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看美国情景喜剧的幽默翻译
从目的论看美国情景喜剧_六人行_中双关语的幽默翻译
[ 3 ]王晓辉. 目的论视角下的幽默语翻译 [ J ]. 东北大学学 报 , 2006, (6).
[ 4 ]段自力. 翻译目的论介评 [ J ]. 渝州大学学报 , 2000, (2) 1 [ 5 ]金敏 ,熊丽娟. 英语幽默的汉译困难 [ J ]. 湘潭师范学院
Joey: This guy says hello, I wanna kill M yself 译文 :罗斯 :嗨 乔伊 :这家伙向我打招呼时 ,我就想自杀 。 例 5: 原文 : Shelley: Do you want a date Saturday?
Chandler: Yes, p lease. Shelley: Okay. He’s cute, he’s funny, he’s…. Chandler: He’s a he? 译文 :雪莉 :周六想要个约会对象吗 ? 钱德 :当然 ,拜托了 。 雪莉 :他人帅而且风趣 ,他 …. . 钱德 :是个男的 ? 在以上两个例子中 ,译者分别采取了直译和归化的方法 对主人公的玩笑话进行了翻译 ,都不同程度地再现了原文的 幽默效果 。
情景喜剧的幽默一般包括了语言类幽默 、文化类幽默和 语用类幽默 。本文将着重探讨其语言方面双关语及俏皮话 的翻译 。情景喜剧的对白经常使用俏皮话及双关语 ,如何翻
收稿日期 : 2008 - 12 - 22 作者简介 :魏 琳 (1978 - ) ,女 ,硕士 ,泉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目的论下《Mom》幽默语的字幕翻译研究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Total.467 August2019(B)总第467期2019年8月(中)摘要美国情景喜剧《Mom》自引入国内后,深受中国观众喜爱。
但对大多数仍无法脱离翻译字幕观看的中国观众来说,仍然无法直接领会到该剧的幽默笑点。
这一切取决于字幕翻译者采取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本文通过目的论理论研究如何翻译美国情景喜剧《Mom》的幽默点,通过归纳和分类各种幽默点,针对每一类幽默点,提出目的论指导下的适用的翻译方法和对比其翻译效果。
关键词幽默语目的论字幕翻译Research on the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Humorous Lan原guage in"Mom"under the Skopos Theory//Li Zhi'nan Abstract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American sitcom"Mom", it has been well received by Chinese audiences.But for most Chinese viewers who can't understand it without subtitles,they still can't directly understand the humor of the sitcom.It all de-pends on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methods adopted by the subtitle translators.Through the Skopos Theory,this paper stud-ies how to translate the humor of the American sitcom"Mom".By summarizing and classifying various humor points,this paper proposes the translation methods applicable for every type of hu-mor point under the Skopos Theory and contrasts the translation effects of the methods.Key words humorous language;Skopos Theory;subtitle transla-tion自我国大量引进欧美影视剧后,美国情景喜剧越来越受中国观众欢迎。
从关联理论看美剧中言语幽默的翻译-文档资料
从关联理论看美剧中言语幽默的翻译摘 要: 由于受诸多因素限制,美剧中的言语幽默翻译与传统翻译不同。
本文以《老友记》为例,将美剧中的言语幽 默分为四大类,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分析四类幽默的翻译方法。
过分析得到结论, 关联理论对言语幽默翻译有很强的解释力, 中译者对目标观众认知环境的补充和完善起着关键性作用, 适当有效的认知环境能够帮助目标观众迅速建立起最佳关联, 到语境效果,从而享受幽默。
、引言关联理论是由 Sperber 和 Wilson 于 1986 年在其著作《关联:交际与认知》 中提出来的。
关联理论认为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 过程,明示一推理是交际过程的两个方面,从说话人的角度,交 际是一个明确的示意过程, 即交际时说话人通过做出明示刺激行 为,明确表达自己的意图 ; 然而从听话人的角度,交际又是一个 推理过程,说话人借助明示手段提供的信息, 进行认知推理行为, 从而推断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
根据关联原则, 任何一个交际行 为都传递着最佳关联性的假设或期待, 听者试图以最小的认知努 力获得最强的语境效果,以此推导出说话者的交际意图。
关联理论中提到了“语境”这一概念, 关联理论认为, 话语Wilson , 2001),“‘语境'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一种心理建因为 的“语境”是“用于理解话语的一系列前提”Sperber &构,是听话者关于这个世界的一系列假定和设想”(Sperber & Wilson ,2001)。
“语境”可以称为认知环境,包含许多外部因素,但是着重点在于说话者提供的信息和听话者能否理解该信息的心理可行性。
一个人的认知环境潜在地包含大量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是易被察觉的外在信息,也可能储存在大脑中而看不见。
从这个意义上讲,“语境”是一个非常广的概念,它包括了由人类大脑所创造的几乎所有概念,并不仅仅局限于外部信息和正在处理的话语,例如对未来科学的设想、宗教信仰、有关轶事趣闻的记忆,等等,这些“语境”都在理解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目的论视角下情景喜剧《米兰达》的幽默翻译研究》范文
《目的论视角下情景喜剧《米兰达》的幽默翻译研究》篇一目的论视角下的《米兰达》幽默翻译研究一、引言作为一种独具魅力的影视作品,情景喜剧在中国的流行与全球文化的融合与翻译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以目的论视角下的情景喜剧《米兰达》为例,对其幽默翻译进行深入研究。
该剧以其独特的剧情和幽默的对话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其成功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对于中国观众的理解和接受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目的论视角下的翻译理论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翻译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它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在情景喜剧的翻译中,目的论指导下的翻译策略对于保持原剧的幽默感和文化特色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目的论的视角出发,探讨《米兰达》的幽默翻译策略。
