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生理学肌肉(课堂PPT)
合集下载
口腔颌面部颈部解剖—面颈部肌肉(口腔解剖生理学课件)

• 当口腔充满气体而颊部膨 胀时,颊肌的收缩还可将 气体驱出口外。
02
其他表情肌
三、其他表情肌
• 鼻部肌 • 眼周围肌 • 耳周围肌 • 颅顶肌
(一)鼻部肌
• 鼻部肌肉包括鼻肌、降鼻 中隔肌和鼻根肌
• 鼻肌和降鼻中隔肌的主要 作用是开大或缩小鼻孔
• 而鼻根肌可牵拉眉间部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肤向下,使鼻根部的皮 肤产生横纹
(二) 唇周围肌下组
• 降下唇肌(depressor labii inferioris): 又称下唇方肌,呈方 形,位于颏孔和颏结节之间,起自下颌骨外斜线,行向上内, 与对侧同名肌汇合,止于下唇和颏部的皮下 。其作用是降下 唇。
• 颏肌(mentalis): 又称颏提肌,呈圆锥状,位于降下唇肌 的深面,起自下颌骨侧切牙及中切牙的 牙槽突的骨面,行向 内下,靠近对侧颏肌,止于颏部皮下。其作用是收缩时上提 颏部皮肤,前伸下唇。
• 提上唇鼻翼肌(levator labli superioris alaeque nasi):起自上颌骨额突和眶 下缘,呈内、外两束向外下,内侧束止于鼻大翼软骨和周围的皮下,外侧束 与提上唇肌共同参与口轮匝肌的构成。其主要作用是牵拉鼻翼向上。
• 提口角肌(levator anguli oris):又称尖牙肌,位于提上唇肌的深面,起自上 颌骨的尖牙窝,向下止于口角的皮下,并参与口轮匝肌的构成。其主要作用 是牵拉口角向上。
止于:下颌骨内侧面及翼肌粗隆;
功能:上提下颌骨。一侧收缩, 产生侧向运动。
神经支配:翼内肌神经
4.翼外肌
上头:起自蝶骨大翼的颞下面和颞 下;
下头:起自翼外板的外面;
止于:关节翼肌窝,部分止于关节 囊和关节盘;
功能:牵引髁突和关节盘向前,使 下颌前伸并有降下颌的作用。 单侧收缩使下颌向对侧运动 。
02
其他表情肌
三、其他表情肌
• 鼻部肌 • 眼周围肌 • 耳周围肌 • 颅顶肌
(一)鼻部肌
• 鼻部肌肉包括鼻肌、降鼻 中隔肌和鼻根肌
• 鼻肌和降鼻中隔肌的主要 作用是开大或缩小鼻孔
• 而鼻根肌可牵拉眉间部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肤向下,使鼻根部的皮 肤产生横纹
(二) 唇周围肌下组
• 降下唇肌(depressor labii inferioris): 又称下唇方肌,呈方 形,位于颏孔和颏结节之间,起自下颌骨外斜线,行向上内, 与对侧同名肌汇合,止于下唇和颏部的皮下 。其作用是降下 唇。
• 颏肌(mentalis): 又称颏提肌,呈圆锥状,位于降下唇肌 的深面,起自下颌骨侧切牙及中切牙的 牙槽突的骨面,行向 内下,靠近对侧颏肌,止于颏部皮下。其作用是收缩时上提 颏部皮肤,前伸下唇。
• 提上唇鼻翼肌(levator labli superioris alaeque nasi):起自上颌骨额突和眶 下缘,呈内、外两束向外下,内侧束止于鼻大翼软骨和周围的皮下,外侧束 与提上唇肌共同参与口轮匝肌的构成。其主要作用是牵拉鼻翼向上。
• 提口角肌(levator anguli oris):又称尖牙肌,位于提上唇肌的深面,起自上 颌骨的尖牙窝,向下止于口角的皮下,并参与口轮匝肌的构成。其主要作用 是牵拉口角向上。
止于:下颌骨内侧面及翼肌粗隆;
功能:上提下颌骨。一侧收缩, 产生侧向运动。
神经支配:翼内肌神经
4.翼外肌
上头:起自蝶骨大翼的颞下面和颞 下;
下头:起自翼外板的外面;
止于:关节翼肌窝,部分止于关节 囊和关节盘;
功能:牵引髁突和关节盘向前,使 下颌前伸并有降下颌的作用。 单侧收缩使下颌向对侧运动 。
解剖学肌肉学PPT课件

平衡原理
肌肉在收缩时产生的力量需要与其他肌肉和骨骼 的力量保持平衡,以保持身体的稳定。
协调原理
多块肌肉的协同作用才能实现复杂的运动功能。
肌肉的能量代谢与疲劳
ATP-CP系统
短时间内提供大量能量,但持续时间短。
有氧氧化系统
在有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和脂肪酸产生能量, 持续时间长但功率较低。
糖酵解系统
在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产生能量,但会产 生乳酸堆积导致疲劳。
疲劳机制
包括能量耗尽、代谢产物堆积、神经传导受 阻等多种因素导致肌肉收缩能力下降。
06 肌肉疾病的诊断 与治疗
常见肌肉疾病介绍
肌肉萎缩
肌肉体积缩小,肌纤维变细甚至消失, 导致肌力减退。
肌肉炎症
肌肉组织发炎,表现为肌肉疼痛、肿 胀和功能障碍。
肌肉痉挛
肌肉不自主地收缩,导致疼痛和运动 障碍。
肌肉损伤
01
02
03
04
兴奋性
肌肉细胞受到刺激时,具有产 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收缩性
肌肉细胞受到刺激后,能够缩 短并产生张力,使身体部位产
生运动。
伸展性
肌肉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 被拉长并产生弹性回缩力。
弹性
肌肉在去除外力后,能够恢复 到原来的长度和形状。
肌肉的生物力学原理
杠杆原理
骨骼作为杠杆,肌肉作为动力来源,通过关节的 支点产生运动。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严重的肌肉疾病, 如肌肉肿瘤、严重的肌肉损 伤等,可能需要通过手术治 疗来解决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01
平滑肌细胞呈长梭形,含有一个细长的细胞核,胞质内含有丰
富的线粒体和肌原纤维。
肌原纤维
02
肌肉在收缩时产生的力量需要与其他肌肉和骨骼 的力量保持平衡,以保持身体的稳定。
协调原理
多块肌肉的协同作用才能实现复杂的运动功能。
肌肉的能量代谢与疲劳
ATP-CP系统
短时间内提供大量能量,但持续时间短。
有氧氧化系统
在有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和脂肪酸产生能量, 持续时间长但功率较低。
糖酵解系统
在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产生能量,但会产 生乳酸堆积导致疲劳。
