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论文

合集下载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一种由猪蓝耳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猪只的呼吸道和泌尿生殖系统,严重时可引起高病死率。

这种病毒对猪只的危害巨大,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损失。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

1. 病毒扩散范围广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传播迅速,扩散范围广,一旦发生疫情,很容易引起区域性的爆发。

目前全球范围内都存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成为国内外猪只生产的主要威胁之一。

2. 防治措施滞后由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病原特性复杂,传播途径多样,且易于与其他呼吸道疾病混淆,因此对其的防治措施一直较为滞后。

目前,虽然国内外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防治制度和技术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

3. 疫苗研发不足目前,虽然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已经研发出了相关疫苗,但疫苗的种类和使用范围仍然不足,一些地区甚至无法获得有效的疫苗,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效果。

4. 饲养管理存在漏洞在实际的养猪生产过程中,一些养猪户的饲养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如隔离条件不足、集中饲养密度过高等,容易导致病毒的扩散和传播,增加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感染风险。

5. 监测体系不健全目前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监测体系不够健全,监测手段和方法相对单一,很难做到对猪只进行全面的监测和预防。

这给猪只生产带来了较大的隐患。

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对策1. 加强宣传教育针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传染特性和危害程度,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养猪户对猪蓝耳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倡导科学养猪理念,提高预防和控制猪蓝耳病的能力。

建立健全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监测体系,包括病毒监测、疫苗效果监测、养猪场环境监测等多方面的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相应的处置措施。

3. 加强养猪管理加强养猪场的卫生管理,保持猪场的清洁卫生,减少病毒的传播和扩散,提高饲养环境的保护能力,与此增加对猪只的隔离和密切接触的监控,减少感染的机会。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一种由猪蓝耳病毒引起的猪类传染病,具有高感染性和高致死率的特点。

该病对于猪类养殖业具有严重威胁,经济损失巨大。

本文将探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目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几乎所有猪的年龄段都可能感染该病毒。

该病毒的传播途径多样,包括直接接触传播、呼吸道传播、飞沫传播等。

防治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首要问题是控制病毒的传播途径。

加强对养殖场的生物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猪场应建立和完善生物安全措施,包括严格的外来动物进入管控、消毒措施、员工健康管理、养殖设备清洁消毒等。

要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和隔离疑似感染病例。

养殖场要加强对疫苗的使用。

目前已经研发出了高效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疫苗接种能够有效预防该病的传播和发病。

养殖场可以采取定期接种疫苗的措施,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减少病毒传播和感染的风险。

加强兽医监管也是非常重要的。

兽医部门应加大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监测和监管力度,及时发现病例,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病毒扩散。

对于疫情严重的地区,可以采取限制交通、关闭市场等措施,遏制病毒传播。

也需要加强养殖户的培训和教育。

养殖户要了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传播途径和症状,学习正确的防控措施,如消毒、隔离、疫苗接种等。

养殖户要保持养殖场清洁卫生,定期巡查猪群健康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减少病毒传播风险。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要想有效控制和防治该病,需要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定期接种疫苗,强化兽医监管,加强养殖户培训和教育等多方面措施的综合运用。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防止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传播,保障猪类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浅析猪蓝耳病(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并发猪瘟的诊治

浅析猪蓝耳病(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并发猪瘟的诊治

了母猪 繁 殖存在 障碍 , 并且 还将 导致 其呼 吸 系统 受到 影响 , 免 疫功 能逐 步 弱化 , 因此也 便会 造成 高致 病性 猪 蓝耳病 和 猪瘟 的合 并发 生
关键 词 猪 蓝耳病 ;猪瘟 ;诊 断与 治疗
猪蓝耳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皮肤接触 、 空 气、 精液 以及胎 盘等。 猪瘟 是目前 所较为 严重的一类传染性疾病, 这两种疾病是 目前
光。 4防治 措 施
在 经动物 防疫人 员现场检 查后确 诊发 现病猪全身潮 红, 体温达到 4 O ℃以上, 食欲
低 下, 部分 病猪还 出现 了腹 泻、 呼 吸困难等 症 状, 且病 猪粪便 干燥、 呈 颗粒状 ;部分病
旦出现猪蓝耳病 与猪瘟病发 感染. 便 会 导致病情的诊治难度加大 , 同时由于病 猪
值。
的猪 蓝耳病 抗原, 而后经血清样本也滴在载 玻 片上使 之充分 混合 ;再将 所混合 的液体
涂抹在 1 8 a r m左右的圆面之上 , 等候 2 m i n左 右便 可观察 其变化情况。 如发生凝集情况且
1发病状况及临床症状 1 . 1发病情况
现以某项规模化养猪场为例, 该养猪场 在2 0 1 5 年9 月期前后, 共计有 5 2 头仔猪死 亡, 养殖 户向县 动物疫病 防控 中心求诊。 在
此造成 其体内 所原本具有 的抗体 也逐渐丧 失, 导致外界侵入亦或是原本 的猪瘟病 毒更 加活跃. 出现猪蓝耳病和猪瘟感 染的合并出 现。 在 出现猪蓝耳 兵合并 猪瘟症 状后 . 需 及 时采取有 效的 防治措施 , 改善养 殖环境 . 做 好具体的消毒灭杀处理 , 最 大程度 的降低猪 群 的患病率, 减轻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 [ 1 ] 程汉 ,曹军 平 ,史 明基等 .口蹄 疫、 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3 种 疫苗不同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

