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合集下载

提高政府公信力

提高政府公信力

网络时代政府公信力的重塑政府公信力,简单地说就是政府通过自身行为获取公众信任、拥护和支持的能力,是政府依据自身的信用所获得的社会公众的信任度。

政府获得公众信任、拥护和支持的能力越强,它的公信力就越高。

政府执掌公共权力需要靠公信力作支撑,没有公信力支撑的公共权力犹如空中楼阁,难以为继。

应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说明我国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总体上是比较强的,但是,毋庸讳言,我国政府的公信力,离现代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特别是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不能依法行政,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甚至违法违规、失信于民和政令不畅、执行不力:有些政策和工作部署缺乏深入调研,不完全符合实际,缺乏合法性、稳定性、连续性,影响执行效果;有的工作有布置、无检查,工作不落实;行政决策缺乏科学性i行政行为缺乏公开透明,存在某些环节暗箱操作问题i一些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执法不公,滥用权力、贪污腐败等问题,都在不同层面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从而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因此,提高提高政府公信力显得更为迫切。

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稳步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展现出光明前景。

然而,与经济高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社会信用匮乏问题也日渐突出。

拯救信用、重建信用、重塑政府公信力的问题日益凸显。

我国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缺失是不容忽视的深层次问题,探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公信力与地方政府能力之间的关系,对于加强地方政府执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国家的各级政府是社会的管理者、人民利益的维护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扮演着多重而又极端重要的角色,政府的公信力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很好地扮演这样角色,是否能够称职高效地行使其职责。

最能体现政府公信力大小的莫过于社会突发事件、公共事件和公共危机对政府的考验。

积极提高维护政府公信力交流材料

积极提高维护政府公信力交流材料

积极提高维护政府公信力交流材料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可见,“诚信”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政府诚信作为全社会诚信的核心和基础,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温家宝总理曾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作为政府获得公众信任的一种能力,作为衡量社会文明以及政权稳固的重要尺度,提高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设诚信政府的现实意义政府公信力是政府本身以及政府行为在社会公众中的信誉程度。

在现代社会,一个政党或政府能否赢得公众的信任,是决定其兴衰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即是说,政府公信力的建构与维护状况是决定其自身兴衰存亡的重要因素。

因为,民众的信任和认同是现实政府合法性的直接基础,而认同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又只能源自信任、依赖信任。

因此,政府公信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政府政治合法性的强弱,而政府政治合法性的强弱又直接关系到政府的生死存亡。

这是理论的逻辑,也是历史的逻辑。

那么,何谓政府公信力?从现实的实践内涵看,政府公信力的实质是指政府的信用能力,它反映了公民在何种程度上对政府行为持信任态度。

从价值关系上看,政府公信力是指社会组织和民众对政府信誉的一种主观价值判断,它是政府行政行为的形象和所产生的信誉在社会组织和民众中所形成的心理反映,即民众对政府整体形象的认识、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期望和信念等。

因此,提高政府公信力一方面要看政府的执政能力,也要看政府对公众的承诺是否言必行、行必果;另一方面则要看公众对政府的承诺、行为、政策是否赞同和拥护。

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府公信力的建设实际上是诚信政府的建设,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首先,诚信在人际交往及经济活动中极其重要,特别是在我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诚信对于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尤为重要。

政务督查工作会议讲话

政务督查工作会议讲话

政务督查工作会议讲话政务督查工作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党委政府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关键环节,也是促进依法行政和提高政府执行力的有力手段。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政务督查工作会议讲话,仅供参考。

政务督查工作会议讲话(一):今天专题研究政务督查工作,实际就是要做到“说了算、定了干、错了纠”,这既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工作的要求,也是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一、抓督查就是抓落实,要进一步加强“督查”就是督促、检查。

我国古代就十分重视督查,早在秦汉督查系统已初步形成,设立有御史府,负责“典正法度、监察百官”;明清时督查制度趋于成熟,朝廷有都察院,地方有督抚、按察司、巡道三级督查系统,古代督查的形式有奉旨督查、刷卷督查、催报督查;建国后一开始没有专门督查机构,叫催办查办,1983 年中央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督办工作的通知》,1994 年江泽民同志作出了“两个一半”的批示:“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方案的部署,事情还只是进行了一半,还有更重要的一半就是要确保决策和部署的贯彻落实。

