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
近百年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

近百年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来说说保险的变化吧:保险,已润物无声地渗入到金融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当初中国人保一家独大,到目前万马齐喑,走过了不到30年的时间。
从1980年的亿保费,到2006年的5641亿元,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保费收入翻了竟一千多倍。
2006年底,保费收入同比增长%,高于GDP增速个百分点。
从1979年恢复保险业,到目前的高速发展,中国保险业走过了“1979年复业—1996年首次扩容—2004年再次扩容—2005年全面开放—2006年‘国十条’出台”的历程。
上世纪80年代:老人保、新对手回首中国保险发展史,会赫然发现,在其短短的历程中,曾有20年的空白期。
1958年12月,全国财政会议宣布,除涉外保险业务外,将全面停办国内保险业务。
当时仅有的一家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即“老人保”)旋即退出金融舞台,二十年岁月蹉跎而过。
1979年2月,春寒料峭,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分行行长会议作出恢复国内保险业务的重大决策,当年11月,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停办20多年的国内保险业务就此复业。
时针很快转到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新风,也让复业不久的保险业充满革新的躁动。
1986年,当时年仅30岁的马明哲一句“100年后我们重操旧业(1875年国内曾设有保险招商局)好不好”,成立一家新保险公司的蓝图就这样悄然成形。
当年,设立一家名为“平安保险”公司的申请报告,递至中国人民银行领导的案前。
1988年4月27日,国内首家股份制保险公司深圳平安保险公司在深圳挂牌开业,办公地仅有600平方米。
平安的出现,不仅打破了由老人保一统天下的保险业格局,也给当时的人们带来思想观念的巨大冲击。
平安保险董事长马明哲曾在平安金融学院讲话时回忆说,当年整个商业保险市场刚起步,人们连保险都不了解,甚至不少人不知保险为何物,以为是卖保险箱的。
而相当一部分法人单位,甚至无法接受“国内竟有两家保险公司”的局面。
上世纪90年代:百花齐放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银行、证券、信托等成为活跃的力量。
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

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保险业作为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保险业对于风险分散、社会保障和资本市场的稳定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回顾一下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49年-1978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保险业也开始步入正轨。
在这一时期,政府多次出台有关保险的政策法规,从而建立了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保险体系。
该体系包括了人民保险公司、中国农业保险公司、工人保险公司等多个保险公司。
其中,最大的人民保险公司在中国境内拥有40%的业务份额,成为当时中国保险业的领头羊。
第二阶段:1978年-1997年1978年启动改革开放,中国保险业也开始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一时期,国内外的保险公司开始涌入中国市场,形成了初步的市场竞争格局。
同时,政府进一步完善了保险法律法规,促进了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
1980年,中国人保公司与美国全球最大的再保险公司之一——通用再保险公司合作,开启了中国保险业与国际保险业接轨的大门。
第三阶段:1997年-2005年1997年,我国保险业迎来了开放的新时代。
随着我国加入WTO,对外开放的速度更加迅猛。
此时的保险业开始出现了更深层次的重组和并购,并逐渐成为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新型金融业。
1997年,中国人寿上市,开启了中国保险业上市的序幕。
第四阶段:2005年-2015年2005年,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中国保险监管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保险公司的内部风险管控、保险业募集资金管理、大型保险公司组织架构等方面的问题得到了进一步解决。
此时,保险市场格局也逐渐形成: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寿、中国中车分别成为五大保险公司,保险业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稳定的市场。
第五阶段:2015年至今2015年,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正式启动,中国的保险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推进区域国际化、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过程中,中国保险业担负着保障跨境贸易、投资保障等方面的重要职责。
