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六年级下学期数学各章知识点
分数(沪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二章知识点)

分数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单位“1”和自然数1的区别:单位“1”一般表示一个整体,或者一件事物的整体,例如,一个班级的总人数,一锅茶叶蛋的个数,一堆煤的重量。
我们把这个整体看做1。
整体与部分也能相互转化,例如一个班级总人数是一个整体,那么这个班级里的男生就是部分,但是,当我们只找出这个班级中所有男生中留披肩发的(或者喜欢穿长筒丝袜的)男生时,这个班级的所有男生又变成了整体,而留披肩发的男生就成了部分!自然数1就是一个数。
2、分数可以看成是一类特殊的数,描述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例如:一块的蛋糕的四分之一。
在这时分数不需要单位。
分数表示一个具体数量时,要带上单位。
例如:这袋大米重21吨(即0.5吨重)。
⎪⎪⎩⎪⎪⎨⎧的商(除法运算结果)除以、表示意义表示的是一个量)除法(此时份,其中的一份是平均分成、把份(分数意义)份,取其中的、把单位一平均分成733737373237173 3、分数与正整数除法的关系:两个整数相除,它们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即()0b ba b a ≠=÷ 分数与除法的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的分数与原数相等。
即()0k 0b kb k a k b k a b a ≠≠÷÷=⨯⨯=, 5、约分(利用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除以最大公约数,使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是互素关系。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也用除法进行计算:即“一个数”÷“另一个数”=另一个数一个数,有时候为了识别的方便,我们还会把前面的“一个数”称作“比较量”,把后面的“另一个数”称作“标准量”,“标准量”作为一个参照的标准。
7、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同上):求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乘法。
上海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电子教案

上海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第五章有理数5.1有理数的意义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有理数整数:正整数、零、负整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5.2正数和负数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所有的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也可以用数轴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正方向的数大于负方向的数零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为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一个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注意: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2、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3、零的绝对值是零。
4、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那个数反而小。
5.3有理数的加减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原来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零,绝对值不相等时,其和的绝对值为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所得的差,其和的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
3、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1、交换律:a+b=b+a2、结合律:(a+b)+ c=a+(b+c)有理数的减法法则1、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2、a-b=a+(-b)5.4有理数的乘除两数相乘的符号法则正正得正,正负得负,负正得负,负负得正。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注意连成的符号:1、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2、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3、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4、几个数相乘,有因数为零,积就为零有理数除法法则1、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2、零除以任何一个不为零的数,都得零。
5.5有理数的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乘法的结果叫做幂。
在a 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读作a的n次方,a n看做是a的n次方结果时,读作a的n次幂。
沪教版六年级数学知识点

沪教版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沪教版六年级数学课程内容丰富,涵盖了多个数学领域的关键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学习内容:一、数的认识与运算1. 整数:了解整数的基本概念,掌握整数的比较大小和四则运算。
2. 小数:学习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以及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3. 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加减法和简单的分数乘除法。
二、代数基础1. 字母表示数:学习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理解代数表达式的基本概念。
2. 方程:初步接触方程的概念,学习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三、几何初步1. 平面图形: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
2. 周长与面积:学习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如正方形、长方形、圆等。
四、数据的收集与处理1. 数据收集:了解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如调查、观察等。
2. 数据整理:学习如何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
3. 图表表示:掌握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图表来表示数据。
五、应用题1. 问题解决:学习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2. 数量关系:理解并应用常见的数量关系,如速度、时间、距离的关系,工作效率等。
六、数学思维与逻辑1. 归纳推理:学习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
2. 演绎推理:理解演绎推理的过程,学会从已知条件推导出结论。
七、数学文化1. 数学史:了解数学的发展历史,认识一些著名的数学家及其贡献。
2.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探索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数学意识。
结语沪教版六年级数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运算技巧,并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在数学的海洋中遨游,发现数学之美。
沪教版六年级下学期数学各章知识点梳理

