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归园田居》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是一首经典的田园诗,深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反思,转向对田园风光的赞美,流露出诗人如释重负的心情和对自然的向往。
一、作品原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年少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情,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
错误地陷落到世俗的种种束缚中,转眼间远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之鸟怀念以前生活的树林,池塘之鱼思念旧日嬉戏的深潭。
我愿到南面的田野去开荒,依着拙朴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围绕着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八九间茅草屋。
生长茂盛的榆树柳树遮蔽了后屋檐,桃树李树整齐的罗列在屋前。
远处邻村的屋舍依稀可见,村落上方轻柔而缓慢的飘升着袅袅炊烟。
深深的街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端有雄鸡不停啼鸣。
庭院内没有尘俗杂事烦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久困于官场生活,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耕园田。
2、注释少:指少年时代。
适俗:适应世俗。
韵:气质、情致。
一作“愿”。
丘山:指山林。
尘网:世俗的种种束缚。
三十年: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做官十三年)。
一说,此处是三又十年之意(习惯说法是十又三年),诗人意感“一去十三年”音调嫌平,故将十三年改为倒文。
羁(jī)鸟:笼中之鸟。
恋:一作“眷”。
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南野:南面的田野。
一作“南亩”,指农田。
野:一作“亩”。
际:间。
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方宅:宅地方圆。
一说,“方”通“旁”。
荫(yìn):遮蔽。
罗:罗列。
田园诗:陶渊明《归园田居
【导语】⽥园诗派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个流派,最重要代表⼈物为东晋诗⼈陶渊明。
古往今来,⽥园诗作对后世产⽣了深刻的影响。
下⾯是为⼤家带来的:⽥园诗:陶渊明《归园⽥居•其⼀》原⽂翻译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归园⽥居•其⼀魏晋:陶渊明少⽆适俗韵,性本爱丘⼭。
误落尘中,⼀去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
⽅宅⼗余亩,草屋*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村,依依墟⾥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复得返⾃然。
译⽂少⼩时就没有随俗⽓韵,⾃⼰的天性是热爱⾃然。
偶失⾜落⼊了仕途罗,转眼间离⽥园已⼗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林,池⾥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园。
绕房宅⽅圆有⼗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扰,静室⾥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毫⽆⾃由,我今⽇总算⼜归返林⼭。
注释少:指少年时代。
适俗:适应世俗。
韵:本性、⽓质。
⼀作“愿”。
尘:指尘世,官府⽣活污浊⽽⼜拘束,犹如罗。
这⾥指仕途。
三⼗年:有⼈认为是“⼗三年”之误(陶渊明做官⼗三年)。
⼀说,此处是三⼜⼗年之意(习惯说法是⼗⼜三年),诗⼈意感“⼀去⼗三年”⾳调嫌平,故将⼗三年改为倒⽂。
羁(ji)鸟:笼中之鸟。
恋:⼀作“眷”。
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怀恋旧居。
野:⼀作“亩”。
际:间。
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宅:宅地⽅圆。
⼀说,“⽅”通“旁”。
荫(yìn):荫蔽。
罗:罗列。
暧暧(ài):昏暗,模糊。
依依:轻柔⽽缓慢的飘升。
墟⾥:村落。
户庭:门庭。
尘杂:尘俗杂事。
虚室:空室。
余闲:闲暇。
樊(fán)笼:蓄鸟⼯具,这⾥⽐喻*⽣活。
樊,藩篱,栅栏。
返⾃然:指归耕园⽥。
归园田居鉴赏300字左右
归园田居鉴赏300字左右陶渊明归园田居赏析这组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陶渊明归园田居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归园田居鉴赏300字左右1《归园田居》.陶渊明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赏析大致在魏晋以前,以儒家学说为核心,中国人一直相信人类和自然界都处于有意志的“天”的支配下。
这一种外于而又高于人的个体生命的权威,在东汉未开始遭到强烈的怀疑。
于是就迎来了个性觉醒的时代;在文学创作中,相应地有了所谓“人的主题”的兴起。
但个性觉醒,既是旧的困境与背谬的结束,又是新的困境与背谬的发现与开始。
首先,也是最基本的,就是有限的个体生命与永恒的宇宙的对立。
诗人们不断发出哀伤的感叹:“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古诗十九首》);“自顾非金石,咄唶令人悲”(曹植《赠白马王彪》);“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阮籍《咏怀诗》)。
人们在自然中感受到的,是无限存在对有限人生的压迫。
但是,即使说困境与背谬注定要伴随人类的全部进程(这是一个存在主义的观念),在不同的阶段上,人还是要寻找不同的解脱方式。