05
案例分析
成功防控案例
成功案例一
某规模化猪场在发现疫情后,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对全场猪 只进行检测和淘汰阳性猪只,同时对猪舍进行全面消毒。该 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扩散,避免了更大的经济损失。
成功案例二
某地区在疫情发生后,采取了区域净化策略,对发病猪场及 周边地区进行严格的监测和检疫,同时加强宣传培训,提高 养殖户的防控意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地区疫情得到 了有效控制。
使用具有抗病毒、抗炎和免疫调 节等作用的中药进行防治,如板 蓝根、金银花等。
针对病猪出现的症状,采取对症 治疗措施,如解热镇痛、补充营 养等。
养殖管理措施
饲养密度
合理控制猪群的饲养密度,降低猪只之间的 接触机会。
环境卫生
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定期清理猪舍,保持 干燥、通风。
饲料管理
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增强猪只的抵抗力。
常与猪瘟、猪流感等其他疾病混合感 染,加重病情。
养殖密度影响
养殖密度高的地区发病率更高,与猪 群拥挤、环境卫生差有关。
流行趋势分析
耐药性增强
随着抗生素的滥用,病原菌耐药性不断增强,防 控难度加大。
变异株出现
病毒变异速度加快,出现新的变异株,对现有疫 苗的免疫效果构成挑战。
跨境传播风险
国际交流增多,跨境传播风险加大,需加强国际 合作与交流。
04
防控策略
疫苗免疫接种
疫苗种类
针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目前有多种疫苗可供选择,包括弱毒疫 苗、灭活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等。
免疫程序
根据猪只的年龄、健康状况和当地疫情,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确 保猪群获得足够的免疫力。
免疫效果监测
定期对猪群进行免疫效果监测,及时发现免疫失败的情况并采取补 救措施。

猪蓝耳病的防治-论文

猪蓝耳病的防治-论文

猪可见耳部 、 体表皮肤发紫。 耐过猪生长缓慢, 易感
染 其他 疾病 。
生 长猪 和 育 肥猪 表 现 出轻 度 的 临诊 症状 , 有不 同程序 的呼 吸系 统症 状 , 少 数病 例 可 表现 出咳 嗽及
・ ● ● ・
2 0 1 2年 第 1 1 期c = = 6 1 = = 》
水 中加入 3 %的高锰 酸钾 。
群 ,主 要 表现 开 始便 秘 后 顽 固 下痢 , 粪便 带 有 黄 白色 粘液 , 后
来 变 成 水样 , 成黄 绿 色 、 灰 褐 色
4 . 2 疴 隋严重的病猪立 即深埋 , 栏舍、 环境 、 用具等用
2 %火碱 消毒 , 粪便集中处理 , 以杀灭外界的病原 体。
外, 其 它基本 治愈 。
5 结论 与分析
变化 , 在耳 、 四肢 内侧 、 臀部 、 腹下皮肤出现紫红色斑 块, 走 路摇 摆 , 拱 背或 卧地 不起 、 发抖 、 叫声 嘶 哑 , 最 后衰 竭而 死 。
2 剖检 变化
肝肿 大 , 呈 灰 白色 , 胆 汁浓缩 , 呈黑 褐色 , 脾肿 大
酱 油 样 并混 有 血 液 , 腥臭 , 附 在 肛 门周 围 ,部 分 病 猪初 期 发 生 呕吐, 食 欲 减少 或 废 绝 , 饮水 增 加, 喜 欢堆 在 一起 , 体温 4 1 . 5~ 4 1 . 8 ℃, 眼 睑肿 大 , 眼粘 膜 充血 ( 呈 花斑 状 ) , 有 的 发 生溃 疡 , 分 泌物 增 多 , 尿黄 色并 有 白色 沉 淀 , 呼 吸 困 难, 迅 速 消瘦 , 皮 肤苍 白, 被 毛粗 乱 , 后期 出现败血 症
养 猪
猪蓝耳病 的 防治
王 玉 文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摘要】猪蓝耳病是一种高致病性疾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喷雾传播等途径传播,对猪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造成严重损害。

目前,猪蓝耳病防治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现有疫苗的局限性和病毒的变异性,加强兽医监管和疫情监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提高养殖环境卫生水平的必要性也不容忽视。

未来,猪蓝耳病防治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疫苗研发和技术改进,并需要各方合作应对猪蓝耳病的挑战,共同保障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综合应对措施,我们有信心有效控制猪蓝耳病的传播,确保猪的健康和养殖环境的安全。

【关键词】猪蓝耳病、高致病性、防治、现状问题、对策、疫苗、病毒变异性、兽医监管、疫情监测、养殖环境卫生、发展趋势、合作。

1. 引言1.1 猪蓝耳病简介猪蓝耳病,又称猪传染性液体肿胀性淋巴结炎(PRRS),是由猪蓝耳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猪病。

该病主要通过吸入感染或直接接触感染传播,病毒可通过空气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播到健康猪体内。

猪蓝耳病症状多样,包括发热、食欲下降、呼吸困难、腹泻、咳嗽等,严重病例可导致生猪死亡率高达20%。

目前,猪蓝耳病已成为全球养猪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除直接危害猪群健康外,猪蓝耳病还会影响猪肉生产的稳定性和质量,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由于猪蓝耳病病毒的变异性较强,疫苗的研发和使用也面临一定难度。

有效防控猪蓝耳病,关键在于加强疫情监测和兽医监管,提高养殖环境的卫生水平,同时鼓励多方合作,共同抗击这一疾病。

未来,随着科技和疫苗研发技术的进步,相信对猪蓝耳病的防控将迎来更好的发展。

1.2 猪蓝耳病传播途径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呼吸器官疾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飞沫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

猪之间的直接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当一个猪感染了猪蓝耳病毒后,通过接触其分泌物或排泄物、共用水源等途径,能够将病毒传播给其他猪只。

飞沫传播也是猪蓝耳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感染猪只在呼嚨、咳嗽时释放病毒颗粒,通过空气传播给周围的猪只。

