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对行星运动问题的研究
行星与卫星的轨道运动分析
行星与卫星的轨道运动分析在宇宙的浩瀚空间中,行星与卫星在轨道上运动,构成了宇宙中的一个奇妙景象。
这种轨道运动是由物理规律所决定的,下面我们将对行星与卫星的轨道运动进行一些分析。
1. 行星的轨道运动行星是绕着恒星运动的天体,它的轨道是一个椭圆。
根据开普勒定律,行星在其轨道上运动时,其速度是不断变化的。
根据椭圆轨道的特性,行星在距离恒星最近的位置称作近日点,而在最远位置处则称作远日点。
除了基本的椭圆形轨道外,行星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引力作用和岁差效应。
引力作用使得行星的轨道稍微发生变化,岁差效应则表现为行星轨道的周期性变化。
2. 卫星的轨道运动卫星是绕着行星或其他天体运动的天体。
与行星的轨道不同,卫星的轨道通常是一个近似圆形的椭圆。
卫星的轨道与行星的引力密切相关,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卫星的速度、轨道倾角和轨道周期。
根据轨道的高度,卫星分为地球同步轨道、低地球轨道、中地球轨道等。
地球同步轨道的卫星的轨道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因此能够保持与地球某一点的相对位置不变,适于通信和气象观测。
低地球轨道的卫星则非常接近地球表面,轨道周期较短,适用于地球观测和科学实验。
卫星的轨道运动还与其他因素密切相关,例如大气阻力和引力摄动等。
大气阻力会使得低地球轨道的卫星逐渐减速并最终从轨道上坠落,因此需要定期进行姿态调整或进行再入操作。
引力摄动则是由其他天体的引力对卫星轨道的扰动,使得卫星的轨道产生微小的变化。
3. 天体运动的意义与研究行星与卫星的轨道运动不仅令人惊叹,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通过对行星和卫星轨道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宇宙的基本物理规律、了解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此外,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下,我们还利用行星和卫星的轨道运动来实现各类实际应用。
卫星导航系统如GPS就是基于对轨道运动的精确测量和计算,使得我们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定位和导航。
行星和卫星观测也有助于天文学的研究,例如通过观测行星和卫星的运动,可以推断出它们的质量和轨道倾角等重要参数,进一步了解宇宙万象。
高中物理常见星球问题教案
高中物理常见星球问题教案
一、目标:了解常见星球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二、教学内容:
1. 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
2. 太阳系中的主要行星;
3. 星球的表面特征和气候特点;
4. 星球的运动规律。
三、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展示太阳系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激发学生对星球的兴趣。
2. 学习:讲解太阳系中的主要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介绍它们的表面特征、气候特点和运动规律。
3. 演示:通过实验或模拟演示,让学生观察星球的运动规律,如行星公转、自转等现象。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太阳系中的行星位置和运动规律对生命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星球的重要性。
5. 小结:对学生进行总结,梳理学习内容,强化对星球特点和运动规律的理解。
四、扩展延伸:
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
2. 让学生研究其他星球的特点和运动规律,拓展对宇宙的认识;
3. 鼓励学生参加天文观测活动,深化对星球的了解。
五、课堂反馈:通过问题解答或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星球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或观察,了解一个星球的特点和运动规律,并写一份小结报告。
七、教学评估: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教学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高中物理_行星的运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六章万有引力§6.1行星的运动导学案【导入学习】浩瀚的宇宙中除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以外还有许多的星体,它们在太空中是如何和平相处的?都在做什么样的运动?为什么做这样的运动呢?“日出东方”“日傍西山”,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感觉太阳每天绕地球转一圈,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如何解释这种现象?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行星的运动规律。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内容.2.知道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3.知道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且这个比值与行星的质量无关,但与太阳的质量有关.过程与方法通过托勒密、哥白尼、第谷·布拉赫、开普勒等几位科学家对行星运动的不同认识,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并加深对行星运动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人们对行星运动的认识过程是漫长复杂的,真理是来之不易的.2.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不竭的动力.【课前知识储备】1.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2.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各物理量及相互关系式。
3.查找资料收集椭圆的知识,完成课本:“做一做”。
重在理解椭圆的焦点和长轴、短轴的概念。
