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原文及译文

合集下载

初一语文文言文翻译:《伤仲永》

初一语文文言文翻译:《伤仲永》

初一语文文言文翻译:《伤仲永》
初一语文文言文翻译:《伤仲永》: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
初一文言文翻译:《伤仲永》原文和译文
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伤仲永原文及翻译译文

伤仲永原文及翻译译文

伤仲永原文及翻译译文伤仲永作者:王安石原文 Original Text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译文 Translated Text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

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伤仲永》原文及翻译

《伤仲永》原文及翻译

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金溪县的平民方仲永,世隶耕。

世代以耕田为业。

仲永生五年,仲永五岁时,未尝识书具,不曾用过书写工具(纸、墨、笔、砚等),忽啼求之。

有一天他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异焉,父亲对此感到很诧异借旁近与之,从邻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即书诗四句,,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自为其名。

并且自己为诗取了题目。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这首诗的意思是赡养父母、与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邑人奇之,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奇怪,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渐渐地,同县的人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父亲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还有的人花钱请方仲永作诗。

他的父亲以此认为有利可图,不使学。

不让他学习。

余闻之也久。

我听说这件事也已经很久了。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了方仲永,十二三矣。

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令作诗,让他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可是,他写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曰:“泯然众人矣”。

“他的才能已完全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王安石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

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他先天的才能,远胜于一般有才能的人。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常人,是因为他受到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他那样天生聪明,像这样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普通人,现在那些天生就不聪明,本来就是普通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1.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伤,哀伤,叹息。

2.世隶耕:世代耕田为业。

隶,属于。

3.年:岁。

伤仲永原文及翻译简短

伤仲永原文及翻译简短

伤仲永原文及翻译简短《伤仲永》通过叙述方仲永因为父亲"不使学",而从神童到成为普通人的变化过程,说明天资固然重要,但没有好的后天的教育,再好的天赋也不可能得以发挥.告诉我们后天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伤仲永原文及翻译!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译文金溪县的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

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纸、墨、笔、砚等),(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很诧异,从邻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的意思是赡养父母、与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奇怪,渐渐地,(同县的人)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父亲,(有的人)花钱请方仲永作诗。

他的父亲以此认为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也已经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了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让(他)作诗,(他写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回答说:“他的才能已完全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伤仲永全文及翻译

伤仲永全文及翻译

伤仲永北宋朝(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的时候,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它们。

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借邻居的书写工具给他,仲永立刻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他的这首诗把赡养父母、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奇,渐渐请他父亲去做客,还有的人用钱求仲永题诗。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仲永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跟从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了。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仲永的才能已经)已经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

他的天资,远远地超过有才能的人。

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则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词解1.隶:属于2.世隶耕:世代从事农业生产;3.未尝:不曾;4.求:要求5.异:对……感到奇怪6.借旁近:从邻居那里借来;7.与:给;8.书:写;9.为:题写;10.以……为意:把……作为诗的内容;11.观:欣赏;12.自是:从此;13.是:这、此;14.就:完成;15.者:......的地方;16.稍稍:渐渐;17.或:有人;18.宾客:用宾客之礼相待;19.邑人:同县的人;20.乞:求取,这里指花钱求仲永提诗;21.利其然:贪图这样(以此有利可图);22.扳:通“攀”,牵,引;23.环谒:到处拜访;24.使:让;25.从:跟从;26.称:相当;27.闻:听说;知道28.泯然:完全。

伤仲永原文及翻译注释

伤仲永原文及翻译注释

伤仲永原文及翻译注释如下:王安石的《伤仲永》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王安石的《伤仲永》翻译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

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

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为主旨,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

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

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

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王安石的《伤仲永》注释(1)伤:哀伤,叹息。

《伤仲永》原文及译文

《伤仲永》原文及译文

伤仲永作者:〔宋〕王安石原文:金溪平易近方仲永,世隶耕.仲长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怙恃.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不雅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不雅者.邑人奇之,稍稍来宾其父,或以货币乞之.文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祖先还家,于外氏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克不及称前时之闻.又十年,还自扬州,复到外氏问焉,曰:“泯然世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世人,则受于人也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斯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世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世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世人罢了耶?译文:金溪县的乡平易近方仲永,家里世代务农.仲永长到五岁时,还不曾见过纸.笔.墨.砚等文具,(一天)溘然哭叫着要这些器械.他父亲以为惊异,向邻人借来给了他,他连忙写下了四句诗,并且本身题上了本身的名字.他的诗以伺候怙恃,联结同宗族的工资宗旨,传给全乡的秀才(争着)观赏他的诗作.从此,指定题才叫他写诗,他连忙就能写成,诗的文采和义理都有可取之处.同县的人以为他才干不凡,逐渐地请他父亲带他去做客,有的人还用财帛和礼品求他作诗.他的父亲以为那样做有利可图,就天天领着仲永四处拜访本县的人,而不让他进修.我听到这件事已经良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老家,在舅外氏看到了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作诗,就不像先前那样聪清楚明了.又过了十年,我从扬州回籍,又到了舅外氏,问仲永的情形,(舅舅告知我)说:“(仲永的才干已经)消掉,像通俗人一样了.“王师长教师说:“仲永的通晓.融会才能是禀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干的人高得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导.像他那样生成愚蠢,如斯有才干,没有受到后天的教导,尚且要成为平常的人;(那么)如今那些不是生成愚蠢,本来就平常的人,又不接收后天的教导,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生怕都不克不及够吧?”。

