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本:第二章 第3讲 力的合成和分解教学文案
力的合成说课稿
力的合成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力的合成》是高中物理中的重要一课,它位于力学部分的核心位置。
在这一章节中,力的合成不仅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功与能量等概念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围绕力的合成原理进行讲解,通过引入向量合成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力的合成规律,从而在实际问题中能够灵活运用。
(1)作用与地位力的合成在物理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是连接力学基础与实际应用的桥梁,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力的合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在受到多个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内容包括:1. 合力的概念:什么是合力,为什么需要合力;2. 力的合成方法: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3. 合力的大小与方向:如何计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4. 应用实例:分析实际问题中力的合成,解决简单力学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后,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理解合力的概念,掌握力的合成方法;b. 能够运用力的合成解决简单力学问题;c. 了解合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a.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b.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物理学科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b. 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1. 合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力的合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1. 理解并掌握力的合成方法,尤其是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2. 解决实际问题中力的合成,尤其是力的方向和大小的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力的合成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确保学生能够突破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互动,并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力的合成原理。
力的合成与分解说课稿
(一)力的合成与分解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高中物理组x号考生。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力的合成与分解》,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谈一下我对教材的理解。
《力的合成与分解》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四节,本节编排在位移、速度、加速度、三种基本性质力之后,学生会在本节课学习矢量运算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而矢量运算始终贯穿在高中物理的全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和普遍性。
因此,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课程方案要求教师育人为本,分析学生是备课的重要环节。
学生已经接触过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但是不会对互成一定角度的力进行合成。
此外,学生已接触过位移、速度等矢量,对矢量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之前学习的都是代数运算,因此学生学习矢量合成时会存在困难。
此外,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此时已能较为适应高中的学习方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
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道合力与分力的概念,体会等效替换的思想。
2.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力的合成和分解遵从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3.知道矢量相加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标量相加遵从算术法则。
能区别矢量和标量。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了这节课的重难点,重点是平行四边形定则,难点是通过实验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将采用讲授、演示、分组实验的教学方法。
同时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法和合作探究法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下面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重点说一说教学过程的设计。
首先我将展示两幅场景,场景一:吊灯分别用一根绳子和两根绳子悬挂在天花板保持静止;场景二:两个小孩和一个成年人将完全相同的一桶水从地面提到同一高度。
请学生观看两幅场景,并思考场景一中吊灯分别受到几个力,场景二中水分别受到几个力,拉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吗。
八年级物理 全册 力的合成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二节 力的合成[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等效理念,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等概念。
2、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分析共点力的合成3、了解分力与合力的大小关系及角度关系。
4、理解分力、合力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等效替代。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合力、分力、力的合成等概念的辨析,认识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2、通过对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探究,感受实验探究物理规律的基本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及实验结果的互评,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合力与分力的关系2、平行四边形定则及应用(二)教学难点1、实验探究实施与结果分析2、合力的范围[教学用具]力的合成实验板、图钉、橡皮筋、棉线、白纸、直尺、弹簧秤、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自学质疑按小组顺序提出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重点或难点问题,包括自身想到的问题,并且让所有同学标记在自己的学案上,以备共同讨论交流展示。
师:我们按照学案上学习内容的顺序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1、生活中有很多事例:两个力 或者多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与某一个力单独作用的效果相同。
如(课件呈现):既然它们是等效的,就应该可以等效替代。
什么是等效替代呢?生回答:当作用效果相同时,用一个力代替多个力,这就是等效替代。
结论:只要我们关注的效果相同,物体的受力就可以等效替代。
