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助读

合集下载

文言助读所有翻译

文言助读所有翻译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原文及翻译前100篇附有原文,后150篇只有译文。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中学文言文助读百篇

中学文言文助读百篇

中学文言文助读百篇1. 初中文言文助读1《太平广记》第117卷报应征应卷中关于裴度的原文记载是:唐中书令晋国公裴度,质状眇小,相不入贵,屡屈名场,颇亦自惑。

会有相工在洛中,大为缙绅所神。

公特造之,问命,相工曰:“郎君形神,稍异于人,不入相。

若不至贵,即当饿死。

今则殊未见贵处,可别日垂访,为君细看。

”公然之。

他日出游香山寺,徘徊于廊庑间,忽见一素衣妇人,致缇褶于僧伽栏楯之上,祈祝良久,瞻拜而去。

少顷,度方见缇褶在旧处,知其遗忘也,又料追付不及,遂收取,以待妇人再至,日暮竟不至,度挈归逆旅。

诘旦,复携往,寺门始辟,睹昨日妇人,疾趋而至,怃声惋叹,若有非横。

度从而问之,妇人曰:“阿父无罪被系,昨贵人假得玉带二犀带一,直千余缗,以赂津要,不幸失去于此。

今老父不测之祸,无所逃矣。

”度怃然,复细诘其物色,因而授之。

妇人拜泣,请留其一,度笑而遣之。

寻诣昔相者,相者审度,声色顿异,惊叹曰:“此必有阴德及物,前途万里,非某所知也。

”度因以前事告之。

度果位极人臣。

译文:唐朝中书令晋国公裴度,长得又瘦又小,他的相貌不够贵重,多次在功名场上受挫。

他自己也很疑惑。

正好有个相面的人在洛中,很被士大夫官员们所称推崇。

裴度特意拜访了他。

问命,相面的人说:“郎君你的相貌神采。

同一般人稍有不同,如果不作达官贵人,就会饿死。

现在还看不出来贵处,可再过些天来访,我给你仔细看看。

”裴度答应了。

有一天他出去游览香山寺。

徘徊在走廊和侧房之间。

忽然看见一个穿素色衣服的妇女,把一件丹黄色贴身单衣放在寺庙的栏杆上,祈祷祝愿很长时间。

瞻仰拜谢之后走了。

过了一会儿,裴度才看见那件单衣还放在原处,知道是那个妇女遗忘了,又考虑追上送给她已经来不及了,于是就收起来,等待那妇女再返回来还给她。

太阳已经落山了还不见来,裴度就带着回到旅馆。

第二天早晨,又带着那件衣服去了,寺门刚开。

看到昨天那个妇女忙忙跑来,茫然失措,又惋惜长叹的样子,好象有什么意外的灾祸。

裴度就跟上去问她出了什么事。

文言文助读全部篇目翻译

文言文助读全部篇目翻译

1、范仲淹有志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4、宗悫乘风破浪宗悫字符干,南阳涅阳人。

他的叔父是宗炳字少文,此人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

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

”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

”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有强盗来打劫。

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

《文言文助读》第1-16篇

《文言文助读》第1-16篇

1.邴原泣学邴原少孤.()。

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苟欲学,不须资也。

”于是遂就书。

苟欲学,不须资也。

2.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3.匡衡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4.葛洪卖薪买纸葛洪,丹阳人,贫无僮仆,篱落不修.(),常披.()榛出门,排.()草入室。

屡遭火,典籍..()尽,乃负笈徒步,借书抄写,卖薪.()买纸,然.()火披览..()。

负笈徒步,借书抄写5.任末削荆为笔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

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以自照。

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

非圣人之言不视。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6.欧阳修发奋苦学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文言文助读材料80篇

