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三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数学上册《三观察物体》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上册《三观察物体》教案、教学设计
-针对不同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认知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对于空间想象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增加拓展训练,提高他们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对于空间想象力较弱的学生,通过个别辅导和小组合作,帮助他们逐步提升。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物体模型,并绘制相应的三个视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我们会看到不同的形状。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方法,用三个基本视图来观察和描述物体。
2.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帮助学生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重要性,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和多媒体演示,向学生介绍三个基本视图(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布置实践性作业,如让学生观察家里的物品,绘制视图并描述物体,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4.合作交流,共同成长: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他们在交流中分享观点,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合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5.多元评价,促进发展:
3.学习兴趣:六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有较高的积极性。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
4.学习方法: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在本章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5.个体差异:学生在空间观念、观察力、动手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观察物体三教案

观察物体三教案

观察物体三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基本特征;2.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3. 能够将观察到的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1. 观察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基本特征;2. 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1. 将观察到的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1. 多个不同大小、形状、颜色的物体;2. 小黑板或白板;3. 彩色粉笔或白板笔。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识(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只篮球和一只足球,让学生观察这两个物体的大小,并问:“这两个球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

然后,教师导出规律:“不同的物体的大小可能会不同。

”2. 教师继续出示一只矩形水杯和一只圆形杯子,让学生观察这两个物体的形状,并问:“这两个杯子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

然后,教师导出规律:“不同的物体的形状可能会不同。

”3. 教师继续出示多个不同颜色的物体(可以是红色的苹果、黄色的香蕉、蓝色的笔等),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颜色,并问:“这些物体的颜色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

然后,教师导出规律:“不同的物体的颜色可能会不同。

”Step 2 观察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基本特征(10分钟)1. 教师让学生看着课桌上的物体,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基本特征。

2. 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

Step 3 将观察到的物体进行分类(20分钟)1. 教师出示多个不同大小、形状、颜色的物体,并让学生将这些物体进行分类。

分类的方式可以是按照大小、形状或颜色等进行分类。

2. 学生进行分类,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为什么这些物体被分为同一类。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同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Step 4 小结与展示(10分钟)1. 教师总结教学内容,强调观察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基本特征,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2. 学生展示他们分类的结果,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为什么这些物体被分为同一类。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三》教案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三》教案

第一单元:观测物体(三)教学内容教材P2例1及练习一第1、2题课时第1课时间20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根据从一种方向看到旳图形摆立体图形。

能分析和辨别从不同角度观测立体图形旳状况。

过程与措施:通过推测和拼搭图形旳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旳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旳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旳爱好。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能根据从正面、上面或左面看到旳平面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旳拼搭方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旳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

教学活动第二次思考(或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窗们都玩过积木吧,教师给你们4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摆出从正面看到旳是下图旳图形。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观测物体(三)。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学生探究。

学生提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若干个小正方体。

师:目前同窗们每个小组均有若干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如何拼搭立体图形,才干从正面看到旳是,看一看哪个小组得出旳措施最多。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引。

学生动手操作,小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

2.探究成果报告。

(1)一共有4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到旳是,可以先一行摆3个小正方体,剩余旳1个小正方体旳摆放位置有如下几种状况:①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旳背面,如下图。

②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旳前面,如下图。

师:摆出旳立体图形旳形状是不同旳,但是从正面观测时,看到旳图形是相似旳。

尚有其她旳拼搭措施吗?学生思考,动手实验。

学生接着展示:人们在拼搭旳过程中要多思考,从不同旳角度考虑问题,我们会发现不同旳结论。

3.学生探究。

师:如果再增长一种同样旳小正方体,也就是用5个同样旳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旳形状不变,应当如何拼搭呢?下面就请各小组旳同窗用手中旳小正方体进行拼搭,看哪个小组得出旳结论最多。

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引。

观察物体(三) (教案)

观察物体(三) (教案)

观察物体(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物体,提高学生对不同形状物体的辨认能力,并加深对大小、形状、颜色、材质等概念的理解。

2.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耐心、认真性和对物体各种特性的感性认识。

3.策略与方法:通过课堂观察、绘图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提高学生自我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2、帮助学生理解颜色、形状等概念三、教学方法1.游戏法。