师:对于这里谈到的力我们物理上给了定义,即合力与分力。
F2、生自主展示: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和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那么 这个力 叫合力, 那几个力 叫分力。
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叫力的合成。
思考:我们能否孤立地谈合力与分力的概念?为什么?生回答:不能。
因为合力与分力单独谈无意义。
——点拨3、两个力方向相同和相反,即夹角分别是0°和180°时两力的合力是多少? 生:方向相同时,21F F F +=合;方向相反时,12F F F -=合(大减小)——齐答4、师:若两个力成任意的一个夹角,如何求合力?请大家根据课前的预习进行探究实验,并完成学案上的问题。
《力的合成》教案完美版
《力的合成》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合成概念,掌握力的合成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合成概念介绍2. 力的合成方法(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3. 力的合成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力的合成概念、力的合成方法。
2. 教学难点:力的合成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的合成方法。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合成效果。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绳子、木板等)3. 小组讨论表格4. 课后作业布置六、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与分解概念介绍2. 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3. 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中的应用七、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1. 平行四边形法则原理2. 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3. 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实际例子八、力的三角形法则1. 三角形法则原理2. 三角形法则的应用3. 三角形法则的实际例子九、力的合成与牛顿第二定律1. 牛顿第二定律与力的合成关系2. 力的合成在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3. 力的合成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际例子2. 分析力的合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布置课后作业,进行知识拓展六、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与分解概念介绍解释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含义,强调它们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 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详细介绍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以及如何应用于力的合成与分解。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展示力的合成与分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人体运动、机械装置等。
七、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1. 平行四边形法则原理讲解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基本原理,即两个力的向量首尾相接,形成平行四边形,其对角线代表合力的向量。
2. 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演示如何使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来计算两个力的合力,并通过图表和动画加深理解。
《力的合成》 讲义
《力的合成》讲义一、什么是力的合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个物体同时受到多个力的作用。
比如,一个人拉着箱子在斜面上行走,箱子不仅受到人的拉力,还受到重力、摩擦力和支持力等。
那么,如何来确定这些力对物体的总体作用效果呢?这就需要引入力的合成这个概念。
力的合成,简单来说,就是将几个力等效地看作一个力的过程。
这个等效的力能够产生与原来几个力共同作用相同的效果。
二、共点力在研究力的合成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共点力。
共点力是指几个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
例如,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它受到的重力和绳子的拉力就是共点力。
但如果是一根扁担挑着两个物体,这两个物体的重力就不是共点力。
只有共点力才能进行力的合成,如果不是共点力,需要先将力平移到作用点上。
三、力的合成法则1、平行四边形定则这是力的合成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法则。
如果两个力是共点力,以这两个力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例如,一个力的大小是3N,方向水平向右;另一个力的大小是4N,方向竖直向上。
我们以这两个力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那么从作用点出发的对角线就是它们的合力。
通过数学计算可以得出,合力的大小为 5N,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53°。
2、三角形定则三角形定则其实和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等效的。
如果将两个力首尾相连,那么从第一个力的起点指向第二个力的终点的有向线段就是合力。
比如,一个力向东,大小为 5N,另一个力向北,大小为 12N。
将这两个力首尾相连,那么从第一个力的起点指向第二个力的终点的线段就是它们的合力。
合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勾股定理计算得出,约为 13N,方向为东偏北约 674°。
四、合力的大小范围1、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当两个力同向时,合力最大,大小等于两个力的大小之和。
当两个力反向时,合力最小,大小等于两个力的大小之差的绝对值。
合力的大小范围在这两个极值之间。
《力的合成与分解(二)》讲课稿
《力的合成与分解(二)》讲课稿一、知识回顾:课前播放《众人划桨开大船》片段,师:“正如歌曲中唱到的,小到一个班集体,大到一个国家,只有同心协力,集大家的力量,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这里的“集大家的力量”,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合力是不是一样的?有没有区别呢?”生:“有区别,集大家的力量是单纯的代数相加,力的合成是按平行四边行定则来求解的”师:“很好,(边播放PPT边讲解)我们把已知分力求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力的合成的特点是合力与分力作用效果相同,但是不能同时存在,力的合成满足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那么一个力是否也可以产生几个作用效果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看看谁是咱们班力气最大的人?”找两个看起来壮士的学生拉紧绳子做拔河状,听老师口令学生开始发力,老师在绳子中间用两根手指轻轻拨动绳子,发现两名大力士都被老师拽动了。
师:“看来咱们班唯一的女生,梁老师我才是咱班力气最大的人啊!老师看起来很轻松就把咱们的大力士给拽动了,老师是如何做到四两拨千斤的呢?别着急,学完本节课,大家自然就会明白了!(老师边写标题边说)请大家把课本翻到45页,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第2课时的内容,力的分解师:“我们已经知道,已知分力求合力叫做力的合成,那么什么是力的分解呢?同学们一起回答”生:已知合力求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师:“好,那么力的分解到底是什么呢?它都存在于哪里呢?我们来看一个实例(点击PPT),同学们看图片,为什么公园里的滑梯倾角很大而跨江大桥要修很长的引桥才行呢?”生:七嘴八舌的猜想……师:“我们先来看一个实验短片……实验中,我们从塑料泡沫的形变上就能清楚的观察到,重物对沿着斜面方向和垂直斜面方向都有力的作用,那么这个力又和倾角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继续观察实验……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找同学来回答……”生:“这个实验说明了重力使物体沿斜面下滑,并且随着斜面倾角增大,使物体下滑的力就越大。