教学目的:强化所学知识同时对于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先导学习,为本节的新课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自主与合作】学习活动一、人类认识天体运动的历史课前同学们已经做好了预习,并查阅了天体运动的相关资料,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问题1、“地心说”的内容及代表人物:思考:为什么地心说一度占据了统治地位问题2、“日心说”的内容及代表人物:问题3:“日心说”战胜了“地心说”,请阅读第33页《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找出“地心说”遭遇的尴尬和“日心说’的成功之处学以致用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及其他行星都绕地球运动B.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所有天体都绕太阳运动C.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动D.“地心说”和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现在看来都是不正确的“日心说”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师:德国的物理学家开普勒继承和总结了他的导师第谷的全部观测资料及观测数据,也是以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模型来思考和计算的,因为不管是“地心说”还是“日心说”,都把天体运动看得很神圣,认为天体运动必然是最完美、最和谐的匀速圆周运动。
高中物理行星运动模型教案
高中物理行星运动模型教案教学目标:
1. 理解太阳系行星的运动规律
2. 掌握行星绕太阳公转和自转的原理
3. 熟练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释行星运动规律
教学内容:
1. 行星的公转运动
2. 行星的自转运动
3.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在太阳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 太阳系行星的运动规律
2.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
1. 讲授
2. 实验展示
3. 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太阳系行星的概念,激发学生对行星运动的兴趣。
二、学习行星的公转运动(20分钟)
1. 通过讲解和模型展示,介绍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规律。
2. 带领学生计算太阳系行星的周期和轨道。
三、学习行星的自转运动(20分钟)
1.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理解行星的自转规律。
2. 讨论行星自转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公转的关系。
四、学习万有引力定律(15分钟)
1. 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到太阳系行星运动中。
2. 演示如何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行星的运动轨道和速度。
五、总结和讨论(10分钟)
1. 和学生总结行星运动的规律和原理。
2. 引导学生思考太阳系中的行星运动和宇宙的奥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太阳系行星的运动规律,理解行星绕太阳公转和自转的原理,熟练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释行星运动规律。
同时,通过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高中物理力学中万有引力和行星运动题的解题技巧
高中物理力学中万有引力和行星运动题的解题技巧高中物理力学中,万有引力和行星运动题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技巧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类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经典的例子:假设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物体,它们之间的距离为r,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为F。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公式:F =G * (m1 * m2) / r^2其中,G是一个常数,被称为万有引力常数。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引力的方向:万有引力的方向始终指向两个物体之间的连线方向。
这是因为引力是一个矢量量,具有方向性。
2. 引力的大小:根据上述公式,引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因此,当质量增大或者距离减小时,引力的大小会增加。
3. 引力的合成:当有多个物体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时,我们需要将它们的引力进行合成。
可以运用向量相加的方法,将各个引力矢量进行矢量相加,得到合成后的引力矢量。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与行星运动相关的例子:假设有一个质量为M的太阳和一个质量为m的行星,它们之间的距离为r。
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一个椭圆。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以下技巧:1. 开普勒三定律:开普勒三定律是描述行星运动的重要定律。
根据这些定律,我们可以得到行星的运动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 椭圆轨道的性质:椭圆轨道有两个焦点,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它们之间的连线会扫过相等的面积。
这意味着行星在离太阳较远的位置运动较慢,在离太阳较近的位置运动较快。
3. 行星的运动速度: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在不同位置的运动速度是不同的。
在离太阳较远的位置,行星的速度较慢;在离太阳较近的位置,行星的速度较快。
通过以上的解题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与万有引力和行星运动相关的问题。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题目要求,结合上述的技巧进行分析和计算。
同时,我们也可以运用这些技巧来举一反三,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
行星的运动开普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课件—【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
对
星
——第谷·布拉赫
体 运
1546年12月14日出生于斯坎尼亚省基乌德斯特 普的一个贵族家庭。丹麦天文学家和占星学家。
动
的
哥白尼的宇宙体系动摇了基督教宇宙体系的根基,
观 察
但它并没有在天文测算的精确度上有多大的提高。 近代早期最重要的观测工作是由丹麦的第谷 (1546-1601)进行的。
第谷·布拉赫是天文史上的一位奇人。他对于星象的观测,其精确严密 在当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其编纂的星表的数据甚至已经接近了肉 眼分辨率的极限,这让人瞠目结舌。第谷的数据为其弟子——大名鼎鼎 的开普勒所运用,由此创立了著名的行星运动三大定律,成就了近代天 文学的开端。
那么每天的情况就应是相同,事实上,每天白天的长短不同,冷暖不同,
而“日心说”则能说明这种情况;白昼是地球自转形成的,而பைடு நூலகம்季是地
球绕太阳公转形成的。
思
考
讨
论
哥白尼“日心说”是绝对正确的吗?
