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万山伤寒论全集完整版

合集下载

郝万山伤寒论讲义(精品资料).doc

郝万山伤寒论讲义(精品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郝万山伤寒论讲义目录第一讲《伤寒论》内容概述 (2)第二讲《伤寒论》用方思路与方法 (3)第三讲汉代度量衡制和经方药量的换算 (4)第四讲柴胡剂群的临床应用 (4)第五讲伤寒论中泻下诸方的临床应用 (11)第六讲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14)第七讲白虎汤类方(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 (19)第八讲治水诸方的临床应用 (20)第九讲治痞诸方的应用 (23)第十讲四逆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26)第十一讲关于六经辨证 (29)第一讲《伤寒论》内容概述伤寒目前三方面研究:文献、辨证论治方法、方剂临床应用。

一、伤寒论内容:398条112方、十卷、22篇。

第1篇辨脉篇、第2篇平脉篇为仲景脉学集中体现,介于《内经》~《脉经》、《濒湖脉学》之间过渡阶段主表例如:浮脉主热轻即取得,重取滑数有力: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共五处。

迟脉主阳虚主阴虚血少: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迟中迟者,此营血不足…沉主里,迟为营血虚少。

∴+芍养血,生姜引药达表。

应当学习此首二篇,以了解仲景脉学。

第3篇伤寒例:外感病成因、分类、命名、防治法、护理方法――韵文,汉以前用,故非后人(如王叔和加入)系仲景原文。

《文心雕龙》:论也者,弥纶群言而讣理者也。

第4篇:痉湿暍,只有脉证,无治法方药。

一般398条不包括前四篇,第5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6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7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8篇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9篇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10篇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11篇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12篇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13篇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14篇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中十篇――398条112方第15篇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可汗篇》)例: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执水然,一时间许…一时间(2水执小时,一昼夜12段)第16篇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17篇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例太阳病,七八日,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同本以互证,别本以见例。

郝万山讲伤寒论33讲—心下痞证(1)

郝万山讲伤寒论33讲—心下痞证(1)

郝万山讲伤寒论33讲—心下痞证(1)第33 讲心下痞证(1)大家好,我们接着上课。

我们上次课的最后,关于脏结证没有讲完。

我们说脏结症是内脏阳虚,阴寒内凝,正衰邪实的一种征候,脏结症还有一条原文,这就是167 条。

打开讲义79 页,看167 条,“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筋者,此名脏结,死。

”病人平素胁下有痞块。

《伤寒论》里所说的这个痞,在许多情况下,它是指的一个自觉症状,就像我黑板上所写的,是指的心下,也就是谓脘部自觉涨满堵塞不通的一个自觉症状。

但是在167 条所说的这个痞,不是一个自觉症状,而是指的一个肿块,要注意呀,这个“胁下素有痞”是指的什么呢?是指的一个肿块,是指的肿大的肝脾,肿大的肝脏和脾脏,连在脐旁。

我们在城里很难见到这种病,特别是在寄生虫病发生的地方,有时候,那个脾大到什么程度呢?脾不是在左侧么?脾能大过脐中线,跑到脐中线的右侧来了,巨大的肝脾肿大,所以这里所说的“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这就是那个巨大的肝脾肿大,这是病程日久,寒积内聚,气血壅结所造成的。

脏结辨证嘛,病程日久,寒积内聚,气血壅结所造成的。

“连在脐旁”,肿块连在脐旁,当病症发作的时候,这个肿块疼痛“痛引少腹”。

就是肿块疼痛,一直连及少腹部也痛。

疼痛向少腹部放散,连及到少腹部疼痛。

“入阴筋”,阴筋大家看注解,是指外生殖器,所谓“入阴筋”是指的使阴筋挛缩。

因为叫阴筋,所以这个征候也叫“缩阴证”,因为这种证呢,多见于男性,男性的睾丸,男性的阴筋,缩到腹部,这是由于腹部筋脉的剧烈痉挛,给牵引进去的,所以叫“痛引少腹入阴筋”,使阴筋入,而男性的外生殖器呢,又叫阳具,所以有的书上又把它叫做“缩阳证”。

“缩阳证”也罢,“缩阴证”也罢,都是指的使阴筋挛缩,“此名脏结,死”,说这就是脏结,他的预后不良。

这个征候是内脏阳衰,阴寒凝结,气血壅滞,气滞血瘀,最后寒邪很盛,使三阴经寒凝、痉挛、疼痛,出现了这种情况。

在古代应当说这是一个由肝脾巨大肿大的一个病证,病程晚期以后所出现的一种症状,血瘀,阴血枯竭,真阳衰微,经脉拘孪这些症状,所以它的预后是不良的。

郝万山教授要求必背的112条《伤寒论》论原文

郝万山教授要求必背的112条《伤寒论》论原文

郝万山教授要求必背的112条《伤寒论》论原文郝万山教授要求必背的112条《伤寒论》论原文《傷寒論》背誦條文內容1、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2、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3、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

12、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13、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

16、(上)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16.(下)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也。

常須識此,勿令誤也。

20、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23、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

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25、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

若形似瘧,一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26、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27、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

31、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

32、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

33、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34、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

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

35、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38、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

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sun,此為逆也。

郝万山讲《伤寒论》第12~14集(桂枝汤,麻黄汤)

郝万山讲《伤寒论》第12~14集(桂枝汤,麻黄汤)

郝万山讲《伤寒论》第12~14集(桂枝汤,麻黄汤)第十二集第十三集第十四集课程回顾:1.郝万山讲《伤寒论》第01集2.郝万山讲《伤寒论》第02集3.郝万山讲《伤寒论》第03集4.郝万山讲《伤寒论》第04集5.郝万山讲《伤寒论》第05集6.郝万山讲《伤寒论》第6~8集7.郝万山讲《伤寒论》第9~11集第12讲桂枝汤的禁忌证、桂枝汤的加减应用(1)大家好,时间到了,我们上课。

上一次课,我们一直在讲桂枝汤的适应证。

我们讲义上把桂枝汤在太阳病篇的适应证的条文都罗列起来了,我按照它的适应范围,大体作了这么一些归类。

我们刚才读原文的时候,读完第44条以后就读到56条,中间有一条原文我们没有读,就是第45条,现在回头来看看45条。

讲义的第18页,“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

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太阳病应当汗解,如果先用了发汗的方法,(表邪)没有解除的话,也许是病重药轻,也许是这个人的特殊的体质,一汗不解,你可以再汗。

结果你一看一汗不解就着急了,“而复下之”,这个“复”字当“反”字来讲。

反复反复是个同义词,你怎么知道当“反”字来讲?因为后面说“而反下之”,你就知道原来这个“复”当“反”字来讲。

你反而用了下法,所以他强调了“脉浮者不愈”,这个脉浮病不好是病在表的缘故,浮为在外,你反而用了下法,当然这个病就不会好了。

在这种情况下,脉浮,病在外,要解表的话,还能用麻黄汤吗?不能用麻黄汤了。

所以这一条,45条,就属于我们这里所说的表证汗、下后,正气受挫,表证仍在这个范围。

56条我们刚才谈过了,下面我们看第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如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这一条注家比较困惑的是,“其气上冲”是什么意思。

