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信息技术 3.2.2数据的计算教案

合集下载

《数据计算》教案

《数据计算》教案

《数据计算》教案数据计算是现代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需要设计好教案来引导学生学习数据计算的相关知识。

本文将从数据计算教案的设计要点、教学方法、案例引导、课堂实践和评估反馈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数据计算教案的设计要点1.1 确定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包括学生应该掌握的数据计算知识和技能。

1.2 设计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包括数据类型、数据处理方法等。

1.3 确定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资源,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实践、讨论等。

二、数据计算教案的教学方法2.1 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学习数据计算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2.2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数据计算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讨论和合作来解决数据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数据计算教案的案例引导3.1 实际数据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真实的数据案例,如销售数据、调查数据等,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2 模拟数据案例:设计一些模拟数据案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分析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多样化案例:设计不同类型的案例,包括图表分析、统计计算等,让学生接触到不同形式的数据计算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数据计算教案的课堂实践4.1 激发学生兴趣: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案例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数据计算的兴趣。

4.2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数据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4.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数据计算,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数据计算教案的评估反馈5.1 定期测验:定期组织测验来检验学生对数据计算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5.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第3章数据处理与应用3.2数据采集与整理 高中教学同步《信息技术-数据与计算》(教案)

第3章数据处理与应用3.2数据采集与整理 高中教学同步《信息技术-数据与计算》(教案)
研究题
调研并撰写报告,主题为“物联网技术在数据采集中的应用”。请举例说明物联网技术如何改变了特定行业(如农业、制造业或医疗)的数据采集方式。
探索当前的数据安全威胁,并提出针对个人和企业的数据保护措施。
板书设计
3.2数据采集与整理
3.2.1数据采集
定义:根据需求采用适当的方法和工具获取所需数据。
目的:为数据分析及获取有价值信息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
数据采集方法的选择与实施: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在不同情况下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数据采集方法和工具。需要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不同方法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
数据整理的技术实现:数据整理涉及具体的技术操作,如使用Python进行数据处理,这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复杂。教师需要详细解释代码逻辑并提供充足的练习机会。
数据文件:使用CSV格式的数据文件来演示数据整理的过程,让学生实际操作并观察数据处理的结果,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和实用性。
多媒体内容:可能包括视频或音频材料,用于介绍数据安全的重要性、数据保护的方法等内容,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深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活动一:
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增强实操环节:针对学生在编程实操中的困难,应设计更多分层次的练习,从简到难逐步提升学生的编程能力。
强化数据安全教育:考虑开设专题讲座,邀请业界专家讲解最新的数据安全动态和防护技术,增强学生的数据安全实战能力。
总体来说,本章的教学达到了预期目标,但在实操能力和数据安全教育的深度上还有待提高。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不断优化改进,使学生能够在快速发展的数据时代中更好地适应和创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加深理解。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数据与计算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数据与计算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数据与计算课题:数据与计算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的概念和不同类型的数据。

2.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3.学习数据可视化的方法和工具。

4.熟悉数据的计算与统计分析。

5.培养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数据的概念和类型●数值类型和非数值类型数据●数据的离散性和连续性●实数、整数和字符等不同数据类型2.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来源:调查、观察、实验等●数据收集的方法和工具●数据的清洗和整理3.数据的分析与可视化●数据的可视化方法:图表、统计图等●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和软件●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4.数据的计算和统计分析●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均值、中位数、众数等●数据的概率和统计推断●统计图表的解读和分析三、教学活动: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类型的数据和数据收集方法,并介绍自己收集和整理的数据。

2.数据可视化实践:学生使用Excel或其他数据可视化工具创建图表,展示自己整理的数据。

3.数据计算与分析:学生完成不同类型的数据计算和统计分析题目。

4.数据解读与应用:学生分析和解读给定的统计图表,讨论相关的趋势和结论。

5.小组项目:学生分组进行一个小型调查研究项目,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可视化。

四、教学资源:●教材: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数据可视化工具:Excel、Tableau、Google数据工具等●统计分析工具:SPSS、R语言等五、评估方式:●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项目评估:根据小组项目展示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可视化能力进行评估。

