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特点对比分析
2023年高考物理全国卷试题评析与反思怎么写

2023年高考物理全国卷试题评析与反思怎么写
评析和反思高考物理全国卷试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试题整体分析:首先需要从整体上分析试题的难易程度、题型分布、比例分配等。
通过对比往年的高考试题,可以看出今年的试题在题型和难度上是否有变化,考察的知识点是否有新的趋势。
2. 知识点分布:分析试题中各类知识点的分布情况,如力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等。
通过分析可以了解哪些知识点是重点考察的内容,以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3. 题型分析:对各类题型进行分析,例如计算题、实验题、选择题等。
分析各类题型的难易程度、考察的知识点以及解题技巧。
4. 解题方法分析:分析试题中涉及的解题方法,如受力分析、运动学公式、动能定理、动量守恒等。
通过分析可以了解考生对解题方法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5. 学生表现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分析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通过分析可以了解考生在哪些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6. 反思教学:根据试题的分析结果和学生表现,反思日常教学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
学进度等方面进行思考,寻找改进之处。
总之,评析和反思高考物理全国卷试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以便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陕西近三年高考英语试题对比分析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高考英语测试的主要任务是完成选拔功能,实质上是对考生所做的客观的标准化的测量。
语言能力是无形的,如何测量?只能测量它的有形表现。
语言能力的表现行为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测试时只能选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抽样进行测量,然后据此对受试者的语言能力作出推测。
陕西高考英语试题近三年涉及到了语音、语法、词汇、交际、完型、阅读、改错、写作这些表现形式,试图通过这几种题型实现测试的目的。
本文将从针对以上几个板块逐步对比分析。
1语音测试2012年考核字母g、u、ch、ie、es 的读音;2013年考核e、c、gh、ai、ar 的读音;2014年考核o、s、th、ea、ow 的读音。
可见语音题主要考核有多种读音的元音字母、辅音字母、元音字母组合、辅音字母组合和元音辅音混合组合。
2012年两个单字母读音加三个字母组合读音,两个单字母由一元一辅构成,三个字母组合分别由一道纯辅音字母、一道纯元音字母组合、一道元音加辅音组合构成,反映了命题者精益求精的态度。
2013年和2014年基本延续了2013年的命题思路,没有大的改变。
这种题型主要考核考生语音识别能力,不过答对的学生并不一定读音标准,从这一点看,这类题的外语测试功能并不完美。
2情景对话情景对话题型重视生活口语交际功能和上下文对话主题关联功能,考生要注意情景对话的总体答题原则:一问一答、有问有答、答中有问、问中有答、问答关联。
2012年考核手机维修店店员和顾客展开的对话,虽然第一句就设空,但并不难选。
2013年情景对话较简单,“Lucy”和“Kate”相遇,交谈晚上安排,在谈话中提到了《少年派》这部电影的演员、故事概要、上映时间。
2014年的对话在Linda 和George 之间进行,谈论欧洲旅游话题。
比较而言,2013年对话稍微陌生些,2014年略简单一些。
此类题似乎将实际生活中灵活的对话僵化了,在以后的考试中可能被鲜活的听力题所取代。
山东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对比分析5年(含答案)

山东07—12六年高考试题分析与对比第Ⅰ卷(选择题部分)命题点1:平衡条件在受力分析中的应用;弹力与摩擦力的特点与性质。
07—16.如图所示,物体A 靠在竖直墙面上,在力F 作用下,A 、B 保持静止。
物体B 的受力个数为:CA .2B .3 C.4 D .5 08—16.用轻弹簧竖直悬挂的质量为m 物体,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为L 0现用该弹簧沿斜面方向拉住质量为2m 的物体,系统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也为L 0斜面倾角为30︒,如图所示。
则物体所受摩擦力:AA.等于零B.大小为12mg ,方向沿斜面向下 C.大于为32mg ,方向沿斜面向上 D.大小为mg ,方向沿斜面向上09—16.如图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 为球心,一质量为m 的小滑块,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静止P 点。
设滑块所受支持力为F N 。
OP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θtan mg F = B .F=mg tan θ C .θtan mg F N = D .F N =mg tan θ答案:A 考点:受力分析,正交分解或三角形定则 解析:对小滑块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三角形定则可得tan mg F =θ,sin N mg F =θ,所以A 正确。
A B F O F P θ提示: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即指向圆心。
正交分解列式求解也可。
演变趋势:定性分析受力——定量计算未知力,要求提高,与考试说明的相关调整相对应。
2010——17.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1m 、2m 的两个物体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F 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1m 在地面,2m 在空中),力F 与水平方向成θ角。
则1m 所受支持力N 和摩擦力f 正确的是AC A .12sin N m g m g F θ=+- B .12cos N m g m g F θ=+- C .cos f F θ=D .sin f F θ=【答案】AC 【解析】选整体为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整体受摩擦力和F 在水平方向的分力,所以C 正确,D 错误;在竖直方向受支持力N 、重力和F 在其方向的分力,解得12sin N m g m g F θ=+-,所以A 正确,B 错误。
高考数学(全国卷)分析