师:“那么重力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效果呢?我们接着观察实验……这个实验又说明了什么?哪位同学看出了其中的门道?”生:“这个实验说明额重力使物体压紧斜面,也就是垂直斜面向下的力。
《力的合成》教学设计5篇
《力的合成》教学设计《力的合成》教学设计5篇《力的合成》教学设计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节教学根据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求,突出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把本节课设计为实验探究式教学方式。
在完成认知的过程中,通过提水桶实例感悟身边的物理学,通过实验探究发展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科学探索兴趣,培养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教学背景(一)本节教材分析在学生了解力的概念和常见力的基础上,研究多个力的合力问题,它是前几节内容的深化,依据等效思想给出合力与分力概念,并通过实验探究推理归纳出矢量运算普遍遵守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使学生对矢量和标量认识得以完善。
矢量运算始终贯穿在高中物理知识内容的全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和预备性为以后学习速度、加速度、位移、动量等矢量运算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二)学情分析本节教学设计面对普通班高中学生,此层次学生认识兴趣极低,基本上没有学习动机。
他们在初中物理中,学习了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代数和”的运算在学生头脑中已成定势,通过实验探究感知力的合成定则,力争突破原有思维定势。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归纳分析法(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电脑及投影仪、方木板1块、弹簧秤2个、橡皮筋1条,20 cm细线1条(两端打好套)、白纸1张、图钉几个、三角板一对、刻度尺(学生探究实验用),杠铃片,绳子(演示实验用)教学流程:1、复习初中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
2、生活中并不都是同一直线上两个力合成,提水桶的实例引入新课,由提水桶实例感悟分力合力,提出探究问题3、学生猜想并设计探究实验4、实验探究力的合成方法5、得出四边形定则,图示法的应用6、探究合力大小与分力关系7、共点力概念及说明能形成共点力的条件8、学习效果反馈(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感悟合力与分力,领会等效替代思想2、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索规律、归纳总结出共点力合成定则。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设计方案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力的合成与分解科目高中物理年级高一教学时间45分钟学习者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力的合成与分解指的是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法则,其核心是平衡问题的处理,理解这一知识的关键就是要掌握平衡问题处理的方法。
学生已经学过重力、弹力、摩擦力三种性质的力,本节课的内容力的合成与分解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
由于它还与后面所学的知识都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本学科的核心内容。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态度;2)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独立思考的习惯;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实验演示归纳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经历定则的具体应用过程,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方法;三、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2)初步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计算共点力的合力;3)认识力的分解有多种不同的分解方法,并能根据具体的情况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计算分力;教学重点、难点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和应用;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与分力;教学资源1)演示实验2)学生实验3)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活动过程描述1(通过实例激发兴趣)1、导入新课通过对初中学过的单个力产生的效果,与两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引出共点力、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同时出示教学图片,如:两个人抬水、拉纤或拔河的图片.(图片可以参见多媒体素材中的图形图像)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活动过程描述2(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2、(板书)力的合成与分解1)力的合成提问1:已知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1、F2的大小分别为50N、80N,如果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其合力大小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样?(教师讲解时注意强调:‘描述力的时候,要同时说明大小和方向,体现力的矢量性’)提问2、进一步在问题1的基础上提问,若F1、F2的两个力的方向相反,其合力大小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样?教师引导学生得到正确答案后,总结出“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规律:物体受几个力共同作用,我们可以用一个力代替这几个力共同作用,其效果完全相同,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已知几个力,求它们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指明:(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较大的力方向相同.提问3、若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其合力大小又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样?教师出示投影和图片:两个学生抬水对比一个同学抬水,让学生考虑:一个力的效果与两个力的效果相同,考虑一下是否“合力总比分力大”?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活动过程描述3(通过演示让学生得出结论)教师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演示器演示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演示实验可以参考多媒体素材中的视频文件);演示1:将橡皮筋固定在A点,演示用两个力F1、F2拉动橡皮筋到O点,再演示用F 力将橡皮筋拉到O点,对比两次演示结果,运用力的图示法将力的大小方向表示出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获得和理解力的平行四边性法则,在实验前,教师可以设计F1、F2的大小为3N和4N,两个力的夹角为90度,这样物理计算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会发现F1、F2和F 的关系满足勾股定理,进而得到力的平行四边性定则,教师总结: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作邻边,作平行四边形,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活动过程描述4学生可以通过分组实验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性定则(可以参考多媒体资料中的视频试验),试验器具:一块方木板,八开白纸两张,大头钉若干,弹簧秤两个,橡皮筋一个,细线若干,直尺两个,学生在教师的知道下,组装好试验设备,进行试验验证.