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与承诺(ACT)疗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rt
Two 理论背景
接纳与承诺疗法
一、作者介绍
美国心理学家史蒂文.海斯开创了一种治疗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新 疗法———“接受与承诺疗法”(简称ACT疗法),成为继行为疗 法、认知疗法后,美国兴起的第三波心理疗法。
作者简介
史蒂文· 海斯是美国内华达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研究方向为人类语言和认知特征分析,以及语 言和认知在理解和缓解人类痛苦方面的应用。 海斯博士目前是美国心理协会第二十五分会、 美国应用和预防心理协会以及美国行为治疗发 展协会的主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药物 滥用咨询委员会顾问。他还曾担任过由其协助 创建的美国心理学会的第一任财务主管。
人们对语言和认知关系的学习具有三个主要特征:
第一,“相互推衍性”
第二,“联合推衍性”
第三,这一关系能使刺激的功能在相关刺激中转变
ACT基本假设:
1
正常的和必要的语言过程是许多心理病理的 根源,无法消除。
2
关系网络的内容是历史形成,只能被修饰。
3
但可以将过程的功能放在更好的环境背景的 控制下。
语言的特性:概括性:人类可产生和理解无数种有意义的句子
1 象征性 狗= 2 互溶性 大——小 相对意义
3 协同结合 A>B,C>A,→C>B
4 时间顺序的表达:如果……那么……
5 比较(评价)
6 刺激功能等值转换(蛇)
语言的功用:思考、预测、交流、评价。 语言的滥用:产生心理不灵活性以及继之而来的心理痛苦。
心理事件发生的语境包括个体所处的物理、社
会、生物和文化特征,个人一生中与其环境交 互作用的历史都会影响他在目前情形的心理事 件。
对语言和认知关系学习的主要特征
相互推衍性
联合推衍性
使刺激的功能在 相关刺激中转变
相互推衍性
如果一个人学习到A在某一语境 (context)中与B有着特定的关系,那么意 味着在这一语境中 B也对A有着这种关系。举 例来说,如果一个人被告知“梅”(声音) 等同于梅子(实物),那么这个人会推论出 梅子就是“梅”。
ACT的目标
提高心理灵活性:即提高心理改变的能力或坚持功能性行为以达 到价值目标的能力。
旨在寻求建立更宽广、灵活、有效的应对方式而不仅针对狭窄的 心理问题的具体认知内容进行反驳;治疗中强调所检验问题间的 联系性。
ACT的基本假设:
人类负面情绪和心理病态的主要来源:
语言和认知与我们的生活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功能障碍或心 理不灵活性。它使我们不能通过持久的和不断改变的努力迈向长远的 价值目标。
功能性语境主义作为ACT的哲学背景主要体现
在几个方面。首先,ACT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 的普遍真理,强调了有效性的重要性,并将价 值观作为衡量是否有效的前提。其次,ACT的 行为分析将“预测和影响”作为整体目标,这 就不得不将多维的语境变量也纳入分析的范畴。 此外,功能性语境主义的实用主义取向使得目 标变得尤其重要,ACT也非常强调这一点,来 访者被鼓励热情地投入与自己价值观相一致的 生活,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而不是去追求空 泛的理论。
语境主义把心理事件理解成整体与具体情境
功能性语境主义
相对于心理事件的形式,语境主义对心理事件
的功能最为关注。
语境主义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任何脱离历
史和当前情境的事件都不能称之为“事件”; 同样,行为也应该与具体的情境密切相关。
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
强调了有效性的重要性,并将价值观作 为衡量是否有效的前提
ACT将人类心理问题的核心根源归纳为四个方
面,缩写为FEAR。
分别是思维融合(Fusion with