“日心说”也并不是绝对正确的,因为太阳只是太阳 系的一个中心天体,而太阳系只是宇宙中众多星系之 一,所以太阳并不是宇宙的中心,也不是静止不动的。 “日心说”,只是比“地心说”更准确一些罢了。
其中,比值 k 是一个对所有行星都相同的常量。 1571年12月27日生于神圣罗马帝国符腾堡(现属德国)的威尔德斯达特镇,德国天文学家、数学家与占星家。 第谷的数据为其弟子——大名鼎鼎的开普勒所运用,由此创立了著名的行星运动三大定律,成就了近代天文学的开端。 随着天文观测不断进步,“地心说”暴露出许多问题。 “日心说”,只是比“地心说”更准确一些罢了。 是继哥白尼之后第一个站出来捍卫太阳中心说、并在天文学方面有突破性成就的人物,被后世的科学史家称为“天空的立法者”。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近四十年的观测和计算,于1543年出版了“天体运行论”正式提出“日心说”。 白昼是地球自转形成的,而四季是地球绕太阳公转形成的。
高中物理双星系统问题探析
高中物理双星系统问题探析
双星系统是指由两个行星组成的天体系统,它们以自身的重力作用力在轨道上绕着彼此公转。
双星系统的形成,是一种自然演化过程,在星云形成的初期,星系会进入一个不稳定状态,继而产生“胶子”状态,由此形成双星系统。
双星系统的动力学有许多特殊特性,其运动特性决定了它们的动态行为和走势。
如果两颗行星完全同质,本质上就相当于一个质点,它们运动的轨道可用坐标系描述,符合简谐振荡定律。
如果两颗行星的质量不同,此时双星系统的具体的动力学行为可使用单星动力学原理和双星动力学原理直接描述,这些原理采用数学语言描述,从而明确双星系统的动态行为以及力的变化。
双星系统的研究也得到了天文学家的广泛应用。
他们通过分析系统所受外界作用的大小、方向等,即可推断出该双星系统可能出现的变化,从而有助于研究星际运动。
此外,研究双星系统有助于人们了解银河系结构与组成以及其它形态星系样本中存在的特征等。
行星的运动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
2
8
3
1+
0 2
,解的:
1.行星绕太阳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所有行星都在同一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
B. 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太阳位于行星轨道的中心处
C. 离太阳越近的行星运动周期越长
D. 所有行星的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
相等
• 1.【答案】D
• 【解析】由开普勒第一定律可得,所有行星都绕太阳做椭圆运动,
行星都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太阳则位于所有椭圆的一个公
共焦点上。
④ 意义:否定了行星圆形轨道的说法,建立了正确的轨道理论,
给出了太阳的准确位置。
二、开普勒定律
2.开普勒第二定律
① 内容: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
扫过的面积相等。
② 图示:
二、开普勒定律
2.开普勒第二定律
③ 说明:行星靠近太阳时速度增大,远离太阳时速度减小。近日
动近似看成圆周运动来处理。
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十分接近圆,太阳处在圆心
对某一行星来说,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或线速度)大小不变,即行
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3
所有行星轨道半径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 2
=
• 地球公转轨道的半径在天文学上常用来作为长度单位,叫做天文
九分之一
• 例题1 如图所示是行星绕恒星运动情况的示意图,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速度最大的点是A点
B.速度最大的点是C点
C. 从A到B做减速运动
D. 从B到A做减速运动
• 解析:A、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对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行星
高中物理行星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专题讲解
物理总复习:行星的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考点梳理】考点一、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这就是开普勒第一定律,又称椭圆轨道定律。
2、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于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这就是开普勒第二定律,又称面积定律。
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以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这就是开普勒第三定律,又称周期定律。