2.课前呈现法。

3.题解法。

4.口算法。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呈现物品教师向学生展示几个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水果:四个小水果:香蕉、草莓、橘子、葡萄。

请学生观察水果的大小、颜色、形状等,看看是否能辨别出每个水果的不同之处。

第二步:活动一:观察物品并形容(1) 分组展示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老师给同一种水果,然后由组长为学生展示,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也可以询问学生它们的大小。

(2) 完成绘图每个学生自己拿出纸和笔,开始绘画所展示的物品,或者是用灰尘或颜色展示。

(3) 呈现形容每组的代表向全班形容自己的水果,每个学生都可以形容一下自己的水果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点,让大家看看是否能够分辨出不同的水果。

第三步:活动二:练习教师拿出几个不同的颜色、形状的物品,让学生每人选择其中一个,然后专门对这个物品进行观察,比较,画出这个物品在大小方面的形状的变化。

然后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交给同桌,同桌互相交流,了解并纠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第四步:总结分析让学生将自己绘制的图形放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和全班一起分析每个水果在大小、形状、颜色等方面的区别,并进行总结,班主任可以指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许多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比如游戏、呈现物品、绘画、口算等方式,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环境下进行探究,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在绘画中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一课 观察物体三教案

第一课  观察物体三教案

第一课观察物体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物体在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和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观察物体在不同方向上的形状和特征。

2.难点:如何将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和特征用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个神秘盒子,引导学生猜测里面是什么物体。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教师根据学生的猜测进行引导。

2.观察物体教师将神秘盒子打开,展示里面的物体。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观察。

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记录下观察到的形状和特征。

3.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和特征。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完善观察结果。

4.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和特征。

5.拓展活动教师出示一个复杂的物体,要求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尝试用语言描述。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然后进行描述。

教师挑选几组学生的描述,让其他同学猜测所描述的物体。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作业布置1.请学生回家后,选择一个物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记录下观察到的形状和特征。

2.家长签字确认,第二天交给老师。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察神秘盒子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在观察物体时,积极参与,观察细致。

3.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环节,学生互动良好,分享观察成果。

4.拓展活动环节,学生尝试用语言描述物体,提高表达能力。

六、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观察活动中。

2.对于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表达能力。

3.在拓展活动环节,教师可适当增加难度,让学生挑战更复杂的物体,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4.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重难点补充:1.重点: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物体在观察时的重要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等。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章《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章《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章《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认识物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能够观察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能够描述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属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学生运用直观的方法,提高观察与分类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物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难点:描述物体的属性,进行分类。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各种具有不同形状、颜色和大小的物体。

2.教材准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1章相关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教具展示几种不同的物体,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物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2. 学习新知识(15分钟)•带领学生一起观察更多的物体,引导学生描述不同物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引导学生学习用分类法对观察到的物体进行归类。

3. 操练与实践(20分钟)•组织学生分组,让每组选择一些物体进行观察和分类。

•让学生用语言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物体的特征。

•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各组观察到的特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物体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4. 总结与拓展(10分钟)•结合课堂讨论,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老师给出一些延伸问题,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拓展他们的观察与分类能力。

五、板书设计•关键词: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分类法:按形状、颜色、大小分类六、课堂讨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物体特征,与同学讨论物体分类的方法。

七、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中收集不同的物体,用分类法进行整理,并描述其中一个物体的特征。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提高观察、描述、分类等能力,培养对物体属性的敏感度和思维能力,为以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下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

五下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

五下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使用科学方法观察物体的特征和变化。

2.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特征和变化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物体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1.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学习使用科学方法观察物体的特征和变化。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物品:纸巾、铅笔、玻璃杯、瓶盖等常见物品。

2.实验器材:放大镜、手电筒等。

3.实验材料:水、油、醋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纸巾,让学生观察纸巾的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材质等,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纸巾是否有其他特征或变化。

Step 2:观察物体特征(2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物体,如铅笔、玻璃杯、瓶盖等,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外观和结构特征,并逐个进行讨论。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思考,例如物体的形状是什么样的?有多少个面?有没有边?有没有圆形的物体?等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放大镜等工具进行观察。