疲劳机制
包括能量耗尽、代谢产物堆积、神经传导受 阻等多种因素导致肌肉收缩能力下降。
06 肌肉疾病的诊断 与治疗
常见肌肉疾病介绍
肌肉萎缩
肌肉体积缩小,肌纤维变细甚至消失, 导致肌力减退。
肌肉炎症
肌肉组织发炎,表现为肌肉疼痛、肿 胀和功能障碍。
肌肉痉挛
肌肉不自主地收缩,导致疼痛和运动 障碍。
肌肉损伤
01
02
03
04
兴奋性
肌肉细胞受到刺激时,具有产 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收缩性
肌肉细胞受到刺激后,能够缩 短并产生张力,使身体部位产
生运动。
伸展性
肌肉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 被拉长并产生弹性回缩力。
弹性
肌肉在去除外力后,能够恢复 到原来的长度和形状。
肌肉的生物力学原理
杠杆原理
骨骼作为杠杆,肌肉作为动力来源,通过关节的 支点产生运动。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严重的肌肉疾病, 如肌肉肿瘤、严重的肌肉损 伤等,可能需要通过手术治 疗来解决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01
平滑肌细胞呈长梭形,含有一个细长的细胞核,胞质内含有丰
富的线粒体和肌原纤维。
肌原纤维
02
口腔解剖生理学pptppt课件

.
4
吞咽功能
• 吞咽的过程及相应的解剖基础 • 吞咽的神经支配 • 吞咽对颌面、 生长发育的影响
.
5
吞咽的过程及相应的解剖基础
• 第一期(食团由口腔至 咽)
• 第二期(食团由咽至食 管上段)
• 第三期(食团由食管下 行至胃)
.
6
吞咽的神经支配
• 感受器:软腭、咽后壁、会厌和食管等处 • 中枢神经:皮质高级中枢和脑干吞咽中枢 • 传入神经:支配软腭的三叉神经和舌咽神经,支配咽后壁
第四章 口腔其他功能
The End
.
33
• 釉质内无温度觉感受器,只有当牙本质小管液受 刺激而产生流动才能感受到刺激,牙髓对冷、热 的刺激常是以疼痛形式表现出来
.
29
口腔黏膜对温度的耐受力大于皮肤的原因
• 口腔黏膜经常与温度较高的食物接触,因而提高 了对温度的耐受力和适应性
• 唾液能缓冲过冷、过热食物对口腔黏膜的刺激 • 口腔黏膜的痛觉阈值较高,因而具有一定的耐受
唇颊肌及咽上缩肌则从外侧向牙列及颌骨施加压力使牙列及颌骨内外侧的生长压力趋于平衡吞咽时升颌肌群将下颌固定于牙尖交错位降颌肌群收缩牵引舌骨向上这种牵引力能刺激下颌骨的生长发育第二节第二节言语功能言语功能言语speech通称说话是人与人交往中表达意识活动的基本方式口腔的缺损或畸形对语音的影响发音的解剖基础和特征发音的解剖基础和特征舌是口腔中最灵活的发音器官它能与口腔内许多部位联合作用发音器官的神经支配发音器官的神经支配支配发音器官的有关神经及管理部位大脑皮质与言语活动大脑皮质与言语活动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位于额下回后13处听觉性语言中枢位于颞上回后部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位于角回支配发音器官的有关神经及管理部位支配发音器官的有关神经及管理部位口腔的缺损或畸形对语音的影响口腔的缺损或畸形对语音的影响戴修复体影响发音的清晰度第三节第三节感觉功能感觉功能痛觉本体感觉本体感觉本体感觉对行使口腔功能的影响咀嚼系统的本体感受器咀嚼系统的本体感受器咀嚼系统的本体感觉主要来源于颞下颌关节的韧带咀嚼肌肌梭腱梭以及牙周膜本体感受器所接受的本体感受刺激本体感觉传导通路了解本体感觉传导通路了解来自腱梭和关节感受器的本体感觉纤维起自半月神经节内的神经元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投射至大脑皮质初级与次级躯体感觉区来自肌梭牙周膜本体感受器的感觉纤维穿经半月神经节上行终止于三叉神经中脑核并传导至丘脑和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本体感觉对行使口腔功能的影响了解本体感觉对行使口腔功能的影响了解正常的本体感觉对于正确地行使口腔功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异常的本体感觉会扰乱正常的咀嚼肌活动和口腔功能的行使对咀嚼系统的功能甚至结构造成损害导致某些症状的产生如咬异物磨牙症情绪障碍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磨牙症患病率较高危害重味觉味觉影响味觉的因素味觉感受器味觉感受器味觉感受器是味蕾主要布于轮廓乳头菌状乳头和叶状乳头内
口腔解剖生理学肌肉共71页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谢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口腔解剖生理学肌肉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谢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口腔解剖生理学肌肉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口腔解剖生理学27458幻灯片PPT课件

3.上颌 中切牙
四边形的长(切—颈径)>宽(唇近面 中---远中径) 其他解剖标志: 颈嵴:牙颈部的近远中向长形隆起 釉质横纹:2~3条 平行于颈缘走行 发育沟:与近远中缘平行,达冠中1/3
上颌中切牙
舌面 形态与唇面相似 颈部有舌面隆突 中央凹陷----舌窝 舌面内收:牙列的外圈大于内圈 切端有切嵴 近中有近中边缘嵴 远中有远中边缘 嵴
口腔解剖生理学 27458幻灯片
恒前牙外形
总体功能与形态特点 功能特点:切割 摄食 发音 面部容貌 形态特点:楔形 颈部厚 牙冠有切嵴 牙根:单根 锥形 粗大 (可能有变异)
切牙组
共同特点
牙冠
牙根
4个轴面 唇舌面 邻面 均为单根
1个切嵴 梯形 长大于宽 楔形 颈1/3 最宽
较直
上颌中切牙
唇面 较平、四边形(近中缘、远中缘、切缘、颈缘) 两个切角(近中切角、远中切角)
思考题
☻如何区分上下颌切牙? ☻如何区分上颌中切牙与侧切牙? ☻如何区分下颌中切牙与侧切牙? ☻如何区分上颌侧切牙与下颌侧切牙?
