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财务知识)财务舞弊案

合集下载

会计人员财务造假案例

会计人员财务造假案例

会计人员财务造假案例
以下是一个会计人员财务造假案例: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案,涉案会计师事务所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被没收业务收入1425万元,并处以4275万元罚款,合计5700万元,其中签字注册会计师杨文蔚被给予警告,处罚10万元。

在该案件中,康美药业被指出存在财务造假行为,而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合伙人被追责,需要承担相应的行政处罚和连带责任。

这也提醒了广大会计从业人员,要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切勿触碰法律红线。

审计案例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审计案例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审计案例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公司是一家生产和销售电子产品的制造商,拥有多家分支机构和代理商。

该公司每年都会进行财务审计,旨在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然而,在最近一次审计过程中,审计师发现了一些异常现象,引发了对公司财务舞弊的怀疑。

二、案例分析1.财务数据不一致:审计师发现公司的财务数据在不同的记录中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例如,销售记录与收入记录不匹配,支出记录与库存记录不符等。

这些不一致的数据可能是财务部门故意隐藏或篡改数据的结果。

2.内部控制缺失:审计师还发现公司的内部控制存在缺失。

例如,采购和支付程序没有严格执行,导致可能存在的虚假采购和非法支付。

此外,财务部门对账目的核查和审批程序不足,也为财务舞弊提供了机会。

3.风险管理不当:公司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没有对潜在的财务舞弊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控制。

对于重要的财务流程和金融决策,也没有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容易导致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

4.员工名义财务:财务舞弊往往涉及员工的名义财务。

例如,一些员工可能在财务记录中新增了一个不存在的供应商,并将支付的款项转入自己的账户。

审计师还发现了一些与员工业绩奖金有关的不正常财务记录,显示了员工个人财务利益和公司之间存在的冲突。

5.虚构销售和收入:审计师怀疑公司可能存在虚构销售和收入的行为。

例如,公司可能与一些代理商合谋,虚构销售和出货,增加公司的销售额和应收账款。

这种虚构销售和收入可以使公司的业绩看起来良好,吸引投资者和借贷机构的关注。

三、案例分析结果1.财务舞弊手段多样:通过对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财务舞弊行为的手段非常多样化,包括数据篡改、虚假采购、非法支付、名义财务等。

这些手段往往有一定的技术含量,需要相当水平的人员才能实施。

2.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该案例也凸显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在防范财务舞弊方面的重要性。

完善的内部控制措施可以有效监督和控制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避免财务数据被篡改和滥用。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四种方式以及10个潜在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四种方式以及10个潜在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四种方式以及10个潜在案例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经济压力的增大,一些上市公司不择手段地追求利润最大化,从而导致了财务舞弊的出现。

财务舞弊是指企业在财务报表中故意操作、篡改财务数据,以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误导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本文将介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四种方式,并列举了10个潜在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和防范此类行为。

一、虚增收入和利润虚增收入和利润是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中最常见的方式之一。

公司可以通过与客户或合作伙伴进行交易,但实际上不存在任何实质性的交易或价值。

这样一来,公司可以虚构销售收入和利润,提高财务表现,从而吸引投资者和提升股价。

潜在案例1:某上市公司与关联企业签订合同,虚构大额销售收入,增加当期利润,欺骗投资者。

潜在案例2:某公司在报表中虚构了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虚增采购成本,以此来虚增利润。

二、资产贬值和减值前提的滥用上市公司为了掩饰损失或提高利润,有时会滥用资产贬值和减值前提。

虽然根据会计准则,公司有权对资产进行减值计提,但滥用这一措施就成了财务舞弊。

公司可能故意夸大资产贬值和减值前提,以减少利润或做成其他所谓的财务状况。

潜在案例3:某上市公司无视实际市场情况,故意夸大资产贬值和减值前提,以此来掩盖真实的损失。

潜在案例4:某公司在资产评估过程中假冒专业机构,通过虚构贬值前提,减少当期利润。

三、滥用关联方交易上市公司可能通过与关联方进行交易,并在交易中充分利用其地位和关系,获取不当的利益。

这些交易可能存在违规操作、价格虚高或虚低等情况,以此来操纵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

潜在案例5:某上市公司与其控股股东进行关联交易,但交易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格,以此来虚增销售收入和利润。

潜在案例6:某公司通过与关联方进行价格虚低的采购交易,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误导投资者。

四、虚构现金流和资金往来公司可能通过虚构现金流和资金往来,掩盖真实的资金状况。

虚构的现金流和资金往来可以使公司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方面呈现出正常或良好的财务表现。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近年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不断涌现。

财务舞弊是指上市公司通过操纵财务信息,误导投资者,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

本文将介绍几个典型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探讨其原因和对策。

案例一:中梁地产财务造假中梁地产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房地产公司,由于其过高的销售业绩引起了投资者的注意。

然而,经过调查发现,中梁地产存在大量财务造假行为。

公司将未来多年的项目销售收入提前确认为当期收入,虚增了公司的利润。

此外,中梁地产还通过虚假财务信息来夸大自己的资产规模,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

最终,中梁地产因为财务造假被监管机构处罚,并受到了投资者的诉讼。

案例二:雪国瑞达控股欺诈发行雪国瑞达控股是一家中国大陆上市公司,主要从事铝制品的生产。

该公司在2017年进行了非公开发行,而非公开发行的对象正是其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

通过这种方式,雪国瑞达控股通过虚增募资金额、虚构资金用途等手段实施了欺诈发行。

监管机构最终发现了其财务欺诈行为,对该公司实施了处罚,并追究了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案例三:万科A股价操纵案作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万科集团在2016年面临了一起涉及A股市场的操纵案。

万科集团涉嫌协同股价运作旗下股份,通过内部人员交易和虚假宣传来操纵公司股价,造成投资者的巨额损失。

监管部门最终对涉案公司和相关人员进行了处罚,并加强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

以上案例只是当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的冰山一角。

财务舞弊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层的个人动机和盈利压力等。

在防范财务舞弊方面,监管机构需要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审核,增加财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加大对财务造假行为的惩治力度。

