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七年级历史上经济史专题复习
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课 专题二经济发展
水利工程 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综合发挥防洪、灌溉、水运功效
都江堰 (2)显示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
保收的沃野,人称“天府之国”
(1)刘邦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促进了农业生产和社
西汉经济的 会经济的复苏
恢复和发展 (2)文帝、景帝推行轻徭薄赋政策,实行三十税一;提倡节俭;废除断残肢
2.(2021·东营中考)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 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C )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期间进入了原始农耕生活,河姆 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原始农耕生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时期 还没有进入原始农耕生活;三星堆青铜面具代表的是商周时期的青铜文明。
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10.下图是一组南朝时期的瓷器,从中我们能够解读到的最准确信息是( C )
A.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
B.江南商业得到开发
C.南方手工业的进步
D.南北民族交流频繁
【解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其中手工业有了快速进步,在
制瓷等方面有了显著的发展。故C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1.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有赖于农业基础的稳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河南东南部的淮河上游,有一处距今8 000多年的原始村落遗址——舞 阳贾湖遗址,有力地证明了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史实。通过考古发现,贾湖 居民能够制作精致的磨制石器、陶器和骨器;在遗址中出土了不少炭化的稻粒和家 猪骨骼。 (1)据材料一,归纳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答: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答出两点即可)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经济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经济中国历史上,经济始终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
七年级历史上册所学内容中,也有涉及到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些知识点。
本文将从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些知识点。
一、农业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十分重要。
在早期,人们主要以狩猎、渔猎为生。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开始考虑如何种植农作物来维持生计。
商代时期,人们已经开始种植谷物、蔬菜、瓜果等。
到了周代,农业发展进一步加快,人们开始使用铁制农具,使得农作物的收成大大提高。
汉代时期,农业技术不断进步,人们开始使用水车灌溉、杂交育种等方式,提高了农作物产量。
在古代中国的社会经济中,农业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农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人民的生计和生活质量,也关系到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
因此,历史上的许多政治家和军事家都重视农业的发展。
二、手工业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也受到了极大的发展。
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使用石刀、石斧等工具来制造陶器、骨器、磨刀石等物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手工业技术越来越发达。
商代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和丝绸等高级手工艺品。
到了汉代时期,手工业发展更是快速,不仅出现了铁器、瓷器等工艺品,还有制茶、造纸等传统手工业。
手工业对于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手工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民的生活需求,也为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因此,历史上的很多封建王朝都非常重视手工业的发展。
三、商业商业在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同样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
商业的发展早在商代时期就开始了。
人们开始使用货币来进行交易,商业活动也越来越频繁。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进一步加快,人们开始建立了一些专业市场,如鲁国的莒、楚国的郢等。
汉代时期,中国的商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汉武帝时期,铁路运输得到了最初的应用,大规模商业航运和商业旅行也出现了。
商业的发展在古代中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商业的繁荣不仅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税收,也为人民带来了丰厚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一)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一)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一) 汉政权的建立一、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制度:1、采用“皇帝”称号,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2、中央官制: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3、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长官叫郡守,县长官叫县令,由朝廷直接任免。
二、经济上:(1)统一车辆形制,修驰道,修灵渠。
(2)统一货币:规圆形方孔钱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
(3)统一度量衡三、文化上:书同文,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后来推行隶书。
四、军事上:修长城,目的是为防御匈奴,起止点: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全长一万余里。
五、思想上:焚书坑儒。
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统治者采取宽松政策,修养生息。
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史称“文景之治”,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提出者:董仲舒(2)含义:排斥和抑制其他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3)具体措施:任用精通儒学学问的人为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在长安设立太学)(4)历史影响: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六、削弱封国势力1、原因:封国势力,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
