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七第4讲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运动作业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分类练习卷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分类练习卷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

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

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广东汕头期末)1898年,日本原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访华,这个三年前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人却受到了一些地方大员英雄般的欢迎。

光绪皇帝接见他时也说:“贵国自维新后,庶绩成熙,皆出贵侯手定,各国无不钦仰,无不赞美,朕亦时佩于心。

”这反映了( )A.民族国家观念尚未形成B.清政府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C.汉族地方势力的兴起D.当时变法维新的社会风气解析据材料的时间1898年,正值戊戌变法期间,再据材料“贵国自维新后,庶绩成熙,皆出贵侯手定,各国无不钦仰,无不赞美,朕亦时佩于心”可以得出清政府的皇帝及官员受到当时变法维新的社会风气的影响才会对伊藤博文如此尊重,故选D项。

答案 D2.(2018·陕西咸阳调研)19世纪末,许多知识分子对讲究温文尔雅的传统礼仪观念提出了质疑,而对进化论赞赏有加。

如严复曾强调“中国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

这些言行( )A.旨在重建中国的文化体系B.带有明显全盘西化的倾向C.符合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D.为托古改制作了舆论准备解析据材料中时间“19世纪末”,可知是民族危机时刻,而当时许多知识分子“对进化论赞赏有加”和严复的主张可以看出想要借助西学来挽救民族危亡,所以说这些言行符合了当时的时代需要,故选C项。

答案 C3.(2018·广东深圳模拟)甲午战后,梁启超写道:“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

……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之然也。

”在梁看来,中国之“大患”在于( )A.专制政治导致人民缺乏公民权利B.国民素质状况阻碍民主化发展C.社会矛盾激化致使统治危机加剧D.公民意识与民族意识严重缺失解析据题干中“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七 第4讲 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孙中山的三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七 第4讲 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孙中山的三
自②然局科限:学影知响识范。围有限,E缺v乏a广l泛ua的t社i会o基n础o。nly. ith3.孙A中sp山o的s三e民.主Sl义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①1)政背C治景o:鸦p片yr战i争g后h,t民族2危00机4不-断2加01深1,清政As府p统o治s日e益P腐t败y,先L进t的d中. 国
民主族 义Cop驱恢y除复r鞑中i虏华g, ht用革2命0手0段4推-翻2帝0国1主1义支A持s的p清o朝s封e建统P治ty Lt前d提.
民权 主义
创立民国
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 共和国
核心
民生 主义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所增涨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补充和 发展
(4)评价 ①进步性: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 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
(1)2016·海南卷,18: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的新 认识 (2)2015·海南卷,16:新文化运动的主张
1.高频考点:维新思想的代表人 物、主张及影响,新文化运动的 主张及影响。
2.备考策略: (1)掌握中国近代向 西方学习的历程是学习本考点的 基础,要求掌握近代思想的内容、 特点及其影响,分析中国向西方学 习从技术(洋务运动)到制度(维新 思想和辛亥革命)再到思想(新文
第4讲 从维E新va思lu想at到io马n克on思ly主.义在中国的 ith AsCpoopsyer.iSg传lhit播de2及s00孙f4o-中r20山.1N1的ETA三s3p民.o5s主eC义lPiteyntLtPdr.ofile
考情备考分析
主干知识整合 Evaluation only. ith Aspose.Slides for要.点NE史T 料3.探5 究Client Profile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7_4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件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7_4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件

板块二 互动探究· 分层突破
Step1 微考点一 一
微考点——图文证史深化
维新思想宣传的特点及成因 ①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
之言, 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 ……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 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② 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第七单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第4讲 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的传播
板块一 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
[主干知识 一、康梁维新变法思想
理一理]
二、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 1.形成
三、新文化运动(前期)
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背景
(2)国际: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思考 1 试 答
史料一反映出维新思想有何特点?
史料解读:由①②可知维新思想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中 国儒家思想相结合。

①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 六经皆孔子所作,
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 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 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 年 6 月) 思考 2 试 答
[拨云见日 想一想] 1 .与早期的维新思想相比,康梁维新思想有何新发 展? 试 答
提示:(1)康梁维新思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维新思想与挽救民族危亡相 结合,发展成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
2.“平均地权”就是“平分土地”吗? 试 答
提示:“平均地权”不等于“平分土地”。平均地权, 其用意是打击封建土地私有,实行资产阶级土地国有,由国 民共享;其实质是实行资产阶级土地私有制,并不是平均分 配土地,更不是满足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要求。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训练题: 板块七 第4讲 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孙中山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训练题: 板块七 第4讲 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孙中山

第4讲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2017·河北衡水联考)维新思想家严复说:“尝谓中西事理,其最不同而断乎不可合者,莫大于中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中之人以一治一乱、一盛一衰为天行人事之自然,西之人以日进无疆、既盛不可复衰、既治不可复乱,为学术政化之极则。