2019高考数学(全国卷)分析6月7日数学考试结束后,很多考生对本次全国二卷高考数学题难易程度有着不同的看法,以下通过2019年文、理试题的对比和2019年与2019年高考试题的对比对此次高考考题进行简洁分析。
一、2019年试题文、理差异扩大纵观2019全国二卷文、理两套题,理科卷的整体难度明显高于文科卷,文、理科考查的程度和思维类型显著不同,文科偏重于计算的条理性,大都是基础学问,通性通法,而理科侧重于运算的严谨性,在通法的基础上对抽象思维要求更高些。
第一,对同一学问点考查理科难于文科,如文科对于平面对量的考查仅仅是简洁的计算模长的问题,出现在试卷的第三题;而理科卷中平面对量则是作为选择的压轴题出现,不仅考查了平面对量数量积运算、向量加减法,而且与函数结合考查最值问题。
其次,我们还可以从题目设置可以看出文、理卷的难易,理科卷中的第3、4、5、6、9、11题在文科卷中的位置要靠后,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理科要难于文科。
第三,今年全国二卷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近几年首次出现了三角函数大题不一样的状况,这就说明文科、理科差异越来越大,这些差异说明白高考的试题的确是紧扣考纲的,也是紧承中学课程教化理念的,这不仅有利于树立文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念,也是对理科学生的一种思维促进。
二、高考试卷结构分析对比2019年考题从整体上来讲出题结构与历年一样,相对比较平稳,16道小题依旧考查了各个小点,6道大题依旧考查解三角形、数列、概率、立体几何、圆锥曲线和导数。
就题目本身来说,难易程度较去年有所下降,但是考查方式变得更加敏捷,让不少考生有一种上手简洁答对难的感觉。
如理科第7题排列组合问题,以往在考查此类安排问题的时候给出的是不同的元素,而2019年给出的却是相同的元素,就题目本身而言并不是很难,就是因为考生在形式某种定势思维后,突然遇到这种敏捷多变题型就会很简洁出错。
理科三角函数大题,其实从思路上来讲不并难,但是当依据已知条件找到想要的关系时,最终化简成为广阔考生的障碍,此时对考生的计算实力的要求就比较高了。
【高三】高考化学试卷分析范文

【高三】高考化学试卷分析范文【导语】把握复习方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提高备考的有效性,以期取得理想的成绩。
下面是逍遥右脑为您带来的高考化学试卷分析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化学试卷分析范文篇一一、试卷的整体分析试卷基本体现了高考的特点,着重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
试题试卷的设置,其目的是尽可能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基础提取、加工、理解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形成知识、发展知识,能达到考查学、识、才三者统一的目的。
试题导向基本正确,难度适中,注重考查化学的基础知识,能注重基础和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知识的应用性、解题的规律性、思维的灵活性。
二、试卷特点1.坚持了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1)考试的内容所选的知识点始终围绕着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
它包括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氧化与还原、电化学基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实验设计与评价等。
(2)学科特色浓郁,知识层次鲜明,既有描述性知识又有迁移性和创新性知识,各层次的考生都有一定发挥的空间。
2.强化了对化学学科能力的考查复习建议:对题干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需在今后的训练中强化,对物质的特殊性质,物质的特殊颜色,重要的工业生产,实验室制备等,要多归纳多总结。
21、考查要点:(1)阿伏加德罗常数,(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3)电解质溶液(4)离子方程式,(5)元素周期表(6)电化学知识,(7)无机推断和有机推断,(8)化学实验三、复习建议1、研读考试说明,研究高考试题研读考试说明,关注考试说明的内容变化、重点、难点,要强化什么?淡化什么?回避什么?如我们要狠抓元素及其化合物以及常见物质的基本结构与性质,在前期弱化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教学,必须在复习阶段务必补牢、夯实化学学科大厦赖以生存的根基;再如《考试说明》中明确限制的内容要果断删去,不做无用功。
研究高考试题,明晰高考试题中对各知识块的考查特点和出题形式,以及各知识块在高考理综试题中的题型特点,并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2021、2022年全国高考语文甲卷、乙卷对比分析--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备考