沪教版六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梳理1.相反意义的量收入与支出;增加与减少;上升与下降; 零上与零下;高于海平面与低于海平面;前进与后退;盈利与亏损;……任意规定一方为正,则另一方为负;2.正数与负数4.数轴的概念与画法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数轴画法:一直线 + 三要素5.数轴的性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6.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零的相反数是它本身;7.相反数的几何意义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它们分别位于原点的两侧,而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10.有理数的大小比较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对于任意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应采用: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还可以用“作差法”,即:11.有理数加法及加法法则把两个有理数合成一个有理数的运算,叫做有理数的加法;分五种情况:①两个正数相加;②两个负数相加;③两个异号数相加;④有理数和零相加;⑤零和零相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④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注意:利用加法法则计算的步骤: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进行绝对值相加或相减;12.有理数加法运算律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运算律有下列规律:①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可以先相加;②符号相同的数可以相加;③分母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④几个数相加能得到整数的可以先相加;13.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运算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注意:两个“变”字,①改变运算符号;②改变减数的性质符号变为相反数,牢记一个“不变”,被减数与减数的位置不变,即没有交换律;14.有理数乘法的意义乘法是加法的特殊运算形式,它可以看作是多个相同的数相加运算的一种简便运算;如:n个a相加等于na15.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注意:①运算步骤:符号→绝对值相乘;②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16.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推广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几个数相乘,若其中有一个0,则积为零17.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22.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个算式里含有加、减、乘、除、乘方五种运算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称为有理数混合运算; 2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进行;如有括号先括号小中大第一级运算:加和减;第二级运算:乘和除;第三级运算:乘方和开方24.科学记数法25.等式与方程等式:用等号把两个值相等的量或式子连接起来的式子.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第六章一次方程组和一次不等式26.方程中的项、系数、次数等概念①项:在方程中,被“+”“-”号隔开的每一部分含这部分前面的“+”“-”号在内称为一项②未知数的系数:在一项中,写在未知数前面的数字或表示已知数的字母;③项的次数:在一项中,所有未知数的指数和;④常数项:不含未知数的项;27.列方程的方法列方程:为了求未知数,在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建立一种等量关系,就是列方程;列方程步骤: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列方程;28.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使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29.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概念: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方程;最简形式:ax=ba不等于0标准形式:ax+b=0a不等于030.等式的基本性质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另外性质:①对称性:a=b,则b=a;②传递性:若a=b且b=c,则a=c等量代换31.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移项法则:方程中任何一项,在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移项移项法则:方程中任何一项,在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移项; 32.列方程解应用题步骤审题、设元、列方程、解方程、检验、作答33.按比例分配问题已知两个量之比为a:b,则设这两个量分别为ax和bx.34.利率问题利息=本金×利率×期数本利和=本金+利息=本金×1+利率×期数利息税=利息×税率税后利息=利息-利息税=利息×1-税率税后本利和=本金+税后利息35.折扣问题利润额=成本价×利润率售价=成本价+利润额新售价=原售价×折扣36.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37.工程问题工作效率×工作时间=1工作总量38.不等式的概念4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关系①相同点:不论是等式还是不等式,都可以在它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式子;②不同点:等式在两边乘以除以同一个正数或同一个负数,等式成立;不等式在两边乘以除以同一个正数,方向不变,乘以除以同一个负数时,方向一定要改变;42.不等式的解的定义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43.不等式的解集的定义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解的全体叫做不等式的解集;44.解不等式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解不等式的依据:不等式的三条性质,特别是不等式的性质3,注意不等号方向的改变;45.如何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一是确定“界点”:解集包含“界点”则用实心圆点;反之,空心圆圈;二是确定“方向”:大于向右画,小于向左画;4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由几个含有同一个未知数的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47.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解集的公共部分通常用“数轴”来确定;解集规律: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是无解;48.不等式组的解法①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②在数轴上表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③确定各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即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49.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与列方程解应用题类似,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题,求出的通常是一个量的取值范围;50.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51.二元一次方程的解5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在二元一次方程组,使每个方程都适合的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检验一组数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方法:将这组数值分别代入方程组中每个方程,满足所有方程时,这组数值是此方程组的解,否则不是;54.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①从方程组中选一个系数较简单的方程,将这个方程中的某个未知数且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②将得到的式子代入另一个方程中,从而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元一次方程;③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④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55.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把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加减消去一个未知数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步骤:①确定要消去的元,并使该元的系数相等或者互为相反数;②把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元,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③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一元的值;④求出另一元的值;56.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方程组中含有三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的方程组叫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类似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57.