于让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各有所获。
教学必然是有意向性的行为,指向任务的达成,这就需要对教学目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
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该书强调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和自己的学,建构自己的知识、能力、素质、品质和人格等。
时下我们教育过分强调学生成长的外在因素,而不注重学生成长的内在因素,片面夸大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了模具化的千人一面教育。
总之,这本书科学、有效的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是一本值得细读、研究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