哪怕是理念上的或者是诗意上的,人也要发现一种完美的生命形态。
所以到东晋末,在玄学的背景中,陶渊明的诗开始表现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
这就是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是相反地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在他的这《饮酒》第五首之中,表现得最为充分而优美。
凭着它那浅显的语言、精微的结构、高远的意境、深蕴的哲理,这首诗几乎成了中国诗史上最为人们熟知的一篇。
全诗的宗旨是归复自然。
而归复自然的第一步,是对世俗价值观的否定。
自古及今,权力、地位、财富、荣誉,大抵是人们所追求的基本对象,也便是社会所公认的价值尺度。
陶渊明诗作《归园田居》赏析
陶渊明诗作《归园⽥居》赏析 最后作者抒发感慨:“⾐沾不⾜惜,但使愿⽆违。
”⼣露沾⾐,本使⼈不快,⽽诗⼈却说“不⾜惜”,只要使“愿”⽆违。
他的“愿”究竟是什么?它既有儒家洁⾝⾃好、安贫乐道的思想,亦有道家的反朴归真、顺应⾃然的意念,并且这⼆者常常融为⼀体。
因此,他把劳动当作“⽴善”的⼿段,精神的寄托,⽣活的依靠,理想的归宿。
只要保持名节,他劳⽽怨。
末两句在诗意上作⼀转折,使作品进⼊⼀个思想⾼度,韵味悠深,耐⼈寻绎。
这⾸五⾔诗,主要是采⽤“赋”的`⼿法,通过叙事来表现思想感情,其中没有景物的描写、⽓氛的烘托,也没有⽐兴的运⽤,⼏乎全⽤叙述,只在未尾稍发议论,以点明其主旨。
全诗叙写真实,发⾃肺腑,所以《后⼭诗话》说:“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尔。
”《藏海诗话》说:“⼦由叙陶诗,‘外枯中膏,质⽽实绮,⽽实腴’,乃是叙意在内者也。
”⽇本学者近藤元粹说这⾸诗是“五古中之精⾦良⽟”。
陶诗受到中外诗评家的如此赞誉,可见其征服⼈⼼的艺术⼒量。
陶渊明《归园⽥居》(其四) 久去⼭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侄辈,披步荒。
徘徊丘间,依依昔⼈居。
井灶有遗处,桑⽵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皆焉如?薪者向我⾔,死没⽆复余。
⼀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
⼈⽣似幻化,终当归空⽆。
陶渊明《归园⽥居》(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曲。
⼭涧清且浅,遇以吾⾜。
我新熟酒, 只鸡招近局。
⽇⼊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短,已复⾄天旭。
诗的第四⾸同第五⾸实际是⼀⾸诗的前后两个部分。
诗⼈怀着意满志得,甚⾄是带点炫耀的⼼情造访故友。
⼦侄与俱,笑语不断,披寻径,健步⽽前。
他要同故友共忆旧时岁⽉,向他们倾诉⼼曲,同他们畅饮⼏杯……然⽽,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井灶有遗处,桑⽵残朽株”的残破景象,听到的是故友"死没⽆复余”的噩耗。
⼀向通达的诗⼈也不禁陷⼊了“⼈⽣似幻化,终当归空⽆”的深沉哀伤之中。
所以,第五⾸写归来,“怅恨独策还”,虽仍有⼦侄跟随,诗⼈却不愿多⾔,形同孤雁,独⾏,“崎岖历曲”,⼀任⼩径上的⽊丛牵掣他的⾐衫。
陶渊明《归园田居·怅恨独策还》译文及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怅恨独策还》译文及赏析陶渊明《归园田居·怅恨独策还》译文及赏析《归园田居·怅恨独策还》前四句写作者独自策杖还家途中的情景;后六句写还家后邀请附近邻人欢饮达旦的田园乐趣。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陶渊明《归园田居·怅恨独策还》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归园田居·怅恨独策还》原文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归园田居·怅恨独策还》翻译我怀着怅恨情拄杖回家,崎岖的小路上长满荆榛。
山洞里的流水又清又浅,可用来洗我足振奋精神。
滤一滤我那新酿造的酒,杀一只小鸡儿招待近邻。
日落后房屋里已经昏暗,没明烛也只好点燃柴薪。
欢乐时都怨恨夜间大短,不觉中又看到旭日照临。
《归园田居·怅恨独策还》赏析这首诗是陶渊明《归田园居五首》的最后一首。
诗的前四句写作者独自策杖还家途中的情景;后六句写还家后邀请附近邻人欢饮达旦的田园乐趣。
对诗的首句“怅恨独策还”,有两种解说:一说认为这首诗是紧承第四首而作,例如方东树说,“怅恨”二字,承上昔人死无余意来”(《昭昧詹言》卷四),黄文焕也说,“昔人多不存,独策所以生恨也”(《陶诗析义》卷二);另一说认为这一句所写的“还”,是“耕种而还”(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笺》中语)。
这两说都嫌依据不足。
如果作者所写是还自“荒墟”的心情,则上首之“披榛步荒墟”为“携子侄辈”同往,何以“独策还”?如果作者是耕种归来,则所携应为农具,应如这组诗的第三首所写,“荷锄”而归,似不应策杖而还。
联系下三句看,此句所写,似不如视作“性本爱丘山”的作者在一次独游的归途中生发的“怅恨”。
其“怅恨”,可以与本句中的“还”字有关,是因游兴未尽而日色将暮,不得不还;也可以与本句中的“独”字有关,是因独游而产生的孤寂之感。
这种孤寂感,既是这次游而无伴的孤寂感,也是作者隐藏于内心的“举世皆浊我独清”(《楚辞·渔父》)的时代孤寂感。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潜《归园田居》翻译赏析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潜《归园田居》翻译赏析归田园居晋陶潜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
曾祖陶侃曾任东晋大司马,父祖均曾任太守一类官职。
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渊明八岁丧父,家道衰落,日渐贫困。
曾几度出仕,任过祭酒、参军一类小官。
四十一岁时弃官归隐,从此躬耕田园。
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清陶澍注《靖节先生集》是较好的注本。
[注释] 晨兴:早起。
理:治理。
荒秽:杂草丛生。
带月:顶着月亮。
荷锄:扛着锄头。
道狭:道窄。
沾:沾湿。
但使:只要让。