强调:需要记录的数据(弹簧秤的示数)和要作的标记(橡皮筋两次拉到的同一位置和两个分力的方向)教师总结:经过人们多次的、精细的试验,最后确认,对角线的长度、方向,跟合力的大小、方向一致,即对角线与合力重合,力和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让学生根据书中的提示自己推导出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式.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活动过程描述52)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也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师讲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过程,所以平行四边形法则同样适用于力的分解.如果没有其它限制,对于同一条对角线,可以作出无数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如图).这就是说一个已知的力可以分解成无数对不同的共点力,而不像力的合成那样,一对已知力的合成只有一个确定的结果.一个力究竟该怎样分解呢?(停顿)尽管力的分解没有确定的结果,但在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时,一般都按力的作用效果来分解.下面我们便来分析两个实例.力的分解按照力的作用效果来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活动过程描述6(通过实例巩固得到的知识)例题1: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斜向上的拉力的作用,该力与水平方向夹角为,这个力产生两个效果:水平向前拉物体,同时竖直向上提物体,,因此力可以分解为沿水平方向的分力、和沿着竖直方向的分力,力和力的大小为:例题2: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常把它所受的重力分解为平行于斜面的分量和垂直于斜面的分量(如图),使物体下滑(故有时称为“下滑力”),使物体压紧斜面.力的分解练习(学生实验):(1)学生实验1:观察图示,分析F力的作用效果,学生可以利用手边的工具(橡皮筋、铅笔、细绳、橡皮、三角板)按图组装仪器、分组讨论力产生的效果,并作出力(细绳对铅笔的拉力)的分解示意图.实验过程:将橡皮筋套在中指上,将铅笔与橡皮筋连接,铅笔尖端卡在手心处,体会一下铅笔的重力产生的效果,在铅笔上挂接上橡皮,思考拉力产生的效果?教师总结并分析:图中重物拉铅笔的力常被分解成和,压缩铅笔,拉伸橡皮筋.课后作业练习册相应内容。
力的合成与分解初中二年级物理科目教案
力的合成与分解初中二年级物理科目教案引言:本教案旨在通过教授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帮助初中二年级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物理概念。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动手实验,学生将能够认识到力的合成与分解对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的重要性。
一、力的合成1. 概念介绍力的合成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力按一定规律合并成一个力的过程。
合成后的力称为合力。
2. 合力的计算a. 平行力的合成:若两个平行力方向相同时,合力等于两个力的矢量和。
b. 非平行力的合成:若两个非平行力方向不同,可以使用力的三角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合成力的计算。
3. 应用实例a. 将两个相向作用的力合成为一个力,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拖拉箱子的例子来讲解。
b. 将两个垂直方向的力合成为一个力,在楼梯上抬东西的过程中,可以运用这个概念。
二、力的分解1. 概念介绍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部分力的过程。
2. 分解的方法a. 矩形法:适用于力和其分解方向都在同一平面内的情况。
b. 平行四边形法则:适用于力和其分解方向不在同一平面内的情况。
3. 应用实例a. 使用力的分解,解释物体在斜面上的滑动和静止的原理。
b. 通过力的分解,说明小车沿着水平力的作用下,斜坡上下滑动的过程。
三、教学设计建议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a. 理解并描述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概念;b. 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方法;c. 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2. 教学准备a. 教学实验装置和实验器材:物块、滑轮、弹簧测力计等;b. 课件或黑板;c. 学生练习题和实验指导书。
3.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学生的日常体验,引出力的合成与分解的需求和重要性。
b. 理论讲解:介绍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原理及计算方法。
c. 实验演示:在实验室或课堂上,进行一系列能够展示合成与分解的实验。
d. 练习与应用:提供一些练习题和应用题供学生练习和思考。
e.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回顾。
力的合成教案(精选9篇)
力的合成教案(精选9篇)力的合成篇1教案示例:教学课题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合力.(2)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力的合成.(3)知道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和相反的两个力的合成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探究实验假设的验证来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归纳总结能力.(2)通过总结出同一直线上两个力合成的方法,初步认识等效替代的科学研究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合力的一些事例和实际的实验操作,体会到团结合作、交流互助的重要性.(2)培养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探究认识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情况.教学难点合力在力的作用效果上的等效替代性.仪器材料弹簧测力计、橡皮筋、细线、图钉、木板、白纸教学方法实验小探究,实践活动,归纳总结课时安排1板书设计第五节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一、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注意:1.“几个力”必须是同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力.2.合力并不是物体受到的又一个力.3.合力的实质是“等效力”,它可以代替那几个力.二、实验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1.创设情景,理解合力(1)播放视频:几十只蚂蚁挪动一只昆虫.展示图片:几十人才拖动一物体,而一只大象就能拖动了.师:几十只蚂蚁作用的力的效果如何?几十个人干的活能用一只大象来代替,说明什么呢?(2)师: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3)师:请大家举例说明对合力的理解.(4)注意:1.“几个力”必须是同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力.2.合力并不是物体受到的又一个力.3.合力的实质是“等效力”,它可以代替那几个力.观察现象,思考前后作用效果.生:几十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和大象提供的一个力的作用效果是等效的.生:得两个女同学抬的矿泉水桶请体育委员一个人拎起来.