2、措施:汉武帝采纳的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3、作用:进一步削弱了诸侯王国势力。
七、强化监察制度(1)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2)在地方:设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富豪。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二) 一、都江堰1、修建:岷江流域,战国时期,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功能为防洪灌溉。
2、意义:既防洪又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天府之国)3、地位: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
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内容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一)(魏蜀吴)三国鼎立1.东汉末年,荀彧建议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控制汉献帝,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
(——《三国演义》)2.东汉末年,各地军阀割据,彼此混战,曹操占据河南一带,袁绍占据河北一带。
3.袁绍为了消灭曹操,200年,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大战,袁绍败回河北。
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统一北方(或说曹操基本统一黄河流域)。
4.曹操统一北方后,想要统一南北,208年,曹操与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大战,孙刘联军在周瑜的领导下用火攻的办法打败曹操,曹操败回北方。
注:割据荆州的刘备由有才能的诸葛亮辅佐。
5.魏国建立: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东汉结束。
(东汉: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220年,汉献帝被曹丕废掉,东汉结束。
)注:注意:曹丕建立魏,不是曹操。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人。
周武王建立西周,不是周文王。
6.蜀国建立:221年,刘备定都成都(今四川成都),国号汉,史称蜀。
7.吴国建立:222年,孙权定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三国中魏国实力最强,蜀国实力最弱。
】8.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魏国兴建水利工程,北方生产恢复发展起来;蜀国丝织业发达,蜀锦行销三国;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海上交通发展。
注:230年,孙权派卫温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夷洲(今台湾)。
吴国的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二)江南地区的开发1.魏国先灭蜀。
2.西晋建立:266年,司马炎夺取魏的皇位,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史称“西晋”。
3.西晋在280年灭掉吴,结束了分裂局面,实现了局部的统一。
4.西晋的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无力治理国家,出现的“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5.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五个少数民族又合称“五胡”)等少数民族内迁,与中原汉族杂居。
6.匈奴人在316年灭亡了西晋。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经济专题复习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经济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经济考点备忘录1.春秋战国时经济的发展(1)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2)著名的都江堰:①设计建造者:秦国蜀郡大守李冰;②地点:岷江;③意义: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2.秦朝的经济(1)措施:统一货币、度量衡。
(2)影响: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3.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1)治黄:汉武帝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
(2)农具:耕犁;安装了犁壁(二牛抬扛耕作方法),播种工具:耧车。
(3)农作物:南北分别以水稻、小麦为主。
广泛种植桑麻。
4.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形成了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5.三国经济的发展(1)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2)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3)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6.江南经济的发展(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①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②南迁人口,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③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④南北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表现:①大量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②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③农业技术的进步: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④小麦推广到江南地区。
(3)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历史中考预测·中国古代经济对中国古代经济史的考查主要涉及我国古代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状况,分别有经济政策、经济制度、经济活动及其影响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对这部分知识的考察大都以选择形式出现,又因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可以为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提供借鉴,也有结合时事热点的考查,如与三农问题、生态环境、东西部经济差距等方面的联系,可见综合化趋势必然加强,因此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期末复习资料(5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期末复习资料(5篇)学过的历史知识如果不通过复习使之牢固的保持在记忆中,所以我们一定要复习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历史复习资料。
下面是作者人美心善的小编小月月给大伙儿收集的5篇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的相关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点篇一1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
2三顾茅庐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住在茅庐的人是诸葛亮。
3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同点是:发生在东汉末年,都是以少胜多的有名战役,是军阀割据混战的表现。
不同点:官渡之战赢的曹操;赤壁之战是曹操败。
4三国时期的夷洲就是今天台湾。
5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地位的原因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他当时的志向是率军南下,统一天下,表现了他的抱负远大、勇于进取的精神。
