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词类活用做的规律珍藏版

合集下载

文言文 词类活用口诀

文言文 词类活用口诀

文言文词类活用口诀
文言文的词类活用是指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在文言文中的屈折变化。

为了记忆文言文的词类活用,有一些口诀可以帮助学习者记忆。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文言文词类活用口诀:
名词无变化,动词四时谐。

形容副词真奇妙,祈使感叹调口风。

这个口诀的主要内容是指:
1.名词:在文言文中,名词通常没有屈折变化,保持不变。

2.动词:动词有四时的活用,分别是「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
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

3.形容副词:形容词和副词在活用时比较特殊,需要注意其变化。

4.祈使感叹调口风:祈使句和感叹句的动词形式在语气上有所变
化,需注意其口吻和语气。

这个口诀简洁明了,通过韵律感强化了记忆效果。

记住这个口诀可以帮助初学者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规律。

同时,实际的学习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句和练习来巩固和应用。

文言文中词类活用做的规律(打印)

文言文中词类活用做的规律(打印)

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律一、词类活用的概念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一般是比较固定的,各类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也往往有一定的分工。

比如名词经常做主语、宾语、定语,动词常作谓语,形容词常作定语、状语、谓语,数词常作定语。

但是,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

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叫做词类活用。

二、词类活用的分类及规律名词活用的基本规律一、名词活用作动词(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连用,它们之间如果不是偏正、并列、同位关系,一般地说,其中则有的名词活用作动词。

它们之间可能是主谓、状谓、动宾关系。

例如:舍相如广成传舍。

(《廉颇蔺相如列传》)。

(动宾)练习:指出下面各句中活用作动词的名词。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陈涉世家》)2、曾皙后。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3、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

(同上)4、愿为市鞍马。

(《木兰诗》)5、刑人如恐不胜。

(《鸿门宴》)6、七十者衣帛食肉。

(《齐桓晋文之事》)(二)名词带状语,则这个名词用作动词。

1、副词修饰名词:(1)一般副词:公将鼓之。

(2)否定副词:天不雨。

2、介词结构修饰名词: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过秦论》练习:指出下面各句中活用作动词的名词。

1、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2、不蔓不枝。

(《爱莲说》)3、贫者席地而卧,春气动,鲜不疫矣。

(《狱中杂记》)4、君子不齿。

(《师说》)5、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6、出入必舆隶。

(《苦斋记》)三、名词带补语:则这个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带补语1、介词结构作补语,不省略介词:刑于寡妻。

(《齐桓晋文之事》)2、省略介词:秦伯素服郊次。

(《之战》)3、非介词结构作补语: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

(《促织》)练习:指出下面各句中活用作动词的名词。

1、唐浮图慧褒始舍其址,而卒葬之。

(完整版)文言文各种词类活用总结

(完整版)文言文各种词类活用总结

文言文各种词类活用总结1、名词活用为动词(1)两个名词连用,(名词+名词)若是主谓关系、动宾关系或动补关系,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籍吏民,封府库。

2)结构助词“所”字之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所+名词)“夜则以兵围所寓舍”3)名词后直接跟一个语气词,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者)“赵王之子孙侯者”(4)状语(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状语+名词)“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5)能愿动词“能”“欲”“可”“当”等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能愿动词+名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6)名词+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7)名词+补语沛公军霸上(8)名词处在谓语的位置或师焉(9)名词带宾语籍吏民,封府库(10)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状语分句,名词活用为动词权,然后知轻重。

2、一般名词作状语①表示处所。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草行露宿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失期,法皆斩手巾掩口啼、③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

(表对人的态度)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表比喻)其一犬坐于前⑤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孔雀东南飞潭西南而望"⑥表示时间、动作的连续性卿当日胜贵⑦表示动作行为的方法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以下待整理3、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它就活用作名词。

如"吾射不亦精乎"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转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4、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形容词就转化为名词。

翻译时要补出中心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

(1)"无鲜肥滋味之享"中的"鲜肥",就是形容词转化为名词,作"新鲜肥美的东西"讲。

(2)群贤毕至,少长贤集(3)将军披坚执锐5、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不是使动、意动用法,形容词就转化为动词。

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规律

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规律

2016年4月号上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规律马百波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即原来的词性和用法),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词类活用。

根据一定的语言习惯,名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之中,临时改变了它的功能,具有动词词类的功能,这种现象叫做名词活用为动词。