浅谈猪蓝耳病

浅谈猪蓝耳病

猪 繁 殖 和 呼 吸 障 碍 综 合 征 病毒 为 单 股 正链 R N A病 毒 。属 套 式 病 毒 目 。
动 脉 炎病 毒 科 , 动脉炎病毒属。 病 毒 为 网形 。 直径 为 5 0 ~ 6 0 n m, 含有 2 O 一 3 5 n m 的 核 衣 壳 。 在 氯 化 铯 中 浮 密 度 为
( 陕西省镇安县动物 卫生监督所
镇安县 回龙镇农 牧综合 服务站 . 陕西
镇安 7 1 1 5 0 0 )
临 诊 型等 。
3. 1 急性 型
中图分 类 号 : ¥ 8 5 8 . 2 8 文 献标 志 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0 0 8 — 0 4 1 4 ( 2 0 1 3 ) 0 7 — 0 0 2 0 — 0 3
L | v E s T OCK A ND P oUL T RY| No UsT RY No29 ’
浅谈猪蓝耳病
赖 光 钊 袁淑 茹 朱 芬
及饲养管理 因素和环境条件 的影 响。 低 毒 株 可 引 起 猪 群 无 临 诊 症 状 的 流 行 .而强 毒 株 能 够 引起 严 重 的 l 临诊 疾 病, 临诊 上 可 分 为 急 性 型 、 慢 性型 、 亚
经 成 为 规模 化猪 场 的主 要 疫病 之 一 。
本 病曾称 为 “ 神秘猪病 ” 、 “ 新 猪
存 活 数 年 ,但 在 4  ̄ C 仅 存 活 1个 月 ,
3 7 ℃存 活 1 8 h , 5 6 ℃存 活 1 5 m i n以 内。 在 p H 6 . 0时 稳 定 , 在 p H 5 . 0以下 和 p H 7 . 0以 上 均 易 失 活 .将 肉 尸 保 存 于
病” 、 “ 猪 流 行 性 流 产 和 呼 吸综 合 征 ” 、 “ 猪 生殖 与 呼吸综 合 征” 、 “ 蓝耳 病 ” 、 “ 猪瘟疫 ” 等, 我 国 将 其 列 为 二 类 传 染

猪蓝耳病的研究综述

猪蓝耳病的研究综述
断、 合 防治等做 一 综述 。 综 关 键词 : 蓝耳 病 ; 原 ; 猪 病 流行 病 学 ; 合 防治 综
d i 03 6 /ຫໍສະໝຸດ n1 0 - 5 42 1 .80 7 o: .9 9js .0 6 8 5 .0 00 .3 1 .s
猪繁 殖 与 呼 吸综 合 征 (R SI怀 孕母 猪 流 产 、 死 胎 、 乃 PR) ) X 产 木 伊胎 、 早产、 产弱仔等繁殖障碍和仔猪 呼吸 困难 、 高死亡率 为特 征。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 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 引 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 。以传播速度快 、 发病面广 , 繁殖 障 碍 、 吸 困难 、 朵 蓝 紫 、 猪 发 病 率 可 达 10 、 亡率 在5 % 呼 耳 仔 0% 死 0 以上 ,母 猪 流产 率 可 达3 %以上 力 征 .常 常继 发 其 他病 原 感 0 染 , 毒 不感 染 人 。 该病
3 临床 症 状
猪发 病后 , 不 同年 龄 和用 途 。 其 临 诊症 状 概述 如下 。 按 对 种 母猪 主要 表现精 神沉 郁 , 嗜睡 , 欲减 退或废 绝 , 食 咳嗽 , 同 不 程度 的 呼吸困难 , 间情期延 长或不 孕 。妊娠母 猪发生 早产 、 产 、 死 胎 儿木乃伊化、 产弱仔猪等。部分新生仔猪表现呼吸困难 , 运动失调 及轻 瘫症状 , l 内死亡 率 明显 增高 f % ~8%) 产后 周 4 O O 。少数感 染猪 表现暂时性的体温升高(9 ℃ ~ 0C。 3. 6 4  ̄)个别病猪的双耳、 腹侧及外 阴部 皮肤呈 现一过 性的青 紫色 或蓝色 斑块 , 耳发凉 。 数母 猪表 双 少 现产 后无乳 、 衣滞 留及 阴道分泌 物增 多等现象 。 胎 1 月龄 内仔猪 最 易感 染 , 表 现 出 典 型 的临 床 症 状 。体 温 升 并 高达 4 ℃ 以上 , 吸 困难 , 欲 减 退 或废 绝 , 泻 , O 呼 食 腹 独处 或 互 相 挤 作一 团 , 毛 粗乱 , 肉震 颤 , 济失 调 , 躯瘫 痪 , 被 肌 共 后 渐进 性 消瘦 , 眼 睑水肿 。

猪病论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对猪瘟和蓝耳病抗体水平的影响-畜牧渔业论文

猪病论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对猪瘟和蓝耳病抗体水平的影响-畜牧渔业论文

猪病论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对猪瘟和蓝耳病抗体水平的影响-畜牧渔业论文————————————————————————————————作者:————————————————————————————————日期:猪病论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对猪瘟和蓝耳病抗体水平的影响-畜牧渔业论文猪病论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对猪瘟和蓝耳病抗体水平的影响摘要[目的]研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High pathogenic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HPPRRS)疫苗对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和猪蓝耳病(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抗体水平的影响。

[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3个猪场248份血清的猪瘟(CSF)和猪蓝耳病(PRRS)抗体,并对CSF抗体阻断率和PRRS 抗体的S/P值进行多重比较。

[结果]猪场A(没有免疫HPPRRS疫苗)、猪场B 和猪场C(都免疫HPPRRS毒株JXA-1R疫苗)全群猪的CSF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4.29%、53.93%和66.29%,其PRRS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2.86%、91.01%和82.02%。

猪场A、C母猪和全群猪的CSF抗体阻断率极显著高于猪场B (P0.01);猪场A的育肥猪和全群猪的CSF抗体阻断率显著高于猪场C。

猪场B的母猪、后备母猪、育肥猪、全群猪PRRS抗体S/P值极显著高于猪场A、C (P0.01),猪场C的育肥猪、全群猪PRRS抗体S/P值显著高于猪场A(P0.05)。

[结论]免疫HPPRRS毒株JXA1R疫苗可能引起病猪群CSF抗体水平降低,PRRS 抗体水平提高。

关键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猪瘟抗体;猪蓝耳病抗体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6)08-110-03Abstract[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effects of high pathogenic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HPPRRS)vaccine on serum antibody level of classical swine fever (CSF)and PRRS.[Method] The CSF and PRRS serum antibody of 248 pigs from three herds were detected by CSF and PRRS antibody ELISA kit;and the multiple comparisons of blocking rate of CSF antibody (BRCA)and PRRS S/P value were analyzed by LSD program of IBM SPSS statistics software.[Result] The positive percent rates of CSF antibody in herds A (without HPPRRS vaccine),B and C (with HPPRRS JXA1R vaccine both)were 94.29%,53.93% and 66.29%,respectively.And the positive percent rates of PRRS antibody were 42.86%,91.01%,82.02%,respectively.The BRCA of sows and all pigs in herds A and C were higher than herd B (P0.01),and that of finishing and all pigs in herd A were higher than herd C (P0.01 and P0.05,respectively).The PRRS S/P value of sows,gilts,finishing and all pigs in herd B were higher than herd A and C (P0.01),and that of finishing and all pigs in herd C were higher than herd A (P0.05).[Conclusion] The CSF serum antibody level is remarkably downgraded and the PRRS antibody raised by HPPRRS JXA1R vaccine.Key wordsHPPRRS vaccine;CSF antibody;PRRS antibody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蓝耳病,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猪场主要流行的传染病,疫苗免疫和抗体水平检测是控制其流行的主要手段。