●测验:考察学生对数据和计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2《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

3.2《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

3.2《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2019)必修二《信息系统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一)信息意识主动关注信息技术工具发展中的新动向和新趋势,有意识地使用新技术处理信息。

(二)计算思维知道信息系统与外部世界的连接方式;了解计算机网络数据传输作用、资源(硬件、软件、数据、信道)共享作用、分布式处理作用。

能提取问题的基本特征,抽象处理,并用形式化的方法表述问题。

(三)信息社会责任在信息活动中,具有信息安全意识,尊重和保护个人及他人的隐私;采用简单技术手段,保护数据、信息及信息设备安全。

【教学重点】(1)了解计算机网络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2)理解数据传输、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分析信息系统的要素组成,了解协同工作,实现系统功能。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当今信息社会,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谓无处不在。

利用计算机网络,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在线学习、办公、购物、订票,可以足不出户进行电子商务,还可以欣赏音乐、电影、体育比赛等。

教师提问:下面是一个校园消费信息系统结构图,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系统有哪些要素组成呢?它们是怎么协同工作的呢?(2)引入本堂课要点:计算机网络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

一、计算机网络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校园消费信息系一、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它将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与终端、计算机与计算机连接起来,快速传送各种类型的信息。

1、传输介质:计算机网络按传输介质不同分为: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

数据传输需要介质,常用的传输介质为:有线传输介质和无线传输介质。

有线传输介质主要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无线传输介质主要指电磁波: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激光等。

任务1:调查了解不同网络传输介质的区别,将调查结果填写下表:2、传输协议:数据在网络中传输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和约定,即网络传输协议。

常见的有:TCP/IP、HTTP、FTP 等。

数据的计算教案高中信息技术

数据的计算教案高中信息技术

数据的计算教案高中信息技术《数据的计算:走进奇妙的数字世界》嗨,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高中信息技术里超有趣的一个部分——数据的计算。

这可不是那种枯燥的数学计算哦,就像是一场充满惊喜的数字大冒险。

我记得我们上这堂课时,老师一进教室就神秘兮兮的。

老师问我们:“同学们,你们知道咱们每天生活里到处都是数据在计算吗?就像你们玩游戏,那些角色的动作、得分的计算,都是数据在背后悄悄搞鬼呢。

”我们都瞪大了眼睛,感觉好像发现了新大陆。

我就想啊,我平时玩的那些超酷的游戏,原来背后有这么多神奇的数字奥秘。

老师接着说:“咱们先来说说简单的数值计算。

这就像是盖房子打地基,是最基础的东西。

比如说1 + 1等于2,这谁都知道。

可是在计算机里,这简单的加法可有着大作用。

就好比做菜,盐和糖单独看很普通,可加在一起,味道就完全不一样了。

数值计算就像这个,不同的数字加起来、减下去、乘起来或者除起来,就能得到各种各样的结果。

”我当时就在想,这计算机里的数字是不是像一群小士兵,听从命令在那里排列组合呢?然后啊,老师又讲到了字符计算。

这可有点难理解了。

老师就举例子说:“同学们,你们想啊,咱们输入的那些字母、汉字,在计算机里也是可以计算的。

比如说咱们要统计一篇文章里某个字出现的次数,这就是字符计算。

这就像是在一群小动物里找特定的那种小动物,要一个一个去看、去数。

”我同桌就小声嘀咕:“哎呀,那计算机可真聪明,它怎么能分得清这么多字呢?”这时候老师好像听到了他的话,笑着说:“计算机就像是一个超级大脑,它有自己的规则来识别这些字符,就像我们认识不同的小伙伴一样,有自己的方法。

”再后来就是逻辑计算啦。

这个可太有趣了。

老师给我们出了一些逻辑题,就像“如果今天是晴天,那么我们就去操场玩球,否则就在教室里看书。

”这在计算机里就是一种逻辑计算。

我就想啊,这计算机是不是像一个很严格的小管家,按照规定的条件来做决定呢?我举手问老师:“老师,那计算机怎么知道什么时候是晴天什么时候不是呢?”老师笑着回答:“这就需要我们给它设定条件啦,就像告诉小管家什么样的天气算是晴天一样。