6与曹操相关的两大战役:1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2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7曹操较大的历史功绩: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篇二我国境内已知的较早人类是_元谋人_人(其生活距今约_170万年,在云南元谋发现的。
北京人:在_北京周口店_发现的。
北京人使用粗糙的磨制石器_,使用天然火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位于长江流域,体现的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
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较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会制造陶器。
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六千年,位于黄河流域,体现的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
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白菜、芥菜,我国是世界上较早种植粟的国家。
制彩陶。
原始社会通过推选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之为禅让制。
约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一个国家夏。
在他死后,则由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商部落的`首领汤,领兵打败了夏,建立了商朝,建都亳。
后来,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安阳),史称盘庚迁殷。
期末复习二 古代的经济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目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15
12.(项目式探究)中国是以农立国的世界文明古国。某校七年级同学探讨了“中国古代 农业发展的原因”,请你参与同学们的小组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兴修水利工程] 材料一
目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5
知识点十:江南地区的开发
1.背景: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
心;江南地区地广人稀,经济相对落后。
2.原因
(1)北方人大规模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
生产技术。
(2)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3)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图一
图二
[调整统治政策] 材料二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 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目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16
[引进优良作物] 材料三 丝绸以及其他中国的物产和技术源源不断地传播到西域地方,而西域的物产也 沿着相同的路线传播到中国内地。与此同时,也使得大量的西域物种传到中国。石榴、 苜蓿、葡萄、玉门枣、胡桃、胡豆等,这些来自西域的植物传入中国后,丰富了当时的 作物品种和种类,对中国农业、畜牧业等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改变了我国的饮食结构,极 大地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食文化。
——摘编自武斌《丝绸之路全史》 [采用先进技术] 材料四 东晋南朝时,在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一带开辟出了大量湖田。人们还把北方 农作物的栽培、施肥、牛耕等先进技术与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在江南地区普遍实 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双季稻。 (1)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都与战国时期秦国在岷江流域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有关,它 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写出这一水利工程的名称和主持修建者的名字。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经济专题知识点汇总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经济专题知识点汇总专题解析中国古代经济是中国古代史的核心部分,也是中考的重点。
经济史部分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频率较高,复习时要加以注意。
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其经济形态就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发展的主要表现是农具的改进、农作物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建。
手工业只是农业的补充,在“重农抑商”政策下,商业发展受到限制,但从唐宋时期开始,商业发展迅速,到宋元时期最为繁荣,而明清时期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施行使得商业发展明显受到限制。
在复习时注意:(1)要明确古代经济政策体现的是以农为本的思想。
核心内容是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这也是盛世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
典型就是盛世局面的出现,如汉代(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光武中兴)和唐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2)明确各个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这部分注意识记各个朝代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大运河)、手工业的发展(陶瓷业、纺织业、造船业)、商业发展的表现(都市的繁荣、交子)等内容。
这部分有时会结合图片来进行考查。
(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于唐安史之乱后,完成于南宋时期。
要识记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表现,尤其注意表现经济重心南移的谚语,如“苏湖熟,天下足”等。
一、古代农业1.战国(1)措施:商鞅变法。
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2)农业发展表现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2.西汉(1)政策:汉高祖、文帝、景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2)措施:A.汉高祖:a.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使其成为平民。
b.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
c.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减免徭役及兵役。
B.汉文帝、汉景帝:a.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
b.进一步减轻赋税徭役: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3)农业发展表现:西汉时,通过丝绸之路,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传入中原。
历史七年级上:经济发展
中国古代经济的开发与发展专题复习一、远古时期1、原始农业约7000年前,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耒、耜、锄等工具,种植水稻,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约6000年前,半坡原始居民用石铲、石刀等工具,种植粟(世界最早)、麻和蔬菜。