浅谈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趋势与防控

浅谈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趋势与防控

浅谈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趋势与防控目前我县的养猪生产比较正常,猪群处于较好的健康水平,但养猪业的发展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是近几年的最低谷。

一方面猪价持续低迷,从春节过后有相当一部分猪场处于亏损状态,其中有猪价低的因素,也有玉米、豆萡等原料价格上扬的因素;其二是猪病的困扰,春节前后的猪的五号病对养猪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虽然猪的死亡率不高,造成的直接损失不大,但因此造成的药物用量的增加、生长缓慢、人力等也增加了猪场的间接成本。

对我县养猪业威胁最大的猪病疫情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经过2006-2007年的全国大流行后,在2008-2009年较为平稳,仅出现零星的散发。

进入2010年蓝耳病病毒经过几年的演化后,出现了新的变异,目前虽然在基因序列等方面尚未发现有新的突出的特点,但在临床上已观察到了新毒株流行的趋势。

去年底在北方的几个县,包括河南、湖北、山东等县均出现了较大范围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

今年从4月份开始在广西的部分地区、我县的茂名、湛江、梅州、江门、佛山等养猪密集的区域均出现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疫情,其中有些猪场发病非常严重,造成了较大的损失。

主要表现为母猪发烧、不吃料、怀孕母猪大范围流产、母猪或生长肥育猪有较高的死亡率,产房小猪和保育猪死亡率较高,可达到80%甚至100%。

对母猪的发情和公猪的精液质量也有较大影响。

受影响猪场可能需要3-6个月才能恢复正常生产。

疫情的成因较复杂,既有人为的因素,如猪群的无序流动、生产管理水平较低、饲料原料质量差、生产规模小等;蓝耳病病毒的极易变异、易造成免疫抑制和免疫逃避等特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更有政策方面的影响,如某些地方政府盲目鼓励养猪甚至耗费巨资资助不具备资质和技术能力的企业或农户参与养猪行业,势必造成养猪行业的技术、管理水平下降,造成猪群的亚健康状况加剧,为病毒的变异演化提供良好的温床。

鉴于目前周边及我县部分地区的疫情趋于复杂、猪价的走势长期低迷、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等因素,我们预计今年夏季至春节前后会是我县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高危险期,如果防控不当很可能出现大范围的流行,给我县的养猪业造成较大的损失。

浅析猪蓝耳病(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并发猪瘟的诊治

浅析猪蓝耳病(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并发猪瘟的诊治

畜禽防治X 402018年1月·下浅析猪蓝耳病(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并发猪瘟的诊治李瑾林(湖南省宁乡市畜牧工作站,湖南省 宁乡市 410600)摘 要 猪蓝耳病作为猪瘟的一种类型,其主要是因为动脉炎病毒中的猪繁殖跟呼吸综合征病毒所引发的,并且具备有非常强的传染性,具体临床症状表现为母猪繁殖存在障碍、呼吸系统受到影响以及免疫功能弱化等诸多问题,若不进行及时的治疗,还会导致养殖户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主要就猪蓝耳病并发猪瘟的诊治工作进行了探究分析。

关键词 猪蓝耳病;猪瘟;诊治现阶段猪蓝耳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含有皮肤接触、空气、胎盘以及精液等多种模式,而猪瘟作为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这两种疾病都会对我国的猪只养殖业造成巨大的威胁。

近年来随着我国猪养殖规模的不断增加,导致了猪蓝耳病并发猪瘟的临床发病率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因此相关畜牧部门还需要加强对猪蓝耳病并发猪瘟的研究工作,借此来保障猪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

1 临床症状本文以某规模化养猪场为例进行病情的分析,该养殖场在2017年9月期间,共有49头仔猪患病死亡,养殖人员对县动物疫病防治中心进行求助,但是在应用了抗生素跟退热药物之后依旧无法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依旧存在有病猪持续死亡现象。

防疫人员在进行现场检查过程之中,发现病猪存在有其全身潮红、食欲不振以及体温高达40℃以上临床症状。

此外部分病猪还存在有一定程度的呼吸困难跟腹泻情况,粪便干燥,呈现颗粒状。

部分病猪的四肢跟腹下位置皮肤出现紫色,眼圈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发青状况,常卧地不起,以及具备有一定的行走困难症状。

2 剖检变化对病死猪进行剖检检查,发现病猪皮下脂肪存在有发黄痕迹,还有着一定程度的出血症状。

病猪肺黏膜存在有一定程度的淤血情况,肺部肿胀幅度超过4倍,病区投入水底之后还会出现直接下沉的情况。

此外病猪的心外膜部位还存在有明显的血点情况,并存在有一定的出血斑样。

取病死猪的肺、肾跟肝来进行腊切片的制作,之后应用苏木素-伊红进行染色处理,在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存在有明显的颗粒变形跟脂肪变性问题,其肠希膜淋巴结处还存在有水肿现象。

一猪场暴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思考(论文)

一猪场暴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思考(论文)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3年第05期养猪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由于部分病猪耳部和躯体末端皮肤发绀,故称“蓝耳病”。

高致病性蓝耳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病程长、死亡率高等特点。

在夏秋季呈多发流行趋势,主要侵害母猪和仔猪,肥育猪也时有发病,主要经呼吸道感染,短期内便可波及全群或邻近猪群,导致种猪生产力下降和大批商品猪死亡,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危害极大。

为做好猪蓝耳病的防治,保障养猪业健康发展,通过我县发生的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作一报告,供同行参考。

