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UC院内获得性感染及抗菌治疗.ppt
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PPT课件
太湖县人民医院内一科 主讲人:余林飞
LOGO
1
前言
❖ 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pneumonia HAP),亦称医院内肺炎(nosocomical pneumonia N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感染潜伏期,而于 人院48h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 内发生的 肺炎。
❖本指南从HAP的特点出发,并在一定程度 上融入一些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理论与 实践,对临床处理提供指导,以期提高 HAP 的诊断水平,促进抗生素合理应用, 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改善预后,减 少发病。
3
HAP 的临床诊断依据
❖同CAP:
❖ 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 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11
HAP的抗菌治疗
❖⑧真菌首选:氟康唑,酵母菌(新型隐球菌) 、酵 母样菌(念珠菌属) 和组织胞浆菌大多对氟康唑 敏感。两性霉素B 抗菌谱最广,活性最强,但不 良反应重,当感染严重或上述药物无效时可选用。 替代:5-氟胞嘧啶(念珠菌、隐球菌) 、咪康唑 (芽生菌属、组织胞浆菌属、隐球菌属、部分念 珠菌) 、伊曲康唑(曲菌、念珠菌、隐球菌等) 。 ⑨巨细胞病毒首选:更昔洛韦单用或联合静脉用 免疫球蛋( IVIG) 或巨细胞病毒高免疫球蛋白。 替代:磷甲酸钠。
12
HAP的抗菌治疗
❖3、疗程
7
HAP的抗菌治疗
❖ 1、经验性治疗 ❖①轻、中症HAP :常见病原体:肠杆菌科细菌。
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 色葡萄球菌(MSSA) 等。 ❖ 抗菌药物选择:第二、三代头抱菌素(不必包括具 有抗假单孢菌活性者)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酶 抑制剂;青霉素过敏者选用氟喹诺酮类或克林霉 素联合大环内酯类。
ICU宝典之肺部感染与抗生素的使用
ICU患者肺部感染与抗生素的使用ICU患者患有肺部感染与一般社区获得性肺炎相比,有较高可能为革兰阴性杆菌或金葡菌等定植菌和多重耐药(MDR)病原菌感染。
入院4天内发生的肺部感染多由对抗菌药较敏感的细菌引起,为早发者,患者预后较好;入院5天后发生的,多由MDR病原菌引起,为晚发者,患者病死率较高;若患者入院前曾使用过抗生素或入院前90天内曾住院,则极大可能为定植菌或MDR病原菌感染,处理同晚发者。
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 AP),医疗保健相关性肺炎(HCAP)。
每例患者均应拍摄X胸片,所有疑似患者均应行血培养。
但阳性结果不能确定为肺部感染或其它部位感染。
下呼吸道分泌物定量培养可明确肺炎诊断及病原菌。
所有患者在抗菌药物使用前均应收集下呼吸道分泌物做培养。
留前先漱口,做深咳嗽留脓性痰送检,连续送检2-3次,痰标本在半小时内送检。
痰培养出病原菌,经支气管镜或者气管吸引物病原菌浓度》++或》105 cfu/ml,防污染毛刷标本浓度》+或者》103 cfu/ml,有重要诊断意义。
医院获得性肺炎尤其是机械通气患者的痰标本病原学检查存在的问题不是假阴性,而是假阳性。
培养结果意义的判断需参考细菌浓度。
延迟初始适当抗菌药物治疗将增加患者病死率。
原则上所有患者开始治疗时都应静脉给药,雾化吸入的抗菌效果不可靠,但可作为全身应用抗菌药治疗无效的MDR革兰阴性菌感染的辅助治疗之一。
无MDR感染危险因素、早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甲氧西林敏感的金葡菌、抗菌药敏感的革兰阴性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属、变形菌属、黏质沙雷菌等),推荐抗菌药物主要为: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环丙沙星、氨苄西林一舒巴坦、厄他培南等。
需指出的是,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和MDR 肺炎链球菌发生率正在上升,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对其的疗效优于环丙沙星。
有MDR感染危险因素、晚发的不同严重程度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MDR病原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的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属、MRSA及嗜肺军团菌。
ICU多重耐药菌教学课件ppt
03
对医院声誉的影响
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事件可能对医院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降低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
对医院环境的危害
01
医院内传播风险增加
多重耐药菌在医院环境中的存在,使其他患者和医护人员感染风险增加。
02
资源消耗增加
为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医院需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03