保险的发展历程

‣ 三.保险在中国的发展
28
(三)保险的恢复期
第三阶段(1979-2001):我国保险业的恢复和发展
独家经营 1979-1987
1979年,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分行长 会议纪 要》,明确提出逐步恢复国内保险业务 1980年12月,除西藏以外各地恢复人民保险公司分支 机构
稳步发展 1988-2001
‣ 5.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保险已经发展到极高水平
从保险深度看,保险同国民经济和科学文化的高度发展成正比。 保险深度是指保险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重,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 6.保险业务国际化
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保险标的的价值越来越高,一家保险公司甚 至是一国的保险公司很难单独承保一个标的,必须进行国际合
‣ 二.保险的发展时期
7
船舶抵押借款的做法:船主把船舶或者货物作为抵押品 向放款人取得航海资金的借款,如果船舶安全完成航行,船主 归还贷款,并支付较高的利息。如果船舶中途沉没,债权即告 结束,船主不必偿还本金和利息。
这种方式的借款实际上就是最早形式的海上保险。
‣ 二.保险的发展时期
8
意大利是现代海上保险的发源地
1
保险的发展历程
• (一)保险的萌芽期 • (二)保险的发展期 • (三)保险在中国的发展 • (四)国际保险的发展特点 • (五)现代保险的发展趋势
2
一.保险的萌芽时期
‣ 一.保险的萌芽期
3
保险的古老起源
‣ 人类社会从开始就面临着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扰.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
程中,古代人们就萌生了对付灾害事故的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的保险方法。
营业
‣ 如美国友邦保险公司于1921年在上海成立
中国人保的发展史

中国人保的发展史中国人保是中国最早成立的保险公司之一,其发展历程也是中国保险业发展历史的缩影。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保险业处于起步阶段,当时的保险公司主要由国有企业组成。
1950年,中国保险公司成立,后更名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这标志着中国保险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保险业也逐步发展壮大。
1980年代,中国保险业开始出现非国有企业,人保集团便是其中之一。
1982年,人保集团成立,开始向社会提供保险服务。
此时,中国保险业仍处于初级阶段,人保集团也只能提供简单的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服务。
19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保险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人保集团也借此机会迅速壮大,开始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1996年,人保集团在香港上市,成为中国保险业中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保险公司。
21世纪初,中国保险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2001年,中国加入WTO,保险业市场逐渐向外开放。
人保集团也开始了海外扩张,先后在美国、欧洲、亚洲等地建立了分支机构。
此外,人保集团还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了全国最大的互联网保险销售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销售的无缝衔接。
2010年代,中国保险业进入了一个规范化、健康发展的阶段。
人保集团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推进保险业的供给侧改革,转型升级,加强风险管理。
2015年,人保集团成功登陆上交所A股市场,成为中国保险业中第一家A股上市的保险公司。
当前,中国保险业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人保集团将继续秉承“以人为本,保护人类健康和财产安全”的企业使命,坚持“稳健经营,创新发展”的经营思路,推动中国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人保集团也将积极拥抱数字化、智能化、开放化的新时代,不断创新、升级、提升,为更多的客户提供更好的保险服务。
1949年以后中国大陆保险发展历程

(一)改造旧中国保险业解放初期,人民政府接管各地的官僚资本保险公司,同时整顿改造私营保险公司,为新中国保险事业的诞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保险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为建立起新的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保险业,1949年人民政府对旧中国保险业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整顿和改造.1、接管官僚资本保险企业。