3.2.2.2 数据计算:公式与函数(1.5课时)

3.2.2.2 数据计算:公式与函数(1.5课时)

【答案】
B
15.某超市经历使用Excel软件对饮料销售数据进行分析, 界面如图3-2-1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3-2-12 (1)当前工作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确计算各种饮料占销售总额百分比的值,需在H2单元格 中输入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公式:占销售总 额百分比=销售(元)/销售总额(元)),并从H2单元格自动填 充到H13单元格。 (3)设置数据区域H2:H13的百分比格式,操作步骤有: ①在“分类”中选择“百分比” ②在对话框中选择“数字”选项卡 ③选定数据区域H2:H13 ④在选定区域内右击鼠标,并选择“设置单元格格式”命令 ⑤单击“确定”按钮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4)若将图3-2-12中“销售额(元)”所在列的数值格式设置为 两位小数,那“占销售总额百分比”所在列的计算结果 __________(填:会/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 (1)Sheet4 (2)=F2/MYMF1MYM4 (3)③④②①⑤ (4)不会
【答案】
D
13.下列公式与函数 =Average(A1:A3)结果相同的是 ( ) A.=A1+A2+A3/3 B.=(A1+A2+A3)/3 C.=A1/3+A2+A3 D.=(A1+A3)/3
【答案】
B
14.在工作表Sheet1中,若A1为“20”,B1为“40”,A2 为“15”,B2为“30”,在C1输入公式“=$A1+B$1”, 将公式从C1复制到C2再将公式复制到D2,则D2的值为 ( ) A.45 B.55 C.式计算的结果放在C6单元格,则以 下公式肯定有误的是( ) A.=C2] B.=100+500/C1 C.=A2+50] D.=A11+C6]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案-3.2.3 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3-粤教版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案-3.2.3 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3-粤教版

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课标要求】对信息进行表格化加工和处理,并能从中发现和挖掘数据之间的关系,是信息处中的重要技能,也是科学研究中对数据进行整理的常用方法。

从这个目标出发,学会从不同角度挖掘表格数据所蕴含的信息;揭示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教材处理】1.本节课讲广东教育出版社(下面简称“粤教版”)的信息技术教科书的第三章第二节作为基本教学内容,用一节课时间完成。

2.在主题选取方面,广泛参考了其他教材和网上课例,结合教学内容构建了“学生成绩计算”这个与学生有密切联系的主题。

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主动运用信息处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3.教材的内容看起来虽然不多,但是考虑到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参差不齐,基础差的学生在一节课里面可能不能接受太多的内容,而且,就算能“吸收”到全部内容,也未必就全部“消化”。

所以,在衡量了学生的总体情况和本节课的重点安排后,决定删除教材中“数据透视表”的内容,将公式运算和分析数据内涵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这样做既能减轻学生的负担,转化为自己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在本节课前学习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必修模块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学生对本模块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学习信息处理时,应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2.文本和表格信息的加工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本节课在复习和巩固加深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对表格信息加工处理的几种方法进行归纳和实践,使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需要灵活使用不同功能进行信息加工;3.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吸引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学习生活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求和、求平均值、排序和筛选的意义和作用;(2)熟悉运用Excel对表格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过程和方法(1)经历观看视频演示、上机操作、讨论交流的过程,体验并掌握数据求和、排序和筛选的过程与操作,能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处理;(2)经历挖掘数据内涵的过程,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会利用筛选、排序等功能研究数据变化趋势,分析事物发展规律。

【高中信息】3.2.3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教学设计

【高中信息】3.2.3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教学设计

3.2.3 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几个常用函数和单元格地址引用的含义,能根据需求运用excel表格处理工具的数值计算功能来分析数据。

过程与方法:在任务驱动、自主探究与教师点拨中掌握使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运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培养学生主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增强善于思考、敢于动手、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使用SUM、MAX、MIN、RANK等几个常用函数进行数据分析的方法。