上颌中切牙的三种类型:
从上颌中切牙牙冠唇面的外形观察,有三种类型
6.上颌 中切牙 的类型
上颌中切牙
牙根
单根,唇侧比舌侧宽,略圆,较直。其长度多数比牙冠 稍长一点,二者比接近1:1,但也有少数是牙根比牙冠 还短的,个别牙有弯根。
左右上颌中切牙鉴别
1 近中切角锐(近似直角),远中切角圆钝 2 唇面:近中缘直,长;远中缘圆突
近中切角钝,远中切角呈圆弧形 近中缘直,远中缘圆突 根尖偏远中
下颌中切牙
形态与上颌中切牙类似 下颌中切牙最小,牙冠左右对称,切缘平直
唇面
舌面
切面
侧面
四边形的长(切—颈径)>宽(唇近面 中---远中径) 其他解剖标志: 颈嵴:牙颈部的近远中向长形隆起 釉质横纹:2~3条 平行于颈缘走行 发育沟:与近远中缘平行,达冠中1/3
上颌中切牙
舌面 形态与唇面相似 颈部有舌面隆突 中央凹陷----舌窝 舌面内收:牙列的外圈大于内圈 切端有切嵴 近中有近中边缘嵴 远中有远中边缘 嵴
口腔解剖生理学 27458幻灯片
恒前牙外形
总体功能与形态特点 功能特点:切割 摄食 发音 面部容貌 形态特点:楔形 颈部厚 牙冠有切嵴 牙根:单根 锥形 粗大 (可能有变异)
切牙组
共同特点
牙冠
牙根
4个轴面 唇舌面 邻面 均为单根
1个切嵴 梯形 长大于宽 楔形 颈1/3 最宽
较直
上颌中切牙
唇面 较平、四边形(近中缘、远中缘、切缘、颈缘) 两个切角(近中切角、远中切角)
思考题
☻如何区分上下颌切牙? ☻如何区分上颌中切牙与侧切牙? ☻如何区分下颌中切牙与侧切牙? ☻如何区分上颌侧切牙与下颌侧切牙?
上颌中切牙的三种类型:
从上颌中切牙牙冠唇面的外形观察,有三种类型
6.上颌 中切牙 的类型
上颌中切牙
牙根
单根,唇侧比舌侧宽,略圆,较直。其长度多数比牙冠 稍长一点,二者比接近1:1,但也有少数是牙根比牙冠 还短的,个别牙有弯根。
左右上颌中切牙鉴别
1 近中切角锐(近似直角),远中切角圆钝 2 唇面:近中缘直,长;远中缘圆突
近中切角钝,远中切角呈圆弧形 近中缘直,远中缘圆突 根尖偏远中
下颌中切牙
形态与上颌中切牙类似 下颌中切牙最小,牙冠左右对称,切缘平直
唇面
舌面
切面
侧面
肌肉解剖图PPT课件

肌肉解剖图ppt课件
目录
• 肌肉解剖概述 • 骨骼肌的解剖 • 心肌与平滑肌的解剖 • 肌肉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 • 肌肉疾病与损伤 • 肌肉解剖图谱展示
01
肌肉解剖概述
肌肉系统的基本组成
01
肌肉系统由骨骼肌、心肌和平滑 肌组成,其中骨骼肌是人体运动 系统的主体,心肌和平滑肌则分 别负责心脏和内脏器官的运动。
总结词
骨骼肌是人体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展示骨骼肌的解剖图谱,可以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 。
VS
详细描述
骨骼肌解剖图谱应包括人体各个部位的骨 骼肌,如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等。图 谱应详细标注骨骼肌的起止点、纤维走向 以及与骨骼、关节的关系等,以便学生更 好地理解骨骼肌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
02
骨骼肌的解剖
骨骼肌的分布与特点
分布广泛
肌肉纤维类型
骨骼肌遍布人体全身,主要附着在骨 骼上,通过关节活动来驱动身体运动。
骨骼肌包括红肌、白肌和中间型肌纤 维,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特点多样
骨骼肌的形状、大小、厚薄和排列方 式因部位而异,适应不同的生理需求。
骨骼肌的纤维结构
单个肌纤维
骨骼肌纤维呈长圆柱形,由许多 肌原纤维组成,是肌肉的基本单
平滑肌的分布与特点
平滑肌的分布
平滑肌广泛分布于人体血管壁、胃、肠、胆囊和膀胱等内脏 器官。
平滑肌的特点
平滑肌细胞呈长梭形,没有横纹,不受中枢神经支配,为不 随意肌。平滑肌细胞相互交织成网,形成管腔壁的衬里,因 此也称为内脏肌。平滑肌细胞间有神经末梢分布,可感受机 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信息。
平滑肌的结构与功能
03
心肌与平滑肌的解剖
心肌的结构与功能
目录
• 肌肉解剖概述 • 骨骼肌的解剖 • 心肌与平滑肌的解剖 • 肌肉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 • 肌肉疾病与损伤 • 肌肉解剖图谱展示
01
肌肉解剖概述
肌肉系统的基本组成
01
肌肉系统由骨骼肌、心肌和平滑 肌组成,其中骨骼肌是人体运动 系统的主体,心肌和平滑肌则分 别负责心脏和内脏器官的运动。
总结词
骨骼肌是人体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展示骨骼肌的解剖图谱,可以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 。