由于解放前夕官僚资本保险机构大多集中在上海,人民政府接管官僚资本保险机构的工作以上海为重点。
接管工作从1949年5月开始至10月底基本结束。
中国产物保险公司和专营船舶保险、船员意外保险的中国航联意外责任保险公司经批准恢复营业,其他官僚资本保险机构都予以停业。
上海以外的官僚资本保险机构都由当地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
当时的官僚资本保险机构,因资金转移和负责人贪污挪用,资产已枯竭殆尽。
其员工由军管会组织学习政治,许多人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后走上了人民保险事业的新岗位。
2、改造私营保险企业。
解放后,各地相继制定私营保险企业管理办法,如重新清产核资,要求按业务类别交存相应的保证金等,并加强督促检查。
根据新的管理规定,中外私营保险公司在各地复业,但大部分保险公司资力薄弱,承保能力有限.由于原来的分保集团大部分解体,对外分保关系中断,在军管会的支持下,1949年7月20日在上海成立了由私营保险公司自愿参加的分保组织“民承分保交换处”(简称民联),主要经办火险的分保业务。
民联的成立,促进了私营华商保险公司的业务发展,提高了保险业的信誉。
随着私营保险企业公私合营,民联于1952年初完成了历史使命。
1951年和1952年,公私合营的“太平保险公司”、“新丰保险公司”相继成立。
两家公司都是在多家私营保险公司的基础上组建的,其业务范围限于指定地区和行业,经营上取消了佣金制度和经纪人制度。
1956年,全国私营工商业的全行业公私合营完成后,国家实行公私合营企业财产强制保险,指定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为办理财产强制保险的法定机构。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若干思考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保险思想和救济后备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主张“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荀子提出“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岁虽凶败水旱,使百姓无冻馁之患”。
可谓最古老的社会保险思想。
我国古代一直施行各种赈济制度。
据记载,周朝已建立各级后备仓储。
战国以后,逐步形成一套较完善的仓储制度,魏有“御廪”;韩有“敖仓”,汉代设有备荒赈济的“常平仓”,隋朝设“义仓”;宋朝和明朝还出现了民间的“社仓”,它属于相互保险的形式。
宋朝还有专门赡养老幼贫病的“广惠仓”,这可以说是原始形态的人身救济后备制度。
尽管我国保险思想和后备救济制度产生很早,但因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和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从而保险业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都不具备。
所以,始终没有产生商业保险。
中国资本主义形式的保险业是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通商贸易和经济侵略而来的。
在鸦片战争前,外国商人在对华贸易中,为了应付海盗、战争和变幻莫测的海上风险,需要保险的保障。
1805年,英、印商人在广州成立“谏当保安行”,亦称为广州保险协会或广州保险社,这是外商在中国开设最早的保险公司。
继英国之后,美国、法国、德国、瑞士、日本等国的保险公司也相继来华设立分公司或代理机构,经营保险业务。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在一些进步知识分子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如魏源、洪仁玕、郑观应、王韬、陈炽等人,他们纷纷著述立说,阐述各自的保险观点,为中国民族保险业的创建作了思想、舆论准备。
清廷维新派发动的戊戌变法运动也为民族保险业的兴起提供了有利条件。
1865年5月25日,上海义和公司保险行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民族保险企业,打破了外国保险公司对中国保险市场的垄断局面。
1865至1912年的40多年间,成立的各类华商保险公司约有35家。
中国保险业60年发展历程综述

中国保险业60年发展历程综述刘平,王贺,窦乐(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辽宁抚顺113122)摘要:60年的发展,60年的成长,在停业、复业,分业、混业的起伏中,中国保险业历经艰辛、一波三折,经历了由弱到强、一步步走向辉煌的发展历程。
至2008年底,全国保险公司已由1家发展到130家,从业人员320多万人,实现年保费收入近万亿元。
市场规模增长2000多倍,保费收入晋升世界第六,成为新兴保险大国。
保险业在快速发展壮大中,正不断发挥着自身特有的功能。
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关键词:保险业;改革发展;中国经济中图分类号:F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26X(2010}06删34—04新中国保险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成立于1949年10月20日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新中国建立刚刚20天,为迅速发展经济,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全国统一的保险机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下简称中国人保)11l。