文言文助读材料80篇
于寒微,常戒诸子 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 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 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馀。” 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 曹生于膏梁,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包孝肃公家训云:“后世子孙仕 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 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 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字。 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堂 屋东壁,以诏后世。”又十四字。 珙者,孝肃之子也。
叶廷圭与《海录》 余幼嗜学,四十余年未尝释 卷,食以饴口,怠以为枕。士大 夫家有异书,借无不读,读无不 终篇而后止。常恨无资,不能尽 传写,间作数十大册,择其可用 者手抄之,名曰《海录》。
为人大须学问 (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 须学问。朕往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 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 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 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 内。古人云:‘不学,墙面,莅事惟 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 大觉非也。”
陆游家训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 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 加简束,令熟读经、子,训以宽厚恭 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许年, 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 端。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 毋贻后悔。
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 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衒卖之事, 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 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 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孙权喻吕蒙读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 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 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word完整版)新版初中文言文助读

(word完整版)新版初中文言文助读

新版初中文言文助读上编一、学习1.邴原泣学2.王冕僧寺夜读3.匡衡凿壁借光4.葛洪卖薪买纸5.任末削荆为笔6.欧阳修发奋苦学7.贾逵旁听8.“囊萤”与“映雪”9.王欢安贫乐道10.牛弘笃学11.高凤专心致志12.程门立雪13.宋濂苦学14.司马光好学15.“圣小儿”祖莹16.范仲淹有志于天下17.张溥与《七录斋》18.文徵明习字19.顾炎武手不释卷20.桓荣苦读得功名21.董遇论“三余”勤读22.纪昌学射23.刘羽冲死读书二、品性24.陆元方卖宅25.唐临不扬仆过26.刘宽不计较27.高念东为人28.蔡磷坚还亡友财29.卜式为国分忧30.沈、刘处世不同31.刘宰相向县尉谢罪32.顾荣施炙33.王安石余饼自食34.郑玄成人之美35.徐有功不以私害公36.范仲淹还金授方37.卓茂让马38.范元琰不泄盗名39.王恭身无长物40.朱晖心诺41.洪亮吉大器量42.子罕勿受玉43.李虞有清德44.李勉埋金45.何岳两次还金46.孙泰克己为人47.甄彬还金48.韩琦大度49.鲁宗道正直50.钱大昕观弈51.程氏爱鸟52.钟弱翁好为人师53.萧颖士傲物自侮54.势利鬼吴生三、抗敌55.苟灌冒险救父56.杨氏力守项城57.张二杀倭寇58.李成梁夫人毙二寇59.严颜临死不低头60.张飞横矛当阳桥61.辽阳妇吓退东山虏62.马援誓死沙场63.钱金玉以身殉国64.王义士夫妇见义勇为65.王长年智斗倭寇66.赵广誓死不屈67.老妇智斗辽敌68.苏武牧羊北海上69.岳飞抗金四、教育70.孟母三迁71.曾子杀猪72.陈谏议教子73.银工家出宰相74.狄青不去面文75.王著教宋太宗习字76.张飞身教马超77.范仲淹巧劝滕子京78.墨子善教79.孔子因材施教80.张伍罢猎81.断织教子82.陶母责子83.车夫妻子的规劝84.于令仪诲人85.子路受教86.仲永的不幸87.芒山盗临刑88.艾子杖责孙儿89.愚蠢的父子五、情义90.陆绩怀橘91.缇萦救父92.李勣煮粥侍姊93.宋弘不弃糟糠妻94.苟巨伯探病友95.黄仙裳助人96.季札赠剑97.包惊几为人嫁女98.卢文弨灵前焚帖99.漂母饭韩信100.孙楚向灵床作驴鸣101.刘君良兄弟情深102.苏琼晓谕普明兄弟103.缪彤自责感亲人104.江上处女105.义猴106.义犬107.二鹊救友108.二鸿情深109.董某与老牛110.鹤之情意111.狼子野心112.道士救虎113.背诺之人六、智慧114.解铃还需系铃人115.游僧荐重元寺阁116.木僧行乞117.黄琬答太后问118.何晏争自由119.陈元方答客120.华佗巧治郡守病121.老马识途122.李东阳巧对明天子123.范忠宣行植桑减罪124.李德裕不答武元衡125.庄有恭敏对镇粤将军126.杨佐修盐井127.牧童智取狼子128.曹冲称象129.黄怀信巧修龙船130.刘颇当机立断131.杨修颖悟132.白圭经商有道133.田忌赛马134.诸葛恪捷辩135.纪昀妙对“老头子”136.阿柴折箭喻理137.晏子谏齐景公138.孙亮识破诡计139.王粲记忆力惊人140.真假稻草人七、战争141.程昱守鄄城142.曹操轻取袁尚兄弟143.张巡借箭退敌144.柴断险道,获马三百145.李光弼诱敌马146.司马楚之筑冰城147.赵充国徐行败先零羌148.贾诩论战149.孙静疑兵袭王朗150.廉范以少击众151.裴行俭粮车伏兵152.诸葛亮七擒孟获153.岳飞大败“拐子马”154.狄青夜袭昆仑关八、为政155.子奇治县156.廉范便民157.季文子以德为荣158.郑龙谏勿伤百姓159.“一钱太守”刘宠160.苏章法办故人161.唐宣宗杖杀乐工罗程162.郑板桥开仓赈贷163.王罕主公道164.张乖崖斩吏165.王安期不鞭书生166.张需立户口簿167.李封以碧头巾罪人168.刘涣买牛卖牛169.吕元膺提拔守城者170.黄震怒打太监171.裴光德大公无私172.戴胄执法173.苛政猛于虎九、断案174.县官智断撞车案175.钱若赓断鹅176.盲人窃钱案177.陈述古辨盗178.程颢辨年察奸179.张升辨奸杀180.张晋戳弑父之子181.李亨破窃茄案182.李惠拷打羊皮断案183.张鷟放驴得鞍184.欧阳晔破案185.张举焚猪识真情186.赛跑定案187.张齐贤易产息讼188.崔仁师平反得人心189.叶南岩息讼宁人190.京师指挥察微决疑十、文艺191.蒲松龄博采192.曹植7步成诗193.咏絮才女谢道韫194.王安石改诗195.逼真的鼠画196.“一字师”郑谷197.王勃拟腹稿198.林之栋画兰199.诗中有人200.文章浮艳不成才201.杨亿对寇莱公202.顾恺之画人203.金农出口成章204.岳柱8岁指瑕205.老农识画206.李贺作诗207.李泰伯改字208.吴育鉴赏正午牡丹209.袁宏作文倚马可待210.柳开千轴,不如张景一书……48. 韩琦大度韩魏公知北都......,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