1发病情况该养猪场发病前存栏猪有232头,其中母猪34头。

种公猪2头,育肥猪67头,仔猪129头。

2012年11月12日,有部分育肥猪达出栏时间,预约屠宰商贩进入猪场选购生猪。

育肥猪出栏5d 后同舍有3头育肥猪出现体温升高,体温在40.7℃左右,食欲减退,喜卧。

户主曾用青霉素、安乃近;头孢类;血虫净、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等药物治疗,未见效果。

4~6d 后全栏发病,仔猪眼结膜发红,皮肤变红,咳嗽,呼吸困难,张口腹式呼吸,嗜睡,卧地下起,耳朵发绀,4~5d 内死亡,母猪还有早产、流产、弱胎和产死胎,总计有176头猪发病,死亡132头,病死率75%。

2临床症状体温升高达40℃~41℃,精神不振,不食,喜睡,大便干燥,呼吸困难,病猪在耳朵、四肢内侧、腹部皮肤发紫,个别猪两耳末端淤血,呈黑紫色,甚至两耳干枯脱落。

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或木乃伊胎。

流产大多发生在怀孕后期,在预产期生产的以死胎和弱胎较多。

皮肤苍白,被毛粗乱,腹泻,体温升高,走路不稳,肌肉振颤,后肢瘫痪,生长缓慢,死亡率极高。

新生死亡的仔猪头部、眼结膜水肿。

也有的仔猪初生时外观健康,但生后不久即发病,表现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皮肤发白,少食或不食,腹泻等症状,其死亡率也很高。

对本病易感性较差,发病率相对较低,感染后仅表现轻度的症状,呈一过性的厌食及轻度的类流感症状。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及其防治(论文)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及其防治(论文)

疫 病 防 控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4年 30卷 第1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各日龄猪均可感染,临床上以母猪的繁殖障碍和仔猪的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特征。

本病1987年在美国首次发现,呈地方性流行。

20世纪后先后在美洲、大洋洲、太平洋岛屿和亚洲等国家和地区蔓延。

本病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给养猪业带来了很大冲击。

1 病原体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属于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为单股RNA病毒。

该病毒可分为两个血清型:以LV株为代表的欧洲型和以VR- 2332 为代表的美洲型,这两个型之间的抗原性存在明显的差异,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仅为60%左右。

但其形态结构、复制特点、细胞嗜性、流行传播方式及引发疾病特征等生物学特性完全相同。

病毒呈球形,二十面体对称,表面相对平滑,立方形核衣壳,核衣壳外绕脂质体双层膜,直径45~65 nm 之间,包含20~35 nm核芯。

其毒株基本上都能在猪原代肺巨噬细胞(PAM)和CL2621、MARC- 145 等传代细胞系上生长,并产生蚀斑现象,其特征为感染细胞初期折光性增强,出现团缩、集聚,随时间延长细胞固缩,最后溶解脱落。

猪的呼吸道上皮及脾巨噬细胞内均有病毒的抗原存在,从死胎弱胎的血液、腹水、肺、脾等处可以分离到病毒。

2 流行病学2.1 病死率患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高;40日龄以内的仔猪病死率高达100%,育肥猪病死率约为50%;在一些地区的猪场,发病率接近100%,病死率在30%~50%,甚至部分猪场的病死率可达80%以上。

2.2 易感动物猪是家畜中唯一易感的动物,不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本病主要侵害繁殖母猪、仔猪和公猪,育肥猪发病温和。

2.3 传染源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主要传染源,病毒在耐过的猪体内可持续存在2~3个月,在康复猪体内可持续存在6个月之久,并向体外排毒。

成年猪排泄病毒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4 d。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的现状和对策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的现状和对策

2023年第02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属于急性免疫性抑制病,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致死率非常高,而且还可能与其他病原产生继发性感染,对猪群的危害很大,比如会导致母猪流产、死胎等,影响到仔猪的呼吸系统。

因此,养殖人员一定要加强对该病的了解,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减少其发生几率。

1流行现状据研究资料显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发病特征不断变化,全年都可发病,且不分品种、日龄和性别的猪都有较强的传染性。

尤其是在一些高温高湿的季节,发病率明显提升。

其病程为7~15d,死亡率非常高。

该病可以持续感染,并且能够在猪群中长期生存,传播性很强。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多为隐性感染,其症状不明显,所以养殖户很难及时发现。

只有当猪出现严重的反应或死亡后,才能够被发现。

但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会有所不同。

为了更好地预防该病,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隐性感染。

同时各地区要做好该病的预防工作,定期对生猪进行“体检”,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诊治。

我国于2006年初次发现该病,其流行非常广泛。

当年6~9月份,我国南方地区就有几百万头生猪感染。

对养殖业造成了沉重打击,也给养殖农户造成了十分惨重的经济损失。

该病的防控工作是十分复杂而艰巨的。

如今虽然已有防治疫苗投入生产,但质量还有待检验,并且疫苗数量是有限的,难以全面防控该病,目前对该病无特效药物。

根据我国大部分养殖场反映,病对仔猪的影响非常大。

由于仔猪的免疫力比较低,感染后还可能会引起继发感染,使病症加重,对仔猪健康危害严重,死亡率高达90%。

该病特别容易引起混合感染及继发感染,进而导致病情更加严重。

由于多种感染并发,会使生猪的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从而引起死亡率急剧升高。

除此之外,感染猪的自愈能力较低,因此,想要提高其自身的抗病能力难度较大。

有研究显示,容易与其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的病毒有猪瘟病毒、圆环病毒等,不利于养殖户的收益。

当种猪感染后,其免疫力会出现明显的下降,进而导致其他类猪病发生,例如猪瘟等,该病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相关疫苗的免疫效果,使猪的抗病能力下降。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一种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引起的急性、烈性传染病,其特点是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

猪蓝耳病对养殖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猪蓝耳病的防治一直是养殖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现状问题以及相应的防治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现状问题1. 病毒变异性大目前,猪蓝耳病病毒存在明显的变异性,不同毒株之间的差异较大,给疫苗的研发和应用带来了极大困难。

猪蓝耳病病毒不断变异,使得疫苗的防效性大打折扣,导致传染病疫苗接种效果不佳。

2. 潜伏期短猪蓝耳病病毒潜伏期短,病程迅速,发病快、死亡率高,给养殖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猪只出现症状后死亡率极高,甚至有的猪只在症状出现前就已死亡。