icu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措施
耐药性
指细菌对药物不敏感或完全不敏感的现象。
多重耐药菌的定义
按照耐药性的来源可分为
天然耐药、获得性耐药和交叉耐药。
按照耐药性的程度可分为
高度耐药、中度耐药和低度耐药。
多重耐药菌的分类
01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其流行趋势严峻,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挑战。
多重耐药菌的流行趋势
规范操作流程
强化护理措施
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
01
加强新药研发,寻找新的抗菌药物作用靶点,以克服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性。
开发新型治疗药物
耐药机制研究
02
深入开展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研究,发现新的药物作用靶点,为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疫苗研制
03
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疫苗研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疫苗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完善医疗流程
完善控制体系
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
06
icu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建议
加强对医护人员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的培训,提高其防控意识和能力。
建立多重耐药菌防控信息交流平台,促进医护人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
定期开展多重耐药菌防控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提高医护人员防控意识
icu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及抗菌药物治疗
icu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及抗菌药物治疗
第8页
头孢菌素类
❖ 三代头孢菌素抗G-菌作用更强,对沙雷杆菌、绿脓杆菌也 有效,常见于重症感染、院内感染和颅内感染。
菌亦有高效,对各种β-内酰胺酶甚为稳定。
icu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及抗菌药物治疗
第9页
头孢菌素类
❖ 四代头孢菌素抗菌活力较第三代更强。头孢匹罗 (cefpirome)对包含绿脓杆菌、沙雷杆菌、阴沟杆菌在 内G-菌作用优于头孢他啶。
第一代对革兰阳性菌作用强。第二代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强。 第三代对厌氧菌及革兰阴性菌作用强,对革阳性菌不及第 一二代。但对β-内酰胺酶更稳定,对肾无毒性。第四代为 广谱,高效抗菌剂。
icu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及抗菌药物治疗
第10页
碳青霉烯类
❖ 亚胺培南(imipenem)抗菌谱极广,对G+、G-需氧菌 及厌氧菌都有极强活力,对酶高度稳定,在杀伤G-杆菌时 不引发内毒素过多生成。
❖ 美罗培南(meropenem)对葡萄球菌及肠球菌作用较亚 胺培南稍弱,对各种G-杆菌则强2~32倍,对分支杆菌及 军团菌亦有效。
icu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及抗菌药物治疗
碳青霉烯类
第20页
icu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及抗菌药物治疗
第21页
icu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及抗菌药物治疗
第12页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 抗菌谱广,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强,对结核杆菌有效。
❖ 阿米卡星(amikacin)主要用于对其它氨基苷类耐药菌感 染。
icu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及抗菌药物治疗
ICU感染控制(全院)PPT课件
电、容易清洁和符合防火要求
10
ICU医院感染管理
(五)监测工作
发现医院感染和传染病病例及时报告 环境卫生学监测等各项监测符合规范要求 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的浓度监测符合规定 紫外线灯日常监测符合规定,有监测记录 开展目标性监测
8
ICU医院感染管理
(三)规范操作规程
1.自觉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3.规范人员出入流程、污物运送流程 4.严格探视制度,减少探视频率与人数 5.严格落实手卫生,降低交叉感染率 6.严格落实清洁消毒及污物处理工作等等
9
ICU医院感染管理
(四)建筑要求
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流程合理 医疗区域、医疗辅助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生活区域
行消毒,沐浴或擦身时注意保护导管 长期留置导尿管不宜频繁更换,出现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