”严复此言旨在( )A.比较中西文化的不同B.解释中衰西盛的原因C.揭示中国文化的特征D.为变法寻求理论依据解析:D 严复这段言论揭示出中国衰落、西方兴盛的不同原因是对待古今的不同态度和对历史发展规律的不同认识,其根本意图是为维新变法寻求理论上的依据,故D项正确。

比较中西文化的不同、解释中国衰落西方兴盛的原因、揭示中国文化的特征,属于从不同的角度解释材料的内容,均非严复此言的根本意图,故A、B、C三项错误。

2.(2017·吉林延边模拟)梁启超在1903年指出:“所谓帝国主义者,语其实则商国主义也。

商业势力之消长,实与海上权力之兴败为缘,故欲伸国力于世界,必以争海权为第一义。

”在梁启超看来( )A.帝国主义的目的就是开拓市场B.海权的强弱决定了商业势力的大小C.帝国主义是发展商业势力的前提D.能否争夺和维护海权关乎国运兴衰解析:D 帝国主义的目的就是开拓市场是对材料的误读,故A项错误;海权的强弱决定了商业势力的大小说法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帝国主义是发展商业势力的前提,故C项错误;据材料“故欲伸国力于世界,必以争海权为第一义”可知能否争夺和维护海权关乎国运兴衰,故D项正确。

3.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这表明他( )A.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B.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C.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D.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解析:D 本题侧重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探讨问题的能力。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22讲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运动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22讲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运动

第22讲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运动目标解读1.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理解三民主义的形成及其实践。

3.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4.戊戌变法。

△重大史实维新思想和戊戌变法、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维新变法思想(1)早期维新思想①背景: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②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

③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制度。

【知识拓展】商战商战是19世纪70年代初近代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家所提出的一种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思想。

它主张在国家的保护和扶持下,全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以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提到了关乎国家、民族存亡兴废的高度上来,揭露了以商品输出为主要手段的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实质,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④局限: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未付诸实践。

(2)康、梁等人的维新思想①背景:政治上,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经济上,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壮大;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的发展,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②主张③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思想。

【问题思索】康梁维新思想借助传统儒家思想的原因一是封建正统思想的根深蒂固;二是减少改革的阻力。

根本原因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软弱和妥协。

④实践: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结果失败。

⑤影响: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到了的作用。

2.戊戌变法(选修1)(1)背景①民族危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②经济根源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③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早期维新思想的直接影响。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七课时4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运动学案(含解析)岳麓版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七课时4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运动学案(含解析)岳麓版

课时4 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运动考点一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1.维新思想(1)背景⎩⎪⎨⎪⎧①经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②文化:西学知识的增长,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

③政治:民族危机加深。

(2)目的:挽救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3)理论武器:进化论、西方社会政治学说。

(4)主张⎩⎪⎨⎪⎧①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伦理。

②主张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

③发展工商业,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

(5)代表⎩⎪⎪⎨⎪⎪⎧①康有为: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②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等,宣传民权学说;指出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③谭嗣同:以自由、平等观念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

④严复: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

翻译《天演论》,用进化论阐述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6)影响⎩⎪⎨⎪⎧①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

②传播了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具有启蒙意义。

(7)论战⎩⎪⎨⎪⎧①双方:维新派与顽固派。

②内容: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③意义: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诗界革命“诗界革命”即戊戌变法前后的诗歌改良运动。

诗界革命冲击了长期统治诗坛的拟古主义、形式主义倾向,要求作家努力反映新的时代和新的思想,部分新体诗语言趋于通俗,不受旧体格律束缚,这些在当时都起了解放诗歌表现力的作用。

但是,梁启超等强调保持旧风格,这就又束缚了手脚,使得它只是旧瓶装新酒,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改革上虽有前进,却前进不大。

2.革命派——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1)背景:面对鸦片战争后亡国灭种的危局,许多仁人志士的各种变法救国主张均告失败。

(2)思想渊源: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中国传统“大同”思想;进化论与美国亨利·乔治的“单税社会主义”思想。

通史版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复习第7单元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单元过关检测含解析

通史版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复习第7单元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单元过关检测含解析

通史版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检测(七)一、选择题1.(2020·河北衡水摸底)下列表述中能确切反映“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致远’号撞向敌舰”“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师抗日”的共同主题的是( ) A.寻求救国之路B.反抗外来侵略C.进行民主革命D.推翻清朝统治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致远’号撞向敌舰”“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师抗日”可知,都体现了反抗外国侵略的主题,故选B项。