Step 3:观察物体变化(25分钟)教师准备一些实验材料,如水、油、醋等,让学生观察物体在实验过程中的变化。

首先,教师给每个学生发放一个玻璃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实验材料进行观察。

然后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结果和发现。

最后,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实验过程进行演示,并向全班做报告。

Step 4: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教师可以用几个问题引导讨论,例如:在实验过程中,你观察到了哪些物体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学生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对物体的特征和变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Step 5: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例如:你能想到其他的物体特征和变化吗?你能设计一些实验来观察这些特征和变化吗?学生可以在小组或个人进行讨论和思考,并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实验设计。

观察物体(三)(教案)

观察物体(三)(教案)

观察物体(三)(教案)小学数学,观察物体(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2.通过观察物体,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3.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如何观察物体,辨认几何图形。

2.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实物,发现和分析其几何图形。

三、教学准备:教学用具:实物模型、图片、黑板、彩笔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1)观察一些图形,并让学生猜想图形的名称。

让学生发言,展示出发现的图形,并互相讨论。

2)通过黑板上的几何图形,向学生介绍四边形。

2.讲解1)以正方体为例,向学生介绍正方体的特点及叫法。

2)解释六面体、棱柱、棱锥、球体等基本物体的特点及叫法。

通过实物模型的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这些物体。

3)向学生讲解几何图形的分类方法,让学生对圆形、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等几何图形的名称、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3.练习1)分组练习: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观察手中的实物模型,找出并描述其中的几何图形。

让学生进行轮流观察和叙述,通过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名称、特点、分类更加清晰明了。

2)个人练习:在黑板上画出一些几何图形,并让学生准确地辨认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通过个人练习,让学生巩固之前学习到的知识点。

3)让学生想一想:问学生:“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六面体、棱柱、棱锥、球体等几何图形呢?”带领学生回忆日常生活,发现身边的物体中的几何图形。

让学生感受到实际生活中几何形体的丰富性和普遍性。

4.拓展1)向学生介绍尺子、圆规等工具,了解它们的作用和原理。

2)在实景中,让学生观察建筑、道路、家具、物品等,发现其中的几何图形。

引导学生探究几何图形在人类生活中的广泛用处和应用场景。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观察物体的方法、几何图形的分类及特点,并通过练习,提高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认知能力。

同时,让学生明白几何图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用途。

观察物体三教案

观察物体三教案

观察物体三教案观察物体三教案「篇一」教学内容 P 38例1、以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知识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立体图形的观察和想象能力教学难点从侧面观察圆柱体得到的是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学具、教具老师学生都准备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入老师分别拿出不同的立体物体,让学生说出立体物体的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教学过程一、观察者相对于物体的位置(同时要规范观察位置的描述)(1)我们观察物体的时候,我们要从不同位置、角度来来观察,比如可以怎么观察(学生:从前面、后面、左边、右边、下面、斜着莱观察)这时候学生举出了很多从不同位置、角度。

(2)规范观察位置的描述为了统一,我们规定了正面、侧面(左侧面、右侧面)、上面这几个观察位置。

二、观察长方体的几个面(A)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生观察并提问。

1、你观察到的长方体是什么样的?2、你至少能看到几个面,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那么请四人小组讨论当我们看到两个或三个面的时候,这些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抽小组汇报,师点评,“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相对的面(比如你看到物体的正面的时候,你就看不到物体的反面),运用这个知识可以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推理问题”。

(B)让学生看书P38并完成P38的问题和填空。

三、观察球体老师拿出一个网球(体积比较大),现在老师站在教室的前面,我把网球这一面定为网球的正面,那么你现在是从什么面来观察这个球体的呢?看到的又是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学生有从正面、下面、左侧、斜的等不同方向看,得到的都是一个圆形)四、观察圆柱体(A)观察圆柱体的上面老师拿出一个圆柱形的茶叶罐(观察圆柱体的上面和下面,得到的平面图形是圆形)(B)观察圆柱体的正面、侧面(难点)学生从正面和侧面来观察,得出的图形可能不是正方形有学生认为是这样的图形,上面两条边是弯曲的。

《观察物体(三)》教案

《观察物体(三)》教案

观察物体(三)教学目标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全面、正确地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