三、《米兰达》的幽默翻译策略1. 文化适应性翻译在《米兰达》的翻译中,为了使中国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译者采用了文化适应性翻译策略。
通过对原剧文化背景的深入理解,译者将原剧中的幽默元素与中国的文化习惯相结合,使得翻译后的对话更具中国特色,从而实现了文化的有效传递。
2. 语义翻译与意译相结合在《米兰达》的幽默翻译中,语义翻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策略被广泛运用。
译者既保留了原剧的语义信息,又通过意译的方式使对话更具中国观众的审美习惯。
这种策略的运用使得原剧的幽默效果得以在翻译中得到充分体现。
3. 口语化表达为了更好地传递原剧的幽默感和人物特点,译者采用了口语化表达的翻译方式。
这种表达方式使得对话更加贴近生活,更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习惯,从而提高了观众对《米兰达》的接受度。
四、《米兰达》幽默翻译的实例分析以《米兰达》中的一集为例,该集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充满了幽默感。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采用了上述的翻译策略,使得中国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原剧的幽默。
例如,在处理一些具有文化特色的幽默元素时,译者通过解释和补充的方式,使中国观众能够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含义。
此外,译者在处理人物之间的互动时,通过口语化表达和夸张的手法,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增强了对话的幽默感。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美剧幽默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美剧幽默翻译摘要:幽默是美剧对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字幕翻译中最难处理的部分,而功能翻译论可以为幽默翻译做理论上的指导。
译者在翻译幽默的过程中可根据功能翻译理论,采取各种方法,再现原文的修辞特点、内涵奥妙和幽默的联想。
关键词:绝望主妇幽默翻译功能翻译论幽默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能否看懂并欣赏英语中的幽默是衡量其英语水平的一个标志(孙艺风,2002)。
幽默是每个民族共有的,但不同民族的幽默感差异较大。
幽默往往与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社会观念、政治制度、文化习俗等有密切的关系,在一个民族区域内风靡的幽默,往往鲜明地表达出该民族潜在的愿望、关注及冲突,投射出民族整体的印象。
近年来,美剧受到越来越多中国观众的欢迎,观看配有翻译字幕的美剧,既能使观众欣赏到原汁原味的精彩故事,又能了解不同的异域文化。
因此,字幕翻译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字幕翻译研究受到更广泛的重视。
本文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结合当下广受欢迎的美剧《绝望主妇》中的翻译实例,对美剧幽默的翻译进行积极的探讨。
1.目的论对幽默翻译的启示幽默翻译是字幕翻译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对译者来说是一种挑战,其难点在于“功能对等”。
幽默的效果在翻译之后是应该被保留下来的,但是在实际的翻译过程当中,由于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要实现在译本中保留原文本中的幽默效果是非常困难的,至少难以同等程度地把幽默效果保留下来。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较之传统翻译理论标准,有创新和突破之处,传统的翻译理论更重视语言的表现形式,而奈达更重视目标语接受者的反应。
好的翻译是目标语与源语间产生最自然和接近的对等语,也就是说,目标语接受者的反应应等值于源语接受者的反应。
因此,功能对等理论一直以来被看做是电影字幕翻译的重要理论依据和衡量标准。
功能对等原则的具体含义是:在翻译中用最贴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其次是文体(Nida 1998)。
从目的论角度谈美剧《老友记》的字幕翻译策略
从目的论角度谈美剧《老友记》的字幕翻译策略【摘要】目前,影视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彰显本国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当一国影视剧引入另一个异于本族语国家时,字幕翻译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中国,字幕翻译作为一个新兴领域,仍需更加完善的理论体系予以规范。
本文试从翻译目的论角度,以美剧《老友记》为个例,浅谈英文字幕的翻译策略问题。
【关键词】目的论《老友记》字幕翻译策略一、引言作为一部经典的美国幽默情景喜剧,《老友记》自开播起就备受人们的好评与青睐,多次获得艾美奖提名并获奖。
美国《电视剧》杂志于2007年评出史上100大美剧,本剧荣登榜首。
即使现在,剧中轻松搞笑的情节和经典的人物对白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该剧之所以能在中国广受欢迎且经久不衰,离不开对英文字幕的精彩翻译,它不仅成功译出原剧的幽默搞笑风格,且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剧的风俗文化特征。
影视剧字幕翻译本质上就是使用目的语尽可能的保留原语的特色和效果,同时获得目的语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因此,字幕翻译本身就是对翻译目的论的一种体现。
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ie)是由汉斯?弗美尔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
弗美尔将翻译研究从原文中心论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创立了翻译目的论。
该理论认为翻译活动是一种具有目的性的实践活动,即译文是由翻译的目的决定的。
翻译必须遵循“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性法则”以及“忠诚法则”,其中目的法则居于首位。
翻译活动可以有多个目的,对于译者来说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尽可能使译文能达到交际的作用,在读者和原作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为实现这一目的,译者在尊重原文作者意图的基础上,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使译文适应译入语的文化环境和社会意识,以获得本地读者的喜爱和认可。
翻译的目的不同,翻译时所采取的策略、方法也不同。
翻译中到底是采取归化还是异化策略,都取决于翻译的目的。
在目的论下看美国情景剧幽默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在目的论下看美国情景剧幽默翻译的归化与异化西华师范大学/李小静【摘要】本文主要在目的论的视角下,以美国情景剧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在目的论三条准则的指导下,如何使用归化和异化策略最大限度的传达原剧的幽默信息,从而满足观众的需要。
【关键词】目的论 美国情景剧 幽默翻译 归化 异化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的普遍使用,中国引入了大量的美国情景剧:《六人行》、《摩登家庭》等。