愿无违: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译诗]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
清晨我下地松土除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
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
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求我那心愿至死不移。
[赏析] 这是一首烩炙人口的优美的田园诗。
这首短诗十分细腻、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
“种豆南山下”与“采菊东篱下”有着同样的韵律,但韵味各异。
采菊是漫不经心的,而种豆则是十分认真的。
采菊时不经意地抬头,见到的是幽幽南山,与诗人当时宁静适意的心情十分和谐;而豆种下后经意观察豆苗长势,看见的是稀疏的————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豆苗。
豆长得不好,显见种豆人不在行,不过,在陶渊明来说,有这样的成绩也觉满足了,这是一种诙谐的心境。
我们可以想见诗人看着田中的豆苗和杂草时自嘲的微笑。
于是他只得起早贪黑地“理荒秽”了。
“带月荷锄归”句写得极为精彩,极富情致:明月高挂天际,月影却伴着他——荷锄晚归的“老农”。
辛苦的劳动化作无限的生活乐趣。
夹道而生的茂密的草木,沾湿衣裳的露水,都使这劳动的生活增添了生气。
陶渊明归园田居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赏析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是一首充满诗意的诗歌,诗中描绘了陶渊明从官场辞官归隐,回到家乡田园的景象。
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祥和的田园风光。
诗的开头,陶渊明写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句诗把汪伦送给他的情义比作深不可测的桃花潭水,表达了汪伦对陶渊明的深厚情谊。
接着,他又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句诗把春风和明月比作江南的绿色和明亮,表达了陶渊明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陶渊明继续写道:“我心悠悠,自古至今,一朝春尽红颜老。
”这句诗表达了陶渊明对时间的悠远思念,他认为时间的流逝使一切都变老,只有自己的心依然年轻。
最后,他总结道:“岁月极美,如此这般,山高路远魂飞苦。
”这句诗表达了陶渊明对岁月的深深羡慕,他认为岁月是如此美好,但他的灵魂却要飞往遥远的地方。
总之,《归园田居》是一首充满诗意的诗歌,诗中描绘了陶渊明从官场辞官归隐,回到家乡田园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间的悠远思念。
《归园田居》课文赏析
《归园田居》课文赏析《归园田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歌。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主要从主题思想、语言特点、意象运用、结构分析、意境创造、艺术手法和诗人情感等方面展开。
一、主题思想《归园田居》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
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和自然的渴望。
同时,通过对官场生活的批判,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束缚和虚伪的不满。
这种思想主题,不仅在当时具有普遍意义,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语言特点《归园田居》的语言简洁而生动,质朴自然,富有节奏感。
诗人运用了大量的叠字、叠句,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等,这些表达方式既增加了诗歌的音乐美感,又加深了诗歌的意境。
同时,诗人还运用了一些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如“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使得诗歌更具有生活气息。
三、意象运用《归园田居》的意象非常生动,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形象地表现了自己的住所和环境。
同时,通过对“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的渴望。
这些意象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得诗歌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四、结构分析《归园田居》的结构非常严谨,整首诗分为三个部分:开篇、主体和结尾。
开篇部分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引入主题;主体部分则通过描绘自己的住所和环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结尾部分则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收束全篇,表达了诗人对回归自然的感慨。
整首诗的结构紧凑、逻辑严密,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
五、意境创造《归园田居》的意境非常优美,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创造了一个清新自然的意境。
在这个意境中,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追求自由和真实。