高中文言文助读

高中文言文助读
常到田地(工作), 在庭院里晒麦,让高凤看 守(防范)着鸡。正值天下着暴雨,高凤拿着 竹竿诵读经书,没有发觉雨后地上的积水使麦 流走了。妻子回来感到惊讶询问,高凤才省悟 过来。
8、欧阳修诲学
▪ 断句及翻译: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 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 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 可不念哉
▪ ①处:居住。 ②芜秽:杂乱不堪。 ③候:拜访。 ④孺子:年幼者。⑤奇:以……为奇
3、陈万年教子谄谀
▪ 断句翻译: ▪ 万年尝病召其子咸告戒于床下语至三更咸
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女女反 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 谄也万年乃不敢复言 。 ▪
3、陈万年教子谄谀
▪ 断句翻译:
▪ 翻译:
▪ 颜渊、子路侍奉在孔子身边。孔子对他们说: “何不各自说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希望可以 把车马衣服皮袍等都和朋友一起分享共用,就算这些 东西都破旧了也没有什么遗憾。”颜渊说:“希望不 夸耀自己的长处,也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对孔 子说:“希望听您的志向。”孔子说:“(希望我) 使年老的人们得到安康舒适,使朋友们互相得到信任, 使年轻人得到关怀养护。”
13、治本在得人
▪ 苻坚召见(高泰)悦之问以为治之本对曰 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未有官 得其人而国家不治者也坚曰可谓辞简而理 博矣
▪ 苻坚: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
13、治本在得人

苻坚召见(高泰),悦之,问以为治之本。对
曰:“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未
有官得其人而国家不治者也。”坚曰:“可谓辞简