理解合力是针对同一物体所受的某几个力说的;理解合力不是指简单的总和,而应从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2.实验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1)演示实验:把一个50克的钩码竖直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弹簧伸长一圈;挂上两个50克的钩码,弹簧伸长两圈.现在弹簧受到钩码作用的两个向下的力,这两个力的合力情况如何呢?即用一个多大的何方向的力可以来代替呢?(尝试挂上一个100克的钩码时,弹簧也正好伸长两圈)(2)展示图片:一图中两小孩分别同向拉车和推车,一图中两小孩反向拉车.(3)师:你觉得这两种情况下合力情况如何呢?(4)师:请按书上步骤进行实验,并作好记录.同一直线上二力f1/nf2/nf/n同向反向希望了解合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发现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有两种情况:同方向和反方向.提出问题:这两种情况下,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是怎样的?生:同向的相加,反向的相减.进行实验,记录数据.过程中注意保证力在同一直线上.3.总结归纳: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方法(1)师:从实验探究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提醒要注意合力的大小,也要注意合力的方向,归纳得出:(2)实验中你有什么其它的发现吗?生:沿同一直线作用的两个同方向的力,其合力方向不变,大小是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沿同一直线作用的两个反方向的力,其合力方向与其中较大的力的方向一致,大小是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生:用三个弹簧测力计同一直线上拉皮筋能研究三个力的合力情况.4.交流讨论:生活中合力知识的运用师:你知道合力知识在各个方面的运用吗?例如体育活动中,建筑上,动物世界里?(可展示一些图片)生:拔河;悬索桥;蚂蚁搬家……课后作业练习册相应内容教学反馈(1)对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学生很容易接受,但对探究实验的步骤却需要理解,比如为什么要把皮筋都拉到同样长度(o点),说明还是要强调理解合力的实质是从力的作用效果来看的.(2)做实验过程中,学生在摆弄仪器时能提出一些深入的问题,象同直线三个力的合成问题,不在一直线上时二力合成问题.备注力的合成教案篇2(一)教学目的l.理解合力的概念。
2024力的合成说课稿(公开课)范文
2024力的合成说课稿(公开课)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力的合成》,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力的合成》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向量的概念以及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初中物理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力的合成在力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力的合成的概念,掌握力的合成的方法和规律。
②能力目标:能够应用力的合成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意愿。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力的合成的概念,能够应用力的合成的方法解决问题。
难点是:理解力的合成的向量性质,能够准确计算力的合成的结果向量。
二、说教法学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科特点,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和实践探究法。
在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和实验的实施,探索力的合成的规律,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实验器材、课件和教具等教学辅助工具,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展示。
同时,我也准备了一些实际问题和练习题,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要求教学活动是学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足球比赛的图片,我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如何用力将球传给队友?通过讨论,我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合成在足球比赛中的应用,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合成的概念。
环节二、实验探究我将进行一个力的合成的实验,通过在实验中观察和测量,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力的合成的过程和结果。
在实验后,我将引导学生总结出力的合成的规律和方法,并提醒学生注意力的合成的向量性质。
环节三、知识讲解与巩固在讲解力的合成的方法和规律时,我将结合具体的例子和图示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力的合成与分解说课稿
说课稿一)知识能力目标:1、理解力的分解的概念2、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会用作图法求分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计算分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从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其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一. 培养分析观察能力,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的实验探究态度.二.重点难点分析,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由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将一个已知力进行分解,所以平行四边行定则依然是本节的重点,而三角形法则是在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基础上得到的,熟练应用矢量的运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的难点.三、关于力的分解的教材分析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预算,是求一个已知力的两个分力.在对已知力进行分解时对两个分力的方向的确定,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的.在前一节力的合成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于运算规律的掌握会比较迅速,而难在是对于如何根据力的效果去分解力,课本上列举两种情况进行分析,一个是水平面上物体受到斜向拉力的分解,一个是斜面上物体所收到的重力的分解,具有典型范例作用,教师在讲解时注意从以下方面详细分析:1、对合力特征的描述,如例题1中的几个关键性描述语句:水平面、斜向上方、拉力,与水平方向成角,关于重力以及地面对物体的弹力、摩擦力可以暂时不必讨论,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2、合力产生的分力效果,可以让学生从日常现象入手(把课桌倾斜上面放个物体,然后动画演示)让学生分析。
3、分力大小计算书写规范.在计算时可以提前向学生讲述一些正弦和余弦的知识。
四.学法指导根据模拟实验探究分析力的作用效果;运用数学几何方法解决物理问题五.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通过前一节课研究的怎样求合力的相关知识引入,既复习了合力既平行四边形法则,又通过互逆的关系知道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从而引入了新课怎样分解力。
2.新课进行:首先明确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因此也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力的合成分解课件
力的分解
分力的定义
什么是分力?分力是将一个力 分解为多个力,其合力等于原 来力的大小和方向。
力的分解方法