2、单元格地址相对引用与绝对引用的含义及特点,理解公式表达式在复制过程中的变化原理。

三.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课前回顾,新知导入问题:1.EXCEL的存储格式?2.修改二班卫生的成绩该选中哪个单元格?为促进各班形成你追我赶、争创文明班集体的良好风气,我们每周评比一次,主要以各班总成绩来体现,所以增加“总分”项目为了了解各个项目年级的总体情况,表格中增加“平均分”项目。

想一想:如何计算总分和平均分?(学生自主回答,教师总结导入新知)活动2【讲授】新知探索任务1 统计“评优活动”各班各周得分和各个项目年级平均分。

方法1:公式法求总分,选中结果存放的单元格E1,在编辑栏中输入:=B3+C3+D3,Enter。

求平均分,选中结果存放的单元格B6,在编辑栏中输入:=(B3+B4+B5)/3,enter。

注意:公式的形式:公式一定要以“=”开头, 主要由常量、单元格地址、函数和运算符组成。

如“=B3+C3+D3”中B3、C3、D3为单元格地址,“+”为运算符。

《填充柄作用》拖动填充柄可以复制公式或函数,这样可避免大量重复输入公式的工作。

《填充柄操作》选中已运算的单元格,把鼠标移至单元格的右下角,当鼠标由空心变成实心黑色十字形时,拉动鼠标。

思考:假如修改二班卫生成绩C4的值,其对应的总分E4和平均分C6的值会不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方法2:函数法(微课演示,然后总结知识点)1、播放微课2、重要知识讲解一、了解函数函数:Excel预定义的内置公式,使用函数可以减少工作量。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案-3.2.3 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2-粤教版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案-3.2.3 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2-粤教版

3.2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课程标准1.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2.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用图表来表现信息的特点与意义。

②能根据表格数据关系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

2.技能目标①表格数据的输入、编辑和数据的表格处理。

②利用图表向导制作图表并能根据需要修改图表。

③能够利用表格、图表的形式分析数据,发现有价值的规律,并以图形化的表格数据直观表示。

④能选择合适的文字处理、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并采用适当的方式组织信息,表达观点。

3.情感目标①体验表格信息加工的基本过程,了解表格信息加工的思想和方法。

②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观念,感悟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重点①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表格信息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②根据任务需求,利用合适的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表格信息,并以恰当的呈现方式表达意图。

四、教学难点:如何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以恰当的形式充分表达主题。

五、教法和教学策略在上节课教学“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结束时,已布置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通过预习,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应该已有大体的感性认识,知道本节课的教学将经历“明确任务→建立表格→分析数据→形成报告”的信息活动。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具体案例入手,设计一系列学习活动的任务,采用自主尝试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分组完成任务。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主动地探求知识,又可以让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协作交流,实现知识的建构。

这符合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也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七、教学过程。

《数据计算》教案

《数据计算》教案

《数据计算》教案引言概述:数据计算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在教育领域中,教师们需要设计教案来教授学生数据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数据计算教案的设计要点。

正文内容:1. 数据计算的基本概念1.1 数据计算的定义和作用数据计算是指使用数学和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过程。

它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商业、科学、医疗等。

教案设计时需要明确强调数据计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1.2 数据计算的基本步骤数据计算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展示等基本步骤。

在教案设计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习这些步骤,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实践。

1.3 数据计算的常用工具和技术数据计算常用的工具和技术包括电子表格软件、统计软件和编程语言等。

在教案设计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使用这些工具和技术,提高他们的数据计算能力。

2. 数据计算的基本技能2.1 数据收集和整理技能学生需要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收集和整理数据,例如调查问卷、实验设计和数据清洗等。

教案设计时可以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技能。

2.2 数据分析和解释技能学生需要学会使用数学和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例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等。

教案设计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2.3 数据展示和沟通技能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图表、报告和演示等方式将数据展示给他人,并能清晰地沟通数据的含义和结论。