材料没有涉及“救国”和“民主”,排除A、C两项;四个事件均不涉及“推翻清朝统治”,排除D项。

2.(2020·山东等级考模拟)1902年,清政府官员铁良检阅安徽武备练军,见其“兵士多系举人、廪贡、秀才之优秀分子”。

1905年12月22日《大公报》报道,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

由上述现象可知( )A.社会变动引发了价值观念变化B.维新变法解放了知识分子的思想C.西学传播开启了军队近代化D.科举制废除加速了社会阶层流动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02-1905年的清政府军队里已有许多举人、廪贡、秀才,这说明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加深,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A项正确;维新变法运动是资产阶级上层的思想文化运动,而不是解放了所有知识分子的思想,以偏概全,B项错误;1905年9月才废除科举制,而与材料“1902年,……多系举人、廪贡、秀才之优秀分子”不符,D项错误。

3.(2019·河北邯郸摸底)1907年8月,同盟会新加坡分会创办机关刊物——《中兴日报》,胡汉民为其撰写发刊词,指明其创办《中兴日报》的目的是要在华侨中间宣传爱国、爱民族的学问,促使每个华侨爱民族、爱国家,恢复汉人统治的中国。

这体现了革命派( ) A.科学的革命纲领B.在海外有广泛的影响力C.鲜明的反清立场D.对革命道路的理性探索答案 C解析清朝是满族人统治天下,同盟会新加坡分会创办机关刊物宣传“爱民族、爱国家,恢复汉人统治的中国”的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具有鲜明的反清立场,故C项正确。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七 中国近代化的觉醒与探索——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第4讲 从维新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七 中国近代化的觉醒与探索——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第4讲 从维新

第4讲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运动(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某某调研)梁启超反复强调孟子思想的经世意蕴,认为“民为贵”“仁政”“不忍之政”等与“泰西诸国今日之政,殆庶近之”。

梁启超的主要用意是( ) A.强调经世致用在变法中的作用B.传承儒家文化反对西方的文化C.借孟子主X宣传近代思想D.利用传统思想解释变法合理性解析:选D。

根据材料“认为‘民为贵’‘仁政’‘不忍之政’等与‘泰西诸国今日之政,殆庶近之’”可知,梁启超利用传统儒家思想寻求变法革新的合理依据,以减少变法阻力,故D项正确。

2.(2020·某某一模)甲午战后,中国出现了赴日留学的热潮。

后来清政府发现有不少留学生思想日益激进,走上“排满反清”的道路,于是在1906年,于驻日使馆内设游学监督处,加强对留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的管理。

这说明( )A.留学教育使某某观念深入人心B.清朝专制统治的基础出现动摇C.明治维新成效得到了广泛认可D.留日学生受到清廷的有效管理解析:选B。

材料“不少留学生思想日益激进,走上‘排满反清’的道路”说明清朝专制统治的基础出现动摇,故选 B项;材料“留学生思想日益激进”没有涉及某某观念,排除A项;材料“清政府”“留学生”说明不是日本明治维新,排除C项;材料说明清政府加强管理但无法说明效果,排除 D项。

3.(2020·某某一模)近代维新派知识分子大都主X以孔子符号作为重建中国政治、文化秩序之X本,革命派知识分子大都主X以黄帝为民族符号来凝聚国民群体。

两种主X都( )A.强调托古改制B.宣扬种族革命C.动员了社会各阶层民众D.利用了传统历史文化资源解析:选D。

根据材料“维新派知识分子大都主X以孔子符号作为重建中国政治、文化秩序之X本,革命派知识分子大都主X以黄帝为民族符号来凝聚国民群体”可知,维新派和革命派均利用传统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故选D项。

4.(2020·某某摸底)严复的译著《天演论》,把生物的进化引申到社会的进化。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第7单元 第4讲 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第7单元 第4讲 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第4讲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主干梳理巧点妙拨一康梁维新变法思想维新思想的发展背景(1)政治上: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2)经济基础:中国□01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及主X (1)康有为:著《□02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与合理性(2)梁启超:发表《□03变法通议》,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宣传伸、□04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3)严复:翻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认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X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实践戊戌变法:□051898年光绪帝实行变法,结果失败影响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了□06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二孙某某的某某某某思想1.形成(3)内容三某某义基本内容含义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04清朝封建统治 主义 创立民国 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05资产阶级某某国民生主义 □06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三 新文化运动(前期)5.性质:前期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背景(2)国际: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2.表现3.影响⎩⎪⎨⎪⎧1由学术思想向□06社会改造指导思想的转变。

2各地□07共产主义小组进一步扩大宣传。

3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4为□08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5促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

[图解历史] 维新变法思想[易错点拨] “平均地权”不等于“平分土地”。

平均地权,其用意是打击封建土地私有,实行资产阶级土地国有,由国民共享。

其实质是实行资产阶级土地私有制,并不是平均分配土地,更不是满足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要求。