通过向量法进行力的分解,将 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分力,每个 分力有特定的方向和大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力的性质
分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原来力的 大小和方向决定,可以用于研 究复杂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实例演练
问题分析
通过实际问题分析,了解如何应用力的合成和分解 概念来解决复杂的物体受力情况。
2 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力的合成和分解在工程设计、机械操作和材料加工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提高工作效率 和安全性。
3 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掌握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力学问题。
总结
力的合成分解知识点 回顾
对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方 法和应用进行全面回顾,巩固 学习成果和理解力学原理。
学习体会
分享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 探讨力学知识对个人和社会的 重要性和影响。
学习建议
提供学习力学知识的有效方法 和学习资源,帮助听众更好地 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力的合成分解ppt课件
力的合成分解是力学中重要的概念,本PPT课件将详细介绍力的合成与分解的 概念、方法和应用,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力学知识。
力的概念
1 力的定义
2 力的种类
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另 一个物体施加的作用,可 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状态。
各种各样的力,如重力、 弹力、摩擦力等,每种力 都有其特定的作用方式和 影响。
力的合成分解图
绘制力的合成分解图,将各个力的大小和方向表示 出来,用于计算合力和分力。
计算过程
通过力的合成和分解图,使用相应的计算方法来求 解合力和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力的合成》 讲义
《力的合成》讲义一、什么是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力无处不在。
当我们推动一个物体,提起一个重物,或者拉伸一根弹簧时,我们都在施加力。
力是一个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的物理量。
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三个要素。
力的大小决定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快慢或者形变的程度;力的方向决定了物体运动的方向或者形变的方向;力的作用点则影响了力的作用效果。
例如,我们用 10N 的力水平向右推一个箱子,10N 就是力的大小,水平向右是力的方向,而我们手与箱子接触的那个点就是力的作用点。
二、力的合成的概念当一个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我们就需要研究这些力的共同作用效果。
力的合成,就是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合力是指一个力,如果它产生的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时产生的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比如说,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一个是 5N 水平向左,另一个是 3N 水平向右,那么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和方向又是怎样的呢?这就需要用到力的合成来求解。
三、力的合成遵循的法则1、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这个定则是说,如果以表示两个共点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我们以刚才提到的物体受到 5N 水平向左和 3N 水平向右的两个力为例。
以这两个力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那么从两力的交点出发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
通过计算可以得出,合力大小为2N,方向水平向左。
2、三角形定则三角形定则是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简化形式。
如果把两个力首尾相接,从第一个力的起点指向第二个力的终点的有向线段就表示合力。
例如,有一个力 F1 大小为 4N,方向向北,另一个力 F2 大小为 3N,方向向东。
我们将 F1 的终点与 F2 的起点相连,那么从 F1 的起点指向F2 的终点的有向线段就是合力。
四、共点力的合成共点力是指几个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
知识讲解 力的合成与分解 (基础)
力的合成与分解【学习目标】1. 知道合力与分力的概念2. 知道平行四边形定则是解决矢量问题的方法,学会作图,并能把握几种特殊情形3. 知道共点力,知道平行四边形定则只适用于共点力4. 理解力的分解和分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5. 会用作图法求分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计算分力6. 能区别矢量和标量,知道三角形定则,了解三角形定则与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质是一样的【要点梳理】要点一、力的合成要点诠释:1.合力与分力①定义: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做分力。
②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a.合力与分力是一种等效替代的关系,即分力与合力虽然不同时作用在物体上,但可以相互替代,能够相互替代的条件是分力和合力的作用效果相同,但不能同时考虑分力的作用与合力的作用。
b.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替代,进一步想,满足一定条件的多个力的作用效果也可由一个力来替代。
2.力的合成①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②说明:力的合成的实质是找一个力去替代作用在物体上的几个已知的力,而不改变其作用效果的方法。
3.平行四边形定则①内容: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法则叫做平行四边形定则。
说明: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运算的基本法则。
②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的三点注意a.力的标度要适当;b.虚线、实线要分清,表示分力和合力的两条邻边和对角线画实线,并加上箭头,平行四边形的另两条边画虚线;c.求合力时既要求出合力的大小,还要求出合力的方向,不要忘了用量角器量出合力与某一分力间的夹角。
要点二、共点力要点诠释:1.共点力:一个物体受到两个或更多个力的作用,若它们的作用线交于一点或作用线的延长线交于一点,这一组力就是共点力。
2.多个力合成的方法:如果有两个以上共点力作用在物体上,我们也可以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它们的合力:先求出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再求出这个合力跟第三个力的合力,直到把所有的力都合成进去,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这些力的合力。
力的合成教案(精选10篇)
力的合成教案(精选10篇)力的合成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
2、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
3、要求知道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索规律、归纳总结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应用等效代替和控制变量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实例理解分力、合力、力的合成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索“力的合成”所遵循的法则。