有人说,是肺气的上逆,肺气的上逆不就是咳嗽和喘吗,咳嗽和喘单用桂枝汤可以吗?不可以。

有人说是胃气的上逆,胃气的上逆不就是恶心、呕吐吗?恶心、呕吐单用桂枝汤行吗?也不行。

郝万山讲伤寒(精粹版)

郝万山讲伤寒(精粹版)

郝万⼭讲伤寒(精粹版)郝万⼭讲伤寒(精粹版)伤寒论中药物剂量换算⼗个杏仁=4克;⼀合=20毫升,⼀升=200毫升;⼀钱⼔=1克;⼀⽅⼨⼔=2.3 平⽅厘⽶(⼀⽅⼨⼔五苓散,⼤约是 5-6 克)1 ⽄(汉代)=250 克,1⽄=16两,1 两= 15.625 克,1两=24铢, 1 铢= 0.65 克,1分=6铢=3.9 克⼩柴胡汤,柴胡半⽄=⼋两,是三次治疗量,⼀次治疗量=40 克柴胡桂枝汤,桂枝⼀两半,是三次治疗量,⼀次是= 8 克,黄芩⽤了 8 克,⼈参⼀次⽤了 8 克,⽢草⼀次⽤了 5 克,半夏在⼀次⽤了 8 克,芍药⼀次⽤了 8 克,⼤枣⼀次⽤两枚,⽣姜⼀次⽤8 克,柴胡⼀次⽤了20 克。

学习《伤寒论》的⽅法和要求1.理、法、⽅、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内容。

1.1鉴别诊断的思路:第63条.发汗后,不可更⾏桂枝汤,汗出⽽喘,⽆⼤热者,可与⿇黄杏仁⽢草⽯膏汤”。

第162条呢“下后,不可更⾏桂枝汤,汗出⽽喘,⽆⼤热者,可与⿇黄杏仁⽢草⽯膏汤”主证:“有汗、喘、⽆⼤热”鉴别:(1)”发汗后,不可更⾏桂枝汤”表证汗后不解可仍以桂枝汤再汗⽽解,此云“不可更⾏桂枝汤”,说明症候已变,“汗出⽽喘,⽆⼤热”既排除有“微喘”桂枝加厚朴杏⼦汤证,⼜排除⽆汗⽽喘之⿇黄汤、⼩青龙汤证,有汗有喘但⽆⼤热则⾮阳明腑实承⽓汤证(“喘冒不得卧”,有“微喘直视”“阳明病,法多汗”),以⽅测证⿇黄宣肺杏仁肃降,⽯膏倍⿇黄清热兼制其热。

,汗出⽽喘系肺热(热在⽓分),必兼⾆红脉数尿⾚⼝⼲喜冷饮等热像。

⽽⿇黄杏仁⽢草⽯膏汤从何⽽来?由汗下可知,表证循经⼊⾥,⾥证循经出表皆可会与肺脏成热。

既有肺热,不单喘,咯脓⾎之肺痈,等⼀理也。

1.2抓病机的思路:例1:⼩建中汤证:第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建中汤”。

在102条⾥头说“伤寒⼆、三⽇,⼼中悸⽽烦者,⼩建中汤主之。

”这两个证候症状表现不⼀样,但它们的病机都是⽓⾎两虚。

郝万山讲《伤寒论》第四章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郝万山讲《伤寒论》第四章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郝万山讲《伤寒论》第四章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四章辨太阴病脉证并治概说 -P11、太阴病的病变部位2、太阴病的成因3、太阴的生理4、太阴病的证候特点与分类5、太阴病的预后。

一、太阴病辨证纲要 -P4二、太阴脏虚寒证(太阴病本证) -P5三、太阴经脉气血失和证(太阴病兼变证--太阴病腹痛证)-P7四、太阴中风证(太阴病欲愈候--太阴四肢烦疼证)-P 9五、太阴病的预后–P11(一)太阴病转愈–P111、太阴中风,可以自愈。

2、太阴下利自愈证(太阴腐浊不化证)。

(二)太阴病转属阳明的辨证(太阴外薄阳明证)。

-P13(三)邪传少阴–P13概说太阴病是阴证的初期阶段,我们在讲原文之前,我们先对太阴病的大概情况做一个介绍。

1、太阴病的病变部位:脾经、脾脏、四肢主要涉及到足太阴脾经,涉及到脾脏。

三阳病涉及到内脏的病都是“腑证”。

三阳病涉及到脏腑的时候,我们讲的是太阳膀胱腑,阳明胃肠腑,少阳胆腑、三焦腑。

三阴病涉及到内脏的病都叫“脏证”。

因为三阴经脉和五脏相联系。

另外在太阴病篇,还涉及到四肢被风寒邪气所伤的证候,《伤寒论》把它称为太阴中风。

由于脾主四肢,所以我们在太阴病的病位上把四肢也列进太阴病,可见太阴病涉及到脾经、涉及到脾脏、涉及到四肢,这就是太阴病的病变部位。

2、关于太阴病的成因: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外寒直中太阴”。

“直中”这个词,我们在《伤寒概论》里提到过,就是外邪不经过三阳,直接侵犯三阴之脏(不是经),直接侵犯三阴之脏而发病,我们把它叫做直中。

之所以发生直中,是和内脏阳气素虚有关。

由于内脏阳气虚,所以外邪就可以直接侵犯三阴,而这种证候,病情一般比较重,尤其是少阴直中,那就更重一些。

对于“太阴直中”来说,它只不过涉及到外寒直接伤脾阳,出现了腹痛、腹满和腹泻的这种临床表现。

这是太阴病成因的一个方面,外寒直中太阴。

※另一方面是“邪由他经传来”。

哪一经的邪气容易传太阴:◎首先是太阳病,太阳之邪可传太阴,当然有的是自然传经入里的,也有的是误治以后,伤了太阴的脾阳,伤了太阴的脾气,然后太阳表邪入里。

郝万山讲伤寒论41讲—阳明腑实证(1)

郝万山讲伤寒论41讲—阳明腑实证(1)

郝万山讲伤寒论41讲—阳明腑实证(1)第41 讲阳明腑实证(1)大家好,时间到了,我们上课。

我们上节课主要讲的是阳明的热证。

阳明的热证包括了热在上焦,热在中焦和热在下焦,这些证候的成因都是阳明经脉有热,误下以后使余热入里所造成的。

如果余热留扰上焦,出现心中懊憹,出现心烦,出现但头汗出,那就是热郁胸膈证,我们治疗用栀子豉汤清宣郁热。

如果热在中焦,胃热弥漫的,就是我们上次课所谈到的“伤寒,脉浮滑,此表无寒,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这叫胃热弥漫证。