教案设计时可以设计相关的沟通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据展示和沟通技能。

3. 数据计算的实际应用3.1 商业领域中的数据计算数据计算在商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销售预测、市场调研和客户分析等。

教案设计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商业案例,了解数据计算在商业决策中的应用。

3.2 科学领域中的数据计算数据计算在科学领域中也有重要的应用,例如实验数据分析、模拟计算和科学计算等。

3.2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

3.2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
(3)开展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技术的理解。
(4)引入课外阅读材料,拓展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优化和升级的知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计算机网络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建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计算机网络的相关话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2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计算机网络。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计算机的基本硬件和软件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本节课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拓扑结构、传输协议等基本概念,并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此外,本节课还将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建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创新应用的能力。
4. 信息社会责任: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安全、合法、负责任地使用计算机网络的意识和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拓扑结构、传输协议等基本概念。
(2)计算机网络的组建和应用,包括局域网、广域网、无线网络等。
2. 鼓励学生参加在线课程和教程,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析实际案例,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据计算》教案

《数据计算》教案

《数据计算》教案数据计算是现代教育中重要的一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设计合理的数据计算教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本文将从数据计算教案的设计原则、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设计原则1.1 确定教学目标:在设计数据计算教案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的目标。

1.2 教学内容的选择: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1.3 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在设计教案时,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等。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通过数据计算教学,学生能够掌握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和呈现等基本知识。

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2.3 情感目标:通过数据计算教学,激发学生对数据计算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内容3.1 数据采集:介绍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技巧,如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

3.2 数据整理:讲解数据整理的基本步骤和工具,如Excel等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

3.3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学习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如统计分析、图表分析等。

四、教学方法4.1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据计算过程。

4.2 问题导向: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4.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评价方式5.1 考查学生的数据计算能力:通过作业、考试等形式,评价学生对数据计算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情况。

5.2 考察学生的分析思维:通过实际问题解决和数据分析等方式,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5.3 综合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设计一个合理的数据计算教案需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通过科学的设计和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据计算能力和综合素质。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3.2.3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3.2.3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

3.2.3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李运秀【设计思想】根据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要求,联系学生实际,注重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再以任务驱动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协作学习、多讨论、多思考。

在学习了Word文字编辑之后,学生懂得了常规软件的界面布局及操作技巧,应该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学习 Excel表格处理中来。

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在软件环境变化不大的情境中去应用所学的知识,最后由学生通过对表格的计算、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扮演学生学习的伙伴、指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起到鼓励和监督的作用。

在实践体验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教材分析】《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是广东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二节“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第二课时内容。

第一课时已经完成表格的建立、数据录入,本课内容主要联系学生实际,通过对表格的计算(求和、平均、最大/小值、排序等),从而解决分析数据的问题。

教材内容很少,只讲了用函数求和、平均,而四川省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纲要中这是一个重点内容,主要考操作题部分,大约占20%。

要求学生掌握公式法、函数法,求和、平均、最大/小、排序、表格格式设置等操作过程与方法。

【学生分析】对于工具软件使用,虽然高一年级学生初中已经学习了解了一些EXCEL知识,但学生来自不同学校,各校硬件条件和教学情况参差不齐,有些学生最简单的开、关机都不会,有些学生说学过,有印象,但忘了操作方法。

对于根据任务需求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大多数缺乏问题分析、整体规划和设计制作等能力。

而且初中的信息课,基本没认真上过,多数都在上网玩,对信息课不重视,把它当作缓解学习压力的时间。

我们现在的学生,信息技术基础根本不能与广东沿海地区的学生比,而教材编写的本身是在学生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之上,所以只能根据我们学生的特点,适当增加内容。