马正惠曾经十分珍爱他所收藏的戴嵩的《斗牛
图》。在空闲的日子里,他把这幅画展开在厅前晒,有

文言文助读

文言文助读

文言文助读1、范仲淹有志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4、宗悫乘风破浪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

他的叔父是宗炳字少文,此人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

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

”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

”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有强盗来打劫。

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

文言文助读

文言文助读

文言文助读1. 萧何远虑沛公进了咸阳,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府库,分取金帛财物,唯独萧何首先进入宫室收取秦朝丞相及御史掌管的法律条文、地理图册、户籍档案等文献资料,并将它们珍藏起来。

沛公做了汉王,任命萧何为丞相。

汉王之所以能够详尽地了解天下的险关要塞,家庭、人口的多少,各地诸方面的强弱,民众的疾苦等,就是因为萧何完好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的缘故。

萧何向汉王推荐韩信,汉王任命韩信为大将军。

2. 赵人养猫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去找猫。

中山人给了他猫。

这猫既善于捉老鼠,也善于捉鸡。

过了一个多月,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

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

我怕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

有了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3. 汉文帝誉周亚夫汉文帝继位之后第六年,匈奴大举侵入边境。

朝廷于是让宗正刘礼做将军,驻军霸上;让祝兹侯徐厉做将军,驻军棘门;让河内太守周亚夫做将军,驻军细柳:这样来防备匈奴。

皇帝亲自慰劳军队。

来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皇帝车马径直驰进军营,将以下军官骑马送迎。

接着往细柳军营,细柳军营的军士官吏身披铠甲,拿着锋利的刀,拉开弓弩,拉得满满的。

天子的先头卫队到了,不能进入军营。

先头卫队说:“天子将要到了。

”军营门的军官说:“将军命令说:军队中听将军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

”过了不久,皇帝到了,又不能进入。

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拿着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我想要进军营慰劳军队。

”周亚夫才传话打开营门。

营门的军官对跟随的车马上的人说:“将军约定,军营中不能驱马快跑。

”于是天子就控制马缰绳慢行。

到了营中,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行礼说:“穿戴铠甲头盔的军人不行跪拜之礼,请求用军礼拜见。

”天子被感动了,脸上变得很严肃的样子手抚车前横木。

皇帝派人告诉说:“皇帝尊敬地慰劳将军。

新编初中文言文助读电子版

新编初中文言文助读电子版

新编初中文言文助读电子版新编初中文言文助读一、 学 习1. 邴原泣学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

”师恻然..曰:“苟.欲学,不须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 2. 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阴..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

(性卒,门人事冕如信事性。

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架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3. 匡衡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4. 葛洪卖薪买纸葛洪,丹阳人,贫无童仆,篱落..不修.,常披榛..出门,排.草入室。

屡遭火.,典.籍.尽,乃负笈..徒步,借书抄写,卖薪.买纸,然.火披览..。

5. 任末削荆为笔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 不远..险阻..。

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ān ),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缚.麻.蒿.(h āo )自照。

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

非圣人之言不视。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

高中文言文助读短文100篇(含翻译)

高中文言文助读短文100篇(含翻译)

高中文言文助读短文100篇(含翻译)高中文言文助读短文100篇(含翻译)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翻译: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文言文助读

文言文助读


项 羽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 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 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 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 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 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 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 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 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 竟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 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 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 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 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 皆已惮籍矣。
精卫填海
释词
焉:在这里。 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
“纹”。 喙:鸟兽的嘴。 湮:(yin,一);填塞。
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
老 马 识 途
竹,春往冬返,迷途失 道,管仲曰:“老马之 智可用也。”乃放老马 而随之,遂得道。行山 中无水,隰朋曰:“蚁 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 阴,蚁壤一寸而仞有 水。”乃掘地,遂得水。
高:敬仰 谢:告诉,指书生家中人告诉 里人 下帷:放下帐幕,指闭门读书 孰诣之:谁去拜访他

释词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
杨 布 打 狗
衣而出。天雨,解素 衣,衣缁衣而返。其 狗不知,迎而吠之。 杨布怒,将扑之。杨 朱曰:“子无扑矣, 子亦犹是也。向者使 汝狗白而往黑而来, 岂能无怪或?”