若用a 表示椭圆轨道的半长轴,T 表示公转周期,则32a k T=(k 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
例、关于行星绕太阳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所有行星都在同一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B .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太阳位于行星轨道的中心处C .离太阳越近的行星的运动周期越长D .所有行星的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答案】D【解析】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在一个焦点上,但并非在同一个椭圆上,故A 、B 错。
由第三定律知离太阳越近的行星运动周期越小,故C 错、D 正确。
考点二、万有引力定律1、公式: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122m m F G r=,G 为万有引力常量, 11226.6710/G N m kg -=⨯⋅。
2、适用条件:公式适用于质点间万有引力大小的计算。
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另外,公式也适用于均匀球体间万有引力大小的计算,只不过r 应是两球心间的距离。
例(多选)、对于质量为1m 和2m 的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的表达式122m m F G r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公式中的G 是引力常量,它是由实验得出的,而不是人为规定的B .当两物体间的距离r 趋于零时,万有引力趋于无穷大C . 1m 和2m 所受引力大小总是相等的D .两个物体间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是一对平衡力【答案】AC【解析】 由基本概念、万有引力定律及其适用条件逐项判断。
高中物理行星变轨问题
高中物理行星变轨问题《神奇的高中物理行星变轨问题》嘿!小伙伴们,你们知道吗?高中物理里的行星变轨问题简直太神奇啦!就像我们在操场上跑步,一会儿跑内圈,一会儿跑外圈,行星变轨也是这样的道理。
想象一下,行星原本在自己的轨道上乖乖地转着,突然,它要改变轨道了,这是为啥呢?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时候,我瞪大眼睛,竖着耳朵,生怕错过一点点。
旁边的同桌小明也一脸认真,还时不时地跟我小声嘀咕:“这也太难懂了吧!”我白了他一眼,说:“别抱怨,认真听!”老师说,行星变轨就好比我们坐公交车换线路。
原本在一条线路上跑着,要想到达新的目的地,就得换条线路。
行星要从一个轨道换到另一个轨道,就得有外界的力量来帮忙。
比如说,要让行星靠近中心天体,就得让它减速,这就像我们跑步累了,速度慢下来就会靠近跑道中心一样。
反之,如果要让行星远离中心天体,就得给它加速,这不就跟我们冲刺的时候,速度快了就会跑到跑道外圈一个道理吗?“那要是速度不变,行星能变轨吗?”我忍不住问老师。
老师笑着摇摇头:“傻孩子,速度不变,行星怎么可能变轨呢?这就好比你不努力改变自己,怎么能进步呢?”再想想,行星变轨的时候,能量也在变化呢!加速的时候,能量增加;减速的时候,能量减少。
这多像我们学习,努力了,知识增加了;偷懒了,知识就减少了。
我和小伙伴们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那场面可热闹了。
小红说:“这行星变轨就跟我们玩游戏换关卡似的,得有技巧。
”小刚接着说:“对呀,而且还得把握好时机,不然就失败啦!”你说,这高中物理的行星变轨问题是不是超级有趣?它让我们看到了宇宙中那些神秘又奇妙的现象。
我觉得呀,学习高中物理的行星变轨问题,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宇宙奥秘的大门。
虽然有时候会觉得有点难,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去思考,去探索,就能发现其中的乐趣和惊喜。
这不就跟我们解决一个超级难的谜题一样,解开的时候,那种成就感简直爆棚!所以,小伙伴们,别害怕困难,一起在物理的宇宙中畅游吧!。
关于行星运动模型疑问引发的思考
一
46
—
2 0 1 8年 第 1 期
物 理通报
中学物理教 学
性 力 的存在 是 日心参 考 系动量 不守 恒 的原 因 , 式( 1 ) 也 可 以看成 是该 参考 系 的动 量 定 理 方 程. 但 值 得 注
/ 、 、 、
意 的是 , 虽 然对 于 日心参 考 系来 讲 系统 动量 不守 恒 , 但 是 角动量 确 实是 守恒 的 , 其 原 因 在 于该 系统 惯 性 力 没 有力 矩 , 也 不做 功. 另外 需要 说 明的是 这里 提到
其 实 默认选 取 了太 阳 的 中心 为 参 考 系 , 即 日心参 考
系 o, 而 实质上 该参 考 系为非 惯性 系 , 变 换 一下 参考
系, 选 取 日地 系统 的质心 参 考 系 c ( 惯性系) , 如图 2
所示 .