同时,投资者也应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尽职调查,避免投资风险。

此外,上市公司自身也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监控机制,加强公司治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只有通过各方共同的努力,才能减少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发生,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近三年业绩承诺与财务舞弊案例

近三年业绩承诺与财务舞弊案例

近三年业绩承诺与财务舞弊案例
财务舞弊是一个严重的商业问题,近年来,随着监管的加强和公众对财务舞弊的关注度提高,越来越多的公司和人员因财务舞弊被曝光和受到惩罚。

以下是近三年业绩承诺与财务舞弊案例:
1. ST凯乐:该公司在2016年至2020年间,通过与隋田力合作开展“专网通信”业务虚增收入和利润。

其高管包括副总经理隗凯和朱后利、董事段和平、副总经理赵晓城和财务总监刘莲春等都涉及其中。

2. 科迪乳业:这家公司在2016年至2018年间连续三年虚增营业收入和利润,同时其年报存在重大遗漏,未披露向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提供资金和担保的情况。

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和相关责任人因此被罚款。

除了上述案例外,还有康美药业、乐视网、獐子岛等公司也存在财务舞弊的情况。

这些案例都表明,财务舞弊不仅损害了公司和股东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和公正。

对于财务舞弊,应该加强监管和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同时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提高公众对财务舞弊的识别和防范能力。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1. 引言本将详细介绍一些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案例,以便于读者对此类案件有更深入的理解。

财务舞弊是指企业在会计处理上故意误导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以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以下将介绍两个实际案例:案例A和案例B。

2. 案例A2.1 公司背景案例A公司是一家中型创造业公司,主要经营电子产品生产和销售业务。

2.2 财务舞弊手段在案例A中,控制销售收入和利润是主要的财务舞弊手段。

公司管理层通过虚构销售收入和夸大利润,以提高公司的估值和股价。

2.3 检测和揭露财务舞弊在案例A公司的年度审计过程中被发现。

审计人员发现销售定单和实际货运记录存在严重不符,进而展开深入调查并揭示了财务舞弊的事实。

2.4 后果和处理案例A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暴露后,公司股价暴跌,投资者损失惨重。

监管机构对公司进行调查,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起诉。

公司不得不重新整理财务报表,并支付巨额罚款以赔偿投资者和恢复声誉。

3. 案例B3.1 公司背景案例B公司是一家大型零售企业,经营连锁店铺和线上销售业务。

3.2 财务舞弊手段案例B公司采用了虚构库存和虚增收入的手段进行财务舞弊。

公司管理层虚构了大量库存数据,并报告虚假的销售收入,以达到超越市场预期的业绩。

3.3 检测和揭露案例B公司的财务舞弊在一次内部审计中被揭示。

审计人员发现公司报告的库存和实际物理盘点存在严重偏差,并发现销售收入与实际销售记录不符。

3.4 后果和处理案例B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被揭露后,公司股价暴跌,信誉受损。

监管机构对公司展开调查,并对相关责任人提起诉讼。

公司必须进行全面核查和整改,重新发布更准确的财务报表,并支付巨额罚款。

4. 本文所涉及附件:- 案例A审计报告- 案例B内部调查报告- 公司重组后的财务报表5.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财务舞弊:指企业在会计处理上故意误导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以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 估值:对公司或者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或者估计的过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分析——以瑞幸咖啡事件为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分析——以瑞幸咖啡事件为例

2024年3月第27卷第5期中国管理信息化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Mar.,2024Vol.27,No.5主要参考文献[1]孙丽红.公共图书馆向公众提供作品的权限范围探析:以信息网络传播权为视角[J].图书馆界,2022(6):1-5,11.[2]姚荔,边晓红.我国公共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模式探 讨[J].四川图书馆学报,2022(4):60-63.[3]蒋丽瑶.公共图书馆知识产权的风险与规避探析[J].科技资讯,2021,19(27):158-160.[4]孙卫忠,韩瑞平.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2020(增刊1):51-52.[5]戴建陆,金涛,冯晓丽.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开放服务及知识产权保护策略:以国家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7,39(7):61-67.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分析——以瑞幸咖啡事件为例赖安妮,王 丁,梁晋维(西京学院,西安 710123)[摘 要]本文深入探讨了瑞幸咖啡财务舞弊事件,揭示了其背后的成因、手法、影响以及对未来企业治理、投资决策、审计实践和金融监管的启示。

通过细致分析瑞幸咖啡的案例,文章首先概述了事件的背景和具体的舞弊手法。

其次,从股权结构与管理缺陷、外部审计的挑战、内部人员素质、经营策略与商业模式的缺陷,以及监管环境与法规空间多个角度,系统分析了财务舞弊的复杂原因。

此外,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该事件对瑞幸咖啡本身及中国上市公司形象的广泛影响,最后提出了加强企业内部治理、投资者提高警觉、审计机构积极履职以及金融监管部门加大监督力度等建议。

[关键词]财务舞弊;造假;瑞幸咖啡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4.05.006[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4)05-0020-040 引 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上市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推动经济增长和创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是指公司为了谋取私利,通过虚构、隐瞒、篡改财务数据,误导投资者和监管部门,从而达到非法牟利的目的。

财务舞弊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声誉和利益,也给投资者和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典型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

第一起案例是美国知名能源公司Enron的财务丑闻。

Enron公司通过虚构交易、隐瞒巨额债务等手段,大肆夸大公司的盈利能力,从而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资金。

然而,当真相大白时,Enron公司被曝出巨额负债和虚假利润,公司股价暴跌,最终导致了公司的破产。

第二起案例是中国知名互联网公司盛大游戏的财务舞弊事件。

盛大游戏在上市前夸大了公司的业绩和利润,隐瞒了重大事项,误导了投资者和监管部门。

当真实业绩和财务数据被揭露后,公司股价遭遇重创,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公司也受到了严厉的监管处罚。