3.2算法及其描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2019)必修1

3.2算法及其描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2019)必修1
2.掌握算法的特点:分析算法的抽象性、确定性、有穷性和可行性等特点,帮助学生建立对算法的基本认识。
3.学习算法描述的方法:介绍自然语言描述、流程图描述和伪代码描述等三种常见的算法描述方法,并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对简单算法进行描述。
4.培养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算法思维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编程实践:编写程序实现算法,验证正确性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实践教学:通过编程实践,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和掌握算法概念和描述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组合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案例分析: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算法思维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计算思维。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信息技术学科的实践性,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①讲授法:在讲解算法概念、特点和描述方法时,采用讲授法,清晰地传达知识点,为学生搭建算法的基本框架。
②案例研究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算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
③小组讨论法:在课堂活动中设置小组讨论环节,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计算思维。
2.算法描述方法
-重点知识点:自然语言描述、流程图描述、伪代码描述
-词句:自然语言描述是使用日常语言来描述算法;流程图描述是使用图形符号来表示算法的步骤;伪代码描述是使用类似编程语言的语法来描述算法
3.问题解决与算法应用
-重点知识点:问题解决、算法应用、编程实践
-词句:问题解决是运用算法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算法应用是将算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编程实践是通过编写程序来实现算法,验证算法的正确性

《数据的计算》教学设计

《数据的计算》教学设计

《数据的计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数据与计算(必修1)》第1章第2节的内容。

根据课标(2017年)分析,本部分内容授课时长是1个课时。

本节课在课程中最主要的作用是引出编程计算。

基于相同数据的处理,通过使用不同计算方式——人工计算、借助电子表格软件计算、编程计算,感受它们各自的特点,以及计算方式的发展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课堂上所用的问题案例是“鸡兔同笼”,对于解决该问题所采用的三种计算方式中,人工方式是他们通过已有的数学知识可以掌握的,借助电子表格软件计算的相关知识点及操作在七年级信息技术课程中已学习,编程计算只需要他们体验和感受,还不需要他们编写程序,所以本部分内容学生是能掌握的。

教学内容数据计算的三种基本方式设计理念人工计算、借助电子表格软件计算、编程计算这三种计算方式,孰优孰劣?并不是绝对的,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使用环境的差异、问题解决的难易,作不同计算方式的选择。

所以,本节课设计的初衷就是体验不同的计算方式,感受计算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计算方式的变化,以及面对实际问题时该如何选择恰当的计算方式。

本节课所用的问题案例是“鸡兔同笼”,依次体验人工计算、借助电子表格软件计算和编程计算,在这个过程中达成我们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体验人工计算、借助电子表格软件计算、编程计算这三种计算方式(2)了解不同计算方式的特点(3)学会运行Python程序过程与方法:(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不同的计算方式(2)比较不同的计算方式,总结它们的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1)辩证的看待这三种计算方式,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2)思考数据及计算方式的发展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体验人工计算、借助电子表格软件计算、编程计算这三种计算方式教学难点总结三种计算方式的特点教学方法任务驱动、讲授、讨论、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5分钟) 《孙子算经》记载:“今有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请思考该问题的计算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_数据的计算教学课件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_数据的计算教学课件设计

假设法
假设这35个头都是兔子,那么腿数就应该是35×4=140。比94多的腿数是因为 把两条腿的鸡看成了四条腿的兔子了。所以多的腿数÷2就是鸡数。
公式为:鸡的只数=(兔的脚数×总只数-总腿数)÷(兔的腿数-鸡的腿数) 鸡的只数(35×4-94)÷(4-2)=23(只)
方程法
解:设有x只鸡,那么兔有(35-x)只 兔的只数×兔的腿数+鸡的只数×鸡的腿数=总腿数 4×(35-x)+2x=94 x=23 兔的只数35-23=12(只)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1.2 数据的计算
——打开编程之门
“鸡兔同笼”问题
《孙子算经》记载:“今有雉兔同笼, 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 几何?” 请思考解决该问题的计算方式。
抬脚法
探究1:对于“鸡兔同笼”问题,试阐述你的计算步骤。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探究学习
假设法
抬脚法
公式法
列表法
方程法
抬脚法
让兔子和鸡同时抬起两只脚,这样笼子里的脚就减少了总头数×2只,由 于鸡只有2只脚,所以笼子里只剩下兔子的两只脚,再÷2就是兔子数。 公式:兔的只数=(总脚数-总头数×鸡的脚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
兔的只数(94-35×2)÷2=12(只) 鸡的只数35-12=23(只)
200头,620脚,鸡兔各几何? ……
数据的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
使用工具:WPS表格
数据的 数据的
:升序排列、降序排列 、主要关键字、次要关键字
公式和
:=F3/(E3*E3) =AVERAGE(F3:F49)
分类汇总:先排序,设置分类字段、汇总方式、汇总项,然后进行分类汇总
探究4:比较三种计算方式的特点,填写下表