为此,督促检查工作十分必要”。

从90 年代开始,县以上党委、政府都建立了督查室。

从督查工作的历史渊源可以看出,督查是为决策、执行服务的一种手段,是推动决策落实的重要环节。

督查的实质就是落实,抓督查就是抓落实。

当前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需要加强督查。

我们要科学发展、循环发展,在此基础上还要奋力赶超,面临的任务非常艰巨。

特别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发展中面临很多矛盾和困难,需要各级攻坚破难,既定的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重点改革以及园区突破、生态建设、城镇建设、扶贫攻坚、民生实事等任务,都需要一件一件干,一项一项落到实处。

督查工作就是要通过跟踪督办、刚性问责,让既定的思路、想法真正付之于行、见之于效。

提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需要加强督查。

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线,没有执行力,哪有公信力,哪有政府的威信;没有执行力的政府,是软弱涣散、难有作为的政府。

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及其治理效率

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及其治理效率

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及其治理效率政府公信力和治理效率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公信力的提高可以促进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治理效率的提高可以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决策能力。

然而,政府公信力和治理效率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多个方面努力。

第一,加强信息公开。

政府的决策在执行过程中,需要与民众交流与反馈,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该加强意见收集,维护公共形象,并尽量防止违法问题的发生。

加强信息公开可以促进政府的透明度,保障公众知情权,从而提高政府公信力。

此外,透明度也是治理效率的重要因素。

政府应向公众透露决策过程、决策结果、资金来源、行政审批、事务管理等事项,主要涉及国家的利益和经济状况。

第二,建立民主监督制度。

民主监督是一种积极互动的参与方式,是人民通过提出合理化建议、监督政府工作的手段。

政府应该积极响应民族的意见,建立相关制度。

政府可以通过上门走访、问卷调查、社区论坛、网上问政、听证会等民主监督方式,建立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行政、民主管理,让政府有纠正自身错误、实现长期发展的机会,同时增加政府执行公务的依据和信心。

第三,加强反腐斗争。

反腐斗争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基本利益。

腐败问题严重影响政府的公信力,降低了政府的治理效率。

国家需要加大反腐力度,通过对腐败者的实证调查、追究法律责任,确保国家有更多人民无私为国、勇敢奋斗的道德楷模,加强法律监督,建立风险提示机制。

同时政府要回归本原,保持廉洁自律,这样才能在群众中树立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第四,优化行政管理。

政府在执行任务时需要参照法律法规,为人民服务,提高行政体制改革,使行政管理更加规范化、权力更加透明化。

对于那些需要处理的业务编号、流程、工作要求、处理时限等与之相关的事项和具体操作,都要掌握清楚明白。

此外,政府需要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相关部门、配合机制,提高工作效率,避免让群众对政府产生误解,从而影响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

第五,提高政府品质和领导能力。

努力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努力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努力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摘要: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本文对我国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意义以及如何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行政执行力政府公信力对策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第一次把“政府执行力”概念写进中央政府的正式文件中,它标志着“政府执行力”建设被正式纳入国家综合治理的范畴。

而在2 006年9月份的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电视电话会议上,温家宝总理进一步指出:“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

执行力弱,政令不畅,有令难行,甚至有令不行,政策落实就可能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状况,也会使政府的公信力受到损害。

”这充分说明了中央领导对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问题的高度重视。

当前,提高行政执行力和公信力的问题越来越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

一、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的现状分析政府执行力是政府执行的能力和效能,是各级政府部门贯彻执行国家大政方针、法律法规、规划计划、决策政令以实现既定目标的实践能力。

其一,行政执行力要求政令畅通和政令统一,各级政府必须按照宪法规定的原则,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央政策决定。

其二,它要求下级政府及官员真正明确上级政府意图,体察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把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上级的政策决定创造性而又不违背原意地在本地区本部门贯彻落实。

政府公信力体现的是政府的信用能力,反映了公众在何种程度上对政府行为持信任态度。

政府信用指的是政府认真遵守并有效的履行法定职责及其对公众的承诺而赢得公众信任的状况。

政府公信力是构成解释和促进经济增长和政治稳定等现象的一个关键因素。

正如孔子所言:“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政府的公信力影响深远,只有一个诚信的政府,才是一个有效的、有权威、有能力的政府。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督查切实抓好工作落实的意见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督查切实抓好工作落实的意见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督查切实抓好工作落实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9.18•【字号】鲁政办发[2007]72号•【施行日期】2007.09.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督查切实抓好工作落实的意见(鲁政办发〔2007〕72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进一步加强政务督查落实工作,确保政务工作统一、有序、高效运行,全面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督查落实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政务督查落实工作是建设高效政府的重要内容,是保障政府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关键环节,是促进各级政府机关转变作风、提高效率的有效形式。