同时我们又在上次课介绍到了白虎汤的另外一个适应证,就是治疗三阳合病、阳明热盛,出现腹满身重、难以转侧、谵语、遗尿等等这些临床表现。

对于三阳合病来说,阳明热盛当然就可以清解阳明之热为主,也是白虎汤的适应证。

如果热在中焦,胃热弥漫,热盛耗气,热盛伤津而造成胃热弥漫、津气两伤的,这是我们上次课所谈到的。

在《伤寒论》中涉及到胃热弥漫、津气两伤的证候,一共有5 条,这5 条原文提示了四大症状。

首先是身大热,原文说“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提示了热邪处于一种弥散周身,充斥内外的的状态。

大汗出,是在第26 条提出的“大汗出后”,脉洪大,也是在第26 条提出来的“脉洪大”。

这5 条中最突出的一个症状是大烦渴不解,舌上干燥而烦,欲得饮水数升,渴欲饮水,口干舌燥,特别突出了一个口渴的证候。

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白虎加人参汤适应证中,出现大烦渴不解的病机是什么,一方面是因为热盛伤津,内有所缺,必外有所求,津液不足了,人的本能就要引水自救,所以有口渴,可是热盛耗气,气不化津,渴了水之后又不能气化成津液,所以仍然不能够解渴,所以《伤寒论》中才提出来“大烦渴不解,欲饮水数升”的这样突出的口渴的症状。

除了上述的这四大症状之外,在《伤寒论》的原文中关于胃热弥漫、津气两伤的证候还提到了两个类似于虚像的证候,这就是“时时恶风,或者背微恶风寒”。

这一方面是由于大汗出的过程中,腠理开泄,汗孔开张,经受不起外来风寒邪气的吹袭,这叫不胜风袭,同时也是因为热盛耗气、气不固表的表现,治疗用白虎加人参汤,辛寒折热兼以益气生津,这是我们上次课讲到的最后的内容。

(完整版)郝万山伤寒论讲义

(完整版)郝万山伤寒论讲义

郝万山伤寒论讲义目录第一讲《伤寒论》内容概述 (2)第二讲《伤寒论》用方思路与方法 (3)第三讲汉代度量衡制和经方药量的换算 (4)第四讲柴胡剂群的临床应用 (4)第五讲伤寒论中泻下诸方的临床应用 (11)第六讲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14)第七讲白虎汤类方(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 (19)第八讲治水诸方的临床应用 (20)第九讲治痞诸方的应用 (23)第十讲四逆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26)第十一讲关于六经辨证 (29)第一讲《伤寒论》内容概述伤寒目前三方面研究: 文献、辨证论治方法、方剂临床应用。

一、伤寒论内容:398条112方、十卷、22篇。

第1篇辨脉篇、第2篇平脉篇为仲景脉学集中体现,介于《内经》~《脉经》、《濒湖脉学》之间过渡阶段 主表例如: 浮脉 主热 轻即取得,重取滑数有力: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共五处。

迟脉 主阳虚主阴虚血少: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迟中迟者,此营血不足…沉主里,迟为营血虚少。

∴+芍养血,生姜引药达表。

应当学习此首二篇,以了解仲景脉学。

第3篇伤寒例:外感病成因、分类、命名、防治法、护理方法――韵文,汉以前用,故非后人(如王叔和加入)系仲景原文。

《文心雕龙》:论也者,弥纶群言而讣理者也。

第4篇:痉湿暍,只有脉证,无治法方药。

一般398条不包括前四篇,第5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6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7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8篇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9篇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10篇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11篇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12篇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13篇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14篇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中十篇――398条 112方第15篇 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可汗篇》) 例: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执水执水然,一时间许…一时间(2小时,一昼夜12段)第16篇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17篇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 例太阳病,七八日,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同本以互证,别本以见例。

郝万山讲伤寒论(共70讲,文字版)

郝万山讲伤寒论(共70讲,文字版)

郝万山讲伤寒论(共70讲,文字版)第09 讲太阳病病程的时间规律大家好,我们上课。

我们上次课的内容,讲了太阳病的提纲,讲了太阳病的分类。

太阳病的提纲原文是说:“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一条列了三个症状,其实这三个症状,脉浮对诊断表证具有广泛的临床意义,头项强痛是太阳经脉受邪、太阳经气不利的(表现),是诊断太阳病的定位性症状。

恶寒呢,可以是表证的共同特征,也可以是里阳虚的表现。

因此要想诊断为太阳风寒表证,这三个条件必须具备,也就是这三个要素的集合,也就是说这三个条件同时符合、同时具备的,我们才可以诊断为太阳风寒表证。

这就是提纲证的意义。

所以以后,凡是说太阳病,特别是指太阳风寒表证的话,它都应当具备脉浮、头项强痛和恶寒这样的临床特征。

由于人体的体质有不同,感邪的性质有差异,所以在临床上就出现了外邪伤人的表证阶段的不同类型。

随后,《伤寒论》在第2 条、第3 条、第6 条提到了太阳中风、太阳伤寒、太阳温病和风温的问题,这四个证候都是表证初起阶段的临床表现,其中中风和伤寒是典型的风寒邪气伤人阳气的病变,可以说,它们都属于六经辨证的太阳病的范围。

至于温病和风温,是温热邪气侵袭人体的病变,张仲景在《伤寒论》里把它仍然叫做太阳病。

不过第6 条的那个太阳病,仲景那个时候是这样说。

后世医家认为是温热邪气伤人体表的阴液,它就不是风寒邪气伤人体表的阳气,(风寒)伤体表阳气的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太阳病,(温热)伤体表阴液的就不应该叫做太阳病了,而应该叫做手太阴温病。

只不过仲景那个时代,对温热病伤人阴液的病变的辨证论治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

或者说,《伤寒论》现存的本子里头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所以那个时候呢,他仍然用太阳病这三个字来说明这一个外感温热邪气的初起的证候。

中风、伤寒、温病、风温这四个证候都以发热为主要特征,都是因为外邪所造成的,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这是太阳中风;恶寒、发热、无汗、身疼痛的,这是太阳伤寒;发热而渴、不恶寒的,这是太阳温病,我们今天就直接把它叫做温病就可以了;高热、汗出而热不退的,这叫做风温。

郝万山讲伤寒论21-30(共70讲,文字版)

郝万山讲伤寒论21-30(共70讲,文字版)