内力 , 若将 其他 星 体对该 系统 的力 忽 略掉 , 那 地 球与 太 阳构成 的系统应 该 符合 动 量 守 恒 定 律. 由 图 1可 以看 出 , 地球 绕太 阳转 动 , 系统 只有地 球存 在 动量且
高 中阶段 一般 将行 星绕 恒星运 动近似 为匀 速 圆 周运 动 , 在讲授 “ 动量 守 恒定 律 ”这 节 课 时 ,有 学 生
发现 了一 个 问题 : 行星运 动模 型 动量 不守恒 , 以地球
绕太 阳做 圆周 运动 模型 为例 , 如图 1 所示 , 该 运 动是
以地 球 和太 阳之 间 的万 有 引 力作 为 向心 力 , 而地 球 与太 阳之间 的万有 引 力 是 一 对 相互 作 用 的 力 , 属 于
1 = r 1
2一 r 2
( 3 ) ( 4 )
行星的运动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
答案:C
【针对训练3】
如图所示,某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
为月球绕地球运转半径的 19 ,设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27天,
则此卫星的运转周期大约是(
)
1
1
A.9天
B.3天
C.1天
D.9天
1
卫3
解析:由于 r 卫=9r 月,T 月=27 天,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
则 T 卫=1 天,故选项 C 正确。
答案:C
卫
2
月3
= 2,
月
二、高中阶段对行星运动的近似化处理
1.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十分接近圆,太阳处在圆心。
2.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
3.所有行星轨道半径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
3
r
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 2=k
T
4.开普勒三定律适用于所有绕中心天体运行的星系,但不同
星系的 k 值不同
飞船由A点到B点的时间
R R0 3
)
R3
2
T2
T '2
(
TAB
R R0 3 T
T'
(
) .
2
2R
2
R R0
【针对训练8】
(多选)已知某卫星在赤道上空轨道半径为r1的圆形轨道上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为
T,卫星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赤道上某城市的人每三天恰好五次看
到该卫星掠过其正上方.假设某时刻,该卫星在A点变轨进入椭圆轨道,近
和月亮以及其他行星绕地球匀速圆周转动。
优势:符合人们的日常经验,也符合宗教神学关于
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
代表人物:托勒密
典型问题:行星的逆行
高中物理 行星的运动
堂 小
行
科学足迹 地心说 日心说
结星 :的 行运
开普勒第一定律 (椭圆轨道定律)
星动
开普勒行星 开普勒第二定律
的
运动定律
(面积定律)
运
动
开普勒第三定律
(周期定律)
运
动
规
律
太阳
:
●
焦点 焦点
亲
自
体
验
:
体
验
椭M
F1
圆
RP
O
F2
N
S
开 开普勒第二定律
普
勒 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
行 星
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运
动
规 律 近日点 : 速度快
远日点 速度慢
开 开普勒第三定律
普
勒
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
行 星
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
运 相等。
科 学 的
1. 地心说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 不动的,太阳、月亮以及其
足
(代表人物:托勒密) 他行星都绕地球运动。
迹
太阳是是静止不动的,地
2. 日心说 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做
(代表人物:哥白尼) 匀速圆周运动。
科
学 的
3. 日心说进一步完善
足 迹
(1) 天才观测者:
第谷·布拉赫
把天体位置测量的误差由 第 谷(丹麦) 10/ 减少到2/
行 星 轨 道
3、所有行星轨道半径的三次方跟它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
值相等,即:
表达式:k
=
r3 T2
的
处
理
探课 究堂
[典例] 火星和木星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根据开
物理高中行星题目讲解教案
物理高中行星题目讲解教案
一、题目:为什么行星绕太阳运动是椭圆而不是圆形的?