在文言文教学中进行名词活用现象教学应注意以下情况。

一、独词句(1)毋妄言,族矣! (《项羽本纪》族:灭族)(2)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项羽本纪》左:往左走)说明:名词独立成句,表示与之相应的动作行为,即活用为动词。

二、两个名词连用,构成一个主谓词组,其中后一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1)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智子疑邻》雨:下雨)(2)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唐雎不辱使命》缟素:穿孝服)说明:名词(或名词短语)与名词(或名词短语)只能组成新的名词短语。

在古汉语中当它们不能组成名词短语时,便出现两种情况:前面的名词活用作动词,与后面的名词组成动宾短语;后面的名词活用作动词,与前面的名词组成主谓短语。

三、两个名词连用,构成一个动宾词组,其中前一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域:限制)(2)愿为市鞍马。

(《木兰诗》市:买)说明:两个名词连用,一般有四种关系:联合、偏正、主谓、动宾。

若非前两种关系,便是主谓或动宾,连用的名词其中一个活用作动词。

四、名词之后有一个表示人、物的代词(“之”“其”等),当“之”后面有语音停顿时,名词活用为动词 (1)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策:用鞭打)(2)处处志之。

(《桃花源记》志:做标记)说明:名词不能带宾语,它带了代词宾语,就应该被视为活用为及物动词。

五、名词之前有疑问代词,也活用为动词(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阿房宫赋》龙:出现龙)(2)以何市而反?(《冯谖客孟尝君》市:买)六、名词之前有副词修饰,活用为动词 (1)大雪三日。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七个规律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七个规律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七个规律文言文词类活用的七个规律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很普遍的语法现象,尤其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

想要正确地理解以及正确地翻译古文,掌握这七个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一、名词前有助动词、副词修饰限制,名词活用作动词。

大家都知道,名词一般是不受副词、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的;因此,在名词的前面如果有了副词,或者助动词,那么,这个名词一定是活用成动词了。

请看下面的例子: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句中划线处非能水也中的水,就属于这种情况,在它的前面因为有非这个副词,又有能这个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所以,它活用作动词了,意思也变成了游水。

②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已枯。

(《采草药》)句中加线处草已芽中的芽,因为它的前面有副词已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意思变成了发芽。

③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

(《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未花时采中的花,也因为在它的前面有未这个副词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了。

译为没有开花的时候采集。

④则粪概者先芽。

(《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先芽中的芽,也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例子,因为在它的前面有先这个带有副词性的词语的限制;所以应该翻译成先发芽。

⑤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水。

(《察今》)句中加线的句子中的表,原本也是名词,意思是标记,因为在它的前面有一个先字,所以也属于名词动用,翻译后的意思是设立标记。

二、名词的后面带有宾语,名词动用。

一般的说名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名词的后面如果带有一个名词,那么,这个名词肯定活用作动词了。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伶官传序》)句中划线处的函,原本是名词,意思是木匣子,可是在句中因为带了宾语首,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应该译为用木匣子装。

②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豆而函之。

(《五人墓碑记》)句中划线处的函,也是因为带了宾语,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意思也是用木匣子装。

③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句中划线处的目之所以活用,也是因为它带了宾语项王,因而,应译为给项王使眼色。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古代汉语中最值得注意的词类活用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名词、名词做状语等。

一.使动用法㈠动词的使动用法⒈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第一册《勾践灭吴》)退,使……撤退。

⒉噽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

(第一册《勾践灭吴》)⒊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第一册《勾践灭吴》)⒋焉用亡郑以陪邻?(第一册《烛之武退师》)。

⒌夫如是则修文德以来之。

(第一册《季氏将伐颛臾》)⒍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第二册《过秦论》)⒎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第四册《滕王阁序》)⒏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第三册《六国论》)⒐近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第三册《石钟山记》)⒑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第三册《病梅馆记》)⒒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居为奇货。

(第四册《促织》)⒓宁许以负秦曲。

(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⒔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⒕鸣鼓而聚之,击木而招之。

(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⒖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第二册《鸿门宴》)⒗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⒘项伯杀人,臣活之。

(第二册《鸿门宴》)⒙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第三册《伶官传序》)㈡名词的使动用法⒉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⒈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之于义。

(第一册《勾践灭吴》)⒉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第二册《过秦论》)⒊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第二册《过秦论》)⒋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值,亦无售者。