郝万山讲伤寒论21-30(共70讲,文字版)第21 讲太阳蓄血证(1)大家好,我们接着上课。

上节课谈了太阳蓄水证,也谈了太阳蓄血证的第一个证候,桃核承气汤证候。

对太阳蓄血证来说,我们不妨作一下回忆,它的成因可以是太阳表邪循经入里,影响了膀胱的气化机能,也可以是在患太阳表证期间,饮水过多。

因为在患太阳表证期间,膀胱气化机能比较低下,饮水过多,膀胱来不及气化水停下焦,反过来又影响了膀胱的气化,这两种成因都可以导致膀胱气化不利。

气化不利就会使废水排除不利,出现小便不利,小便少;膀胱气化不利以后,津液不能够化生,不能输布上承,所以上面表现了口渴、消渴、渴欲饮水、烦渴这些津液缺乏的这种证候。

上面喝水,下面尿少,水液就停聚在体内,下窍不利,水邪上逆,就可以阻滞中焦气机,而兼见心下痞的症状,后世医家叫它水痞。

下窍不利,水邪上逆,使胃失和降,出现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这个症状仲景把它叫做水逆。

由于水蓄下焦,阻遏了下焦的气机,出现少腹部苦里急的这种特征。

除此之外,还应当见有脉浮或脉浮数,身微热的这样的表证,这个证侯属于外有表邪,内有蓄水,治疗用五苓散。

外疏内利,表里两解。

五苓散这张方子,既可以发汗,又可以利尿,而且是以利尿为主,所以说它是外疏内利、开鬼门、洁净府、表里同治的一张方子。

太阳腑证的第二类是血分的证候,是太阳表邪不解,邪气入里化热。

是邪气入里化热呢,还是化热入里,历代医家就有两种不同的说法,特别是搞温病的人,他就习惯说是化热入里,说在表的寒邪先化热了才入里;而讲伤寒的人呢,常常习惯说在表的寒邪入里了以后,里有阳热,里有阳气,然后从阳化热,所以是讲入里化热。

我们按照传统的习惯还是讲表邪入里化热和血结于下焦,这就形成了太阳蓄血证。

我们上次课的最后,讲到了太阳蓄血证的第一个证候,血热初结,热势重而且热势急,瘀血刚刚开始形成。

它的临床表现:一个是精神症状,其人如狂,这是因为血分瘀热循经上扰心神,使心主神志的功能失调所做造成的;另外一个症状是少腹急结,这是由于瘀热结于少腹、瘀热结于下焦,使下腹部的气滞血结所造成的。

郝万山《伤寒论》70全集(范本模板)

郝万山《伤寒论》70全集(范本模板)

郝万山《伤寒论》70全集01《伤寒论》的作者春风微拂151,437 02《伤寒论》成书背景和流传春风微拂63,527 03《伤寒论》的内容和贡献春风微拂61,037 04《伤寒论》关于六经辨证的若干问题春风微拂74,374 05《伤寒论》学习方法和要求(1)春风微拂61,396 06《伤寒论》学习的方法和要求(2)、太阳病概说(1)春风微拂68,666 07《伤寒论》太阳病概说(2)、太阳病提纲春风微拂67,404 08《伤寒论》太阳病的分类提纲春风微拂56,792 09《伤寒论》太阳病病程的时间规律春风微拂50,793 10《伤寒论》太阳中风论治春风微拂53,404 11《伤寒论》桂枝汤的适应症春风微拂55,905 12《伤寒论》桂枝汤的禁忌症、桂枝汤的加减应用(1)春风微拂52,188 13《伤寒论》桂枝汤的加减应用(2)春风微拂48,216 14《伤寒论》太阳伤寒与麻黄汤的适应症春风微拂46,560 15《伤寒论》麻黄汤的适应症与禁忌症春风微拂44,190 16《伤寒论》伤寒兼证(1)春风微拂45,149 17《伤寒论》伤寒兼证(2) 春风微拂38,498 18《伤寒论》汉代的度量衡制和经方药量换算春风微拂38,447 19《伤寒论》表郁轻证、太阳蓄水证(1)春风微拂47,627 20《伤寒论》太阳蓄水证(2)、太阳蓄血证概说春风微拂47,06621《伤寒论》太阳蓄血证(1)春风微拂42,620 22《伤寒论》太阳蓄血证(2)、太阳变证及其治则春风微拂39,274 23《伤寒论》表里先后治则、虚烦证春风微拂40,906 24《伤寒论》邪热壅肺证、协热下利证春风微拂36,115 25《伤寒论》心阳虚证春风微拂36,979 26《伤寒论》水气病春风微拂36,728 27《伤寒论》脾虚证春风微拂37,280 28《伤寒论》肾阳虚证春风微拂52,706 29《伤寒论》阴阳两虚证春风微拂33,876 30《伤寒论》结胸证(1)春风微拂31,261 31《伤寒论》结胸证(2) 春风微拂29,710 32《伤寒论》结胸证(3)、脏结证春风微拂29,487 33《伤寒论》心下痞证(1) 春风微拂32,965 34《伤寒论》心下痞证(2) 春风微拂28,257 35《伤寒论》痞证及其类证春风微拂27,578 36《伤寒论》痞证类证、火逆证、太阳病欲愈候春风微拂26,513 37《伤寒论》太阳病类证、太阳病篇小结春风微拂25,581 38《伤寒论》阳明病概说春风微拂30,630 39《伤寒论》阳明病纲要春风微拂27,650 40《伤寒论》阳明热症春风微拂37,579 41《伤寒论》阳明腑实证(1)春风微拂34,894 42《伤寒论》阳明腑实证(2)春风微拂22,673 43《伤寒论》阳明腑实证(3)、脾约证春风微拂22,124 44《伤寒论》津亏便结证、下法辨证和禁例春风微拂22,558 45《伤寒论》阳明湿热发黄证春风微拂23,490 46《伤寒论》阳明发黄证、血热证、阳明病辨证春风微拂20,502 47《伤寒论》少阳病概说春风微拂27,247 48《伤寒论》少阳病纲要、小柴胡汤的适应证(1) 春风微拂29,497 49《伤寒论》小柴胡汤的适应证(2) 春风微拂25,978 50《伤寒论》小柴胡汤的适应证(3)、少阳兼证(1)春风微拂25,161 51《伤寒论》少阳兼证(2) 春风微拂23,483 52《伤寒论》少阳兼证(3)春风微拂22,107 53《伤寒论》热入血室证、少阳病篇小结春风微拂20,254 54《伤寒论》辨太阴病证并治(1) 春风微拂34,658 55《伤寒论》辨太阴病证并治(2)春风微拂30,945 56《伤寒论》少阴病概要、少阴病纲要春风微拂40,154 57《伤寒论》少阴寒化证(1)春风微拂29,171 58《伤寒论》少阴寒化证(2)春风微拂25,524 59《伤寒论》少阴寒化证(3)春风微拂19,80460《伤寒论》少阴寒化证预后、少阴热化证、太少两化证春风微拂21,12569《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并治(1)春风微拂12,660 70《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并治(2)、伤寒六经病证治总结春风微拂27,452。