中国人保60年的足迹,印证了新中国保险事业历经艰辛、由弱到强、一步步走向辉煌的发展史。
以改革开放为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大阶段。
一、新中国保险事业的曲折发展阶段(1949—1978年)新中国的成立,彻底摧毁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保险市场的垄断.,从而也揭开了中国保险史的崭新一页,使保险事业发展纳入社会主义轨道,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人民福利服务。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保险业可分为整顿改造旧的保险业、人民保险事业的蓬勃发展期和国内保险业务的中断期三个时期。
(一)整顿改造旧的保险业(1949""1952年)1949年上海解放后,设立了保险组,专门负责接管官僚资本的保险机构和管理私营保险公司。
当时复业的华商保险公司有63家,外商保险公司42家。
121随着国营外贸系统和新的海关建立,外商保险公司招揽不到业务,到1952年,外商在华保险公司全部退出中国保险市场。
口(二)人民保险事业的蓬勃发展期(1952—1959年)从1949年至1959年这10年,经过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努力,中国保险业迈开了第一步。
国内保险的发展历程

国内保险的发展历程
保险业是指通过以保费为基础,提供保险保障及相关服务的商业行为。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初始阶段(1949年-1978年):建国初期,我国保险业主要依靠国有保险公司进行经营。
当时的保险市场规模较小,保险产品种类有限,主要以人身保险为主。
2. 改革开放阶段(1978年-2001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保险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198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外资保险公司,加强合资和合作经营。
这一时期,保险市场逐渐扩大,并引入了一些新型保险产品,如财产保险、车险等。
3. 加快发展阶段(2001年-2013年):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开放和有利的环境。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保险业迅速扩张,保险公司数量大幅增加,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4. 健全监管阶段(2013年至今):为了规范市场秩序和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我国保险监管体系不断完善。
保险监管机构加强对保险公司的监管力度,推动保险产品创新和发展。
此外,我国还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强风险管理和防范,提高行业的健康发展水平。
总结起来,中国保险业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快速发展阶段,再到健全监管的阶段。
在不同阶段,保险产品和市场规模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保险保障。
随着
我国经济和金融业的不断发展,保险业的未来依然充满着巨大潜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中国保险业大事记1805年英国人在XX成立于仁保险公司,是中国最早的保险公司。
1875年最早的华商保险公司——义和公司保险行在XX成立。
1899年中国经营的第一家人寿保险公司中国永年人寿保险公司成立。
1949年XX约有中外保险公司400余家,其中华商保险公司126家。
1949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统一的国家保险机构的诞生,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国有保险公司。
1952年12月,外国保险公司在华的垄断地位彻底改变,种种特权被取消,业务来源锐减,至年底已全部自动申请停业,退出中国保险市场。
1958年10月,XX全国财贸工作会议提出:人民公社化后,保险工作的作用已经消失,除国外保险业务必须继续办理外,国内保险业务应立即停办。
1959年起,国的国内保险业务除XX、XX等地继续维持了一段时间外,其他地方全部停办1959年9月,做出10年国有保险总结:共收入保险费16.2亿元,其中,财产险占91.19%,人身险占8.81%,支付赔款共3.8亿元,拨付防灾费1300万元,积累保险基金4亿元,上缴国家财政5亿元。
1968年12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决定海外业务对外的分保由民安保险公司办理,寿险业务由中国保险公司办理分保,港、澳、新等地区的保险业务下放到中国保险公司XX分公司管理。
1972年4月1日起,恢复对中国远洋运输公司的船舶保险。
1973年起,人保开办了来料加工、建筑工程安装、石油开采、钻井平台、油轮的油污及其他保1974年,人保开办国际航线的航空保险。
1978年保险复办。
但是产、寿险合并。
1979年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召开了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停办20多年的国内保险业务开始复业。