(第四册《促织》)⒌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

(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⒍臣请完璧归赵。

(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⒎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文言文阅读——词类活用规律总结

文言文阅读——词类活用规律总结

形容词意动用法
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小:认为……小 ②予怪而问之。 怪:认为……怪 ③渔人甚异之。 异:认为……奇怪 ④贵货而易土。 易:认为……容易 ⑤患志之不立。 患:以……为忧患
动词活用
一、动词用作名词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
1、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活 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 规律一: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
其次,弄清该词在文句中位置、成分和 作用。
规两律峰5秀:色(,主俱语可)手擥+工具处所方式等事 物名+谓,名—状。翻译成“拿……”或 者“用……”
1、失期,法当主语)+动作行为的依据事物名 +谓,名—状。翻译成“按……”或者“依 据……”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 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 就是名词作动词,“使……臣服”的意思。
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 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把……当作宾客。
鱼肉百姓 鱼肉:以……为鱼肉
孟尝君客我 客:把……当作门客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规律:不能带宾语的名词带有宾语,常常活用为使动 或意动词。
形容词活用
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处在主语
文言文阅读 ——词类活用规律总结
10.4
.
.
.
文言文词类活用


名 词 的 活 用
•1.一般动词。 •2.使动用法。 •3.意动用法。 •4.作状语。
动 词 的 活 用
•1. 名词。 •2. 使动用法。 •3.为动用法

古文中词类活用

古文中词类活用
例如:
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
2、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信陵君窃符救赵》)
3、楚王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分析例1中“短”是形容词,这里带有宾语“屈原”,活用为一般动词,意思是“诋毁,指出……缺点”。例2中的“轻”是形容词,这里带有宾语“胜”,活用为一般动词,意思是“轻视,看轻”。
(二)规律总结:
1、标志:
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
2、语法分析:
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以替代跟它性质、状态或特征有关的人或者事物,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宾语。四、名词作状语
(一)判断方法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即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古汉语里,形容词也常常活用为使动词,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1、洁其居,美其服(洁,使……洁净;美,使………美)(《勾践灭吴》)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
分析:
例1中的“洁、美”,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为使动词,翻译为“使……洁净;美,使………美”;例2中的“绿”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为使动词,翻译为“使变绿”的意思。
2、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过秦论》)
3、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鸿门宴》)
分析:
使动用法的翻译方法有二:
一是使令式。格式为:
“主语+使(宾语)+谓语”。二是动补式。格式为:

活用规律总结

活用规律总结

二、名作状 规律:①名词放在动词前面 ②名词不是动词的主语
尔安敢轻吾射: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 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
三、形容词作动
• 形容词 + 宾(名、代) • “所”+形容词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 无心为恶,虽 • • • 在“其” “之”(的)后 作主语或宾语 在数词后 注意:翻译时,在动词形容词后面 补充符合语境的名词。
• 当不及物动词或者形容词后 面有了宾语,这个动词或者 形容词就需要活用为使动、 意动和为动,来协调动宾关 系。
五、使动
• 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有“使 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降龙伏虎 正本清源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 齐威王欲将孙膑:
六、意动
• 名词意动,就是“把宾语当作什么”,翻 译成“把……当作……”。 • 形容词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 翻译成“认为(觉得)…怎么样” • 动词意动(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就是 “对宾语感到怎么样”,翻译成“对…感 到怎么样”
一、名作动
• • • • • • • • 名 + 宾(名、代) 副词+名词 能愿动词+名词 名 + 介宾 所+名词 名词+名词(非并列、偏正关系) 名词叠用 名词用“而”与动词相连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 席卷天下 ,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人皆得以隶使之: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词类活用总结
1、乃使从者衣褐: 公子怒,欲鞭之: 2、置人所罾鱼腹中: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文言文词类活用总结

文言文词类活用总结

文言文词类活用总结一、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是指原属于名词、形容词或者数词,在特殊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用作动词,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左右欲刃相如。

(“刃”即“以刃杀”,用刀杀)②沛公军霸上。

(“军”,驻扎)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④范增数目项王。

⑤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⑥唐浮图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谨庠序之教。

(“谨”,重视/认真从事)②素善留侯张良。

(“善”,与……交好)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六王毕,四海一。

(“一”,统一)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千里”,行千里)二、活用为使动词所谓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1.名词的使动用法。

①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肉骨”即“使骨肉”,使白骨生肉)②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王”,使……称王)2.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投降)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存活)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工师得大木,则王喜。

