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生儿家长心理护理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新生儿家长心理护理的体会
[摘要]在临床工作中,多数新生儿患儿的家长会表现出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恐惧、缺乏安全感等,为了更好地对患儿进行治疗,需要对患儿的家长进行心理护理。本文分析了患儿家长主要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表现,同时针对这些心理问题及表现探讨了对患儿家长实施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新生儿;家长;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多数家庭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健康状况。尤其患者为新生儿,在临床工作中,其多数家长的心理状态会表现出焦虑、紧张、抑郁、恐惧、惊慌失措、缺乏安全感等心理问题。家长的心理状态对患儿有着直接影响,同时也影响了患儿的治疗。因此,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极其重要,在此探讨家长的不同心理表现以及针对这些心理表现进行护理的体会。
1患儿家长主要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表现
1.1焦虑和紧张
由于对疾病缺乏认识、环境陌生、治疗效果及预后较难预测等原因,患者家长的情绪波动较大,产生焦虑、紧张、抑郁的情绪,表现为向医护人员反复询问患儿的病情及预后,希望得到肯定答案,或不断打听医护人员的情况,希望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来治疗护理[1],希望医护人员密切观察并对患儿的疾病做出肯定性的判断,经常询问有无病情相似的患儿等。
1.2恐惧、忧虑和缺乏安全感
家长对疾病预后产生的恐惧感,表现为对其他相同疾病患儿的预后敏感,尤其是急、重危患儿的家长,表现得很悲观,回避一些关于生死的问题甚至字眼。有些家长由于心疼孩子而对各种注射和侵袭性的检查产生恐惧感,表现为患儿在接受检查和治疗时家长不敢看或者躲开。住院期间病情危重、不稳定的患家长会感到忧心忡忡,表现为不肯离院回家,反复要求探视。也有的家长由于经济负担较重而引起的焦虑,要求提前出院。由于家长与新生儿分离,使其不能在旁陪护,担心患儿是否能得到专业、细心的护理照顾等均导致家长产生恐惧心理,并缺乏安全感,表现为经常在监护室门口徘徊要求探视。
1.3怀疑和不信任
对疾病的不了解引起对治疗方案的怀疑,表现为拒绝配合医护进行治疗,甚至使用自己所谓的土办法或找来许多书籍对医生的诊断进行对比,并以书上的方案为准;由于医务人员的年龄、性别、言语、着装等外在条件和表现而产生的不信任,表现为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不信任,要求更换主管医护人员,甚至采取过激行为发泄不满情绪。有些家长因为医疗设施和治疗环境的局限而产生对治疗能力和条件的怀疑,表现为挑剔住院环境和设施,要求转院等。
2护理措施
针对患儿家长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形成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心理护理。
2.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即医护人员与患儿家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心理干预取得成效的关键。护士应主动与患儿家长多接触,要以和蔼的态度,真诚的语言,温暖的话语,关怀家长的内心,主动与家长交流沟通,耐心倾听家长的主动诉说,尊重他们的感受,获得家长的信任和配合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帮助其尽快熟悉就医环境[2]。要注意保护家长的隐私和尊严,建立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指导家长多关心新生儿,鼓励说出自己的不安与痛苦,让他们有机会发泄,使家长保持一个比较半和的心态,理顺自己的情绪[3]。
2.2消除焦虑和恐惧
向家长做好宣教,如病房规章制度、探视制度,介绍主治医生、责任护士以及需要准备的用物等情况,给患儿家长一张护患联系卡,上面有责任护士、护士长、医生、科主任的姓名及科室电话号码以便家长随时询问患儿情况,以减轻患儿家长的陌生感[4]。同时医护人员要及时将患儿的情况、治疗方案、病情变化告诉家长。在患儿病情允许及严格消毒隔离的前提下,让家长抚摸或怀抱自己的孩子,给孩子喂奶、换尿布,家长亲眼看到孩子的情况后,即消除了心理上的担忧。这样既拉近了护患之间的关系,家长又学到了育儿方面的知识,同时也消除了焦虑和恐惧的情绪。医护人员应给家长及亲属多次讲解相关医学知识,病因及治疗方案,患儿可能出现的预后情况及医疗风险,以加强他们对疾病的认识,消除侥幸心理及错误的认识。对于病情反复及治疗效果差的患儿,应让其家长以某种方式宣泄悲痛,并以适当的语言,给予家长心理安慰和心理
支持。
2.3对患儿母亲的心理护理
心理因素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母亲的心理状态良好与否直接影响乳汁的分泌[2]。母乳是宝宝最珍贵的营养品,母亲产后缺乳,直接影响宝宝的健康,应避免在母亲面前交代患儿病情,保证乳母充分休息,指导其正确哺乳,保持心情舒畅,鼓励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4排除患儿家长的怀疑和不信任
对于与常规治疗方案有差异引起的不信任,要向家长解释个体存在差异性,常规治疗是针对大多数人的一般治疗,治疗是因人而异的。对于因医护人员言行等外在条件引起的不信任,应主动与家长沟通,操作规范,以良好的护理服务来赢得广大家长的信任。
通过对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消除家长对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疑问,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主动与医护人员进行交流,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进行,护理质量得到提高,这样既有利于消除患儿家长的心理问题,又有利于患儿疾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姜冬梅.对新生儿家长心理护理的几点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108-1109.
[2]杨俊兰,梁晓宇.13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j].家庭护士,2007,5(65):35.
[3]陈翌.对凝视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新生儿家长的心理疏导和护
理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1):187-188.
[4]袁远.浅谈早产儿家长的心理护理[j].医药产业资讯,2006,3(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