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
物病原学检测 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 开展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目标性监测,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喉镜、开口器、舌钳、呼吸囊、气管插管导丝、便器等复用器械和用 品使用后及时消毒或灭菌,方法正确 胃管(1次/周)、尿管(1次/2周)、引流袋(2次/周)按规定时 间更换,有标识 进行床旁透析、内镜诊疗时,应按相关要求消毒 感染病人的引流液、体液等消毒后排放 每日对物体表面和地面进行消毒
16
ICU医院感染管理
医生掌握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及处方权限 严格按抗菌药物适应证进行预防用药,注意抗菌药
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的控制 治疗性应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类药物前,
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ppt课件
概念
•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获得的感染, 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或在医院内获得、 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 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感染链有三个环节即: 感染源——病人、病原携带者、自身感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最常见传播方式之一,分为直接
人员管理
患者管理
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 重视病人的口腔护理。对存在医院内肺炎高 危因素的病人,建议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 每4~6小时一次。
• 探视管理
1.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访客探视。 2.若被探视者为隔离病人,建议穿访客专用的清洁隔离衣。访客 着鞋较脏,或ICU室外尘埃明显时,建议穿鞋套或更换ICU内专 用鞋。 3.探视呼吸道感染病人,建议戴一次性口罩。对于疑似有高传染 性的感染如禽流感、SARS等,应避免探视。 4.进入病室探视病人前,和结束探视离开病室时,应洗手或用酒 精擦手液消毒双手; 5.探视期间,尽量避免触摸病人周围物体表面。 6.访客有疑似或证实呼吸道感染症状时,或婴、幼儿童,应避免 进入ICU探视。 7.在ICU入口处,建议以宣传画廊、小册子读物等多种形式,向访 客介绍医院感染及其预防的基本知识。
多重耐药菌(multiple
resistant bacteria)
1、G+球菌常见耐药菌株
耐甲氧西林/苯唑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耐甲氧西林/苯唑西林的表皮葡萄球菌(MRSE) 耐甲氧西林/苯唑西林的溶血性链球菌
多重耐药菌(multiple
G-杆菌常见耐药菌株
铜绿假单胞杆菌 鲍曼不动杆菌 肺炎克雷伯菌等
传播与间接传播。
直接接触:病人或医务人员直接与感染源
重症患者感染以及抗生素治疗方案
Bochud P-Y, Glauster MP, Calandra T. Antibiotics in sepsis. Intensive Care Med 2001; 27: S33-48.
院内感染特征
耐药菌感染为主 条件致病菌为主 伴基础疾病多:糖尿病、昏迷、呼吸障碍、
免疫缺陷、老年等 大多与医疗有关:手术、侵入性治疗、抗生素 治疗困难、死亡率高 常见菌:葡萄球菌、肠球菌、肠杆菌科细菌、
入院48小时内肺内病灶范围扩大超过50%) 血浆白蛋白<25g/L
“ICU”的新内涵
“ICU” → “I See You” “ICU” → “I Care You” EEG: Experience、Evidence、Guideline Helping “I Care You”, not “I Kill You”
HAP:25-70%,不适当 治疗的归因病死率60%
VAP:24%-50% 败血症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脑膜炎
ICU 患者感染易感因素
与患者相关的高危因素
与治疗相关的高危因素
高龄 严重创伤 严重基础病 长期住院 免疫功能低下或免
疫抑制 肥胖 神志不清
• 机械通气 • 误吸 • 外科手术 • 抗生素应用不当 • 大剂量激素治疗
等 • 各种侵袭性导管 • 脏器移植
感染症状多样化
起病隐匿 发展迅速 症状多样 局部表现不典型 与危重病本身难鉴别
社区获得性 医院获得性
感染来源
• 医院获得性感染:
发生在医院与所有医疗机构 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一般入院后48h发生) 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
• 高发病率
— WHO统计 院内感染:3%-20%,平均8.7%
神经外科医院感染ppt课件
神经外科SSI危险因素包括:
1.脑脊液鼻漏、耳漏及切口漏;
2.术后切口外引流;
3.手术放置异物(如分流管、颅骨修补材料、人工脑膜、 电极板等);
4.手术切口污染;
5.手术持续时间长(>4 h);
6.再次手术者;
7.伴有其他部位感染(呼吸道、泌尿道等感染)。
17
神经外科SSI常见病原菌
耐药性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 唑胺高度敏感 ;