郝万山讲伤寒论中的81个故事

郝万山讲伤寒论中的81个故事

《郝万山讲伤寒论》中的81个故事摘自《郝万山讲伤寒论》弘扬中华文化,开拓医学眼界,掌握中医常识整理者:东风吹文中红色文字和各篇题目为整理者添加2012年10月8日1.抓病机用方—栀子豉汤治过敏性哮喘 (3)2.抓副证,兼求病本 (4)3.经方的剂量 (5)4.浮脉在表有广泛意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一方三用 (8)5.要想孩儿安,七分饱来三分寒 (9)6.中医是个体化的科学疗法 (10)7.人与天地相参--生物节律 (11)8.抓主证,对症用方 (15)9.发汗法治疗定时发作性烘热汗出症 (17)10.中医的取象比类 (18)11.颈椎病、颈肩肌肉紧张综合证的治疗 (19)12.有寒象者当用热药 (20)13.夜间发作型冠心病的治疗 (21)14.肺主皮毛 (21)15.有是病用是药—畏麻黄者当戒 (22)16.脉象的"大则病进,小则平" (23)17.放血疗法治大病 (24)18.过度减肥有弊端 (25)19.从虫子与农药说起 (26)20.葛根提纯剂--愈风宁心片的适应症 (26)21.抗药性与中药提纯 (27)22.肺炎与大青龙汤 (28)23.心动过缓与麻黄附子细辛汤 (29)24.内有所缺,必外有所求 (30)25.冷饮伤胃与时令果蔬 (31)26.脑积水与五苓散 (32)27.瘀血病与桃核承气汤 (32)28.道地药材 (34)29.脑血管瘤与抵当汤 (35)30.合方治难症—五苓散合桃核承气汤治膀胱官能症 (36)31.热药降体温—真寒假热症的辨治 (37)34.饴糖 (40)35.美尼尔氏综合证与真武汤 (40)36.腿肌痉挛与芍药甘草汤 (41)37.虚证喜按、实证拒按 (42)38.中病即止、穷寇勿追 (43)39.急腹症与大陷胸汤 (45)40.泡大黄解酒与大黄的煎煮时间 (46)41.附子的久煎 (46)42.战汗作解与输液反应 (47)43.火熏疗法 (48)44.中医是个仁慈的医学 (49)45.经络真的存在吗 (50)46.更衣与唱歌 (51)47.神经性多食证与白虎汤 (52)48.桂枝古本伤寒论 (52)49.糖尿病、神经性多尿症与白虎加人参汤 (53)50.五脏与情志--心肝移植后的性情转变 (54)51.便秘与密煎方 (55)52.灌肠—肥皂水与洗衣液 (56)53.手足濈然汗出 (56)54.五色、五行与五脏 (57)55.西医胆心病新概念,中医早已有之 (61)56.胆结石的诱因 (62)57.胆主决断 (62)58.抑郁症与柴桂温胆定志汤 (63)59.美容与疏肝解郁 (65)60.脂膜炎、不安腿综合证与柴胡桂枝汤 (65)61.胆绞痛与大柴胡汤及其它 (66)62.慢性肝炎与柴胡桂枝干姜汤 (67)63.铅丹、生铁落与琥珀粉 (68)64.妇科病与情绪心理因素关系非常密切 (68)65.湿浊粘滞,通便为治 (69)66.恐则伤肾 (69)67.夜尿频与金匮肾气丸 (70)68.童便与猪胆汁 (70)69.回光返照 (71)70.早孕的脉象与体征 (72)71.上病下取,左病右取 (72)72.神经衰弱与黄连阿胶汤 (74)73.蒲公英治幽门螺杆菌感染 (74)74.毒热内盛的表现 (75)75.医生的初诊取信方 (76)76.过利小便则伤阴 (77)79.慢性痢疾与马齿苋 (79)80.唾液与流涎 (79)81.巅顶痛与吴茱萸汤 (80)1.抓病机用方—栀子豉汤治过敏性哮喘30年前,我在东直门做住院医生,东直门医院做住院医生。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打印版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打印版
三、辨表里先后治则44
四、热证45
五、虚证49
六、结胸证60
七、脏结证64
八、痞证65
九、痞证类证69
十、欲愈候70
十一、火逆证71
第二章辨阳明病脉证并治73
一、阳明病的性质和特点73
二、阳明病的病位73
三、阳明病成因阳明73
四、阳明生理73
五、阳明病的证候分类和治法73
六、明邪气的传经和阳明病的预后74
四、太阳病的证候分类与治法13
五、太阳病的自然病程和预后14
第一节太阳病辨证纲要14
一、太阳病提纲14
二、太阳病分类提纲15
三、太阳病的自愈日和欲解时以及六经病的欲解时17
四、辨太阳病传经与否19
第二节太阳病证20
一、太阳经证20
二、太阳腑证38
第三节太阳病变证43
一、变证治则43
二、辨寒热真假44
一、太阴脏虚寒证108
二、太阴经脉气血不和证108
三、太阴中风证110
四、太阴发黄证110
五、太阴腐浊不化证及其预后111
第五章辨少阴病脉证并治112
概说112
一、少阴病的性质和特点112
二、少阴病的病位112
三、少阴病的成因112
四、少阴的生理112
五、少阴病证候分类与治疗112
六、少阴病的治疗禁忌113
七、少阴病的预后113
第一节少阴病辨证纲要113
一、少阴病提纲113
二、少阴寒化证辨证要点114
三、少阴病的治疗禁忌115
第二节少阴病证115证121
四、少阴咽痛证122
第三节少阴病兼证124
一、少阴兼太阳证124
二、少阴兼燥实证125
第四节少阴病预后126

郝万山讲伤寒论第49到52讲

郝万山讲伤寒论第49到52讲

郝万山讲伤寒论第49到52讲第49讲小柴胡汤的适应证(2)第50讲小柴胡汤的适应证(3)、少阳兼证(1)第51讲少阳兼证(2)第52讲少阳兼证(3)第49讲小柴胡汤的适应证(2)大家好,我们上课。

我们上一次课主要讲了小柴胡汤的适应症之一,第96条。

第96条讲得是少阳经腑受邪、枢机不利而出现的一组证候,它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为主证。

如果我们要把在少阳病篇提纲证所说的口苦、咽干、目眩结合起来的话,这就是少阳病的七个主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再加上我们前面提到的脉弦细,它是少阳病的主脉。