thoughts),经验 评价(Evaluation of experience),经验回避 (Avoidance of experience)和行为解释 (Reason-giving for behavior)。
ACT接受与承诺治疗法
1 | ACT哲学背景:
|
功能性语境主义
2 | ACT理论基础: 关系框架理论
一、ACT的哲学背景:功能性语境主义
ACT起源于行为分析
现代行为分析以“功能性语境主义”作为基础 (包括历史和环境)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寻 求保持与整个心理事件及其情境之间的联系, 并以其整体性不遭破坏的方式分析心理事件, 并试图预测和影响整体与具体情境之间的连续 互动,力求使分析达到一定的精确度、范围和 深度。
关注当下
ACT鼓励来访者有意识地注意此时此刻所处的环境及心 理活动,不做评价,完全接受。目的是帮助来访者更直 接地经验周围的世界,从而提高他们行为的灵活性,与 自己的价值观保持一致。
观察的自我
痛苦的思维和感受对来访者的自我产生威胁,这种负面 的感受在自我作为概念化对象时尤为显著。观察的自我 可以帮助来访者关注自己真实的经验,促进认知解离和 接纳。ACT通常采用正念技术、隐喻和经验化过程来帮 助来访者达到观察的自我。
3、概念化的既往与恐惧化的将来
指的是由于认知融合和经验性回避,不断回想过去的错 误或可怕的未来,这就导致人们不能感受当下,失去直 接的和此时此刻的真实经验,新的可能性就会被排除在 外。
4、对概念化自我的依恋
指的是用概念化的语言限制自我,使自我变得狭隘,导 致不灵活的行为模式。比如,来访者对自己的描述是" 我是一个恐怖症患者”而不是“我害怕”。
《正念与接受》 《走出心理,走入生命》 《摆脱思维,实践生命》 《逃出你的想法进入你的生活》
《摆脱思维,实践生命》,这本心理自助类书籍不仅在心理学界再 次制造了争论的漩涡,而且跟一般的自助类书籍也有些背道而驰。颠 覆传统。
开篇表示,书中的建议无法治愈读者的痛苦,其第一句话便是: “人总是会遭受痛苦”;其次,它建议那些痛苦的人不要跟负面情绪 作斗争,而是将其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来接受。这本书宣称的理念就是: 幸福并不是人生的常态。
核心过程
接纳
在ACT中,接纳不仅仅只是容忍,而是对此时此刻经验 的一种积极而非评判性的容纳。即为痛苦的感受、冲动 和情绪让出空间,不去抗拒、控制和逃避它们,将其作 为客体去观察。
认知解离
是指将自我从思想,意象和记忆中分离,客观地注视思 想活动如同观察车辆,将思想看作是语言和文字本身, 而不是它所代表的意义,不受其控制。正念练习可以有 效帮助来访者关注思维本身的加工过程。
2、认知融合
指的是语言过程对行为的过度或不恰当控制。语言法则 通常会缩小直接经验的行为范围,限制偶然事件的影响 力。这样一来,人们并不能很好地接触此时此地的经验 和直接的偶然事件,而是更倾向于受语言法则和评价的 支配。根据ACT/RFT的理论,认知的内容和形式并不 会直接导致问题,除非语境特征使得该认知形式以不健 康的方式影响人们的行为。比如,在语言法则的影响下, 人们会把认知内容和认知对象混同,把对事件的解释与 事件本身混同。
Hayes等以RFT的基本假设为基础,将ACT 的心理病理模型总结为六大问题
1、经验性回避
指的是人们力图控制或改变自身特定的内心经验(包括 躯体感觉、思想、情绪、记忆和自动行为等)。由于思 维压抑的悖论效应存在,经验性回避并不能起到很有效 的作用。此外,单纯回避的方式即便能暂缓负性情绪, 往往会造成来访者对刺激物的麻木或过敏,导致生活空 间受阻。
从这一点来看,ACT整合了人类语言和认知属性
关系框架理论
RFT理论认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产生了语言,
无论是现实社会生活还是内心世界,语言无处 不在,了解语言和认知是了解人类行为的关键。 人类语言和高级认知的核心是具有一种习得的 和受语境控制的能力,可以人为地将事件相互 关联和结合,并根据这些关系改变具体事件的 功能。
2
将“预测和影响”作为整体目标
3
实用主义取向使得目标变得尤其重要
二、ACT的理论基础:关系框架理论
关系框架理论(Relational
Frame Theory, RFT)是有关人类语言和认知的基础研究的一个 全面的功能性语境模式,这一模式指引着ACT的 发展。 的基础研究科学,可以通过诸多实证研究和临 床实证干预来检验。