革兰阴性菌对三代、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 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高,肠杆菌科对 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
经验治疗应联合使用覆盖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 菌的药物。
26
病原菌目标治疗
葡萄球菌属: 对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
萄球菌对甲氧西林耐药率分别高达68%和93.3%,对 常用抗菌药物均高度耐药,但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利奈唑胺仍保持高度敏感性; 革兰阴性病原菌中肠杆菌科细菌产生超广谱β内 酰胺酶(ESBL)的比例可高达75%,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对阿莫西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多 数三代、四代头孢菌素均显示较高的耐药率,对碳青 霉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阿米卡星等耐药率低。
10
神经外科医院感染总论
神经外科抗菌药物选择依据:预防用药 的选择主要根据引起术后感染最可能的致病 菌种类而定。
药物选择原则:
·有效
·不良反应少
·给药方便
·价格低
11
神经外科医院感染总论
神经外科医院感染治疗策略: 对出现感染症状或体征,临床诊断为医
院感染的患者,在送检病原学标本后,立即 进行抗感染经验治疗,针对不同感染部位选 择可覆盖主要致病菌的抗菌药物。再根据疗 效,参考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决定是否调 整用药。
重症院内获得性肺炎护理查房PPT
PART 3
查房内容
患者基本情况:姓名、年龄、性别、诊断、入院时间 等
姓名:患者的 姓名
年龄:患者的 年龄
性别:患者的 性别
诊断:患者的 诊断结果
入院时间:患 者入院的时间
护理措施:生命体征监测、呼吸道管理、并发症预防 等
生命体征监测: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YOUR LOGO
重症院内获得性肺 炎护理查房
汇报人:
时间:20XX-XX-XX
目录
01
02
03
04
05
查房目的
查房内容
讨论与总结 记录与报告
P单A击R护T理1人员:XX医院-
XX科室-XX
PART 2
查房目的
了解患者病情及护理情况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 发现问题
评估患者护理需求,制定 护理计划
报告格式:按照规定的格式 进行报告,包括标题、正文、
结论等
查房记录:记录查房过程中 发现的问题、患者的病情变 化、治疗效果等
报告提交:将查房报告提交 给医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 考,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01/01
讨论内容:记录讨 论的主要问题、解 决方案、改进措施 等
改进措施:记录针 对查房过程中发现 的问题,提出的改 进措施及实施情况
查房总结:总结查 房过程中的收获和 经验,提出下一步 工作计划和改进方 向
报告:将查房结果报告给医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报告内容:包括查房结果、 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效果、 建议等
呼吸衰竭: 检查呼吸频 率、深度、 节律等,评 估呼吸功能
IUC院内获得性感染及抗菌治疗
0.88
0.79 0.83 0.83 0.76
G+菌
比率
0.66 0.34
0.22 0.21 0.17 0.17 0.24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杜 斌等,中华医学杂志,1996(4)。
总结:
ICU院内细菌感染以G-杆菌为主:铜绿 假单胞菌、大肠杆菌、不动杆菌、肺炎 杆菌 。 G+球菌有增加趋势: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球菌 。
4.对氯脓杆菌有活性的广谱青霉素
羧苄西林 磺苄西林 哌拉西林 以哌拉西林活性最强 。
5.主要作用于G-杆菌的青霉素 包括: 美西林 匹美西林 替莫西林
抗菌特点:1.对肠杆菌科细菌有良好作用 2.对G+菌、氯脓杆菌、类杆菌属等多无抗 菌活性。
(二)头孢菌素
1.第一代头孢菌素
69.8 57.3
非发酵菌属 肠杆菌科 G+球菌
17.1 13.112.5
念珠菌属
10.4 10 9.8
季海生等,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
ICU不同年份病原菌检出率(%)
2002年 3.6 3.4 6.1 8.2 2 2.2
2.3 0.9
31.7 1.4
2005年
铜绿假单胞菌 恶臭假单胞
1
0
20
40
60
80
敏感率(%)
G-菌药敏监测结果总结:
1.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洛培南、阿米卡星、 头 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较敏 感抗生素。 2.不同医院及实验室,药敏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3. ICU分离细菌耐药率高于普通病房。
(二)G+球菌药敏监测
ICU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素敏感率(%)