第三起案例是日本汽车制造巨头日产汽车的财务丑闻。

日产汽车的前董事长Carlos Ghosn被指控在公司财务报表中隐瞒个人收入、违反披露规定等行为,导致公司财务数据失真,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给公司的声誉造成了严重影响。

这些案例都充分展现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财务舞弊不仅损害了公司的信誉和利益,也给投资者和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因此,监管部门和投资者都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和审计,加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以防止财务舞弊事件的再次发生。

总之,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损害了公司和投资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秩序和稳定。

各方应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和合规意识,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投资环境。

近三年的审计舞弊案例

近三年的审计舞弊案例

近三年的审计舞弊案例那我给你讲讲康美药业的审计舞弊案例吧。

一、康美药业。

1. 事件概述。

康美药业以前可是医药界的“大明星”呢。

可是后来被发现财务造假玩得那叫一个“花”。

它在2016 2018年这几年间,通过虚增营业收入、利息收入,虚增货币资金等手段来美化自己的财报。

比如说它虚增的货币资金就高达几百亿呢,这就像一个人明明口袋里没那么多钱,却对外宣称自己是个超级大富豪。

2. 审计失败之处。

它的审计机构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也被拉下水了。

正中珠江在审计过程中就像是“睁眼瞎”一样,对康美药业那些明显不合理的财务数据都没有发现问题。

比如康美药业的货币资金余额那么大,按照正常的审计程序,应该要核实资金的真实性,是存在银行里,还是根本就是虚构的数字。

可是正中珠江呢,就稀里糊涂地给康美药业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就好像给一个成绩差得不行的学生打了个优秀的分数一样不靠谱。

3. 后果。

康美药业后来被处罚得很惨,公司和相关责任人都受到了巨额罚款。

正中珠江也被吊销了相关的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很多参与审计的注册会计师也被处罚了。

这就像是一群在舞台上表演造假戏码的演员,最后被观众发现,然后被赶下了舞台。

还有投资者们可惨了,因为相信了康美药业那造假的财报,好多人都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这就好比是你以为跟着一个看起来很靠谱的人能发财,结果发现自己被骗得底儿掉。

二、瑞幸咖啡。

1. 事件概述。

瑞幸咖啡那可是在资本市场上搞出了个大新闻。

它在2019 2020年期间,通过虚增销售额等手段来制造公司业绩良好的假象。

比如说它自己编造了很多根本不存在或者夸大了的咖啡销售订单,就像一个人在店里没卖出去多少东西,却对外宣称自己的生意超级火爆,每天顾客排成长龙似的。

2. 审计相关问题。

它的审计师在这个过程中也没有起到应有的把关作用。

虽然瑞幸咖啡造假手段比较隐蔽,像通过关联方交易、虚增每单销售额等方式,但审计师如果足够谨慎,多做一些调查,比如对一些所谓的大客户进行实地走访核实订单的真实性等,还是可能发现问题的。

2020年(财务知识)财务舞弊

2020年(财务知识)财务舞弊

(财务知识)财务舞弊应收账款于账户分类上属资产类账户,于企业流动资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利用应收账款舞弊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和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及周转能力,同时其坏账风险对企业盈利情况也会有直接的影响。

开展应收账款审计,是审计规避风险的壹项基础性工作,笔者于实践中摸索了对利用应收账款舞弊行为的审计查帐技巧,现提供同行于工作中参考:壹、应收账款舞弊的表现及其目的1、设置账户时的舞弊表现:壹是有的企业不按规定设置应收账款明细分类账,而是将各种债权统统记入应收账款账户,以模糊债务人的手法,造成债权不明淅;二是有的企业把往来款项全部记入应收账款科目,用以掩盖不正常的运营活动。

2、会计核算时的舞弊表现:壹是混淆应收账款的核算内容和使用范围,从而影响核算内容的正确性;二是有的企业将不属于应收账款的经济业务列作应收账款处理;三是有的企业虚构应收账款业务,虚增收入和利润,粉饰运营业绩;四是有的企业发生应收账款业务,却不进行会计核算,虚减收入和利润,偷漏税金;五是有的企业销售已取得货款,却继续作应收账款挂账,将货款予以或挪用或作“小金库”存放。

六是有的企业移花接木将长短期投资收益纳入应收账款核算,借以偷漏税金。

3、到期收回时的舞弊表现: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应收账款”应于壹年内收回,但于实际工作中,有的应收账款到期后,因为多种因素如债务人无力按时支付、经办人收取对方好处费故意到期不回收等,使应收账款长期挂账;仍有的故意将已收回的“应收账款”不按规定及时结转,长期挂账,达到挪用的目的。

4、选择核算方法时的舞弊表现: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于现金折扣的情况下,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应采用总价法,即应收账款按未抵减销货折扣前的总额作为入账金额。

于实际工作中,有的企业往往采取净额法入账,目的是为了减少应纳税额。

5、上下年度办理结转时的舞弊表现:有的于年终结账时,将某账户或几个账户的余额分解或合且到下年度新账的几个或壹个账户中去,不进行账务处理就能够达到某种舞弊目的。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近年来,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屡见不鲜。

财务造假不仅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了不利影响。

本文将以一些典型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为例,探讨造假背后的原因及其对市场的影响,以期加强对财务造假行为的警惕和监管。

案例一:某A公司利润虚增某A公司是一家浙江地区的制造型企业,曾在A股上市。

在其上市前几年,公司的利润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

然而,经过调查发现,某A公司通过虚构销售额、低价收购母公司资产以及编造盈利模式等手段,将利润人为地虚增。

这种财务造假行为对投资者造成了重大损失,同时也损害了市场的正常运行。

案例二:某B公司虚假资产减值某B公司是一家拥有多个子公司的房地产公司,其股票在香港上市。

为了避免对公司财务状况的不利披露,该公司在减值测试中虚构了负债、夸大了利润,进而通过欺诈手段掩盖了资产负债风险。

这种财务造假行为使得投资者无法准确了解公司的真实风险状况,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损失。