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

(“小”,使……变小)②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

(“昂”,高,即“使其值昂”)4.数词的使动用法。

①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二三”,使……二三)②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三、活用为意动词1.名词的意动用法。

①侣鱼虾而友麋鹿。

(把……看作/当作……/以……为……)②粪土当年万户侯。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渔人甚异之。

(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

“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②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专题复习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 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 声、影子一样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像对待奴隶一样 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舟:用船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东、北:在东边、在北边 ⑤而相如廷叱之 廷:在朝廷 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 夜:在夜晚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每天
生死而肉骨:使死人复生,白骨 长肉。形容恩惠极大。
二、意动用法(解说)
认为 主语认为宾语 具有某种形态 或特征 以…为 主语把宾语当 作某种事物
意动用法(例句)
当作
名词 吾从而师 把 形容词 吾妻之美 我者 认为我美 之 把他当作老师
认为
意动用法:动词谓语对于宾语含有“认 为它怎么样”的意思的叫做意动用法。
结构方式: 【动/形/名+宾】=【以】+宾+【为】+ 动 翻译形式:
“以……为……”、“认为……是……”、 “把……当作……”
意动用法练习:
1、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2、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3、孟尝君客我。
答案参考: 1、奇:认为……奇;壮:认为……壮 认为其言出众不凡,其貌壮美 2、小:认为……小 3、客:以……为客
形容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 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 质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 就是认为……小的意思。 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小:认为……小 ②予怪而问之 怪:认为……怪 ③渔人甚异之 异:认为……奇怪 ④贵货而易土 易:认为……容易 ⑤患志之不立 患:以……为忧患 ⑥不耻下问 ⑦是古非今 ⑧不远万里

词类活用及规律

词类活用及规律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高:高处
(2)用作一般动词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 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其 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穷:看尽
恐事穷且得罪,乃再诣相府 穷:揭穿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美:赞美
或修饰关系。
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
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 表示比喻、方
式、工具、处所、对人的态度等。
规律七: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练习]找出名词作状语,并解释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高:升高
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 多:推崇,赞许
(3)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 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 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 “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弱:使……削弱
(4)名词意动用法
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
[练习]找出名词的意动,并解释 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把……当作宾客 鱼肉:以……为鱼肉
鱼肉缙绅
孟尝君客我 客:把……当作门客
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以……为伴侣:
友:以 ……为朋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以……为鉴
2.动词的活用 (1)活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 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 点。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入:产品、收入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 鸟兽,往往有得 得:收获、心得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奔驰的骏马 哀死事生,以待天命 死、生:死人、活人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 玉珍珠

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

词 ③ 良庖岁更刀
④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方 位
⑤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名 词
⑥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规律二:“名词+动词”结构,如果不是主谓 关系,名词即活用作状语。
①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亲眼,亲耳) ②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用船) ③ 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④ 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 (乘船)
• 用心一也
专一(形容词)
• 而或长烟一空 全(副词)
1、数词——名词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2、数词——动词 3、数词——形容词 4、数词——副词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不专一,有二心(动词)
②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贰:不专一,有二心(动词)
③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二三:不专一,不忠诚(形容词)
规律三: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前后用介宾结构作状语或补语, 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范增数目项王。
(目:使眼色)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
则直前诟(gòu)虏帅失(信前:走上前)
今王鼓乐于此。
(鼓乐:击鼓奏乐)
鼓三通,锣三下
(鼓、锣:打鼓、敲锣)
规律四: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 活用为动词。
2、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动词
3、臣请完璧归赵。
形容词—使动
4、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形容词—意动 登泰山而小天下。
孔子登上东山便觉得鲁国变小了, 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也变小了。
1、形容词——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 时,活用为名词,这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 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 特征的人或事物。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 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

最新文言文中词类活用做的规律珍藏版

最新文言文中词类活用做的规律珍藏版

一、名词带宾语,则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连用,又无做谓语的动词,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是:A.偏正关系(状谓、动补除外,这只讲名词性词组)例如:(1)河水清且涟猗。

(《伐檀》)*(2)楚人有涉江者。

(《察今》)B.并列关系例如:门庭若市。

(《邹忌讽齐王纳谏》)C.同位关系例如: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

(《梅花岭记》)两个名词连用,句中又无做谓语的动词,则其中可能有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上面三种关系除外)例如:1.舍相如广成传舍。