院内感染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培训材料
院内感染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培训材料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是细菌适应环境改变的一种生存方式,虽然抗生素并不引起耐药性,但是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会加剧这一过程。
细菌所处的环境中存在抗生素时,将对细菌产生一种选择性的压力,只有那些产生耐药性基因的细菌能够生存。
抗菌药物使用得越多,这种压力也就越大。
因此监测了解常见细菌,特别是医院感染常见细菌的耐药情况,制定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规范临床抗感染治疗,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以延长抗生素的使用寿命,已成为保护人类健康资源的当务之急。
20世纪40年代中期青霉素的应用,在开创抗感染治疗新纪元的同时,也出现了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
其后随着新型抗菌药物的不断问世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大量广泛应用,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日益突出,至80年代末已发展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院外感染中细菌的耐药突变发生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而院内感染几乎均由耐药菌导致,且常为多重耐药株感染。
细菌对一种新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人类发现和生产一个新抗生素的速度远远落后于细菌对其产生耐药性的速度,目前几乎用于临床的所有抗生素都有其相应的耐药菌谱,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葡菌、耐万古霉素金葡菌、肠球菌和多重耐药结核菌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一、常见的医院细菌感染及其病原体医院感染的定义:根据2001年1月3日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主要的病原体是细菌,在不同的地区和医院里,医院内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差异很大。
不同的感染部位,常见的致病菌也有差异。
1997~1998年欧洲14国家24个教学医院从血液、院内肺炎、皮肤软组织和泌尿道感染中共分离得到15,704株细菌,发现超过95%的感染是由15个种属的细菌导致,其中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属的比例超过50%。
重症肺炎诊治PPT课件
治疗 抗感染治疗
重症肺炎抗菌的难点与问题
3.抗生素耐药:使抗生素选择更加困难, 疗效难测。此外在体外药敏结果与临床 疗效不一致、如何判读体外药敏结果等 问题上存在诸多困惑和争议;这些都会 影响抗生素的选择与合理应用。
治疗 抗感染治疗
重症肺炎抗菌的难点与问题
4. 难以克服的宿主因素:如免疫抑制、 意识障碍、营养不良和全身衰弱,不能 及早撤机和拔除鼻(胃)管,以及心、 肝、肾功能损害,若不能有效解决,肺 炎治疗就难以凑效。
3.含β内酰胺酶的复方制剂:舒巴坦与头孢哌 酮复方制剂在国内监测中对革兰阴性杆菌包括 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率颇高,仅次于亚胺培南。 三唑巴坦-哌拉西林 4.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被认为是低耐药潜能 类,肺炎链球菌对左氧氟沙星仍很敏感,耐药 率仅3%左右。新喹诺酮中加潜沙星、莫西沙 星和吉米沙星抗肺炎链球菌活性更强,而吉米 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抗菌活性甚佳。
治疗
一般治疗
氧疗 肺炎时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积 聚引起通气分布不均,肺炎性实变区域通气缺 如,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和分流是其低氧血 症的最主要原因。 指征:PaO2<8kPa(60mmHg); 合并循环衰竭、 原有心肺基础病等可适当放宽 方法:鼻导管、面罩、高频 毒副作用:氧中毒、低通气、吸收性肺不张
治疗
一般治疗 重要器官功能支持
循环功能支持 严重缺氧、酸碱电解质紊 乱、细菌毒素、SIR引起的介质释放、以 及医源性因素均可秧及心脏如心力衰竭、 心律紊乱等。
治疗
一般治疗 重要器官功能支持
其它脏器功能的支持 肾、肝功能损害、DIC等。
治疗
一般治疗
免疫调节治疗 感染是宿主与病原体相互 作用的结果,其引起的SIR和器官损伤中, 病原体或其产物可能仅是触发或始动因 素,而它引起的炎症瀑布反应及其所释 放的各种介质便成为器官损伤和左右病 情的最重要因素。 1.提高免疫防御应答 2.抑制和调节过剧的免疫炎症反应
医院获得性肺炎PPT课件
5
HAP的流行病学
❖ 病死率:美国HAP 18.8%, HCAP 19.8%,VAP 29.3%,为院 内感染的首要死因(2006ATS年会),HAP全因死亡率达30% 70% 国内:24.1%(51篇4468例)
❖ 不仅增加患者的身心痛苦,也造成社会巨大的经济负担;美 国每例HAP住院延长79天,多花费4万美元;每年为此花费 1220亿美元;上海延长31天,每例多花费万余元
❖合格标本
应是从下呼吸道咳出的痰,内含颊部鳞状上皮细 胞少,而白细胞较多
❖不合格标本
指唾液或唾液严重污染 的痰标本,含鳞状上皮 细胞多,而白细胞少