”。现在,如果这个孩子在逗猫的时候被猫抓了一把,边 哭边逃,随后,当听到妈妈喊“哦,快看,猫!”这个时 候,尽管这句话并不会让孩子产生被猫抓的危险,孩子还 是会边哭边逃。
理论内容
接纳与承诺疗法(ACT)与辨证行为
疗法、内观认知疗法一起被称为认知 行为治疗的第三浪潮,是认知行为治 疗的最新发展。
接纳与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是新一代认知行为疗法,是第三浪潮中最有代表性的经验性行为治疗 方法,是通过正念、接纳、认知解离、以自我为背景、明确价值和承 诺行动等过程以及灵活多样的治疗技术,帮助来访者增强心理灵活性, 投入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
5、缺乏明确的价值观
是指由于不良的社会环境和过去历史导致来访者无法选 择有意义的方式生活,缺乏价值感和自尊感。
6、不行动、冲动或逃避
指的是来访者为概念化的自我进行防卫,表现为缺乏有 效投入各个生活领域的活力和行动;从短期效应来看, 可能会降低来访者的负性反应,让来访者觉得正确,但 此类行为会使来访者失去与所想要生活方式的接触,导 致长远生活质量(价值观)退化。
音,就会联想起真实的“梅”,然
后就会刺激唾液分泌。
关系框架
当所有上述三个特征确定并
形成某种特定的关系时,我
们就称这种关系为“关系框
பைடு நூலகம்
架(Relational Frame)”
关系框架理论
假设一个孩子从来没有见过猫,在学完“C-A-T”→ 动物和C-A-T→“猫”之后,这孩子就获得四种关系:动
物→C-A-T、“猫”→C-A-T、“猫”→动物、动物→“猫
功能性语境主义是指怎样预测和
影响、改变或修订的心理事件, 注重在事件背景中可操作的变量。
ACT起源于行为分析,现代行为分析以“功能性语境主 义”作为基础。语境主义把心理事件理解成整体与具体 情境(包括历史和环境)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寻求保 持与整个心理事件及其情境之间的联系,并以其整体性 不遭破坏的方式分析心理事件,并试图预测和影响整体 与具体情境之间的连续互动,力求使分析达到一定的精 确度、范围和深度。相对于心理事件的形式,语境主义 对心理事件的功能最为关注。语境主义认为,从某种程 度上说,任何脱离历史和当前情境的事件都不能称之为 “事件”;同样,行为也应该与具体的情境密切相关。
个体保持心理健康的策略是三点,缩写为ACT:
接纳反应和正念(Accept reactions and mindfulness),选择符合自己价值观的方向 (Choose a valued direction),做出行动(Take action)。
ACT的哲学背景:功能性语境主义 (Functional Contextualism)
ACT的理论基础:关系框架理论RFT
(Relational Frame Theory)
关系框架理论是有关人类语言和认知的基 础研究的一个全面的功能 性语境模式,认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产生了语言,了解语言和认知 是了解人类行为的关键。人类语言和高级认知的核心是具有一种习得 的和受语境控制的能力,可以人为地将事件相互关联和结合,并根据 这些关系改变具体事件的功能。
联合推衍性
如果一个人学习到在特定的语境中, A 与 B 有着特定的关系,而 B与 C 有着特定的关 系,那么,在这一语境下,A与B势必也存在 某种相互之间的关系。例如,得知“梅” (声音) = 梅子(实物),梅子(实物)是 酸的,就会自然产生“梅是酸的”(声音)。
使刺激的功能在相关刺激中转变
如“望梅止渴”,听到“梅”的声
史蒂文.海斯本人也曾经患有心理疾病。1978年,在北卡罗莱纳 大学心理系当助理教授的他在参加一次学术会议时,经历了第一 次惊恐发作。
当时盛行的认知疗法善于否定负性思维,并没有解决海斯的问题。
作者作品
迄今为止,他已发表约300篇经过同行评审的学术论文(包括合 撰),出版过27本学术著作(包括合写)。
作者影响
ACT疗法在治疗抑郁症、上瘾症、癫痫病等精神类疾病方面都取得 了不俗的成绩。在发表于科学期刊《行为研究和行为疗法》1月号 的论文中,海斯和其他四位合作者总结了1年中进行的13次关于 ACT和其他疗法有效性对比的实验。 目前,美国已有1.2万名心理专业人士接受了ACT疗法的培训,海 斯的理论在18个国家都有追随者。