[图解历史] 孙某某三某某义[问题探究1] 维新派主X 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某某某某制,二者根本对立吗?提示:否。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后作业课件人民版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后作业课件人民版
解析
8.(2019·山西太原模拟)1919年2月,保守复古的林纾对陈独秀、蔡元 培诸人进行批判,捍卫文言文与孔孟之道,蔡元培回信辩驳。这一论战使 得《新青年》声名大振,“最高印数达到一万五六千份”。这反映出当时 ()
A.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 B.文化平民化成为趋势 C.传统文化被新文化否定 D.追求新思想成为主流 答案 B
解析
3.(2019·河北模拟)19世纪末的湖南维新派要求全盘移植西方的民主制 度;另一方面,他们又在各种学堂、学会、刊物上极力推崇孔教。在其 《时务学堂学约》中专列“传教”一项,说“今设学之意,以宗法孔子为 主义”。这反映了( )
A.维新派在思想和实践上的错位 B.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复杂性 C.维新志士以大众传媒开启民智 D.中体西用是维新派的宗旨 答案 B
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应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 也”,表明了新文化运动救亡图存的一面,故D项正确。根据材料“固有之 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心过去国粹之消 亡”,表明陈独秀对中国传统文化存在一定偏见,故A项错误;“改造传统 文化”与材料“吾宁忍心过去国粹之消亡”不符,故B项错误;C项表述与 材料主旨不符。
答案
解析 宣告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是《青年杂志》的创办,故A项错误; “自第二卷第一号起,新辟‘读者论坛’一栏,容纳社外文字,不问其‘主 张’‘体裁’是否与本志相合”和“来稿无论或撰或译,皆所欢迎”体现了 包容原则,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故C项错误;大力弘 扬“五四精神”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故D项错误。
解析
5.(2019·广东梅州模拟)陈独秀的《敬告青年》中指出:“固有之伦 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心过去国粹之 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应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据此 表明新文化运动( )

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课时规范练18 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选择题1.(2018河北衡水金卷考试模拟卷三,28)鸦片战争后,魏源积极要求清政府进行改革,强调:“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

”魏源的这一言论表明( )A.清政府已开始进行政治改革B.魏源已意识到专制制度的落后C.民族危机激发国人进行探索D.魏源萌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愿望,当时清政府并未进行政治改革,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魏源认识到中国进行变革的必要,但并未认识到专制制度的落后,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当时列强侵略,中国的有识之士积极倡导变革的思想,故C项正确;当时魏源只是提出变革,并未说明向西方学习,故D项错误。

2.(2018湖南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一,28)鸦片战争后,姚莹写下《康车酋纪行》,“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欲吾中国稍习夷事,以求抚驭之方耳”。

该书的意义在于( )A.引起了清政府对边防问题足够的重视B.推动了清政府大规模近代化的实践C.开启了中国早期近代思想启蒙的先河D.抛弃了“天朝上国”观念,主动融入世界,故A项错误;清政府大规模近代化的实践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B项错误;该书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其意义在于引导国人瞩目世界,对思想起到了启迪作用,开启了中国早期近代思想启蒙的先河,故C项正确;“主动融入世界”与历史事实不符,故D项错误。

3.(2018湖南长郡中学实验班选拔模拟考试,9)“它(中体西用)用貌似公正、开放的态度,在适合民族文化心理承受能力的考虑之下,将仿效西方、变革社会的方案局限在不从根本上突破千年传统文化本体内。

”这说明该思想( )A.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改造B.清除了西学引进的阻力C.具有明显的文化封闭性D.具有文化冲突的调和性,故A项错误;根据“不从根本上突破千年传统文化本体内”可知该思想并没有清除西学引进的阻力,故B项错误;根据“开放的态度”“仿效西方”可知该思想并不封闭,故C项错误;该思想既“仿效西方、变革社会”,又“不从根本上突破千年传统文化本体”,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调和,故D项正确。

通史版历史全国通用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模块1第7单元第19讲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运动

通史版历史全国通用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模块1第7单元第19讲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运动

模块一第七单元第19讲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运动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届安徽安庆示范中学高三联考)戊戌变法前,追随康有为的梁启超在公开发表的论著中提倡尊孔保教,致力于儒学的宗教化。

而到了1902年,梁启超却公开反对保教。

梁启超这一变化折射出当时()A.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动摇B.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C.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D.维新派已赞同革命解析:选B材料“戊戌变法前……提倡尊孔保教……到了1902年……公开反对保教”,表明了梁启超救亡图存的思想,随着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其思想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故选B项;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排除A 项;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排除C项;维新派主张改良,且梁启超不能代表整个维新派,排除D项。