近几年,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履行职责,干事创业,狠抓落实,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但也应该看到,有的地方、部门和单位还存在着布置任务多、督促落实少,研究决策多、解决问题少,政令不畅、效率不高的问题。

特别是督查落实工作体制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责任不明确,导致一些问题不能及时有效解决,阻碍了政府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降低了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影响了高效有为政府的建设进程。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督查落实工作的重要性,紧紧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完善体制,理顺关系,明确责任,突出重点,提高办事效率,努力开创督查落实工作新局面,更好地为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二、督查落实工作的主要内容(一)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需要我省办理落实的事项;(二)省政府全体(扩大)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省长办公会议、重要的综合性会议、专题性会议需要落实的事项;(三)省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需要落实的事项;(四)同级党委、政府,办公厅(室)重要文件、电报、通知中需要办理落实的事项;(五)同级党委、政府,办公厅(室)领导同志批示中需要办理落实的事项;(六)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中需要办理落实的事项;(七)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需要办理落实的事项;(八)中央、省主流新闻媒体反映我省工作情况,经领导批示需要办理落实的事项;(九)政府、办公厅(室)领导同志交办的其他需要办理落实的事项。

加强政治执行力的做法

加强政治执行力的做法

加强政治执行力的做法
以下是关于加强政治执行力的做法。


首先,加强政治执行力需要在多个层面上进行努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
1.提高政策制定和规划的透明度:确保政策制定过程更加公开、透明,以便社会各界能够更好地了解政策内容和目标。

2.强化政策宣传和解读:通过多种渠道对政策进行深入宣传和解读,提高社会各界的认识和理解,以便更好地推动政策的落实。

3.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作和沟通:提高政府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效率,确保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能够得到各部门的协同支持。

4.完善政策评估和监督机制:建立一套有效的政策评估和监督机制,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5.提升公务员队伍的执行力:加强对公务员队伍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执行力,以确保政策能够在基层得到有效落实。

6.创新政策执行手段: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高政策执行的精准度和效率。

7.强化政策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健全政策激励和约束机制,鼓励各级政府和部门积极履行职责,推动政策落地生根。

8.加强政策监督和问责:对政策执行不力、工作落实不到位的责任主体进行严肃问责,确保政策执行力得到实质性提升。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加强政治执行力的做法。

提高政府公信力方法

提高政府公信力方法

提高政府公信力方法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得以有效治理一个国家的基础,它是指政府所信守的价值观、职责及行动所产生的信任度。

对于一个国家的政府而言,公信力是其赖以维持合法性和稳定性的关键要素,而政府的公信力若能够得到民众的认可和信任,则其治理效果将更加明显,国家的发展进程也会更加顺畅。

因此,如何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显得非常的重要,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

1.加强信息透明度信息透明度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方面。

政府在决策过程中要遵循信息季节的原则,及时公布重大决策的过程及结果,从而让公众能够了解决策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同时,政府应该鼓励社会多方面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让言论自由得以真正实现,民众的正确诉求才能得到发表和解决,进而提高政府公信力。

2.推动政务公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政务公开已成为了提高公信力的重要手段。

政务公开是指政府信息公开、公共服务公开及政策公开等方面的公开信息。

政务公开要真正实现可以让人民了解政府的工作进展和政策评估,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同时还可以引导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政府需要制定完善的政务公开标准、制度及相关法规,同时也要加强政府公开的质量管理,确保政务公开活动的合法性、科学性和客观性。

3.强化改革创新创新和改革是提高公信力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进行创新和改革,以更优质、高效、低成本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务,帮助民众解决实际问题,增进人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同时,政府还要注重取得政治性推动,通过创新和改革,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并加强社会管理和治理能力。

4.强调责任和诚信政府的每一项举措和决策都要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的要求,注重对外的诚信和责任心,从而树立政府公信力,政府要建立法制保障的机制,对规范行政行为进行制度化、规范化,规范公务人员的行为,打造一个清廉、诚信的政府形象。

5.注重社会参与政府要大力推进政社互动,增加社会参与和民主决策的途径,充分发挥公众可以参与决策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展现政府透明、责任、公正、公开的形象,加强社会监督,确保政策公平、公正、公开,以提高政府公信力。

如何提高政府执行力

如何提高政府执行力

提升政府执行力主讲人:宋世明教授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今天我跟大家探讨一个全新的题目,叫提升政府执行力。

尊敬的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首次提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特别是2006年的9月4号,尊敬的家宝总理,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电视电话会上有一个讲话,这个讲话当中有一段,目前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个是政令不畅,执行不力。

二是违法违规失信于民,必须下决心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2008年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再一次提出严肃法纪政纪,坚决改变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