二、目标:通过本次讲解,学生将了解到行星绕太阳运动为什么是椭圆而不是圆形的原因。
三、教学步骤:
1. 引入:首先,引入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到行星和太阳之间的引力是
导致行星运动的原因。
2. 解释:接着,解释为什么行星绕太阳的轨道是椭圆形的。
讲解的重点是开普勒定律,简
要介绍第一定律:行星绕太阳的轨道是椭圆。
然后解释椭圆形轨道的形成原因,即太阳作
为一个焦点,行星在其椭圆形轨道上运动。
3. 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示例演示,利用一张示意图,让学生看到行星绕太阳的椭圆形轨道,并让他们对椭圆的形状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4. 总结:最后,总结本次讲解的内容,让学生明白行星绕太阳运动是椭圆形的原因,并引
导他们思考其他天体运动的规律。
四、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和观点,加深他们对行星运动的理解,促使他
们在思考中学习。
五、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行星绕太阳轨道为什么是椭圆而不是
圆形的原因,并举例说明。
六、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更深层次的知识,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或书籍进行阅读,深化对行星轨道形成原因的认识。
【高中物理】行星的运动
3.37×1018 1.03×1013 1.03×1013
通过上述数据,你得到了什么?【注意】:k与中心天体(太阳)有关
行星运动的简化的模型
实际上,行星的轨道与圆十分接近,在 中学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按圆轨道处理。
一、开普勒第一定律:近似圆周,太阳在圆心.
r
二、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
哥白尼
日心说:太阳 是宇宙的中心, 并且静止不动, 一切行星都围 绕太阳做圆周 运动。
第谷的天文学观测
哥白尼的宇宙体系动摇了基督教 宇宙体系的根基,但它并没有在 天文测算的精确度上有多大的提 高。近代早期最重要的观测工作 是由丹麦的第谷(1546-1601) 进行的。
经过长期争论,日心说战胜 了地心说,最终被接受。无 论地心说还是日心说,古人 都把天体的运动看得很神圣, 认为天体的运动必然是最完 美、最和谐的匀速圆周运动。 行星运动果真如此吗?
土星
1426
天王星
2870
87.97 225 365 687 4333 10759 30660
3.36×1018 3.36×1018 3.36×1018
3.36×1018 3.36×1018 3.36×1018 3.37×1018
海王星 月球 地球同步卫星
4498 0.3844 0.0424
60148 27.3
二、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 (轨道定律) 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探究1】:第一定律说明了行星 运动的轨道,那不同的行星绕太阳 运行时的椭圆轨道相同吗? 【注意】:不同行星绕太阳运行的 椭圆轨道不同,但这些轨道有一个 共同的焦点,即太阳所处的位置; 行星离太阳越远,轨道半长轴越长。
《第七章 1 行星的运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行星的运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含义和基本应用。
2. 掌握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规律,并能够运用其诠释一些天文现象。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并能够运用其诠释天文现象。
2.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行星运动规律,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和相关天文图片。
2. 准备实验器械,如天文望遥镜、地球仪等。
3. 准备视频资料,如行星运动的动画和相关天文现象的视频。