它们通常以搞笑的剧情和幽默的语言在中国好评如潮,拥有大量的粉丝。
对于美国情景剧的幽默翻译,其目的是让观众能像源观众一样理解并欣赏其中的幽默,因此在其幽默翻译过程中,将源语言的幽默原汁原味最大限度的并有效地呈现出来十分重要。
一、翻译目的论20世纪80年代,德国翻译理论家富迷儿弗米尔创立了目的论。
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的和有结果的行为,这一行为必须经过协商来完成。
翻译目的论主要遵循三大法则:目的准则,连贯准则和忠实准则。
目的准则是指译者根据交际目的和功能选择翻方法—意译,直译或者介于二者之间,并且译语必须满足受众的需要。
连贯性指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即译文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能够使接受者理解并在使用译文的交际语境中有意义。
忠实性原则(fidelity rule)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
这相当于其他翻译理论所谓的忠实于原文,但与原文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取决于译文的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
二、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归化与异化是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
归化是要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归化翻译要求译者向目的语的读者靠拢,译者必须像本国作者那样说话,原作者要想和读者直接对话,译作必须变成地道的本国语言。
归化翻译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
而异化是“译者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让读者向作者靠拢”。
在翻译上就是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即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
从“目的论”的角度看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的幽默字幕翻译
字幕翻译在电视节目和网络视频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总结目的论角度下的《老友记》幽默字幕翻译
字幕翻译在电视节目和网络视频中的应用
从目的论的角度来看,《老友记》的幽默字幕翻译在推动剧情发展、传播文 化和增强社会反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字幕翻译在电视节目和网络视频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幽默字幕的作用及其 实现方式
1、推动剧情发展
1、推动剧情发展
在《老友记》中,幽默字幕通常是通过对白或旁白的解释、补充和修饰,来 推动剧情发展。这些字幕有时提供额外的背景信息,有时则对人物行为进行解释, 甚至有时还会揭示剧情的伏笔和转折。通过这种方式,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 情节,同时也能感受到更多的情感共鸣。
字幕翻译在电视节目和网络视频 中的应用
字幕翻译在电视节目和网络视频中的应用
在电视节目和网络视频中,字幕翻译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辅助工具。对于《老 友记》这类幽默情景喜剧,字幕翻译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剧情。同时, 网络视频平台也为观众提供了多种语言字幕的选项,以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观 众需求。
从“目的论”的角度看美国情 景喜剧《老友记》的幽默字幕
翻译
01 引言
03 结论
目录
02
字幕翻译与剧本的结 合
引言
引言
《老友记》作为一部备受喜爱的美国情景喜剧,其幽默风趣的故事情节和人 物形象深入人心。然而,对于广大非英语母语观众来说,理解其中的幽默元素并 不容易。因此,字幕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次演示将从“目的论”的角度,探 讨《老友记》中的幽默字幕翻译。
首先,在准确性方面,有些字幕可能存在歧义或误解的情况,需要翻译者进 行进一步的校对和修正。其次,在简洁性和文化敏感性方面,有些字幕可能过于 复杂或缺乏本地化元素,导致观众难以理解和接受。最后,在同步性方面,尽管 已经很努力地做到这一点,但仍有部分字幕出现口型、节奏和情绪不太匹配的情 况,影响了观众的观剧体验。
《目的论视角下情景喜剧《米兰达》的幽默翻译研究》范文
《目的论视角下情景喜剧《米兰达》的幽默翻译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幽默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情景喜剧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幽默元素和翻译的关联性不容忽视。
本文以目的论视角下情景喜剧《米兰达》为例,对其幽默翻译进行研究,探讨如何通过翻译技巧将原剧的幽默元素准确、生动地传达给目标语观众。
二、目的论视角下的翻译理论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翻译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强调翻译的目的性和跨文化交际的功能。
在目的论的框架下,翻译过程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语境、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和接受能力等因素。
本文将基于目的论的三个主要原则:目的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对《米兰达》的幽默翻译进行分析。
三、《米兰达》的幽默元素与翻译策略《米兰达》作为一部成功的情景喜剧,其幽默元素丰富多样,包括语言幽默、情节幽默、角色设定等。
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保留原剧的幽默效果,需要采用一系列翻译策略。
1. 语言幽默的翻译:在翻译《米兰达》中的语言幽默时,译者需要关注目标语受众的接受能力,对原剧中俚语、双关语等幽默元素进行合理转换。
如使用释义、引申、转换语境等手段,使目标语观众能够理解和欣赏到与原作相似的幽默效果。
2. 情节幽默的翻译:情节幽默是《米兰达》的重要特点之一。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准确把握原剧情节的幽默点,通过适当的语言和结构调整,使目标语观众能够理解并感受到情节中的幽默。
同时,还要注意保持原剧的情节连贯性和完整性。
3. 角色设定的翻译:角色设定是构成喜剧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保持原剧的角色形象和特点,需要注重目标语文化中与原剧角色相匹配的形象或概念。
通过恰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使目标语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原剧中的角色设定。
四、《米兰达》幽默翻译的案例分析以《米兰达》中的一集为例,该集中主要讲述了主人公们在一家餐厅就餐时发生的趣事。
在翻译过程中,针对餐厅中各种角色之间的对话以及餐厅内外的环境描述等语言幽默元素进行了精心处理。
从目的论看美国情景喜剧《六人行》中双关语的幽默翻译