学具、教具:学生4人一组,每组一个熊猫玩偶;课件。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初步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听听下面这个故事,想想大象到底是什么样的。

教师通过课件讲述如下故事,学生看图听故事。

星期天,退休的李奶奶带着她的小孙子东东、明明和外孙女欢欢去动物园看大象。

一进大门,东东他们就把李奶奶拉到了象园,李奶奶说:“唉,我老了,走不动了,眼睛也看不清楚,就坐在门口等你们。

这大象嘛,还是你们看过后说给我听吧!”“好的,好的!”3人连忙答应?然后向大象跑去。

不一会儿,3个孩子就跑了回来,争先恐后地说开了。

东东说:“奶奶,奶奶,大象有两个大大的眼睛,一个长长的鼻子,两只耳朵像两把大扇子。

”明明说:“不对,大象就像是两根柱子顶个门,门上有根摆来摆去的长鞭。

”欢欢说:“其实大象就像是四根柱子上有座墙壁。

”奶奶听后哈哈大笑。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奶奶为什么哈哈大笑吗?他们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样呢?教师:虽然是同一只大象,但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要想看到事物的全貌就要全面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引入,配以课件的演示,新颖有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迅速进入学习的状态。

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渗透从一个角度观察物体是片面的,自然揭示课题o)(二)实践观察,积累经验,建立表象1.明确观察对象,固定观察对象的位置教师:今天,老师为每组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它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下面我们看看它是谁。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三》精选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三》精选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三》精选教案范文三篇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三》精选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三》精选教案范文一教材与学情分析:“观察物体”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知识,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在前面经历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立体图形以及集合组合体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根据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拼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借助操作,实现从二维到三维空间的转化,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例1是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

例2是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图。

学生经过二年级下册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从不同角度观察单个立体图形的学习,以及四年级下册从3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组合体的学习。

已经掌握了一些观察的方法、培养了一些操作的能力,积累了较丰富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本节课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用小正方体拼搭几何组合体的活动,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进一步积累活动经验,同时侧重积累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1.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摆法的多样性。

2.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并还原立体图形。

3.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根据看到的平面图形按要求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借助空间想象还原立体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正方体教具、小正方体学具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师:同学们,我们先一起来看一个新闻:郑州。

(播放“纸片楼”新闻视频)师:在刚才的视频中,为什么有人会看到“纸片楼”呢?(学生答,教师随机点评。

《观察物体(三)》教案

《观察物体(三)》教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三视图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观察物体(三)》教案
一、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三)》教案,本章节内容依据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章“观察物体”部分设计。具体内容包括:
1.认识三视图:通过观察物体,学习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的概念,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学会观察简单物体,并能画出它们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
2.教学难点
(1)空间观念的培养: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空间观念尚未完全发展,如何让学生在观察物体时,将三视图与实际物体联系起来,是本节课的一大难点。
举例: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一个物体,然后尝试画出它的三视图,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三视图之间的转换:学生在理解了三视图的概念后,还需要掌握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举例:给出一个物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理解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3)解决实际问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
举例:设计一些生活场景,让学生根据场景中给出的三视图,解决实际问题,如确定物体的位置、大小等。
学生小组讨论时,大家对于三视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这让我感到很高兴。不过,我也反思到,可能需要提供更多的生活实例,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三视图的实用价值。

观察物体(三) 教学设计 教案

观察物体(三)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根据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经理根据观察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的过程,体会立体图形与它相对应的平面图形的转换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拼摆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根据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立体图形与它相对应的平面图形的转换方法。

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观察物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探究新知1.学习例1。

(1)给出4个小正方体,要求摆出从正面看是的图形,你有几种摆法。

(2)学生动手摆一摆,说一说,并讨论回答。

(3)课件出示三种摆法后,提出问题“如果再增加1个小正方形,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4)学生仔细思考,操作拼摆,并小组讨论解答,说出自己的思路。

(5)PPT演示拼摆结果。

2.学习例2。

”(1)出示例2(2)提出问题“你能摆出兰兰所观察的图形吗?”(3)学生思考,说出自己的思路。

(4)分析已知平面图形的特点,还原立体图形。

(1)从正面看到的是,说明所观察的立体图形只有一层,左右有两个。

(2)从左面看到的是,说明所观察的立体图形只有一层,前后有两个。

(3)从上面看到的是,说明所观察的立体图形有前后两行,前面有两个,后面有一个。

5.总结方法:根据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先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分析,推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再结合从其他两个方向看到的形状综合分析,最后确定立体图形。