大汶口原始居民种植粟。
2、原始畜牧业河姆渡:饲养水牛、猪和狗等家畜。
半坡:饲养猪、狗、羊、牛、鸡等家畜和家禽。
大汶口:饲养猪、牛和羊。
3、原始手工业河姆渡:会制作陶器。
半坡:能制造各种各样的陶器,制作彩陶,有些陶器上有刻画符号。
(举例:尖底瓶)把粟加工成小米,纺织麻布。
二、夏商西周时期1、农业在商周时期,后来习称的“五谷”都已种植,甲骨文和《诗经》已有记载;奴隶集体耕作,使用的农具,绝大部分是木、石和骨、蚌所制,仅有极少量青铜农具;人们已经懂得施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
2、畜牧业商朝饲养的家畜很多,家畜家禽除食用外,还用于拉扯和杀掉祭祀祖先。
3、手工业(1)青铜铸造夏商周三代被称为“青铜时代”。
商朝是青铜时代的繁荣时期,商朝的青铜器由官府垄断,生产规模大,作坊集中在王都,产供国王和贵族使用;西周青铜器产品趋向生活化,日用器具数量大,有些动物性状的器皿栩栩如生。
(2)玉器加工商代玉器雕刻精美,数量多,仅安阳妇女墓就出土玉器750件。
(3)纺织业西周的丝织品除平织物外,已出现斜纹提花织物,还出现了刺绣。
(4)陶瓷业商和西周遗址里出现了原始瓷器,这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5)制漆业我国是世界上用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河姆渡遗址曾出土过红漆碗;商朝漆器出现了浮雕式花纹,并镶有绿松石和钻花金箔;周朝漆工艺大量用于车的制造,种植漆林,已被征收赋税。
4、商业、交通、城市夏朝的交通工具有车、船、撬等。
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商朝人以贝作为货币,以朋为单位,商超的都城已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
西周交通比商朝进步,以都城镐京到全国有几条宽广的大道,路面平坦。
夏、商、周都城是全国政治、交通中心,都城有城门供居民出入,城内有整齐宽广的街道。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经济专题复习课件(公开课)
因素: 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 劳动力增加 稳定的社会环境
农业生产,兴修水利 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中外贸易交流
东汉
光武中兴(东汉光武帝刘秀) 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
三国
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
魏晋南北 朝
江南地区的开发 齐民要术
翻车
开发的原因:劳动力、社会安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影响: 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总结了农业生产的经验、要遵循自然规律,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要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作用: 灌溉 排水
贡献:
强调了农业生产要 遵循自然规律
种植农作物要因 地制宜,不误农时
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2)材料二描述的是什么现象?依据材料三,分析南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背景是什么?(4分)
现象: 北方人南迁(人口迁徙) 社会背景: 南方社会比较安定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分)
• 2、通过分析表格,能够总结出促进经济发展的原因 及得到的启示。
• 3、通过针对性专题训练,能够总结出做题的基本方 法。
农
手
商
业
工 业
业
春秋战国
战国时期 的秦国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 促进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商鞅变法—经济措 施都江堰
1.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2.统一度量衡
北朝
原 始 社 会
夏 朝
商 朝
周朝
东周 秦
西 周春战
朝
秋国
汉朝 西东 汉汉
三 国
西 十六国 晋
东晋
北 东魏 北齐 魏 西魏 北周 隋 宋齐梁陈 朝
七年级上册历史经济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经济知识点历史经济知识点是中学历史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制度的发展。
而七年级上册历史课程中,也有一些重要的经济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
一、原始社会的经济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的最初阶段,人们的生产方式主要是以打猎、捕鱼、采集和种植为主。
原始社会的经济生活不发达,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生活水平也比较低。
而且,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原始社会的人们只能依赖采集自然资源为生,很难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和贸易活动。
二、奴隶社会的经济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特点是有大量的奴隶在生产活动中劳动,生产力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
奴隶社会的生产方式主要是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特别是农业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
奴隶社会的经济也出现了种植、畜牧、手工业和商业等各个方面的繁荣发展。
三、封建社会的经济封建社会是从公元3世纪到17世纪的一个历史时期,它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土地所有制、农业生产为主的封建经济。
封建社会的经济生活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地主、农民和手工业者。
地主拥有土地,农民依附于地主,手工业者则靠手工业谋生。
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比较落后,但仍然有一定的繁荣。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资本主义社会是当代最主要的社会形态,其主要特征是资本制度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主要是靠市场自由竞争达成优胜劣汰和规模扩张。
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生活丰富多彩,商业和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市场的扩大和金融体系的建立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总之,在七年级上册历史课程中,重视历史经济知识点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了解历史经济的发展特点和演变过程,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并为我们更好地塑造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七年级历史上知识点完整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4、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5、1929年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是裴文中。
6、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7、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8、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称为新石器时代3、河姆渡遗址还发现了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
4、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5、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3课远古的传说1、距今约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2、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战争,炎帝失败,归顺黄帝。