Two 理论背景
接纳与承诺疗法
一、作者介绍
美国心理学家史蒂文.海斯开创了一种治疗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新 疗法———“接受与承诺疗法”(简称ACT疗法),成为继行为疗 法、认知疗法后,美国兴起的第三波心理疗法。
作者简介
史蒂文· 海斯是美国内华达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研究方向为人类语言和认知特征分析,以及语 言和认知在理解和缓解人类痛苦方面的应用。 海斯博士目前是美国心理协会第二十五分会、 美国应用和预防心理协会以及美国行为治疗发 展协会的主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药物 滥用咨询委员会顾问。他还曾担任过由其协助 创建的美国心理学会的第一任财务主管。
人们对语言和认知关系的学习具有三个主要特征:
第一,“相互推衍性”
第二,“联合推衍性”
第三,这一关系能使刺激的功能在相关刺激中转变
ACT基本假设:
1
正常的和必要的语言过程是许多心理病理的 根源,无法消除。
2
关系网络的内容是历史形成,只能被修饰。
3
但可以将过程的功能放在更好的环境背景的 控制下。
语言的特性:概括性:人类可产生和理解无数种有意义的句子
1 象征性 狗= 2 互溶性 大——小 相对意义
3 协同结合 A>B,C>A,→C>B
4 时间顺序的表达:如果……那么……
5 比较(评价)
6 刺激功能等值转换(蛇)
语言的功用:思考、预测、交流、评价。 语言的滥用:产生心理不灵活性以及继之而来的心理痛苦。
心理事件发生的语境包括个体所处的物理、社
会、生物和文化特征,个人一生中与其环境交 互作用的历史都会影响他在目前情形的心理事 件。
对语言和认知关系学习的主要特征
相互推衍性
联合推衍性
使刺激的功能在 相关刺激中转变
相互推衍性
如果一个人学习到A在某一语境 (context)中与B有着特定的关系,那么意 味着在这一语境中 B也对A有着这种关系。举 例来说,如果一个人被告知“梅”(声音) 等同于梅子(实物),那么这个人会推论出 梅子就是“梅”。
ACT的目标
提高心理灵活性:即提高心理改变的能力或坚持功能性行为以达 到价值目标的能力。
旨在寻求建立更宽广、灵活、有效的应对方式而不仅针对狭窄的 心理问题的具体认知内容进行反驳;治疗中强调所检验问题间的 联系性。
ACT的基本假设:
人类负面情绪和心理病态的主要来源:
语言和认知与我们的生活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功能障碍或心 理不灵活性。它使我们不能通过持久的和不断改变的努力迈向长远的 价值目标。
功能性语境主义作为ACT的哲学背景主要体现
在几个方面。首先,ACT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 的普遍真理,强调了有效性的重要性,并将价 值观作为衡量是否有效的前提。其次,ACT的 行为分析将“预测和影响”作为整体目标,这 就不得不将多维的语境变量也纳入分析的范畴。 此外,功能性语境主义的实用主义取向使得目 标变得尤其重要,ACT也非常强调这一点,来 访者被鼓励热情地投入与自己价值观相一致的 生活,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而不是去追求空 泛的理论。
语境主义把心理事件理解成整体与具体情境
功能性语境主义
相对于心理事件的形式,语境主义对心理事件
的功能最为关注。
语境主义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任何脱离历
史和当前情境的事件都不能称之为“事件”; 同样,行为也应该与具体的情境密切相关。
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
强调了有效性的重要性,并将价值观作 为衡量是否有效的前提
ACT将人类心理问题的核心根源归纳为四个方
面,缩写为FEAR。
分别是思维融合(Fusion with
thoughts),经验 评价(Evaluation of experience),经验回避 (Avoidance of experience)和行为解释 (Reason-giving for behavior)。