汉世有老人,无子,家富,
汉 世 老 人
性俭啬。恶衣蔬食,侵晨而 起,侵夜而息,营理产业, 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或 人从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 内,取钱十,自堂而出,随 步辄减,比至于外,才余半 在。闭目以授乞者。寻复嘱 云:“我倾家赡君,慎勿他 说,复相效而来。”老人俄 死,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

文言文 助读80篇

文言文 助读80篇

文言文助读(翻译1-20)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文言助读

文言助读

1.鹦鹉灭火陈伟杰有鹦鹉飞集(栖)他山,山中禽兽皆相爱(喜欢它)。

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

禽兽依依不舍。

后数月,山中大火。

鹦鹉遥见,心急如焚,遂入水沾(沾湿)羽,飞而洒之。

天神言:“汝虽好意,然何足道也?”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文言知识]嘉。

‚嘉‛多作‚美好‛,‚赞许‛解释。

如‚嘉客‛、‚嘉宾‛。

上天‚天神嘉其义‛,意为天上的神赞扬鹦鹉的好心肠。

又,‚帝嘉之‛,意为皇帝称赞他。

[启发与借鉴]帮助他人,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显示一片诚心。

有人捐一元钱帮助病重的同学,有人出五十万元支援受灾的百姓,各尽其力,这‚义‛的份量是相当的。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念:②遂;③侨居;④区区2.翻译:汝虽好意,然何足道也?2.鳝救婢高怀中,业(经营)鳝面于扬州小东门,日杀鳝以千数,一婢(女仆)悯之,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窗投诸河,如是累年。

一日面店被焚,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

夜深入睡,比(等到)醒而痛减,伤尽愈。

视之,有河中污泥,敷于伤处,而周(周围)有鳝之行迹,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

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

及拆锅,下有洞,生鳝无数盘其中,悉纵之子河。

[文言知识]1.‚诸‛与‚之于‛。

‚诸‛与‚之于‛在文言中常可互用互解。

上文‚从后窗投诸河‛,即可按‚从后窗投之于河‛理解,而‚悉纵之于河‛,也可说成‚悉纵诸河‛。

又,《愚公移山》:‚投诸渤海之尾‛,即‚投之于渤海之尾‛,意为把土石投放到渤海的边上。

2.以千数。

“以千数”意为用千来计算,即数千条,“日杀鳝以千数”,即每天宰鳝好几千条。

如果理解为一千条或约一千条,都是不对的。

“以百数”即几百;“以十数”即几十。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悯;②累年;③罢业:④纵。

2.翻译: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3.黄香温席昔汉(汉朝)时黄香,江夏(今湖北境内)人也。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原文及翻译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原文及翻译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原文及翻译《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原文及翻译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初中文言文助读

初中文言文助读

161竹高几何竹原高一丈,末折(上半段折断)着地,去本(离根)三尺,问竹还高几何?译文:“有一根竹子原来高一丈,竹梢部分折断,尖端落在地上,竹尖与竹根的距离三尺,问竹干还有多高?162好战必亡魏文侯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数(屡次)战数胜。

”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其所以亡何也?”李克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