2021、2022年全国高考语文甲卷、乙卷对比分析一、考情分析1、2021年全国高考语文甲卷考散文:王小鹰《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全国高考语文乙卷考小说:小说:谈歌《秦琼卖马》;2022年全国高考语文甲卷考文本一为小说:王愿坚《支队政委(节选)》,文本二为报告文学:[美]哈里森•索尔数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节选)》;2022年全国高考语文乙卷考书信体散文:萧红《“九一八”致弟弟书》。
2、从出题类型上看,第七题都是分析鉴赏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分值3分;第八题2021年全国甲乙卷都是考察分析作品结构,鉴赏作品文学形象,分值6分;第九题全国甲卷考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分值6 分;全国乙卷考察分析人物心理变化,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分值6分;2022年全国甲卷第八题考察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全国乙卷考察理解文中重要词句;分值都是6分;第九题全国甲卷考察探究不同文体在艺术表现上的差异;分值6分;考察全国乙卷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主要变化1、阅读材料形式的变化2022甲卷阅读材料。
试题材料为两则文本,其中第9题考查探究不同文体在艺术表现上的差异。
主要变化是在甲卷的阅读材料上,甲卷的小说由两篇文本组成,去年的新高考卷也采用了这种命题形式,但在课标卷中还是第一次使用两篇文本。
具体分析甲卷两篇文本,文本一是当代作家王愿坚的小说《支队政委》,文本二在文体上则属于报告文学。
第9题就针对这一特点来设问,要求分析“两则文本不同文体在艺术表现上的差异。
”乙卷是萧红在抗战时期写的《九一八致谢弟弟书》,是一篇书信体散文,第8题要求分析作者“恍恍惚惚”的情感状态的由来,第9题充分挖掘萧红对青年命运的观察和思考,要求学生分析萧红对弟弟先后在上海和山西的两段生活的不同感受。
这两道主观题都是要求学生概括文章内容, 尽量打破文学类文本固有的答题套路,考查学生是否读懂文章的能力。
2、考察内容的变化从试卷取材看,与以往比,今年的全国卷再现了革命文学题材,由原来的历史小说回到革命文学的题材上,革命文学题材的显现,证明了2021 年1月16日颁布的高中语文新课标开始在高考卷中表达,2021版《一般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11次提到“革命文化”,其中还有如此的表述:“语文课程应该引导学生自觉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结合具体作品,选择两个角度,撰写文学评论,组织专题研讨会,深入明白得革命志士以及宽敞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学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的英雄事迹,感受其无私无畏的爱国精神”,看来不像是说着玩滴。
近三年新课标I卷对比分析

浅析新课标I卷近几年的变化趋势做完今年的地理新课标I卷,总体感觉试题难度不大,考查的内容也很基础。
我对近三年地理全国新课标I卷进行了对比。
因为近几年的新课标地理卷基本体现了:知识抽样,能力覆盖,重视图表考查等特点,所以我重点对比了考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所占分值、图表、能力等方面,现分析如下:一、三年高考题对比(一)考点对比(三)图表考查对比(四)能力考查(1)获取和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的能力(4)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并用之于实践生活的能力二、近三年试题的对比分析(一)相似点分析1、重主干知识、能力覆盖相似。
这三年的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和方向都是高中地理的核心主干知识和四方面的能力。
如水、大气、农业、工业、交通等,都是高中地理知识的主干,也成为近几年高考中出题的重点知识块。
在每个重点知识块的选点命题又以核心知识为主。
如农业、工业重点考区位因素。
绝大多数考题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立意十分明显,尤其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2、贴近生活,学以致用三年的地理试题关注关系人类生产、生活的诸多问题,紧密联系实际,用所学理论解答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如13年的美国玫瑰花、14年太阳能光热电站、15年雨水花园及海冰资源等。
三年试题通过联系现实中的问题,充分说明了地理学科的应用性。
3、开放式的讨论试题,强调探究能力近三年的新课标卷中都出现了一道开放性的试题,2013年36题第三问,2014年37题第三问,2015年36题第四问,如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这些开放性试题的答案并不唯一,只要考生能阐述清楚理由即可。
4、图象考查,能力立意三年地理试题信息的呈现方式除文字外,主要还以图表为主。
这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特色。
重视对图像的考查,从多角度考查了考生的读图、分析、提取信息,运用图表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年高考新课标I卷命题特点分析及文学类文本阅读解析

2024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命题特点分析一、教考衔接加强,回归教材强化教考衔接,不仅在考查内容层面与课程标准、统编教材紧密衔接,更在能力、素养层面深度契合,引导一线依标教学,用好教材,夯实学生知识基础,提高学生能力素养。
“回归教材”的表现,即体现统编语文教材和试卷的关系,试卷中至少有10处左右和教材显性或隐性的对应关联,可以看到教材的因素。
①显性的,如文言文第11题,与教材中《老子》《孔雀东南飞》《爱莲说》《项脊轩志》相联系。
②隐性的,如古代诗歌阅读中,选的是宋代刘克庄的《宿千岁庵听泉》,是古诗中描写声音的佳作,不仅能够考查考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文化理解能力,从“兰亭帖”“湍流”等词中也能看到试题与教材的勾连--考查学生能否由试题给出的诗句联想到《兰亭集序》,联想到《琵琶行》。
这样的试题设计能够引导一线重视语文课文,打破刷题的怪圈,促使老师真正重视手头的教材使用,而不是去猜题押题刷题。
☞这就要求学生一定要重视教材本身的研读掌握,语文教材是学习与备考的第一基础。
学习与备考首先不能背离课程标准与统编教材,要学会深挖教材。
二、跨学科素材与强烈的语文学科特色毫无疑问,这些年来高考语文在阅读理解命题方面,阅读材料体现出跨学科的综合性,这也将是以后命题仍贯彻的基本特点。
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阅读“论持久战”相关材料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作文题与科技有关。
这是中学教育对学生广泛的、跨学科阅读要求的体现。
但,万变不离其宗,素材本身只是命题思路与学科考察能力的载体,语文考试根本上还是服从和服务于语文学科能力的,即试卷考点设计、学生答题运用的能力依然是语文学科的,是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力范畴。
强调文本细读,学生需要对文本信息进行准确筛选和把握,提升了阅读的精准性要求,这要求学生在学习了和备考训练中,要克服当下碎片化阅读和粗略阅读的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命制方式灵活多样,强化了知识运用的考查,落实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的要求。
2023高考化学湖南 湖北 山东辽宁卷化学试题对比