这七个主要症状和一个主脉,我们应当把它的症状表现,把它的每个症状的病机都应当娴熟于胸中,都应当很好的掌握。

少阳枢机不利使用的治疗方剂是小柴胡汤,小柴胡汤这张方子是七个药所组成的,柴胡和黄芩,柴胡解经邪,黄芩清腑热,针对了少阳病经腑同病的第一个特点。

柴胡疏气郁,黄芩清胆热,针对了少阳病容易气郁、容易化火的第二个特点,所以柴胡和黄芩这两个药是小柴胡汤中的最主要的一组配伍。

至于半夏和生姜,它们的作用有三点,第一点这两个药都是辛味的,辛可以散,助柴胡以疏通少阳气机的郁结。

第二个功能,这两个药都是化痰、消饮、去水的,针对了少阳病三焦水道失调以后容易化饮、生痰、生水的这样病理的特点。

然后半夏和生姜还有和胃降逆止呕的作用,针对少阳病胆热最容易犯胃,胆热犯胃,胃气上逆就出现了喜呕、多呕、善呕这样的症状。

可见第二组药在治疗少阳病的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组药是人参、甘草、大枣,说它是半个理中汤也可以,说是半个四君子汤也行,在治疗发热性疾病的时候,用上三个补气的药,它的作用,一是助少阳正气以袪邪,因为我们说了少阳是个小阳,是不弱阳,少阳阳气抗邪的能力不足,所以在三个补气的药在柴胡的带领下可以助少阳正气以袪邪。

另外在《金匮要略》里、《难经》里都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样的话。

《郝万山讲伤寒论》中的36个故事

《郝万山讲伤寒论》中的36个故事

《郝万山讲伤寒论》中的36个故事故事一:过敏性哮喘-栀子豉汤故事二:胃堵-五苓散故事三:神经性呕吐-猪苓汤故事四:产后身痛-新加汤故事五:荨麻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故事八:呼吸道中毒-小柴胡汤和小陷胸汤故事九:柴胡桂枝干姜汤故事十:桂枝汤故事十一:桂枝加葛根汤故事十二: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故事十三:桂枝加附子汤故事十三:桂枝加芍葯汤故事十四:麻黄汤故事十五:大青龙汤宋道援老先生运用大青龙汤—失案析故事十六:大青龙汤故事十七:桃核承气汤故事十八:桃核承气汤故事十九:抵当汤故事二十:五苓散和桃核承气汤故事二十一:四逆汤加人参汤故事二十二:苓桂枣甘汤故事二十三: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故事二十四:小建中汤故事二十五:真武汤故事二十六:芍葯甘草汤故事二十七:芍葯甘草汤故事二十八:大陷胸汤腹证之一故事二十九:大陷胸汤证腹证之二故事三十:大陷胸汤腹证之三故事三十一:三仁汤故事三十二:瓜蒂散故事三十三:神经性多食症(白虎汤)故事三十四:白虎加人参汤故事三十五:手足濈然汗出证故事三十六:柴胡桂枝汤■故事一:过敏性哮喘-栀子豉汤(选自郝万山讲伤寒论)三十年前,我在东直门做住院医生。

那么,我总觉着我开的方子疗效不好,我就给领导说,我自己不看病了,我要给老大夫们抄方。

所以那个时候,东直门医院的老前辈,我都给他们抄过方。

那个时候,我有一天给宋耀志老师抄方。

有一天,来一个病人,这个病人是过敏性哮喘。

他的哮喘每年的五一节开始发作,国庆节结束不再发了。

冬天不发作,夏天发作。

那么,五一到十一这一段,急性发作的时候,就用一些西医西药来控制,用中药,急性发作呢也可以控制,但是,始终不能够让他不发作。

所以这样反覆发作大概有两、三年的历史。

找宋老看的时候,宋老说,你这个病怎么得的。

他说,嗨,别提了。

三年前,五一劳动节游行的时候,他是通县农民。

一大早,那个时候的游行,三十年前的游行是不坐车的呀,是从通县就步行到天安门广场。

一大早,没准,头天晚上十一点就开始集合,然后零点就开始走,走到天安门广场的时候,五一节有时候北京的天气是很热的,他走得又热又累又渴。

郝万山伤寒论病案

郝万山伤寒论病案

学经典记病案《伤寒论》郝万山(北京中医药大学)一、麻黄连翘赤小豆汤:①夜间荨麻疹、瘙痒、脉浮;②急性肾小球肾炎,头面浮肿、脉浮;③急性黄疸性肝炎,面黄如橘皮色、瘙痒、脉浮。

“不一定感冒表证才有脉浮”。

(刘渡舟治验)二、外散表寒,内化食滞治疗小儿发热不退,舌苔黄腻。

(郝万山治验)三、栀子豉汤治疗热邪留扰胸膈而作喘,患者每于五一而发病,十一而愈,因大渴后饮冷而致。

方以焦栀子15g淡豆豉15g(北京东直门医院宋孝至教授治验)四、柴胡桂枝甘姜汤:口渴、便溏、心情不舒(肝郁脾阳虚)五、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治疗河北某化工厂毒气伤(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六、桂枝汤加葛根汤(桂枝10g芍药15g葛根30g)治颈肩肌肉紧张综合征、颈椎病效果明显。

可加祛风湿药如威灵仙10g秦艽10g,鸡血藤30g。

(郝万山)七、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疗小儿面白、舌质淡、发热、咳喘反复发作虽用麻杏石甘汤加银花、连翘、芦根但易反复案例一周效佳,后从未发作。

(任应秋)八、桂枝新加汤治疗产后身疼痛,生姜量应大一些,属营血不足,肌肤失养。

而气血不足,内脏失养的可用八珍汤、人参养荣汤。

(刘渡舟治验)九、小青龙汤主治的痰饮证为“咳吐大量泡沫痰,入盂化水”(寒饮射肺)。

面部胖肿,为水气盛的表现;面色黧黑为水气盛;面部色素沉着为水斑。

秋燥的咳嗽吐的白色泡沫痰,量较少。

不可久用,以防伤阴动血;缓解后以苓桂剂善后。

十、细辛不过钱之说,最早见于南宋陈承《本草别说》,现已佚失。

《证类本草》引《别说》的话说“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

《本草纲目》引用陈承的话说“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北京阜外医院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冶疗病窦综合征用细辛15~30g。

细辛含黄樟醚,是一种致癌的成分,故不能常用久用。

十一、汉代的度量衡与现代的换算班固《汉书·律历志》“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完整版)郝万山讲《伤寒论》

(完整版)郝万山讲《伤寒论》

(2)郝万山讲《伤寒论》第一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一】概说一、太阳病的成因二、太阳病的病位三、太阳病的生理太阳病概说小结四、太阳病的证候分类和治法一、太阳病的成因比较简单,常见的是风寒外袭,风寒之邪侵袭肌表,于是导致了太阳病的发生,这是常见的情况。

另外还有一种少见的情况,是少阴病,寒盛伤阳,正气抗邪,阳气就有恢复的这种倾向,阳气恢复后,祛邪达表,于是乎出现了脏邪还腑,阴病出阳的情况,那么这个情况在临床上比较少见。