用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建模策略①利用表格;②利用线形示意图;③利用圆形示意图;④利用柱状图;详见解应用题专题;58.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①叠合法:比较两条线段AB、CD的长短,可把它们移到同一条直线上,使一个端点A和C重合,另一端点B和D落在直线上A和C的同侧;若B与D重合,则AB=CD;若D在AB上,则AB>CD;若D在AB延长线上,则AB②度量法:分别量出每条线段的长度,再比较;59.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60.两点之间的距离联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61.两条线段的和、差两条线段可以相加或相减,它们的和或差也是一条线段,其长度等于这两条线段的和或差;62.线段的倍、分线段的倍:nan>1为正整数,a是一条线段就是求n条线段a相加所得和的意义;na也可理解为:线段a的n倍;线段的中点:将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这条线段的中点;63.角的概念角的定义:①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顶点,边②一条射线绕着其端点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始边,终边65.角的大小比较方法①度量法: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来比较;②叠合法:把一角放在另一个角上,使它们的顶点重合,并将其中一边也重合,并使两个角的另一边都放在这条边的同侧,就可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66.画相等的角①度量法:①对中:将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②对线:将量角器的零度刻线与角的一边重合;③读数;②尺规法:用直尺与圆规做图;67.角的和、差、倍的画法①度量法:②尺规作图法:68.角平分线的概念及画法概念: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画法:①用量角器画图:量→算→画;②用直尺与圆规作图69.余角、补角余角:若两个角的度数的和是90度,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其中一个角是另一角的余角;补角:若两个角的度数和是180度,这两个角互补;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70.角的度量单位、角的换算及角的分类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75.直线与平面垂直直线PQ垂直于平面ABCD,记作:直线PQ⊥平面ABCD;76.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检验方法①铅垂线:若铅垂线与直线紧贴,则直线与水平面垂直;②三角尺:两把三角尺各有一条边紧贴平面且位置相交,另一条直角边都能紧贴细棒,则细棒垂直于平面;③合面型折纸:如:将合面型折纸立于桌面,折痕紧贴细棒,则细棒垂直于桌面;77.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PQ平行于平面ABCD,记作:直线PQ直线PQ与平面ABCD无公共点;78.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检验方法①长方形纸片:②铅垂线:79.平面垂直平面平面a垂直于平面b,记作:a80.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检验①铅垂线;②合面型折纸;③三角尺;检验要点:“铅垂线”、“折痕”、“三角尺的公共边”能否与另一个面紧贴;81.平面与平面平行平面a平行于平面b,记作:平面a面与平面平行的检验①长方形纸片:把长方形纸片放在两块硬纸板之间,按交叉的方向放两次,使纸片的一边都紧贴一块硬纸板,再观察它的对边,若对边都能与另一块纸板紧贴,则这两块纸板平行;②铅垂线法:找其中一个平面内找三个不共线的点检验;。
最新上海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一、大数的读法和写法1.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与整数的区别3.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4.带小数的数的读法和写法二、整除与整除数1.定义:如果$a$能被$b$整除,且商是整数,那么称$a$被$b$整除,$a$是$b$的倍数,$b$是$a$的因数,$b$能整除$a$。
2.整除判断法则:对于任何整数$a$和正整数$b$,有$a$能被$b$整除的充要条件是$a$的各位数字之和能被$b$整除。
3.利用整除定义进行整除的判断和运算。
4.整数的因数、倍数和约数的关系。
三、简便计算1.简算五法-数的末尾为0,可以在原数的基础上乘以一个数。
-数的末尾为5,可以把数的一半加上原数。
-能被9整除的数,其各位数字之和也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其各位数字之和也能被3整除。
-把一个数的各位数字互换的次序,组成的新数是原数的倍数。
2.把分数化作有限小数-分母只包含2和5的分数化作有限小数。
-分母包含其他质数的分数化作无限小数。
四、面积1.面积的定义:面积是指平面内一个图形所占据的表面的大小。
2. 长方形的面积:$S=ab$,其中$a$和$b$分别是长方形的两条相邻边的长度。
3.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bh$,其中$b$是底边的长度,$h$是底边上的高的长度。
4. 三角形的面积:$S=\frac{1}{2}bh$,其中$b$是底边的长度,$h$是底边上的高的长度。
5.正方形的面积:$S=a^2$,其中$a$是正方形的边长。
6. 圆的面积:$S=\pi r^2$,其中$r$是圆的半径。
五、两个角的关系1.一对补角:两个角的和等于90°。
2.一对平分角:两个角的和等于180°。
3.一对相等角:两个角的度数相等。
4.互补角、对顶角、对角线的关系。
六、三角形1.三角形的边-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两边相等的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边长的排序关系。
2.三角形的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六年级数学下册(沪教版)

第八章 长方体的 再认识
8.1长方体的元素 8.2长方体直观图的画法 8.3长方体中棱与棱位置关系的认识 8.4长方体中棱与平面位置关系的认识 8.5长方体中平面与平面位置关系的认识
感谢聆听
05
5.5 有理数的 减法
06
5.6 有理数的 乘法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 容,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 观点。根据需要可酌情增 减文字,以便观者准确的 理解您传达的思想。
第五章 有理数
5.7 有理数的除法 5.8 有理数的乘方 5.9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5.10 科学记数法
02 第六章 一次方程(组)和一次不等式(组)
第六章 一次方程(组)和一次不等式(组)
A
6.1 列方 程B6.2 方程 的解 NhomakorabeaC
6.3 一元 一次方程 及其解法
D
6.4 一元 一次方程
的应用
E
6.5 不等 式及其性
质
F
6.6 一元 一次不等 式的解法
第六章 一次方程(组)和一次 不等式(组)
6.7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6.8 二元一次方程 6.9 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 6.10 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 6.11 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六年级数学下册(沪教版)
演讲人
202X-06-08
目录
01. 第五章 有理数 02. 第六章 一次方程(组)和一
次不等式(组)
03. 第七章 线段与角的画法 04. 第八章 长方体的再认识
01 第五章 有理数
第五章 有理数
01
5.1 有理数的 意义
02 5.2 数轴
03
5.3 绝对数
04
5.4 有理数的 加法
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有理数