3. 防治手段不成熟目前,针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手段还不够成熟,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防治和控制方面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

病毒的快速扩散和变异性,导致了疫苗的研发和应用难度增加,因此疫苗的防效性大打折扣。

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对策1. 抓好疫情监测加强猪蓝耳病疫情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猪蓝耳病的疫情趋势和传播途径,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通过定期对养殖场进行病毒检测,有效掌握猪蓝耳病的疫情动态,及时制定应对措施。

2. 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加强养殖场的生物安全管理,做好养殖场的消毒工作,保持场址的干净整洁,加强饲料和饮水的卫生管理,严格控制车辆、人员和物品的进出,减少外来病原体输入。

3. 提高猪只的免疫力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提高猪只的抗病能力,增强猪只的免疫力。

选择高抗性猪种、科学的饲养管理、合理的疫苗接种等措施,提高了猪只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免疫力,减少了猪只感染猪蓝耳病的风险。

4. 加强对疫苗的监管管理加强对猪蓝耳病疫苗的质量监管和管理,提高疫苗的防效性,延长疫苗的保护期限。

加强对猪蓝耳病疫苗的质量检验,提高疫苗的保护效果,保障猪只的免疫效果。

5. 健全的疫情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的猪蓝耳病应急预案,及时响应疫情,快速处置疫情,遏制疫情的扩散。

猪蓝耳病论文

猪蓝耳病论文

猪蓝耳病论文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猪蓝耳病的研究及防治摘要:我国一些地区陆续暴发一种以高热为典型症状的综合症,此疫病传播速度之快,流行面积之广、死亡率之高都是养猪史上罕见,曾掀起了一场谈“高热”色变的风暴,给集约化养猪生产带来巨大浩劫。

关键词:无名高热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预防饲养管理2006年春秋之季,我国一些地区陆续暴发一种以高热为典型症状的综合症,此疫病传播速度之快,流行面积之广、死亡率之高都是养猪史上罕见,曾掀起了一场谈“高热”色变的风暴,给集约化养猪生产带来巨大浩劫。

通过相关部门及专家近一年的探索与研究,已证实该疫病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

Abstract: in some regions of our country one after another outbreak of a high fever for the typical symptoms of the syndrome, the disease propagation speed fast, an area popular with wide, high mortality are rare in the history of pig, has raised a field on "high fever" the mere mention of the storm, to set intensive pig production with great havoc.Keywords: unknown high fever of highly pathogenic PRRS vaccination management2006 spring and autumn season, in some regions of our country in succession outbreak of a high fever for the typical symptoms of the syndrome, the disease propagation speed fast, an area popular with wide, high mortality are rare in the history of pig, had set off a field on "high fever" the mere mention of the storm, to intensive pig production bring great disaster. By relevant departments and experts to nearly a year of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the disease is caused by highly pathogenic swine blue ear virus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comprehensive syndrome virus variation) caused by an acute and highly lethal disease.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研究疫病的流行性本病自2006年5月份首发于江西省的高安、抚州地区后,迅速在我国养猪相对密集的中东部地区传播蔓延,主要以南方地区、华中地区受害最为严重,至9月中下旬告一段落。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病因及防制方法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病因及防制方法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病因及防制方法[一]、文献综述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病,以成年猪生殖障碍、早产、流产和死胎,以及仔猪呼吸异常为特征的传染病[1]。

高致病性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病性传染病。

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母猪流产率可达30%,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

一、病因分析及发病特点(一)病毒感染的引起疫病的发生及特点1、病原属于尼多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

由于以lelystate株为代表的欧洲型毒株和以ATTC-VR-2332株为代表的美洲型毒株在基因组成上和结构蛋白抗原特性上存在明显差异。

因此又将PRRSV分为A亚群(欧洲型)和B亚群(美洲型)。

2、流行特点1.猪和野猪是PRRS唯一的自然感染宿主。

2.本病的发生与气候有关,特别是春秋多风季节。

3. PRRSV(蓝耳病病毒)可在猪体内持续潜伏感染,本病一旦发生很难根除。

4.PRRSV本身有高度的感染性,可经水平传播与垂直传染多种途径感染猪群。

5.PRRSV不同毒株之间的抗原性不同。

尤其在美洲株和欧洲株之间差异更是明显,这对于建立精确的诊断方法和研制有效疫苗已构成很大障碍。

3、临床表现本病的潜伏期差异较大,最短为3d,最长为37d,自然感染一般为4天。

本病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亚临诊型等。

急性型发病母猪主要表现为精神倦怠、食欲减少或废绝、发热,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妊娠后期(105~107d),母猪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

母猪流产率可达50%~70%,死产率可达35%以上。

部分新生仔猪表现为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及轻瘫等症状,产后1周内死亡率明显增高(40%~80%)。

少数母猪表现为产后无乳、胎衣停滞及分泌物增多。

1月龄仔猪表现出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有时呈腹式呼吸;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到40℃以上;腹泻;被毛粗乱;共济失调;渐进性消瘦;眼睑水肿;少部分仔猪可见耳部、体表皮肤发紫,躯体末端皮肤发绀。

猪蓝耳病的研究进展

猪蓝耳病的研究进展
蛋 白 。O R F 6编 码膜 基 质 蛋 白 。O R F 7 编码核衣壳蛋 白, 又称 N
蛋白 , 其保守性较好 。猪蓝耳病病毒分为经典型蓝耳病 病毒 和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 , 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是 由经典 型蓝耳 病病 毒进化而来 的。蓝耳病病毒基因组 中 O R F 1 a的 N S P l b和 N S P 2 , O R F 3和 O R F 5的变异性很 大 。高致 病性 蓝耳病病 毒 毒株 的产生往往是 由基 因组 中易产 生变异 的基 因组 部分变 化 而产 生的。蓝耳病病毒基 因组 的多 样性变 化决定 了蓝耳病 病
皮细胞后 , 还能引起脐动脉炎 , 使胎猪营养 障碍 , 死亡。巨噬细 胞破坏产生的 T N F~o L 因子 的增加会导致 免疫细胞凋亡 , 进而 使免疫器官发育受阻 , 使 免疫系统抑制。免 疫系统抑制后会导 致细菌 , 病毒 的继 发感染 , 如 副猪 嗜血杆 菌 ] , 链球 菌、 沙 门氏 菌、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 巴氏杆菌及肺 炎支原体等 。继发感染 的微生物会产生内毒素 , 进一步损伤内皮细胞 , 并进一步促进 I L
P R R S V首先和猪肺 泡 巨噬细胞 上 的受 体结 合, 然后 经胞 吞作
用进入细胞。P R R S V在 肺 泡 巨 噬 细 胞 ( P A M s ) 和 肺 内皮 细 胞
巨噬细胞( P I Ms ) 内复制 , 造成 细胞 破坏 , 引起 I L一1和 T N F