指 译 文 和原 文 的 连 贯性 , 现 语 际 间 连 贯 性 。但 是 与 原 文 忠 实 实 的程 度 和 形 式 取 决 于 翻译 的 目的 。 因此 , 为有 效 实 现 翻译 的 目的 , 者应 根 据 译 文 不 同 语 篇 的 预 期 功 能来 进 行 翻译 策 译 略 的选 择 , 定处 于特 定 语 境 中 的 哪 些 原 文 可 以保 留 , 些 决 哪
必 须根 据 译 语 语 境 进 行 调 整 。 根 据 译 人 语 读 者 的需 要 进 行 再
广 播 黄 金 时 代 (9 0—15 12 9 0年 ) 如 今 在 世 界 范 围 内被 广 为 , 接 受 。在 很 多 国 家 。 景 喜 剧 都 是 最 受 欢 迎 的 电 视 节 目之 情
内容 。而 通 常 目的一 词 所 指 的 是 交 际 目的 的意 思 。 连 贯 法 则 指 译 文 具 有 可 读性 和 可 接 受 性 , 到 语 际 连 贯 , 译 语 接 达 与 受 者 的交 际 情 景 连 贯一 致 。 译 语 接 受 者 理解 。忠 实 法 则 是 让
方 式 , 其 研 究 已经 日渐 成 为 跨 文 化 交 流 中 不 可或 缺 的 一 部 对 分 。然 而 , 由于 受 到 不 同 语 言 表 达 及 文 化 背 景 的 约 束 , 默 幽 经 常 得 不 到 有 效 的传 达 , 其 是 影 视 作 品 中的 幽 默 。 尤
事 业 进 行 , 分 表现 了美 国人 独 特 的 幽 默 风 格 。 充
从目的论探究《老友记》的幽默字幕翻译策略的开题报告
从目的论探究《老友记》的幽默字幕翻译策略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老友记》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制作的一部情景喜剧,自1994年首播以来一直深受观众喜爱。
该剧中除了优秀的演员阵容和剧本外,幽默的字幕翻译也是其取得全球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跨语言的文化传播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幽默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的幽默也存在差异。
因此,通过对《老友记》幽默字幕翻译的翻译策略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跨文化传播中的语言和文化现象。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老友记》幽默字幕翻译的翻译策略,并从目的论出发,对这些翻译策略进行分类、总结和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些翻译策略与幽默的关系,探讨不同幽默类型在翻译中的表现形式及其影响因素,为跨文化翻译和文化传播提供借鉴。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将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通过对《老友记》幽默语言的分类和归纳,总结不同类型的幽默表现形式。
同时,考虑幽默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语境,分析这些幽默类型的表现形式所反映的文化和社会特征。
第二,将分析《老友记》幽默字幕翻译的翻译策略,根据目的论,讨论这些翻译策略背后的意图和目的,并探究这些翻译策略与幽默的关系。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文献研究将用于对幽默类型和字幕翻译策略的归纳和总结,实证研究将通过对《老友记》幽默字幕翻译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解读。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跨文化翻译和文化传播中的幽默问题,为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研究结果可为多语言的字幕翻译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对于提高跨文化翻译的质量和效率,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目的论视角下的幽默翻译以生活大爆炸为例
目的论视角下的幽默翻译以生活大爆炸为例目的论视角下的幽默翻译以《生活大爆炸》为例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影视作品的跨国传播日益频繁。
其中,情景喜剧以其独特的幽默元素吸引了众多观众。
《生活大爆炸》作为一部备受欢迎的美国情景喜剧,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大量粉丝。
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幽默的翻译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从目的论的视角来探讨《生活大爆炸》中的幽默翻译,能够为我们提供更深入的理解和启示。
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强调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在翻译幽默时,目的就是要在目标语中最大程度地传递原语中的幽默效果,让目标语观众能够感受到与原语观众相似的乐趣。
《生活大爆炸》中的幽默类型多种多样,包括语言幽默、文化幽默和情景幽默等。
语言幽默主要依赖于词汇、语法和修辞等语言手段来产生幽默效果。
例如,剧中角色常常使用双关语、谐音、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制造笑点。
文化幽默则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和价值观念相关。
比如,对美国节日、传统习俗的调侃,或者对某些文化现象的独特见解。
情景幽默则是通过特定的场景设置、角色关系和突发事件来引发观众的笑声。
在翻译这些幽默元素时,译者面临着诸多挑战。
语言上的差异可能导致某些幽默在目标语中无法直接对应,文化背景的不同可能使目标语观众难以理解原有的幽默内涵,而情景幽默的传递则需要译者对场景和角色有精准的把握。
为了实现传递幽默效果的目的,译者可以采用多种翻译策略。
直译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当原语中的幽默在目标语中能够找到相对应的表达方式,且不会造成理解困难时,直译能够保留原有的幽默形式和内涵。
例如,剧中的一些简单的双关语,如果在目标语中也有类似的语言现象,就可以直接翻译。
意译则是在原语的幽默无法直接在目标语中呈现时,译者根据目标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对原语进行重新解释和翻译,以传达幽默的核心意思。
比如,对于一些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幽默,如果直译会让目标语观众感到困惑,意译就能够帮助他们理解其中的笑点。
美国情景喜剧中的幽默翻译——以《老友记》为例
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 美国情景喜剧中的幽默翻译——以《老友记》为例李昕航(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北京 100024)摘 要:幽默一直是翻译的难点之一。
情景喜剧的幽默翻译是决定剧集能够在译文市场成功的重要因素。
本文从修辞重构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脍炙人口的美剧《老友记》的幽默翻译,总结译者在翻译情景喜剧时,应当先分析台词为何幽默,而后在用中文重构幽默时,应当注重人物性格与人物的语气。
关键词:幽默翻译;修辞重构;老友记一、影视剧翻译中的修辞重构翻译活动和修辞活动密不可分。