有理数是初中数学六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重点是有理数的相关概念辨析,利用对数轴的理解对有理数进行大小比较,绝对值的化简等.难点是绝对值的化简及运算.预习阶段,我们会针对基础知识部分进行着重讲解,相关难点会在春季班课程中讲解.1、正数和负数在现实生活中,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有理数的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3、有理数的分类按意义分:⎧⎧⎪⎪⎨⎪⎪⎪⎨⎩⎪⎧⎪⎨⎪⎩⎩正整数整数零负整数有理数正分数分数负分数;按符号分:⎧⎧⎪⎨⎩⎪⎪⎨⎪⎧⎪⎨⎪⎩⎩正整数正有理数正分数有理数零负整数负有理数负分数.注意:(1)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零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2)零和正数统称为非负数;零和负数统称为非正数.有理数内容分析知识结构模块一:有理数的意义知识精讲【例1】如果把收入80元记作80元,那么下列各数分别表示什么意义?(1)10元;(2)3.5元;(3)100-元;(4)0元.【例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收入200元和支出300元是相反意义的量B.向北走6千米和向南走6千米是相反意义的量C.节约20千克粮食和浪费20千克水是相反意义的量D.存款2000元和取款3160元是相反意义的量【例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组成了全体有理数B.在有理数中,零的意义仅表示没有C.所有的小数都是有理数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例4】把下列各数填入它所属的圈内:10-,69, 1.7-,45,279,0,46%,0.76,23-,158.【例5】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整数?哪些是非负数?哪些是有理数?8-,0.126,0,227,()2--,4.5,12-,101.0101,π,20.例题解析正数负数【例6】回答问题:(1)有没有最小的正数?有没有最大的正数?有没有最小的负数?有没有最大的负数?有没有最小的有理数?有没有最大的有理数?(2)有没有最小的非负数?有没有最大的非负数?有没有最小的非正数?有没有最大的非正数?(3)有没有这样的有理数,它既是正数也是负数?有没有这样的有理数,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例7】改写下列各句,使其不含负数:(1)海平面上升了0.8-米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2)公交车向北行驶了5-千米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8】某市2016年元旦的最高气温为2C-︒,那么这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为8C最低气温高______C︒.【例9】观察下列数列,填上空缺的数.(1)1,1-,2,2-,3,______,______,______;(2)1,2-,3,4-,5,______,______,______.【例10】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小智所在班的平均分为87分,把高于平均分的高出部分记为正,(1)小智得了94分,应记作多少分?(2)小智的同学小方得分被记作8-分,他的实际成绩是多少分?A B C D 0 1 2 3 4 5 5- 4- 3- 2- 1-【例11】 某中学对初一男生进行引体向上的测试,以能做7个为标准,超过的次数用正数表示,不足的用负数表示,其中8名男生的成绩如下表:2 2- 03 1- 3- 1 0(1)这8名男生有几人达标?(2)达标的百分比是多少?【例12】 若以45分钟为1个单位,并记每天上午10时为0,10时以前记为负,10时以后记为正.例如9 : 15记为1-,10 : 45记为1等,依次类推,上午7 : 45应记为( )A . 3.15-B .3-C . 2.15-D .7.45-1、 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2、 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为零.零的相反数是零.【例13】 指出下列数轴上的的点A 、B 、C 、D 分别表示什么数.模块二:数轴 知识精讲 例题解析【例14】 用数轴上的点分别表示4-,5,122-,3.2以及它们的相反数,并用“<”把它们连接起来.【例15】 下列各数中,哪些数是相等的?哪些数互为相反数?2.3,5-,112-,3210,4.5,5,112, 3.2-.【例16】 已知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1)在数轴上作出它们的相反数;(2)用“<”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将这四个数连接起来.【例17】 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正数和负数互为相反数B .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C .任何有理数都有相反数D .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例18】 在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2个单位,则a =______.【例19】 数轴上有A ,B 两点,如果点A 对应的数是2-,且A ,B 两点的距离为3个单位,求点B 对应的数.a b A B C D 【例20】 如图,如果数a 到原点的距离是数b 到原点的距离的3倍,则数轴的原点可能是A ,B ,C ,D 四点中的哪些点?1、 绝对值的概念一个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2、 绝对值的数学表达用符号a 表示数a 的绝对值.()()()0000a a a a a a >⎧⎪==⎨⎪-<⎩3、 有理数的比较大小正数大于零,零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例21】 求1.3,7-,355,0,124-的绝对值.模块三:绝对值 知识精讲 例题解析【例22】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一个数的相反数一定是负数B .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不是负数C .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D .一个数的绝对值的相反数一定是负数【例23】 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有______个,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例24】 已知3x =,那么x =______.【例25】 如图,a 、b 为数轴上两点表示的有理数,则在a b +,2b a -,a b -,b a -中,负数有几个?【例26】 判断题:(1)a a -=;( )(2)a a -=-;( )(3)aa a a =(0a ≠);( ) (4)若a b =,则a b =;( )(5)若a b =,则a b =;( )(6)若a b >,则a b >;( )(7)若a b >,则a b >;( )(8)若a b >,则b a a b -=-.( )【例27】 设数a 、b 、c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则b a a c c b -+++-化简后的结果为多少?【例28】 已知2x <-,求11x -+化简后的结果. 【例29】 如果3a =,5b =,求a b a b +--的绝对值.【例30】 化简:(1)x ;(2)2x -;(3)424x x ++-.【习题1】 把下列各数填入它所属的圈内:17-,12,2-,914,107-,0.5, 2.32-,30-,101,2.333.随堂检测正整数 负数 正分数 非负数【习题2】 填空:(1)某水库的水位上升3米,记作3+米,那么水位下降4米,记作______米;(2)如果规定向东走为正,那么走了5-千米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5%-表示_________________;(4)时钟的分针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记作90-︒,那么逆时针方向旋转180︒记作______.【习题3】 判断:(1)整数包括正整数和负整数;( )(2)比正有理数小的数是负有理数;( )(3)a -一定是负数;( )(4)一个数的相反数的相反数是它本身.( )【习题4】 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下列各数,并将它们从小到大排列起来.(1)3的相反数; (2)213的相反数; (3)23-的相反数的倒数; (4)0; (5)4-的绝对值; (6)4-的绝对值的相反数.【习题5】 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1)25-; (2)0.35; (3)a (a < 0);(4)3b (b > 0);(5)2a -(a < 2);(6)a b -.【习题6】 按一定规律填数:(1)16,8-,4,______,______,12-; (2)1,2,3-,4,5,6-,7,8,9-,_____,_____,…,_______(第2016个数).【习题7】 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在a b +、2b a -、b a -、a b -、2a +、4b --中,负数共有几个?【习题8】 3x -和2y +互为相反数,求x y +的值.【习题9】 a ,b ,c 三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试判定a b a b -+,a b a b +-,a bc a bc+-之间的大小关系.【习题10】如图所示,在数轴上有6个点,且AB = BC = CD = DE = EF,则与点C所表示的数最接近的整数是多少?【作业1】在下列数中,哪些是整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哪些是有理数?4,5-,143,56-,99,0,0.31,125-, 2.02-.【作业2】填空:(1)如果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一潜水艇在海水下40米处航行,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10米处游动,用正负数表示表示潜水艇的高度为______,鲨鱼的高度为______;(2)9点为基准,9点过半小时记作0.5+,则差半小时9点记作___________.【作业3】最大的负整数是______,最小的正整数是______,最小的自然数是______,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______,相反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______.【作业4】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1)0.33____13;(2)114-____127-;(3)4-____142-;(4);a____1a(01a<<);(5)3%____310;(6)2--____()2--;(7)172-____173-;(8)2-____13.课后作业A B C D E F【作业5】 已知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求1a b -,1c b -,1a c -中最大的数.【作业6】 已知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的对应位置如图,则1c a c a b -+-+-化简后的结果是多少?【作业7】 已知a a =-,化简12a a ---.【作业8】 比较有理数a 和1a (0a ≠)的大小.【作业9】 化简:253x x ++-【作业10】 若29a =,87b =且a b a b +≠+,求a b -的值.。