这种意境的创造,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也使得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六、艺术手法《归园田居》的艺术手法独特,采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课文与赏析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课文与赏析《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课文与赏析《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写景而写心,表现见出诗人对污浊官场的鄙夷和厌恶。
下面是课文与赏析,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原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注释⑴适俗韵,适合世俗的性情。
⑵尘网,尘世的罗网,指仕途。
意谓仕途有如罗网,使人不得自由。
⑶三十年,有人认为当作“十三年”,因从陶氏初仕江州祭酒至辞彭泽令归田,前后恰为十三年。
⑷羁,jī。
羁鸟,谓被束缚于笼中之鸟。
池鱼,谓被养于池中之鱼。
此二句以羁鸟池鱼比自己过去仕途生活的不自由,以“旧林”“故渊”比田园。
⑸守拙,自己没有智能继续做官,故说“守拙”。
拙,指不善为官,也就是不会取巧逢迎之意。
⑹罗,排列。
⑺暧暧,昏昧。
⑻依依,轻柔。
一说,隐约可见。
⑼虚室,静室。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赏析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
这是第一首。
陶诗通常呈现素淡平易的面貌,不见组织雕镂之工。
然而苏东坡说:“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与苏辙书》)又说:“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
”(《冷斋诗话》引)东坡偏爱陶公之为人,尤推崇其诗,以为自古无人能及,反复吟咏,烂熟在胸,并一一唱和,著有《和陶集》,体验实较常人为深。
这一首主要体现其质朴中的深味,散缓中的精巧。
起首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
《归园田居》其一赏析及注释
《归园田居》其一赏析及注释《归园田居》其一赏析及注释《归园田居》是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五首(一本作六首)。
第一首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归园田居》其一赏析及注释,欢迎大家学习。
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赏析第一首诗主要是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所谓“适俗韵”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
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
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看破官场后,执意离开,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绝望。
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人生常不得已。
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
所以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
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
“一去三十年”,当是“十三年”之误。
从陶渊明开始做官到最终归隐,正好是十三年。
这一句看来不过是平实的纪述,但仔细体味,却有深意。
诗人对田园,就像对一位情谊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叹息道:“呵,这一别就是十三年了!”心中无限感慨,无限眷恋,但写来仍是隐藏不露。
《归园田居》古诗鉴赏整理
《归园田居》古诗鉴赏整理《归园田居》古诗鉴赏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许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精确地来说应当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归园田居》古诗鉴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归园田居》古诗鉴赏1:陶渊明原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解释:1、南山:指庐山。
2、稀:稀有。
3、兴:起床。
4、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
秽:肮脏。
这里指田中杂草5、荷锄:扛着锄头。
荷,扛着。
6、晨兴理荒秽: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
7、狭:狭窄。
8、草木长:草木丛生。
长,生长。
沾:(露水)打湿。
9、足:值得。
但:只。
10、愿:指憧憬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11、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反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12、违:违反。
诗意: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有。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傍晚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惋惜的,只要不违反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赏析:《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的结尾二句,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所谓“自然”,不仅指乡村的自然环境,亦是指自然的生活方式。