ACT接受与承诺治疗法
1 | ACT哲学背景:
|
功能性语境主义
2 | ACT理论基础: 关系框架理论
一、ACT的哲学背景:功能性语境主义
ACT起源于行为分析
现代行为分析以“功能性语境主义”作为基础 (包括历史和环境)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寻 求保持与整个心理事件及其情境之间的联系, 并以其整体性不遭破坏的方式分析心理事件, 并试图预测和影响整体与具体情境之间的连续 互动,力求使分析达到一定的精确度、范围和 深度。
关注当下
ACT鼓励来访者有意识地注意此时此刻所处的环境及心 理活动,不做评价,完全接受。目的是帮助来访者更直 接地经验周围的世界,从而提高他们行为的灵活性,与 自己的价值观保持一致。
观察的自我
痛苦的思维和感受对来访者的自我产生威胁,这种负面 的感受在自我作为概念化对象时尤为显著。观察的自我 可以帮助来访者关注自己真实的经验,促进认知解离和 接纳。ACT通常采用正念技术、隐喻和经验化过程来帮 助来访者达到观察的自我。
3、概念化的既往与恐惧化的将来
指的是由于认知融合和经验性回避,不断回想过去的错 误或可怕的未来,这就导致人们不能感受当下,失去直 接的和此时此刻的真实经验,新的可能性就会被排除在 外。
4、对概念化自我的依恋
指的是用概念化的语言限制自我,使自我变得狭隘,导 致不灵活的行为模式。比如,来访者对自己的描述是" 我是一个恐怖症患者”而不是“我害怕”。
《正念与接受》 《走出心理,走入生命》 《摆脱思维,实践生命》 《逃出你的想法进入你的生活》
《摆脱思维,实践生命》,这本心理自助类书籍不仅在心理学界再 次制造了争论的漩涡,而且跟一般的自助类书籍也有些背道而驰。颠 覆传统。
开篇表示,书中的建议无法治愈读者的痛苦,其第一句话便是: “人总是会遭受痛苦”;其次,它建议那些痛苦的人不要跟负面情绪 作斗争,而是将其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来接受。这本书宣称的理念就是: 幸福并不是人生的常态。
核心过程
接纳
在ACT中,接纳不仅仅只是容忍,而是对此时此刻经验 的一种积极而非评判性的容纳。即为痛苦的感受、冲动 和情绪让出空间,不去抗拒、控制和逃避它们,将其作 为客体去观察。
认知解离
是指将自我从思想,意象和记忆中分离,客观地注视思 想活动如同观察车辆,将思想看作是语言和文字本身, 而不是它所代表的意义,不受其控制。正念练习可以有 效帮助来访者关注思维本身的加工过程。
2、认知融合
指的是语言过程对行为的过度或不恰当控制。语言法则 通常会缩小直接经验的行为范围,限制偶然事件的影响 力。这样一来,人们并不能很好地接触此时此地的经验 和直接的偶然事件,而是更倾向于受语言法则和评价的 支配。根据ACT/RFT的理论,认知的内容和形式并不 会直接导致问题,除非语境特征使得该认知形式以不健 康的方式影响人们的行为。比如,在语言法则的影响下, 人们会把认知内容和认知对象混同,把对事件的解释与 事件本身混同。
Hayes等以RFT的基本假设为基础,将ACT 的心理病理模型总结为六大问题
1、经验性回避
指的是人们力图控制或改变自身特定的内心经验(包括 躯体感觉、思想、情绪、记忆和自动行为等)。由于思 维压抑的悖论效应存在,经验性回避并不能起到很有效 的作用。此外,单纯回避的方式即便能暂缓负性情绪, 往往会造成来访者对刺激物的麻木或过敏,导致生活空 间受阻。
从这一点来看,ACT整合了人类语言和认知属性
关系框架理论
RFT理论认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产生了语言,
无论是现实社会生活还是内心世界,语言无处 不在,了解语言和认知是了解人类行为的关键。 人类语言和高级认知的核心是具有一种习得的 和受语境控制的能力,可以人为地将事件相互 关联和结合,并根据这些关系改变具体事件的 功能。
2
将“预测和影响”作为整体目标
3
实用主义取向使得目标变得尤其重要
二、ACT的理论基础:关系框架理论
关系框架理论(Relational
Frame Theory, RFT)是有关人类语言和认知的基础研究的一个 全面的功能性语境模式,这一模式指引着ACT的 发展。 的基础研究科学,可以通过诸多实证研究和临 床实证干预来检验。
”。现在,如果这个孩子在逗猫的时候被猫抓了一把,边 哭边逃,随后,当听到妈妈喊“哦,快看,猫!”这个时 候,尽管这句话并不会让孩子产生被猫抓的危险,孩子还 是会边哭边逃。