(《廉颇蔺相如列传》)。

*(动宾)2.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唐雎不辱使命》)。

*(主谓)练习:指出下面各句中活用作动词的名词,并翻译各句。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陈涉世家》)2.曾皙后。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3.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

(同上)4.民生涂炭。

(《三元里抗英》)5.愿为市鞍马。

(《木兰诗》)*6.[客]一无所持,而腰多白金。

(《大铁椎传》)*7.刑人如恐不胜。

(《鸿门宴》)8.士兵德顺昌甚。

(《五人墓碑记》)*9.序八州而朝同列。

(《过秦论》)*10.瓮牖绳枢。

(同上)11.老者衣帛食肉。

(《齐桓晋文之事》)12.子墨衰絰。

(《之战》)13.妇抚儿乳。

(《口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连用,它们之间如果不是偏正、并列、同位关系,一般地说,其中则有的名词活用作动词。

它们之间可能是主谓、状谓、动宾关系:曾皙后,诸越则桃李冬实、衣褐。

二、名词带状语,则这个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带状语 1.副词修饰名词一、一般副词:公将鼓之。

二、否定副词:天不雨。

2、介词结构修饰名词: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过秦论》3、名词带动词性状语:妇抚儿乳。

(《口技》)练习题:译句解名词动用的词1、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卖柑者言》)2、皆衣缯单衣。

(《西门豹治邺》)3、使人先表澭水。

(《察今》)4、范增数目项王。

文言文中词类活用做的规律珍藏版

文言文中词类活用做的规律珍藏版

一、名词带宾语,则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连用,又无做谓语的动词,它们之间的词修饰名词一、一般副词:公将鼓之。

二、否定副词:天不雨。

2、介词结构修饰名词: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过秦论》3、名词带动词性状语:妇抚儿乳。

(《口技》)练习题:译句解名词动用的词1、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卖柑者言》)2、皆衣缯单衣。

(《如:14.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廉颇蔺相如列传》)因为相如功劳大,拜(相如)为上卿。

15.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张衡传》)安帝平素听说张衡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特地派公车征诏他,任命他做郎中,又升迁(他)做太史令。

五、“有”、“无”类“有”、“无”类兼语结构,兼语前固定为动词“有”或“无“,兼语后为其它动词。

例如:16.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愚公移山》)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刚七八岁,也蹦跳着前去帮助他们。

17.且籍与江东弟子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项羽本纪》)我率领江东父老的子弟八千人渡江向西进军,现在竟没有一个人回来,即使江东父兄同情我做王,我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六、“有……者”类文言中有用“有……者”构成的兼语式,动词“有”的宾语又作后边成分的主语,这类兼语式中“有”字引进一个新提出的人或事物,“者”字通常用来表示提顿。

例如:17.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有个姓蒋的,享有这种(捕蛇抵税)好处已三代了。

18.客有吹筒箫者,倚歌而和之。

(《前赤壁赋》)有个吹筒箫的客人,倚歌声吹筒箫应和。

七、原因类原因式的兼语结构,兼语前后没有固定的词语,但兼语后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是兼语前谓语的原因或理由,此种情况不常见。

例如:19.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南村的孩子们欺我年老无力,忍心当面抢劫象盗贼。

现代汉语根据谓语间表明作用的不同,兼语式可分为以下几类。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和"锐"是兵器,可见也名词化了。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如果带上宾语,就活用为动词了。

如:(1)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愚公》)(4)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助》)(5)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促织》)"苦"后面带上了"秦"做宾语,就活用为动词了。

"平险"的"平"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险"则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四、使动用法使动用法上一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产生了使宾语发生某个动作的意思,宾语成了动作的主题,这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便有了使动意义,活用为使动动词了。

如:(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捕蛇》)(2)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陈涉》)(3)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

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崤之战》)(4)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quot;(《崤之战》) "生之"是"使我生"," 忿恚尉"是"使尉忿恚"," 勤民"是"使民劳累"," 闲敝邑"是"使敝邑闲",都是使动用法。

五、意动用法意动用法表示心理活动,意思是"认为怎么样"。

如:(1)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带宾语,则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连用,又无做谓语的动词,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是:A.偏正关系(状谓、动补除外,这只讲名词性词组)例如:(1)河水清且涟猗。