在陶渊明看来,为口腹所役,以社会的价值标准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追赶富贵,追赶虚名,都是扭曲人性、失去自我的行为。
而自耕自食,满意于俭朴的生活,舍弃人与人之间的竞逐与斗争,这才是自然的生活方式。
不管这种熟悉在社会学中应作如何评价,终究是古今中外反覆被提出的一种思想。
当然,陶渊明作为一个贵族的后代,一个很少经受真正的苦难生活的磨砺的士大夫,要完全凭借自己的体力养活一家人,实际是难以做到的;而且事实上,他的家中仍旧有僮仆和带有人身依附性质的“门生”为他种田。
但他的确也在努力实践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特别熟悉,常常参与一些农业劳动,并在诗歌中歌颂这种劳动的愉悦和美感。
陶渊明《归园田居》原文及鉴赏
陶渊明《归园田居》原文及鉴赏陶渊明《归园田居》原文及鉴赏1《归园田居》是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五首(一般作六首)。
第一首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
第二首诗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不加雕饰地描绘出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表现了乡村的幽静和作者心境的恬淡。
第三首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
第四首写作者亲自参加劳动和对劳动的热爱,表明他不但没有因早出晚归地辛苦劳动而减少对劳动的兴趣,反而加深了他对劳动的感情,坚定了他终生归耕的决心。
第五首诗讲述了作者耕种归来的活动,表达其欣然自得之情,内蕴醇厚,情感真挚。
第六首诗讲述了诗人一天的劳动生活,最后揭示其劳动的体验、田居的用心。
末首诸家以为非陶诗,而苏轼以为陶作,并评曰:“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ài)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虚里人,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以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xiàn)至,零落同草莽。
归园田居·其三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hè)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四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归园田居(5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归园田居(5首) 原文、翻译及赏析归园田居(5首)_古诗文网陶渊明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参考资料典故:不为五斗米折腰中国古代有不少因维护人格,保持气节而不食的故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东晋后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
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身世陶渊明,中国是中国文学史上堪与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比肩的伟大诗人。
陶渊明自己从来没有说过是哪里人,甚至也不说生于何时何地。
于是,在陶渊明的出生年份上,就出现了公元365年、公元369年、公元372年等等多个版本。
陶渊明的身世也成了难解之谜。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宜丰学者凌诚沛主持组建了“陶渊明始家▼生平青少年时期(28岁以前)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曾做过大司马,祖父、父亲也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但陶渊明的父亲死得早,渊明少年时,家运已衰落,“少而贫苦。
”他自述:“自余为人,逢运之贪。
箪瓢屡罄,絺綌冬陈。
”(《自祭文》)但物质生活虽然贫乏,陶渊明的精神生活却很丰富。
他学习儒家《六经》,学习《老子》、▼归隐隐逸诗人俗称五柳先生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
其隐逸文化总的风格有三:其一是柔,其二是淡,其三是远。
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从而使中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淡薄渺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同时对陶渊明▼文学成就饮酒诗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
陶渊明《归园田居》诗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赏析《》诗五首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ài)远人村,依依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
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虚里人,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以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xiàn)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hè)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步荒。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吾足。
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简单赏:这里描写的一切,是极为平常的。