2023高考化学湖南湖北山东辽宁卷化学试题对比2023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在湖南、湖北、山东和辽宁四个省份的卷子中都是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这四个省份的化学试题进行对比,分析各省份在考查内容、题型设置和难度上的差异,以及给出相应的解答和评价。
1. 考查内容对比湖南卷:化学试题注重对知识点的综合考查。
试题涵盖了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多个领域。
题目形式多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应用题。
试题涉及的知识点难度适中,突出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湖北卷:湖北卷的化学试题综合性较强,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试题涵盖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反应等多个领域。
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试题难度适中,注重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山东卷:山东卷的化学试题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试题涵盖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多个领域。
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应用题。
试题内容较系统,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辽宁卷:辽宁卷的化学试题注重对知识的质疑和思考。
试题涵盖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反应等多个领域。
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试题难度适中,注重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扩展。
2. 题型设置对比四个省份的化学试题在题型设置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湖南卷:湖南卷的化学试题题型设置较为丰富,包括了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其中,选择题和填空题占比较多,涵盖了各个知识点。
湖北卷:湖北卷的化学试题题型设置较为综合,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其中,选择题和填空题的比例较大,解答题的数量相对较少,但难度较高。
山东卷:山东卷的化学试题题型设置较为全面,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应用题。
其中,选择题的数量较多,填空题和计算题的数量适中,应用题的数量相对较少。
辽宁卷:辽宁卷的化学试题题型设置较为多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其中,选择题和填空题的数量较多,解答题的数量较少。
3. 难度对比四个省份的化学试题在难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试题难度略强,能力考查加强——2009、2010年福建省高考理综卷物理试题对比分析

大 量 的 I级 要 求考 点 没 有 考 到 ,命 题 者 独 具 匠 心地 设
计 了 一 套 能 覆 盖 Ⅱ级 要 求 全 部 考 点 的 试 题 , 颇 为 不 易 。
在 难 易 分布 上 ,今 年 的试 题 和 考 试 说 明 样 题 及 去 年 的 考 题 一 致 。 例 如 ,选 择 题 、 实 验 题 、 计 算 题 的 最 后 一 题 都 比 较 难 ,体 现 了 连 续 性 , 就 是 说 该 在 哪 里 出
选 择题 是用 来 覆 盖 知 识 面 和 平衡 考 题 难 度 的 ,属 于 偏 容 易 的一部 分 ,厦 门考 生 的得 分率 当在 7 %以上 。 0
_ 、实验题部分 二
在 不 改 变 实验 题 分 值 条 件 下 ,本 次命 题 考 查 了三
个 实 验 , 分 别 从 实 验 原 理 、 实 验 探 究 、 实 验 操 作 等 方
识 , 关注 了 我 国 的重 点 科 技 项 目。 第 l 5题 考 查 了 学
面 ,多 角度 、较 全 面 地 考 查 了学 生 的 实 验 能 力 。和 去
年 相 比 ,今 年 实 验 题 有 所 变 化 , 去 年 为 ~ 力 一 电 , 与
考 试 说 明 吻合 ,而 今 年 为光 、 力 、 电 ,设 为 3小题 , 与 考 试 说 明 样 题 不 一 致 。 今 年 实 验 的 第 2小 题 有 新
意 ,要 求 学 生对 所 做 实验 的条 件 有 深 入 的 了解 ,并 且
、
选择题部分
设 问 合 理 ,选 择 题 的 正 确 选 项 和 错 误 选 项 的 设
对比分析近三年浙江化学卷特点