案例三:某C公司编造虚假交易某C公司是一家大型互联网企业,其上市后几年内取得了惊人的业绩,引起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

然而,经过深入调查,发现该公司编造了大量虚假交易、合同和收入。

这些虚假交易不仅使得公司财务数据失真,也让投资者陷入错误的判断和判断风险。

最终,该公司被证监会处以罚款并被暂停上市,投资者遭受重大损失。

财务造假案例背后的原因:一、利益驱使: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往往是为了掩盖真实经营状况,使公司股价得到提升,从而获得高额回报。

而一些高管、股东或内部人员往往会为了个人利益而参与其中。

二、监管不严:缺乏严格的财务监管机制也是导致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之一。

部分上市公司利用监管缺失,通过操纵账目和披露信息来误导投资者,进而获取不当利益。

三、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竞争情况以及企业内部管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也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产生了一定影响。

财务报告舞弊案例

财务报告舞弊案例

财务报告舞弊案例引言财务报告是一家公司的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公司的经营和投资决策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公司可能会通过舞弊手段来篡改财务报告,以获得非法收益或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这种行为被称为财务报告舞弊。

本文将通过介绍一个财务报告舞弊案例,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影响以及防范措施,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财务报告舞弊的风险和应对方法。

案例描述公司背景某上市公司A是一家以制造和销售电子产品为主要业务的跨国公司,总部位于亚洲地区,业务遍布全球。

背景描述在公司A最近一次财务报告中,公开披露了一份看似出色的财务状况。

据财务报告显示,公司A的收入和利润均创下历史新高,财务健康状况良好。

然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后,相关机构揭露出该财务报告存在篡改和虚假信息。

舞弊手段经调查发现,公司A通过以下手段进行了财务报告的舞弊:1.销售收入虚增:公司A与一些关联方签订合同,虚构销售交易,使得销售收入得以虚增。

2.费用减少和操控:公司A减少了实际发生的费用,并将一部分费用转移至其他项目,以人为地操控财务报表数据。

3.虚假资产和负债:公司A夸大了自己的资产和负债规模,以给人一种公司财务状况良好的假象。

揭露和影响财务报告的舞弊最终被一位细心的分析师发现,并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

这一揭露引发了公司A股价的大幅下跌,并对其声誉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该舞弊案例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投资者损失:公司A股价下跌导致投资者的损失,特别是那些在高点买入的投资者。

2.市场信心动摇:该舞弊案例对整个市场产生了信心动摇,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的可信性产生怀疑,从而导致市场的恐慌情绪。

3.法律风险:公司A涉嫌虚假陈述,可能面临诉讼风险和罚款。

分析和讨论财务报告舞弊的原因财务报告舞弊的原因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利益驱动:公司A可能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通过虚增收入和掩盖负面信息来提高盈利能力,吸引投资者和获得更多的投资。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现象愈演愈烈,不仅给投资者造成了重大损失,也损害了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

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篇1悦达投资20xx年报现金余额11.88亿元,其中有外埠定期存款5.27亿元——人们不竟发出疑问:好端端跑大老远去存什么定期存款?且该存款无质押等情况。

截止20xx年底,该公司资产总额61.87亿元,其中货币资金11.88亿元,资产负债率63%,银行贷款31.66亿元(包括应付票据5.07亿元),20xx年该公司实现收入11.88亿元,实现净利3982万元,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现金净流入分别6.13亿元、-1.40亿元及-0.04亿元。

20xx年现金净增加4.69亿元。

20xx年报披露:截止20xx年12月31日,公司控股股东悦达集团及其子公司占用公司资金净额(悦达集团及其子公司占用公司资金扣除公司及子公司占用悦达集团及其子公司资金)合计为22,629.00万元。

其中:本年累计增加138,246.84万元,本年累计减少144,899.44万元,全年平均占用净额48,809.61万元。

20xx年半年报显示,货币资金余额减至9.22亿元,经营性现金净流出4.64亿元。

货币资金中有5.25亿元是其他货币资金,附注称期末其他货币资金中为办理承兑汇票抵押存款金额51910.50万元、信用保证金存款659.44万元、外埠定期存款3.24万元。

而20xx年报中11.88亿元中有9.37亿元是其他货币资金,附注称:期末其他货币资金中为办理承兑汇票抵押存款金额26429.50万元、信用保证金存款2639.19万元、外埠定期存款52700.00万元。

至此,可以百分之百肯定悦达投资外埠定期存款5.27亿元实为虚构或已设定质押,造假目的是掩盖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违规行为。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篇2泰科公司始创于1960年,1973年,泰科在纽约证交所上市。

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财务造假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会给企业和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损失。

本文将以某公司财务造假案例为例,分析其暗地里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二、案例描述某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该公司在过去几年里向来保持良好的财务表现,股价也向来稳步上涨。

然而,最近一次财务审计发现了一系列问题,揭示了该公司存在财务造假的行为。

1. 销售收入虚增该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定单和收入,将实际未发生的销售额计入财务报表。

他们与一些合作火伴合谋,创造虚假销售定单和收入确认凭证,以此来夸大公司的业绩。

2. 资产减值未计提该公司在资产减值测试中,故意低估资产价值,未按照规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这样一来,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显示的净资产值被人为夸大,给投资者带来了误导。

3. 财务指标篡改为了掩盖财务造假的事实,该公司还篡改了一些重要的财务指标。

他们通过虚构数据和调整财务报表,使得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看起来更加优秀,以此来吸引投资者和提高股价。