VS
详细描述
骨骼肌解剖图谱应包括人体各个部位的骨 骼肌,如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等。图 谱应详细标注骨骼肌的起止点、纤维走向 以及与骨骼、关节的关系等,以便学生更 好地理解骨骼肌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
02
骨骼肌的解剖
骨骼肌的分布与特点
分布广泛
肌肉纤维类型
骨骼肌遍布人体全身,主要附着在骨 骼上,通过关节活动来驱动身体运动。
骨骼肌包括红肌、白肌和中间型肌纤 维,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特点多样
骨骼肌的形状、大小、厚薄和排列方 式因部位而异,适应不同的生理需求。
骨骼肌的纤维结构
单个肌纤维
骨骼肌纤维呈长圆柱形,由许多 肌原纤维组成,是肌肉的基本单
平滑肌的分布与特点
平滑肌的分布
平滑肌广泛分布于人体血管壁、胃、肠、胆囊和膀胱等内脏 器官。
平滑肌的特点
平滑肌细胞呈长梭形,没有横纹,不受中枢神经支配,为不 随意肌。平滑肌细胞相互交织成网,形成管腔壁的衬里,因 此也称为内脏肌。平滑肌细胞间有神经末梢分布,可感受机 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信息。
平滑肌的结构与功能
03
心肌与平滑肌的解剖
心肌的结构与功能
颌面部局部解剖—肌(口腔解剖生理学课件)

(一)口颌系统的肌链
3.姿态肌链:由头部背侧的颈后 部肌肉通过帽状腱膜绕过头顶, 连接颞肌、咬肌和舌骨上、下肌 群组成。和胸锁乳突肌等支持头 的垂直位置。
下颌骨的位置取决于这个肌链 中诸肌群的平衡力。如头后仰闭 颌时,下颌则回到正中合位之后; 相反,如头前倾闭颌时,下颌则 回到正中合位之前。
(一)口颌系统的肌链
腮腺导管:腮腺浅叶前缘发出,在颧 弓 下 约 1.5cm 处 穿 出 腮 腺 鞘 。 长 5~7cm,壁厚,管径0.2~0.3cm。 在腮腺咬肌筋膜浅面向前走行,与颧 弓平行,上方有面神经上颊支和面横 动脉,下方有面神经下颊支,在咬肌 前缘几乎成直角转向内,穿颊肌,约 成45°角向前,在颊肌与颊粘膜之间 走行一短距离后,开口于上颌第二磨 牙颊面相对的颊粘膜上。 腮腺乳头:为导管口处的粘膜隆起。
口周肌群:口轮匝肌
浅层:固有纤维,从唇的 一侧至对侧,构成浅层。
深层:部分纤维来自颊肌 唇部,构成深层。
中层:由颧大肌、颧小肌、 提上唇肌、提 上唇鼻翼肌、提口角肌、 降口角肌和降下 唇肌的纤维参与组成。
作用:闭唇,并肌指咬肌、 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 广义的咀嚼肌包括舌骨上 肌群。
舌骨下肌群的作用:下拉舌骨。 舌骨上、下肌群共同收缩,亦能 固定舌骨以利于附着舌骨的诸肌 活动。
五、口颌系统的肌链及其临床意义
头颈部口颌系统的各肌肉之间,各组肌群之 间都有密切联系,以链的方式互相连接着。任何 一组肌肉的活动都会直接或间接地牵动另一组肌 肉的张力和功能。各肌链之间的平衡和协调是行 使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否则就可能引起肌肉 功能失调甚至结构的紊乱。
数为粘液性腺。
一、腮腺
(一)位置、形态和毗邻
位置:颜面两侧部,颧弓下方,外耳道前下方,下颌 支后外方,大部分腺体位于下颌后窝内。深、浅叶之间 在下颌支后缘以峡部相连。
《肌肉解剖》ppt课件

中间型肌纤维
介于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之间,具有两者的部分 特点。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兴奋-收缩耦联
肌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通过横 桥机制引起肌原纤维收缩。
肌丝滑行理论
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相互作用, 使得肌节缩短,从而实现肌肉收 缩。
能量供应
肌肉收缩需要能量供应,主要来 自ATP水解和肌酸磷酸等高能磷 酸化合物。
肌肉舒张
当兴奋停止后,肌球蛋白与肌动 蛋白分离,肌节恢复原状,肌肉
舒张。
03
心肌的结构与功能
心肌的基本组成
01
02
03
心肌细胞
包括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 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是 心脏活动的基础。
心肌间质
位于心肌细胞之间,含有 丰富的毛细血管、淋巴管 和神经纤维,为心肌细胞 提供营养和支持。