对比分析近三年浙江化学卷特点作者:许杰峰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14期【摘要】通过整理、对比、分析近三年浙江高考化学卷的内容和特点,提出了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的一些启示,从而能对整个高三化学复习教学过程中的方向的把握有一定的帮助,通过归纳、总结、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也能在实践中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最终也能提高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关键词】浙江化学卷复习教学启示我省实施新课程已整整5年,在新课程下实施的新高考也已满3年。
对比分析这三年新高考浙江化学卷的特点,同时对比分析新老高考之间的差异,对于我们把握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的方向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把握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近三年新课程高考试题对比如下: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这三年新高考有它们的共性,具体表现在:1、稳定性--考查核心知识和化学能力;2、基础性--考查常规知识和常见用语;3、综合性--考查综合运用知识能力;4、创新性--体现在命题风格和设问角度。
但是当我们深入研究这三年的高考试题,尤其是把这三年新高考试题和老高考相对比,它们的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具体表现在:1、选择题部分综合程度大幅度增加;2、化学反应原理部分综合难度增加;3、化学实验渗透与考查力度明显加大;4、图表类的试题形式出现的频率增高。
一、近三年新高考试卷卷I部分特点分析及所带来的启示如下:【举例1】化学用语--一般会综合离子反应、热化学计算、甚至包括化学反应原理分析等。
如:(1)(2010年1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D )A.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H=-890.3kJ·mol-1B. 500℃、30MPa下,将0.5mol N2和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38.6kJ·mol-1C. 氯化镁溶液与氨水反应:Mg2++2OH-=Mg(OH)2↓D. 氧化铝溶于NaOH溶液:Al2O3+2OH-+3H2O==2Al(OH)4-(2)(2011年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已知冰的熔化热为6.0 kJ/mol,冰中氢键键能为20 kJ/mol,假设1 mol冰中有2 mol 氢键,且熔化热完全用于破坏冰的氢键,则最多只能破坏冰中15%的氢键B.已知一定温度下,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电离度为αKa=(ca)2c(1-a),若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则CH3COOH CH3COO-+H+向左移动,α减小,Ka变小C.实验测得环己烷(l)、环己烯(l)和苯(l)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3916 kJ/mol、-3747 kJ/mol和-3265 kJ/mol,可以证明在苯分子中不存在独立的碳碳双键D.已知Fe2O3(s)+3C(石墨) =2Fe(s)+3CO(g)△H=+489.0kJ/molCO(g)+1/2O2(g)= CO2(g)△H=-283.0 kJ/mol。
试卷分析高考试卷对比分析

2012-2014全国新课标Ⅰ卷(理科)试卷对比分析制作人:闫璐2012-2014全国新课标Ⅰ卷(理科)试卷对比分析考点20142013 2012题号分值 考察方向 题号 分值 考察方向 题号 分值 考察方向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 5分 集合的运算 1 5分 集合的运算 1 5分 集合及其关系 1、命题以及两集合包2、四种命条件的判定3、含有“称命题的真行否定。
95分命题及其关系简单的逻辑联接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35分命题及其关系简单的逻辑联接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3 5分 函数的奇偶性及判定方法10 5分 函数的图象(利用导函数判断)1、函数的段函数。
2、具体函性求参数范3、以二次考察函数图4、给出函零点、求交5、零点个点存在性定本章节内容直接出题不多,多以综合题形势出现,常与导函数结合考察函数性质,图象,是重中之重。
导数及其应用 ☆☆☆☆115分导数的应用(函数的单调性)165分函数对称性 利用导函数求函数单调性最值125分利用导函数求函数的单调性及最值1.利用导数利用定积分2、利用导值求参数范使用说明1、请横向对比使用。
以明确每年知识点、出题位置及分值变化。
2、题号1-12为选择题,每题5分,13-16题为填空题,每题5分,17-21题分。
22-24为选做解答题,三选一,10分一道。
选择题部分,11、12题为中3、函数部分与直线与圆部分常与其他章节综合考察,表格中均有备注。
21 12分利用导函数判断函数单调性,求最值及证明不等式21 12分导数的几何意义与切线斜率,利用导数求单调性证不等式21 12分利用导函数判断函数单调性,求最值,解析式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解三角形☆☆☆☆☆6 5分三角函数的图象15 5分借用辅助角公式化简求最值9 5分三角函数的单调性1判断三角本关系。
2、三角函3、利用两值。
4、借助辅参数范围及5、在三角状,与三角8 5分三角函数的求值与化简17 12分三角函数的应用(与解三角形结合)17 12分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面积公式)16 5分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面积公式)平面向量☆☆☆☆15 5分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13 5分向量垂直的性质、向量数量积的运算13 5分向量的模值数量积运算1、向量相量加、减、2、结合向与其他章节数列☆☆☆☆☆1712分利用na与ns的关系求通项,等差数列的概念性质运算7 5分利用递推求等差数列通项的值5 5分等比数列的性质与求法1、利用递想通项公式2、求等差3、数列的12 5分数列的递推关系,判断数列的单调性16 5分数列的递推及求和14 5分通项与前n项和的关系求通项公式不等式☆☆☆9 5分线性规划求最值(存在量词全程量词)14 5分线性规划求取值范围1、不等关2、一元二3、与区域性规划问题4、利用基范围、证明立体几何☆☆☆☆☆12 5分三视图的还原 6 5分空间组合几何体的体积7 5分三视图还原求体积1、给定空体的直观图8 5分根据三视图还原直观图求体积2、直线与性质。
新课标全国卷历年高考试题对比分析及命题趋势