以骄主治(管理)疲民,此其所以亡也,是故好战穷兵(竭力用兵),未有不亡者也。

”译文:魏文侯问李克:“吴国为什么灭亡?”李克说:“因为屡次得胜。

”文侯说:“屡次得胜是国家的幸事,为什么竟会因此而亡国呢?”李克说:“屡次作战,人民就要疲困;屡次胜利,君主就容易骄傲。

以骄傲的君主统治疲困的人民,这就是灭亡的原因。

”163鲁宗道刚直鲁简肃公宗道,(即鲁宗道;他谥简肃。

)(宋)仁宗(指宋仁宗。

)时参政事(官名,宰相的副手。

)。

京师(京城)富民陈子城殴杀磨工,初有诏立赏追捕,数日,中旨罢之(宫中发出命令,不再追查这件事)。

鲁公争于帘前曰:“陈某家豪,不宜包庇!”章献(即章献太后;宋仁宗的母亲。

)怒曰:“卿安知其家豪?”鲁公曰:“若不家豪,安得关节(指暗中行贿,说人情。

)至禁中(宫中。

)?”章献默然。

(节选自《能改斋温录》)鲁宗道在宋仁宗时任参知政事。

京城里富户陈子诚打死了磨工,开始时皇帝下令马上追捕并且有赏,(可是)数日之后,不再追究此事。

鲁宗道在帘前争辩说:“陈某是富豪人家,不该包庇!”章献太后说:“你怎么知道他是富豪人家?”鲁宗道说:“如果不是富豪人家,怎能通过行贿、说人情到宫中?”章献太后(听了)默不作声。

164金陵逆旅京城之俗,以逆旅(客店)为利。

旅至,授一室,仅可榻,俯以出入。

晓钟动,起治(办理)他事,遇夜始归息,舆濯水皆自具,然月责(索取)钱数千,否必诋诮致讼(争吵直到打官司)。

或疾病,辄遣出(就赶出旅店)。

病危,气息尚属(连属,即还在不断呼吸),目睊睊(睁着)未瞑,即舆(抬)弃之,而夺其资。

高中文言文助读原文与译文100篇

高中文言文助读原文与译文100篇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原文与译文100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与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原文与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原文与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

一、原文昔者,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曰:“大夫争于道,曰:‘我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曰:“然则何如?”小儿曰:“吾闻之,以德报怨,则怨德矣;以怨报怨,则怨相灭矣。

”孔子曰:“善哉!吾闻之,人之所以为人者,以其有德也。

以德报怨,则怨自消;以怨报怨,则怨益深。

”二、助读翻译1. 昔者:从前。

2. 孔子东游:孔子往东边游历。

3. 见两小儿辩斗: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论。

4. 问其故: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5. 大夫争于道:大夫们在道路上争论。

6. 曰:“我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说:“我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德行来报答恩德。

”7. 孔子曰:“然则何如?”:孔子说:“那么怎么办呢?”8. 小儿曰:“吾闻之,以德报怨,则怨德矣;以怨报怨,则怨相灭矣。

”:小孩说:“我听说,用德行来报答怨恨,怨恨就会消失;用怨恨来报答怨恨,怨恨就会相互消除。

”9. 孔子曰:“善哉!吾闻之,人之所以为人者,以其有德也。

”:孔子说:“好极了!我听说,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他们有德行。

”10. 以德报怨,则怨自消:用德行来报答怨恨,怨恨自然会消失。

11. 以怨报怨,则怨益深:用怨恨来报答怨恨,怨恨就会更加深厚。

三、译文从前,孔子往东边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论。

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他们回答说:“大夫们在道路上争论,说:‘我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德行来报答恩德。

’”孔子问:“那么怎么办呢?”小孩说:“我听说,用德行来报答怨恨,怨恨就会消失;用怨恨来报答怨恨,怨恨就会相互消除。

”孔子说:“好极了!我听说,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他们有德行。

用德行来报答怨恨,怨恨自然会消失;用怨恨来报答怨恨,怨恨就会更加深厚。

”。

文言文助读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助读原文及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按照适当的时间去复习它,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一位君子吗?”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三次:在为别人谋事时,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时,是否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我是否复习了?”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复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陷入迷茫;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我则加以改正。

”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孔子说:“君子胸怀坦荡,小人则常常忧愁。

”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物。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了解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按照适当的时间去复习它,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一位君子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助读-文言助读译文101-110101.管仲答绮乌封人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

绮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

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译文:管仲被捆绑着,从鲁国到齐国去,在路途中又饿又渴,经过绮乌地方时向边防人员讨吃东西。

绮乌的边防人员跪着喂他吃东西,很尊敬他。

边防人员乘机私下里对管仲说:“如果你侥幸被押到齐国后没有死还被齐国重用,将要拿什么回报我?”管仲说:“(如果)真能像你所说的那样,我将要任命贤能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评定有功劳的人,我用什么报答你呢?”边防人员怨恨他。