4. 设计教室讨论问题和课后作业,以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并能够运用这些定律诠释一些简单的天文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步骤:1. 导入:起首,我会通过一些简单的天文图片和视频来引入行星运动的话题,让学生们对行星运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基础知识讲解:接下来,我会详细讲解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包括每个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轨道半径以及速度等参数之间的干系。
我会通过图表、图片和动画等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观点。
3. 实验探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行星的运动,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探究。
例如,可以让学生用小球模拟行星的运动,观察行星的运动轨迹和周期,以此来验证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一定律。
4. 小组讨论:在讲解和实验的基础上,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们思考一些与行星运动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行星会按照这样的轨迹运动?这些规律是如何被发现的?等等。
通过讨论,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行星运动的知识。
5. 教室练习: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会设计一些简单的教室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来解答。
这些练习题应该涵盖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应用,如计算行星距离太阳的距离、速度等参数。
6. 总结回顾:最后,我会对这节课进行总结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知识,并鼓励学生们在课后继续思考和探索与行星运动相关的问题。
行星在近日点离心运动原因分析
龙源期刊网
行星在近日点离心运动原因分析
作者:余希尧
来源:《中学物理·高中》2013年第12期
当行星围绕太阳运动时,轨道为椭圆(如图1所示).行星Q从A运动到C点时,做离心运动,原因是“在合力不足以提供所需的向心力时,物体虽不会沿切线飞去,也会逐渐远离圆心”,在这里有个矛盾的结论:从A到C做离心运动.因此,从A、C两点做离心运动;如果从C到A则在做向心运动,A、C两点又在做向心运动,这是一个矛盾的结论.
那么行星在A、C两点所受到的引力是否足以提供所需的向心力,做什么运动.
1行星在近日点和远日点万有引力与向心力关系的分析
设行星Q绕太阳P沿半径为r0的圆轨道做速率为v0的匀速圆周运动,经过A点时,速度突然增大到v1,行星绕椭圆轨道运动.设太阳P的质量为M,行星Q的质量为m.
行星在远日点向心力与万有引力两者也相等.
所以行星在近日点和远日点时,万有引力能够提供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A、C两点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因此在A、C两点仍为圆周运动,行星既不做离心运动也不做向心运动.
2行星在近日点和远日点附近做离心运动和向心运动分析
2.1行星离开近日点做离心运动原因
2.2行星离开近日点做离心运动原因
同样,当行星运动在远日点C时,由于轨道的曲率圆半径ρC
因此,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当速度大小变化而使行星开始做向心运动或离心运动,是因为行星速度的变化而引起轨道曲率圆半径的变化,行星在这个点附近绕新的轨道做圆周运动时,行星就会靠近或远离引力中心,从而做向心运动或离心运动.。
行星的运动高中物理
行星的运动高中物理《行星的运动:高中物理中的奇妙之旅》嗨,大家好!今天我想跟你们聊聊高中物理里超级有趣的行星的运动。
你们抬头看过星星吗?那些闪烁的小星星,其实都在宇宙中做着神奇的运动呢。
我记得第一次在物理课上接触到行星的运动时,我简直被惊呆了。
老师在黑板上画着那些椭圆轨道,我的眼睛就死死地盯着,心里想:“哇塞,这也太酷了吧!”行星就像一群听话的小娃娃,按照一定的规律在宇宙这个大操场里跑来跑去。
比如说地球,我们就生活在地球上,可地球自己也没闲着呀。
它在绕着太阳转呢,这个轨道可不是正圆形的,而是椭圆的。
想象一下,太阳就像一个超级大的球放在操场中间,地球呢,就像是一个小小的运动员,沿着一个有点扁的圈在跑。