这就是今天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提升政府执行力。

借用总理的一句话来说,目前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着突出问题,其中突出问题之一那就是政令不畅,执行不力。

其实公共管理这个学科当中,一般是这样解释,提升政府执行力的价值和作用。

一般从四个角度。

第一个角度,当组织处于重大转折点的时候,战略是关键性因素;当战略已经确定,执行力就是关键性的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个人感觉到,党和国家有三个大的重要的战略转折点。

一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二是1992年,二是2003年战胜非典之后,2003年战胜非典之后执政党国家明确提出要全面落后科学发展观。

从这个角度上说自从2003年战胜非典以来,执政党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战略已经确定下一步各级政府,各个部门,方方面面,面面方方要创作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第一个角度。

第二个角度,三分战略,七分执行。

战略易于复制,执行不容易模仿。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我的敌人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我一瞬间对敌人,包围敌人、消灭敌人,很可惜我的敌人不知道我毛泽东在何时、何地、何种时机采用这种战略,所以战略易于复制,执行不容易模仿。

提出一个战略绝不允许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以培训落实培训。

第三,没有执行力任何规则都是一纸空文,没有执行力任何政策都将丧失公信力。

增强公信力 提高执行力

增强公信力 提高执行力

提高执行力增强公信力——在全省质监系统领导干部读书会上的讲座(2007年7月11日)丛大鸣同志们:今年的读书会,主要是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有关讲话精神,传达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分析形势、总结工作,研究部署下一步的工作任务。

会议期间,还将安排一些参观活动,帮助我们开阔视野,拓展思路。

今天下午,专门拿出半天的时间,咱们一起务务虚。

由我和大家一起就“提高执行力、增强公信力”这个问题进行一下探讨和研究。

一、关于执行力和公信力的基本概念及其辨证关系(一)执行力的概念。

执行力是目标与结果直接的纽带。

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执行力指一个人的执行力或某一件事的执行力,就是把想干的事干成功的能力;广义的执行力是指一个组织或一个团体的执行力,即组织或团体在达成目标过程中所有影响最终目标达成效果的因素,如果对这些影响效果的因素都进行规范、控制及整合运用的话,那么就可以提高执行力。

对政府来说,执行力是政府执行管理职责的能力,它是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执行力现在成了我国流行的热门话题。

如何理解执行力?有一则管理寓言很形象地展示了执行力在上下级之间的微妙: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希望彼得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

耶稣自己弯腰捡起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儿换来3文钱,并用这些钱买了十几颗樱桃。

出了城,两人继续前进,经过的是茫茫荒野,耶稣猜到彼得渴得厉害,就让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彼得一见,赶紧捡起来吃。

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十七八次腰。

于是耶稣笑着对他说:“要是按我想的做,你最开始弯一次腰,我也就不用一次又一次重复地扔樱桃,你也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

”这个故事反映出一个问题:领导所想的和员工所想的,往往不能得到有效地统一。

执行力缺失,使领导者的所有工作都会变成一纸空文或一场空谈。

一些企业界的例子也充分说明了的执行力的极端重要性。

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能一步步由小到大,由大到强,逐渐拉大和竞争对手的差距,它的成功之道就在于不断在传统模式中开发出适合业务发展需要的方式,并不折不扣地加以执行;三星电子依靠出色的经销执行力取得了“数字融合革命”的巨大成功,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明星企业;百事可乐创造了一套被成为“销售执行”的销售方式,把强大的执行力带到了每一位公司销售业务代表身上,为百事可乐开拓出了广阔的市场。

政府执行力与“海西”建设——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 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政府执行力与“海西”建设——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 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推进 “ 海西”建设,本刊约请 了若干行政管理学方面的专家撰文。探讨强化责任政府和绩效政府建设 , 提升
政 府执行 力 ,推 进 “ 西”建 设 的思 路和 对策 。 海
文 /袁曙 宏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 《 政府工作报告 》 中明确指出, “ 要 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 , 提高政府 执行力和公信力。 ”这是 “ 执行力”概念第一次被写进 《 政府工作报告 》 ,标志着 “ 执行力”建 设被正式提上政府改革和建设的 日程。 政府执行力是一个新的概念 , 它既不同于传统行政法上
力不足的状况 , 规范政府执行力的实施行为,完善政府执行力的问责、监督机制, 形成政府执
开放潮 ・ 06・ 3 ・ 20 0 期 总第 11 0 期
维普资讯
的建 设首 先应 从 维护 中央 政府 权威 着手 。 级政府 应 当按 照 各 宪法 规定 的原 则 , 把统 服从 中央政 府 领导作 为 切 行政 活
第二 、 动 地方 政府 的 能动 提 升 执行 力水 平 。 高 调 陛。 提
政 府执 行 力 的关键 在各 级 地方 政府 。 当前 ,由于 行政 不 作 为、 作为、 迟 乱作 为 、 作 为带 来 的执 行 力缺 失 的情 况 比较 假
规 划 、行政 指导 、行政 合 同和 行政 奖励 等软 权 力行政 方式 , 逐 步 实现从 管理 型政 府 向服 务型政 府 的转 型 。
的行 政 行为执 行 力 , 也不 同 于党 的执政 能 力 , 而是 行政 机 关及其 工作 人 员实施 法律 法规 、 针 方