沪教版六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

一、数值:
1、分数加减运算: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求得同分母加减后的分数;
2、小数乘除法运算:乘减法的基本运算法与小数乘除法运算中的抹去法;
3、整数四则运算:熟练掌握整数的加减乘除,增加难度可以运用被加数、被减数、乘数与被乘数来确定四则运算的顺序;
4、数的阶乘:了解数阶乘的基本概念,找出规律进行运算;
5、正数的幂次:根据幂次的定义熟练掌握正数的幂次;
6、数轴:掌握数轴上的基本概念,如正负号、加减号等。
二、几何:
1、钝角的性质:了解钝角的定义,掌握钝角的性质;
2、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正方形:了解正方形的定义,包括边长与对角线,了解正方形的性质;
4、多边形:了解多边形的定义,掌握多边形的性质,并能针对特定多边形的求解;
5、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包括角度关系,边长关系,以及对错角三角形的判断;
6、几何性质:能利用平行线、共线、全等、中线等几何性质求解特定图形的属性。
三、空间:
1、棱面:了解棱面的定义,掌握棱面的性质,比如棱线,边,角的个数;。
沪教版六年级数学知识点

六年级数学主要内容包括整数的运算、小数和分数的加减乘除、几何图形的性质、图形的放缩和相似、数据的统计和概率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整数运算:
1.整数的相加、相减、相乘和相除。
2.整数之间的顺序关系。
3.整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
二、小数和分数:
1.小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的比较。
2.小数的四则运算,包括加、减、乘和除。
3.分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的比较。
4.分数的四则运算,包括加、减、乘和除。
5.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
三、几何图形的性质:
1.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定义与区别。
2.角的定义、度量与分类。
3.平面图形的分类,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等。
4.几何图形的对称性、平移性和旋转性质。
5.图形的点、线、面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图形的放缩和相似:
1.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2.图形的相似判定和相似比例。
3.相似图形的性质和应用。
五、数据的统计和概率:
1.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展示。
2.数据的中心趋势,包括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3.数据的离散程度,包括范围和极差。
4.概率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应用。
分数(沪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二章知识点)

分数(沪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二章知识点)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单位“1”和自然数1的区别:单位“1”一般表示一个整体;或者一件事物的整体;例如;一个班级的总人数;一锅茶叶蛋的个数;一堆煤的重量。
我们把这个整体看做1。
整体与部分也能相互转化;例如一个班级总人数是一个整体;那么这个班级里的男生就是部分;但是;当我们只找出这个班级中所有男生中留披肩发的(或者喜欢穿长筒丝袜的)男生时;这个班级的所有男生又变成了整体;而留披肩发的男生就成了部分!自然数1就是一个数。
2、分数可以看成是一类特殊的数;描述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例如:一块的蛋糕的四分之一。
在这时分数不需要单位。
分数表示一个具体数量时;要带上单位。
例如:这袋大米重21吨(即0.5吨重)。
⎪⎪⎩⎪⎪⎨⎧的商(除法运算结果)除以、表示意义表示的是一个量)除法(此时份,其中的一份是平均分成、把份(分数意义)份,取其中的、把单位一平均分成7337373732371733、分数与正整数除法的关系:两个整数相除;它们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即()0b b a b a ≠=÷分数与除法的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的分数与原数相等。
即()0k 0b k b k a k b k a b a ≠≠÷÷=⨯⨯=,5、约分(利用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除以最大公约数;使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是互素关系。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也用除法进行计算: 即“一个数”÷“另一个数”=另一个数一个数;有时候为了识别的方便;我们还会把前面的“一个数”称作“比较量”;把后面的“另一个数”称作“标准量”;“标准量”作为一个参照的标准。
沪教版六年级下学期数学各章知识点梳理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章节:1.简便计算2.运算的应用3.数据的处理4.图形的认识与探索5.分数的认识和计算6.面积的认识和计算7.算式变形下面,我们逐个章节来进行知识点梳理。
1.简便计算:-用乘法算除法,如:13÷4×5=(13×5)÷4=65÷4=16余1-整数相乘、相除,如:(-6)×(-4)=24,(-6)÷(-3)=2-倍数与因数,如:42是6的倍数,6是42的因数-正数与负数的计算,如:6+(-4)=6-4=22.运算的应用:-解决问题,运用运算法则,如:小猴子爬树问题,分步运算得出结果-利用运算法则推理解决问题,如:通过已知的关系和条件推理出未知的数量3.数据的处理:-数据分类,如:按时间、地点、物品等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数据统计,如:制作表格、条形图、折线图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和表示-数据分析,如:观察数据图形,分析和推理相关情况4.图形的认识与探索:-图形特征,如:线段、角、面,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特点进行认识-图形的分类,如: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等-图形的运动,如:平移、旋转、翻转等-图形的坐标,如:直角坐标系中的点的坐标表示方法5.分数的认识和计算:-分数的基本概念,如:分数的比较大小、分数的读法、分数的意义等-分数的计算,如: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分数与整数的四则运算-分数的应用问题解决,如:比较分数大小、分数的约分与通分、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6.面积的认识和计算:-面积的基本概念-面积的计算,如: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面积的应用问题解决,如:图形组合的面积计算、面积的单位转换7.算式变形:-翻倍法则,如:(20+15)×4=((10+10)+15)×4=(10×4)+(10×4)+(15×4)=40+40+60=140 -分配律,如:9×(43+62)=9×43+9×62=387+558=945。
沪教数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

沪教数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的知识点涵盖了多个数学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主要部分:1. 数与代数- 整数的认识:理解整数的概念,掌握整数的比较大小和基本运算。
- 分数的加减法:学习分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分数的加减运算规则。
- 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2. 几何与图形- 平面图形:认识和理解常见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 图形的对称性:学习图形的对称轴,掌握对称图形的识别和绘制。
- 面积的计算:学习不同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
3. 统计与概率-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学习如何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
- 条形统计图: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意义。
- 可能性:初步了解概率的概念,学习可能性的计算方法。