西方翻译理论家奈达(1982)曾反复论证修辞形式的理解和如实表现是翻译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国的学者也认识到修辞理论对翻译理论具有借鉴意义。
杨莉藜(2001)总结前人的研究,提出了建立翻译修辞学的初步设想;谭雪纯等(2001)等也宣布了广义修辞学的产生,扩大了翻译研究的理论视野。
修辞学的概念也被学者应用在影视剧的翻译当中。
麻争旗(2020)在文章中提出电影的翻译过程,不是简单的机械翻译(字对字翻译),而是积极的修辞重构(等效翻译)。
文中他提到了电影修辞艺术的四个方面:作品主题、人物性格、话语节奏和表达风格,并提出了电影翻译的三个层次,词语对应、意义对应和效果对应。
二、情景喜剧中的幽默分类Debra Raphaelson-West(1989)表示翻译笑话必要的第一步就是分析文本。
它为什么好笑?它是什么类型的幽默?一旦决定了幽默类型,就能更好地翻译幽默。
在文章中,他将幽默分为三种类型:语言幽默(Linguistic Humor)、文化幽默(Cultural Humor)和普世幽默(Universal Humor),且这三种幽默翻译难度是递减的。
许多论文都使用了他这一种分类方法。
然而,幽默是复杂的,是多面的,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够完美地将幽默分类,结合Debra Raphaelson-West对于幽默的分类和作者在翻译实践中的体会,本文作者将情景喜剧中的幽默分为4类:语言幽默、文化幽默、情景幽默和语气幽默。
从目的论看美剧《小谢尔顿》的字幕翻译
收稿日期:2020-10-27从目的论看美剧《小谢尔顿》的字幕翻译□ 李 琼 危秦亚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摘 要]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也不断深入,人们可以轻松接触到不同国家的文化。
影视作品承载着国家文化,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美剧是人们快速了解美国文化生活的方式之一,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美剧开始在中国流行,字幕翻译的质量也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以目的论为指导,对美剧《小谢尔顿》中的字幕翻译进行分析,旨在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
[关键词] 目的论;字幕翻译;《小谢尔顿》[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167(2021)11-0036-03作者简介:李琼,教授。
研究方向:语用学、英语翻译。
危秦亚,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英语翻译。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愈加频繁。
影视作品在文化传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其中的字幕翻译则是文化传播中必不可少的桥梁。
作为观众观赏国外影视作品的重要途径,字幕翻译能够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影视剧的剧情。
其中,美国情景喜剧台词幽默、情节巧妙、制作精美,受到了无数年轻观众的青睐。
美国情景喜剧的时长通常在半个小时以内,剧情简单,主要通过人物之间的对白创造笑点,推动剧情的发展。
本文的字幕译本选自“爱奇艺”视频播放平台,本文从目的论角度对该字幕译本的翻译策略进行探讨,分析字幕翻译所传递的喜剧效果,希望能提高观众的观剧体验。
1 目的论概述20世纪70年代,德国功能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汉斯·弗米尔提出了目的论这一翻译理论。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人类行为”,而“任何行为都具有目的”,所以“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目的论强调译者的主动性,打破了传统翻译服从原作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译者的地位,为译者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来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Newmark ,2006)。
根据目的论,翻译要遵循三个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
从目的论解析《生活大爆炸》字幕翻译
从目的论解析《生活大爆炸》字幕翻译1.引言《生活大爆炸》是近年来比较受欢迎的美剧,主要讲述的是四个智商超群的科学家和女招待邻居佩妮在生活中发生的一系列有趣的事。
整部剧诙谐幽默,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让观众捧腹大笑。
剧中大量的不为普通观众所知的科学术语,极力渲染语言的幽默效果。
对于一些不懂英文的观众来说,只能借助字幕来欣赏剧集。
作为一部情景喜剧,字幕需要达到原台词一样的幽默效果。
因此,字幕的翻译必然是一种有目的的翻译行为,而且字幕翻译与其他文本翻译有所不同,受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它们需要对上时间轴,字数不宜过长。
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翻译的字幕既要具备可读性,又不应该影响剧集的喜剧效果。
在这些目的指导下,译者需要采用相应的翻译方法和策略达到功能上的结果。
目前,国内的字幕组都是一些英语爱好者义务翻译剧集的,他们的字幕翻译更加自由,并且具有张力。
笔者将从目的论为理论基础,对《生活大爆炸》的一部分字幕进行分析,分析译者为到达翻译目的,使表达通畅,并且达到情景喜剧的效果,所采用的翻译方法和策论。
2.功能目的论目的论兴起于20 世纪70 年代末的德国。
1971 年,卡特琳娜·莱斯(Katharina Reiss)在她发表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和限制》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基于原文和译文功能关系上的翻译批评模式,首次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
但是在这一模式中,她仍然坚持以原作为中心的等值理论。
不过她也指出,有些等值是不可能实现的,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应当关注的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预期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
莱斯的学生汉斯·弗米尔(Hans J.Vermeer)在继承其理论的基础上,突破了传统的以原语为中心的对等理论的束缚,指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认为翻译的第一准则是文本的目的。
其后,贾斯塔·赫斯·曼塔利(Justa Holz Manttari)和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进一步发展了目的论。
目的论理论诠释下的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字幕幽默翻译
体制性造假是受到体制逼迫的产物,是地方政府在面临体制的困境时不得不为的选择,而为了达到体制性造假的目的,地方政府又充分利用其所掌握的体制资源和力量来造假,“华南虎事件”讲述的也就是地方政府在体制困境之下如何“趋利避害”的故事。
体制性造假受到网络、媒体、公众等的制约,造假将使政府公信力受损,但造假又不得不为,因此地方政府凭借体制对专家的控制来造假。
中国人在焦虑与不安中期待着,祈祷某种奇迹的出现!
最终,奇迹竟然真的降临了,华南虎出现了!
