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诗词曲五首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
写出了形式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表明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
步入仕途 起兵抗元
叙事
国家危难 比喻 命运艰辛 形势险恶 境况危苦
对偶
追忆抗元经历,表 达了忧国之痛和 以死明志、为国 捐躯的豪情壮志源自抒情舍生取义 名垂青史
返回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人民疾苦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五首诗歌。 2.写下对每一首的名句赏析, 力求完整。
再 见
辛酸怅惘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 歌 赏 析
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个荒凉的地区, 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 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 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 是旧日的光景了。
感叹遭际
意志坚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诗 歌 赏 析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 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 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 襟怀豁达
长期遭贬 遭遇坎坷 归来感慨 世事变迁 感叹身世 展望未来 感谢赠言 振作精神 用典
辛酸、愤懑
悲痛、怅惘
比喻 富有哲 理
豁达、进取
辛 酸 愤 懑 、 坚 定 乐 观
}
}
主 旨 句
}
}
返回
张养浩(1270— 1329),字希孟,号 云庄,元代散曲家, 兼长诗文。天历二年 (1329),关中大旱, 饥民相食,应召任陕 西行台中丞,致力救 灾,劳瘁而死。
相关资料
语文八上唐诗五首原文
语文八上唐诗五首原文
人教社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原文:1.《野望》
(唐代)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黄鹤楼》
(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使至塞上》
(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4.《渡荆门送别》
(唐代)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初中语文 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过零丁洋、潼关怀古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 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 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开。
白草:一种牧草,干熟时变为白色。 胡天:这里指塞北一带的天空。
译文:北风席卷大地,枯草被吹断了,塞北的 天空八月份就下起了大雪。忽然像是一夜间春 风吹过,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顿时盛开。
课文研读
1.赏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雪景
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770),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在边 疆军队中生活了数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 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 观察与深刻的体会。岑参的诗想象丰富, 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具有浪 漫主义色彩。
写作背景
➢ 本诗选自《岑参集校注》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岑参于 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 判官,武判官或为其前任,这首诗就是为送武判官归京所作的。当 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前 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 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
5.赏析“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 一个“暮”字,点明时间是在傍晚, ➢ “纷纷”极言雪之大, ➢ “冻不翻”极言天之寒。
课文研读
6.赏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运用留白手法,写得含蓄,给人以无尽的遐思,余味绵绵不尽,引发读者无 尽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及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
辛弃疾其他诗歌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著名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在 文学史上,他与苏轼并称“苏辛”,与 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强烈的爱国 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的词的基本思 想内容。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课诗词曲五首》教案
朗读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整体感知诗词曲的韵律和意境。
梳理结构
引导学生梳理五首诗词曲的结构和脉络,把握每首作品的主 题和情感。
研读赏析
品味语言
引导学生品味诗词曲中的优美语言,感受作者运 用语言的精妙之处。
分析意象
分析诗词曲中的意象,探讨这些意象在表达作者 情感方面的作用。
探究主题
深入探究每首诗词曲的主题,理解作者的思想感 情和创作意图。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 神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通过学习《第课诗词曲五首》,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 豪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欣赏诗词曲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
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体会作者通过诗词曲所表现 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背诵和默写,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朗读、背诵和默写训练,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提高学生的语 感和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利用多媒体,进行拓展性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 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展示
利用PPT、视频、音频等多媒体 手段,展示与诗词相关的自然风 光、历史背景、人物形象等,帮 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诗词的背景
和内涵。
拓展阅读
引导学生阅读与本课诗词主题相 关的其他作品,拓宽学生的阅读 视野,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下语文-第24课《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件】
(1)乐府诗 乐府是古代音乐机关,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 的官署。西汉设乐府令,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于西汉汉 武帝时期,收集编纂各地汉族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 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汉魏六朝以乐府民歌闻名。“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 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 采集了大量民歌,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 诗体名称。