政策、战略决策 以及执行行政命令和处理行政事务的能力。 十六大以来 ,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 、 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创新型国 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新的执政理念、 发展战略和宏伟目标。 而政府执行力的强弱, 将直接影响着这些理念、战略和 目标的顺利实现。增强行政主体的执行力意识 , 改变政府执行

影响政府公信力的要素及提升途径

影响政府公信力的要素及提升途径

影响政府公信力的要素及提升途径摘要:政府公信力既是政府自身获得公众信任的力量体现,也是政府在公众中威信和形象的体现。

文章列举了影响政府公信力的要素,认为提高政府公信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依法行政、严格按制度办事、政府官员要树立良好的官德、让权力在公开透明状态下运行,真正建立一个勤政、廉洁、高效、诚信的政府。

关键词:公信力;利益;制度;对策。

一、政府公信力受损原因探析。

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通过自身行为获取社会公众信任、拥护和支持的一种能力。

一个政府是否具有公信力,不仅关系到它的影响力和权威性,也直接决定它的执行力的强弱。

政府公信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信任资源,因为这种信任资源是无形的,我们可以把政府公信力称之为一种“软实力”。

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实力得到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有所提高,政府的公信力随之日益增强,但从近年的群体性事件也可以看出,政府的公信力在一些地区和领域有所缺失和下降,需要引起各级政府和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

政府的公信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与我国的现实状况紧密相连的。

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社会整体已由过去的解决温饱时代进入到发展起来之后的利益博弈时代;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由传统的封闭社会进入到了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政府的行为方式和人民群众的要求之间产生的差距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政府公信力的发挥。

1。

人民群众对切身利益的关切直接影响政府公信力。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社会已整体进入到利益博弈时代,人们的许多诉求都是利益诉求。

而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制度不健全、政府行为不规范等因素导致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受损的情况普遍存在,例如征地拆迁补偿、国企改革、司法不公等引发的上访问题不断增多。

但是,一些政府部门和官员对于人们的这种利益诉求还不完全适应,把人们的利益诉求看作是“添乱、找麻烦”,进而采取对立态度。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学习心得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学习心得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学习心得学习《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心得体会薛英海通过学习《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我认识到其出台和实施对进一步加强行政纪律惩戒工作,严肃行政纪律,督促行政机关公务员依法履行职责,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建设法治政府和责任政府,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认真学习研究,我总结出以下心得。

一、《行政机(请你收藏好范文,请便下次访问 .HAowORd. )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制定出台的重要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特别是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由于缺乏相应的行政纪律惩戒规定,使得一些违背公务员职责的行为没有受到应有的惩处,严重影响了行政纪律惩戒作用的发挥。

因此,很有必要制定一部全面、系统的规范行政纪律惩戒工作的行政法规。

1、颁布实施《处分条例》,是加强公务员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

公务员法规定了公务员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为依法开展公务员纪律惩戒工作,实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提供了法律依据。

2、颁布实施《处分条例》,是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

公务员队伍的纪律是否严明,行为是否规范,事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所以,必须对公务员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

《处分条例》的颁布实施,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公务员的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

3、颁布实施《处分条例》,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途径。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规范行政权力,大力加强政风建设,建设一个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

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必须依法、规范、高效地行使行政权力,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于为人民谋利益。

《处分条例》的颁布实施,有利于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全面推进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效能政府建设。

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特征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该条例是以宪法、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依法、系统、全面规范行政机关公务员的行为,其特征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务督查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务督查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务督查工作的意见为切实抓好工作落实,确保政务工作有序高效运行,全面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现就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务督查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进一步提高对政务督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政务督查工作是保障政府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关键环节,是促进依法行政和提高政府执行力的有力手段,也是推动作风转变、保证政令畅通的必然要求。