1 陕西省林业厅:扯虎皮意在财政
1.1 山南山北争寻虎
整个“华南虎事件”起源于陕西省林业厅2007年10月12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在这次有新华社等国内重量级媒体记者参加的新闻发布会上,陕西省林业厅高调发布了由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城关镇文彩村村民周正龙拍摄的野生华南虎照片,并以此为依据宣布陕西省镇坪县存在野生华南虎。第二天,众多媒体均以头版头条报导华南虎重现的喜讯,网络上出现一片欢呼庆贺之声,“华南虎事件”就在这样的喜庆氛围中拉开了帷幕3。
为了掩盖造假行为,地方政府对信息加以严格控制。
但对信息的控制遭遇到网络、媒体和专家的挑战,他们既是体制性造假的障碍,又刺激地方政府不断动用体制维护造假。
而意在对造假进行惩处的制度又被体制歪曲,从而变相加剧了体制性造假,这更是一种吊诡。
关键词:体制性造假信息控制行政问责
I
Abstract
幽默翻译的目的论分析——以《老友记》为例
幽默翻译的目的论分析——以《老友记》为例幽默翻译的目的论分析——以《老友记》为例引言:幽默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中一项重要的翻译形式,因其在文化传播中的独特作用而备受关注。
本文以美剧《老友记》为例,通过分析其中的幽默翻译手法,探讨幽默翻译的目的论,以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第一章幽默翻译的定义和背景1.1 幽默翻译的概念幽默翻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保留并传达原文中的幽默效果,让目标语言读者能够理解并感受到原文中的幽默。
它是一种翻译艺术,要求翻译者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1.2 幽默翻译的背景跨文化交际的增加与发展,使得幽默翻译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人们对于跨文化交际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幽默翻译正是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而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第二章幽默翻译的目的论2.1 幽默翻译的目的幽默翻译的目的是传递笑点或者娱乐效果,使目标语言读者能够理解和感受到原文中的幽默。
通过保留和再现原文的趣味性,可以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增加其对原文的理解和接受度。
2.2 幽默翻译的实现方式幽默翻译的实现方式主要有“直译”,“意译”,以及“局部替换法”。
直译是指将原文的幽默元素直接翻译到目标语言中,尽量保留原文的表达方式和幽默效果;意译则是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读者的理解习惯,重新表达原文中的幽默效果;局部替换法则是通过将原文中的某些表达进行替换,使目标语言读者能够理解和感受到原文中的幽默。
2.3 幽默翻译的目标语言读者认知幽默翻译的目标语言读者认知是指目标语言读者对幽默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读者对于幽默的理解和接受度存在差异,因此翻译人员需要根据目标语言读者的认知水平来进行幽默翻译的处理。
第三章《老友记》中的幽默翻译3.1 《老友记》简介《老友记》是一部美国情景喜剧,以六个年轻人的生活故事为主线,描绘了他们在纽约城市中的生活和友情。
该剧在美国以及世界范围内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其幽默的对白和生动的人物形象而备受喜爱。
目的论视角下的美剧文化专属类言语幽默的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圣经人物原型分析2 《阿甘正传》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人物婚姻观比较3 从文化差异透视女性的不同命运—薛宝钗与韩美兰对比研究4 口译者心理环境的适应研究5 从电影《美国队长》浅析个人英雄主义6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电影《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7 The Elementary Stage Translation Teaching Design for Undergraduate English Majors8 试析《伊坦弗洛美》中细娜的药品与乡村生活的不和谐性9 Lex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Britis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10 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浅谈商标翻译的特点和方法11 从《简爱》和《藻海无边》看罗切斯特对女性和婚姻的态度变化12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805 990 74 913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bout Vacant Words in Dreams of the Red Mansion14 《傲慢与偏见》中的灰姑娘情节15 意象图式研究16 《推销员之死》中丛林法则的牺牲品17 英汉状语语序修辞对比与翻译18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英语禁忌语探析19 从目的论的角度看《雷雨》的英译本20 论翻译的艺术21 从欧•亨利笔下的小人物探寻人生的真正价值22 An Analysis of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wilight-eclipse23 华兹华斯自然观浅析24 A Study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Business Etiquette25 师生关系与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之关联性探析26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Family Education27 论电影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以《肖申克的救赎》为例28 王尔德《道林格雷的画像》中艺术与道德的结合分析29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Main Characters in Daniel Defoe’s Roxana and Emily Zola’s Nana30 浅析俚语在美国亚文化群中的使用及其成因31 劳伦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32 英语动结式V+PP的语义整合研究33 关于公共标识语翻译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34 浅析《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35 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策略研究36 新闻中新兴词语的翻译原则及策略37 论海明威的反战思想38 从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角度论网络流行语的可译与不可译39 A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Cosmetic Instruc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40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41 汉语无主句英译方法探析(开题报告+论)42 高中生英语学习成败归因现状调查及对策43 归化与异化在文学翻译中的融合应用——评《红楼梦》两英译本中的习语44 英汉基本色彩词的种类、特点与其文化映现对比45 The Gothic Love in Wuthering Heights46 中国特色词汇及其翻译47 General Principles and Featur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48 解读罗伯特•彭斯的爱情观——以《一朵红红的玫瑰》和《约翰•安德生,我的爱人》为例49 名转动词的中英对比研究50 试论《武林外传》与《老友记》中的中美文化差异51 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52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incidental Plots in Jane Eyre and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53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英语广告中隐喻的翻译54 通过《喧哗与骚动》中三兄弟各自对于凯蒂的叙述分析三人各自性格特征55 Irony Art in Orwell’s Animal Farm56 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原理分析《教父》中的教父形象57 公示语汉英翻译的问题与对策58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歇后语的英译-以红楼梦为例59 英汉灾难性新闻导语写作手法初探60 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61 浅谈英语幽默的文化特征62 Discourse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Person of the Year, an Editorial in the Time Magazine63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看《远离尘嚣》的生态悖论64 论《福谷传奇》中的象征65 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看《老友记》字幕中的幽默翻译66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要人物性格67 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女性角色塑造68 从中国戏曲《梁祝》和美国音乐剧《妈妈咪呀》的比较看中美文化差异69 通过电视广告看中美思维模式差异70 勃莱特.