难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如图甲,一个人用力F可以把一桶水慢慢地提起,图乙是两个人分别用F1、F2两个力把同样的一桶水慢慢地提起。
那么力F的作用效果与F1、F2的共同作用的效果如何?学生:效果是一样的。
老师: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在实际问题中就可以用这个力来代替那几个力,这就是力的等效代替。
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两个共点力的合成。
二、新课教学(一)探讨实验方案先用两个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使它们产生一定的作用效果,如把橡皮筋一端固定,拉加一端到某一点O,再用一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的同一点上,让它产生与第一次的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即也把橡皮筋拉到点O,记下各个力的大小、方向、画出力的图示,就能研究力之间的关系了。
等效代替是物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二)演示实验: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请两位同学上讲台帮忙)。
(1)把放木板固定在黑板上,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木块上。
(2)用图钉把橡皮条一端固定在A点,结点自然状态在O点,结点上系着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
(3)用两弹簧秤分别勾住绳索,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结点到达O′点。
让学生记下O′的位置,用铅笔和刻度尺在白纸上从O′点沿两条细纸的方向画线,并分别记下两只弹簧的读数F1和F2。
高中物理二力合成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二力合成讲解教案
一、教学内容:二力合成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二力合成的概念;
2. 熟练掌握二力合成的求解方法;
3. 能够应用二力合成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二力合成的概念;
2. 二力合成的求解方法。
四、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物理》;
2. 教学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二力合成的概念。
2. 讲解二力合成的概念和原理,通过图示和示例说明二力合成的意义。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二力合成的练习,并在黑板上列示出学生的解答过程。
4. 总结:总结二力合成的求解方法,强调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二力合成的重要性。
5.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二力合成的知识。
6. 完成:结束本节课程,要求学生在家自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练习题;
2. 复习二力合成的知识点,整理笔记。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于二力合成的概念和求解方法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和讲解,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初中六年级物理教案力的合成与分解
初中六年级物理教案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初中六年级物理教案:力的合成与分解引言:力是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相互作用,是物体改变状态的原因。
在物理学中,力可以分为合力和分力。
本教案将介绍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原理。
一、力的合成力的合成是指两个或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所产生的等效力。
1. 概念力的合成是通过矢量的几何方法将多个力进行图解,得到一个合力的向量。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各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
2. 方法(1)将各个力的向量按照一定的比例画在同一张图纸上,力的方向用箭头表示,大小用箭头的长度表示。
(2)选择一个合适的比例尺,确保所画出的力的向量在图纸上能够符合实际大小。
(3)将各个力的向量首尾相连,首尾相连的最终向量就是合力的向量。
(4)用直尺测量合力向量的长度,即可得到合力的大小;用量角器测量合力向量与一条参考线的夹角,即可得到合力的方向。
二、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与给定方向相同或相反的两个力。
1. 概念力的分解可以将一个力拆解为多个力,使得其中一部分力在某个给定方向上,另一部分力在与给定方向相反的方向上。
2. 方法(1)确定力的大小和方向。
(2)根据要分解的力的大小和方向,选择一个合适的参考方向。
(3)根据三角函数的性质,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计算出力在参考方向上的分力以及与参考方向相反的分力的大小。
(4)根据分力的大小和方向,用箭头图示表示,得到分力的向量。
三、综合练习请同学们根据以下情景进行练习,并用合成和分解力的方法解决问题。
【情景一】小明正在推动一个重物箱向前走。
小明向前推的力为60牛顿,向后的阻力为30牛顿。
求合力和合力的方向。
解:根据力的合成的原理,我们可以画出力的向量图,并计算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向前推的力】大小:60N方向:向右【向后的阻力】大小:30N方向:向左根据上述信息,我们可以画出力的向量图,根据图示可知合力的大小为30N,方向为向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本:第二章第3讲力的合成和分解第3讲力的合成和分解A对点训练——练熟基础知识题组一力的合成及合成法的应用1.(单选)如图所示,F1、F2、F3恰好构成封闭的直角三角形,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大的是().解析由矢量合成法则可知A图的合力为2F3,B图的合力为0,C图的合力为2F2,D图的合力为2F3,因F2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故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大的为C图.答案 C2.(单选)两个大小分别为F1和F2(F2<F1)的力作用在同一质点上,它们的合力的大小F满足().A .F 2≤F ≤F 1B.F 1-F 22≤F ≤F 1+F 22C .F 1-F 2≤F ≤F 1+F 2D .F 12-F 22≤F 2≤F 12+F 22解析 根据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公式 F =F 12+F 22+2F 1F 2cos θ可知:当两个分力的夹角为零时,合力最大,最大值为F 1+F 2;当两个分力的夹角为180°时,合力最小,最小值为F 1-F 2.所以F 1-F 2≤F ≤F 1+F 2,C 正确. 答案 C3.(2013·天水检测)(单选)如图2-3-12所示,一轻质弹簧只受一个拉力F 1时,其伸长量为x ,当弹簧同时受到两个拉力F 2和F 3作用时,伸长量也为x ,现对弹簧同时施加F 1、F 2、F 3三个力作用时,其伸长量为x ′,则以下关于x ′与x 关系正确的是 ( ). A .x ′=xB .x ′=2xC .x <x ′<2xD .x ′<2x解析 由题述可知同时受到两个拉力F 2和F 3作用时,作用效果等同于只受一个拉力F 1作用;同时施加F 1、F 2、F 3三个力作用时,其伸长量为x ′=2x ,选项B 正确. 答案 B4.(2013·南通市调研)(单选)如图2-3-13所示,两个截面半径均为r 、质量均为m 的半圆柱体A 、B 放在粗糙水平面上,A 、B 截面圆心间的距离为l .在A 、B 上放一个截面半径为r 、质量为2m 的光滑圆柱体C ,A 、B 、C 始终都处于静止状态.则( ).A .B 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3mg图2-3-12图2-3-13B.地面对A的作用力沿AC方向C.l越小,A、C间的弹力越小D.l越小,地面对A、B的摩擦力越大解析用整体法分析,如图甲所示,F B=F A=4mg2=2mg,A错.地面对A 弹力方向垂直于水平面向上,B错.对C分析,如图乙所示:2F AC cos θ=F合即:F AC=mgcos θl越小θ越小,则F AC越小,C正确.对A分析,如图丙所示:摩擦力f=F AC sin θ即f=mg tan θ,则有l越小,θ越小,f越小,D错.