1.论述类文本阅读近年高考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选材有文艺论文与史学论文交替轮换的趋势。
2023年,全国Ⅰ卷是文艺论文,全国Ⅱ卷是史学论文;2023年,反往年选名家名篇的特点,选取了非名家的名篇。
这样做,可以降低难度,使其与另一类选考文本的阅读难度达到平衡,还可以拓宽选材视野。
2023年全国Ⅱ卷从长篇作品中截取一个段落,解决了短篇作品的适用局限问题,扩大了选材范围。
这些信息都表明,全国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材在悄悄全国Ⅰ是史学论文,全国Ⅱ卷是文艺论文。
2023年、2023年的文艺论文,都属于美学论文,且都与学生阅读密切相关;2023年、2023年的史学论文都与现实密切相关,如2023年论述古代食品安全监管问题,2023年论述宋代的金融特点。
综观近年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试题,考查的重点是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2.文言文阅读选材上,二十四史材料仍然是热点,但是,不应忽视二十四史以外的材料,因为属于“典范的文言文,文字较为浅易”的文言材料还有很多。
2023年高考卷最大的变化就是对“能够体现古代文化涵义的词语”的考查。
高考命题组把这道题归入“理解”层级,而非“识记”层级,其实是对实词更深层次的理解。
市场上很多高考应试资料,罗列所谓古代文化知识清单,全面铺开,来个“地毯式”的“扫荡”,极大地增加了考生的负担,而结果往往事倍功半。
这道题的变化体现了重视传统文化的精神。
今后的文言文阅读,应会少一些知识性的考查,多一些与现代生活的关联,多一些文化意味。
3.古诗词鉴赏选材上,唐宋诗词仍然是热点。
2023年最大的变化是全国Ⅰ卷的第8题要求比较岑参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这道题同样体现了重视传统文化的精神。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背诵篇目,考生应当熟悉。
全国卷古诗词的问题设计的特点是忠于文本内容和考查一般诗歌技巧。
新高考改革下政治试题特点分析及教学建议

新高考改革下政治试题特点分析及教学建议随着新高考改革不断深入,政治试题也出现了一些特点的变化。
本文将对新高考改革下政治试题特点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备战高考政治考试。
一、政治试题特点分析1. 知识点综合性新高考改革下,政治试题对知识的考查更加注重综合性。
不再只是单纯地考察学生对政治常识的掌握,而是要求学生能够对不同知识点进行联系,形成系统化的认知。
政治试题往往会涉及多个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 开放性问题在政治试题设计中,越来越多的题目呈现开放性。
这种形式的试题更注重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并进行辩证分析。
开放性问题往往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点进行回答,而非简单地套用书本知识。
3. 跨学科性在新高考改革下,政治试题的跨学科性也越来越明显。
政治与历史、地理等学科之间的联系密切,政治试题中经常会融合其他学科的内容,要求学生能够跨学科思维,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
4. 现实性政治试题更加注重对当下社会、国际形势的关注和把握。
试题设计会结合时事热点,要求学生对当前政治事件有所了解和思考,考查学生的政治观察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建议针对政治试题的综合性特点,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
不再只是针对单一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而是要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系统化的整合。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综合性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政治知识的整体认知。
2. 提升思辨能力政治试题中的开放性问题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开放性问题进行训练,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合理的论证。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辩论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政治试题的跨学科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多角度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了解政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增强学生的跨学科思维。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历史事件、地理环境等,理解政治的发展和影响。
高考语文全国甲卷五年考点对比分析-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评析与近5年命题规律探究

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202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同上) 项是(3分)【主司|殿试|司农|当轴】
202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同上) 项是(3分)【衅鼓|庙社|闰月|辎重】
202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考查学生相关词语的文本
提示:五年命题素材都是指向传统文化,强调文化自信。
全国甲卷【论述类】五年高考考点【2019-2023】比较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号 年份
设题方式
2019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第 2020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1 题 202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联系。(6分)
关系的能力。
提示:五年考点指向广泛(2023年考点设计有了新变化,需要考生进行多层面解读,避免模板套 路答题)。
题号
第 9 题
全国甲卷【文学类】五年高考考点【2019-2023】比较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年份
2019
设题方式
《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 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分)
高考语文全国甲卷五年【2019-2023】考点对比分析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
全国甲卷【论述类】五年高考考点【2019-2023】比较
年份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文本选择
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摘编自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 摘编自严佐之《<中国目录学史>导读》 摘编自扬之水《“更想工人下手难”(中国金银器)导言》 摘编自徐良高《以考古学构建中国上古史》
2023高考_高考试题分析怎么写