102.商鞅立木建信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译文:商鞅变法的条令已经准备就绪,还没有公布,商鞅担心人民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能把它搬移放置到北门的人给他十金。

民众认为奇怪,没有人敢去搬的。

商鞅又说:“能搬的人给他五十金。

”有一个人搬移了那根木头,商鞅就给了他五十金,来表明自己不欺骗民众。

终于公布了法令。

103.张释之执法上行出中渭桥。

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

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

释之治问。

曰县来人,闻跸,匿桥下。

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

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

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

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

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译文:汉文帝出行路过中渭桥,(突然)有一个人从桥下跑出来,文帝乘坐的车所驾的马受到惊吓。

于是命令骑兵抓住那个人,把这件事交给廷尉衙门处置。

张释之查究追问这件事。

那人说从外县来,进城后听说皇帝车驾要经过,就躲在桥下。

过了很长一会儿,认为皇帝车驾已经过去了,就出来了,(一出来正好)看见皇帝乘坐的车驾,就跑开了。

廷尉向皇上报告他的判决,这个人冒犯了车驾,判决罚金。

汉文帝愤怒地说:“这个人直接惊了我的御马,幸亏我的马温柔和顺,要是别的马,难道不会毁坏车子伤害我吗?可是廷尉竟只判他罚金!”张释之说:“法律是皇帝与全国百姓共同遵守的。

现在法律条文就是这么规定的,如果再加重处罚了,这样法律就不能被百姓信任了。

况且在当时,皇帝假使立刻把他杀掉也就算了。

现在既已向下交给廷尉处理,而廷尉的责任是公平执法,为天下大小官吏作示范。

廷尉执法一旦有偏颇,那么天下使用法律都会因之或轻或重,百姓岂不会手足无措?希望陛下慎重考虑!”过了很久,文帝说:“廷尉的判决是正确的。

”104.子产不毁乡校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岂不遽止?然犹防川。

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译文:郑国人到乡校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

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

他们认为好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认为不好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

怎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靠摆威风来防止怨恨。

难道不能立刻制止众人的议论吗?但是这样做就像堵塞河水一样危险。

河水大决口造成的危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不能挽救。

不如让它留个小的缺口,以便疏导,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看做治病的良药。

”【注释】游于乡校:游,交往、交际。

105.何易于挽纤何易于,不详何所人及何所以进。

为益昌令。

县距州四十里,刺史崔朴常乘春与宾属泛舟出益昌旁,索民挽纤。

易于身引舟。

朴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耕且蚕,惟令不事,可任其劳。

”朴愧,与宾客疾驱去。

译文:何易于,不知是什么地方人和通过什么途径做官的。

他担任益昌县令。

益昌离州有四十里远,刺史崔朴曾经在春天带着宾客乘船路过益昌附近,找百姓来挽纤拉船。

何易于亲自挽纤拉船。

崔朴惊讶地问情况,何易于说:“现在正是春天,百姓都在耕种养蚕,惟独我没事做,可以担负那劳役。

”崔朴惭愧,和宾客们急忙骑马离开了。

106.李离过听自刑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

过听杀人,自拘当死。

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

今过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辞不受令。

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译文: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

他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发觉后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罪。