气管吸出物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诊断和更改治疗方案应参考气管分泌物培养出的病原菌
气管吸出 物
(106/ml)
纤支镜
引导保护性 毛刷
(103/ml)
远端气道
34
抗菌药应给予足够剂量
第2组经验治疗的成人IV用药剂量※
★头孢吡肟 ★头孢他定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头孢哌酮/舒巴坦 ★阿米卡星 ★左氧氟沙星 ★万古霉素 ★利耐唑胺
痰细菌学检查
❖采集:抗菌药治疗前,漱口、深咳、留脓痰 , 3% 高渗盐水雾吸导痰。
❖送检:尽量在 0.5h 内送检,最长不得>2h ❖ 接种:镜检筛选合格标本:
鳞状上皮 <10/低倍, 多核WBC >25/低倍,或二者 比例 <1: 2.5 琼脂平板和巧克力平板,4区划线法接种半定量 培养
12
细胞学筛选标本
3
医疗护理相关性肺炎(HCAP)
★ 感染前90天内曾住院,住院时间≥2天 ★ 住在老年护理院或康复机构中 ★ 感染前30天内接受过静脉抗生素治疗、化疗或
ICU院内感染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ICU院内感染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措施ICU是重症病人集中治疗的场所,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多,是医院感染发病率最高的科室。
细菌耐药ICU 患者比普通病房患者或院外患者更加普遍。
因ICU 患者多来自院内各专科,致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相对增高。
又因患者治愈后回到原科室,使在ICU的耐药菌株被携带到医院各处而引起流行。
降低ICU 院内感染发生率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一、预防控制原则(1)隔离感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一)建筑布局和相关设施的管理ICU 建筑布局应符合国家《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能提供医护人员便利的观察条件和必要时尽快接触患者的通道。
(1)ICU 病房设置位于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的区域,且接近手术室、医学影像学科、检验科和输血科(血库)等。
(2)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m²,床间距大于1m;每个病房最少配备1个单间病房,使用面积不少于 18m²,用于收治隔离病人,有条件者宜配备负压病房。
(3)ICU 整体布局应划分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等,污物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等应具有相对独立性。
(4)配备足够的非接触式洗手设施和手部消毒装置,单间每床1套,开放式病床至少每两床1 套。
(二)建立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建立并完善ICU各项感控制度和操作流程,使其符合国家、地方和行业协会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操作流程,并能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予以更新、修订,以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三)人员管理1.工作人员管理(1)人员数量: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医护人员。
医师和护士人数与 ICU床位数之比必须为 0.8:1-1:1和2.5:1~3 :1以上。
(2)患有感冒、腹泻等可能会传播的感染性疾病的医务人员,应避免接触病人。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治疗策略PPT课件
*
*
#
病死率
起始充分治疗 n= 24
不适当治疗 +治疗延误
n= 52
治疗延误 n= 36
• 1999年-2003年在6所阿根廷医院76例VAP患者中进行的一项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
C1.2M. Luna, P. Aruj, et al. Eur Respir J 2006; 27: 158-164.
给药路径,必要时可采用联合用药
11 ATS/IDSA.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5;171:388-416.
起始充分治疗显著降低患者病死率
与起始不适当治疗和/或治疗延误相比,起始充分治疗的患者病死率显著下降
*P<0.01 vs 起始充分治疗
#P<0.05 vs 起始充分治疗
HAP治疗策略 多重耐药(MDR )致病菌HAP的治疗
9
2005年ATS指南推荐的HAP治疗策略
怀疑HAP、VAP患者 获取下呼吸道标本(LRT)进行培养(定量或半定量)以及显微镜下观察
除非临床认为肺炎的可能性不大,并且镜下未发现异常,否则均应该按照 下图所示流程以及当地病原学资料开始经验性抗菌治疗
• 研究显示,院内感染发病率为3.18%,HAP 发病率为1.62%
*HAP:每1000名入院患者;
VAP:每1000名上呼吸机患者
• 结果来自2008年发表的一篇关于亚洲HAP流行病学调查综述
1.Ch2awla R et al. Am J.Infect Control 2008;36:S93-100. 2.杨薇等.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7;6(6):390-394
Diagnostic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 68 (2010) 20–27