初中文言文《伤仲永》原文译文及鉴赏

初中文言文《伤仲永》原文译文及鉴赏

初中文言文《伤仲永》原文译文及鉴赏伤仲永宋代: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译文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

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

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

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

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

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

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作品鉴赏:这篇文章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人受之于天虽异,但还得受之于人,否则就将复为众人,进而说明未受之于天者,本来就是众人,如果不受之于人,恐怕连作“众人”也难,而且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表现了王安石早期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伤仲永》原文及翻译

《伤仲永》原文及翻译

《伤仲永》原文及翻译-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金溪县的平民方仲永,世隶耕。

世代以耕田为业。

仲永生五年,仲永五岁时,未尝识书具,不曾用过书写工具(纸、墨、笔、砚等),忽啼求之。

有一天他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异焉,父亲对此感到很诧异借旁近与之,从邻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即书诗四句,,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自为其名。

并且自己为诗取了题目。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这首诗的意思是赡养父母、与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邑人奇之,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奇怪,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渐渐地,同县的人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父亲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还有的人花钱请方仲永作诗。

他的父亲以此认为有利可图,不使学。

不让他学习。

余闻之也久。

我听说这件事也已经很久了。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了方仲永,十二三矣。

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令作诗,让他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可是,他写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曰:“泯然众人矣”。

“他的才能已完全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王安石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

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他先天的才能,远胜于一般有才能的人。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常人,是因为他受到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他那样天生聪明,像这样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普通人,现在那些天生就不聪明,本来就是普通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1.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伤仲永》原文及翻译

《伤仲永》原文及翻译

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金溪县的平民方仲永,世隶耕。

世代以耕田为业。

仲永生五年,仲永五岁时,未尝识书具,不曾用过书写工具(纸、墨、笔、砚等),忽啼求之。

有一天他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异焉,父亲对此感到很诧异借旁近与之,从邻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即书诗四句,,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自为其名。

并且自己为诗取了题目。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这首诗的意思是赡养父母、与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邑人奇之,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奇怪,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渐渐地,同县的人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父亲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还有的人花钱请方仲永作诗。

他的父亲以此认为有利可图,不使学。

不让他学习。

余闻之也久。

我听说这件事也已经很久了。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了方仲永,十二三矣。

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令作诗,让他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可是,他写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曰:“泯然众人矣”。

“他的才能已完全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王安石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

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他先天的才能,远胜于一般有才能的人。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常人,是因为他受到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他那样天生聪明,像这样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普通人,现在那些天生就不聪明,本来就是普通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1.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伤,哀伤,叹息。

2.世隶耕:世代耕田为业。

隶,属于。

3.年:岁。

伤仲永的注释

伤仲永的注释

伤仲永的注释1.【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吕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日"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2.【注释】【1】《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节。

伤,哀伤。

【2】金溪:地名,现在江西省金溪县。

【3】世隶耕:世代耕田为业。

隶,属于。

【4】尝:曾经。

【5】书具:书写工具。

指笔、墨、纸、砚。

【6】异焉:对此(感到)惊异。

【7】旁近:附近。

这里指邻居。

【8】自为其名: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为,这里作动词用。

【9】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

收,聚、团结。

【10】自是:从此。

【11】立就:立刻完成(写好)。

【12】文理:文采和道理。

【13】邑人:同县的人。

【14】稍稍:渐渐。

【15】宾客其父:请他父亲去做客。

宾客,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以宾客之礼相待。

【16】巧:索取,意思是花钱求仲永题诗。

【17】利其然:就是“以其然为利”,把这种情况看作有利(可图)。

【18】扳(pn):同“攀”,牵,引。

【19】环谒(y):四处拜访。

【20】明道:宋仁宗年号(1032-1033)。

【21】先人:祖先,这里指王安石的死去的父亲。

【22】称(chn):相当。

【23】泯(min)然:消失。

这里是毫无特色的意思。

3.【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伤仲永》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伤仲永》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伤仲永》文言文原文和翻译上学期间,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

你还记得哪些经典的文言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伤仲永》文言文原文和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伤仲永》文言文原文和翻译1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伤仲永

伤仲永

《伤仲永》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

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原文: 木兰诗 (北朝民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伤仲永文言文注解及翻译在线看

伤仲永文言文注解及翻译在线看

伤仲永文言文注解及翻译在线看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来宾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译文金溪县的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

仲永五岁时,不曾熟悉书写工具(纸、墨、笔、砚等),(有一天)突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很惊诧,从邻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仲永马上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的意思是赡养父母、与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传给全乡的秀才欣赏。