4. 实践与应用- 解决实际问题: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关问题。
- 数学建模:初步了解数学建模的概念,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 数学思维与方法- 逻辑推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学习如何通过推理解决问题。
- 问题解决策略:学习不同的问题解决策略,如画图、列表等。
6. 数学文化与历史-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 数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了解一些数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增加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还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在数学的学习中找到乐趣,不断进步。
沪教版六年级数学知识点

沪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一章数的整除1.1整数和整除的意义零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正整数、零、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整数a除以整数b,如果除得的商是整数而余数为零,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注意整除的条件:1、除数、被除数都是整数2、被除数除以除数,商是整数而余数为零。
1.2因数和倍数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a的因数(也称为约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注意:1、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 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2、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1.3能被2,3,5整除的数个位上是0,2,4,6,8的整数都能被2整除。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整数都能被5整除。
将一个整数的各位数字相加,如果得到的和能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注意:1、在正整数中(除 1 外),与奇数相邻的两个数是偶数2、在正整数中,与偶数相邻的两个数是奇数3、0 是偶数1.4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一个正整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素数,也叫做质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这样,正整数又可以分为1、素数、合数三类。
(依据:因数的个数)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素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素数都是这个合数的素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素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素因数。
用短除法分解素因数的步骤如下:1、先用一个能整除这个合数的素数(通常从最小的开始)去除2、得出的商如果是合数,再按照上面的方法继续除下去,知道得出的商是素数为止。
3、然后把各个除数和最后的商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写成连乘的形式。
1.5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如果两个整数只有公因数1,那么称为这两个数互素。
两个整数中,如果某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因数,那么这个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上海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一、有理数1.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统称,可以表示为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
2.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可以利用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比较大小。
3.有理数的加减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可以转化为同号数的加减法计算,异号数的加减法则转化为同号数的减法。
4.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可以转化为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要注意数的正负性和零的处理。
5.小数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实际问题和解决办法。
6.有理数的乘方: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可以利用数轴、数表以及乘法规则进行计算。
二、图形与空间1.三角形:认识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和性质,包括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通过已知条件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和性质。
2.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分类和性质,包括矩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等;通过已知条件判断四边形的形状和性质。
3.圆形与圆环:了解圆周率π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圆形和圆环的求周长和面积的公式。
4.三维图形:了解三维图形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计算方法和表达方式。
三、数据与概率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习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如制表、统计等概念和方法。
2.数据的分析与表示:学习如何从数据中找出规律和趋势,可以通过柱状图、折线图等图表进行数据的可视化表示和分析。
3.排列组合:学习排列和组合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如计算选择、组队等。
4.概率的认识和计算: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包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计算百分比。
四、应用题解决思路1.阅读理解:通过阅读理解题目中的信息,理解问题的要求以及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2.口算技巧:通过一些简便的口算技巧,快速解决一些运算问题。
3.逻辑推理:通过分析问题的条件和要求,采用逻辑推理思维解决问题。
4.转化问题:通过转化问题的方式,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为简单的问题,然后逐步解决。
5.实际问题解决: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培养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分数(沪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二章知识点)

分数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单位“1”和自然数1的区别:单位“1”一般表示一个整体,或者一件事物的整体,例如,一个班级的总人数,一锅茶叶蛋的个数,一堆煤的重量。
我们把这个整体看做1。
整体与部分也能相互转化,例如一个班级总人数是一个整体,那么这个班级里的男生就是部分,但是,当我们只找出这个班级中所有男生中留披肩发的(或者喜欢穿长筒丝袜的)男生时,这个班级的所有男生又变成了整体,而留披肩发的男生就成了部分!自然数1就是一个数。
2、分数可以看成是一类特殊的数,描述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例如:一块的蛋糕的四分之一。
在这时分数不需要单位。
分数表示一个具体数量时,要带上单位。
例如:这袋大米重21吨(即0.5吨重)。
⎪⎪⎩⎪⎪⎨⎧的商(除法运算结果)除以、表示意义表示的是一个量)除法(此时份,其中的一份是平均分成、把份(分数意义)份,取其中的、把单位一平均分成733737373237173 3、分数与正整数除法的关系:两个整数相除,它们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即()0b b a b a ≠=÷ 分数与除法的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的分数与原数相等。