2.(2020届吉林长春一模)1902年,梁启超认为“史馆中数十万卷之著录,其资格可以养吾所欲、给吾所求者,殆无一焉……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

悠悠万事,惟此为大。

”梁启超倡导的史学革命旨在()A.发动群众革命B.复兴传统史学C.唤醒民族意识D.推进维新变法解析:选C据材料“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可知梁启超倡导史学革命目的是唤醒民族意识,挽救民族危机,故选C项;据材料可知,梁启超倡导史学领域进行改革,没有涉及发动群众革命的内容,排除A项;据材料“史馆中数十万卷之著录,其资格可以养吾所欲、给吾所求者,殆无一焉”可知,梁启超认为传统史学没有可满足其需要的地方,故要进行史学革命,排除B项;从材料时间可知,梁启超倡导史学革命是在1898年维新变法之后,排除D项。

3.(2019届河南开封高三定位考试)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曾积极主张“保教”,立儒学为国教,作为变法的重要理论根据;后失败流亡日本,公开反对保教,告诫其最大危害是“束缚国民思想”。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性质发生变化B.梁启超思想的西化C.意识到思想自由的重要性D.儒学主张违背时代的需要解析:选C根据材料“后失败流亡日本,公开反对保教,告诫其最大危害是‘束缚国民思想’”可知,梁启超思想转变的主要原因是意识到思想自由的重要性,故选C项;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改变,排除A项;梁启超的思想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但不能说西化,排除B项;梁启超认为儒学最大危害是“束缚国民思想”,排除D项。

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复习课件:阶段七 课时4 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运动

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复习课件:阶段七 课时4 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运动

[名家史论]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 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是要把欧洲发展起来的自 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 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 新思想。
——余孚《重新启蒙:五四运动 九十周年反思》
[微点拓展] 19世纪末维新思想盛行的原因 (1)政治上: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 (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西学的进一步传播。 [知识拓展] 康、梁维新思想的成因 (1)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较慢,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 十分强大。在这种背景下如果硬性地宣传资产阶级主张,否定封建伦理道德,阻力很 大,而且必然会失败。 (2)主观原因:康有为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 联系,其思想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幻想“中西结合”。
①康有为: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__儒___家__经__史__相融合,撰写
《新学伪经考》《__孔__子__改__制___考__》,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
理论。
②梁启超:发表《__变__法__通__议___》等,宣传_民__权___学说;指出君主立宪取
(5)代表代君主专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3.激进派——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①政治ab..辛袁亥世革凯命复失辟败帝后制,,帝人国民主强义烈加反紧对侵。略中国。 ②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__民__族__资__本__主__义___得到发展。 ③思想ab..西辛方亥启革蒙命思使想民进主一共步和传观入念中深国入。人心。 ④直接原因: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__尊__孔__复__古____逆流。

高考历史(通史)大一轮课件:专题七4 第4讲 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运动

高考历史(通史)大一轮课件:专题七4 第4讲 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运动
③促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
【辨析比较】 维新派 VS 洋务派 二者虽然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但学习内容明显不同。洋务
派维护封建制度和思想文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教育 制度,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 什么”,分歧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历史解释——多角度认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从时代背景看,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 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 (2)从纲领内容看,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 的矛盾,要求推翻清朝统治。 (3)从民生意识看,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 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
(前期) _民__主_和__科_学_____
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__新_道__德___,
前期
内容
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
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1)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
正统地位,____马__克_思__主_义_______开始在中国传播
进步
(2)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
史料二 下表为《新青年》中所关注的部分大事统计数据
历史事件
提及次数
新文化运动
44
五四运动
45
辛亥革命
47
巴黎和议/凡尔赛/和平大会议
87
复辟/筹安会/袁世凯称帝
133
十月革命/俄国革命
287
欧战/世界大战/欧洲战争/世界战争
448
——《近代思想史研究》
【探究】 (1)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主 要内容,并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实质。 (2)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青年》反映的思想主张 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国际因素。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阶段七课时4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运动(作业)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阶段七课时4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运动(作业)

课时4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运动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广西桂林、百色、崇左三市模拟)1897年,山西举人刘大鹏得知省城都会的士子读的多是“时务书”,遂指定了一批书目:“御纂七经共十六套,御批通鉴辑览两大套,皇朝经世文编四套,皇朝经世文续编二套,康熙字典一部”,托人从京城买回,用心钻研时务。

这一现象说明()A.维新变法思想影响遍达全国B.社会精英积极投身救亡运动C.思想变革中区域发展不平衡D.科举制度废除推动社会进步解析据材料“省城都会的士子读的多是‘时务书’”和“皇朝经世文续编二套,康熙字典一部……”得出山西乡下的刘大鹏对于时务理解的偏差,可知思想变革中区域发展不平衡,故C项正确。