文公说:“官职贵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

”李离说:“臣担当的官职是长官,不曾把高位让给下属;我领取的官俸很多,也不曾把好处分给他们。

如今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却要把罪责转嫁给下属,这种道理我没有听过。

”他拒绝接受文公的命令。

文公说:“你如果认定自己有罪,那么我也有罪吗?”李离说:“法官断案有法规,错判刑就要亲自受刑,错杀人就要以死偿命。

您因为我能审察细微隐情,决断疑难案件,所以让我做法官。

现在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应该判处死罪。

”于是不接受晋文公的赦令,伏剑自刎而死。

107.龚遂治渤海郡汉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

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

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

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

”……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

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

渤海又多劫略相随,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钩锄。

盗贼于是悉平,民安土乐业。

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菱芡。

劳来循行,郡中皆有畜积,吏民皆富实。

狱讼止息。

译文:汉宣帝刘询即位,过了很久,渤海及其邻郡年成不好,抢劫、杀人的人一起出现,当地郡守无法捉拿制服。

皇上想选拔善于治理的人,丞相、御史推荐龚遂可以胜任,皇上任命他做渤海郡太守。

当时龚遂已经70多岁了,被召见时,由于他个子矮小,宣帝远远望见,不符合听说的情况,心里有点轻视他。

对他说:“渤海郡法纪废弛,社会动乱,我很担忧。

您想要凭什么平息那里的盗贼,来符合我的心意呢?”龚遂回答说:“渤海郡地处海滨,距京城很远,没有受到陛下圣明的教化,那里的百姓被饥寒所困,但官吏们不体恤,所以使您原本纯良的臣民偷来您的兵器,在您的土地上玩玩罢了。

您现在是想要我用武力战胜他们呢,还是使他们安定下来呢?”宣帝听了龚遂的应对,很高兴,就回答说:“选用贤良的人,本来就是想要使百姓安定。

”……龚遂到了渤海郡边界,郡中官员听说新郡守来了,派出军队迎接,龚遂让他们都回去了。

然后发送文书命令所属各县:“一律撤去追捕所谓盗贼的官吏,那些拿着锄头镰刀种田器具的人,都是良民,官吏不得查问,拿着兵器的人才是盗贼。

”龚遂独自乘车来到郡府,郡中一下子安定下来,盗贼也都收敛了。

渤海郡又有许多盗贼团伙,听到龚遂的训诫命令,当即散伙,丢掉他们的兵器弓箭拿起镰刀锄头。

盗贼这时完全平息了,百姓安居乐业。

龚遂于是打开公家的粮仓借给贫苦百姓,选用贤良的官吏,安抚管理并教养百姓。

龚遂看到渤海一带风俗很奢侈,人们喜欢从事工商业,不喜欢从事农业生产,就亲自带头实行勤俭节约的作风,鼓励人们从事耕作和种桑养蚕……百姓有佩刀拿剑的,让他们卖掉刀剑买来牛犊,他说:“为什么把牛犊佩带在身上呢!”春夏季节要求人们不能不到田里劳动,秋冬时督促人们收获庄稼,又储藏瓜果、菱角、鸡头米等多种经济作物。

巡行劝勉百姓,郡中人都有了积蓄,官吏和百姓都很富足殷实。

犯罪和打官司的都没有了。

108.陶侃二三事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

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劳耳”……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

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侃大怒曰:“汝既不佃,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

是以百姓勤于农作,家给人足。

尝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而掌之,人咸不解所以。

后正会,积雪始晴,厅事前余雪犹湿,乃以木屑布地。

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

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译文:陶侃在广州,没事的时候总是早上把白砖运到书房的外边,傍晚又把它们运回书房里。

别人问他缘故,他回答说:“我正有志出力收复中原失地,过分的悠闲安逸,唯恐不能承担大事,所以才使自己辛劳罢了。

”……陶侃生性聪慧敏捷,恭敬有礼,为官勤恳,整天盘着腿端坐。

军中府中众多的事情,自上而下去检查管理,没有遗漏,不曾有片刻清闲。

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怎么能够只是游乐纵酒?活着的时候对社会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啊!”陶侃曾经外出,看见一个人手拿一把未熟稻谷,陶侃问:“你拿它做什么?”那人回答:“在路上看见的,就随意拿来罢了。

”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又随意毁坏别人的稻子!”陶侃抓住他鞭打他。

因此百姓辛勤劳作,家中充足。

曾经造船,那些没用的木屑和竹头,陶侃命人都登记后收藏起来,人们都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

后来大年初一聚会时,地面积雪,太阳刚放晴,厅堂前积雪还存,地面湿滑,陶侃于是用木屑铺散地面。

等到桓温讨伐蜀地时,又用陶侃保存的竹头作钉装配船只。

陶侃综合料理事物极其细致,全都是这样。

【注释】过尔优逸:尔,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109.徐有功断狱秉公皇甫文备,武后时酷吏也,与徐大理论狱,诬徐党逆人,奏成其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