三、案例分析1. 造假原因分析财务造假的原因可以从公司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内部原因:- 高管压力:公司高管面临着业绩压力和股价压力,为了满足市场的预期,他们选择了财务造假来夸大公司的业绩和价值。

- 控制环境薄弱:公司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制度,给了财务人员造假的机会。

外部原因:- 投资者预期:市场对该公司的业绩和前景寄托了很高的期望,为了满足这些预期,公司选择了财务造假来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 监管不力:监管机构对该公司的财务报表审核不严格,未能及时发现和阻挠财务造假行为。

2. 造假影响分析财务造假对公司和投资者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

对公司的影响:- 信任危机:财务造假行为会破坏公司的信誉和声誉,使得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降低,进而影响公司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力。

- 法律风险:财务造假是一种违法行为,一旦被发现,公司将面临严重的法律风险,可能会受到罚款、停牌、退市等处罚。

2020会计mpacc案例

2020会计mpacc案例

2020会计mpacc案例以下是一个关于瑞幸咖啡的会计案例,供参考:瑞幸咖啡的财务造假风波一、背景瑞幸咖啡,作为中国新兴的咖啡连锁品牌,自2017年成立以来,凭借其便捷的购买方式和优惠的价格,迅速占领了市场。

然而,2020年6月29日,瑞幸咖啡因涉嫌财务造假而停牌,并在纳斯达克交易所退市。

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二、问题分析1. 瑞幸咖啡的财务报告存在哪些问题?2. 瑞幸咖啡为何要进行财务造假?3. 财务造假对瑞幸咖啡的投资者和消费者造成了哪些影响?4. 如何防范类似的财务造假事件?三、解决方案1. 针对财务报告的问题,需要进行详细的审计和调查,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同时,应加强内部控制,防止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

2. 对于瑞幸咖啡为何进行财务造假,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

从企业内部来看,可能是由于管理层的不当行为、内部控制失效等原因所致。

从外部环境来看,可能与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不完善有关。

因此,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监管和规范市场秩序。

3. 财务造假对瑞幸咖啡的投资者和消费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对于投资者来说,他们可能面临投资亏损和资金被套牢的风险。

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可能因为企业的财务造假行为而失去信任,选择其他品牌。

因此,企业应该加强诚信建设,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保护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4. 为了防范类似的财务造假事件,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应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其次,应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企业的财务报告真实、完整、准确。

此外,还应提高企业的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源头上遏制财务造假行为的发生。

四、结论瑞幸咖啡的财务造假事件是一个深刻的教训,提醒企业在追求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注重诚信建设和规范运作。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力度,为市场提供更加公平、透明、规范的交易环境。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财务造假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财务造假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财务造假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4.06.26•【分类】其他正文最高人民法院发布财务造假典型案例诚信是市场最宝贵的基石。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弘扬诚信文化,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

财务造假行为破坏了整个市场规则和诚信体系建设,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最高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立足和延伸司法职能,对财务造假违法犯罪案件加强审判指导,制发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发布典型案例,意在依法整治财务审计秩序、有效遏制财务造假工作,不断加大对财务造假等行为惩治力度,坚守法治和诚信底线,构建公开透明、诚信为本的市场环境。

人民法院对财务造假案件的妥善审理,关系到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维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为进一步发挥司法服务保障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职能作用及典型案例的引领示范价值,最高人民法院此次发布五个财务造假典型案例。

这批案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全方位各环节打击财务造假行为,全面落实“零容忍”要求。

本次选取的典型案例涉及上市公司、挂牌公司、普通国有公司及私营企业多类主体,造假行为涵盖挂牌公司公开转让、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出具虚假审计报告骗取银行贷款等多个场景。

人民法院对于证券发行人、主办券商、财务顾问、会计师事务所等众多财务造假主体,根据各自过错予以相应刑事与民事打击,落实了党中央关于对财务造假“零容忍”的要求。

二是惩首恶、打帮凶,坚持“过责相当”原则。

证券发行企业的大股东和实控人是财务造假的首恶,首先应予以严惩。

同时承销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证券服务机构怠于履行“看门人”职责,参与或配合财务造假,严重损害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损害中小投资者权益,影响了市场投资信心和国家金融安全,也应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财务反面典型案例剖析

财务反面典型案例剖析

财务反面典型案例剖析一、财务造假案例财务造假是指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或隐藏真实的财务状况,通过伪造、篡改财务数据等手段进行欺诈行为。

以下是几个财务造假案例:1. 假销售收入:某公司为了增加收入,虚构了大量销售订单,但实际上这些订单并没有真正的交易发生。

通过虚构销售收入,企图掩盖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

2. 虚假资产评估:某企业为了提高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总额,采用虚假的资产评估手段,将原本价值较低的资产评估为高价值,以此来提高企业的净资产和信用。

3. 虚增利润:某公司为了提高企业盈利能力,通过虚构收入、减少费用等手段,人为地增加了企业的利润。

这样一来,企业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提高股价和市值。

4. 资金挪用:某企业的财务人员将企业的资金挪用到个人账户,然后通过虚假的交易记录来掩盖挪用行为。

这样一来,企业的资金减少,但财务报表上看不出异常。

二、财务失误案例财务失误是指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疏漏,导致企业财务状况不准确或损失。

以下是几个财务失误案例:1. 错误会计处理:某公司的会计人员在准备财务报表时,由于疏忽或对会计准则理解不准确,将一笔支出错误地计入了收入,导致财务报表上的数据出现错误。

2. 资金管理失误:某企业由于对资金流入和流出的管理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无法按时支付供应商款项,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

3. 错误预测和决策:某企业在进行财务预测和决策时,基于不准确的数据和假设,做出了错误的决策,导致企业陷入困境或错失发展机会。

4. 未及时发现风险:某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导致财务损失进一步扩大,甚至无法挽回。

三、财务舞弊案例财务舞弊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以谋取个人或特定群体的利益。

以下是几个财务舞弊案例:1. 虚假宣传:某公司为了吸引投资者和消费者,故意夸大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前景,通过虚假宣传来提高企业的市值和股价。