(《伐檀》)*(2)楚人有涉江者。

(《察今》)B.并列关系例如:门庭若市。

(《邹忌讽齐王纳谏》)C.同位关系例如: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

(《梅花岭记》)两个名词连用,句中又无做谓语的动词,则其中可能有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上面三种关系除外)例如:1.舍相如广成传舍。

(《廉颇蔺相如列传》)。

*(动宾) 2.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唐雎不辱使命》)。

*(主谓)练习:指出下面各句中活用作动词的名词,并翻译各句。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陈涉世家》)2.曾皙后。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3.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

(同上)4.民生涂炭。

(《三元里抗英》)5.愿为市鞍马。

(《木兰诗》)*6. [客]一无所持,而腰多白金。

(《大铁椎传》)*7.刑人如恐不胜。

(《鸿门宴》)8.士兵德顺昌甚。

(《五人墓碑记》)*9.序八州而朝同列。

(《过秦论》)*10.瓮牖绳枢。

(同上)11.老者衣帛食肉。

(《齐桓晋文之事》)12.子墨衰絰。

(《之战》)13.妇抚儿乳。

(《口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连用,它们之间如果不是偏正、并列、同位关系,一般地说,其中则有的名词活用作动词。

它们之间可能是主谓、状谓、动宾关系:曾皙后,诸越则桃李冬实、衣褐。

二、名词带状语,则这个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带状语 1.副词修饰名词一、一般副词:公将鼓之。

二、否定副词:天不雨。

2、介词结构修饰名词: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过秦论》3、名词带动词性状语:妇抚儿乳。

(《口技》)练习题:译句解名词动用的词1、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卖柑者言》)2、皆衣缯单衣。

(《西门豹治邺》)3、使人先表澭水。

(《察今》)4、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5、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庄暴见孟子》)6、不蔓不枝。

(《爱莲说》)7、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

(《童区寄传》)8、贫者席地而卧,春气动,鲜不疫矣。

(《狱中杂记》)9、君子不齿。

(《师说》)10、昨日入城市。

(《蚕妇》)1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五人墓碑记》)1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13、出入必舆隶。

(《苦斋记》)14、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15、惟极贫无依,则械系不梢宽。

(《狱中杂记》)三、名词带补语:则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名词带补语介词结构补语不省介词:刑于寡妻。

(《齐桓晋文之事》)省介词:秦伯素服郊次。

(《之战》)非介词结构补语: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

(《促织》)练习题:译句释活用词语1、唐浮图慧褒始舍其址,而卒葬之。

(《游褒禅山记》)*2、风乎舞雩。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3、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

(《勾践栖会稽》)4、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之战》)5、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

6、与其饥死于道路,为群兽食,毋宁毙于虞人,以俎豆于贵家。

(《中山狼传》)7、少年雄于地球。

(《少年中国说》)8、方今唯秦雄天下。

(《鲁仲连义不帝秦》)四、要求和动词连用的一些特殊词语和名词连用,这个名词用作动词。

(一)、能愿动词带名词(或“后边的名词”)动用。

(能愿动词也叫助动词)能愿动词表示可能、必要或意愿的词叫能愿动词。

这种词在古今汉语里也不过二十几个,常见的有:现代汉语中的:可以、能、能够、会、愿意、肯、敢、应该、当、要;文言文中的:可、能、愿、应、宜、当、欲。

练习题:译句释活用词语。

1、狼不敢前。

(《狼》)2、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口技》)3、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

左右皆靡。

(《廉颇蔺相如列传》)*4、沛公欲王关中。

(《鸿门宴》)5、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伐檀》)*6、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劝学》)*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同上)8、云青青兮欲雨。

(《梦游天吟留别》)9、德何如,则可以王矣?(《齐桓晋文之事》)10、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二)、“而”连接一个动词一个名词时,这个名词一般用如动词。

译句释活用的词:1、其疾病而死。

(《五人墓碑记》)2、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促织》)3、夫一人之死,去今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同1)4、缇骑按剑而前曰。

(同上5、人流石蛇行而上。

(《游黄山记》)6、儿涕而去。

(《促织》)7、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8、武夫力而拘诸原。

(《之战》)9、夫子式而听之。

(《我国古代的车马》引《檀弓》)10、 [愈]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11、 [孟尝君]衣冠而见之。

(《冯谖客孟尝君》)(三)、“所”字后边的名词用如动词。

1、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起义》)2、太守即遗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桃花源记》)3、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杞供客乎?(《卖柑者言》)(四)、要求带动词性宾语的动词,它的名词宾语也要变为动词。