重症监护病房PPT课件
评价洋地黄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监测心肌缺血;
判断电解质紊乱;
估计心脏起搏器功能
2.动态心电图监护仪 可随身携带的小型心电 图磁带记录仪,通过胸部皮肤电极可24小 时记录心电图波形,动态观察心脏不同负 荷状态下的心电图变化 3.遥控心电图监测仪
三、呼吸功能监测
(一)呼吸运动的观察
呼吸运动主要是依靠胸腹部和呼吸肌的活 动,引起胸廓的扩大或缩小完成的。在中枢神 经系统的调节下,有节律地进行这呼气与吸气 动作。 病理情况下,呼吸运动的频率和节律均可 发生改变。
ICU监测常规
有创监测:
ABP监测 PAP(肺动脉压) CVP(中心静脉压) CO(心排量)ICP(颅内)腹内压监测 静脉通道(浅、深静脉,必须一路是置管的)
无创监测:
心电监护 CO(心排量) R监测 神志、瞳孔 出入量监测 常规血、尿、大便 生化监测(包括血糖、尿常规) T监测 SpO2监测
监护内容及分级
转出指标
重要脏器功能恢复; 各种危重症象得到控制大于24小时以上; 无救治希望的; 家属放弃治疗。
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机体抵抗力低下、高龄病人和婴儿、解 入性诊疗操作、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空气、医护人员手及物体表面被污染、 血、血制品、药品污染、医用器材被污 染等。
危重症患者易感染的部位
三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
-降低 血容量不足
Swan-Ganz导管监测(B)
导管进入右心室,收缩压增高
右心室(RVP)
正常值: 15~25/0~6mmHg 反映:SBP-右室前负荷 意义: -SBP升高 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 -DBP升高 右心衰、心脏压塞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24
ICU医院感染现状
2、G-杆菌常见耐药菌株
铜绿假单胞杆菌 鲍曼不动杆菌 肺炎克雷伯菌等
25
ICU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预防控制原则
隔离感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26
ICU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预防控制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于1986年向全球推荐的 五类措施包括: 消 毒 隔 离 无菌操作 全理使用抗菌药物 监测并进行感染控制的效果评价 27
年龄(岁)
基础疾病数(种)
≥60 24 <60 79
≥3 <3 33 70
16 37
24 29
66.67 46.84
72.73 41.43
23
ICU医院感染现状
(四)医院感染常见耐药菌株 1、G+球菌常见耐药菌株
耐甲氧西林/苯唑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耐甲氧西林/苯唑西林的表皮葡萄球菌 (MRSE)
6
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
自身感染源—感染性微生物来自病 人体内储菌库,当储菌库细菌在体 内发生易位时即可发生感染。另外, 感染也可来自存在于身体某局部的 潜在病原体的活化,如免疫功能低 下病人发生的单纯疱疹。
7
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
环境储源—医院环境常有微生物存 在。耐干燥菌可在医院环境中存活
较久,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 等。G-菌在潮湿环境中不仅能存活, 还能繁殖。这些菌可通过直接或间 接方式传播给易感人群。
3
医院感染传播过程
(二). 感染链
有三个环节,即: 感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4病原微生物不断从感染部位排 出,是外源性医院感染中主要 传染源
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U不同年份病原菌检出率(%)
80
70
60 57.3
50
40
30
20
17.1 13.112.5
10
0 2002年
69.8
10.4 10 9.8
2005年
非发酵菌属 肠杆菌科 G+球菌 念珠菌属
季海生等,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
ICU不同年份病原菌检出率(%)
2002年
3.6
8.2
2 2.2
细菌敏感性监测
(一)G-菌药敏监测
敏感率(%)
2000-2003年497株G-杆菌药敏变化趋势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张小江等,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0)。
亚胺培南 头孢他啶 头孢噻肟 头孢曲松 头孢吡肟 头孢哌酮/舒巴坦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庆大霉素 阿米卡星 环丙沙星
45.4
痰液 尿液 创口分泌物 脓液 血液 胆汁 其他
季海生等,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
我院ICU患者院内细菌感染部位分布 (2005.3-2008.11)
n=201例次
11.5 11.5 2 1 5.5 6.5
80
感染率(%)
中枢系统 下呼吸道 腹腔 泌尿系统 胸腔 手术伤口 血液 深静脉导管 其他