诗歌鉴赏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是一首咏雪诗,这也是一首送别诗,描 写的是送友人归京的场景。
送别地点的转换:
中军——辕门——轮台——天山
第一句写风,一个“卷”字, 一个“折” 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第 二句写雪:“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 飘舞的形象。“即”说明雪来得早,下得大, 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写边塞的 风狂雪早。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表现了对 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痛恨之情。
(1)作者介绍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 )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 称“高岑”。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三 年后获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 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 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市) 刺史,故世称“岑嘉州”。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连 举三种具有地域特色的乐器,渲染悲凉的气氛, 委婉地表现作者的思乡之情。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1)白 雪与红旗相映,构成色彩鲜明的画面,既写出了边 地的奇寒,又象征戍边将士不畏艰险、坚贞不屈的 英雄气概。 (2)一个“掣”字,运用拟人,描绘了红旗被冻 住,被风吹着也不翻动的情景,写出了边地的奇寒, 又象征戍边将士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
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预习参考2
义教语文八下教学用书:诗词曲五首课文研讨一、整体感知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
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
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
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
诗作中,刘禹锡首先紧承白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
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
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
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赤壁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
但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
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3.过零丁洋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
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
诗歌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第二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
第三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八年级语文下册 25《诗词曲五首》课件 新人教版
水调歌头(shuǐ diào gē tóu) 苏 轼
丙辰中秋(Zhōngqiū),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 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jīn xī)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 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十八页,共46页。
写作背景: 苏轼和弟弟苏辙情谊深
厚。写此词之时,他宦途 (huàntú)失意,贬官密州,心 情抑郁。这时苏辙正在济南 任职,兄弟两已有七年多没 见面了。这年中秋赏月,作 者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之 中写下这首词。
第十九页,共46页。
朗读课文,整体 (zhěngtǐ)感知
第二十页,共46页。
国家整个局势而言
第八页,共46页。
「山河破碎(shān hé pò suì)风 飘絮
凄凉景象喻国事的衰微, 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
身世(shēnshì)浮沉雨打
艰苦卓绝的斗争 坎坷不平的一生
第九页,共46页。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文天祥的军队被元兵打败后,曾从惶恐滩一带撤退到福建。当时前 临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闯过那九死一生的险境,转败为胜是他最 忧虑、最惶悚不安的事情。而今军队溃败,身为俘虏,被押送过零 丁洋,能不感到孤苦伶仃?这一联特别富有情味,「惶恐滩」与 「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而又被作者运用来 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真可谓诗史上的绝唱!
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唐·柳宗元《韦道安》) 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 诗词曲五首 课件
•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
点。
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
酬 乐 •天作者:刘禹(yǔ)锡(772─842) 扬州初新字,梦精得炼,含唐蓄朝,大善诗用人比和兴文手学法家,。多他有的弦诗外通之俗音清。 逢他以《竹枝词》《杨柳枝词》和《浪淘沙》为名 席的三组组诗,富有民歌特色,是唐诗中别开生面 上之作。他的《乌衣巷》《石头城》和《柳枝词》 见是传世的精品,对后世的诗人和词人很有影响。 赠
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
养 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为权贵所 浩 忌,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
中书省事。辞职归隐,屡召不赴。天 历二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 办理赈灾,以积劳病卒。其散曲多描 写弃官后田园隐逸生活,对官场黑暗 流露不满。又能诗,有《云庄休居自 适小乐府》、《云庄类稿》。他的作 品题材广泛,风格清逸而豪放。
月圆—人圆
联想
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上阕 望月—问天—思归—恐寒—留人间
水 下阕 月照—无眠—恨月—悟理—愿人久
调 歌
情感内涵:
对朝廷既留恋又恐惧的矛盾
头 心情,在逆境中的自我慰藉。
对亲人的思念,对天下人的良 好祝愿。
对人生的乐观旷达的态度。
山 坡 羊 潼 关 怀 古
【作者小传】
张 (1270--1329),元散曲家。字
扬
我被扔到那里二十三年确实久长。
州
怀念老朋友时徒然把“思旧赋”吟唱,
初
逢
回家来反而像烂了斧柄的人一样。
席
千只帆船已驶过沉没船只的近旁,
语文八年级诗词曲五首
4、结合主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 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长期遭贬 遭遇坎坷
辛酸、愤懑
辛
酸
归来感慨 世事变迁
用典
悲痛、怅惘
愤 懑 、
感叹身世 比喻
坚
展望未来 富有哲理 豁达、进取
定 乐
感谢赠言 振作精神
观
积极、昂扬
思想感情:
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 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 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 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坚 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把酒:端起酒杯. 宫阙:宫殿. 归去:回到天上. 琼楼玉宇:指想象中的宫殿. 不胜:经不住. 弄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何似:哪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 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色楼阁,低 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 己.