2. 资金侵占:某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将企业的资金侵占到个人账户,然后通过虚假交易和账目调整来掩盖侵占行为。

财务舞弊案例

财务舞弊案例

财务舞弊案例财务舞弊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虚假的财务报表、账目等手段,以达到谋取私利的目的。

财务舞弊不仅损害了企业的经济利益,也严重损害了市场秩序和投资者的利益。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个真实的财务舞弊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财务舞弊的危害和影响。

某公司财务总监王某,在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着一系列的违规操作。

首先,王某在公司的报销流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违规行为。

他在报销单据上虚报费用,将不存在的费用列为公司的实际支出,从而获取了大额的报销款项。

其次,王某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中进行了虚假操作,通过虚构的收入和利润数据来掩盖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从而误导了投资者和监管部门。

此外,王某还在公司的资金管理中存在挪用公司资金的行为,将公司的资金用于个人投资和消费,严重损害了公司的财务安全。

这些财务舞弊行为给公司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也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声誉和信誉。

投资者因为被误导而蒙受了损失,公司的经营也因为财务舞弊而受到了严重影响。

财务舞弊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利益,也严重影响了市场的正常秩序,甚至可能引发金融风险和市场动荡。

为了防范和遏制财务舞弊,公司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监督和管理。

同时,公司也需要加强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核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违规行为。

另外,加强对公司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财务风险意识和法律法规意识,从而提高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总之,财务舞弊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它不仅损害了企业的经济利益,也损害了市场的正常秩序和投资者的利益。

公司需要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监督和管理,从而有效地遏制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维护公司的经济安全和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转。

2020年舞弊案件总金额75亿余元!2020年度中国企业员工舞弊犯罪司法裁判大数据报告(节选)

2020年舞弊案件总金额75亿余元!2020年度中国企业员工舞弊犯罪司法裁判大数据报告(节选)

2020年舞弊案件总⾦额75亿余元!2020年度中国企业员⼯舞弊犯罪司法裁判⼤数据报告(节选)舞弊案件频发、舞弊⼿法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员⼯舞弊问题、出⼿惩治舞弊⾏为。

在“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治理新形势下,企业的诉求正在从了解舞弊发⽣的现状、发现舞弊⾏为,向寻求如何有效地应对舞弊,进⽽从源头上预防舞弊发⽣转化。

作为专业从事内控与反舞弊法律服务的机构,上海星瀚律师事务所企业内控与反舞弊法律中⼼长期关注并研究舞弊犯罪及其司法审判情况。

⾃今年上半年起,我们就针对常见的职务侵占、挪⽤资⾦、⾮国家⼯作⼈员受贿、侵犯公民个⼈信息、利⽤计算机实施舞弊等重点舞弊刑事处罚罪名,选取2020年度全国31个省(⾃治区、直辖市)的刑事判例进⾏详细数据分析,本⽂为《2020年度中国企业员⼯舞弊犯罪司法裁判⼤数据报告(节选)》(以下简称“报告”)。

2020年,经过司法裁判的企业员⼯舞弊案件共4164例,较2019年统计的3995例增长4.23%。

2020年舞弊案件共涉及被告⼈5185⼈,较2019年统计的4614⼈增长12.38%。

在本报告中,我们有意识地将2019年与2020年的数据进⾏对⽐,发现报告总体呈现出以下⼏个现象:>>>各罪名案件处理⼈数总体上升,仅⾮国家⼯作⼈员受贿案件处理⼈数下降依据舞弊罪名进⾏统计,职务侵占案件涉及被告⼈最多,占总数的66.87%。

挪⽤资⾦案件被告⼈占总数的19.3%,⾮国家⼯作⼈员受贿案件被告⼈占总数的8.33%,侵犯公民个⼈信息被告⼈占总数的4.07%,计算机类舞弊犯罪案件被告⼈占总数的1.43%。

相较于2019年,职务侵占、计算机舞弊案件⼈数的占⽐有所上升。

>>>职务侵占案件涉案⾦额增长明显2020年舞弊案件涉及⾦额总计75亿余元,平均案值约180万余元,与去年的总额73亿余元、平均182万余元数据相差不⼤。

具体到各项罪名中,职务侵占案件涉及⾦额41.7亿元;挪⽤资⾦案件涉及⾦额30.32亿元;⾮国家⼯作⼈员受贿案件涉及⾦额3.23亿元;侵犯公民个⼈信息案件涉及⾦额934.54万元;计算机类舞弊案件涉及⾦额2852.23万元。

通报公司财务舞弊事件

通报公司财务舞弊事件

通报公司财务舞弊事件在此次通报中,公司对财务舞弊事件发布了以下内容:一、事件概述本公司近期发现并调查了一起财务舞弊事件,该事件涉及财务部门员工在财务报表中存在篡改行为,旨在掩盖公司真实财务状况,误导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经过深入调查,公司确认了这一舞弊事件,并立即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并清算影响。

二、调查结果经过详细的审核和内部调查,公司发现存在以下财务舞弊行为:1. 财务报表篡改:财务部门人员故意篡改公司财务报表数据,隐瞒公司真实盈亏及资产负债情况。

2. 资金挪用:部分财务人员擅自挪用公司财务资金,违反了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三、责任追究对于发生的财务舞弊事件,公司将采取以下措施进行严肃处理:1. 辞退责任人员:对参与财务舞弊的相关责任人员,公司将立即予以辞退,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2. 加强内部控制:公司将加大对内部控制的管理和监督力度,规范财务审计流程,并落实内部审计的职能,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 改进制度:公司将修订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审核流程,以规范公司财务操作流程,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4. 合作配合:公司将积极配合有关监管机构的调查,提供真实、详尽的财务数据,秉持透明原则,以恢复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