信息技术数据的计算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数据的计算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数据的计算教学设计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信息技术和数据计算的教学设计。

听起来可能有点儿严肃,但放心,我会让这个话题变得轻松有趣,就像在咖啡馆聊八卦一样。

现在,咱们先来想象一下课堂场景。

老师走进教室,满脸期待,学生们却像刚被叫到的兔子,眼神里流露出一丝无辜和迷茫。

嘿,别担心,咱们今天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复杂的数据计算变得简单,像是吃个蛋糕一样!咱们得明白什么是数据计算。

简单说,就是把各种数字和信息变成能看懂的东西。

这就像把一堆零食拼成一个美味的拼盘,让人一看就想吃。

想象一下,学生们在学习数据计算的时候,不光是数字在跳舞,他们的脑袋里也在开party。

老师可以把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融入课堂。

比如,拿学生们最爱的话题——吃——来做个比喻,数据就像是食材,计算就是厨艺,只有把食材好好处理,才能做出美味的菜肴。

咱们可以玩点儿游戏,打破那种枯燥的学习氛围。

想象一下,老师把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组负责“烹饪”一道数据菜。

每组可以选择不同的“食材”,比如一个组专攻销售数据,另一个组可能搞环保数据,最后比拼哪组的“菜”最好看、最好吃。

嘿,谁说数据不能有趣呢!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在团队合作中找到乐趣。

说到这里,有必要提一提工具。

咱们现在有各种好玩儿的技术,比如数据分析软件,就像是厨房里的高科技厨具。

老师可以教学生们如何用这些工具来处理数据,像用切菜器切出整齐的菜花一样,轻松搞定各种数据分析。

学生们在动手的过程中,能体会到数据计算的乐趣。

这时候,老师可以像大厨一样,随时提供小贴士,让学生们掌握各种“小窍门”,提升他们的“厨艺”。

当然了,课堂上也不能少了互动。

老师可以提问,像“大家觉得数据有什么用?”让学生们畅所欲言。

这样的讨论,既能活跃气氛,又能让学生们意识到,数据其实离我们生活是如此之近,像身边的小猫小狗一样,随时可能跳出来吸引我们的注意。

这种参与感会让学生们觉得自己是课堂的一部分,而不是只是坐在那儿听课的木头人。

高二信息技术 3.2.2数据的计算教案

高二信息技术 3.2.2数据的计算教案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第一中学高二信息技术3.2.2数据的计算教案
【教材分析】
数据的计算这部分的内容既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又是对后面内容的学习起重要作用。

通过前面的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形成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与思维方式。

对本节的教材处理:主要以日常生活中一些常用数据的计算为切入点,让学生先从对EXCEL计算方法的理解记忆并学会基本的操作方法;再用传统方法进行计算和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计算两种不同方式的比较,对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让学生总结两种不同方法的特点;主要使学生形成一种操作此类软件的基本方法,而非仅对EXCEL这个单一软件的机械使用,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的计算方法;
掌握自动求和的方法、运算公式的运算符与方法。

能力目标:
在教学中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根据EXCEL不同
的运算方法的特点对所选的数据进行计算。

通过学习EXCEL的数据计算方法,形成一种操作此类软件的基
本方法。

【教学重点】
利用运算公式对工作表中的数据进行相应的计算。

【教学难点】
含单元格名字的运算公式对数据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形式,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结合讲
授、演示、提问、操作练习等方法,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数据的计算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数据的计算

数据的计算一、说教材㈠、教材的地位与作用1、教材: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四版,本节内容《数据的计算》是《初中信息技术》第四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3节的内容,它是Excel中的一个重点,在实际生活应用中,比较常用。