有时候离太阳近一点,这时候就像我们在跑步的时候靠近了补给站,热乎着呢;有时候离太阳远一点,就好像跑到了操场的角落,有点冷冷的感觉。
我和我的同桌经常会讨论行星的运动。
有一次,我跟他说:“你看,行星就像一群被绳子牵着的小风筝,太阳就是那个牵风筝的人,只不过这根绳子不是普通的绳子,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叫万有引力。
”我同桌听了之后,眼睛一亮,他说:“嘿,你这个比喻还挺有趣的。
那要是行星不听话,挣脱了这根绳子怎么办?”我就笑着说:“哪能那么容易挣脱呀,万有引力可强大了,就像一个超级胶水,把行星紧紧地粘在自己的轨道上。
”在学习行星运动的时候,那些公式可把我折腾得够呛。
什么开普勒定律的公式啦,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小精灵,在我脑袋里跳来跳去,让我总是搞混。
不过,当我慢慢理解了之后,又觉得这些公式就像是打开行星运动秘密大门的钥匙。
就像你玩游戏,一开始不知道规则的时候,觉得好难,等你搞懂了规则,就会觉得超级好玩。
我还会想,要是我能像科幻电影里的超级英雄一样,飞到行星上去看看就好了。
我想站在火星上,看看火星的两颗小卫星,那感觉肯定就像站在一个特别的观景台上,看着两个小跟班在旁边转来转去。
说不定火星上也有一些小生物,它们也在好奇地看着火星的卫星运动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行星运动问题的研究
在杨维纮主编的《力学》教材267页上,有一个关于行星在各种能量下运动轨迹的图示,即图5.12。
图中有一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所有曲线在y 轴上交点相同,即所有曲线的焦半径相同。
这是一个偶然么,又是
所有轨迹焦半径相同是否要满足一定条件,真对这个疑问我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首先,要证焦半径相同,就要明确焦半径:圆的焦半径为R,抛物线(y 2=2Px )的焦半
径为P ,与椭圆(1b y a x 2222=+)焦半径为a b 2,双曲线(1b
y a x 22
22=-)的焦半径为a b 2。
因为圆周运动最简单,所以我以圆周运动作参考来考察其他运动,看其他轨迹的焦半径
是否等于圆的直径R 。
设圆周运动的速度为0V 。
因为
2
20R
mM G R V m =,所以
2
0V G M
R =
,同时
)其中动E 2r
m h m r 21,r Mm G 2r m h m r 21E (Ih m M G E 2222222
22=+-+==。
在确定了圆周运动的基本量后,我先对比抛物线作了比较,具体运算如下:
⎪⎩⎪⎨⎧==离日最近点距离公式)焦半径相同)(2GM
h p 2( R p 2
得(即近日点速度)0
MAX 2V V = 由焦动量守恒可得,在焦半径处切向速度0V V =。
很有意思的结果:焦半径相同的圆与抛物线在焦半径处切向速度居然相同,而且与质量无关。
于是我猜想,会不会这便是焦半径相同行星轨迹曲线的共同性质。
于是我借助椭圆运动加以验证。
但轨迹为椭圆的运动方程过于复杂,于是我采用了将猜想答案代入方程组检验的方法。
具体解题如下:
在建立几何模型时我选了直角坐标系,因为直角坐标我比较熟悉,而且本题中我也只用了2个特殊点,即焦半径上的点与离日最近点,这两点的切法向分量正好是x 轴与y 轴方向,算是取了一次巧。
1b y a x 22
22=+ ( a>b 222c b a =- ) 由① R a
b 2
= (焦半径为R ) ② a c )a b ,c (y
F x F
k V V 2
=∂∂∂∂==法切
得在焦半径处切V a
a c V 2
2+=
同时由角动量守恒在距日最远点处切V a
c
a V +=
由于与噢圆轨道满足能量关系:
E r
Mm G mV 21mV 212
2=-+切法〉0 假设在焦半径处切向速度V=0V
则代入上式算出E ,由于E 不变,在距日最远点E
也应该相同,于是应有:R
Mm G V a b a m 21c a Mm G V a c)(a m 21202
222022-+=--+(为了简化运算我将2b 化为了22c a +)
经运算成立!
然后我再用同样的方法检验了双曲线的轨迹,结果也成立!
于是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行星轨迹焦半径相同,则他们在焦半径处切向速度相
同,为作圆周运动的速度,与质量无关。
我对这个结论作了以下推想:
一个作圆周运动的星体,如果在瞬间给它一个法向作运力,使它产生一个法向速度。
如
果产生的法向动能0E E ->(0E 为星体作圆周运动时的能量,2h m
M G E 220-=)星体
以圆半径为焦半径作双曲线运动;如果0E E -= 作抛物线运动;
0E E -<做椭圆运动。
孙德晖 pb03203141
04.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