因子的 释放 , 进 而 引 发 猪 的 高 热 。也 会 释 放 ~ 些 炎 性 因
框架( O R F s ) , 从5 ’ 端到 3 ’ 端依 次为 O R F l a , O R F l b , O R F 2一

219480998_猪蓝耳病发生原因、诊断及防治措施

219480998_猪蓝耳病发生原因、诊断及防治措施

兽医临床科学 | Veterinary clinical science932022.23·0 引言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 o r c i n 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英文简称PRRS ),是一种在养猪行业极为常见、危害性极大的烈性传染疾病。

目前该病已经被列入二类传染性疾病,具有地方性流行、发病率高、传染性强及死亡率高的特点。

该病的病发对象为猪,不同年龄、品种及性别的猪都可能感染该病,尤其以妊娠母猪及仔猪最为高发,并不会出现在其他动物身上,一旦患上蓝耳病,就会显著降低猪的繁殖能力,严重影响养猪业的产量,造成不可预测的经济损失。

因此工作人员应当加强猪蓝耳病的预防工作,并结合发病原因进行针对性的防治工作。

1 猪蓝耳病危害1.1 降低猪繁殖能力患上蓝耳病的猪会出现食欲不振、身体高温不下、呼吸困难并伴随咳嗽等症状,并且患病的公猪不仅会导致其精液携带大量病毒,大幅度下降精子的活跃性甚至死亡,也会致使母猪的受胎率下降,极易引发怀孕母猪的流产,即使仔猪能出生下来,也会因此而降低存活率。

而患病的母猪也会因为蓝耳病而影响其繁殖能力,降低母猪的繁殖性能[1]。

1.2 死亡率提高猪在感染蓝耳病后会出现厌食等病状,而猪会因此难以获得充足的营养供应,从而逐渐降低生猪的免疫力,这就使这一部分生猪在面对病毒入侵时会因免疫力低下而产生更严重的不良影响,陷入恶性循环,增加了生猪的死亡率。

1.3 增加猪养殖成本由于患上蓝耳病的猪,其生长发育与繁殖都会受到极为恶劣的影响,而为了避免蓝耳病的进一步传染,为患病的猪进行有效治疗,工作人员就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物力与财力进行救治,就使猪的养殖成本大量增加。

并且由于蓝耳病的致死率极高,一旦患病势必会出现大批量生猪的死亡,也会对养殖场造成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2]。

1.4 引发继发感染猪蓝耳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可以在宿主或者外界环境中长时间的存活,很难进行根治清除,导致猪群中原本健康的猪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影响其正常的发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蓝耳病的研究及防治摘要:我国一些地区陆续暴发一种以高热为典型症状的综合症,此疫病传播速度之快,流行面积之广、死亡率之高都是养猪史上罕见,曾掀起了一场谈“高热”色变的风暴,给集约化养猪生产带来巨大浩劫。

关键词:无名高热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预防饲养管理2006年春秋之季,我国一些地区陆续暴发一种以高热为典型症状的综合症,此疫病传播速度之快,流行面积之广、死亡率之高都是养猪史上罕见,曾掀起了一场谈“高热”色变的风暴,给集约化养猪生产带来巨大浩劫。

通过相关部门及专家近一年的探索与研究,已证实该疫病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

Abstract: in some regions of our country one after another outbreak of a high fever for the typical symptoms of the syndrome, the disease propagation speed fast, an area popular with wide, high mortality are rare in the history of pig, has raised a field on "high fever" the mere mention of the storm, to set intensive pig production with great havoc.Keywords: unknown high fever of highly pathogenic PRRS vaccination management2006 spring and autumn season, in some regions of our country in succession outbreak of a high fever for the typical symptoms of the syndrome, the disease propagation speed fast, an area popular with wide, high mortality are rare in the history of pig, had set off a field on "high fever" the mere mention of the storm, to intensive pig production bring great disaster. By relevant departments and experts to nearly a year of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the disease is caused by highly pathogenic swine blue ear virus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comprehensive syndrome virus variation) caused by an acute and highly lethal disease.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研究1.1 疫病的流行性本病自2006年5月份首发于江西省的高安、抚州地区后,迅速在我国养猪相对密集的中东部地区传播蔓延,主要以南方地区、华中地区受害最为严重,至9月中下旬告一段落。

接着于10月中旬死灰复燃,而且至当年的11月底疫情已扩大到华南、华中、华北甚至东北地区的一些省份。

近期又在广东云浮市出现疫情,呈现明显的跨区域流行和传播特征。

一般来说,一旦猪场感染此病,整个猪群在3~5天内感染,随后波及邻近地区。

各年龄段猪群都可以感染,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成年猪也可发病致死。

高致病性蓝耳病疫病多发生于春末、夏初之高温季节,特别是在饲养环境恶劣,猪舍通风降温不良,炎热潮湿,饲养密度过大的散养户和小型猪场多发。

被感染的猪呈现出的临床症状包括:高热(41℃-42℃),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卧地不起,皮肤发红,眼结膜炎、眼睑水肿;气喘、流鼻涕、咳嗽等呼吸症状;便秘、腹泻等消化系统紊乱;部分猪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1.2 疫病的影响据官方统计,至今年5月为止,全国有22个省份先后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

发病猪45858头,死亡18597头,扑杀5778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与1996年所发生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和2002年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所造成的损失相比,这次疫情所带来的损失要大得多。

因此受到了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养殖界的高度重视。

通过众多科研单位和政府专职机构对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等方面的研究,2007年3月28日,农业部正式公布该疫病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病性疫病,并开展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为主的猪病防控工作,促进猪业持续健康发展。