你看:土地,草房;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
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
这不是有点儿像世外桃源的光景吗?这些描写初读起来,只觉得自然平淡,其实构思安排,颇有精妙。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
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
这是近景。
“暖暖远人村,依依里烟”,这是远景,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
从近景转到远景,犹如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
画面是很淡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
归园田居翻译及赏析
归园田居翻译及赏析《归园田居》陶渊明【原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後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简介陶渊明《归园田居》介绍此诗是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归园田居五首》的第一首。
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
陶渊明归园田居注释《归园田居》注释少:指少年时代。
适俗:适应世俗。
韵:本性、气质。
一作“愿”。
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
这里指仕途。
三十年: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做官十三年)。
一说,此处是三又十年之意(习惯说法是十又三年),诗人意感“一去十三年”音调嫌平,故将十三年改为倒文。
羁(ji)鸟:笼中之鸟。
恋:一作“眷”。
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野:一作“亩”。
际:间。
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方宅:宅地方圆。
一说,“方”通“旁”。
荫(yìn):荫蔽。
罗:罗列。
暧暧(ài):昏暗,模糊。
依依:轻柔而缓慢的飘升。
墟里:村落。
户庭:门庭。
尘杂:尘俗杂事。
虚室:空室。
余闲:闲暇。
樊(fán)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官场生活。
樊,藩篱,栅栏。
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归园田居翻译陶渊明《归园田居》翻译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归园田居陶渊明其一赏析
【·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三十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赏析一】开头四句是诗人弃官归田之时对自己的志趣与仕宦生活的反思,也是对自己弃官归田原因的交代。
“① 少无世俗韵,性本爱丘山”,是说世俗的阿谀奉承诗人一样也没有学会,反而喜欢宁静、淳朴的田园生活,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本性是与大自然相通的。
这里写的是诗人向来的志趣,也表明他后来的出仕并非本愿。
“适俗韵”,是指逢迎世俗的本性与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本领.诗的五、六句借“③ 羁鸟恋旧林”、“④池鱼思故渊”,比喻自己思恋旧居,不喜在外做官。
这是诗人弃官归田之因,表明他厌倦官场旧生活、向往田园新生活。
其中“羁鸟”、“池鱼”比喻不自由的仕宦生活,“旧林”、“故渊”比喻田园。
诗的七、八句以“开荒”、“守拙”点题,写自己从此真正回归园田,过上村居生活了。
其中“守拙”回应“少无适俗韵”,“归园田”回应“⑤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诗人置身“南野际”,平静安祥地过上农家耕种生活,透露出对官场的厌弃与蔑视态度,也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一种不妥协的抗争行动。
诗的九至十六句借对村居之景的描绘,抒写诗人归田之后的快慰心情。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三首翻译赏析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三首翻译赏析《归园田居》(其一)赏析陶渊明少无适俗韵①,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②,一去三十年③。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④。
开荒南野际⑤,守拙归园田⑥。
方宅十余亩⑦,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⑧,桃李罗堂前⑨。
暧暧远人村⑩,依依墟里烟⑾。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⑿。
户庭无尘杂⒀,虚室有余闲⒁。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⒂。
【注释】①适俗:适应世俗。
韵:情调、风度。
②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
这里指仕途。
③三十年:吴仁杰认为当作“十三年”.陶渊明自太元十八年(三九三)初仕为江州祭酒,到义熙元年(四○五)辞彭泽令归田,恰好是十三个年头。
④羁鸟:笼中之鸟。
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⑤南野:一本作南亩。
际:间。
⑥守拙:守正不阿。
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二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
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