答案 C2.(2019·山东德州模拟)1905年,陈独秀指出:“现今国势危急,内地风气不开,……惟戏曲改良,则可感动全社会,虽聋得见,虽盲可闻,诚改良社会之不二法门也。

”据此判断,他主张戏曲改良的目的是()A.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B.实现社会教化,适应革命思潮C.启蒙民众,以求救亡图存D.号召思想革命,指导新文化运动解析“国势危急”“惟戏曲改良,则可感动全社会,虽聋得见,虽盲可闻,诚改良社会之不二法门也”表明,陈独秀主张戏曲改良的目的是启蒙民众,以求救亡图存,故C正确。

答案 C3.(2019·河北保定模拟)维新派的骨干大多是由封建士大夫向资产阶级转化中的人物,他们如饥似渴地汲取西学营养、宣传介绍西学的同时,却依然怀恋传统的儒学,他们要求改革封建的政治体制,大胆怀疑儒家经典,却依然崇奉孔孟的理论权威。

这体现了维新派()A.改革指导思想不够明确B.趋新与恋旧的矛盾心态C.努力唤醒国人的民主意识D.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解析根据材料“如饥似渴地汲取西学营养、宣传介绍西学的同时,却依然怀恋传统的儒学”、“要求改革封建的政治体制……却依然崇奉孔孟的理论权威”,表明他们在学习西方的同时,不愿意彻底放弃传统儒家思想的矛盾心态,故B 项正确。

2020高考历史通史A版总复习同步练习: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孙中山的

2020高考历史通史A版总复习同步练习: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孙中山的

第4讲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孙中山的课时提升训练液时兀练•抿升梃力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 (2018 •山西太原二模)1868年,美籍传教士林乐知创办《万国公报》,到1896年前后,发行量高达38 400份。

光绪皇帝和洋务派大臣每期必读;孙中山不但是其忠实读者,还主动投稿;康有为、梁启超以其为精神支柱和理论依据。

这表明()A. 西方思想受到各界普遍欢迎B. 民族危机刺激国人了解西方C. 中美两国文化交流日益密切D. 社会精英主张学习西方制度解析:B 从材料“到1896年前后,发行量高达38 400份”“光绪皇帝和洋务派大臣”“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可以看出, 甲午战争后,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维新派通过报刊渠道,了解西情,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故B项正确。

A项说法错误, “普遍”过于绝对;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中美两国间的文化交流, 交流是双向性的,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主张学习西方制度,D 项错误。

2. (2018 •云南昆明一模)严复晚年曾劝谕青年留学生:“学得一宗科学, 回来正及壮年,正好为国兴业; 然甚愿其勿沾太重之洋气, 而将中国旧有教化文明概行抹杀也。

”这反映出晚年严复( )A. 主张放弃实业救国思想B.认清了近代科学的本质C.主张恢复旧的传统文化D.审视东西文化不同价值解析:D 从材料“然甚愿其勿沾太重之洋气,而将中国旧有教化文明概行抹杀也” 中可以分析出, 严复告诫青年学生要努力学习, 准备报效祖国挽救民族危亡,但嘱咐其“勿沾太重之洋气” ,这表明晚年严复重新审视东西方文化不同的价值,故D项正确。

材料中强调的是严复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而不是实业救国的思想,故A项排除;B项说法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近代科学的本质;C 项说法错误, 严复害怕留学生“将中国旧有教化文明概行抹杀” , 不代表“主张恢复旧的传统文化”。

3. (2018 •湖南岳阳质检)中国第一套系统完整的新式教科书是1904年商务印书馆推出的《最新教科书》。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7-4a 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含答案)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7-4a 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含答案)

一、选择题1.[2018·长春质检]甲午战前,湖南“风气未开,向来最恶洋务”,而战后,“贤士大夫渐谙外情,竞讲新政”。

这一变化表明() A.洋务运动难以拓展B.西学影响日益加深C.维新政策得以实践D.民族危机空前加重答案 B解析材料中湖南“贤士大夫”由“风气未开”到“竞讲新政”,表明西学的影响日益加深,故选B项。

2.[2018·江西宜春期末]维新变法期间,中国出现了强学会、保国会、时务学堂等一大批组织。

他们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公开揭露和批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向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影响。

从近代化角度看,其反映了()A.中国社会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B.儒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C.抵抗西方入侵的近代爱国主义内容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停滞不前答案 A解析材料中维新变法期间的知识分子突破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向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从近代化角度看,反映出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故A项正确;维新变法期间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已经突破了儒家传统思想,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故D项错误。

3.1898年,《孔子改制考》问世后,旧式学者叶德辉攻击康有为利用孔子宣传托古改制的理论是“假素王之名号,行张角之秘谋”;御史文悌在奏折中,严参康有为“灭圣经”“乱成宪”的叛逆行为,要求将该书毁版,将康有为处死。