各部门各单位要从全面贯彻党的XX大精神,进一步提高对政务督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确保政务督查在推动决策落实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政务督查工作范围
1.上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求贯彻执行或者办理的事项;
2.《政府工作报告》主要目标任务的落实情况;
3.市政府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
4.市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专题会议、现场办公会议决定事项的贯彻落实情况;
5.全市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的进度及完成情况;
6.上级和市政府领导批示、交办事项的完成情况;
7.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情况;
8.群众通过民生诉求热线、市长信箱、网络、来访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市长批示后相关单位办理情况;
9.市政府指令性工作落实情况;
10.其他需要督办的事项。

三、政务督查工作原则
1.客观公正原则。

督查活动要深入实际,说真话、讲实情,既报喜又
报忧。

准确、客观、公正地反映工作落实情况,始终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
待督查工作,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2.有令必行原则。

凡政府决策和领导批示、交办事项,做到有交必办、有令必行。

各镇办、市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必须认真做好承办工作,确
保政令畅通。

全面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全面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大局 中 , 准 自己的方 位 。 强化 大局 找
意 识 就 要 认 识 大 局 、 握 大局 、 从 把 服
如 父母 的从政理念 , 实做到 “ 切 常怀 为 民之心 、 常思 为民之策 、 常兴 为民
之举 ”用人 民赋 予 的权 力服 务 人 民 , , 造福 人 民 。 不断 信 力 和 执 行 力
■ 山西省 省长 于 幼军
地 区 的社 会诚 信 蔚 然 成 风 ,就 能 得 到 人 民群 众 的 信 任 ,增 强 外 来投 资
者 的信 心 ; 府 不讲 诚 信 , 会 破 坏 政 就 整 个社 会 信 用 的 基 础 。 大 局 意 识 。 局 就 是 全 局 , 是 大 就 发 展 趋 势 ? 化 大 局 意 识 , 重 要 的 强 最 题, 自觉 为大局 服 务 。 服务 意 识 。 府 的权 力是 人 民赋 政
量 推 进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根 本 保 证 。没 有 执 行 力 的 政 府 , 软 弱 涣 散 、 是
难 有 作 为 的 政 府 ; 有 公 信 力 的 政 府 , 失 去 诚 信 、 民 唾 弃 的 政 没 是 人 府 : 有 良好 服 务 的 政 府 , 不 称 职 、 合 格 的政 府 。 没 是 不
维普资讯

Sp i A ̄i i ec a tc e U
治 事 先 治 政 , 政 先 治 官 , 官 先 治 心 。政 府 的 公 信 力 、 行 力 治 治 执 和 服 务 是 政 务 环 境 的 核 心 ,是 有 效 组 织 和 动 员 社 会 各 方 面 资 源 、 力
杆 。政 府 是 社 会 秩 序 与 市 场秩 序 的
氛围, 以真挚的感情和 良好的服务吸

提高政府执行力 增强政府公信力

提高政府执行力  增强政府公信力

提高政府执行力增强政府公信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告诉我们,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所以要论述如何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增强政府公信力,首先要站在法制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因为只有依法治国才是我们治国理政与长治久安的出路与归宿。

一、政府执行力和政府公信力的内涵及其联系执行力概念最早由美国资深的企业家保罗?托马斯和企业管理学家大卫?伯恩提出的,他们认为执行力在企业竞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事实上,一个组织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成功与否,可以说是“三分战略,七分执行”。

具体到基层政府,执行力就是拥有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能力、科学决策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处理危机的能力、公共服务的能力以及廉洁自律的能力。

而政府公信力,即是政府获得公众的信任度,是政府能力在公众心中的综合评价和公众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也是政府对公众的凝聚力和动员力的重要决定因素。

所以,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历来相辅相成、相互制约。

公信力弱的政府,不能取得公众的足够信任,必定有令难行,也就不可能有很强的执行力;而执行力弱的政府,一切规划和政策都难以落实,也就没有多少公信力可言。

二、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现状目前,我国各级政府的公信力整体上处于下降态势,形势比较严峻。

近些年来,针对政府的各类群体性事件多次发生,针对政府官员的恶性犯罪案件也不少,民众参与政治普遍冷淡。

于此可以看出,政府的形象不再那么光辉高大,其公正性和为人民服务的无私性遭受质疑,其执行力和公信力略显苍白。

具体表现为:(一)政令不畅。

政令不畅主要表现为下级政府在贯彻上级政府政策时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形式:首先,政策选择性执行。