6.完成第2页的“做一做”。

三、知识应用1.完成练习七的第2题。

2.完成练习七的第4题。

3.完成练习七的第6题。

4.完成练习七的第7题。

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习题下图,把9个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摆在一起。

从正面和左面所看到的图形面积之和是()平方厘米。

板书下图,把9个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摆在一起。

小学数学_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观察物体(三)》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1.能根据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平面图形,经过想象与推理,拼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随着观察方向的增加,体会摆法的由多到少。

2.经历观察、想象、验证、总结的过程,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根据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平面图形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

【教学难点】借助空间想象还原立体图形。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这节课我们就充分发挥想象的力量,继续学习观察物体(贴课题)。

请看大屏幕,有一个小正方体像这样(ppt演示)穿墙而过,想象一下,墙面上会留下什么?(弱音)(两位同学)生1:一个洞、轮廓生2:正方形的洞师:没错,正方体穿墙而过后,墙面上留下了一个正方形的洞。

现在反过来,如果墙面上就留下这样一个正方形的洞,它一定是一个小正方体穿墙而过留下的吗?生:不一定师:那会是几个小正方体?怎样穿墙而过的?生:我觉得是2个、3个、4个、无数个,只要把它们排成一排就可以师:同意吗?这么多小正方体排成一排穿墙而过后,为什么墙面上只留下一个正方形的洞呢?生:因为前面的把后面的都挡住了。

师:谁听明白他的意思了?他们都用了一个字?“挡”。

“挡”字用的太好了,也就是说,前面的小正方体把后面的小正方体都--挡住了,所以在墙面上只留下一个正方形。

二、探究新知(一)从一个方向观察1、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刚才老师见识了你们强大的想象力,接下来借助想象开始研究(坚定的说)。

请看,默读。

2.分析题意。

师:想一想,你关注了哪些信息?生1:从正面看师:正面看,他注意到了观察方向,太棒了,还有吗?生2: 4个小正方体。

师:数量,还有吗?生3:还有那样的图形。

师:嗯,图形。

大家都关注到所用正方体的数量,观察的方向,以及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

《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7

《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7

《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8页、39页的例1和例2。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通过观察物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过程方法:通过观察物体、想象猜测、合理推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养成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分工、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纸箱一个、圆柱体、正方体、球、纸卡。

学具:学生每5人一组,每组自制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每人记录单一张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观察物体的探究活动中,使学生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推理的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

并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多媒体展示《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每个人得的结果不同,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他们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因此他们的结论都不完全。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帮助盲人叔叔,使他们知道大象具体是什么样子的,并指出这节课将和大家一起研究怎样正确地观察物体,才不至于像盲人叔叔们一样片面地了解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目的:一方面是在上课的初始阶段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使学生从故事的寓意中初步感知:要全面地了解物体就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感受物体。

)二、观察物体,探究新知(一)出示鞋盒1.导入:大象我是拉不来,但我找了一个身边最常见的物体,看,这是什么?今天咱们就从它开始:2.问题:这是什么立体图形?有几个面?3.七嘴八舌:a.在你的位置观察,你看到了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看到的面会不一样?b.一次最多看到几个面?你能找到一个位置看见所有的面吗?(小组交换位置看看)4.验证:用自己身边的一些长方体来验证刚才的结论,看是不是正确。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观察物体(3)∣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观察物体(3)∣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观察物体(3)∣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和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观察物体: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 认识和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 解决与观察物体相关的问题。

教学方法1. 操作法: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物体,如一个立方体,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并描述他们看到的形状。

2. 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物体,如一个圆柱体,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并描述他们看到的形状。

2. 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三、巩固(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物体,如一个圆锥体,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并描述他们看到的形状。

2. 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四、应用(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物体,如一个球体,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并描述他们看到的形状。

2. 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 教师强调观察物体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他们对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的理解。

2. 课后作业: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并描述他们看到的形状。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让他们在观察和操作中学习。