3、炎黄部落运用指南车在涿鹿之战大败蚩尤,以后逐渐形成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4、相传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接触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当时实行禅让制,即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5、禹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被尊称为“大禹”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1、夏朝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2、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还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4、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5、列举出夏商西周的建立者和暴君,并说出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建立者:夏禹、商汤、周武王暴君:夏桀、商纣、周厉王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成由勤俭败由奢。
6、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都城在亳,汤是位有作为的君主,任用有才干的伊尹7、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史称“盘庚迁殷”.8、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2019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经济专题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经济专题)知识点梳理:一、石器时代1. 旧石器时代的标志是打制石器,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处于旧石器时代。
2. 新石器时代的标志是磨制石器,河姆渡人、半坡居民等原始农耕居民处于新石器时代。
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有: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稻、粟和黍的国家。
3. 传说时代: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
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发展历法,适时耕种。
二、青铜时代1. 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
2. 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3.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
4.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商朝的司母戊鼎。
三、铁器时代1. 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手工业都有所发展;商业活动逐渐活跃,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2. 战国时期(1)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2)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3)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集防洪、灌溉水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3.秦朝: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制度;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兴修灵渠开发边疆地区。
5.西汉(1)汉高祖采取“兵皆罢归家”等休养生息政策。
(2)文帝、景帝提倡以农为本,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
(3)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开通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出现新的播种工具耧车。
5. 三国时期: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蜀汉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七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课件 期末复习专题2 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
• (3)图二这种变革开始出现是在什么时候?进一步推广是在什 么时候?
• 春秋末年开始出现。 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
•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文景之治”扭转了汉初以来经济凋敝、政局 动荡的局面,代之以“吏安其官,民乐其业,蓄积岁增,户 口寝息”……的安定、繁荣景象,奠定了西汉盛世的坚实基 础。 • (1)汉文帝、汉景帝采取了哪些措施“扭转了汉初以来经 济凋敝、政局动荡的局面”? • 注重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和徭役;重视“以德化民”,
• ④统一车轨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 C.①③④
D.①②③
• 3.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飞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 C( )
• A.20万年前
B.距今10 000年左右
• C.春秋战国时期
D.北朝时期
• 4.传说4 000多年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有三位杰出的部
落首领。一位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为了给人们
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这则材料说明的是
()
• A.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A
• B.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目的
• 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意义
• 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结果
• 11.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
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
仪富盛,人物殷阜。”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其繁荣
著于本”的建议,提倡
()
• A.以农为本
B.勤俭治国
A
• C.以德化民
D.轻徭薄赋
• 9.“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
直接说明江南地区
A( )
• A.得到大规模开发 B.自然条件优越
七年级历史经济发展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经济发展知识点在七年级历史学科中,经济发展是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本篇文章将主要介绍经济发展的概念、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以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经济发展的概念经济发展是指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由过去贫困落后的状态逐渐变得富裕繁荣,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过程。