对不符合自己利益的政策,或是从政策执行中得不到利益的政策,下级政府采取消极应付甚至抵制的态度,选择性执行。

其次,附加性执行。

表现为下级政府在执行国家或上级重大政策时往往给原政策增加一些符合自身利益但原本没有的规定。

完善制度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

完善制度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

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加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互动
拓宽民意表达渠道
建立多种民意表达渠道,如听证会、座谈会、网络征集等,确 保公众意见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到决策中。
加强政务信息公开
及时公开政府工作进展和决策,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了解和信任 。
建立互动交流平台
通过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与公众进行实时互动交流, 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北京“一卡通”的成功案例
“一卡通”的背景
北京市为方便市民出行,推出“一卡通”交通卡,可用 于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
成功经验
北京“一卡通”的成功在于其便捷的使用方式、广泛的 应用领域和完善的售后服务。同时,政府加大了对“一 卡通”的宣传力度,提高了市民的使用意愿。
启示
政府应关注民生需求,创新服务方式,加强信息化服务 建设,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不足
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府公信力的概念、现状和问题等方面,对于如何通过制度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具体措 施和实施效果等方面缺乏深入研究。
未来展望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完善制度建设以提高政府公信力,例如加强信息公开和回应机制的具体措施、完 善行政问责制度的具体操作流程、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加强社会监督的具体方案等。同时也可以对不同地区、 不同层级的政府公信力进行比较研究,以总结出更多具有普适性的提高政府公信力的经验。
制度建设可以规范行政行为,保障 行政行为的公正性和透明度,避免 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提高政府的 公信力。
政府公信力对制度建设的作用
反馈机制
政府公信力可以提供反馈机制 ,帮助政府了解社会公众的需 求和期望,从而更好地调整和
完善制度建设。
推动改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虽然宏观环境偏紧,但我们面临的机遇仍然大于挑战。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化,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世界经济仍处于周期性扩张轨道中;国际新一轮高端制造业、服务贸易、服务外包和研发机构加速向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转移,给我们有选择地承接产业转移带来更多的机会;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特别是随着苏通大桥的建成通车,我市将全面融入上海1.5小时都市圈,区位交通优势进一步凸显,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越来越强,使如皋真正融入沪苏通“金三角”经济快速发展的核心圈、成为生产力诸要素的快速集聚区。加之近几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工业经济连续多年保持高位增长态势,主导产业、骨干企业迅速扩张,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增势强劲;大沿江开发加快推进,集聚产业、承载项目、外向开拓的能力大大增强,一批超亿美元和超10亿元重大项目相继落户,这些必将为经济社会持续腾飞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面对已经来临的新一轮发展机遇,我们必须高点定位,奋力拼抢,努力在区域竞争中赢得先机。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瞄准目标任务抓落实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在市政府全体(扩大政府在这里召开新一届政府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和十五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精神,动员政府组成人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奋勇争先,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下面,我根据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的意见,讲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把又好又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发展观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求又好又快地发展。又好又快,就是好字优先、好中求快、快中见好。关于“好”,应该看到,我市的产业结构、投入结构虽然逐步得到优化,但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产业层次还不高,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发展质量提升的空间仍然很大。因此,在推进持续腾飞的过程中,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定不移地以又好又快发展为鲜明导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引进规模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节能环保的项目,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在更高起点、更高平台、更高标准上开创如皋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关于“快”,我们要实现持续腾飞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在发展上保持快速度、强增长。面对周边地区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如果没有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我们就会承受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处于被动、受挤压的不利境地。只有不断地追赶跨越,隔几年上一个台阶,才能赶上区域经济发展的快车,赢得新一轮发展的主动权,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总之,我们在推进持续腾飞的过程中,必须全面地、准确地、辩证地处理好“好”与“快”的关系,既不能因为强调发展质量,而放慢速度,贻误机遇;更不能一味追求发展速度,而忽视了质量,必须切实把握好发展的质量、速度、结构和效益的统一。