即()0k 0b kb k a k b k a b a ≠≠÷÷=⨯⨯=,5、约分(利用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除以最大公约数,使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是互素关系。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也用除法进行计算: 即“一个数”÷“另一个数”=另一个数一个数,有时候为了识别的方便,我们还会把前面的“一个数”称作“比较量”,把后面的“另一个数”称作“标准量”,“标准量”作为一个参照的标准。
7、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同上):求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乘法。
六年级数学(沪教版)第二学期教材梳理

六年级第二学期课本熟悉程度总括:本册书包括四个章节,其中第五、第六章节为本册书的重难点,而第七、八章节是了解、理解性的知识,是学习后面知识的一个认知基础。
第五章为有理数,因此作为本书的重点。
首先要知道那些是有理数,有理数包括哪些部分并且掌握有理数的四则运算(加、减、乘、除),最后要明白何为科学记数法,怎样将一个数表示成科学记数法。
第六章为一次方程(组)和一次不等式(组),是本书的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因此我们要了解何为一次方程(组),怎么样解一次方程(组),而更重要的是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将实际的问题转化为一次方程(组)进而求解,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
作为平行的学习,可将一次不等式(组)与一次方程(组)类似的学习,明白一次不等式(组)是将一次方程(组)中的等号改成不等号,并且解一次不等式(组)常与数轴联系起来,这样更直观。
一次不等式(组)是我们中考中必考的考点因此要适当的强化学习。
第七、八章是线段与角的画法及长方体的再认识,此部分知识点是认识、了解、理解性知识,了解角,线段,余角,补角及其画法并且知道长方体及长方体上的棱与棱、棱与平面及平面与平面之间的关系以及长方体的画法。
第五章 有理数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而整数又包括正整数和负整数,分数又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
数轴: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注意:0的相反数是0.一个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如4-的绝对值为4(距离,0≥x )。
数轴上的点从左到右依次增大,正数大于零,零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率:a b b a +=+(交换律),)()(c b a c b a ++=++(结合律)。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b a b a -+=-),两数相乘的符号法则:正正得正,负正(正负)得负,负负得正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一、数论知识:
(1)识别素数和合数,认识素数的方法;
(2)识别因数和倍数;
(3)求一个数的约数、因数和倍数,明确除法的商和余数;
(4)求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5)识别质数,求几个数的乘积的最小质因数;
(6)比较两个正整数的大小,包括被数、商和余数;
(7)求出不定项等比数列的前几项和;
(8)熟练掌握大于1的自然数的级数概念,求出其中一项的值;
(9)求解数字的排列组合问题。
二、一元一次方程:
(1)利用移项法给出方程的解;
(2)利用联立方程求解问题;
(3)解决直线方程、圆的方程及一般平面几何图形的方程;
(4)求出方程的实际应用问题。
三、几何图形:
(1)了解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
(2)求几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3)识别各种基本图形,如圆、矩形、三角形等;
(4)掌握圆的内外接线,以及圆、椭圆的标准方程式;
(5)理解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正多边形的概念;
(6)识别三角形的几何性质,如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7)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如切线、弦、分线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六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梳理1.相反意义的量收入与支出;增加与减少;上升与下降; 零上与零下;高于海平面与低于海平面;前进与后退;盈利与亏损;……任意规定一方为正,则另一方为负。
2.正数与负数4.数轴的概念与画法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数轴画法:一直线 + 三要素5.数轴的性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6.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零的相反数是它本身。
7.相反数的几何意义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它们分别位于原点的两侧,而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10.有理数的大小比较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对于任意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应采用: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还可以用“作差法”,即:11.有理数加法及加法法则把两个有理数合成一个有理数的运算,叫做有理数的加法。
分五种情况:①两个正数相加;②两个负数相加;③两个异号数相加;④有理数和零相加;⑤零和零相加。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④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注意:利用加法法则计算的步骤: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进行绝对值相加或相减。
12.有理数加法运算律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运算律有下列规律:①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可以先相加;②符号相同的数可以相加;③分母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④几个数相加能得到整数的可以先相加。
13.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运算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注意:两个“变”字,①改变运算符号;②改变减数的性质符号(变为相反数),牢记一个“不变”,被减数与减数的位置不变,即没有交换律。
14.有理数乘法的意义乘法是加法的特殊运算形式,它可以看作是多个相同的数相加运算的一种简便运算。
如:n个a相加等于n*a15.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注意:①运算步骤:符号→绝对值相乘;②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16.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推广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
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几个数相乘,若其中有一个0,则积为零17.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18.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个算式里含有加、减、乘、除、乘方五种运算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称为有理数混合运算。
19.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进行;如有括号先括号(小中大)第一级运算:加和减;第二级运算:乘和除;第三级运算:乘方和开方20.科学记数法21.等式与方程等式:用等号把两个值相等的量或式子连接起来的式子.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第六章一次方程(组)和一次不等式22.方程中的项、系数、次数等概念①项:在方程中,被“+”“-”号隔开的每一部分(含这部分前面的“+”“-”号在内)称为一项②未知数的系数:在一项中,写在未知数前面的数字或表示已知数的字母。
③项的次数:在一项中,所有未知数的指数和。
④常数项:不含未知数的项。
23.列方程的方法列方程:为了求未知数,在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建立一种等量关系,就是列方程。
列方程步骤: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24.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使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25.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概念: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方程。