⑦方:读作“旁”.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
⑧荫:荫蔽。
⑨罗:罗列。
⑩暖暧:暗淡的样子。
⑾依依:轻柔的样子。
墟里:村落。
⑿这两句全是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
⒀户庭:门庭。
尘杂:尘俗杂事。
⒁虚室:闲静的屋子。
余闲:闲暇。
⒂樊:栅栏。
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
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这两句是说自己象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赏析】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
这是第一首。
陶诗通常呈现素淡平易的面貌,不见组织雕镂之工。
然而苏东坡说:“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与苏辙书》)又说:“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
”(《冷斋诗话》引)东坡偏爱陶公之为人,尤推崇其诗,以为自古无人能及,反复吟咏,烂熟在胸,并一一唱和,着有《和陶集》,体验实较常人为深。
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诗赏析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ài)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虚里人,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以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xiàn)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hè)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简单赏析:这里描写的一切,是极为平常的。
你看: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
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
这不是有点儿像世外桃源的光景吗?这些描写初读起来,只觉得自然平淡,其实构思安排,颇有精妙。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
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归园田居》赏析归园田居
其一
陶渊明[1]
少无适俗韵[2],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3]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4]。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5]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6],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7]里,复得返自然。
【注释】
[1]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末年著名诗人、散文家。
曾担任过几年小官,后来辞官隐居山林,终身不仕。
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创作了大量诗歌,并开创了田园诗派,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归田园居》共有五首,本书收录两首。
[2]适俗韵:适应风俗的气质。
韵:气质、风度。
[3]尘网:罗网一般的尘世。
比喻官场。
[4]羁鸟:关在笼中的鸟。
池鱼,指困在池中的鱼。
表达了作者渴望摆脱官场束缚。
[5]墟里:村落。
[6]尘杂:尘世间的俗事、杂事。
[7]樊笼:关鸟的笼子,这里比喻官场、仕途。
【赏析】
本篇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描绘了美好的田园风光,抒发了
归隐后的愉快心情,优美自然、朴实动人。
作者在前两句点明了自己的性格,说自己本来就不喜欢官场,只留恋青山绿水。
接着用“误入尘网中”、“羁鸟”、“池鱼”表达了自己自然、清高的性情和对官场的厌恶。
笔锋一转,作者又描述了朴实自然的山村景象。
作者没有刻意描绘,只是罗列了一些乡村中常见的景物,朴实无华,但是生动形象。
全诗最后两句是点题之笔,与开头两句照应。
一开始从厌恶官场写到优美的田园风光,最后表达了作者摆脱官场后,重返田园的那种愉悦和如释重负的感觉。
陶渊明的语言风格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自然流畅、生动形象,每一处看上去都精心打磨,却又不着痕迹。
其二
种豆南山[1]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2],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3]使愿无违。
【注释】
[1]南山:指庐山。
[2]秽:杂草。
[3]但:只要。
【赏析】
这首诗虽然短,但是体现了作者的率真。
开头两句描述了耕种不易,到南山下种豆,但是长势不好,地里的草比豆苗还要多。
接着描述耕种的艰辛,一早就要到地里去锄草,晚上伴着月亮回家。
这几句非常简练,寥寥数语就使作者那种不善农事、辛勤耕作的形象跃然纸上。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这两句非常形象,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忙完了一天,顶着月光走在回家的路上,由于路边的草太长,又加上带着露水,衣服都被沾湿了。
写到这里作者都是在说耕种的艰辛和不易,那么他对此又是怎样看待的呢?最后两句便是回答:“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个回答非常坚定,沾湿衣服不算什么,只
要不违背自己的愿望。
这充分体现了作者坚定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