这些现象反映出()A.变法理论在统治阶级中反响强烈B.维新变法已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C.顽固势力试图维护儒学正统地位D.清王朝的统治日益趋于土崩瓦解答案 A解析材料中“旧式学者叶德辉”和“御史文悌”等激烈要求严惩“康有为”,是站在清王朝统治立场上,反对维新变法,可见变法理论在统治阶级中反响很大,A项正确;就激烈反对康有为而言,说明维新变法没有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B项排除;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的道理,并没有否认孔子的权威,C项排除;材料没有反映清王朝的统治趋于土崩瓦解,D项排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19世纪七八十年代,郑观应的《盛世危言》是鼓吹学习西方最负盛名的著作,但其开头一篇却是《道器》,大讲中学为道,西学为器。

郑观应此举()A.顺应了民族文化自卫心理的需要B.希望中国开始吸收和接受西学C.体现了独尊中华鄙夷外邦的观念D.试图回避以夷变夏的攻击锋芒解析:选D。

郑观应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主张向西方学习政治、经济和科学,但又大讲中学为道,其目的主要是回避顽固派的进攻,减少来自顽固派的攻击,是学习西方的策略,故选D项。

2.(2019·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模拟)1877年严复赴英国海军学校留学,归国后任职福州船政学堂。

1898年出版了赫胥黎的《天演论》译著。

此后,“天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新名词很快充斥报纸刊物,成为社会最活跃的字眼。

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以培养翻译人才为目的B.《天演论》是戊戌变法理论依据C.民族危机成为19世纪末主要矛盾D.严复是早期维新思想的主要代表解析:选C。

在1898年以后,“天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新名词成为各报纸刊物最常用的词语,说明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故C项正确。

3.(2019·东北师大附中模拟)康有为断言:“政治之学最美者,莫如吾《六经》也。

尝考泰西所以强者,皆暗合吾经义者也。

”这表明康有为意在()A.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进步性B.复兴传统文化C.认同西方政治制度的优越性D.推动社会变革解析:选D。

“政治之学最美者,莫如吾《六经》也。

尝考泰西所以强者,皆暗合吾经义者也”表明康有为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寻找理论依据,推动社会变革,故选D项。

4.(2019·全国新课标仿真信息卷)甲午战后,梁启超写道:“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

……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之然也。

”在梁启超看来,中国之“大患”在于()A.专制政治导致人民缺乏公民权利B.国民素质状况阻碍民主化发展C.社会矛盾激化致使统治危机加剧D.公民意识与民族意识严重缺失解析:选D。

据题干中“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

……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心者”可知梁启超认为当时的国民缺乏公民意识和民族意识,故选D项。

5.(2019·怀化模拟)维新变法时期,以倭仁为代表的保守派,顽固坚持传统,反对变法。

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也不赞成国家制度转变为西洋模式。

各省督抚大多采取消极观望态度。

这反映出()A.缙绅士大夫观念都很保守B.维新缺乏有力的政治支持C.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软弱D.制度变革不符合各方利益解析:选B。

“以倭仁为代表的保守派……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各省督抚大多采取消极观望态度”可见维新变法缺乏有力的政治支持,故选B项。

6.(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

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A.深入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实质B.近代民族国家的构想逐渐丰富C.提倡建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D.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革命目标解析:选B。

从兴中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到临时政府的“国家之本,在与人民。

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可见,孙中山的民族思想发生重大变化,由狭隘的民族主义到真正的民族主义,故选B项。

7.(2019·北京西城区模拟)下表搜集了重要的资产阶级文献首次完整出现在中国的概况。

它表明()B.中国人已关注到西方制度背后的理念C.清政府开始实践“师夷长技”的主张D.西方民主科学观念通过报刊深入人心解析:选B。

由材料“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英国《权利法案》”结合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可知中国人已关注西方政治制度背后的理念,故选B项。

8.(2019·大连双基测试)1918年,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提出:“欲废孔学、不得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顽固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

”钱玄同提出这一观点的实质是()A.宣扬西方文化B.废除中国汉字C.普及平民教育D.反对封建思想解析:选D。

根据材料钱玄同认为为了废除孔教即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思想,首先要废除汉字,可见其观点的核心主张是反对封建思想,故选D项;材料阐述的是钱玄同对中学和汉文的态度,并未涉及宣传西学的主张,A项错误;废除中国汉字并不是这一观点的实质,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钱玄同关于教育的主张,C项错误。

9.(2019·衡阳模拟)袁伟时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初衷是通过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帮助中国人冲破意识形态牢笼,实现思想变革,为自由、民主在中国生根奠定基础。

这表明新文化运动旨在()A.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B.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C.为自由民主国家奠定基础D.推动中国人民获得解放解析:选C。