2023高考试题分析怎么写语文试卷分析范文一一、试卷评价本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阶段性考试的语文试题,严格按照学校要求侧重考查学生基础,夯实基础,检测学生该阶段的学习效果的要求。
在题目的设计上也具有灵活性、开放性,符合学生的实际;此外,在总体把握上,适当地控制难度,并且注意把更多空间留给主观试题。
整套试卷设计严谨,整体性强,其基本特点体现在以下方面:(一) 贴近高考整体平稳总体结构模式与高考卷的总体结构模式基本相似。
全卷满分150分,共五大板块,全面而有重点地考查了《考试大纲》规定的五项内容和五项能力。
全卷五道大题24个小题中很少出现偏题、怪题,没有超级难题!(二) 稳中有变导向明晰1、本试卷有很多题目来自课本,例如:语音、字词、文言文阅读,名句默写等,都来自课本,这些都比较符合最近两年高考重新回归课本的趋势2、注重基础,突出能力素养。
试卷第一大题对字音、字形、词语、病句进行考查,字音考查的是课文的重点字词,字形重在考查形异音同的字,词语考查在具体语境中辨别正误的能力,句子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以上五个小题均考查常见常用且容易出错的语言基础知识,符合中学语文教育“落实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要求。
3、精选素材,突出新颖别致。
本套试题,出新不在于题型的新奇,而在于取材的鲜活和情境的新颖。
二、对今后教学的启示:语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己任,立足长远,杜绝功利,切实回到“回归语文本位,导向读书,丰富人文积淀,回归语文教材”的正道上来,因此今后的教学要切实作到:1、平常的教学中应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引导学生确立学习语文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理念落到实处。
2、在教学中应始终重视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和语感培养,重视教材的使用,回归文本,夯实基础。
加强双基训练,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如识字,写字,词句的理解等,语基语用的学习,不要扩大范围,应侧重于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试题特点对比分析1.1引言2017年高考即将到来,为了有效的指导学生复习应对高考,帮助教师把握考试方向,特对宁夏近几年高考试卷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各人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希望对2015年高考复习工作能有实际指导意义。
宁夏高考的考试命题灵活,重点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试题以教材为源头,高于教材,但并不偏执。
对照近几年宁夏高考试卷来看,每年出题都能推新,与时俱进,并不死板,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命题还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着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注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
虽然试题年年变化莫测,但还是有规律可循。
把握高考的命题方向和难易度,可以更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效率。
一份高考物理试卷凝聚了许多经验丰富,智慧过人的老师、学者的心血,要想完整体会整个物理试卷蕴含的意味比较苦困难,特此只针对宁夏高考物理选择题这一部分,仔细钻研,寻找规律。
物理的考试得分情况向来有“得选择题者得高分”一说。
足以说明选择题的成败在答卷中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只拟对宁夏近4年的高考物理选择试题作一回顾分析,归纳近几年宁夏高考物理选择试题所涉及考点、对学生的能力要求、答题方法技巧、以及是命题所呈现的特点和趋势等,然后据此浅谈一些应对策略。
1.2 2010-2014年选择题考点分配及对比14 15 16 17 18 19 20 212010 物理学史知识物体的平衡图像综合问题电磁场性质物体的平衡电路综合问题万有引力天体运动电磁、交流电问题2011 电磁综合问题功、能量、牛顿运动定律功、能量、牛顿运动定律电磁感应、交流电问题电磁、交流电综合问题万有引力天体运动电磁场性质牛顿运动定律、图像综合2012 物理学史平抛运动物体平衡(动态)电磁感应问题电场、牛顿定律电磁感应问题电磁感应问题万有引力天体运动2013 图像综合问题物体的平衡电磁感应问题电磁场性质电场、物体平衡物理学史知识万有引力天体运动牛顿运动定律2014 图像综合问题能量、牛顿运动定律综合功、牛顿运动定律综合圆周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万有引力天体运动电磁场性质电磁场性质电磁感应、交流电问题1.3 2010-2014年选择题单多项设置及分配多选数量两项三项四项2010 2 2 0 0 2011 3 1 2 0 2012 3 3 0 0 2013 3 2 1 0 2014 3 3 0 01.4 2010-2014年选择题考点题型对比分析虽然高考的试题年年变化,但是主要常考点几乎是不变的。
由上考点分配表可看出,近几年的宁夏高考选择题出现的热点考点有七个:物理学史知识、物体的平衡、运动图像综合、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或功能关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电路及电磁场的问题、电磁感应、交流电问题。
下面对2010-2014年选择题考点对应试题做一呈现和对比,从命题特点、命题趋势、应答策略技巧等方面对比分析,谈谈各人的一些看法。
考点1:物理学史知识(2010)14.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 )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楞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C.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作用规律: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D.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洛仑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2012)14.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
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D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B.没有力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2013)19.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BD )A. 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解释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B.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C.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或出现感应电流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命题特点命题趋势:虽然高中物理涉及的物理学家、事件很多,但是在考查上选取的都是物理学史上一些重要事件、典型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完全没有脱离教材的范围,但也不是原话的照抄。
这些学史中所包含的方法、思想及对物理学发展和科技的发展以及对社会的推动等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有很强的感染力。
该考点的出题形式全部以多项选择为主,且答案多是有两个正确的组成,难度属于较易试题。
对比近两年的题目分析可知,物理学史的考查呈现跳跃性趋势,似乎是隔年考查。