经济发展包括物质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变革。
二、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经济发展的历史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农业社会的经济发展阶段、工业社会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现代服务业社会的经济发展阶段。
在农业社会的经济发展阶段,人们主要靠农业生产为生,农业生产是国家经济的主要支柱。
工业生产还只是手工生产,经济发展缓慢。
在工业社会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工业为主导,工业生产开始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经济发展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在这个时期,政府的干预和引导对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在现代服务业社会的经济发展阶段,服务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信息产业、旅游业、快速消费品等新兴产业开始崛起,并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三、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包括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两种。
市场经济是由市场调节经济行为的一种经济形式,市场机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市场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得到了提高。
许多发达国家采取市场经济的方式,市场经济也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主流。
计划经济是指由政府统一规划、指导和实施的经济形式,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进行统一计划。
此种经济模式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仍在使用。
四、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发展对国家和人民的影响十分深远,它不仅繁荣了国家和人民的物质生活,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医疗、教育、科技等公共服务设施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同时,经济发展还会推动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率的提高也意味着人口流动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总之,了解并掌握经济发展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深入了解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主要方式和影响,才能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对人民和国家带来的重要意义。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1【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1-12)】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P1.3.4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P2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P4—5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P5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P7—8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P7—P8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
P12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
P13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P14【第二章夏商西周春秋战国(13-40)】1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P1515、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
P21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
P2317、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
P23—24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P2419、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P2620、“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
P2721、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P272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P3023、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P30—3224、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P312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
P3226、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形势图》P3327、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完整版)七年级历史上经济史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知识板块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大约一万年前,中国境内生活的古人类逐渐懂得了耕种农作物、饲养家畜、磨制工具和烧制陶器,开始定居的生活.春秋时期,铁农具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的深耕细作。
战国时期,商鞅废除了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秦汉时期,统治者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推动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推动手工业发展,手工业发展又推动商业的繁荣。
原始农耕生活(半坡人、河姆渡人)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战国时期(都江堰、商鞅变法) 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 汉代(文景之治、光武中兴) 魏晋南北朝(江南地区的开发)1、 原始农耕生活(定居生活):(代表)2、 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3、 商鞅变法(时间、人物、措施、作用)4、 都江堰(时间、人物、功能、作用)5、 秦朝统一的经济措施6、 文景之治7、 汉武帝大一统的经济措施8、 光武中兴9、 江南地区的开发知识点突破—-中国古代史经济史专题复习1、原始居民能够定居下来的根本原因是?答: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2、半坡居民的房屋(半地穴式房屋)与河姆渡居民的房屋(干栏式房屋)的比较:①半地穴式房屋保暖、抵御风雨;干栏式房屋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通风防潮,防止野兽侵袭.②分别这样建造的原因: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与北方气候干燥、冬季气温低的自然条件相适应;干栏式房屋与南方地势低洼、多雨潮湿的自然环境有关。
3、商鞅变法主要内容:①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确立县制②有利于国富兵强——鼓励耕织,生产布帛、粮食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③触犯旧贵族利益——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