1、晋于是始墨。

(《之战》)2、袍止响腾。

(《石钟山记》)3、何不望外遭此荼毒也?(《三元里抗英》)4、平居望外遭齿舌。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五)、代词前边的名词用如动词。

1、一狼洞其中。

(《狼》)2、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3、布囊其口。

(《童区寄传》)4、先主器之。

(《隆中对》)5、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触龙说赵太后》)6、名之者谁?(《醉翁亭记》)文言文中词类的活用现象四川省资中县第三中学李由富文言中有些实词在句子中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其词的词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就是词的活用。

如果一个词已经活用成了别的词,我们还按其原来的用法去解释,就会讲不通。

因此,掌握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律,结合具体语镜,分析其用法和理解其意义,对我们学习文言文来说是很重要的。

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作有“使”、“令”意义的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就是使动用法。

例如:⑴“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亡:使……亡。

《过秦论》);⑵“安能屈豪杰之流”(屈:使……屈。

《五人墓碑记》);⑶“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王。

《鸿门宴》);例⑴是动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例⑵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

例⑶是名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成为某种人或事物。

在古代汉语中,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宾语。

二、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这是指形容词、名词用作有“认为”、“以为”意义的动词,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者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

例如:⑴“襟三江而带五湖”(《滕王阁序》);⑵“而耻学于师”(《师说》)。

在这里,例⑴中的“襟”、“带”是名词用作动词,表示把宾语当作某种人或事物,译作:“以……为襟,“以……为带”。

例⑵中的“耻”是形容词用作动词,表示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质、状态,译作:“以……为耻”。

三、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活用作动词后,就具有动词的语法特点,不再表示人或物,而是表示与这个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

例如:“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籍:登记。

《鸿门宴》)。

在古代汉语中,方位名词也常作动词。

例如:“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东:向东。

《鸿门宴》)。

四、名词作状语。

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常用作状语,直接修饰、限制动词谓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处所、凭借的工具等。

例如:⑴“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翼:像鸟张着翅膀那样。

表示动作的行为、状态);⑵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兄:用对待兄长的礼节……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⑶“簊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簊畚:用箕畚。

表示凭借的工具);⑷,“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内:在国内。

表处所)。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三个问题:(一)要注意区别意动和使动。

①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的,而意动用法则是主语以为或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客观不一定必然如此。

②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般情况不用于意动(动词本身就无意动用法,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用作使动和意动却常见)。

(二)要注意词类活用的条件。

鉴别一个词是否已活用成另一类词,主要是看它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前面有哪些词类和它相结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具备了哪些语法特点等。

(三)要注意弄清楚一个问题:词类的活用,是说某个词本来属于某一词类,只是入句后临时具有另一词类的性质,不是说这个词本身就有两个词性。

古今汉语兼语式类举谓语部分是连用的动词(有的后一个是形容词),不属于同一个主语,前一个谓语的宾语同时又作为一个谓语的主语,等于一个动宾结构和主谓结构连环在一起,当中没有语音停顿,这样的格式叫兼语式,其结构形式是“主语+谓语+兼语+谓语”。

古今汉语兼语式的语法性质是基本相同的。

古汉语中的兼语式结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使令类使令兼语结构,在兼语前一般得有“使”、“令”之意的动词充当谓语,兼语后的谓语及其宾语,常表示主语对兼语的要求等。

例如:1.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皇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国史官走上前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相会饮酒,秦王命令赵王弹瑟。

2.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

则在舟中矣。

(《殽之战》)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黄河边,孟明等人已登船离岸了。

使令式兼语也有不用使令性动词的。

如:3.权即遣肃行。

(《赤壁之战》)孙权立即派遣鲁肃前去。

这种格式的兼语有时可省略。

例如:4.计末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商议还没有决定下来,要找一个能够派遣(他)去答复秦国的人。

5.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五蠹》)人民爱戴他,就推举(他)统治天下,称他为有巢氏。

二、命名类这类兼语格式,前一动词一般是“谓”、“名”、“号”、“称”等,后一动词一般是“曰”、“为”等。

例如:6.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出师表》)向宠将军,性格品德善良平正,熟悉精通军事,以前曾经试用过,先帝称赞他能干,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担任中部督。

7.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游褒禅山记》)唐朝慧褒和尚最初在山麓建筑庐舍定居下来,而且死后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称呼它叫“褒禅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