答案 C5.(单选)如图2-3-14所示,在水平天花板的A点处固定一根轻杆a,杆与天花板保持垂直.杆的下端有一个轻滑轮O.另一根细线上端固定在该天花板的B点处,细线跨过滑轮O,下端系一个重为G的物体,BO段细线与天花板的夹角为θ=30°.系统保持静止,不计一切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细线BO对天花板的拉力大小是G2B.a杆对滑轮的作用力大小是G2C.a杆和细线对滑轮的合力大小是G图2-3-14D.a 杆对滑轮的作用力大小是G解析细线对天花板的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G;以滑轮为研究对象,两段绳的拉力都是G,互成120°角,因此合力大小是G,根据共点力平衡,a杆对滑轮的作用力大小也是G(方向与竖直方向成60°斜向右上方);a杆和细线对滑轮的合力大小为零.答案 D题组二力的分解及分解法的应用6.(单选)如图2-3-15所示,用一根长1 m的轻质细绳将一幅质量为1 kg的画框对称悬挂在墙壁上,已知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10 N,为使绳不断裂,画框上两个挂钉的间距最大为(g取10 m/s2) ().A.32 m B.22 mC.12 m D.33 m解析对画框进行受力分析,并把两绳拉力作用点平移至重心处.如图所示,则有2T1cos α=2T2cos α=mg,其中T1=T2≤10 N,所以cos α≥12.设挂钉间距为s,则有sinα=s212=s.s≤32m,故A正确.答案 A7.(单选)假期里,一位同学在厨房里帮助妈妈做菜,对菜刀发生了兴趣.他发现菜刀的刀刃前部和后部的厚薄不一样,刀刃前部的顶角小,后部的顶角大,如图2-3-16所示,他先后作出过几个猜想,其中合理的是图2-3-15 图2-3-16( ).A .刀刃前部和后部厚薄不匀,仅是为了打造方便,外形美观,跟使用功能无关B .在刀背上加上同样的压力时,分开其他物体的力跟刀刃厚薄无关C .在刀背上加上同样的压力时,顶角越大,分开其他物体的力越大D .在刀背上加上同样的压力时,顶角越小,分开其他物体的力越大 解析 把刀刃部分抽象后,可简化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劈,设顶角为2θ,背宽为d ,侧面长为l ,如图所示.当在刀背施加压力F 后,产生垂直侧面的两个分力F 1、F 2,使用中依靠着这两个分力分开被加工的其他物体.由对称性知,这两个分力大小相等(F 1=F 2),因此画出力分解的平行四边形,实为菱形,如图所示,在这个力的平行四边形中,取其四分之一考虑(图中阴影部分).根据它跟半个劈的直角三角形的相似关系,有关系式F 1F 2=ld 2=1sin θ,得F 1=F 2=F 2sin θ.由此可见,刀背上加上一定的压力F 时,侧面分开其他物体的力跟顶角的大小有关,顶角越小,sin θ的值越小,F 1和F 2的值越大,故D 正确. 答案 D8.(单选)如图2-3-17所示,滑轮本身的质量可忽略不计,滑轮轴O 安在一根轻木杆B 上,一根轻绳AC 绕过滑轮,A 端固定在墙上,且绳保持水平,C 端下面挂一个重物,BO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45°,系统保持平衡.若保持滑轮的位置不变,改变θ的大小,则滑轮受到木杆的弹力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 ).图2-3-17A.只有θ变小,弹力才变大B.只有θ变大,弹力才变大C.无论θ变大还是变小,弹力都变大D.无论θ变大还是变小,弹力都不变解析无论θ变大还是变小,水平绳和竖直绳中的拉力不变,这两个力的合力与杆的弹力平衡,故弹力都不变.答案 D9.(多选)如图2-3-18所示,一根细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M、N两点,用小铁夹将一个玩具娃娃固定在细线上,使a段细线恰好水平,b段细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现将小铁夹的位置稍稍向左移动一段图2-3-18 距离,待玩具平衡后,关于a、b两段细线中的拉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移动前,a段细线中的拉力等于玩具所受的重力B.移动前,a段细线中的拉力小于玩具所受的重力C.移动后,b段细线中拉力的竖直分量不变D.移动后,b段细线中拉力的竖直分量变小解析移动前,由平衡条件得,a段细线中的拉力F a=G cot 45°=G,A项正确;夹子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后,线a不再水平,玩具的位置下移,与重力平衡的力变为a、b两线中拉力的力的竖直分量变小,D项正确.答案ADB深化训练——提高能力技巧10.(单选)如图2-3-19所示,一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固定在地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若只改变F的方向不改变F的大小,仍使木块静止,则此时力F与水平面的夹角为().A.60°B.45° C.30°D.15°解析小木块受重力mg、斜面支持力F N和外力F三个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三力合力为零,构成首尾相接的矢量三角形,如图所示,由对称性可知,不改变力F的大小只改变其方向,再次平衡时力F与水平方向成60°角,故本题答案为A.答案 A11.(2012·南通期末调研)(单选)如图2-3-20所示,光滑细杆竖直固定在天花板上,定滑轮A、B关于杆对称,轻质圆环C套在细杆上,通过细线分别与质量为M、m(M>m)的物块相连.现将圆环C在竖直向下的外力F作用下缓慢向下移动,滑轮与转轴间的摩擦忽略不计.则在移动过程中 ().图2-3-20 A.外力F保持不变B.杆对环C的作用力不断增大C.杆对环C的作用力与外力F合力不断增大D.杆对环C的作用力与外力F合力的方向保持不变解析C受力如图所示:由力的平衡条件得:F A cos α+F B cos α-F=0F B sin α+F N-F A sin α=0F A=Mg,F B=mg所以F=(M+m)g cos αC下降,α减小,因此F增大,A错.F N=(M-m)g sin α,则F N减小,B错.F N与F的合力大小等于F A与F B的合力大小F A与F B夹角减小,因此其合力增大,则C正确,由此图可判定F A与F B合力方向变化,则C的作用力与F的合力方向改变.D错.答案 C12.(单选)如图2-3-21所示,某同学通过滑轮组将一重物吊起,该同学对绳的竖直拉力为F1,对地面的压力为F2,不计滑轮与绳的重力及摩擦,则在重物缓慢上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3-21A.F1逐渐变小B.F1逐渐变大C.F2先变小后变大D.F2先变大后变小解析由题图可知,滑轮两边绳的拉力均为F1,对滑轮有:2F1cos θ2=mg,当重物上升时,θ2变大,cosθ2变小,F1变大.对该同学来说,应有F2′+F1=mg.而F1变大,mg不变,F2′变小,即对地面的压力F2变小,综上述可知选项B正确.答案 B13.(2013·浙江宁波模拟,15)(单选)如图2-3-22所示,小方块代表一些相同质量的钩码,图①中O为轻绳之间连接的结点,图②中光滑的滑轮跨在轻绳上悬挂钩码,两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将图①中的B滑轮或图②中的端点B沿虚线稍稍上移一些,则关于θ角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图2-3-22A.图①、图②中的θ角均增大B.图①、图②中θ角均不变C.图①中θ角增大、图②中θ角不变化D.图①中θ角不变、图②中θ角变大解析在图①中由于A和B均为滑轮,则知在移动B滑轮的过程中,绳OA与OB的拉力大小不变,若θ变化时,合力必变化,但此时其合力不变,与O点下方五个钩码的重力大小相等,所以θ角不变;题图②中,当B点稍上移时,θ角仍然不变,所以只有B项正确.答案 B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11 14.(多选)如图2-3-23所示,A 、B 都是重物,A 被绕过小滑轮P 的细线所悬挂,B 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小滑轮P 被一根斜短线系于天花板上的O 点;O ′是三根线的结点,bO ′水平拉着B 物体,cO ′沿竖直方向拉着弹簧;弹簧、细线、小滑轮的重力和细线与滑轮间的摩擦力均可忽略,整个装置处于平衡静止状态.若悬挂小滑轮的斜线OP 的张力是20 3 N ,g 取10 m/s 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弹簧的弹力为10 NB .重物A 的质量为2 kgC .桌面对B 物体的摩擦力为10 3 ND .OP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解析 O ′a 与aA 两线拉力的合力与OP 线的张力大小相等.由几何知识可知F O ′a =F aA =20 N ,且OP 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0°,D 不正确;重物A 的重力G A =F aA ,所以m A =2 kg ,B 正确;桌面对B 的摩擦力F f =F O ′b =F O ′a cos 30°=10 3 N ,C 正确;弹簧的弹力F 弹=F O ′a sin 30°=10 N ,故A 正确.答案 ABC图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