心肌纤维
05
肌肉与神经系统的关系
神经肌肉系统的组成
神经元
包括胞体、树突和轴突, 负责处理和传导神经冲动。
肌纤维
即肌肉细胞,包含许多肌 原纤维,是肌肉收缩的基 本单位。
神经肌肉接头
神经元轴突末梢与肌纤维 膜形成的特殊结构,负责 传递神经冲动给肌纤维。
神经肌肉系统的传导机制
兴奋-收缩耦联
01
神经冲动到达肌纤维时,通过兴奋-收缩耦联机制引起肌肉收缩。
肌丝滑行理论
02
肌原纤维中的粗细肌丝相互滑行,导致肌肉长度缩短和张力产
生。
能量代谢
03
肌肉收缩需要能量支持,主要通过ATP水解提供能量。
神经肌肉系统的调节功能
神经调节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冲动控制肌肉的收缩 和舒张。
体液调节
激素等体液因子通过血液循环影响肌肉代谢 和功能。
介于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之间,具有两者的部分 特点。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兴奋-收缩耦联
肌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通过横 桥机制引起肌原纤维收缩。
肌丝滑行理论
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相互作用, 使得肌节缩短,从而实现肌肉收 缩。
能量供应
肌肉收缩需要能量供应,主要来 自ATP水解和肌酸磷酸等高能磷 酸化合物。
肌肉舒张
当兴奋停止后,肌球蛋白与肌动 蛋白分离,肌节恢复原状,肌肉
舒张。
03
心肌的结构与功能
心肌的基本组成
01
02
03
心肌细胞
包括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 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是 心脏活动的基础。
心肌间质
位于心肌细胞之间,含有 丰富的毛细血管、淋巴管 和神经纤维,为心肌细胞 提供营养和支持。
心肌纤维
05
肌肉与神经系统的关系
神经肌肉系统的组成
神经元
包括胞体、树突和轴突, 负责处理和传导神经冲动。
肌纤维
即肌肉细胞,包含许多肌 原纤维,是肌肉收缩的基 本单位。
神经肌肉接头
神经元轴突末梢与肌纤维 膜形成的特殊结构,负责 传递神经冲动给肌纤维。
神经肌肉系统的传导机制
兴奋-收缩耦联
01
神经冲动到达肌纤维时,通过兴奋-收缩耦联机制引起肌肉收缩。
肌丝滑行理论
02
肌原纤维中的粗细肌丝相互滑行,导致肌肉长度缩短和张力产
生。
能量代谢
03
肌肉收缩需要能量支持,主要通过ATP水解提供能量。
神经肌肉系统的调节功能
神经调节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冲动控制肌肉的收缩 和舒张。
体液调节
激素等体液因子通过血液循环影响肌肉代谢 和功能。
口解——肌肉

•
•
•
• •
3.口轮匝肌:扁环形,由围绕口裂数层不同方向 的肌纤维组成。 浅层:从唇的一侧到对侧,是口轮匝肌的固有纤 维; 中层:由颧大肌、颧小肌、提上唇肌、提上唇鼻 翼肌、提口角肌、降口角肌、降下唇肌的纤维参与 组成; 深层:由颊肌唇部构成。 作用:闭口,参与咀嚼、发音等。
•
4.颊肌:位于颊部,四边形。上、 下颌第3磨牙牙槽突的外面、翼突下颌 缝→口轮匝肌。其上份纤维进入下唇, 下份纤维进入上唇,产生交叉;最上 方、最下方的纤维不交叉,分别进入 上、下唇。 • 作用:拉口角向后,使颊部贴紧上、 下牙列,从而参与咀嚼、吮吸。 • 翼突下颌缝(翼下颌韧带);为颊 肌与咽上缩肌之间的致密结缔组织, 从翼突钩至下颌骨内斜线后端。
• •
•
•
•
•
3.腭舌肌:起自舌根外侧缘, 止于腭腱膜,被粘膜覆盖后形 成腭舌弓。 作用:上提舌根、下降腭帆、 缩小咽峡(咽门)。 4.腭咽肌:起自甲状软骨后 缘、咽侧壁,斜向内上,止于 硬腭后缘、腭腱膜,被粘膜覆 盖后形成腭咽弓。此肌在软腭 内被腭帆提肌分为内、外两束。 作用:使腭咽弓向中线靠拢, 缩小咽峡,下降软腭、上提咽 喉。 5.腭垂肌(悬雍垂肌):起 自腭骨鼻后棘、腭腱膜,向下, 止于腭垂粘膜。 作用:上提腭垂、使腭垂偏 向一侧。
肌
• • • • • • • •
• • • •
(一)口周围肌群 口轮匝肌环形,其余肌放射状排列在口裂周围。分为口周围肌上组、口周围肌下组、口轮匝肌、颊肌。 1.口周围肌上组:7块 (1)笑肌:腮腺咬肌筋膜→口角皮肤;拉口角向外。 (2)颧大肌(颧肌):颧骨颧颞缝前方→口角皮肤;拉口角向外上。其深面有面动、静脉交叉而过。 (3)颧小肌:颧骨颧颌缝后方→口角内侧的上唇皮肤;拉口角向外上方。 (4)提上唇肌:上颌骨眶下缘至眶下孔之间→上唇外侧皮肤;拉上唇向上。其深面有眶下血管、神经通过。 (5)提上唇鼻翼肌:上颌骨额突、平梨状孔上缘附近,分两束,内侧束→鼻大翼软骨和皮肤,外侧束参与口 轮匝肌组成;拉鼻翼向上,使鼻孔开大、鼻唇沟加深。 (6)提口角肌(犬牙肌):位于提上唇肌深面。上颌骨尖牙窝→口角皮肤,参与口轮匝肌组成;上提口角。 (7)上唇切牙肌:位于口轮匝肌深面。上颌侧切牙与尖牙牙槽轭之间骨面→口角皮肤、粘膜;拉口角向内。 颧小肌(上唇方肌颧头)、提上唇肌(上唇方肌眶下头)、提上唇鼻翼肌(上唇方肌内侧头)合称上唇方肌。