2010年、2012年、2013年出现考题,而2011年、2014年未考查,预计2015年考查可能性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对物理学方法的考查还尚未出现,预计还会以多选的形式出现。
答题误区及应对策略:通过对近4年该考点得分情况统计和对部分学生的调查发现,该题得分率较高,但部分学生往往认为简单而答不对或不能完全答对。
主要表现在学生对科学家及其对应的事件贡献记忆不清,不能快速有效对正确答案选项进行筛选,其次对物理定律理解不透,比如2012年物理学史部分对惯性的考查多数学生都是单选。
建议教师和学生对近几年考查的物理学史涉及的科学家进行总结性罗列并加强记忆,对物理必修和选修电磁学教材出现的物理学家及其贡献多关注。
考点2:物体的平衡(2010)15.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1F 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1l ;改用大小为2F 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2l 。
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 .2121F F l l -- B.2121F F l l ++ C.2121F F l l +- D.2121F F l l -+ (2010)18.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
当用与水平方向成060角的力1F 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030角的力2F 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1F 和2F 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A.31- B.23- C.3122- D.1-32(2012)16.如图,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
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N 1,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N 2。
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
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 B )A.N 1始终减小,N 2始终增大B.N 1始终减小,N 2始终减小C.N 1先增大后减小,N 2始终减小D.N 1先增大后减小,N 2先减小后增大(2013)15.如图,在固定斜面上的一物块受到一外力的作用,F 平行于斜面上。
若要物块在斜面上保持静止,F 的取值应有一定范围,已知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F1和F2(F2>0).由此可求出( BD )A .物块的质量 B.斜面的倾角C.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C.物块对斜面的正压力(2013)18.如图,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三个带电小球a ,b 和c 分别位于边长为l 的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a 、b 带正电,电荷量均为q ,c 带负电。
整个系统置于方向水平的匀强电场中。
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 。
若 三个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则匀强电场场强的大小为( C ) A. B. C. D.命题特点及命题趋势:物体的平衡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出现频率较高。
往往结合弹簧、弹力和摩擦力、电场性质等特点考查。
题型有动态平衡和静态平衡,多以静态平衡和单一物体考查为主,难度相对较低,考查方式更趋细致具体。
涉及到得物理学方法有平行四边形定则、整体和隔离法等。
命题类型单选和多选参半。
对比近两年的题目分析可知,物体的平衡考查呈现高频趋势。
2010年、2012年、2013年均出现两道考题,而2011年、2014年未考查, 2015年考查可能性较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答题误区及应对策略:学生解答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两个:一是不能对物体的平衡情况准确划分,到底是属于动态平衡还是静态平衡,二是没有对处理动态和静态平衡的方法总结归类,一旦试题出现思维比较混乱。
此考点属于相对较易,难度系数不大,把握方法学生易于得分。
在专题复习的过程中应试题类型解决方法做归纳性总结。
以三力或多力作用下的平衡复习为主,注意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隔离法整体法的运用。
考点3:运动图像及相关知识(2010)16.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t υ-图象为正弦曲线。
从图中可以判断( )A .在10~t 时间内,外力做正功B .在10~t 时间内,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C .在2t 时刻,外力的功率最大D .在13~t t 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2011)21.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1的足够长的木板, 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 2的木块。
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
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 增大的水平力F=kt (k 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 1和a 2,下列反映a 1和a 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2012)20.如图,一载流长直导线和一矩形导线框固定在同一平面内,线框在长直导线右侧,且其长边与长直导线平行。
已知在t =0到t =t 1的时间间隔内,直导线中电流i 发生某种变化,而线框中感应电流总是沿顺时针方向;线框受到的安培力的合力先水平向左、后水平向右。
设电流i 正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同,则i 随时间t 变化的图线可能是( )(2013)14.一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
从某时刻开始,物块受到一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
假设物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以a表示物块的加速度大小,F表示水平拉力的大小。
能正确描述F与a之间的关系的图像是()(2013)16.如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边长为L、电阻为R的正方形导线框;在导线框右侧有一宽度为d(d>L )的条形匀强磁场区域,磁场的边界与导线框的一边平行,磁场方向竖直向下。
导线框以某一初速度向右运动,t=0是导线框的的右边恰与磁场的左边界重合,随后导线框进入并通过磁场区域。
下列v-t图像中,可能正确描述上述过程的是(2014)14. 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
在t=O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tv-图像如图所示。
在这段时间内( )A. 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B. 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221υυ+C. 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 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命题特点及命题趋势:对比近两年的考点分布可知,图像问题是高频考点,也是必考考点,且花样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