[ 如果是因为阴寒邪气太过强大,那么人体是可以直接出现少阴病的情况的。

如果这股邪气被遏制,那么人体的阳气恢复,就会抗击邪气,将少阴病传经为太阳病,叫“驱邪达表”。

说的简单一些,就是利用阳气,将邪气赶回体表。

这个在中医里被称作脏邪还腑,(少阴心、肾为脏,太阳膀胱为腑)也叫做阴病出阳。

当然,不是所有少阴病都有转化为太阳病的可能,一般少阴病都是因为心肾真气衰退造成的,这种心肾真气衰退的少阴病,基本是不可能转化为太阳病的。

这里讲的比较简单,实际这种情况在出现时会比较复杂。

首先说少阴病的寒化证有两类证候,一个是以真阳衰微为主的,正气虚衰为主的,它不大可能出现脏邪还腑的问题。

另外一类是以寒盛伤阳为主,这个病证的主要矛盾方面是寒邪太盛伤了少阴的阳气。

当机体阳气来抗邪的时候,阳气恢复以后,可以把一部分邪气驱逐到太阳,让它回到太阳,这叫“驱邪达表”,这个表不是指的体表,是指的太阳,因为太阳和少阴相表里,太阳为表,少阴为里,驱邪达表的“表”是指的太阳膀胱,然后再现脏邪阴病还腑出阳的情况,出现了膀胱有热的尿血。

这种情况虽然少见,但是,对于太阳病的成因来说,它是太阳病的成因之一,所以我们在这里作简单介绍,到后面少阴病篇遇到这个原文的时候,再给大家详细讲解它的病机和临床表现。

]二、太阳病的病位主要涉及到: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腑、以及肺部的病变,没有涉及到: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腑的病变。

在《黄帝内经》里,虽然用太阳来命名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腑,用太阳来命名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腑。

郝万山讲伤寒论文字版——第58讲少阴寒化证(2)

郝万山讲伤寒论文字版——第58讲少阴寒化证(2)

郝万山讲伤寒论文字版——第58讲少阴寒化证(2)同学们好,我们上次课主要讲了少阴寒化证的阳衰阴盛证、阴盛格阳证。

现在我们看原文中的阴盛戴阳证,这就是讲义314条和315条,314条说,“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315条说“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

如果光看原文所描述的临床证状,那我们很难判断这是个阴盛戴阳证,充其量我们把它看成是少阴的阳衰阴盛证,有下利清谷,又有脉微,但是仲景用了白通汤,我们在研究这两条的时候,我们就采取了以方测证,以药测证的方法,来寻找它的病机的所在。

白通汤的药物组成是以葱白为主药,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

葱白,张仲景在什么情况下用呢?我们上次课说,是在“其人面色赤”的时候用,仲景在通脉四逆汤的加减中提到“面色赤者加葱九茎”,由此提示仲景用葱白主要是治疗阴盛戴阳证的。

既然白通汤这张方子是以葱白放在第一位,由此我们知道,白通汤应当是治疗阴盛戴阳的。

所以314条和315条,它的主证除了下利和脉微之外,还应当有其人面色赤。

葱白有通阳的作用,用在阴盛戴阳证中,它在干姜、附子为主,温阳驱寒、破阴回阳的基础上,它有交通上下的效果,所以来治疗阴盛戴阳证。

现在来看315条的后半段,用上白通汤以后,出现了“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阴盛戴阳证,用白通汤,是正治之法,用方是正确的。

如果有个别病人吃了药以后,症状反而加重,由原来的下利出现了利不止,由原来的脉微,出现了厥逆无脉,这是病重药轻,激惹了邪气的势力,这个激惹的现象我们在前面曾提到过,也就后世医家所说的“格拒”现象。

一个大热症,你用了大寒药,人体就会拒而不受,一个大寒症,用了大热药,人体也会拒而不受,这就是格拒。

通常情况下,我们为了防止“格拒”怎么办呢?热药凉服,冷药热服。

这是防止格拒的方法之一,当然也可以加反佐的药。

这里的“利不止,厥逆无脉”,是正邪相争,邪气占优势的一种表现,这里的“干呕,烦”,是正气抗邪的一种特征。

郝万山讲《伤寒论》第51~53集(少阳兼证)

郝万山讲《伤寒论》第51~53集(少阳兼证)

郝万山讲《伤寒论》第51~53集(少阳兼证)第51集第52集第53集第51讲少阳兼证(2)这是我们从《伤寒论》中学到的大柴胡汤的适应证,因为以后我们就不再遇到大柴胡汤了,所以我就说得多一些,这绝不是我们《伤寒论》讲义教材中在这儿所列的简单的两条能够概括的问题。

我们在学103条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呕不止”不是阳明病,“心下急”不是阳明病。

如果把呕不止和心下拘急疼痛当作阳明病的话,那么我们对阳明病的基本症状表现,对阳明病的基本概念就会发生严重的混淆。

特别注意阳明病,其人呕多,不可下;也特别注意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下,所以我们绝不能把呕不止、心下拘急疼痛当成阳明腑实证的临床表现。

我们在学165条的时候,注意到这里头有一个“心中痞鞕”,“心中痞鞕”这个症状很容易使我们和我们以前所学过的心下痞的证候(相混淆),这里又有呕吐,又有下利,把这一条单独列出来的话,你很可能会用泻心汤。

你看“心中痞鞕,呕吐而下利者”,让你填空填原文的话,你很可能填半夏泻心汤主之。

我们题库就有这样的题啊,把这道题列出来,让你去选择,好多同学看到这个都造成半夏泻心汤来治疗。

这就需要我们把这个原文特别熟悉。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鞕,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到此为止,在《伤寒论》中,一共10个方子,10个方证出现过心下痞,或者心中痞鞕。

我们回忆回忆,都是哪些方证。

首先是5个泻心汤证,那就是大黄黄连泻心汤证、附子泻心汤证、半夏泻心汤证、生姜泻心汤证、甘草泻心汤证,还有旋覆代赭汤证是以心下痞或者心下痞硬为主证的。

除此之外,还有4个方证,它们虽然不是以心下痞为主证,但是在它们的病程中都可能兼见心下痞,或者心下痞硬,或者心中痞鞕,这4个方证是什么呢?首先是桂枝人参汤证,那是一个里虚寒的下利又伴随有表证的发热,张仲景把它叫做协热而利。

在桂枝人参汤证适应证中出现的那个心下痞是由于脾阳虚,脾气虚,运化失司,寒湿凝滞于中焦所造成的。

这个不是桂枝人参汤适应证的最主要的症状,最主要的症状是里虚寒的下利又兼有表证的发热。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共70讲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共70讲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共70讲1、1《《郝万山伤寒论讲稿共郝万山伤寒论讲稿共70讲讲》》第第01讲讲《《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的的张仲景和曹操、刘备、华佗都是同时代的人物,这正是东汉末年。