二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我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高度关注城乡居民收入、人均住房面积、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等与群众利益相关的指标,这些指标最能说明群众利益的实现程度,要千方百计地提高这些指标的含金量和增长速度。坚持以人为本,要注意正确处理人民群众的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关系,既要谋局部利益,更要谋全局利益;既要谋当前利益,更要谋长远利益;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要妥善解决好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保护等工作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等热点难点问题,要对困难群众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关爱,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坚持招商选资与技改投入并重。在国家宏观调控日趋紧缩的大背景下,抓好项目建设,必须坚持招商选资与技改投入并重。继续强势推进招商选资。要实现持续腾飞目标,必须在更高层次上继续强势推进招商引资,实现向招商选资的转变。要始终坚持利用外资的总量、质量、结构和效益协调并进,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为实现总量跨越、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积蓄强大后劲。更加注重技改投入。面对各类要素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的新问题,特别是在资源、环境承载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我们在强势推进招商引资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抓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这是提高企业装备水平、壮大经济总量、优化产业结构、谋求持续腾飞的重要途径。事实上,我市不少企业坚持技改强企之路,规模迅速扩张,效益不断提升,同时又缓解了对于土地等资源的压力。当前,各镇、开发区、各部门要帮助企业谋技改、解难题,在合作重组、科技投入、设备更新、工艺改进、新品开发、品牌创建和扩大先进产能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2、面对如皋的市情状况,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刚刚过去的2007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全面腾飞的一年,尤其是到帐外资位居全省第二,工业纳税销售位居南通第二,一般预算收入总量在全省前移三位。但是与先进县市和全面小康要求相比,我市部分重要指标的总量和均量还有比较明显的差距,持续腾飞的压力仍然较大。以人均gdp和一般预算收入为例,去年我市人均gdp和一般预算收入增幅虽然在南通市处于领先位置,但人均gdp绝对值仅为全省的55.8%、南通的59.2%;一般预算收入总量在南通市处于第四位,与第一位的通州相差2.5亿元,在苏中15个县(市)中,我市一般预算收入总量排在第七位,分别比第一位的泰兴、第二位的靖江少3.74亿元、3.43亿元,与这两个市的差距比2006年进一步拉大。对照2009年实现全面小康的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目前我市仅完成16个,人均gdp、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农民人均纯收入等6项重要指标还低于序时进度要求。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结构还不够优化,工业产业层次仍然偏低,集镇建设仍需加强,公共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时不我待、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紧迫意识,不负众望,乘势而上,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切实增强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2008年是我市实施“十一五”规划关键之年,是推进经济社会持续腾飞之年。当前,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与压力同在的发展环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清醒的头脑、进取的精神、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腾飞。
进一步优化项目服务。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项目是本职工作、是应尽义务、是首要任务”的理念,更多地为项目推进谋思路、出点子、挑担子,多做有利于项目推进的事,多做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事。要着力破解要素瓶颈,用地方面,要通过盘活存量、提高投资强度、争取点供指标等途径,努力为项目提供用地保障;融资方面,要用足用好用活国家信贷政策,千方百计增加有效信贷投放,进一步完善银政企合作机制,高效组织银企恳谈对接活动;报批方面,要积极主动向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汇报工作,促进项目尽快获批。要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企业排忧解难。要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特别是要严格执行收费政策,对可收可不收的费用,一律不允许收取;对有自由裁量权的收费,一律执行下限标准;严格规范中介机构收费行为,决不允许部门帮助中介机构或行业协会违规收费。经济环境监察中心要进一步强化职能,加大项目建设环境的治理力度,对妨碍项目建设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三是要坚持统筹兼顾。注重统筹,就是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全面、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针对我市的实际情况,我们要着力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我们对“三农”、社会事业发展高度重视,投入力度明显加大,但是要清醒地看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还很大,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还没有完全改变。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工作力度和支持力度,在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协调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人口与计划生育、民族宗教等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加强人事、地震、统计、审计、物价、粮食、气象等工作。注重兼顾,就是要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三百单位帮村、万名党员帮户”工作,精心打造爱心城市、爱心超市品牌。要坚持环保优先的方针,加快“生态市”创建步伐,大力推进环境优美镇和卫生镇建设。要不断完善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突出抓好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大力促进党群之间、干群之间关系的和谐,为持续腾飞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更加注重关注民生
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本届政府提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执政为民的要求融入到思想感情里,体现在政策措施中,落实到具体工作上”。我们必须言行一致,务求实效。
一、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实质
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作出了最新概括和精辟阐述,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更加自觉坚定地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建设全面小康的全过程,落实到方方面面的工作中去。在推进我市经济社会持续腾飞的过程中,重点要把握以下几点要求:
三、高度聚焦项目建设这个总抓手
项目建设事关全局,事关未来,对于实现追赶跨越、持续腾飞、加快全面小康建设具有决定性的战略意义。全市上下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更加突出项目建设在全局工作中的位置。
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组织经济社会工作的总抓手。项目是发展的载体,有项目才会有投资、才会有发展。项目建设的力度和层次,直接决定着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实践证明,抓住了项目这个“龙头”,就抓住了发展的“牛鼻子”,抓住了发展的主动权。无论是抓经济工作,还是抓社会事业,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抓项目。因此,各镇、开发区、各部门必须牢固确立项目总抓手意识,进一步增强项目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真正把项目建设当作重中之重来抓,以项目的突破带动经济社会的持续腾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