2.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制误区及教训2006年夏秋发生的生猪高热病给全国的养猪业造成了重大危害,许多养猪大户至今一提起高热病仍心人余悸。

最初对于该病的防治都比较的迷茫,在没有确诊,弄清病原的情况下,采用盲目的常规治疗,未达到理想的效果,有时甚至加重病情,导致死亡,因此盛传“越打越死”之传说。

甚至有些兽医在疫情初期,搞不清病因误诊,按照弓形体病、附红细胞体、蓝耳病、流感、猪瘟、圆环病毒等病来进行针对性治疗,不但用药成本增加,而且提高猪群死亡率,造成严重后果。

因防制存在种种误区,致使养殖户们对高热病产生的恐慌感。

2.1 2006年疫病的防控上存在的误区①疫情暴发之初,部分养殖户将发病猪乱扔或者卖到市场,疏忽了疫病扑杀封锁的工作,导致疫情扩散,疫源泛滥。

②没有严格的引种、防疫制度,生猪流动性大,跨区域贩买,加速了疫病的暴发和流行,“惟有源头活水来”。

③疾病认识不够,未进行病原测定下就盲目下诊断结论,采取不正确的措施,引起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

④饥不择食,病急乱求医,缺乏综合的防预措施。

大量使用退烧药、广谱抗菌性药物,加重疾病的复杂性。

甚至发生一夜之间注射猪瘟,伪狂犬,蓝耳病三种弱毒疫苗的荒唐举措,结果造成健康猪的大量死亡。

⑤饲养管理粗放,尤其是农村散养户,猪舍设计不合理、通风不良,空气中氨气浓度高。

大部分采用潲水养猪,营养不良。

⑥免疫保健意识淡泊,不重监测,盲目注谢疫苗,有时为了降低成本,减少了应有的免疫。

2.2应加强疫病紧急防控应加强疫病紧急防控,封杀病死猪、消毒工作是减少发病的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封锁疫区,降低疫病的发生与扩散。

加强消毒,杀灭病原体,切断疫病的传播,从根本上清除了传染源。

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2007防控措施目前在气温严热、猪病高发季节,养殖场须要高度重视猪病防控工作,把防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作为重点,确保发生疫情时,能够及时诊断,及时处置,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做好防控猪病各项应对准备工作。

防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关键是抓好免疫工作,免疫是落实“预防为主”防控方针的首要选择,是防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有效措施。

其主要措施如下:3.1 做好猪场免疫预防3.1.1 制定严格免疫程序疫苗接种并不是越多越好,一定要根据当地的疫情情况,制定适宜免疫程序,严格按程序接种,尤其要做好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气喘病、伪狂犬等病的预防工作。

免疫程序可参照农业部发布的(《猪病免疫推荐方案》)。

3.1.2免疫接种时应严格按照操作免疫接种时应严格按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技术规范》操作,并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必须选用经国家批准生产或已注册的疫苗,以减少免疫接种产生的应激与免疫失败的干扰。

3.1.3定期进行免疫抗体监测定期进行免疫抗体监测,抗体水平不合格时,应尽快实施一次加强免疫。

3.1.4 配合使用免疫增强剂免疫接种时可配合使用免疫增强剂或在接种疫苗前三天后四天添加抗应激药物,增强免疫效果,防止疫苗免疫失败。

同时要求做到“一猪一针头”,防止交叉感染。

3.1.5紧急免疫。

当发生动物疫情时,应对受威胁的猪进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紧急免疫。

3.2 全方位的落实生物安全措施,加强消毒工作3.2.1防止疫情扩散发生疫病时,要立即封杀疫区,隔离病猪,对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到“不宰杀、不食用、不出售、不转运”,防止疫情扩散。

3.2.2防止疫情扩散坚持自繁自养原则,把好检疫关。

人们常说:抓好种猪检疫工作,禁止引进病源猪,从根本上减少传染源。

3.2.3做好消毒工作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做好消毒工作。

消毒是切断疾病传播和杀灭病原体的有效方法。

由于有些病毒对普通消毒剂不敏感,消毒时应选择新型、广谱、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如用复方戊二醛溶液1:800倍稀释进行环境、器具和空气消毒,同时防止人员串栏。

饮水消毒按1:3000倍稀释。

疫病暴发时,应提高消毒药液的浓度,降低稀释倍数,对疫区及疫区附近外部环境每天进行2次严格消毒,以防止本病扩散蔓延,对控制疫病的传播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或选用最新研制的过硫酸氢钾复合粉1:400倍稀释,利用强氧化性及高酸性,对病原微生物,特别是病毒产生强大的破坏作用。

3.3 加强饲养管理,做好药物保健,减少易感动物3.3.1 改善饲养环境猪场在夏天要做好防暑降温,冬天应注意保温,并保持猪舍干燥,合理的饲养密度,降低氨气浓度,建立良好的饲养环境,减少各种应激反应。

3.3.2 保证饲料质量营养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猪的免疫功能、成活率、产仔率及生长速度。

因此要积极推进规范化、标准化饲养方式,保持较高的营养水平,严禁饲喂霉变和劣质饲料,保证充足营养,增强猪群抗病能力。

3.3.3 进行合理的药物保健预防3.3.3.1 定期做好猪场杀虫灭鼠工作众所周知,体内外寄生虫能够吸收猪体营养,传播疾病,降低猪群的抵抗力,成为威胁畜禽养殖业最严重的病害之一。

因此日常生产管理中要定期进行猪场杀虫灭鼠工作,加强猪群免疫功能,提高饲料报酬,减少经济损失。

目前规模养殖场一般采用“四加一”驱虫模式,可选用伊维菌素、芬苯达唑、莫西菌素等驱虫药进行定期驱虫。

3.3.3.2 提高猪群健康水平和免疫抵抗力根据猪场情况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从母猪到生长猪进行系统的药物保健。

①怀孕和哺乳母猪。

在母猪分娩前后各1周,切断母猪到仔猪的垂直感染。

可选的用药方案,氟苯尼考500ppm 加支原净150ppm或金霉素300ppm。

②保育仔猪和小猪群。

仔猪断乳前后1-2周,保育出栏前后的各1周(8周龄),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或提高机体免疫力的辅助性药物,有利于切断小猪群中个体之间疾病的水平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