启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强国之路;改革应顺应历史潮流发展并要勇于创新。
4、总结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在经济政策上的共同点:重视农业、轻徭薄赋。
七年级历史上册主要经济发展归纳
七年级历史上册主要经济发展归纳
本文将对七年级历史上册主要经济发展进行归纳概括,内容如下:
农业经济
- 农业经济是中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
- 中国农业经济以种植业为主,同时也有畜牧业和渔业。
- 在封建社会中,农业经济受到剥削和束缚,无法得到较大发展。
商品经济
- 商品经济是一种以商品交换为基础的经济形式。
- 在中国,商品经济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 到了唐宋时期,商品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人们开始使用货币进行交换。
手工业经济
- 手工业经济是以手工制作为主的经济形式。
- 中国的手工业以纺织、陶瓷、造纸、漆器等为主要制作行业。
- 在商代时期,手工业得到了较大发展,但在工业革命之后逐
渐衰落。
商业经济
- 商业经济是以商品流通为基础的经济形式。
- 中国在唐宋时期,开始形成了以茶马古道为主的商业交通网络。
- 到了明清时期,商业经济也得到了较大发展,出现了很多著
名商业城市。
工业经济
- 工业经济是一种以机器生产为主的经济形式。
- 中国的工业发展相对较晚,到了近代以来才开始逐步发展起来。
- 20世纪以来,中国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目前全球最大
的工业国之一。
总结
- 中国的经济发展历史悠久,从农业经济、商品经济、手工业
经济、商业经济到工业经济,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 如今,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济大国。
七年级历史专题经济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专题经济知识点经济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知识也日益成为人们必须了解的知识。
在七年级历史学习中,对经济知识的学习也日益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个七年级历史专题经济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经济领域。
一、需求和供给需求和供给是经济学的基础,他们可以直接影响商品的价格。
需求是指人们要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则是指销售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如果需求和供给的平衡点在商品数量较高的地方,商品的价格就会降低,而如果平衡点在数量较低的地方,商品价格则会上涨。
七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到需求和供给的关系。
例如,在春节期间烟花供给量增大,但需要购买烟花的人却也更多,使得烟花的价格上涨。
二、货币货币是一种广泛接受的支付手段,是现代经济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货币可以用来购买商品和服务,并作为交换价值的一种形式。
货币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现金、电子货币等。
货币的发行由中央银行监管和控制。
在七年级历史中,学生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货币的使用。
例如当我们购买商品的时候使用现金或者信用卡支付,这就是货币的使用。
三、凯恩斯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所创建的经济学派别。
他提倡政府应该通过政策手段调节经济增长,例如通过扩大支出、减少税收等来调控经济。
七年级的学生可以了解到凯恩斯经济学的基本思想,这一思想在当今世界经济环境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四、全球化全球化是指世界上国家、贸易、思想和文化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随着科技、交通和信息通讯技术的进步,各国之间的关联变得更加紧密。
全球化不仅带来了很多商业机会,还为不同国家的人民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交流。
作为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可以意识到全球化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学生应该了解到,全球化不仅改变了世界上的政治经济格局,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五、商业周期商业周期是指由经济增长、繁荣期、衰退和萧条四个阶段组成的周期循环,这个周期的长度不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知识板块
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大约一万年前,中国境内生活的古人类逐渐懂得了耕种农作物、饲养家畜、磨制工具和烧制陶器,开始定居的生活。
春秋时期,铁农具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的深耕细作。
战国时期,商鞅废除了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秦汉时期,统治者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推动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推动手工业发展,手工业发展又推动商业的繁荣。
原始农耕生活(半坡人、河姆渡人)
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战国时期(都江堰、商鞅变法) 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 汉代(文景之治、光武中兴)
魏晋南北朝(江南地区的开发)
1、 原始农耕生活(定居生活):(代表)
2、 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
3、 商鞅变法(时间、人物、措施、作用)
4、 都江堰(时间、人物、功能、作用)
5、 秦朝统一的经济措施
6、 文景之治
7、 汉武帝大一统的经济措施
8、 光武中兴
9、 江南地区的开发
知识点突破——中国古代史经济史专题复习
1、原始居民能够定居下来的根本原因是?答: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
2、半坡居民的房屋(半地穴式房屋)与河姆渡居民的房屋(干栏式房屋)的比较:
①半地穴式房屋保暖、抵御风雨;干栏式房屋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通风防潮,防止野兽侵袭。
②分别这样建造的原因: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与北方气候干燥、冬季气温低的自然条件相适应;
干栏式房屋与南方地势低洼、多雨潮湿的自然环境有关。
3、商鞅变法主要内容:①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确立县制
②有利于国富兵强——鼓励耕织,生产布帛、粮食多的人可免除徭
役;奖励军功,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③触犯旧贵族利益——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
启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强国之路;改革应顺应历史潮流发展并要勇于创新。
4、总结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在经济政策上的共同点:重视农业、轻徭薄赋。
5、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出现的共同原因:①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②统治者注意
调整统治政策
6、江南地区的开发:①原因: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大量劳动力,带去中
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
比较安定;人民的共同努力。
②表现:农业:耕地增加水利修,生产技术得改进。
手工业、商业(建康成为当时商业活跃的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