据材料“新文化运动的初衷是通过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帮助中国人冲破意识形态牢笼,实现思想变革,为自由、民主在中国生根奠定基础”得出新文化运动旨在为自由民主国家奠定基础,故选C项。

10.(2019·太原模拟)1919年2月,保守复古的林纾对陈独秀、蔡元培诸人进行批判,捍卫文言文与孔孟之道,蔡元培回信辩驳。

这一论战使得《新青年》声名大振,“最高印数达到一万五六千份”。

这反映出当时()A.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B.文化平民化成为趋势C.传统文化被新文化否定D.追求新思想成为主流解析:选B。

由材料“保守复古的林纾对陈独秀、蔡元培诸人进行批判,捍卫文言文与孔孟之道,蔡元培回信辩驳”“论战使得《新青年》声名大振”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促进了文化平民化,故选B项。

11.(2019·乐山调研)十月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介绍新思潮的刊物只有几种,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寥寥无几。

五四运动后,全国各地出版的刊物猛增至400余种,其中相当数量的刊物以介绍新思潮、改造社会为己任,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枝独秀。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B.一战暴露资本主义本质C.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D.时局变动激发新的探索解析:选D。

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中国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故选D项。

12.郁达夫说:“无论是政界大员王揖唐、封建军阀陈炯明,还是高等小学的小学生,无不大一谈‘主义’,甚至久别重逢的母子闲来话的家常里也含有‘主义’的内容。

”这种现象表明()A.中国社会已深入理解西方文化B.社会各阶层民众认同三民主义C.马克思主义传播已有语境基础D.儒家的主流思想地位仍然存在解析:选C。

题干材料中反映的是“主义”一词从社会上层到下层,在社会生活中谈论广泛,因此马克思主义传播在当时的中国已经有了语境基础,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13.(2019·郑州模拟)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

这种新陈代谢表现在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各个方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运动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于挣脱传统。

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

零零碎碎的。

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

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

……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痛人心之肆落,吾不能忍也。

噬纪纲之亡绝,吾不能忍也;视政治之魔败,吾不能思也;伤教化之陵夷,吾不能忍也;见法律之蹂躏,吾不能忍也;睹政党之争乱,吾不能忍也;慨国粹之丧失,吾不能忍也;惧国命之分亡,吾不能忍也。

”——辛亥革命后康有为的言论(1912年)(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具体说明洋务运动如何“异于传统”又“难于挣脱传统”。

并结合史实说明它如何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康有为发表此言论的原因。

“政治之魔败”“法律之蹂躏”刺激着先进知识分子又进行了什么探索?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及洋务运动的内容及本质说明;第二小问,由材料一结合洋务运动的作用说明。

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纪纲之亡绝”“政治之魔败”“教化之陵夷”“法律之蹂躏”“政党之争乱”“国粹之丧失”“国命之分亡”分析归纳;第二小问,据材料二“辛亥革命后康有为的言论(1912年)”得出厌恶共和,结合所学,得出康有为的爱国主义精神,坚持君主立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第三小问,据材料二“辛亥革命后康有为的言论(1912年)”结合所学得出新文化运动。

答案:(1)“异于传统”: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创办近代海军;开办近代一批新式学堂。

“难于挣脱传统”: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只学西方先进技术,不学西方先进制度、文化)。

说明: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对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观点:感叹中国传统文化、伦理的丧失,指责辛亥革命以后北洋军阀政治的腐败,民族危机的加深。

原因:康有为的爱国主义精神,坚持君主立宪、厌恶共和,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探索:新文化运动。

14.(2019·洛阳统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近代以来的思想解放和理论探索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发生和演变的。

甲午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社会遭到“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仁人志士从救亡图存、民族独立、民族复兴的目的出发,在制度与文化、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上开辟了向国外学习的现代化之路。

这就决定了启蒙与救亡互为表里,仿效与探索相辅相成。

正如陈旭麓先生所言,它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近代的中国在帝国的黄昏中醒来,在思想的汇合中扬弃,逐渐踏上了蜕变与新生的历程。

在中国近现代思想、理论的演变中,始终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历史逻辑,即不同的历史时代面对的主题和任务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思想与理论成果。

——摘编自杨全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演进的逻辑与特点》根据材料,结合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相关具体史实,围绕“时代主题与思想理论探索”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中国近代遭遇外来侵略后,社会发生大变革,各阶层萌发新思想以实现启蒙与救亡,结合中国近现代思想史,联系史实围绕“时代主题与思想理论探索”拟定论题,如救亡图存与新思潮的萌发;富国强兵与洋务思潮的产生与发展;救亡图存与维新变法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民主革命浪潮中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北洋政府黑暗统治下的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民主革命进程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等论题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