阿什利--《太阳照常升起》中的新女性71 目的论指导下的报刊新词英译72 从原型批评理论观点看《红字》的圣经原型73 如何有效地扩展大学生英语词汇74 Vague Language and Its Pragmatic Functions in Diplomatic Language75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折射出的中国对外关系史76 A Survey on Western Culture Learning among Non-English Majors77 从大众对汽车的选择看美国社会价值观的变化78 唯美主义与心理失衡的关系——以《道连葛雷的画像》中人物分析为例79 论《小妇人》中的超验主义思想80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电影台词翻译—电影“小屁孩日记”的个案研究81 评析艾米莉狄更生及其诗歌82 《鲁宾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形象分析83 美国梦的破灭——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解析84 浅析王尔德《快乐王子》中基督教救赎的表现形式85 功能翻译理论关照下的新闻英语标题翻译86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反叛精神87 论叶芝诗歌中的女性面具88 评《河湾》主人公-萨林姆的非洲观89 论《毒日头》中的生命价值观90 A Research on the Symbolic Meanings o f“Ghost”in Anil’s Ghost91 An Analysis on the Flexibility of Gulliver’s Personality9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93 Maintaining and Revitalizing the Native American Languages94 透过《丛林》看美国梦的破灭95 Principl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Legal English96 培养元认知策略,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97 论《推销员之死》中威利的死因98 在文化教学中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99 从功能对等角度看公示语的翻译100 An Analysis of the Female Characters in Moment in Peking101 A Research on University Students’ L Learning Motivation102 英语商业广告中幽默的语用分析103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哈利波特》小说中魔法生物名的翻译104 浅析简奥斯丁小说中自由间接引语105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Writing Class106 论乔治•艾略特《亚当•比德》中的道德冲突107 论黑暗中的光明在《八月之光》中的体现108 论归化和异化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运用109 英语体育新闻中模糊语言的词汇特点及其翻译对策110 中美商务谈判差异研究及建议111 汉语无主句英译方法探析112 论《双城记》中的现实主义风格113 浅析《飘》中斯嘉丽的三次婚姻114 体态语和跨文化交际—体态语在国际商务中的重要作用115 性别差异在日常英语词汇和句法中的体现116 《简爱》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初探117 浅议中国菜名的英译118 浅谈礼貌策略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119 《秀拉》中女主人公秀拉的女权主义解读120 中国奢侈品的营销之道121 分析《简爱》和《名利场》中的女性主义122 不做房间里的天使——解读《爱玛》中的女性主体意识123 浅谈奥斯卡·王尔德的喜剧《认真的重要性》中“谎言”的运用对其情节、语言和人物塑造的作用124 英文电影名汉译中的功能对等125 高中英语听力课中的文化教学126 浅析习语翻译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应对策略127 浅谈中美饮食文化差异128 现代叙事艺术与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129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Occidental Classical Gardens 130 浅析《阿拉比》中男孩的心理成长历程131 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语用原则分析132 简析《卡斯特桥市长》中亨查德的悲剧命运133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Animal Words in Chinese and English134 功能视角下商务英语合同英译汉的技巧探析135 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136 浅谈我国服装行业的网络营销137 学生写作中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及其改进方式138 女性主义解读《威尼斯商人》中的女主角139 外来词的翻译方法初探140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悲剧的成因141 法律语言特征和法律语言翻译142 影响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因素分析143 从社会习俗角度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144 女性主义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情态意义解读145 比较《百万英镑》和《阿Q正传》146 论《可爱的骨头》中的多重象征147 从《草原日出》看多丽丝•莱辛的成长观148 跨文化营销策略研究--以宝洁为例149 中西面子观的比较研究150 谈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151 动物•荒原•牧场——生态视野下科马克•麦卡锡的《边疆三部曲》152 从《绝望的主妇》看美国的家庭观153 詹姆斯乔伊斯的《阿拉比》与腐朽的宗教154 《紫色》中的隐喻语篇功能探索155 论接受理论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影响——以《快乐王子》中译本为例156 从影片《刮痧》分析中美文化差异和冲突157 浅析张培基的散文翻译风格158 中英道歉语的比较分析159 翻译“忠实”新解——兼评《傲慢与偏见》译本160 商务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学研究161 不伦,还是不朽?