口腔解剖生理学通用课件

06
口腔神经解剖与生理
口腔神经分布与特点
口腔神经分布
口腔神经主要包括三叉神经、面神经和舌咽神经。这些神经在口腔内分布广泛, 控制口腔感觉和运动功能。
口腔神经特点
口腔神经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感知口腔内的温度、疼痛、触觉等刺 激,并调节口腔运动和唾液分泌。
口腔感觉与运动功能
口腔感觉
口腔内的感觉神经元能够感知疼痛、触觉、温度、味觉等刺激,并将这些信息传 递至大脑,以产生相应的感觉。
修复
如果牙齿出现缺损或龋齿,应及时进行修复, 以保护牙齿的健康。
03
牙周解剖与生理
牙龈解剖与生理
牙龈的组成
牙龈是由上皮、结缔组织、血管和神经等组成的 组织结构。
牙龈的发育
牙龈的发育始于胎儿期,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 影响。
牙龈的功能
牙龈具有保护牙齿、提供营养和维持口腔卫生等 重要功能。
牙周膜与牙槽骨
颞下颌关节解剖与生理
颞下颌关节的结构
颞下颌关节是由颞骨、下颌骨和关节盘组成的联动关节。
颞下颌关节的功能
颞下颌关节的主要功能是参与咀嚼、说话、吞咽和表情等。
颞下颌关节的生长发育
颞下颌关节的生长发育主要在儿童期和青春期,通过颞下颌关节的生长发育,可以影响面 部结构和口腔大小。同时,颞下颌关节的发育不良或病变也会影响咀嚼、说话和吞咽等功 能。
先天性畸形与防治
先天性畸形类型 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包括唇裂、腭裂、小颌畸形、舌系带过 短等。
先天性畸形原因 先天性畸形的原因复杂,包括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
先天性畸形防治 针对不同的先天性畸形,可以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手 术矫正、语音治疗等。同时,预防也是关键,包括孕期保 健、避免有害因素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与对侧交织所提腭吊带, 后- -与腭垂肌汇合 ➢ 作用:上提及软腭,使咽侧壁向内移动
41
❖ 腭帆张肌tensor veli palatine
➢ 起点:翼内板基部,咽鼓管软骨附近骨面 ➢ 止点:腭腱膜、腭骨水平部后下方 ➢ 作用:拉紧软腭,单侧收缩拉软腭向一侧
42
❖ 舌腭肌palatoglossus
咬肌masseter
❖ 浅层
上颌骨颧突和颧弓下缘前2/3 咬肌粗隆和下颌支外侧下部
❖ 中层
颧弓前2/3深面及后1/3下缘 下颌支中份
❖ 深层
颧弓深面
❖ 作用
下颌支上部及喙突
提下颌骨向上并使其微向前伸, 亦参与下颌侧方运动
31
颞肌temporalis
❖ 颞窝和颞深筋膜深面,通过颧 弓深面形成肌腱止于 喙突和下颌支前缘至下第三磨 牙远中
➢ 眶部
上颌骨额突与睑内侧韧带,
牵拉眉及颊部皮肤➢ 睑部睑内侧韧带与邻近骨点,
使眼睑闭合
➢ 泪囊部 位于泪囊深面,起自泪后嵴, 使泪囊扩张
❖ 皱眉肌
额骨鼻部 眉内侧皮肤
25
鼻部肌群
❖ 鼻肌 降鼻中隔肌 鼻根肌 ❖ 作用 开大、缩小鼻孔
26
耳部肌群
❖ 耳前肌 ❖ 耳上肌 ❖ 耳后肌
27
颅顶肌群
❖ 额肌
18
➢ 颏肌(颏提肌)mentalis 起点:下颌骨切牙牙槽突处骨面 止点: 颏部皮肤 作用:上提颏部皮肤,前伸下唇
19
20
21
❖ 颊肌 buccinator
➢ 上、下颌第三磨牙牙槽突外方和翼突下颌缝 ➢ 上份纤维入下唇,下份纤维入上唇,最上下方纤维不
交叉 ➢ 翼突下颌韧带—颊肌与咽上缩肌间的致密结缔组织
13
➢ 提上唇鼻翼肌 levator labli superioris alaeque nasi 起点:额突
止点:内束-鼻大翼软骨和皮肤 外束-与提上唇肌参与口轮匝肌组成
作用:牵拉鼻翼向上
14
➢ 提口角肌 levator anguli oris 起点:尖牙窝 止点:口角皮肤 作用:牵拉口角向上
15
腭骨锥突和上颌结节 下颌角内侧及翼肌粗隆
❖ 作用
提下颌骨向上,下颌侧方运动
33
翼外肌lateral pterygoid
位于颞下窝 ❖ 上头
蝶骨大翼颞下面及颞下嵴 关节盘前缘部及关节囊
❖ 下头
翼外板的外侧面 下颌骨髁状突颈部
❖ 作用
牵引髁状突和关节盘向前,使下颌 前伸及下降,参与下颌侧方运动
34
舌骨上肌群
帽状腱膜--眉部皮肤 作用 提眉、皱额
❖ 枕肌
上项线外2/3及乳突根部--帽 状腱膜 作用 牵拉帽状腱膜向后