诗
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
歌 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赏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析 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 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
襟怀豁达
1、首联交代了什么 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 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
辛酸和愤懑不平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描写了 怎样的现状 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你能举出哪些有关月的诗词
白床前明月光:举头望明月,低 头思故乡.
思
乡
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 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孤
寂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25诗词曲五首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25诗词曲五首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我们学习八年级语文书知识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25诗词曲五首,欢迎大家阅读!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3、对这首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C )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4、请选出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A )A、“二十三年”,指白居易因参加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的前后时间;“弃置”指被贬谪。
首联表达了诗人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闻笛赋”是指西晋的向秀为怀念自己的好友嵇康所作的《思旧赋》,“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
领联写贬谪归来后的感受,借用两个典故表达怀念旧友和人世桑沧之感。
C、颈联写诗人对未来的展望。
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说明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信心百倍,积极进取。
D、“听君”中的“君”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诗词曲五首原文及译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诗词曲五首原文及译文学习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诗词曲五首的目的要求:1、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2、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小编整理了关于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诗词曲五首的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写作背景: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
唐敬宗宝历二(826),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遇。
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在席上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同情和不平,刘禹锡因写此诗回赠。
注释1.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
用诗歌赠答。
2.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3.见赠:送给(我)。
4.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
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5.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冬应召,约22年。
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6.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置:放置。
弃置:贬谪(zhé)。
7.怀旧:怀念故友。
8.吟:吟唱。
9.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10. 到:到达。
11.翻似:倒好像。
翻:副词,反而。
12.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八年级语文《诗词曲五首》学习要点
《诗词曲五首》学习要点中心:《酬乐天某某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在诗中不仅表达了长年被贬偏远之地、政治失意的愤懑,而且表示了对生活、对未来的积极、乐观精神。
《赤壁》:这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诗人描写了凭吊古战场的情景,抒发了内心的抑郁不平之气。
《过零丁洋》:诗人在生死关头回忆自己的人生经历,表现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通过中秋醉酒赏月,以奇特的想象抒发了作者政治失意的苦闷和对弟弟子由的怀念之情,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寄托的美好祝愿。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作者在赴任途中经过潼关时触发了追念古代情怀而作的,表现了作者对民间疾苦的关心和同情。
一、根底知识1.给如下加红字注音。
赋(fù) 寥〔liáo〕戟〔jǐ〕阙〔què〕琼〔qióng〕绮〔qǐ〕婵(chán)2.形近字3.多音字4.词语解释【巴山楚水】指某某、某某、某某一带。
X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遥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
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
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翻】反而。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据《述异记》载: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观看。
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已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X二十八使君》。
【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
【寥落】荒凉冷落。
【四周星】四周年。
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
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干戈】指抗元战争。
【丹心】红心,赤诚的心。
【汗青】同汗竹,史册。
古代用简写字,先以火烤使出“汗〞,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 诗词曲五首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 的写作背景,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 2、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深邃的哲理美。 3、把握作者的感情,感受作者乐观豁达的 情怀 。 4、背诵课文。
读准字音
酬(chóu) 柯( kē ) 长(zhǎng)精神 琼楼(qióng) 绮户( qǐ ) 婵娟(chán jūan)
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三首诗 2、预习三首诗词曲。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 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 深邃的哲理美。 3、熟读成诵。
读准字音
戟 ( jǐ )干戈(gān gē)
寥落( liáo) 絮(xù ) 峰峦(luán) 潼关( tóng) 踌躇(chóu chú)
【作者及作品简介】
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 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 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 这是一首赠答诗。刘禹锡谪迁二十三年后, 应召回京。途径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 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白居 易在席上吟诗,对刘禹锡的遭遇表示同情, 刘禹锡因此写此诗回赠。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 事古难全。
——这句话蕴含人生哲理,世界上 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 聚,也必然有离别,这正如月亮有圆 也有缺一样。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两句话是说,惟愿(兄弟)彼此 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 色。 ——词人终于以理遣情,向自己兄弟,也 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深挚的慰问 和美好的祝愿,给全词增加了奋发向上的 意蕴。
问题探究:
通读课文,对照课下注释理解大意。 回答以下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