中国保险学会成立。
1981年12月31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XX国经济合同法》其中对财产保险合同作了原则规定,成为制订相关法律的依据。
1982年简易人生保险开卖。
1983年9月1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XX国财产保险合同条例》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部财产保险合同方面的法规。
198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升格为国务院直属局级经济实体,1984年1月1日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来,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管理、监督和稽核。
1984年11月20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复同意,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可用一部分保险准备金进行投资,并成立投资公司。
1985年3月3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部对保险企业管理的法律文件。
1986年10月,我国第一家股份制综合性银行———交通银行组建保险业务部,经营保险业务,打破了XX保险业务由人保独家垄断经营的局面。
1988年3月21日,由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和XX工商银行合资成立平安保险公司,资本金为4500万元。
这是我国第一家股份制的、地方性的保险企业。
1992年9月29日,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公1991年4月26日,交通银行保险业务按分业管理的要求,组建了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
1991年9月,开始起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第一部保险法1992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美国国际集团所属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在XX设立分公司,这是我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以来,第一家经批准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的外国保险公司。
1992年11月,友邦保险培训的第一代寿险代理人上街展业。
这一代理人制度,引发了营销理念的剧烈变革,寿险代理人制度迅速为国内寿险业所采用。
1994年6月,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成功吸纳美国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两大世界财团参股,成为中国第一家引进外资入股的保险公司。
1995年6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4次会议通过。
同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XX国保险法》公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保险业迈进了法制建设的新时期。
1995年10月1日《中华人民XX国保险法》颁布实施。
1996年11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加拿大宏利人寿保险公司与外经贸信托在XX合资设立中宏人寿保险XX,这是我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以来,批准设立的第一家合资保险公司。
1998年11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在正式挂牌成立,作为全国商业保险公司的主管部门,集中统一地监督管理全国保险市场。
1999年10月25日,中国平安保险公司首家在XX推出投资连结保险,投资型保险给我国寿险市场带来深刻变化。
与此类险种相类似的分红保险和万能型寿险相继推出。
2000年6月16日,国内首家保险经纪人——江泰保险经纪XX在揭牌,成为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综合保险经纪公司。
2000年11月16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在京宣告成立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对保险业做出“高水平、宽领域、分阶段开放”2002年,中国人寿启动了重组改制工作,2003年在纽约、XX成功上市2003年,中国人保顺利完成重组改制,人保财险在XX联交所成功上市2003年底开始,外国非寿险公司在华设立公司取消限制。
同时,除有关法定保险业务外,向外资非寿险公司放开所有业务限制。
我国保险业已经全面对外开放。
2004年5月,4家外资财险分公司改建为独资公司。
至此,外资财险公司在华设立的营业机构包括分公司、独资公司、合资公司2004年5月底,中国保险业总资产已突破1万亿元2004年12月11日中国保险业入世过渡期完成,保险业进入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时期,呈现出以我为主、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和谐发展的对外开放新局面。