❖ 帽状腱膜
额肌 枕肌 颞浅筋膜
28
咀嚼肌
29
❖ 狭义的咀嚼肌
咬肌 颞肌 翼内肌
❖ 广义的咀嚼肌
咬肌 颞肌 翼内肌 二腹肌 下颌舌骨肌
❖ 闭颌肌 开颌肌
翼外肌
翼外肌 颏舌骨肌
茎突舌骨肌
30
➢ 起点:舌根外侧舌横肌 ➢ 止点:腭腱膜-------粘膜覆盖后形成腭舌弓 ➢ 作用:上提舌根、下降腭帆,缩小咽门
43
❖ 咽腭肌palatopharyngeus
➢ 起点:甲状软骨后缘及咽侧壁 ➢ 止点:硬腭后缘,腭腱膜------粘膜覆盖后形成腭咽弓 ➢ 作用:使咽腭弓向中间靠拢,缩小咽门,下降软腭,上提咽喉
10
颧大肌 zygomaticus major
起点:颧颞缝前方 止点:口角,上唇部皮肤 作用:牵拉口角向外上
11
➢ 颧小肌 zygomaticus minor 起点:颧骨外侧颧颌缝后 止点:口角内侧,上唇外侧皮肤 作用:牵拉口角向外上
12
➢ 提上唇肌 levator labli superioris 起点:眶下缘,颧突附近 止点:上唇皮肤 作用:牵拉上唇
37
❖ 颏舌骨肌geniohyoid
下颌骨颏棘—舌骨体 作用:拉舌骨向前,与茎
突舌骨肌拮抗,舌骨固定 时有降下颌作用
38
腭部肌
39
❖ 腭舌肌 ❖ 腭咽肌 ❖ 腭垂肌 ❖ 腭帆张肌 ❖ 腭帆提肌
40
❖ 腭帆提肌levator veli palatine
➢ 起点:颞骨岩部下面、咽鼓管软骨和膜部 ➢ 止点:前- -参与构成腭腱膜,
❖ 作用 拉口角向后,使颊部更接近上下牙列,参与咀嚼
和吮吸
22
23
❖ 口轮匝肌 orbiculars oris
➢浅层 口轮匝肌固有纤维 ➢深层 颊肌唇部纤维 ➢中层 颧大肌、颧小肌、提上唇肌、提上唇鼻翼肌、提
口角肌、降口角肌、降下唇肌组成
❖ 作用 闭唇,参与咀嚼、发音
24
眼周围肌群
❖ 眼轮匝肌
第六章 颅面颈部肌肉
1
❖表情肌 ❖咀嚼肌 ❖颈部肌 ❖腭部肌 ❖咽部肌 ❖喉部肌
2
表情肌
❖ 位置较浅,起自骨面或筋膜,止于皮肤, 收缩力弱。
❖ 协同运动可表达喜、怒、哀、乐等表情。 ❖ 也参与咀嚼、吮吸、吞咽、呼吸和发音等
活动。 ❖ 运动由面神经支配。
3
表情肌
4
面部皮肤皱纹线
(1)动力性皱纹线 (2)重力性皱纹线
❖ 二腹肌digastric
二腹肌窝—中间腱—颞 骨乳突切迹
作用:拉颏部向后下, 参与张口
35
❖ 下颌舌骨肌mylohyoid
下颌舌骨线—舌骨体 作用:参与口底构成,收缩
时抬高口底,协助吞咽。也 可下降下颌骨。
36
❖ 茎突舌骨肌stylohyoid
茎突—舌骨体与舌骨大角连 接处
作用:拉舌骨向后以延长口 底
口周围肌群下组
➢ 降口角肌(三角肌) ➢ 降下唇肌(下唇方肌) ➢ 颏肌(颏提肌)
16
➢ 降口角肌(三角肌)depressor anguli oris 起点:下颌骨外斜线 止点:口角皮肤 下唇、颊、口角外侧、上唇皮肤 作用:下降口角
17
➢ 降下唇肌(下唇方肌)depressor labii inferioris 起点:下颌骨外斜线 止点:下唇及颏部皮肤 作用:降下唇
5
❖ 口周围肌群 ❖ 眼周围肌群 ❖ 耳部肌群 ❖ 鼻部肌群 ❖ 颅顶肌群
6
口周肌群
7
❖ 放射状排列
口周肌群上组 口周肌群下组 颊肌
❖ 环形排列
口轮匝肌
8
口周围肌群上组
➢ 笑肌 ➢ 颧大肌 ➢ 颧小肌 ➢ 提上唇肌 ➢ 提上唇鼻翼肌 ➢ 提口角肌
9
笑肌 risorius
起点:腮腺咬肌筋膜 止点:口角部皮肤 作用:牵拉口角向外上
❖ 肌纤维分前、中、后三部分 ❖ 颞深筋膜覆盖颞肌,上附于上
颞线,下浅层附于颧弓上缘及 外面,深层附于颧弓上缘及内 侧面。 ❖ 作用 提下颌骨向上,也参与下颌侧 方和后退运动
32
翼内肌medial pterygoid
位于颞下窝和下颌升支内侧 ❖ 深头
翼外板内面和腭骨锥突 下颌角内侧及翼肌粗隆
❖ 浅头
41
❖ 腭帆张肌tensor veli palatine
➢ 起点:翼内板基部,咽鼓管软骨附近骨面 ➢ 止点:腭腱膜、腭骨水平部后下方 ➢ 作用:拉紧软腭,单侧收缩拉软腭向一侧
42
❖ 舌腭肌palatoglossus
咬肌masseter
❖ 浅层
上颌骨颧突和颧弓下缘前2/3 咬肌粗隆和下颌支外侧下部
❖ 中层
颧弓前2/3深面及后1/3下缘 下颌支中份
❖ 深层
颧弓深面
❖ 作用
下颌支上部及喙突
提下颌骨向上并使其微向前伸, 亦参与下颌侧方运动
31
颞肌temporalis
❖ 颞窝和颞深筋膜深面,通过颧 弓深面形成肌腱止于 喙突和下颌支前缘至下第三磨 牙远中
➢ 眶部
上颌骨额突与睑内侧韧带,
牵拉眉及颊部皮肤➢ 睑部睑内侧韧带与邻近骨点,
使眼睑闭合
➢ 泪囊部 位于泪囊深面,起自泪后嵴, 使泪囊扩张
❖ 皱眉肌
额骨鼻部 眉内侧皮肤
25
鼻部肌群
❖ 鼻肌 降鼻中隔肌 鼻根肌 ❖ 作用 开大、缩小鼻孔
26
耳部肌群
❖ 耳前肌 ❖ 耳上肌 ❖ 耳后肌
27
颅顶肌群
❖ 额肌
18
➢ 颏肌(颏提肌)mentalis 起点:下颌骨切牙牙槽突处骨面 止点: 颏部皮肤 作用:上提颏部皮肤,前伸下唇
19