理论内容
接纳与承诺疗法(ACT)与辨证行为
疗法、内观认知疗法一起被称为认知 行为治疗的第三浪潮,是认知行为治 疗的最新发展。
接纳与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是新一代认知行为疗法,是第三浪潮中最有代表性的经验性行为治疗 方法,是通过正念、接纳、认知解离、以自我为背景、明确价值和承 诺行动等过程以及灵活多样的治疗技术,帮助来访者增强心理灵活性, 投入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
5、缺乏明确的价值观
是指由于不良的社会环境和过去历史导致来访者无法选 择有意义的方式生活,缺乏价值感和自尊感。
6、不行动、冲动或逃避
指的是来访者为概念化的自我进行防卫,表现为缺乏有 效投入各个生活领域的活力和行动;从短期效应来看, 可能会降低来访者的负性反应,让来访者觉得正确,但 此类行为会使来访者失去与所想要生活方式的接触,导 致长远生活质量(价值观)退化。
音,就会联想起真实的“梅”,然
后就会刺激唾液分泌。
关系框架
当所有上述三个特征确定并
形成某种特定的关系时,我
们就称这种关系为“关系框
பைடு நூலகம்
架(Relational Frame)”
关系框架理论
假设一个孩子从来没有见过猫,在学完“C-A-T”→ 动物和C-A-T→“猫”之后,这孩子就获得四种关系:动
物→C-A-T、“猫”→C-A-T、“猫”→动物、动物→“猫
功能性语境主义是指怎样预测和
影响、改变或修订的心理事件, 注重在事件背景中可操作的变量。
ACT起源于行为分析,现代行为分析以“功能性语境主 义”作为基础。语境主义把心理事件理解成整体与具体 情境(包括历史和环境)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寻求保 持与整个心理事件及其情境之间的联系,并以其整体性 不遭破坏的方式分析心理事件,并试图预测和影响整体 与具体情境之间的连续互动,力求使分析达到一定的精 确度、范围和深度。相对于心理事件的形式,语境主义 对心理事件的功能最为关注。语境主义认为,从某种程 度上说,任何脱离历史和当前情境的事件都不能称之为 “事件”;同样,行为也应该与具体的情境密切相关。
个体保持心理健康的策略是三点,缩写为ACT:
接纳反应和正念(Accept reactions and mindfulness),选择符合自己价值观的方向 (Choose a valued direction),做出行动(Take action)。
ACT的哲学背景:功能性语境主义 (Functional Contextualism)
ACT的理论基础:关系框架理论RFT
(Relational Frame Theory)
关系框架理论是有关人类语言和认知的基 础研究的一个全面的功能 性语境模式,认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产生了语言,了解语言和认知 是了解人类行为的关键。人类语言和高级认知的核心是具有一种习得 的和受语境控制的能力,可以人为地将事件相互关联和结合,并根据 这些关系改变具体事件的功能。
联合推衍性
如果一个人学习到在特定的语境中, A 与 B 有着特定的关系,而 B与 C 有着特定的关 系,那么,在这一语境下,A与B势必也存在 某种相互之间的关系。例如,得知“梅” (声音) = 梅子(实物),梅子(实物)是 酸的,就会自然产生“梅是酸的”(声音)。
使刺激的功能在相关刺激中转变
如“望梅止渴”,听到“梅”的声
史蒂文.海斯本人也曾经患有心理疾病。1978年,在北卡罗莱纳 大学心理系当助理教授的他在参加一次学术会议时,经历了第一 次惊恐发作。
当时盛行的认知疗法善于否定负性思维,并没有解决海斯的问题。
作者作品
迄今为止,他已发表约300篇经过同行评审的学术论文(包括合 撰),出版过27本学术著作(包括合写)。
作者影响
ACT疗法在治疗抑郁症、上瘾症、癫痫病等精神类疾病方面都取得 了不俗的成绩。在发表于科学期刊《行为研究和行为疗法》1月号 的论文中,海斯和其他四位合作者总结了1年中进行的13次关于 ACT和其他疗法有效性对比的实验。 目前,美国已有1.2万名心理专业人士接受了ACT疗法的培训,海 斯的理论在18个国家都有追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