最简形式:ax=b(a不等于0)标准形式:ax+b=0(a不等于0)26.等式的基本性质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另外性质:①对称性:a=b,则b=a;②传递性:若a=b且b=c,则a=c(等量代换)27.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
移项法则:方程中任何一项,在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移项移项法则:方程中任何一项,在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移项。
28.列方程解应用题步骤审题、设元、列方程、解方程、检验、作答29.按比例分配问题已知两个量之比为a:b,则设这两个量分别为ax和bx.30.利率问题利息=本金×利率×期数本利和=本金+利息=本金×(1+利率×期数)利息税=利息×税率税后利息=利息-利息税=利息×(1-税率)税后本利和=本金+税后利息31.折扣问题利润额=成本价×利润率售价=成本价+利润额新售价=原售价×折扣32.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33.工程问题工作效率×工作时间=1(工作总量)4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关系①相同点:不论是等式还是不等式,都可以在它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式子)。
②不同点:等式在两边乘以(除以)同一个正数或同一个负数,等式成立;不等式在两边乘以(除以)同一个正数,方向不变,乘以(除以)同一个负数时,方向一定要改变。
42.不等式的解的定义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43.不等式的解集的定义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解的全体叫做不等式的解集。
44.解不等式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解不等式的依据:不等式的三条性质,特别是不等式的性质3,注意不等号方向的改变。
45.如何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一是确定“界点”:解集包含“界点”则用实心圆点;反之,空心圆圈。
二是确定“方向”:大于向右画,小于向左画。
4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由几个含有同一个未知数的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
47.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解集的公共部分通常用“数轴”来确定。
解集规律: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是无解。
48.不等式组的解法①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②在数轴上表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③确定各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即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49.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与列方程解应用题类似,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题,求出的通常是一个量的取值范围。
50.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51.二元一次方程的解5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在二元一次方程组,使每个方程都适合的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检验一组数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方法:将这组数值分别代入方程组中每个方程,满足所有方程时,这组数值是此方程组的解,否则不是。
54.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①从方程组中选一个系数较简单的方程,将这个方程中的某个未知数且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②将得到的式子代入另一个方程中,从而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元一次方程;③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④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55.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把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加减消去一个未知数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
步骤:①确定要消去的元,并使该元的系数相等或者互为相反数;②把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元,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③ 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一元的值;④求出另一元的值。
56.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方程组中含有三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的方程组叫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类似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57.用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建模策略①利用表格;②利用线形示意图;③利用圆形示意图;④利用柱状图。
详见解应用题专题。
58.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①叠合法:比较两条线段AB、CD的长短,可把它们移到同一条直线上,使一个端点A和C重合,另一端点B和D落在直线上A和C的同侧。
若B与D重合,则AB=CD;若D在AB上,则AB>CD;若D在AB延长线上,则AB②度量法:分别量出每条线段的长度,再比较。
59.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60.两点之间的距离联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
61.两条线段的和、差两条线段可以相加(或相减),它们的和(或差)也是一条线段,其长度等于这两条线段的和(或差)。
62.线段的倍、分线段的倍:na(n>1为正整数,a是一条线段)就是求n条线段a相加所得和的意义。
na也可理解为:线段a的n倍。
线段的中点:将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这条线段的中点。
63.角的概念角的定义:①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顶点,边)②一条射线绕着其端点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
(始边,终边)65.角的大小比较方法①度量法: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来比较。
②叠合法:把一角放在另一个角上,使它们的顶点重合,并将其中一边也重合,并使两个角的另一边都放在这条边的同侧,就可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66.画相等的角①度量法:①对中:将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②对线:将量角器的零度刻线与角的一边重合;③读数。
②尺规法:用直尺与圆规做图。
67.角的和、差、倍的画法①度量法:②尺规作图法:68.角平分线的概念及画法概念: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画法:①用量角器画图:量→算→画;②用直尺与圆规作图69.余角、补角余角:若两个角的度数的和是90度,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
其中一个角是另一角的余角;补角:若两个角的度数和是180度,这两个角互补。
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70.角的度量单位、角的换算及角的分类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71.直线与平面垂直直线PQ垂直于平面ABCD,记作:直线PQ⊥平面ABCD;7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检验方法①铅垂线:若铅垂线与直线紧贴,则直线与水平面垂直;②三角尺:两把三角尺各有一条边紧贴平面且位置相交,另一条直角边都能紧贴细棒,则细棒垂直于平面;③合面型折纸:如:将合面型折纸立于桌面,折痕紧贴细棒,则细棒垂直于桌面。
73.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PQ平行于平面ABCD,记作:直线PQ//平面ABCD.直线PQ与平面ABCD无公共点。
74.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检验方法①长方形纸片:②铅垂线:75.平面垂直平面平面a垂直于平面b,记作:a//b.76.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检验①铅垂线;②合面型折纸;③三角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