2006年4月6日《保险营销员管理规定》颁布。
2006年6月,《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又称"国十条")正式发布2007年1月9日,众人瞩目的中国保险行业第一股——中国人寿登陆A股市场2007年3月1日,在创下当时全球最大保险公司IPO纪录之后,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XX 成功登陆A股市场2007年3月底,中国保险业总资产至2.24万亿2007年9月中国保监会下发《关于改进航空意外保险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将航意险产品开发权和定价权交给保险公司,希望通过市场机制促进市场竞争和规X发展。
至此,曾经备受公众诟病的航意险行政定价坚冰被打破,航意险迈入了全新的市场定价阶段。
2007年12月4日保监会公布《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定(征求意见稿)》,该规定施行后将废止《保险公司最低偿付能力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
2007年12月25日,国内第三大保险集团中国太保正式登陆A股市场2008年上半年我国保险业原保费收入5617.91亿元,其中财产险原保费收入1299.27亿元,人身险原保费收入4318.64亿元。
原保险赔付支出1543.88亿元,保险业资产总额达到30235.89亿元。
2009年1-5月中国保费收入同比增长7.5%,今年前5月,全国实现保费收入4947亿元,继续保持了业务的平稳增长。
民族保险业发端鸦片战争后,以后曾国藩和李鸿章等为首的洋务派以“自强”为名,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从70年代起又以“求富”为名创办民用工业。
洋务运动时期一系列工业的兴办,揭开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序幕,同时也为民族保险业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市场。
1865年5月,中国第一家华商企业---XX华商义和公司保险行成立。
但其规模较小,并未开展船舶保险业务,只经营船货保险。
真正成为中国民族保险业里程碑的是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创办的保险招商局及其后的仁济和保险公司。
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XX成立。
以招商入股为目的,轮船招商局采取了西方股份制的公司制度。
开办后,先后向英国购买伊顿轮、代勃来开轮、其泼利克轮等船只。
轮船招商局的成立,即刻招致了洋商的排挤。
伊顿轮在向XX某洋商保险公司投保时,遭到拒绝,随后转向怡和保安两洋行投保,各保一万五千两,但保险期间只有十五天,保费昂贵。
洋商保险公司的“冷遇”,使招商局意识到“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的重要性。
1875年,李鸿章委托唐廷枢、徐润筹办中国首家船舶保险公司---保险招商局事宜。
同年11月1日,《申报》刊登《保险招商局公启》。
12月28日,保险招商局正式成立,华商投资踊跃,由于“投股余额”,将原定股额由十五万辆扩大至20万两,承保能力也有提高。
保险招商局毕竟财力有限,只能承保船值一万两和货值三万两的货船,而当时每艘船的价值都在十余万两,所以余额部分还须向外商保险公司投保,但外商保险公司只限保六成。
剩余部分仍需由保险招商局自己承担,所以风险责任依然很大。
为此,1876年7月,唐廷枢、徐润等人开始筹资设立仁和保险公司。
此后的几年内,“仁和”与“济和”的业务不断扩展,并分别在新加坡、菲律宾、旧金山等处设立分支机构,为当地华侨办理保险业务。
1884年爆发的中法战争导致了XX金融市场的恐慌,轮船招商局也因此陷入困境从而仁和与济和的业务业大受影响。
1888年起轮船招商局进入商办阶段,到20世纪20年代,轮船招商局亏损高达2000万两,于1934年10月停业。
火险和寿险的出现与世界保险发展史一脉相承,以海上贸易带动的中国最初的保险业务都是水险。
直到1866年,怡和洋行才创立了中国第一家火险公司---XX火烛保险公司,其生意颇为兴隆,最初几年年均盈利率高达50%,股票飙升400%。
到19世纪末,XX火险业务中只有保宏一家比较著名,于人及保家行业兼营火险业务,其他大多数史代理行。
火险业务仅限于公共租界内的商店住户,南市区则拒保。
保险公司在保户门楣上悬钉一种铜质或铁质火标,既便于警察查视,又提醒救火人员奋勇抢救。
一般保户以悬挂保险商标为荣,因为非殷实商店住户,洋商不会冒然承包。
寿险在中国的起步,比水险大约晚了三四十年。
1846年,英国永福和大东方在中国南方城市初办寿险业务,但被保险人几乎都是外国人,业务规模也很小。
随后英商永明人寿和永年人寿业相继拓展市场。
1889年,永福人寿保险公司制定了“1846-1900年中国人死亡经验表”。
保险中心向XX转移1843年11月17日,XX正式开埠。
XX优越的地理位置,周边较发达的商品经济环境受到外商的青睐。
从此,XX成为外国资本拓展中国市场的桥头堡。
中国保险业中心由XX移向XX。
1843年底,议和洋行423吨的“伊丽莎白•斯图瓦特号”抵达XX。
该行在紧靠英国领事馆的地段修建房屋,挂出了“XX怡和洋行”的招牌,成为外商在中国通商口岸建立的第一家最大的商行。
到19世纪60年代,英商保险机构(特别是怡和洋行和宝顺洋行)一直垄断着中国保险业务。
其他洋行多通过英商代办保险。
1859年,美国商人在XX成立“XX琼记洋行”,附设保险代理处,但并没有直接做保险业务,主要依赖怡和及宝顺洋行代办。
随着美商在华贸易的而增加,琼记洋行与纽约三家保险公司磋商,两年后开始大规模代理美商在华业务,由此揭开了英美争夺中国航运保险市场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