2、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在生产及生活各个领域中,都有大量的数据信息要处理,像电话费的收取、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等。

随着社会的的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对处理数据的速度和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传统的人工处理数据的方法已不能满足需求,计算机成为了最有效的数据处理工具。

作为中学生有必要了解和学习数据的计算。

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因此,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明确在电子表格中数据计算的方法,通过对数据计算方法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数据计算的方法。

2、能力目标: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通过:“讲解—演示—实践”结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本学科的热爱。

㈢、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利用数学公式、函数进行数据的计算难点: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和正确使用函数二、说教学对象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但多数情况下还比较肤浅和不够成熟,尤其对于一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教师点则通,不点则不通。

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三、说教法本节课将在网络教室里展示,并以“讲解—演示—实践”为主线,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展评—总结”的程序,过渡到知识的应用和练习,实现对知识点的认识理解和记忆,最后达到熟练应用。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二《3.2 数据库的构建》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二《3.2 数据库的构建》教案教学设计

3.2数据库的构建教材分析:项目通过“创建图书管理数据库”这一任务展开学习,完成“设计图书表”、“在数据表中插入图书的封面图片”两个活动,要求学生掌握如何根据信息管理的需求,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可视化环境中定义数据表、字段等数据对象,认识信息系统中的存储方式。

教学目标:1、掌握在可视化环境中创建数据表的方法。

2、能够根据信息管理需求合理设置字段属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创建数据表。

教学难点:不同字段的属性区别。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打开微机,课件、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结合课本提前预习。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运行一个信息系统,会产生很多数据,一般我们会考虑构建数据库保存数据。

请同学们先讨论一下ACESS 数据为的基本构成。

在必修1中,同学们学过A CCESS 数据库的部分内容,请回想一下,基本数据保存在哪里呢?听讲并思考导入课程活动1设计图书表在A CCESS 数据库中,按照教科书中的表3.2.1所示的格式建立”图书表并输入数据。

同学们在完成活动1的过程中,是否遇到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共同解决。

同学们,可以尝试在ISBN 一列输入相同的数据,看看会有怎样的提示,并分析产生该问题的原因。

1.创建表。

启动Access ,新建数据库之后,系统将默认进入数据表视图。

利用“视图”按钮,可以在设计视图和数据表视图间来回切换。

2.保存表文件。

在新创建的表未保存时进行视图切换,将弹出“另存为”对话框。

修改表名称,单击“确定”按钮,保存新建的表,并打开数据表的设计视图。

设计图书表3.设计表结构。

在数据表的设计视图中,可以新增、修改、删除字段以及调整字段的顺序。

如下图所示,输入字段名称并选择该字段对应的数据类型,完成对字段的定义。

完成图书表的设计之后,图书表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4.输入数据。

将视图切换为数据表视图,在新建的图书表中录入图书的基础数据,如课本表3.2.1所示。

活动2在数据表中插入图书图书信息常常包含图片(如封面)信息,请同学们为已创建的图书数据表添加“封面”字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第一中学高二信息技术3.2.2数据的计算教案
【教材分析】
数据的计算这部分的内容既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又是对后面内容的学习起重要作用。

通过前面的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形成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与思维方式。

对本节的教材处理:主要以日常生活中一些常用数据的计算为切入点,让学生先从对EXCEL计算方法的理解记忆并学会基本的操作方法;再用传统方法进行计算和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计算两种不同方式的比较,对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让学生总结两种不同方法的特点;主要使学生形成一种操作此类软件的基本方法,而非仅对EXCEL这个单一软件的机械使用,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的计算方法;
掌握自动求和的方法、运算公式的运算符与方法。

能力目标:
在教学中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根据EXCEL不同
的运算方法的特点对所选的数据进行计算。

通过学习EXCEL的数据计算方法,形成一种操作此类软件的基
本方法。

【教学重点】
利用运算公式对工作表中的数据进行相应的计算。

【教学难点】
含单元格名字的运算公式对数据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形式,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结合讲
授、演示、提问、操作练习等方法,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