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
张令慧
上海崇明县民本中学
一、感恩父母,这一课不能缺
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都是家庭的中心,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中四、五个大人围着他们转,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久而久之,孩子的心中就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他们不了解父母的艰辛,体验不到父母的养育之恩,对父母要求的多,体贴的少,稍有不满意就对父母大声喝斥,甚至用其他的手段威胁父母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作为一个教育者,看到孩子们的这种现状,真的很痛心,难道我们几千年孝敬父母的优良传统要在这一代失传吗?
我所教的班级是普通高中的高二年级,班里有一位同学小董,学习不太用功,人际关系上也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与同学发生矛盾。我家访时了解到他的爸爸农闲时用人力三轮拉客贴补家用,妈妈在纱厂做临时工,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可是小董在家里的表现与在学校差不多,都是比较懒,不知道体谅父母。有一次,父母称稻子,让小董用本子记一下数,称了五次,小董却只记了三次,父母一说他,他就甩手不干了。从中可以看出,小董做家务时极不情愿,注意力不集中,另外做错了事,容不得别人批评,这是独生子女的通病。暑假里,天热的时候在家看电视或者邀几位伙伴打扑克,凉快的时候出去打篮球,做暑假作业时也要开着电视,家务几乎一点不做,父母的话一句不想听。究其原因就是小董是他们家族同辈人中唯一的男孩子,由于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虽然小董家庭条件一般,但对小董溺爱有加,父母再苦再累也不愿意占用小董一点时间,生怕影响他的学习,岂不知父母为他挤出的时间,小董是怎么用的我们可想而知,小董对父母的艰辛及良苦用心没有深刻的体会,不知道感恩父母,更谈不上想着如何用行动去报答父母。对于小董的表现,父母束手无策,小董已经上高二了,年龄上已近成年,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刻不容缓。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
了解到这种情况,我就在一个很热的中午约小董出来。小董如约来到后才告诉他,老师要和他一起去参观董妈妈工作的纱厂。我们乘的是人力三轮车,由于天气比较热,才走了一半的路,骑三轮车的师傅已经汗流浃背了。小董见状付了全程的车钱,说什么也不坐车了,很可能小董看着骑三轮车的师傅想到了自己的
父亲。我们步行赶往纱厂,纱厂的车间里没有空调,由于工艺的要求,甚至连风扇也没有,里面热得象蒸笼。我们没有跟小董妈妈打招呼,只是在车间里默默地待了一会。回来的路上,我没有问小董今天的感受,他也很少说话,只是在我俩分手的时候小董用极低的声音说了声“谢谢张老师”。从那以后我和小董谁也没有提起过这件事,后来小董妈妈打电话来说:“不知道什么原因,小董在家里突然变得懂事了,学习比以前用功,家务活抢着干,跟换了个人似的。”我知道小董没有把参观纱厂的事告诉妈妈。
三、事后小结,我的几点体会
第一,孩子不知道感恩父母,也不能全怨孩子。
很多情况下孩子不了解父母的艰辛,不少父母把生活艰辛的一面有意无意地在孩子面前掩盖了,对孩子的爱只知道用行动去表示,却不知道用语言去表达,孩子们由于年龄的原因还理解不了,不知恩何谈感恩,感恩教育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做。如果我们只知道奉献,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呈现给孩子从而教会孩子也学会爱,孩子也就无从感受到社会和人们对他的爱。小董的父母是一对老实巴交的农民,他们只知道默默忍受生活的艰辛,给孩子以无私的关爱,却没有让小董在关爱中学会感恩。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来自张家口的67岁的赵老先生在北京某大学东门口拉小提琴,为在内蒙古读书的女儿筹集学费。老父亲在街头卖艺三年,他21岁的女儿竞毫不知情。赵老先生这种”默默的爱”虽然珍贵,但不足取,爱要让孩子知道,才能激发起他们的爱心,引起他们发自内心的感恩情怀。
第二,苍白说教,只会引起学生烦感。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体会到,我们的学生不是在说教中长大的,而是在体验中成长起来的。从小,我们的耳边就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谆谆教导:“你要……”“你应该……”“你必须……”“只有……才能……”来自师长的教诲并非没有道理,但这些道理我们又能听进去多少?并且真的听了就能做到吗?研究表明,人通过阅读可以学习到的东西大约是10%;通过听,可以学习到15%;而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则能学习到80%。因此,我们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体验。尽量避免苍白的说教,因为我们讲的道理很有可能他们早就已经听过,再反复地讲只会引起他们的烦感。
第三,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从活动中体验父母关爱。
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感恩父母。它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体验生活,回报社会。我在教育小董的时候,创设了特定的场景,让他自己去观察,去体会父母劳作的艰辛,在他的心中引发震撼,而不是进行苍白的说教,达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于是在以后的班会课中,我与同学们一块学习《三字经》、《弟子规》中孝敬父母的有关语句和古人孝敬父母的故事,让学生感悟孝敬父母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紧接着我又在班里开展了两项活动,一是要求学生每天回家后至少帮父母做十分钟的家务,体验父母的辛劳,这项活动成功的关键是要经常从父母那里得到反馈,没有及时的反馈,学生家长到最后还不一定知道有这件事,活动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二是让学生观察了解父母的工作生活情况,每位同学写一篇亲情作文《走近爸爸妈妈》。这两项活动得到家长的普遍支持,取得了很好教育效果。
家长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坚强后盾,没有家长的支持,我们教育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天天进步,如果我们的学生都知道感恩父母,都听父母的话,我们的工作还会那么费劲吗?我们的教育离成功还会太远吗?
第四,感恩父母,只是感恩教育的起点
当然,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辛苦,学会感恩父母,只是感恩教育的起点。一个人如果连自己最亲近的父母都不知道感激,何谈感恩周围的人,何谈感恩社会。孩子与父母接触最多,体验最丰富,最容易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鸣,是培养孩子感恩意识的最好切入点。学会感恩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我们没有理由不把它教会我们的学生,感恩教育的就从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做起。
孩子们只有牢固树立起感恩的意识,才能把感恩的对象进一步扩展,正如一首诗歌中所说:“感激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感激抚养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不断成长;感激帮助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渡过难关;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感激藐视你的人,因为他唤醒了你的自尊;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应该独立。”常怀感恩之心便对别人、对环境少了一分挑剔,多了一分欣赏。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会使我们的胸怀变得海阔天空。小董与同学的人际关系紧张,其根本的原因还是缺乏感恩之心,没有宽广的胸怀去容纳周围的人和事。学生拥有了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