四、风险提示针对这起财务舞弊事件,公司提醒投资者注意以下风险点:1. 公司财务数据风险:投资者应谨慎对待公司此前披露的财务数据,尽可能获取第三方审计机构的意见和建议。

2. 报表真实性风险:公司将全面整改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制度,但仍需投资者保持警惕,留意可能存在的财务数据不实风险。

3. 法律风险:对于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相关责任人员,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但投资者在追索赔偿时需要充分考虑相关法律程序和费用等风险。

五、展望与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将积极回应监管部门和投资者的关切,全力配合调查工作,并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秉公办事。

未来,公司将加强内部管控,改进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恢复市场信心,并提升公司整体治理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务知识)财务舞弊案天津磁卡舞弊案自从银广夏事件发生之后,市场对天津磁卡业绩的怀疑从来没有停止过,2002年6月6日出版的《南方周末》以《点钞机赌注上演案中案》为题对天津磁卡2001年验钞机业绩提出强烈的质疑。

中国证监会调查小组于2002年6月6日进驻X公司;对于《南方周末》的质疑,天津磁卡既不否认也不肯定,只称"证监会调查完了以后,我们会发公告的,到时就知道了。

"2002年7月3日,X公司公告称:"中国证监会调查小组于2002年6月21日撤离X公司,且不代表稽查结束,也不说明已经出具调查结果。

"2002年8月19日,天津磁卡公布了其2002年半年报,半年报显示该X公司生产运营正常,实现净利润4145万元,净资产收益率3.84%,且称2002年主营收入将比去年增长30%。

此举是否说明天津磁卡没事了?我们带着这个疑问研读了该X公司四年来的公开信息。

(如无特别指明,单位均为万元)天津磁卡近四年半主要业绩指标壹、应收款项、存货非正常增长天津磁卡近年来现金流量情况天津磁卡1998-2000年运营性现金流均为负数,2001年出现正数,但2001年现金流更不正常,该X公司2001年实现收入61587万元,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只有42484万元,折成不含税只有36311万元,而和此同时,"收到其它和运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是104230万元,就是将"支付其它和运营活动有关的现金"78949万元全部扣除,净收到"其它和运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也有25281万元,而当期运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只有21353万元,该X公司2001年仍有壹个项目是很特殊的,就是合且范围变化对现金的影响-7261万元,考虑到营业费用及管理费用的现金支出,以及资产负债表日后支出的19751万元现金,天津磁卡2001年运营性现金净额实际应该也是负数,而且金额巨大,到了2002年6月30日,该X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从年初的35613万元降到9268万元,2002年上半年运营性净现金流为-39831万元。

和此同时,2001年投资性现金净流出是6.6亿元,筹资性现金净流入8.6亿元(见图壹)。

请见该X公司近四年半的筹资和投资流:天津磁卡四年半来累计净筹资16.2亿元,该X公司1998年初银行借款是1.9亿元,而到了2001年末,银行借款增加到17.1亿元,四年净增银行借款15.2亿元,1999年仍曾配过股,募集资金1.8亿元;这些钱去哪里了?根据账面反映,四年多来投资净流出8.9亿元,可是我们也无法核实这8.9亿元究竟流到哪里,如2001年投资支付现金6.4亿元,除了渤海证券的2.5亿元、地坛体育大厦1.7亿元和锂电池厂的0.2亿元,其它的大投资不知道仍有哪壹些?天津磁卡现金流量表编制水平令人困惑,以2001年合且现金流量表为例,于补充资料中,没有少数股东权益(-502万元),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3442万元数据不知道是怎么来的;投资收益1534万元本来应"减去",结果变成"加上";存货减少10188万元的计算是建立于错误的合且资产负债表基础上,因为2001年合且范围不包括银湾房地产X公司,其开发成本金湾大厦10556万元应不体当下合且资产负债表存货年初数中同,但令人奇怪的是,金湾大厦10556万元仍体当下合且报表年初中,这样,天津磁卡存货由年初的28027万元降为17838万元,实际上,年初数扣除金湾大厦10556万元,只剩下16471万元,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存货不但没有减少10188万元,反而增加1367万元。

可奇怪的是,最后现金流量表也会平衡。

截止2001年末,大股东及关联方仍以各种名义占有上市X公司资金6亿元(包括委托贷款关联方1.6亿元和其它应收款4.4亿元)。

2001年底天津磁卡曾对大股东及其关联方应收款项作过清理,当时统计是截止2001年10月31日,共占有资金5.3亿元,清理后只剩下1.35亿元,可是年底又变成6亿元,如果再考虑资产负债表日后付出的近2亿元也大均流向关联方,如今,关联方占有上市X公司资金差不多近8亿元,而该X公司账面净资产只有10个亿,如今见来,大股东及关联方均是壹些穷亲威,很难拿出真金白银偿仍上市X公司欠款,这些短期投资及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令人担忧。

天津磁卡和原大股东天津壹轻工及其关联方如天津印刷厂等是否已真正实现三分开,我们不得而知。

但从其资金频繁往来这个事实笔者怀疑即使"形"分但"实"也不分。

2002年半年报称,截止2002年6月30日,关联方涉及款项5.89亿元,对此数字要辩证分析,第壹是委托贷款给关联方1.6亿元没算进去;第二是壹些原是关联方,但通过股权转让使其成为非关联方占有资金没有算进去,如天津环球高新技术投资X公司、天津环发房地产X公司、天津磁卡国际工贸X公司、天津银湾建设发展X公司等,天津环球高新技术投资X公司欠天津磁卡14311万元(包括应收票据6536万元,其它应收款7775万元,2001年报称仍有9000万元委托理财)、天津环发房地产X公司10187万元、天津磁卡国际工贸X公司12691万元、天津银湾建设发展X公司6997万元等,这几笔加起来就有4.4亿元;第三是壹些潜于关联方以及遗漏关联方欠款也没有算进去。