从今,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马上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惊奇,慢慢地,(同县的人)都以来宾之礼对待他父亲,(有的人)花钱请方仲永作诗。

他的父亲以此认为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访问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也已经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了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让(他)作诗,(他写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状况,(舅舅)回答说:“他的才能已完全消逝,完全犹如常人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

他先天的才能,远胜于一般有才能的人。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常人,是由于他受到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他那样天生聪慧,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一般人,现在那些天生就不聪慧,原来就是一般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一般人就为止了吗?解释句解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伤仲永》原文及译文

《伤仲永》原文及译文

《伤仲永》原文及译文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伤仲永〔宋〕王安石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译文:金溪县有个百姓叫方仲永,祖祖辈辈以耕种为生。

仲永出生五年,还没有见过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

他的父亲对此感到惊奇,就向邻居借书写工具来给他。

仲永立刻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他的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为主旨,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就能立刻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

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初中文言文:《伤仲永》原文译文赏析

初中文言文:《伤仲永》原文译文赏析

初中文言文:《伤仲永》原文译文赏析《伤仲永》宋代: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译文】金溪县有个百姓叫方仲永,祖祖辈辈以耕种为生。

仲永出生五年,还没有见过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

他的父亲对此感到惊奇,就向邻居借书写工具来给他。

仲永立刻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他的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为主旨,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就能立刻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

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过了七年,我回到扬州,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他说:“方仲永已经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

他的才能是上天赋予的,远胜过其他有才能的人。

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注释】伤:哀伤,叹息。

王安石《伤仲永》全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王安石《伤仲永》全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伤仲永宋·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注释伤:哀伤,叹息。

金溪:地名,今在江西金溪。

隶:属于。

生:生长到。

识:认识。

书具:书写的工具(笔、墨、纸、砚等)。

求:要。

异:对······感到诧异。

借旁近:就近借来。

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与:给。

.养:奉养,赡养。

收族:团结宗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

收,聚,团结。

意:主旨(中心,或文章大意)。

一:全。

指:指定。

就:完成。

文:文采。

理:道理。

邑人:同(乡)县的人。

奇:对······感到惊奇(奇怪)。

稍稍:渐渐。

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宾,本文的意思是状语。

乞:求取。

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

利,认为······有利可图。

日:每天。

扳:通“攀”,牵,引。

环:四处,到处。

谒:拜访。

明道:宋仁宗赵祯年号(1032-1033年)。

从:跟随。

先人: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前时之闻:以前的名声。

复:又,再。

泯然众人矣:完全如同常人了。

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

众人,常人。

王子:王安石的自称。

通:通达。

悟:聪慧。

受:接受。

《伤仲永》原文及翻译

《伤仲永》原文及翻译

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金溪县的平民方仲永,世隶耕。

世代以耕田为业。

仲永生五年,仲永五岁时,未尝识书具,不曾用过书写工具(纸、墨、笔、砚等),忽啼求之。

有一天他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异焉,父亲对此感到很诧异借旁近与之,从邻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即书诗四句,,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自为其名。

并且自己为诗取了题目。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这首诗的意思是赡养父母、与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邑人奇之,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奇怪,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渐渐地,同县的人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父亲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还有的人花钱请方仲永作诗。

他的父亲以此认为有利可图,不使学。

不让他学习。

余闻之也久。

我听说这件事也已经很久了。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了方仲永,十二三矣。

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令作诗,让他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可是,他写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曰:“泯然众人矣”。

“他的才能已完全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王安石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

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他先天的才能,远胜于一般有才能的人。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常人,是因为他受到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他那样天生聪明,像这样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普通人,现在那些天生就不聪明,本来就是普通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1.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伤,哀伤,叹息。

2.世隶耕:世代耕田为业。

隶,属于。

3.年:岁。

文言文《伤仲永》的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伤仲永》的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伤仲永》的译文及注释文言文《伤仲永》的译文及注释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是不是有很多人在为文言文的理解而发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文言文《伤仲永》的译文及注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

父益,都官员外郎。

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

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

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

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

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

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也。

”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俄直集贤院。

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

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

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

”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最方今之所急之。

”上以为然。

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

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

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分下。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

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仲永
作者:〔宋〕王安石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文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十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受于人也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
金溪县的乡民方仲永,家里世代务农。

仲永长到五岁时,还不曾见过纸、笔、墨、砚等文具,(一天)忽然哭叫着要这些东西。

他父亲感到惊奇,向邻居借来给了他,他立即写下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了自己的名字。

他的诗以奉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传给全乡的秀才(争着)欣赏他的诗作。

从此,指定题才叫他写诗,他立刻就能写成,诗的文采和义理都有可取之处。

同县的人认为他才能非凡,渐渐地请他父亲带他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财和礼物求他作诗。

他的父亲觉得那样做有利可图,就每天领着仲永四处拜访本县的人,而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已经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老家,在舅舅家看到了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作诗,就不像先前那样聪明了。

又过了十年,我从扬州回乡,又到了舅舅家,问仲永的情况,(舅舅告诉我)说:“(仲永的才华已经)消失,像普通人一样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