20
21
❖ 颊肌 buccinator
➢ 上、下颌第三磨牙牙槽突外方和翼突下颌缝 ➢ 上份纤维入下唇,下份纤维入上唇,最上下方纤维不
交叉 ➢ 翼突下颌韧带—颊肌与咽上缩肌间的致密结缔组织
13
➢ 提上唇鼻翼肌 levator labli superioris alaeque nasi 起点:额突
止点:内束-鼻大翼软骨和皮肤 外束-与提上唇肌参与口轮匝肌组成
作用:牵拉鼻翼向上
14
➢ 提口角肌 levator anguli oris 起点:尖牙窝 止点:口角皮肤 作用:牵拉口角向上
15
腭骨锥突和上颌结节 下颌角内侧及翼肌粗隆
❖ 作用
提下颌骨向上,下颌侧方运动
33
翼外肌lateral pterygoid
位于颞下窝 ❖ 上头
蝶骨大翼颞下面及颞下嵴 关节盘前缘部及关节囊
❖ 下头
翼外板的外侧面 下颌骨髁状突颈部
❖ 作用
牵引髁状突和关节盘向前,使下颌 前伸及下降,参与下颌侧方运动
34
舌骨上肌群
帽状腱膜--眉部皮肤 作用 提眉、皱额
❖ 枕肌
上项线外2/3及乳突根部--帽 状腱膜 作用 牵拉帽状腱膜向后
❖ 帽状腱膜
额肌 枕肌 颞浅筋膜
28
咀嚼肌
29
❖ 狭义的咀嚼肌
咬肌 颞肌 翼内肌
❖ 广义的咀嚼肌
咬肌 颞肌 翼内肌 二腹肌 下颌舌骨肌
❖ 闭颌肌 开颌肌
翼外肌
翼外肌 颏舌骨肌
茎突舌骨肌
30
➢ 起点:舌根外侧舌横肌 ➢ 止点:腭腱膜-------粘膜覆盖后形成腭舌弓 ➢ 作用:上提舌根、下降腭帆,缩小咽门
43
❖ 咽腭肌palatopharyngeus
➢ 起点:甲状软骨后缘及咽侧壁 ➢ 止点:硬腭后缘,腭腱膜------粘膜覆盖后形成腭咽弓 ➢ 作用:使咽腭弓向中间靠拢,缩小咽门,下降软腭,上提咽喉
10
颧大肌 zygomaticus major
起点:颧颞缝前方 止点:口角,上唇部皮肤 作用:牵拉口角向外上
11
➢ 颧小肌 zygomaticus minor 起点:颧骨外侧颧颌缝后 止点:口角内侧,上唇外侧皮肤 作用:牵拉口角向外上
12
➢ 提上唇肌 levator labli superioris 起点:眶下缘,颧突附近 止点:上唇皮肤 作用:牵拉上唇
37
❖ 颏舌骨肌geniohyoid
下颌骨颏棘—舌骨体 作用:拉舌骨向前,与茎
突舌骨肌拮抗,舌骨固定 时有降下颌作用
38
腭部肌
39
❖ 腭舌肌 ❖ 腭咽肌 ❖ 腭垂肌 ❖ 腭帆张肌 ❖ 腭帆提肌
40
❖ 腭帆提肌levator veli palatine
➢ 起点:颞骨岩部下面、咽鼓管软骨和膜部 ➢ 止点:前- -参与构成腭腱膜,
❖ 作用 拉口角向后,使颊部更接近上下牙列,参与咀嚼
和吮吸
22
23
❖ 口轮匝肌 orbiculars oris
➢浅层 口轮匝肌固有纤维 ➢深层 颊肌唇部纤维 ➢中层 颧大肌、颧小肌、提上唇肌、提上唇鼻翼肌、提
口角肌、降口角肌、降下唇肌组成
❖ 作用 闭唇,参与咀嚼、发音
24
眼周围肌群
❖ 眼轮匝肌
第六章 颅面颈部肌肉
1
❖表情肌 ❖咀嚼肌 ❖颈部肌 ❖腭部肌 ❖咽部肌 ❖喉部肌
2
表情肌
❖ 位置较浅,起自骨面或筋膜,止于皮肤, 收缩力弱。
❖ 协同运动可表达喜、怒、哀、乐等表情。 ❖ 也参与咀嚼、吮吸、吞咽、呼吸和发音等
活动。 ❖ 运动由面神经支配。
3
表情肌
4
面部皮肤皱纹线
(1)动力性皱纹线 (2)重力性皱纹线
❖ 二腹肌digastric
二腹肌窝—中间腱—颞 骨乳突切迹
作用:拉颏部向后下, 参与张口
35
❖ 下颌舌骨肌mylohyoid
下颌舌骨线—舌骨体 作用:参与口底构成,收缩
时抬高口底,协助吞咽。也 可下降下颌骨。
36
❖ 茎突舌骨肌stylohyoid
茎突—舌骨体与舌骨大角连 接处
作用:拉舌骨向后以延长口 底
口周围肌群下组
➢ 降口角肌(三角肌) ➢ 降下唇肌(下唇方肌) ➢ 颏肌(颏提肌)
16
➢ 降口角肌(三角肌)depressor anguli oris 起点:下颌骨外斜线 止点:口角皮肤 下唇、颊、口角外侧、上唇皮肤 作用:下降口角
17
➢ 降下唇肌(下唇方肌)depressor labii inferioris 起点:下颌骨外斜线 止点:下唇及颏部皮肤 作用:降下唇
5
❖ 口周围肌群 ❖ 眼周围肌群 ❖ 耳部肌群 ❖ 鼻部肌群 ❖ 颅顶肌群
6
口周肌群
7
❖ 放射状排列
口周肌群上组 口周肌群下组 颊肌
❖ 环形排列
口轮匝肌
8
口周围肌群上组
➢ 笑肌 ➢ 颧大肌 ➢ 颧小肌 ➢ 提上唇肌 ➢ 提上唇鼻翼肌 ➢ 提口角肌
9
笑肌 risorius
起点:腮腺咬肌筋膜 止点:口角部皮肤 作用:牵拉口角向外上
❖ 肌纤维分前、中、后三部分 ❖ 颞深筋膜覆盖颞肌,上附于上
颞线,下浅层附于颧弓上缘及 外面,深层附于颧弓上缘及内 侧面。 ❖ 作用 提下颌骨向上,也参与下颌侧 方和后退运动
32
翼内肌medial pterygoid
位于颞下窝和下颌升支内侧 ❖ 深头
翼外板内面和腭骨锥突 下颌角内侧及翼肌粗隆
❖ 浅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