这个社会背景正是战争连年不断,而且天灾连背景正是战争连年不断,而且天灾连年不断年不断的这样一个社会背景。

所以我们了解他的生卒年月,主要是了解他的生活的时代背景。

籍贯:他是什么地方的人?他是东汉南阳郡涅阳人,这个地方相当于如今的河南省南阳地区邓县。

邓县有一个东稂镇,东稂镇的西北1.5公里左右有一个张寨村,这个张寨村在清朝的末年,北门还保存着。

这个北门上2、面有一个石头刻的匾额,上面写着“古涅阳县“。

所以由此可以证明,这个河南省南阳地区邓县的张寨村就是古涅阳县的县址。

张仲景就是这个地方的人。

我们在这里考察他是什么地方的人有什么作用?因为他是什么地方的人,在他所写的著作里就有方言的特征,所以我们知道他是什么地方人,主要是为了读他的书,对他书中方言的精确含义能够认真的了解。

你比方说,在《伤寒论》中有许多地方谈到了“桂枝不中与之也桂枝不中与之也“,“柴胡不中与之也柴胡不中与之也“,这个“中中“和和“不中不中“直到今日,仍旧是河南地区的方言。

“中中“就就是是“可可“的意思3、,的意思,“不中不中“就是不行,就是不行,“不中与之不中与之“就是不行与就是不行与之,之,这是典型的河南当地的方言的特点。

又比方说,在《伤寒论》中这个“熬“字,我们现代的《《词源词源》》说:说:“小火小火2渐渐煮就是熬渐渐煮就是熬“,象我们现代汉语中通常所说的熬粥,熬药都是这个意思。

在《伤寒论伤寒论》》中有中有“巴豆,熬,去油巴豆,熬,去油“,,“虻虫,熬,去虻虫,熬,去翅足翅足“,,“白粉熬香白粉熬香“,,“杏仁,熬黑杏仁,熬黑“。

假如我们用今日的这个“小火渐渐煮“来解释这个“熬“的话,杏仁,小火渐渐煮怎么能4、煮黑呢?巴豆,小火渐渐煮,怎么能煮去油呢?特殊是那个白粉,就是白米粉假如加上水小火渐渐煮的话,那就煮成稀糊了,怎么能煮香呢?那我们要考察这个字的话,怎么考察?这可能是仲景当时用的一个方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郝万山伤寒论全集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郝万山《伤寒论》70全集
01《伤寒论》的作者春风微拂 151,437 02《伤寒论》成书背景和流传春风微拂 63,527 03《伤寒论》的内容和贡献春风微拂 61,037 04《伤寒论》关于六经辨证的若干问题春风微拂 74,374 05《伤寒论》学习方法和要求(1)春风微拂 61,396 06《伤寒论》学习的方法和要求(2)、太阳病概说(1)春风微拂 68,666 07《伤寒论》太阳病概说(2)、太阳病提纲春风微拂 67,404 08《伤寒论》太阳病的分类提纲春风微拂 56,792 09《伤寒论》太阳病病程的时间规律春风微拂 50,793 10《伤寒论》太阳中风论治春风微拂 53,404 11《伤寒论》桂枝汤的适应症春风微拂 55,905 12《伤寒论》桂枝汤的禁忌症、桂枝汤的加减应用(1)春风微拂 52,188 13《伤寒论》桂枝汤的加减应用(2)春风微拂 48,216 14《伤寒论》太阳伤寒与麻黄汤的适应症春风微拂 46,560 15《伤寒论》麻黄汤的适应症与禁忌症春风微拂 44,190 16《伤寒论》伤寒兼证(1)春风微拂 45,149 17《伤寒论》伤寒兼证(2)春风微拂 38,498 18《伤寒论》汉代的度量衡制和经方药量换算春风微拂 38,447 19《伤寒论》表郁轻证、太阳蓄水证(1)春风微拂 47,627 20《伤寒论》太阳蓄水证(2)、太阳蓄血证概说春风微拂 47,06621《伤寒论》太阳蓄血证(1)春风微拂 42,620 22《伤寒论》太阳蓄
血证(2)、太阳变证及其治则春风微拂 39,274 23《伤
寒论》表里先后治则、虚烦证春风微拂 40,906 24《伤寒论》邪热壅肺证、协热下利证春风微拂 36,115 25《伤寒论》心阳虚证春风微拂 36,979 26《伤寒论》水气病
春风微拂 36,728 27《伤寒论》脾虚证春风微拂 37,280 28《伤寒论》肾阳虚证春风微拂 52,706 29《伤寒论》阴阳两虚证春风微拂 33,876 30《伤寒论》结胸证(1)
春风微拂 31,261 31《伤寒论》结胸证(2)春风微拂
29,710 32《伤寒论》结胸证(3)、脏结证春风微拂
29,487 33《伤寒论》心下痞证(1)春风微拂 32,965 34《伤寒论》心下痞证(2)春风微拂 28,257 35《伤寒论》痞证及其类证春风微拂 27,578 36《伤寒论》痞证类证、火逆证、太阳病欲愈候春风微拂 26,513 37《伤寒论》太阳病类证、太阳病篇小结春风微拂 25,581 38《伤寒论》阳明病概说春风微拂 30,630 39《伤寒论》阳明病纲要春风微拂 27,650 40《伤寒论》阳明热症春风微
拂 37,579 41《伤寒论》阳明腑实证(1)春风微拂
34,894 42《伤寒论》阳明腑实证(2)春风微拂 22,673 43《伤寒论》阳明腑实证(3)、脾约证春风微拂 22,124 44《伤寒论》津亏便结证、下法辨证和禁例春风微拂
22,558 45《伤寒论》阳明湿热发黄证春风微拂 23,490 46《伤寒论》阳明发黄证、血热证、阳明病辨证春风微拂20,502 47《伤寒论》少阳病概说春风微拂 27,247 48
《伤寒论》少阳病纲要、小柴胡汤的适应证(1)春风微拂29,497 49《伤寒论》小柴胡汤的适应证(2)春风微拂
25,978 50《伤寒论》小柴胡汤的适应证(3)、少阳兼证
(1)春风微拂 25,161 51《伤寒论》少阳兼证(2)
春风微拂 23,483 52《伤寒论》少阳兼证(3)春风微拂22,107 53《伤寒论》热入血室证、少阳病篇小结春风微
拂 20,254 54《伤寒论》辨太阴病证并治(1)春风微拂34,658 55《伤寒论》辨太阴病证并治(2)春风微拂
30,945 56《伤寒论》少阴病概要、少阴病纲要春风微拂40,154 57《伤寒论》少阴寒化证(1)春风微拂 29,171 58《伤寒论》少阴寒化证(2)春风微拂 25,524 59《伤
寒论》少阴寒化证(3)春风微拂 19,80460《伤寒论》少阴
寒化证预后、少阴热化证、太少两化证春风微拂 21,12569《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并治(1) 春风微拂 12,660 70《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并治(2)、伤寒六经病证治
总结春风微拂 27,4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