观察物体三教案优秀4篇

观察物体三教案优秀4篇

观察物体三教案优秀4篇观察物体三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图形,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2、在实际的拼摆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3、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

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会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根据指定视图摆出物体。

教学准备:挂图,正方体教具等。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一、创设情境出示教学挂图先数数再摆摆后画画比一比问:从正面看这3个物体的形状相同吗?都是什么样的?从侧面和上面呢?小结: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二、组织练习1,做想想做做第1题问:题里要求我们做几件事情?指名回答题中两个问题。

2、做想想做做第2题集体交流。

3、做第3题全班交流。

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呢?学生活动学生观察三副图形分别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

学生摆摆。

用12个小正方体摆出与例题同样的3个物体。

看一看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这3个物体,你看到了什么图形?学生试着把自己看到的图形画在纸上。

展示学生画的结果。

各自默读题目。

学生独立操作、观察。

同桌互相检查物体摆的对不对。

明确要求,学生连线,再回答问题。

先独立拼,再小组为单位,比一比。

讨论各有几种拼法?观察物体三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辩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图形,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2、在实际的拼摆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3、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会辩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能根据指定视图摆出物体。

教学资源:1、学生每两人准备12块正方体木块。

2、多媒体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物体三教案
总课时
个体学习清单
第三板块——交流展示【目标 \ 分钟】】
汇报探究结果。

小组分别汇报自己小组拼搭的图形。

①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2个的后面,如下
图。

②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2个的前面,如下
图。

③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后面,如下
图。

④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前面,如下
图。

⑤可以把1个摆在后面,1个摆在前面,如下图。

教师分别对各个小组所拼搭的图形点评,给学生以肯定
和鼓励。

第四板块——归纳小结【目标 \ 分钟】
课堂小结,梳理提升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根据从一个角度观察物体得到
的平面图形进行拼搭立体图形,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是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第五板块——当堂训练【目标 \ 分钟】
练习一T1
作业
设计
做一做、P21 2、3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观察物体(三)课时安排 1 总课时 2 教材解读:
学习目标A类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
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B类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问
题。

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C类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教学
重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
难点
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

预习
作业
教学板块
个体学习清单(注明各板块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
第一板块——导入【目标 A\ 5 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根据从某个角度观察得到的平
面图形,拼搭出立体图形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再来研
究怎样根据从多个角度观察得到的三视图来拼搭立体图
形。

教师出示从正面观察某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
如。

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
并说明理由。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是2个,有的说3个……
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够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根据三视图摆立体图形。

第二板块——合作探究【目标 \ 分钟】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投影出示例2。

2.分小组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准备若干个小正方
体木块。

师:现在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
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能拼搭成符合兰兰看到的
三视图的立体图形,看一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并说一说
是怎样摆的。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探究结果汇报。

我们拼搭的图形为。

因为兰兰从正面看得到
的平面图形和从左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都是由2个小正
方形组成的长方形,因此说明这个立体图形只有一层,
并且它的前面是2个小正方体,它的左面也是2个小正
方体。

而从上面看是两排,它的前排是2个小正方体,
第二排是一个小正方体并且应该在左边,因此我们组拼
成了上面的图形。

师生共同评价总结:各小组都能积极地思考,动手
动脑解决问题,并说出了自己的思考过程。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学生根据题意自行操作,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
拼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指导。

第三板块——交流展示【目标 \ 分钟】】
三、巩固练习
1.第3题:呈现了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并流拼搭的方法。

注意引导学生有步骤、简洁地进行操作。

2.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

对于第(2)小题,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只看到一面是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

3.第5题:可以让学生先直接作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4.第6题:让学生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

如果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最少需要3个正方体,还可能是4个、5个……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自己所搭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还可以让学生小组活动,由一名学生增加所给的条件,使其他人能准确地摆出这个立体图形。

5.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根据题意要求动手摆一摆,以此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第四板块——归纳小结【目标 \ 分钟】四、课堂小结,梳理提升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拼搭立体图形,同学们都能积极地动手参与,积极地思考。

在按照物体的三视图进行拼搭时,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层.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排,再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和位置。

第五板块——当堂训练【目标 \ 分钟】
P3:3、4
作业
设计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