--从柏拉图的哲学理论视角解读《洛丽塔》162 On the Fighting Spirit of Buck in The Call of The Wild163 论世纪年代以来美国文化冲击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及教育策略改革的应对措施164 宗教禁欲下的爱情-论霍桑的宗教观与道德观在《红字》中的体现165 浅析中西方宗教习俗展现出的文化差异166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及翻译167 人称代词与情态动词在英语政治演讲中的人际功能168 从电影功夫字幕翻译谈文化负载词的翻译169 A Research of Translation of English Songs into Chinese by Poetic Norms170 Negative Transfer and the Errors Committed by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171 An Analysis of Symbolism in The Awakening172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英语新闻标题研究173 试析英语中的性别歧视及去性别化改革174 如何设计中学英语课堂中的提问175 中国侠士精神与西方骑士精神比较研究176 浅析莎士比亚《辛白林》中的女性形象177 任璧莲《典型的美国佬》中的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解体研究178 肯德基在中国成功的本土化营销策略179 从“死亡”委婉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180 马斯洛需求理论视角下的斯嘉丽181 从关联理论的视角解读《生活大爆炸》中的言语幽默182 从输出原理探讨非英专业英语口语活动的设计183 对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几种中译本比较研究184 An Analysis of the Distorted Male and Female Relationships in Sons and Lovers 185 从四个主要人物的叙述结构来分析《蝇王》的主题意义186 女性主义解读《威尼斯商人》中的女主角187 试析新课程标准下词汇教学策略的改变188 意译在广告英语翻译中的重要性探析189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90 论《红字》的模糊性191 接受美学理论在广告翻译中的运用192 诗歌《飞鸟集》的意象评析193 商务合同中的语篇衔接分析194 关联理论视角下《生活大爆炸》中言语幽默的汉译195 游戏在小学英语词汇学习中的运用196 谈归化与异化翻译的融合--以谚语翻译为例197 中美商务谈判中恭维语的分析198 简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人格特征199 An Analysis of English Euphemisms Used in Literary Works200 Comment on American Film-Television Culture Invasion。
目的论观照下的美国情景喜剧幽默语言翻译初探——以《破产姐妹》为例
目的论观照下的美国情景喜剧幽默语言翻译初探——以《破
产姐妹》为例
高嵩;段宇;张昊;牟静雯
【期刊名称】《海外英语》
【年(卷),期】2014(000)019
【摘要】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一种重要的翻译理论,它将目的作为整体翻译过程中的最主要因素,该理论问世以来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幽默语是一种在社会文化交际活动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由于历史、文化、语系等多方面差异,英语幽默语的汉译一直存在困难。
该文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支撑,幽默语料为研究核心,对美国情景喜剧的翻译策略进行探究。
【总页数】3页(P121-122,161)
【作者】高嵩;段宇;张昊;牟静雯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关联理论视角下美国情景喜剧《破产姐妹》中的言语幽默翻译探究 [J], 陈磊;朱庆卉
2.语言顺应论视角下幽默情景喜剧字幕翻译研究——以《破产姐妹》为例 [J], 李芳
3.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的幽默言语分析--以情景喜剧《爱情公寓》和《破产姐妹》为例 [J], 潘爱婷
4.目的论观照下的美国情景喜剧幽默语言翻译初探--以《破产姐妹》为例 [J], 高嵩;段宇;张昊;牟静雯
5.论奈达“功能对等”在美国情景喜剧幽默翻译中的运用--《老友记》中幽默语言翻译分析 [J], 丁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目的论看美国情景喜剧的幽默翻译
摘要:情景喜剧作为美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频繁的喜剧冲突和幽默的人物对白深受我国观众的喜爱。
由于其喜剧效果多来自剧中的幽默台词,因此字幕的翻译至关重要。
文章以目的论为翻译原则,分析探讨《燃情克利夫兰》中字幕的幽默翻译策略。
关键词:情景喜剧《燃情克利夫兰》目的论幽默翻译策略
一、引言
情景喜剧在美剧中占有重要地位,剧中鲜明的人物性格加上幽默的对白,使其广受观众的青睐。
《燃情克利夫兰》剧中人物性格鲜明,语言极具特色,不时出现的幽默台词经常让观众捧腹。
目的论对于影视字幕的翻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于情景喜剧的翻译亦然。
二、情景喜剧字幕翻译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情景喜剧较一般影视剧而言更注重语言的幽默化倾向,但是也具有一般影视字幕翻译的特点。
(一)特点
1.瞬时性。
影视剧中字幕转瞬即逝,所以字幕翻译应力求简洁,在信息丢失最小的情况下将人物的会话内容表达出来。
2.空间限制。
“屏幕的大小有限,而字幕一般只占屏幕下方两行,占的空间太多会影响画面,字号的大小及每行的字数也有严格的规定”。
字幕存在的前提是不能对画面的整体视觉效果造成较大的破坏。
3.通俗性。
字幕的瞬时性特点要求字幕翻译必须通俗化,让人一看即懂。
“影视翻译语言的通俗性对译者在词汇的选择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译者应该选择大众化的语言,简单、直白、口语化的语言而切忌华而不实的辞藻”。
(二)存在问题
1.情景喜剧中的幽默效果主要来自剧中的人物对白。
因此,根据功能主义目的论,译者应适当发挥创造性,使目的语观众获得与源语观众相近或相同的幽默效果。
2.由于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如何翻译剧中的文化词汇,同时兼顾字幕翻译的种种限制因素便成为译者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
三、《燃情克利夫兰》中的幽默翻译
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ie)是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由翻译理论家弗米尔提出。
翻译目的论有三大法则,即目的性、连贯性和忠实性法则,其中目的性法则为最高准则。
对于情景喜剧的幽默翻译而言,其目的是吸引观众并力求他们与源语观众一样有效地理解并欣赏其中的幽默。
“中国观众若是听到笑声而觉得对白并不可笑时,这翻译就失败了”。
因此,译者往往以目的论为原则,从译语接受者即观众的角度出发,对字幕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翻译。
《燃情克利夫兰》就是网络字幕翻译工作者共同努力,成功达到译语交际目的的范例之一。
笔者通过对《燃情克利夫兰》中中英字幕的对比分析,以目的论为原则,试从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分析总结出本剧中精彩的台词译
文及其常用的翻译策略。
(一)译文引入流行语
例1:americans are such saps.
译文:老美可真够二的。
“sap”有“笨蛋、傻瓜”的意思,但是译者却用了“二”这个近年十分流行的字来翻译,比使用“笨蛋、傻瓜”更胜一筹,幽默效果更佳。
(二)译文根据剧情加以创新增译
有时剧中台词并不十分搞笑,但是在特定情境的烘托之下又会达到不同的效果。
译者通过增译法或减译法进行改良后,往往会达到更好的幽默效果。
例2:victoria:now,remember what elka said.cleveland never gets hit by tornadoes.
elka:well,nice knowing you.
译文:维多利亚:别忘了爱尔卡说过,飓风从未光临过克利夫兰。
爱尔卡:很高兴认识你这个乌鸦嘴。
维多利亚说克利夫兰从没有飓风光临过,结果话音刚落就断电了。
爱尔卡的这句话如果直接译成“很高兴认识你”,则没有诙谐幽默的效果,所以此处译者增译了“你这个乌鸦嘴”,加之当时的场景,观众定然会会心一笑。
(三)译文根据原台词创新意译
例3:victoria: but you have max.
elka:just because i’m chained to the fence,it doesn’t mean i can’t bark at the cars.
译文:维多利亚:可你已经有迈克斯了。
爱尔卡:虽说我已经被套牢了,隔空抛几个媚眼不算有罪吧?
本例情景中,爱尔卡要去葬礼上物色好男人,可是她已经订婚了,所以维多利亚表示不理解,爱尔卡这个“老顽童”就说了这么一句话。
译者的意译版本妙笔生花,很好地达到了台词的幽默效果。
(四)恰当使用注释法
例4:you are the one who went all don rickles on cleveland. 译文:唐·里克斯上身,毒舌乱喷的可是你(唐·里克斯是美国的郭德纲,损人笑话的宗师)。
例4中,对于唐·里克斯的注释过长,影响观众的正常观看,也不符合字幕的瞬时性特点,所以此处注释为“美国版郭德纲”比较合适。
四、结语
情景喜剧字幕翻译的目的是吸引观众并力求使他们与源语观众
一样有效地理解并欣赏其中的幽默。
因此,情景喜剧的字幕翻译者除了具备一般字幕翻译者的作用外,还应有对幽默元素的捕捉和传达能力及深厚的文化娱乐背景,更好地为这一目的服务,翻译出更多、更精彩的字幕。
参考文献:
[1]邓薇,孟庆升.目的论视角下的影视字幕翻译—以情景喜剧
《成长的烦恼》为例[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2010.
[2]董海雅.情景喜剧幽默翻译的多元视角[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3]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
[4]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2000(1).
[5]张清宏.翻译目的论与影视字幕翻译[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