能够说,天津磁卡大部分债权的债务人是关联方(包括过去"是"关联方,当下"不是"关联方,其实当下"不是"更多可能只是壹种规避策略),如此全部匡算下来,其关联方实际占有资金已超过其净资产,笔者真得担心即使天津磁卡不造假,也会被这些关联方欠款所拖垮,就象济南轻骑。

实际上只要见到图二,大家就知道天津磁卡财务情况已不容乐观,这几年来,天津磁卡要么被关联方掏空,要么就是业绩有重大不实。

从上表能够见出,天津磁卡自1998年以来,年收入基本稳定于3.5亿元左右(2001年收入达到6.1亿元,但如果扣掉涉嫌作假的验钞机收入2.2亿元,差不多也就是3.9亿元),但应收款项和存货总体呈迅速增长趋势,从1998年初的1.5亿元增长到2002年中期的17.4亿元,但截止2002年6月30日,应收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它应收款和预付账款)15.4亿元,只提了0.90亿元减值准备.显然这么壹点减值准备是不够的,天津磁卡的应收款项实际仍应包括挂于"短期投资"科目的1.68亿元(委托贷款给关联方)和"长期投资"科目中的2.48亿元(地坛大厦),如果对之上应收款项按30%计提减值准备,天津磁卡潜亏就高达5亿元。

二、验钞机神话2001年,五洲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对天津磁卡出具了带解释性说明的无保留审计意见方案,方案中称:贵X公司根据和天津环球高新技术投资有限X公司签订的购销合同,将价值215,401,863.25元的静态验钞机和价值10,769,230.77元的动态验钞机销售给该X公司,产品销售毛利为131,607,869.11元,占贵X公司本年度合且主营业务利润的54.56%。

贵X 公司原持有天津环球高新技术投资有限X公司90%的股权,2001年度经俩次转股之后,至年末不再持有天津环球高新技术投资有限X公司的股权。

该解释性说明壹方面揭示了天津磁卡占主营业务利润壹半之上的验钞机销售系关联交易产生,另外壹方面对天津环球高新技术投资有限X公司俩次转股后脱离关联关系向投资者给出了重点提示。

这便是备受媒体质疑的验钞机神话,经过仔细研读天津磁卡的2000和2001年报及其公布的关联公开信息,我们不禁对此神话有如下疑问:1、验钞机是否仍于仓库里睡觉?天津磁卡此次销售的验钞机为和第五套人民币配套的货币鉴别机具,由其参股45%的子X 公司天津开发区中银信息系统工程有限X公司和天津大学精仪学院共同开发。

同时承接开发任务的仍有天津市另壹家上市X公司天津戈德的子X公司天津中钞戈德智能有限X公司。

俩个承接X公司均有中国印钞造币总X公司参股,研制产品相继均通过鉴定,可是销售业绩大相径庭:2001年天津戈德金融机具销售收入1667万元,毛利529万,毛利率32%。

2001年天津磁卡验钞机销售收入22412万元,毛利13167万,毛利率55%。

注:天津戈德金融机具中除点钞机、验钞机外仍包括硬币包装机等,所以真正货币鉴别机具的销售收入只会更少。

这不由让人产生疑问,对比处于同壹起跑线的天津戈德,天津磁卡的验钞机何以有如此火爆的销售业绩?当然,原因似乎是不言自明,通过关联交易,由天津磁卡控股X公司天津环球高新技术投资有限X公司将母X公司生产的验钞机全部买断,从而让上市X公司产生巨额的销售收入,实现巨额利润,撑起上市X公司的业绩。

根据2001年中报披露,天津磁卡于上半年就已经完成了13万余台静态验钞机的销售,取得销售收入2.15亿元,而下半年实际上仅仅销售了2800台动态验钞机;X公司应收账款中环球高新欠待结验钞机款22962万元,比披露的验钞机实际货款仍多,说明上半年的巨额销售且未为X公司带来现金流量。

如此纸上富贵、突击销售和上下半年的强烈反差,更证实了该项关联交易的实质是为了粉饰上市X公司财务报表。

下半年的偃旗息鼓和半年报公布后媒体对此的强烈质疑不无关系。

当下的问题是,环球高新买断后的这些产品于哪里?是仍旧堆于仓库里仍是卖出去了?从天津磁卡对环球高新作的俩次股权调整分析,这些验钞机是否仍于仓库里睡觉?否则天津磁卡不至于这么急匆匆把股权俩次处理,最后仍要于年报中强调指出,自此以后,环球高新不再是关联X公司了。

欲盖弥彰,更让人不禁要弄清楚股权转让真正目的所于。

2、股权转让目的何于?2000年3月,天津磁卡出资9000万元,控股90%组建天津环球高新技术投资有限X公司,该X公司主要运营范围为电子信息、通讯、微电子、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投资、股权投资。

2001年6月27日,天津正信投资有限X公司对环球高新增资,天津磁卡持股比例降为45%。

2001年12月29日,天津磁卡和天津大通投资发展有限X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将其持有的环球高新股权转让给天津大通投资,持股比例降为0。

俩次股权变更,均大有深意,我们怀疑环球高新买断后的验钞机,根本就没有能够再次向市场销售,或者说仅销售了壹小部分,按此情况假设,我们就能对股权变更的内于目的进行分析。

第壹次降低持股比例,直接影响是环球高新不再且入X公司合且会计报表,从而避免将X公司苦心营造的销售收入和利润被抵消处理,因为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编制合且会计报表时,对于企业集团内部商品购销活动中内部购进的存货未实现对外销售情况下,应将销售企业确认的收入和购买企业增加的存货价值予以抵消,因为从企业集团的角度见,这部分存货仍以存货形式存于于集团内部,既没有实现销售收入,也没有创造利润。

如果天津磁卡对环球高新持股比例不降低,将因为持股超过50%而导致环球高新纳入合且报表,进而导致上市X公司通过关联交易苦心营造的销售收入和利润被抵消,使半年报业绩下降50%之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