38.7 鲁氏不动杆菌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黄杆菌属 产碱杆菌属 肺炎克雷伯菌 大肠埃希菌 阴沟肠杆菌 其他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 其他葡萄球菌 肠球菌属 白色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其他念珠菌
比率
1989-1994年ICU分离细菌种类变化
1
G-菌
0.9 0.8 0.7 0.6
0.88 0.79 0.83 0.83 0.76
许航,中国急救医学,2001。
G+菌 (22.9%)
5.6 2.1
1.8 1.7
11.7
11.8
5.4 9.9
12.7
6 6.8
16.6
G-菌 (77.1%)
ICU院内感染致病菌种类
铜绿假单胞 大肠埃希菌 肺炎杆菌 不动杆菌 嗜麦芽黄单胞菌 阴沟长杆菌 变形杆菌 其它G-菌 金葡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溶血葡萄球菌 肠球菌 链球菌 其它G+
G+菌 崔颖鹏等,实用医学杂志,2004。 (39.3%)
7 1.13.4 8.8
20.6
13.4 19
6 . 9 40. 7 6 . 6
13.5 8.4
G-菌 ICU院内感染致病菌种类 (60.7%)
铜绿假单胞 大肠埃希菌 肺炎杆菌 不动杆菌 嗜麦芽黄单胞菌 阴沟长杆菌 变形杆菌 其它G-菌 金葡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溶血葡萄球菌 肠球菌 链球菌 其它G+
12
11.2
10
8
6
4
2
0
MSICU
Brown等
ICU院内感染发病率
6.2
5.9
1.8
CCU
PICU
NICU
0.8
CSICU
Chandrasekar等源自发病率(%)40 35 35.2
30
ICU院内感染发病率
29.8
25
20
15
13.9
10 5.9
5
0 SICU MICU BCU NICU
6.6 CCU
ICU患者细菌分离标本来源
痰液
血液
6%
切口渗液
脓液
4%
腹水
胆汁
4%
管尖
75%
2%
胸水
2% 2% 2% 101%1%%
脑脊液 咽拭子 尿 其它
许航。中国急救医学,2001:21(8)
不同ICU院内感染不同部位感染率
百分比(%)
16
肺
14
尿路
12
血液
10
伤口
8
腹部
6
CNS
4
2
0 SICU
MICU
G+菌
0.66
0.5
0.4 0.3 0.2 0.1
0.34 0.22 0.21 0.17 0.17 0.24
0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杜 斌等,中华医学杂志,1996(4)。
总结:
ICU院内细菌感染以G-杆菌为主:铜绿
假单胞菌、大肠杆菌、不动杆菌、肺炎 杆菌 。 G+球菌有增加趋势: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球菌 。
IUC院内获得性感染及抗菌治疗
ICU院内感染定义
CDC国际院内感染监督系统(NNISS): 住入ICU48小时后或由ICU转出48小时内 发生的感染。
ICU患者院内感染特点
院内感染率高,为普通病房5-10倍 感染病原菌耐药率高 感染难以控制
一、细菌感染
ICU院内感染发生率
发病率(%)
3.4
6.1
2.3
2005年
0.9 3.8 6.9 2.30.6 131..47 4
3.5
3.1
4.3 5.3
4.64.1
4.4
2.7 4.3
1.9
8.4 1.12.9 0.9 1.4
4.9
15.4
2.2
4.2
季海生等,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
2.6 0.3 0.4
铜绿假单胞菌 恶臭假单胞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其他假单胞菌 鲍氏不动杆菌
我院ICU患者院内细菌感染菌种分布
(2005.3-2008.11, n=201例次)
致病菌构成比(%)
G+菌(16.9%)1.5
1
1.5 6 7
91 9.9
12.9
2.5 6.5
12.9
6 22.4
G-菌(83.1%)
阴沟肠杆菌 产气肠杆菌 大肠埃希菌 鲍氏不动杆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 克雷伯杆菌 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 其它G—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链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溶血葡萄球菌 其他G+菌
MSICU
CCU
PICU NICU
ICU细菌感染标本来源
3.23 1.07 4.3 2.15
24.73 64.52
构成比(%)
汤丽霞等,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3)。
呼吸道 泌尿道 血液 中心靜脉 分泌物 各种引流管
ICU非发酵菌检出部位(%)
检出部位(%)
2.26.16.7 12.1
14.3 16.7
真菌(9.68%)
3.23 6.45 5.38 7.53
7.53
G+菌(26.89%)
9.68 5.38 4.3
7.53
10.75
G-菌(63.44%)
12.9
构成比(%)
19.35
汤丽霞等,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3)。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肠球菌属 其他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鲍氏不动杆菌 大肠埃希菌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其他假单胞菌 不活跃大肠埃希菌 白色念珠菌 其他念珠菌
敏感率
2000-2003年大肠埃希菌对11种抗生素敏感性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张小江等,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